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在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尋找歷法與撲克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1、通過對"撲克"有趣的研究,培養起學生對生活中平常小事的關注。
2、調動學生豐富的聯想,養成一種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撲克"與年月日、季度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這個你們一定見過吧!這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撲克"。誰愿意告訴我們,你對撲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師補充,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師: "撲克"還有一種作用,而且與數學有關!
生:......
二、新課
1、桃、心、梅、方4種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陽 小王=月亮 紅=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數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閏年的`天數
5、撲克中的K、Q、J共有12張,3×4=12,表示一年有12個月
6、365÷7≈52一年有52個星期。54張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張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
7、一種花色的和=一個季度的天數
一種花色有13張牌=一個季度有13個星期
三、小結
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他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出現,只是我們大家沒有注意到。請大家都要學會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初中數學教案2
一、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概念。
2、使學生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條件,確定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二、內容分析
1、初中主要是通過幾種簡單的函數的初步介紹來學習函數的,前面三小節,先學習函數的概念與表示法,這是為學習后面的幾種具體的函數作準備的,從本節開始,將依次學習一次函數(包括正比例函數)、二次函數與反比例函數的有關知識,大體上,每種函數是按函數的解析式、圖象及性質這個順序講述的,通過這些具體函數的學習,學生可以加深對函數意義、函數表示法的認識,并且,結合這些內容,學生還會逐步熟悉函數的知識及有關的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舊教材在講幾個具體的函數時,是按先講正反比例函數,后講一次、二次函數順序編排的,這是適當照顧了學生在小學數學中學了正反比例關系的知識,注意了中小學的銜接,新教材則是安排先學習一次函數,并且,把正比例函數作為一次函數的特例予以介紹,而最后才學習反比例函數,為什么這樣安排呢?第一,這樣安排,比較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識規津,從函數角度看,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圖象與性質都是比較簡單的,相對來說,反比例函數就要復雜一些了,特別是,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由兩條曲線組成的,先學習反比例函數難度可能要大一些。第二,把正比例函數作為一次函數的特例介紹,既可以提高學習效益,又便于學生了解正比例函數與一次函數的關系,從而,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兩種函數的概念、圖象與性質。
3、“函數及其圖象”這一章的'重點是一次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一方面,在學生初次接觸函數的有關內容時,一定要結合具體函數進行學習,因此,全章的主要內容,是側重在具體函數的講述上的。另一方面,在大綱規定的幾種具體函數中,一次函數是最基本的,教科書對一次函數的討論也比較全面。通過一次函數的學習,學生可以對函數的研究方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從而能更好地把握學習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的學習方法。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什么是函數?
2、函數有哪幾種表示方法?
3、舉出幾個函數的例子。
新課講解:
可以選用提問時學生舉出的例子,也可以直接采用教科書中的四個函數的例子。然后讓學生觀察這些例子(實際上均是一次函數的解析式),y=x,s=3t等。觀察時,可以按下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這些式子表示的是什么關系?(在學生明確這些式子表示函數關系后,可指出,這是函數。)
(2)這些函數中的自變量是什么?函數是什么?(在學生分清后,可指出,式子中等號左邊的y與s是函數,等號右邊是一個代數式,其中的字母x與t是自變量。)
(3)在這些函數式中,表示函數的自變量的式子,分別是關于自變量的什么式呢?(這題牽扯到有關整式的基本概念,表示函數的自變量的式子也就是等號右邊的式子,都是關于自變量的一次式。)
(4)x的一次式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結合一元一次方程的有關知識,可以知道,x的一次式是kx+b(k≠0)的形式。)
由以上的層層設問,最后給出一次函數的定義。
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數,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數。
對這個定義,要注意:
(1)x是變量,k,b是常數;
(2)k≠0 (當k=0時,式子變形成y=b的形式。b是x的0次式,y=b叫做常數函數,這點,不一定向學生講述。)
由一次函數出發,當常數b=0時,一次函數kx+b(k≠0)就成為:y=kx(k是常數,k≠0)我們把這樣的函數叫正比例函數。
在講述正比例函數時,首先,要注意適當復習小學學過的正比例關系,小學數學是這樣陳述的: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寫成式子是(一定)
需指出,小學因為沒有學過負數,實際的例子都是k>0的例子,對于正比例函數,k也為負數。
其次,要注意引導學生找出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之間的關系:正比例函數是特殊的一次函數。
課堂練習:
教科書13、4節練習第1題.
初中數學教案3
1.初中數學教案模板
1.課題
填寫課題名稱(初中代數類課題)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掌握......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發現、探究)的過程,提高......(分析、歸納、比較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加學生數學學習的樂趣。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本節課的知識重點
(2)教學難點:易錯點、難以理解的知識點
4.教學方法(一般從中選擇3個就可以了)
(1)討論法
(2)情景教學法
(3)問答法
(4)發現法
(5)講授法
5.教學過程
(1)導入
簡單敘述導入課題的方式和方法(例:復習、類比、情境導出本節課的課題)
(2)新授課程(一般分為三個小步驟)
①簡單講解本節課基礎知識點(例: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講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驟)。
②歸納總結該課題中的重點知識內容,尤其對該注意的一些情況設置易錯點,進行強調。可以設計分組討論環節(例:分組討論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歸納總結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步驟,設置系數化為一,負號要變號的易錯點)。
③拓展延伸,將所學知識拓展延伸到實際題目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例:設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應用題,學生再次體會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并且再次鞏固不等式的解法)。
(3)課堂小結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本節課的收獲。
(4)作業提高
布置作業(盡量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有所創新)。
6.教學板書
2.初中數學教案格式
課程編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學時 / 周學時: /
開課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至第 周
授課年級、專業、班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課教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章節名稱
2.教學目的
3.課時安排
4.教學重點、難點
5.教學過程(包括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方法等)
6.復習鞏固與作業要求
7.教學環境及教具準備
8.教學參考資料
9.教學后記
3.初中數學教案范文
教學目的
1.通過對多個實際問題的分析,使學生體會到一元一次方程作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的作用。
2.使學生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
3.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某個方程的解。
重點、難點
1.重點: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
2.難點:弄清題意,找出“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一本筆記本1.2元。小紅有6元錢,那么她最多能買到幾本這樣的筆記本呢?
解:設小紅能買到工本筆記本,那么根據題意,得1.2x=6
因為1.2×5=6,所以小紅能買到5本筆記本。
二、新授
問題1:某校初中一年級328名 師生乘車外出春游,已有2輛校車可以乘坐64人,還需租用44座的客車多少輛?(讓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再作講評)
算術法:(328-64)÷44=264÷44=6(輛)
列方程:設需要租用x輛客車,可得44x+64=328
解這個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結果。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試試看?
問題2:在課外活動中,張老師發現同學們的年齡大多是13歲,就問同學:“我今年45歲,幾年以后你們的年齡是我年齡的三分之一?”
通過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你能否從小敏同學的解法中得到啟發?
把x=3代人方程(2),左邊=13+3=16,右邊=(45+3)=×48=16,
因為左邊=右邊,所以x=3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這種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可以據此檢驗一下一個數是不是方程的解。
問: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動手試一試,大家發現了什么問題?
同樣,用檢驗的方法也很難得到方程的解,因為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數,該從何試起?如何試驗根本無法人手,又該怎么辦?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3頁練習1、2。
四、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五、作業
教科書第3頁,習題6.1第1、3題。
初中數學教案4
一、檢查反饋
本次檢查大多數教師都比較重視,檢查內容完整、全面。現將檢查情況總結如下教案方面的特點與不足。
特點:
1、絕大多數教案設計完整,教學重點、難點突出,設置得當,緊緊圍繞新課標,例如:劉興華、孫菊、江文李雅芳等能突出對學科素養的高度關注。教師撰寫的課后反思能體現教師對教材處理的新方法,能側重對自己教法和學生學法的指導,并且還能對自己不得法的教學手段、方式、方法進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體現課堂教學的反思意識,反思深刻、務實、有針對性。
2、注重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注重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案能體現多媒體教學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不足:
1、教案后的教學反思不夠認真、不夠詳細,沒能對本堂課的得與失作出記錄與小結,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們對課后反思還不夠重視。
2、個別教師教案過于簡單。
作業方面的'特點與不足
特點:
1、能按進度布置作業,作業設置量度適中,難易適中,上交率較高,且都能做到全批全改。
2、作業批改公平、公正,有一定的等級評定。教師批改要求嚴格、細致,能夠反映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做法及糾正措施。
3、學生在書寫方面有很大進步。從檢查可以發現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書寫格式有明確的要求。
不足:
1、對于學生書寫的工整性,還需加強教育。
2、教師在批閱作業時,要稍細心些,發現問題就讓學生當時改正,學生也就會逐漸養成做事認真的習慣。
初中數學教案5
課型:新授課 備課人:徐新齊 審核人:霍紅超
學習目標
1.通過動手觀察、操作、推斷、交流等數學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毛
2.在具體情境中了解鄰補角、對頂角, 能找出圖形中的一個角的鄰補角和對頂角
重點、難點
重點:鄰補角、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性質與應用.
難點:理解對頂角相等的性質的探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在輕松歡快的音樂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圖片為主體的課件.
學生欣賞圖片,閱讀其中的文字.
師生共同總結:我們生活的世界中,蘊涵著大量的相交線和平行線. 本章要研究相交線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線的一種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線的性質, 研究平行線的性質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圖形的平移問題.
二、自學指導
觀察剪刀剪布的過程,引入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
握緊把手時,隨著兩個把手之間的角逐漸變小,剪刀刃之間的角邊相應變小. 如果改變用力方向,隨著兩個把手之間的`角逐漸變大,剪刀刃之間的角也相應變大.
三、 問題導學
認識鄰補角和對頂角,探索對頂角性質
(1).學生畫直線AB、CD相交于點O,并說出圖中4個角,兩兩相配共能組成幾對角? 各對角的位置關系如何?根據不同的位置怎么將它們分類?
學生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AOC和∠BOC有一條公共邊OC,它們的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
∠AOC和∠BOD有公共的頂點O,而是∠AOC的兩邊分別是∠BOD兩邊的反向延長線.
( 2).學生用量角器分別量一量各個角的度數,以發現各類角的度數有什么關系,學生得出有"相鄰"關系的兩角互補,"對頂"關系的兩角相等.
(3).概括形成鄰補角、對頂角概念.
有一條公共邊,而且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的兩個角叫做鄰補角.
如果兩個角有一個公共頂點, 而且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角兩邊的反向延長線,那么這兩個角叫對頂角.
四、典題訓練
1.例:如圖,直線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數.
2.:判斷下列圖中是否存在對頂角.
小結
自我檢測
一、判斷題:
1.如果兩個角有公共頂點和一條公共邊,而且這兩角互為補角, 那么它們互為鄰補角. ( )
2.兩條直線相交,如果它們所成的鄰補角相等,那么一對對頂角就互補. ( )
二、填空題:
1.如圖1,直線AB、CD、EF相交于點O,∠BOE的對頂角是_______,∠COF 的鄰補角是________.若∠AOC:∠AOE=2:3,∠EOD=130°,則∠BOC=_________.
(1) (2)
2.如圖2,直線AB、CD相交于點O,∠COE=90°,∠AOC=30°,∠FOB=90°, 則∠EOF=________.
三、解答題:
1.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點O.
(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數.
(2)若∠BOC比∠AOC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數.毛
2.兩條直線相交,如果它們所成的一對對頂角互補, 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數是多少?
初中數學教案6
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實驗中學 章福枝
一、內容與內容解析(一)內容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及解法
(二)內容解析
上節課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關概念及解法,本節課主要是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解法,這是學習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教材通過一個實例入手,引出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同時滿足兩個不等式,讓學生經歷通過具體問題抽象出不等式組的過程,進而通過一元一次不等式來類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這些概念.學習不等式組時,我們可以類比方程組、方程組的解來理解不等式組、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概念.求不等式組的解集時,利用數軸很直觀,這是一種數與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不僅現在有用,今后我們還會有更深的體驗.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二、目標及目標解析(一)目標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等概念.(2)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并會用數軸確定解集.(二)目標解析
達到目標(1)的標志是:學生能說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特征.
達到目標(2)的標志是:學生能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能在數軸上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并獲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步驟.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但是對于學生用數軸來表示不等式組的解集時還不夠熟練,理解還不夠深刻.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數軸上找公共部分,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出問題 形成概念
問題:用每分鐘可抽30噸水的抽水機來抽污水管道里的積存污水,估計積存的污水超過1200噸而不足1500噸,那么將污水抽完所用的時間的范圍是什么? 設問(1):依據題意,你能得出幾個不等關系? 設問(2):設抽完污水所用的時間還是范圍?
小組討論,交流意見,再獨立設未知數,列出所用的不等關系. 教師追問(1):類比方程組的概念,說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怎樣表示? 學生自學概念,說出表示方法.教師追問(2):類比方程組的解怎樣確定不等式組中x的取值范圍? 學生經過小組討論,老師點撥: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組x的取值范圍. 教師追問(3):怎樣解不等式,并用數軸表示解集? 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追問(4):通過數軸,怎樣得出不等式組的解集?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點評 教師追問(5):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什么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學生自學概念.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猜測、概括和自學能力.并且滲透類比思想,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以及其解集的概念,利用數軸的直觀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義.
(二)解法探討 步驟歸納 例1 解下列不等式組
學生嘗試獨立解不等式組,老師強調規范格式
設問1:當兩個不等式的解集沒有公共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設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學生總結歸納,老師適當補充,得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是:(1)求每個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數軸找出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3)寫出不等式組的解集.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方法和步驟.
(三)應用提高 深化認知
例2 x取那些整數值時,不等式5x+2>3(x-1)與
都成立?
設問1:不等式都成立表示什么意思? 小組討論
設問2:要求x取哪些整數值,要先解決什么問題? 學生先合作交流,再獨立解不等式組 設問3.怎樣取值?
學生在不等式組的解集范圍內,取整數值.老師強調即求不等式組的特殊解. 設計意圖:通過例2可以讓學生構建不等式組,并解出不等式組,同時根據解集求出不等式組的特殊解,這是對學生解不等式組的一次提高訓練.
(四)歸納總結 反思提高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并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
(3)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一般規律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 課外反饋 教科書習題9.3第1,2,3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作業,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對教學進度和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
初中數學教案7
①結合你對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次的理解,說一說你對一次函數中的“一次”的理解. ②k可以是怎樣的數?
③你怎樣認識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關系?
一個常數b的和即 Y=kx+b 定義:一般地,形
如
Y=kx+b( k,b 是常數,k≠0 )的函數,叫做一次函數, 當
b=0時,
Y=kx+b即Y=kx,所以說正比例函數是一種特殊的'一次函數。
例1、下列函數中,Y是X的一次函數的是( )①Y=X-6②Y=3X③Y=X2④Y=7-X
學生獨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例2、寫出下列各題中x與y之間的關系式,并判
解釋與應用
斷,y是否為x的一次函數?是否為正比例函數?①汽車以60千米/時的速度勻速行駛,行駛路程中y(千米)與行駛時間(時)之間的關系式;②圓的面積y(厘米2)與他的半徑x(厘米)之間的關系:③一棵樹現在高50厘米,每個月長高2厘米,x月后這棵樹的高度y(厘米)之間的關系式
初中數學教案8
八、 板書 設計
6.2? 不等式的解集
一、1.不等式的解集:一般地,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不等式的解集.
2.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的過程
二、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1. 2.
三、注意:(1)“ · ”與“ °”;(2)“左邊部分”與“右邊部分”.
初中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理解的意義,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學生學會由上的已知點說出它所表示的數,能將有理數用上的點表示出來;
3.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正確掌握畫法和用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難點:正確理解有理數與上點的對應關系.
課堂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小學里曾用“射線”上的點來表示數,你能在射線上表示出1和2嗎?
2.用“射線”能不能表示有理數?為什么?
3.你認為把“射線”做怎樣的改動,才能用來表示有理數呢?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二、講授新課
讓學生觀察掛圖——放大的溫度計,同時教師給予語言指導:利用溫度計可以測量溫度,在溫度計上有刻度,刻度上標有讀數,根據溫度計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讀出不同的數,從而得到所測的溫度.在0上10個刻度,表示10℃;在0下5個刻度,表示-5℃.
與溫度計類似,我們也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出刻度,標上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零.具體方法如下(邊說邊畫):
1.畫一條水平的直線,在這條直線上任取一點作為原點(通常取適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數,也可偏向左邊)用這點表示0(相當于溫度計上的0℃);
2.規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箭頭所指的方向),那么從原點向左為負方向(相當于溫度計上0℃以上為正,0℃以下為負);
3.選取適當的長度作為單位長度,在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從原點向左,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
提問:我們能不能用這條直線表示任何有理數?(可列舉幾個數)
在此基礎上,給出的定義,即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
進而提問學生:在上,已知一點P表示數-5,如果上的原點不選在原來位置,而改選在另一位置,那么P對應的數是否還是-5?如果單位長度改變呢?如果直線的正方向改變呢?
通過上述提問,向學生指出: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缺一不可.
三、運用舉例 變式練習
例1 畫一個,并在上畫出表示下列各數的點:
例2 指出上A,B,C,D,E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課堂練習
示出來.
2.說出下面上A,B,C,D,O,M各點表示什么數?
最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正有理數可用原點右邊的點表示,負有理數可用原點左邊的點表示,零用原點表示.
四、小結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它使數和直線上的點建立了對應關系,它揭示了數和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為我們研究問題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節課要求同學們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確地畫出,在此還要提醒同學們,所有的有理數都可用上的點來表示,但是反過來不成立,即上的點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數,至于上的哪些點不能表示有理數,這個問題以后再研究.
五、作業
1.在下面上:
(1)分別指出表示-2,3,-4,0,1各數的點.
(2)A,H,D,E,O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2.在下面上,A,B,C,D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3.下列各小題先分別畫出,然后在上畫出表示大括號內的一組數的點:
(1){-5,2,-1,-3,0}; (2){-4,2.5,-1.5,3.5};
初中數學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五四學制)數學》(供天津用)八年級下冊第十章整式第一節整式加減第2小節整式的加減。
二、設計思想
本節內容是學生掌握了“整式”有關概念的延展學習,為后繼學習整式運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數知識奠定基礎,是“數”向“式”的正式過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級學生已具有了較強的數的運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識(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時也具有初步的觀察、歸納、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結合教材,立足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設計有針對性、多樣式的問題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和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學習。通過學習活動不但培養學生化簡意識,提升數學運算技能而且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同類項的含義,并能辨別同類項。
2、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方法,熟練的合并同類項。
3、掌握整式加減運算的方法,熟練進行運算。
(二)過程方法目標:
1、通過探究同類項定義、合并同類項的方法的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能力。
2、通過合并同類項、整式加減運算的練習活動,提高學生運算技能,提升運算的準確率培養學生化簡意識,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過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動,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初步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三)情感價值目標:
1、通過交流協商、分組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敢于探索未知問題的精神。
2、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
四、教學重、難點:
合并同類項
五、教學關鍵:
同類項的概念
六、教學準備:
教師:
1、篩選數學題目,精心設置問題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兩個長方體紙盒實物模型,并能展開。
3、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要凸顯①單項式中系數、字母、指數的特征②長方體紙盒立體圖、展開圖。)
學生:
1、復習有關單項式的概念、有理數四則運算及去括號的法則)
2、每小組制作大小不等的兩個長方體紙盒模型。
初中數學教案11
教材分析
立體圖形的翻折問題是高二《代數》(下)中立體幾何的一個學習內容,它融會貫通于各種立體幾何和幾何體中,對學生進一步理解立體圖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立體圖形的翻折是從學生生活周圍熟悉的物體入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于平面圖形的關系;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幾何體可由平面圖形折疊而成,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使學生了解研究立體圖形的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平面圖形于折疊后的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找到變化過程中的不變量。
教學難點
轉化思想的運用及發散思維的培養。
學生分析
學生在前面已經對一些簡單幾何體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于求解空間角及空間距離已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并且在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與實踐的良好習慣。學生間相互評價、相互提問的互動的氣氛較濃。
設計理念
根據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結合“注重開放與生成,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的要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生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實施開放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并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翻折問題的解題方法,并會初步應用。
2、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實踐過程中,使學生提高對立體圖形的分析能力,并在設疑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3、通過平面圖形與折疊后的立體圖形的對比,向學生滲透事物間的變化與聯系觀點,在解題過程中,使學生理解,將立體圖形中的問題化歸到平面圖形中去解決的轉化思想。
教學流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設想、導入課題。
1、如圖(圖略),是一個正方體的展開圖,在原正方體中,有下列命題
(1)AB與EF所在直線平行
(2)AB與CD所在直線異面
(3)MN與EF所在直線成60度
(4)MN與CD所在直線互相垂直其中正確命題的序號是
2、引入課題----翻折
二、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等實踐活動,加強對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如何突破難點,從而體現在平面圖形中求解一些不變量對于解空間問題的重要性)。
1、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和舞臺,讓學生自己講解。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解進一步提出問題。
(1)線段AE與EF的夾角為什么不是60度呢?
(2)AE與FG所成角呢?
(3)AE與GC所成角呢?
(4)在此正四棱柱上若有一小蟲從A點爬到C點最短路徑是什么?經過各面呢?
(通過對發散問題的提出培養學生的培養精神及轉化的教學思想方法,讓學生體會折疊圖與展開圖的不同應用。)
2、讓學生觀察電腦演示折疊過程后,再親自動手折疊,針對問題做出回答。
(1)E、F分別處于G1G2、G2G3的什么位置?
(2)選擇哪種擺放方式更利于求解體積呢?
(3)如何求G點到面PEF的距離呢?
(4)PG與面PEF所成角呢?
(5)面GEF與面PEF所成角呢?
(學生會發現這幾個問題可在同一個直角三角形中找到答案,然后讓學生在折紙中找到這個三角形的'位置,既而發現折疊過程中的不變量。)
3、演示MN的運動過程,讓學生觀察分析解題過程強調證PN垂直AB的困難性。與學生共同品位解出這道20xx高考題的喜悅的同時,引導學生用上題的思路能否更快捷地解出此題呢?
(學生大膽想象,并通過模型制作確認想象結果的正確性,從而開辟一條簡捷的翻折思想解題思路。)
三、小結
1、畫平面圖,并折前圖與折后圖中的字母盡量保持一致。
2、尋找立體圖形中的不變量到平面圖形中求解是關鍵。
3、注意培養轉化思想和發散思維。
(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小結本節主要知識及學習活動,養成學習、總結、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發散自我評價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課外活動
1、完成課上未解決的問題。
2、對與1題折成正三棱柱結果會怎樣?對于2題改變E、F兩點位置剪成正三棱柱呢?
(通過課外活動學習本節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課后反思
本課設計中,有梯度性的先安排三個小題,讓學生經歷先動手、思考、預習這一學習過程,然后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并且適時發問的同時幫助學生找到解決方法。歸納總結解翻折問題的技巧和作為解題方法的優越性。在實施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善于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將創新的教材、創新的教法與創新的課堂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到實處。
初中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認知要求
1、回顧收集數據的方式、
2、回顧收集數據時,如何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3、回顧頻率、頻數的概念及計算方法、
4、回顧刻畫數據波動的統計量:極差、方差、標準差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5、能利用計算器或計算機求一組數據的算術平均數、
(二)能力訓練要求
1、熟練掌握本章的知識網絡結構、
2、經歷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過程,發展初步的統計意識和數據處理能力、
3、經歷調查、統計等活動,在活動中發 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1、通過對本章內容的回顧與思考,發展學 生用數學的意識、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
1、建立本章的知識框架圖、
2、體會收集數據的方式,保證樣本的代表性,頻率、頻數及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統 計量在實際情境中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收集數據的方式、抽樣時保證樣本的代表性、頻率、頻數、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統計量在不同情境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本章的內容已全部學完、現在如何讓你調查一個情況、并且根據你獲得數據,分析整理,然后寫出調查報告,我想大家現在心里應該有數、
例如,我們要調查一下“上網吧的人的年齡”這一情況,我們應如何操作?
先選擇調查方式,當然這個調查應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因為我們不可能調查到所有上網吧的人,何況也沒有必要、
同學們感興趣的話,下去以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調查,然后再作統計分析,然后把調查結果匯報上來,我們可以比一比,哪一個組表現最好?
二、講授新課
1、舉例說明收集數據的方式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2、抽樣調查時,如何保證樣本的代表性?舉例說明、
3、舉出與頻數、頻率有關的幾個生活實例?
4、刻畫數據波動的統計量有 哪些?它們有什么作用?舉例說明、
針對上面的幾個問題,同學們先獨 立思考,然后可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想法,然后我們每組選出代表來回答、
(教師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發現同學們前面知識掌握不好的地方,及時補上)、
收集數據的方式有兩種類型:普查和抽樣調查、
例如:調查我校八年級同學每天做家庭作業的時間,我們就可以用普查的`形式、
在這次調查中,總體:我校八年級全體學生每天做家庭作業的時間;個體:我校八年級每個學生每天做家庭作業的時間、
用普查的方式可以直接獲得總體情況、但有時總體中個體數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較大;有時受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對所有個體進行普查;有時調查具有破壞性,不允許普查,此時可用抽樣調查、
例如把上面問題改成“調查全國八年級同學每天做家庭作業的時間”,由于個體數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也較大,此時就采取抽樣調查,從總體中抽取一個樣本,通過樣本的特征數字來估計總體,例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極差、方差等、
上面我們回顧了為了了解某種情況而采取的調查方式:普查和抽樣調查,但抽樣調查必須保證數據具有代表性,因為只 有這樣,你抽取的樣本才能體現出總體的情況,不然,就會失去可靠性和準確性、
例如對我們班里某門學科的成績情況,有時不僅知道平均成績,還要知道90分以上占多少,80到90分之間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這時,我們只要看一下每個學生的成績落在哪一個分數段,落在這個分數段的分數有幾個,表明數據落在這個小組的頻數就是多少,數據落在這個小組的頻率就是頻數與數據總個數的商、
刻畫數據波動的統計量有極差、方差、標準差、它們是用來描述一組數據的穩定性的、一般而言,一組數據的極差、方差或標準差越小,這組數據就越穩定、
例如:某農科所在8個試驗點,對甲、乙兩種玉米進行對比試驗,這兩種玉米在各試驗點的畝產量如下(單位:千克)
甲:450 460 450 430 450 460 440 460
乙:440 470 460 440 430 450 470 4 40
在這個試驗點甲、乙兩種玉米哪一種產量比較穩定?
我們可以算極差、甲種玉米極差為460-430=30千克;乙種玉米極差為470-430=40千克、所以甲種玉米較穩定、
還可以用方差來比較哪一種玉米穩定、
s甲2=100,s乙2=200、
s甲2<s乙2,所以甲種玉米的產量較穩定、
三、建立知識框架圖
通 過剛才的幾個問題回顧思考了我們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下面構建本章的知識結構圖、
四、隨堂練習
例1一家電腦生產廠家在某城市三個經銷本廠產品的大商場調查,產品的銷量占這三個 大商場同類產品銷量的40%、由此在廣告中宣傳,他們的產品在國內同類產品的銷售量占40%、請你根據所學的統計知識,判斷該宣傳中的數據是否可靠: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分析:這是一道判斷說理型題,它要求借助于統計知識,作出科學的判斷, 同時運 用統計原理給予準確的解釋、因此,該電腦生產廠家憑借挑選某城市經銷本產品情況,斷然說他們的產品在國內同類產品的銷量占40%,宣傳中的數據是不可靠的,其理由有二:第一,所取樣本容量太小;第二,樣本抽取缺乏代表性和廣泛性、
例2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非典” 的斗爭中,疫情變化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請根據下面的疫情統計圖表回答問題:
(1)圖10是5月11日至5月29日全國疫情每天新增數據統計走勢圖,觀察后回答:
①每天新增確診病例與新增疑似病例人數之和超過100人的天數共有__________天;
②在本題的統計中,新增確診病例的人數的中位數是___________;
③本題在對新增確診病例的統計中,樣本是__________,樣本容量是__________、
(2)下表是我國一段時間內全國確診病例每天新增的人數與天數的頻率統計表、(按人數分組)
①100人以下的分組組距是________;
②填寫本統計表中未完成的空格;
③在統計的這段時期中,每天新增確診
病例人數在80人以下的天數共有_________天、
解:(1)①7 ②26 ③5月11日至29日每天新增確診病例人數 19
(2)①10人 ②11 40 0、125 0、325 ③25
五.課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回顧與思考這一章的重點內容,共同建立的知識框架圖,并進一步用統計的思想和知識解決問題,作出決策、
六.課后作業:
七.活動與探究
從魚塘捕得同時放養的草魚240尾,從中任選9尾,稱得每尾魚的質量分別是1、5,1、6,1、4,1、6,1、3,1、4,1、2,1、7,1、8(單位:千克)、依此估計這240尾魚的總質量大約是
A、300克 B、360千克C、36千克 D、30千克
初中數學教案13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靈活列反比例函數表達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能綜合利用物理杠桿知識、反比例函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分析實際問題中變量之間的關系,建立反比例函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
2. 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積極參與交流,并積極發表意見.
2.體驗反比例函數是有效地描述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學重點
掌握從物理問題中建構反比例函數模型.
教學難點
從實際問題中尋找變量之間的關系,關鍵是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物理問題,建立函數模型,教學時注意分析過程,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活動1
問 屬:在物理學中,有很多量之間的變化是反比例函數的關系,因此,我們可以借助于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解決一些物理學中的問題,這也稱為跨學科應用.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某一電路中,保持電壓不變,電流I(安培)和電阻R(歐姆)成反比例,當電阻R=5歐姆時,電流I=2安培.
(1)求I與R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2)當電流I=0.5時,求電阻R的值.
設計意圖:
運用反比例函數解決物理學中的一些相關問題,提高各學科相互之間的綜合應用能力.
師生行為:
可由學生獨立思考,領會反比例函數在物理學中的綜合應用.
教師應給“學困生”一點物理學知識的引導.
師:從題目中提供的信息看變量I與R之間的反比例函數關系,可設出其表達式,再由已知條件(I與R的一對對應值)得到字母系數k的值.
生:(1)解:設I=kR ∵R=5,I=2,于是
2=k5 ,所以k=10,∴I=10R .
(2) 當I=0.5時,R=10I=100.5 =20(歐姆).
師:很好!“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撬動.”這是哪一位科學家的名言?這里蘊涵著什么 樣的原理呢?
生:這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名言.
師:是的.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發現了著名的“杠桿定律”: 若兩物體與支點的距離反比于其重量,則杠桿平衡,通俗一點可以描述為;
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如下圖)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例子.
二、講授新課
活動2
小偉欲用撬棍橇動一塊大石頭,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分別為1200牛頓和0.5米.
(1)動力F與動力臂l有怎樣的函數關系?當動力臂為1.5米時,撬動石頭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2)若想使動力F不超過題(1)中所用力的一半,則動力臂至少要加長多少?
設計意圖:
物理學中的'很多量之間的變化是反比例函數關系.因此,在這兒又一次借助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解決一些物理學中的問題,即跨學科綜合應用.
師生行為:
先由學生根據“杠桿定律”解決上述問題.
教師可引導學生揭示“杠桿乎衡”與“反比例函數”之間的關系.
教師在此活動中應重點關注:
①學生能否主動用“杠桿定律”中杠桿平衡的條件去理解實際問題,從而建立與反比例函數的關系;
②學生能否面對困難,認真思考,尋找解題的途徑;
③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和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
師:“撬動石頭”就意味著達到了“杠桿平衡”,因此可用“杠桿定律”來解決此問題.
生:解:(1)根據“杠桿定律” 有
Fl=1200×0.5.得F =600l
當l=1.5時,F=6001.5 =400.
因此,撬動石頭至少需要400牛頓的力.
(2)若想使動力F不超過題(1)中所用力的一半,即不超過200牛,根據“杠桿定律”有
Fl=600,
l=600F .
當F=400×12 =200時,
l=600200 =3.
3-1.5=1.5(米)
因此,若想用力不超過400牛頓的一半,則動力臂至少要如長1.5米.
生:也可用不等式來解,如下:
Fl=600,F=600l .
而F≤400×12 =200時.
600l ≤200
l≥3.
所以l-1.5≥3-1.5=1.5.
即若想用力不超過400牛頓的一半,則動力臂至少要加長1.5米.
生:還可由函數圖象,利用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求出.
師:很棒!請同學們下去親自畫出圖象完成,現在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
用反比例函數的知識解釋:在我們使用橇棍時,為什么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生:因為阻力和阻力臂不變,設動力臂為l,動力為F,阻力×阻力臂=k(常數且k>0),所以根據“杠桿定理”得Fl=k,即F=kl (k為常數且k>0)
根據反比例函數的性質,當k>O時,在第一象限F隨l的增大而減小,即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師:其實反比例函數在實際運用中非常廣泛.例如在解決經濟預算問題中的應用.
活動3
問題:某地上年度電價為0.8元,年用電量為1億度,本年度計劃將電價調至0.55~0.75元之間,經測算,若電價調至x元,則本年度新增用電量y(億度)與(x-0.4)元成反比例.又當x=0.65元時,y=0.8.(1)求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2)若每度電的成本價0.3元,電價調至0.6元,請你預算一下本年度電力部門的純收人多少?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各部門,經常遇到經濟預算等問題,有時關系到因素之間是反比例函數關系,對于此類問題我們往往由題目提供的信息得到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式,進而用函數關系式解決一個具體問題.
師生行為:
由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完成.
教師應給予“學困生”以一定的幫助.
生:解:(1)∵y與x -0.4成反比例,
∴設y=kx-0.4 (k≠0).
把x=0.65,y=0.8代入y=kx-0.4 ,得
k0.65-0.4 =0.8.
解得k=0.2,
∴y=0.2x-0.4=15x-2
∴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為y=15x-2
(2)根據題意,本年度電力部門的純收入為
(0.6-0.3)(1+y)=0.3(1+15x-2 )=0.3(1+10.6×5-2 )=0.3×2=0.6(億元)
答:本年度的純收人為0.6億元,
師生共析:
(1)由題目提供的信息知y與(x-0.4)之間是反比例函數關系,把x-0.4看成一個變量,于是可設出表達式,再由題目的條件x=0.65時,y=0.8得出字母系數的值;
(2)純收入=總收入-總成本.
三、鞏固提高
活動4
一定質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其體積y(m3)是密度ρ(kg/m3)的反比例函數,請根據下圖中的已知條件求出當密度ρ=1.1 kg/m3時二氧化碳氣體的體積V的值.
設計意圖:
進一步體現物理和反比例函數的關系.
師生行為
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講評.
師:若要求出ρ=1.1 kg/m3時,V的值,首先V和ρ的函數關系.
生:V和ρ的反比例函數關系為:V=990ρ .
生:當ρ=1.1kg/m3根據V=990ρ ,得
V=990ρ =9901.1 =900(m3).
所以當密度ρ=1. 1 kg/m3時二氧化碳氣體的氣體為900m3.
四、課時小結
活動5
你對本節內容有哪些認識?重點掌握利用函數關系解實際問題,首先列出函數關系式,利用待定系數法求出解 析式,再根據解析式解得.
設計意圖:
這種形式的小結,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每一位學生都創造了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機會,并為程度不同的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從而使小結不流于形式而具有實效性.
師生行為:
學生可分小組活動,在小組內交流收獲, 然后由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師組織學生小結.
反比例函數與現實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特別是為討論物理中的一些量之間的關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用數學模型的解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淺顯易懂,同時不僅要注意跨學科間的綜合,而本學科知識間的整合也尤為重要,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數之間的不可分割的關系.
板書設計
17.2 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三)
1.
2.用反比例函數的知識解釋:在我們使 用撬棍時,為什么動 力臂越長越省力?
設阻力為F1,阻力臂長為l1,所以F1×l1=k(k為常數且k>0).動力和動力臂分別為F,l.則根據杠桿定理,
Fl=k 即F=kl (k>0且k為常數).
由此可知F是l的反比例函數,并且當k>0時,F隨l的增大而減小.
活動與探究
學校準備在校園內修建一個矩形的綠化帶,矩形的面積為定值,它的一邊y與另一邊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如下圖所示.
(1)綠化帶面積是多少?你能寫出這一函數表達式嗎?
(2)完成下表,并回答問題:如果該綠化帶的長不得超過40m,那么它的寬應控制在什么范圍內?
x(m) 10 20 30 40
y(m)
過程:點A(40,10)在反比例函數圖象上說明點A的橫縱坐標滿足反比例函數表達式,代入可求得反比例函數k的值.
結果:(1)綠化帶面積為10×40=400(m2)
設該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為y=kx ,
∵圖象經過點A(40,10)把x=40,y=10代入,得10=k40 ,解得,k=400.
∴函數表達式為y=400x .
(2)把x=10,20,30,40代入表達式中,求得y分別為40,20,403 ,10.從圖中可以看出。若長不超過40m,則它的寬應大于等于10m。
初中數學教案14
一、主題分析與設計
本節課是蘇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七章第2節內容——探索平行線的性質,它是直線平行的繼續,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內容的基礎,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孩子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本節課將以"生活·數學"、"活動·思考"、"表達·應用"為主線開展課堂教學,以學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活動,并在活動中激發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探索,主動獲取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形成,同時通過小組內學生相互協作研究,培養學生合作性學習精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平行線的性質,能應用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2、數學思考:在平行線的性質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聯想、分析、歸納、猜想、概括的全過程。初中數學教育敘事
3、解決問題:通過探究平行線的性質,使學生形成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團結合作、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對平行線性質的掌握與應用
2、難點:對平行線性質1的探究
四、教學用具
1、教具:多媒體平臺及多媒體課件
2、學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1、播放一組幻燈片。
內容:
①供火車行駛的鐵軌上;
②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欄;
③橫格紙中的線。
2、提問溫故: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平行線,你能說出直線平行的條件嗎?
3、學生活動:針對問題,學生思考后回答——①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②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③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4、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并提出新問題:若兩直線平行,那么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呢?從而引出課題:7。2探索平行線的性質(板書)
(二)數形結合,探究性質
1、畫圖探究,歸納猜想
教師提要求,學生實踐操作:任意畫出兩條平行線(a ∥ b),畫一條截線c與這兩條平行線相交,標出8個角。(統一采用阿拉伯數字標角)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一:
指出圖中的同位角,并度量這些角,把結果填入下表: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二:
將畫出圖中的同位角任先一組剪下后疊合。
學生活動一:畫圖————度量————填表————猜想
學生活動二:畫圖————剪圖————疊合
讓學生根據活動得出的數據與操作得出的結果歸納猜想: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三:
再畫出一條截線d,看你的猜想結論是否仍然成立?
學生活動:探究、按小組討論,最后得出結論:仍然成立。
2、教師用《幾何畫板》課件驗證猜想,讓學生直觀感受猜想
3、教師展示平行線性質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引申思考,培養創新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四:
請判斷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獨立探究————小組討論————成果展示。
教師活動:評價學生的研究成果,并引導學生說理
因為a ∥ b(已知)
所以∠ 1= ∠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1= ∠ 3(對頂角相等)
∠ 1+ ∠ 4=180°(鄰補角的定義)
所以∠ 2= ∠ 3(等量代換)
∠ 2+ ∠ 4=180°(等量代換)
教師展示:
平行線性質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平行線性質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四)實際應用,優勢互補
1、(搶答)課本P13練一練1、2及習題7。2 1、5
2、(討論解答)課本P13習題7。2 2、3、4
(五)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1、學生總結:平行線的性質1、2、3
2、教師補充總結:
⑴用"運動"的觀點觀察數學問題;(如我們前面將同位角剪下疊合后分析問題)
⑵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我們前面將同位角測量后分析問題)
⑶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問題;(如平行線的性質1、2、3的表述)
⑷用邏輯推理的形式來論證問題。(如我們前面對性質2和3的說理過程)
(六)作業
學習與評價P5 1、2、3(填空);4、5、6(選擇);7、8(拓展與延伸)
六、教學反思:
數學課要注重引導學生探索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不單注重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認識,因為"過程"不僅能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還能夠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識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體驗。這節課的教學實現了三個方面的轉變:
①教的轉變: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教師成為了學生的導師、伙伴、甚至成為了學生的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導引學生活動外,還要認真聆聽學生"教"你他們活動的過程和通過活動所得的知識或方法。
②學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跟老師學轉變為自主去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不是簡單地"學"數學,而是深入地"做"數學。
③課堂氛圍的轉變:整節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征,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現的價值。
總之,在數學教學的花園里,教師只要為學生布置好和諧的場景和明晰的路標,然后就讓他們自由地快活地去跳舞吧
初中數學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了解作函數圖象的一般步驟;
2.能熟練作出一次函數的圖象,掌握一次函數及其圖象的簡單性質;
3.初步了解函數表達式與圖象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作圖過程中由一般到特殊方法的轉變過程,讓學生體會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
情感與態度目標
1.在作圖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美;
2.經歷作圖過程,培養學生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作風。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一次函數解析式的基礎上,從圖象這個角度對一次函數進行近一步的研究。教材先介紹了作函數圖象的一般方法:列表、描點、連線法,再進一步總結出作一次函數圖象的特殊方法??兩點連線法。結合一次函數的圖象,教材以議一議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索函數解析式與圖象二者間的關系,為進一步學習圖象及性質奠定了基礎。
教學重點:了解作函數圖象的一般步驟,會熟練作出一次函數圖象。
教學難點:一次函數及圖象之間的對應關系。
三、學情分析
函數的圖象的概念及作法對學生而言都是較為陌生的。教材從作函數圖象的一般步驟開始介紹,得出一次函數圖象是條直線。在此基礎上介紹用兩點連線得一次函數的圖象,學生就容易接受了。在函數解析式與圖象二者之間的探討這部分內容上,不要作更高要求,學生能回答書中的問題就可以了。教學中盡可能的多作幾個一次函數的圖象,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一次函數的圖象是條直線。
四、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入
下圖是小紅某天內體溫變化情況的曲線圖。你知道這幅圖是怎樣作出來的嗎?把每個時間與其對應的體溫分別作為點的`橫坐標和縱坐標,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這些點,這樣就可以作出這個圖象。
二、新課講解
把一個函數的自變量和對應的因變量的值分別作為點的橫坐標和縱坐標,在直角坐標系內描出它的對應點,所有這些點組成的圖形叫做該函數的圖象。
下面我們來作一次函數y = x+1的圖象
分析:根據定義,需要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許多點,因此我們應先計算這些點的橫、縱坐標,即x與對應的y的值。我們可借助一個表格來列出每一對x,y的值。因為一次函數的自變量X可以取一切實數,所以X一般在0附近取值。
解:列表:
描點:以表中各組對應值作為點的坐標,在直角坐標系內描出相應的點。
連線:把這些點依次連接起來,得到y = x+1圖象(如圖)它是一條直線。
三、做一做
(1)仿照上例,作出一次函數y= ?2x+5的圖象。
師:回顧剛才的作圖過程,經歷了幾個步驟?
生:經歷了列表、描點、連線這三個步驟。
師:回答得很好。作函數圖象的一般步驟是列表、描點、連線。今后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去作出更多函數的圖象。
師:從剛才同學們作出的一次函數的圖象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一次函數圖象是一條直線。
(2)在所作的圖象上取幾個點,找出它們的橫、縱坐標,驗證它們是否都滿足關系:y= ?2x+5
四、議一議
(1)滿足關系式y= ?2x+5的x 、 y所對應的點(x,y)都在一次函數y= ?2x+5的圖象上嗎?
(2)一次函數y= ?2x+5的圖象上的點(x,y)都滿足關系式y= ?2x+5嗎?
(3)一次函數y=kx+b的圖象有什么特點?
一次函數y=kx+b的圖象是一條直線,因此作一次函數的圖象時,只要確定兩個點,再過這兩個點作直線就可以了。一次函數y=kx+b的圖象也稱為直線y=kx+b
例1做出下列函數的圖象
教師點評:作一次函數圖象時,通常選取的兩點比較特殊,即為一次函數和X軸、 y軸的交點,在列表計算時,分別令X=0,y=0就可計算出這兩點的坐標。正比例函數當X=0時,y=0,即與x 、 y鈾的交點重合于原點。因此做正比例函數的圖象時,只需再任取一點,過它與坐標原點作一條直線即可得到正比例函數的圖象。從而正比例函數y=kx的圖象是經過原點(0,0)的一條直線。
練一練:作出下列函數的圖象:
(1)y= ?5x+2,???? (2)y= ?x
(3)y=2x?1,(4)y=5x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次函數的圖象。一次函數的圖象是一條直線,正比例函數的圖象是經過原點的一條直線。在作圖時,只需確定直線上兩點的位置,就可得到一次函數的圖象。一般地,作函數圖象的三個步驟是:列表、描點、連線。
六、課后練習
隨堂練習習題6.3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介紹作函數圖象的一般方法,通過對一次函數圖象的認識,得到作一次函數及正比例函數的圖象的特殊方法(兩點確定一條直線)。讓學生能夠迅速找到直線與坐標軸的交點,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數形結合,找準這兩個特殊點坐標的特點(x=0或y=0),讓學生理解的記憶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初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案08-12
初中數學教案[經典]02-21
初中數學教案02-21
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案07-17
初中數學教案模板11-02
角初中數學教案12-30
初中數學教案【熱】11-17
【精】初中數學教案11-21
初中數學教案【推薦】11-22
初中數學教案《圓》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