- 相關推薦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通用8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圖案,小組交流,感受圖案的美,并為自身以后創作圖案提供借鑒。
2.通過欣賞圖案,發展同學的審美意識和空間觀念。
3.自身經歷創作實踐的整個過程,感受創作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1.進一步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加深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課件、方格紙、正方形白板紙、手工紙三張和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展覽導入
課前讓同學收集圖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考慮: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它有什么特點?
指名介紹本組中最美的圖案,并結合考慮說一說它的特點。
二、學習新課
(一)嘗試發明:
讓同學做第8頁第1、2題。
1、鼓勵同學用學過的圖形設計圖案,對不同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時,教師對有創意、繪圖美觀的同學給予褒揚和激勵。
(二)設計圖案:
做第10頁“實踐活動”7題。
1、提出三個步驟:
(1)先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
(2)再確定你選用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
(3)動手繪制圖案。
2、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一個圖案后,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1、制作“雪花”:
取一張正方形紙,按書上所示的方法對折和剪裁。可以經過多次練習,直到會剪一朵美麗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獨立觀察并嘗試做第9頁第5題。
四、全課總結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選出好的作品互相評價,全班展覽。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2、能正確列式解答“求平均數”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三個數學小伙伴都想和老師比賽投籃,1分鐘內看誰投中的個數多。小胖1分鐘投中了5個,他認為這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水平,于是要求再給他兩次機會,讓他能充分發揮出水平。第二次,他投中了5個,第三次,還是5個。看來他的水平很穩定,用5來代表他1分鐘投籃的水平合適嗎?
二、新授
1、師:小淘氣1分鐘投了3個,他也要求再給兩次機會。第二次投中5個,第三次投中4個。
剛剛小胖三次都投中5個,那顯然就用5來代表小胖的水平。現在用幾來代表小淘氣1分鐘的水平呢,說說理由。
生:用4來表示……; 用5來表示……。
師:用超常發揮的補救發揮失常的,這時候,用4來代表他的水平比較合適。這個方法叫做移多補少。(板書)還有其它想法嗎?
生:因為4在3和5的中間;把超常發揮和發揮失常的去掉,他們不具備代表性;因為4是3、4、5的平均數……
師:不管超常發揮還是發揮失常,都是他自己投的,就先求和再均分,(板書)能使每一次的個數一樣多。移多補少的目的也是將每一次的個數變成一樣多(板書)。用一樣多的這個數來代表他的水平合適嗎?
遇到這樣數據多多少少的,就可以通過先求和再均分,找到能代表他水平的數。
2、師:小丁丁直接要求有3次機會,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第一次投了3個,第二次投了7個,第三次2個,看來水平很不穩定,一起用手勢高低來表示他的三次投籃結果。
師:你覺得用幾來代表他1分鐘的水平呢?
生:計算,是4。
師:4是從哪里來的?前面的小淘氣是3個、4個、5個,好歹還有個4出現,這里一個4都沒有,怎么會用4來代表呢?和同桌說說道理。
生:3+7+2=12個 12÷3=4個(板書算式)
生:還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7拿出1給3,再拿出2給2。(媒體)
師:現在用4來代表小丁丁的水平合適嗎?不管是求和均分還是移多補少,這兩個方法的目的都是使得數據變得同樣多,像這樣通過求和均分或者移多補少,使得數據變得同樣多,就是在求原來這些數據的平均數。(板書)
我們說,4是3、7、2這3個三個數的平均數。
那么小淘氣的投籃水平也是4,這個4又是哪些數的'平均數呢?
生:他投了3次,所以4是3、4、5的平均數。
師:這個4能代表小丁丁第一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二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三次的投籃水平嗎?我們辛苦了那么久,結果這個4既不能代表第一次的水平,又不能代表第二次的水平,也不能代表第三次的水平,那它到底代表的什么呢?
師:平均數不代表某一次的水平,而是代表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整體水平。(板書)
3、師:終于輪到老師投籃了,老師想要4次投籃機會,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么?
師:小丁丁笑了,老師,我們比的是平均水平,又不是比總數,你投好了,還要除以4,投得差了,仍然要除以4,更差了。我們就同意你投4次。
老師第一次1分鐘投進了4個,第二次6個,第三次5個。到這里老師心里十分后悔,如果只投三次就好了。老師想就此收手,你們猜3個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么?老師如果投第四次,可能贏嗎?也可能輸。
老師第四次投中了1個。我贏了還是輸了?算一算。
如果我第四次投中了5個,我的水平是多少?如果第四次投中了9個呢?
三、練習
1、姚明比平均身高高,既然有人比平均身高高一點,就有人的身高……
不然移多補少補給誰去呢?
2、平均身高160,但不是人人都160,排在中間的人一定是160嗎?
3、平均水深才110,所以以他140的身高肯定淹不死,是嗎?
生:這是平均水深,是移多補少的結果,是求和均分的結果,也許有的地方比140深得多。
出示水下圖片。
師:掌握了平均數以后,回到生活中再來看在這些數據還會上當嗎?
4、有一則調查新聞,說先在的男性平均壽命是71歲。30年過去了,男性平均壽命從68上升到了71,該高興還是難過?可是一個老爺爺看到新聞都難過得哭出來了,他今天剛過了70歲生日,你覺得他為什么會難過?他有必要去難過嗎?說明他不懂平均數。你懂不懂平均數?你能用今天學的本領來勸勸他,讓他喜笑顏開嗎?
5、想不想猜一猜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還是短?出示。《2010年世界衛生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1歲,女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4歲。
四、總結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 篇3
設計思想:
本課教學設計依據利用音像教材培養學生數學素質的課題研究目標,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為指導,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培養智能型、創造型人才為目的,試圖通過對教學的科學設計,實現音像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機滲透,充分挖掘音像教材在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探究解答方法,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全課采用啟發式電化教學,本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下特點: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挖掘學生的認知潛力。運用現代教育媒體首先設計一道準備題,通過微機演示讓學生感知相通問題的結構特點,然后通過列表、討論、分析,讓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功能優勢,為學生提供多種信息與表象,在教師適時啟發點拔下,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動口,積極思維,探索和發現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在鞏固練習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與相遇問題類似的實際問題,實現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遷移,充分體現了知識與能力素質的培養過程。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相遇問題的學習及解決問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勤學善思、主動進取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樂中學習,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
教學目的:
1、理解相遇問題中速度、時間、路程這三個數量間的相依關系,以及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
2、能根據相遇問題的題意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并說出解題步驟。
3、能正確解答相遇問題中求路程的應用題。
4、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究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相遇問題中數量關系的理解和解題思路的分析。
電教媒體:微機及配套大屏幕、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展示設疑
(一)前提診測(投影片)
1、張華每分鐘走65米,走了4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 (654=260米)
提問:為什么這樣列式?誰會用一個數量關系式表示? (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2、李誠每分鐘走70米,走了4分鐘, ? (由學生補充問題再列式計算)
[評析:舊知的再現,針對性強,抓住與新知密切相關的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為學習新知識作了適
當的鋪墊。]
(二)引人課題
我們以前學習的都是一個人或一個物體運動的情況,如果是兩個人或兩個物體同時相對運動將會出現什么情況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應用題。(板書課題:應用題)
二、引導思疑
1、創設動態情境,準確理解題意。
微機屏幕顯示準備題:張華家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走60米,李誠每分走70米。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張華、李誠是怎樣走的?結果會怎樣?
(微機演示)屏幕顯示張華、李誠兩家用太陽表示并不斷閃爍,當發出一聲悅耳的響聲后,張華、李誠分別從兩家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經過3分鐘后兩人相遇,這時又發出一聲悅耳的響聲,張華走的路程用藍色表示,李誠走過程的路程用紅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淺黃色,色彩清晰艷麗。
學生觀察后提問:有幾個人在運動?出發時間怎樣?從哪里出發?出發后方向怎樣?結果怎樣?
板書:人:兩個 時間:同時 地點:兩地
方向:相向(相對) 結果:相遇
[評析:運用微機所具有的聲、光、色、形的特點,創設動態情境,抓住相遇問題的關鍵,加深學生對兩地、同時、相遇關鍵詞的分析和領會,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發展、變化與結果,使學生準確理相遇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功能優勢,為后面的例題教學掃除了障礙。]
2、 觀察、思考、分析、填表。
教師利用微機逐分逐分地演示兩人走的時間與路程變化情況,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完成下準備題中的表格。
根據以上微機的演示讓學生填寫下面他們兩人走的時間和路程的變化情況表。
走的時間 張華走的路程 李誠走的路程 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 現在兩人的距離
填完上表后讓學生討論:
①出發3分鐘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
②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評析: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挖掘學生的認知潛力,準備題的設計正是考慮了這一要求。通過微機演示讓學生感知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然后通過列表、討論、分析每經過1分、2分、3分兩人之間的距離變化,從而準確理解到:相遇時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兩家的距離這一重要的數量關系。這里充分運用電教媒體的優勢,適時啟發、點拔,給予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引導學生思維活動上路,從而為下面的例題提供豐富的信息與表象。]
三、引思解疑
1、出示例5: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2、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①讓學生說說小強和小麗是怎樣運動的?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
②根據學生的回答,微機屏幕顯示線段圖(標出運動方向、有關數據及問題)。
③讓學生根據線段圖復述題意,同時想象兩人同時從家里走向學校的過程。
3、分析數量關系及解題方法。
問:怎樣求兩家的距離?
啟發學生說出兩種解法:
① 求兩人各自的路程,再加起來。
644+704
②求每分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再求4分兩人所走路程的和。
(65+70)4
4、比較兩種算法。
讓學生說說兩種解法分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引導學生觀察兩種解法的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兩種解法算式不同卻結果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
[評析:前面準備題已通過微機向學生提供了直觀、多彩、形象、生動的表象,又通過填表、分析,學生已準確理解了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例5的解答已經是水到渠成。然而教師并不急于呈現答案,而是注重知識的獲取過程。先啟迪學生復述題意、想象兩人同時相向而行的情景,再畫出線段圖,進一步激發學生解題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后通過學生自身努力找到答案,化解難點,真正體現了啟發式電化教學解決難點的媒體策略思想。整個例題的解答都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運用前面提供的表象自我探究、自我發現,這樣,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把外部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從而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使學生的認知水平發展到意義建構的較高層次。]
5、做一做(投影)①甲乙兩人同時從兩地面對面走來,經過6分鐘兩人相遇(如圖),求兩地間的路程。
每分60米 每分75米
a、相遇時甲行了多少米?()()=()米
b、756表示( )
c、兩地間的路程:()()+()()=()米
另一種解法:
a、兩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是:()+()=()米
b、兩地間的路程是[()+()]()=()米
②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4小時相遇,一輛汽車每小時行48千米,另一輛汽車每小時行52千米,求兩地之間相距多少千米?(兩種方法解答)
四、拓思創新
1、甲乙兩個工程隊同時修筑一條公路,14天修完,甲隊每天修280米,乙隊每天修300米,這條路全長多少米?
2、甲乙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對出發,甲車每小時行4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0千米,6小時后兩車還相距30千米,求兩地之間相距多少千米?
[評析:練習的設計由淺入深,有坡度多層次,先表述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強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促使知識內化,然后解決與相遇問題類似的應用題,實現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遷移,最后解決已知條件有變化的相遇問題,突破固定的思維框架,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
2、結合現實情景,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重點、難點:
在現實情景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易混點、易錯點:感受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一些相反意義的量
學生認知基礎:生活中見到過負數。
時間分配學20講10練10
教法學法
自主探索法,練習法,講授法。
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
一、自學例1
1、通過查資料了解“℃”和“℉”的含義,并學會看溫度計的方法。
2、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北京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
3、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兒?
4、那你知道在數學上是怎樣區分和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的呢?
二、自學例2
1、了解海拔的意義。
2、思考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3、試著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
學生活動教師助學課后改進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學生匯報預習情況。第二板塊:根據預習情況,學習例1
(1)交流“℃”和“℉”的含義,說明我國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并指導看溫度計的方法。
(2)交流: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北京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
(3)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兒?
(5)那你知道在數學上是怎樣區分和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的呢?(零上4攝氏度記作+4℃或4℃,零下4攝氏度﹣4℃)
第三板塊: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根據課本要求,記住讀寫方法。
學生看溫度計,選擇合適的卡片表示各地氣溫。
第三板塊:交流學習例2
交流: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共同小結:以海平面為基準,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稱為海拔8844.43米,可以計作+8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稱為海拔負155米,可以計作﹣155米。
學生根據今天所學知識把這些數分類。
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先指名讀一讀,再用正數或負數表示圖中數據。
先讀一讀,再說說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三幅分別顯示三個城市某一天最低氣溫的溫度計圖。
根據學生的預習,共同學習交流認識新知。
(4)上海的氣溫是零上4攝氏度,北京的氣溫是零下4攝氏度。以0攝氏度分界,一個在0攝氏度以上,一個在0攝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
2、教學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4”讀作正四,“+4”的正號也可以省略不寫,直接把“+4”寫成“4”。“﹣4”讀作負四。
3、指導完成“試一試”。
(卡片上分別寫有+11℃、﹣11℃、19℃、+19℃、﹣7℃、+7℃)
二:教學例2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2、出示例2中珠穆朗瑪峰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圖。
三:初步歸納正數和負數。
⑴出示+4、﹣4、﹣7、﹣11 、19、+8844.43、﹣155這些數,提出要求:前面,我們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高度。大家仔細觀察這些數,你能將它們分分類嗎?
⑵小結:像+4、19、+8844.43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4、﹣7、﹣11 、-155這樣的數都是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⑶提問:正數、負數和0比一比,它們的大小關系怎樣?
四:練習
做“練一練”1,2題
2、做練習一第1題。
3、做練習一第2題。
4、練習一4、5、6題。
五:作業
練習一第3題。
交流認識新知。
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根據課本要求,記住讀寫方法。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正數、負數和0比一比,它們的大小關系怎樣?
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課后反思
得:
首先,對教材的編排作了重新的審視。在教材編排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在學習負數的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經歷“具體情境中的數——解釋數的意義”這樣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盈虧、收支、增減及朝兩個相反的方向運動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明白用正負數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從而讓學生體驗負數產生的原因,接著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實例。
失:
《認識負數》單元的教學看似簡單,教起來似乎覺得輕松,學生學習起來也看似輕松,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卻會發現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由于正負數表示的是相反意義的量,如何幫助學生正確的解決實際生活情境下的正負數問題,這是值得我們在教學中進行思考的問題。由于問題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辦法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動中,讓學生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學準備:
梯形紙片、多媒體課件、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回顧平行四邊形、三角新的面積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積的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實際操作,自主探究。
電腦演示地24頁的情境圖,啟發學生思考:如何把體型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呢?
1、獨立操作,自主探索。
學生用事先準備的學具自己進行剪拼,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小組討論。
四人小組繼續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梯形轉化成前面學過的圖形,進而求出梯形的面積。
3、交流匯報,發現規律。
(1)引導觀察,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的`梯形有什么關系?請學生用語言描述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2)聯系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分析理解: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要除以2?
(3)經觀察分析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并用字母公式來表示。
三、看書質疑,交流感想
閱讀第24頁內容,回顧自己探索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并與同伴談談自己的想法。
完成課前提出的問題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頁習題
五、全課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獲?你在學習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第10頁例6及后做一做、練習二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積的近似數。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應用遷移的方法來求積的近似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能根據實際需要正確求積的近似數。
教學重點
學生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積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學生能根據實際需要正確求積的近似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0.8x40.32x40.8x12.57.8x0.01
3.2x0.20.08x0.089.3x0.014.8-0.48
2、把下面各數精確到百分位。
0.256≈ 12.889≈ 40.00001≈
二、新授
1.教學教材第10頁例題6.
(1)出示例題6:
(2)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3)生嘗試練習。
(4)抽生板演:0.049x45≈2.2(億個)
0.049
x 45
245
196
2.205
(5)分析訂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學生質疑或師提問:)
①為什么用乘法計算?(根據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求0.049的45倍用乘法計算。)
②結果2.205保留一位小數約是2.2是怎么來的?(根據四舍五入法:看小數部分的第二位小于五,就從第二位開始省略掉。)
(6)小結:當我們求出的積的小數位數比較多,我們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三、練習
1、完成第10頁“做一做”。
生完成在練習本上,抽生板演,并說出四舍五入的方法。
2、課堂作業:第13頁練習二1、2、3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解方程:教材P69例4、例5。
教學目標
1、鞏固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知識,學會解ax±b=c與a(x±b)=c類型的方程。
2、進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書寫格式和寫法。
3、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在解方程過程中,把一個式子看作一個整體。
教學難點
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解方程,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4。
師:(出示教材第69頁例4情境圖)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3盒鉛筆和4只鉛筆,一盒鉛筆盒中有x支鉛筆。
師:你能根據圖列一個方程嗎?
生:3x+4=40。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盒鉛筆盒有x支鉛筆,3盒鉛筆盒就有3x支鉛筆。據此,可列出方程。
師:說得好,你能解這個方程嗎?
學生在嘗試解方程時,可能會遇到困難,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困惑。學生可能會疑惑:方程的左邊是個二級運算不知識如何解。也有學生可能會想到,把3個未知的鉛筆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沒有,教師可提示學生這樣思考。)
師:假如知道一盒鉛筆盒有幾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鉛筆,你會怎么算?
生:先算出3個鉛筆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師:在這里,我們也是先把3個鉛筆盒的支數看成了一個整體,先求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時,也就是先把誰看成一個整體?我們可以先把“3x”看成一個整體。
讓學生嘗試繼續解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解題過程。也可以讓學生同桌之間再說一說解方程的過程。
2、教學例5。
師:(出示教材第69頁例5)你能夠解這個方程嗎?
生1:我們可以參照例4的方法,先把x-16看作一個整體。
學生解方程得x=20。
生2:我們也可以用運算定律來解。
師:2x-32=8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生:運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把2x
看作一個整體。
學生解方程得x=20。
師:你的解法正確嗎?你如何檢驗方程是否正確?
生: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計算,看看方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69頁“做一做”第1、2題。
第1題的形式、內容都與例4基本相同。第2題的4個方程在兩道例題的基礎上略有變化,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
這兩道練習要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可提醒學生解一題,代入檢驗一題,以促進檢驗習慣的養成。
四、課堂小結
1、在解較復雜的方程時,可以把一個式子看作一個整體來解。
2、在解方程時,可以運用運算定律來解。
五、布置作業
教材第71頁“練習十五”第6、8、9.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
2、掌握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二)能力目標:能夠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受小數除法的異同,能夠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三)情感目標:經歷探索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學方法:
探究、交流、引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1、淘氣打算去買牛奶,你從圖上得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2、根據圖上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1。5÷5 12。6÷6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與以往我們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數都是小數,除數都是整數。)
師: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看看淘氣到底應該買哪個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師:兩個商店牛奶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呢?我們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單價。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匯總的各種方法,認為哪個方法比較簡便實用?
引導出“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4、理解算理。
5、引導歸納總結,明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按照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6、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集體訂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小數除以兩位數與除以一位數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4題。
教師巡視指導。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
11.5÷5=2.3(元)12.6÷6=2.1(元)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02-08
五年級上冊數學優秀教案01-23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優秀教案01-25
五年級上冊小學數學教案12-31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02-14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01-29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優秀12-30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6-09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17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