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會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2、培養學生的驗算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步驟和方法。
難點:除法運算中如何試商、調商及商的最高位的定位。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下列各題。
100÷2= 2400÷4=
200÷5= 2800÷7=
25÷4= 56÷6=
2、筆算下列各題。
56÷7=64÷4=
指名學生板演并訂正,引出新課題并板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
二、探究新知
(一).課件出示例題3
1、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2、探究算法
(1)齊讀題目,并指名說已知條件與問題。
(2)求每個相冊插多少張照片應怎樣列式?
學生列出算式,板書:256÷2=
(3)教學用豎式計算256÷2=
教師引導學生嘗試計算過程。
①先用2去除被除數的首位1,2個百除以2,商1,表示一個百,寫在百位上
②百位除盡,豎式中不用寫0,再將被除數十位上的5落下來,繼續除以2,商2,表示2個十,寫在十位上,余1,表示一個十。
③再將個位上的6落下來,合起來是16繼續除以2,商8,寫在個位上。
(4)板書筆算豎式
256÷2=128(張)
答:每本相冊可插128張照片。
(5)這樣計算正確嗎?需要驗算一下。
師:可以怎么驗算?
生:可以用商乘以除數,看是否等于被除數。
板書驗算過程。
(二).課件出示例4
1、課件出示問題
2、列式為“256÷6”
3、探求筆算方法,師生共同完成板書
256÷6=42(頁)……4(張)
答:可插滿42頁,還剩4張。
有余數的算式怎么驗算?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三).觀察對比
試著算一算378÷2和378÷6
觀察學生掌握情況。
(四)回顧總結
1.先試除被除數的首位,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3.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三、知識運用
1.先判斷商是幾位數,再計算
576÷3=386÷4=
2.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
四、布置作業
作業:第19頁練習四,第5題;
第20頁練習四,第6題、第8題。
板書設計:
256÷2=128(張)
答:每本相冊可插128張照片。
256÷6=42(頁)……4(張)
答:可插滿42頁,還剩4張。
教學反思:
前一段時間學生學習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這一部分內容,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掌握得較好的學生,學到這部分內容有些學生就感到很棘手。我想可能是這部分教材內容設計上跳躍性比較大。學生剛剛學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馬上接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而且百位又不夠除的筆算比較困難。所以我先補充教學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百位上夠除的情況。
例如:256÷2這道題,讓學生先嘗試列豎式,然后集體訂正、講解。這時相應地板書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讓學生明確
①要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
②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面;
③每次余下的數都要比除數小。同時我告知學生每次只能往下移一位,要一位一位地除。其次再教學百位上不夠除的情況,出示例題256÷6后,學生先對這道題進行估算,然后我引導學生有序地思考以下問題:
⑴先用6去除幾?
⑵當2個百除以6不夠商1個百時,應該怎么辦?
⑶25個十除以6,商應該寫在哪一位上?學生在回答以上三個問題時,就能逐漸體會到筆算過程中的另一個方法:先看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小于除數,要看前兩位,這樣學生就能明確為什么第一次的商必須寫在被除數的十位上面。
在之后的課堂練習中,我要求學生采用先估算再計算的方法完成習題。從學生的作業批改情況來看,存在著以下問題:
①豎式沒有寫完整;
②數位沒有對齊;
③還有少部分出現移兩位下來的;
④余數大于除數的。對于學生的這些錯誤,我想:一方面要進行錯因剖析和改錯練習,另一方面要在說算理中讓學生真正明確筆算除法的步驟。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93頁4、7 及94頁我學會了嗎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公頃、平方千米的意義及與其他面積單位之間的關系。
2.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
教學過程:
1. 做93頁第4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應先求什么,再怎么辦?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糾正。
2. 做 94頁第7題。引導學生思考:要求這個問題,應知道什么?
如果把每4平方米植1棵樹改為每平方米植4棵樹該怎樣做?
引導學生加以區別。
3. 補充 練習
1、一個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它的周長和一個正方形的周長相等。這個正方形的面積一定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個長方形的花壇的面積是48平方米。它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
3、用兩根同樣長的鐵絲分別折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面積分別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求這根鐵絲的長和折成長方形的各邊長。
4、用總長為24米的一段籬笆在一堵墻邊圈起一塊長方形菜地,這快菜地的面積最大可以是多少?
課后反思:
通過綜合練習,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公頃、平方千米的意義及與其他面積單位之間的關系。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綜合運用有關年、月、日和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活動中增強參與和合作意識,培養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綜合運用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教學難點:關于生日在某月的倒數第幾天的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生日帽、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 營造氛圍
談話:今天是( )月( )日,對于xxx來說,是個不尋常的日子。猜猜是什么日子?
揭示課題
同學們一起來為過生日的同學唱生日歌。
二、 組織活動
1、 猜同學的生日
出示全班同學的名單,請學生任意說說想知道誰的生日。
如:張希陽的.生日:第二季度最后一個月的第十四天
馮鑫鈺的生日:建軍節后的第七天
羅家琪的生日:教師節前第三天
王康的生日:四月的倒數第七天
引導全班學生猜猜并說出理由。
關于倒數學生通常會出現的做法是:30—7=23,王康的生日就是4月23日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年歷表,發現直接減的話,就把真正的生日也去掉了,這樣就多去的一天。
小結算倒數第幾天的方法。
反思:在猜同學生日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 讓同學猜自己的生日
1) 先編一個關于自己生日的謎題。
2) 在小組里交流,猜猜小組成員的生日
3) 教師巡視指導,選擇有代表性的謎題向大家展示。
3、 統計
談話:在你們過生日的時候,老師也想送賀卡表示祝福。
展示一套12張的賀卡(表示分別送給生日在不同月份的人)
問:老師在購買賀卡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問題,每種賀卡我到底要買幾張呢?
引導學生體會到統計的需要
1)分小組統計后匯總
2)學生改制成條形圖
用實物投影展示后問:看了這個條形圖你知道了什么?
3)填寫按季度分類的統計表
三、總結反思、課后延伸
每年我們過生日的時候,有人會記得但也有人會忘記,可是這世界上總有兩個人是會永遠都記得我們的生日,這就是我們的父母。那么你們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嗎?
在自制的賀卡上寫出自己父母的生日,等他們過生日的時候送給他們。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4
教學過程:
一、做風車:
1.在教師的指導下,讓每個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在室內或室外讓學生動手親自制作的風車玩一玩。
3.讓學生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說一說風車和風車轉動有什么特點。通過交流和討論,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然后教師說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二、說一說:
在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旋轉現象?也可以讓學生先觀察教材中的素材,說出旋轉現象,再交流自己知道的事例。
三、做一做:
1.在老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取書和推書的動作。(教師要提出要求。)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剛才做的取書、推書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么特點?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行移動。交流時,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大致的意思即可。然后教師說明書本等物品的運動就是平移。
四、說一說: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說出平移現象。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交流時,教師和學生要對所舉事例談談感受,幫助學生正確識別平移現象。
五、練習:可采用書中的練習
第一題:這是一道自主性、趣味性強,又能表現學生理解知識和創新的題目,可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二題:圖中的平移、旋轉信息非常豐富,要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的.空間。(如電視機的旋轉、柜子門的開關等都是旋轉現象;抽屜的抽拉、屏幕開關的左右移動等都是平移現象)。
第三題;可先讓學生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說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玩陀螺:這是一次實踐活動,課前由學生準備鞭子和陀螺,課上組織學生交流一下玩陀螺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課下玩一玩,或讓學生到室外表演一下,還可以舉辦一次陀螺比賽。
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操作活動,經歷認識圖形平移和在方格紙畫平移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在探索簡單圖形平移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設計意圖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初步學會除數是一位數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明白算理。
2、讓學生經歷探究和交流的過程,提高分析思考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算理,學會筆算的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我們學習了口算除法,你能說說40÷2可以怎樣算嗎?
二、探究新知:
1、屏幕呈現文字:有42根小棒,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人可以分得幾根?
師:可以怎樣列式呢?學生回答
師:那么21是怎么得來的?(讓學生充分的說一下)
充分讓學生回答如:a、十位上4除以2得2,個位上得2除以2得1,合起來是21;b、十位上得4是4個十,除以2得2個十,就是20,個位上的2除以2得1,20加1等于21。
同學們用小棒分一下,說一說你們一共分了幾次,先分的什么,又分的什么。找一個同學用實物投影演示一遍,老師再用大屏幕演示一遍。
2、那么63÷3可以怎樣想呢?再讓學生說一說。
3、如果這42根小棒要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人分幾根?
1)怎樣列式呢?學生回答
2)得數是多少?(讓學生感悟口算的難度,可以找舉手的同學說說,但大多數同學口算還是有難度)不像前面的題那樣快的說答案,為什么呢?(因為,十位上不能一次分完,也就是出現了余數。)我們可以先借助小棒來分一分。想想,應該分幾次?試一試!
3)用小棒來分一分,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再找一個同學來演示一下,再找個同學復述一下。
4)嘗試筆算:口算比較困難的題我們可以擺小棒,可是如果每道題都用小棒擺出來,那就太麻煩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到我們的另一個好朋友來幫忙了,它是誰呢?——豎式!豎式就是把你分小棒的過程展示出來。你能用豎式把剛才分小棒的.過程清晰地表示出來嗎?
板書除除法豎式的除號、被除數、除數,開始詢問:
回憶:分小棒的過程,第一次分得是4捆,相當于十位上的4,用4除以3,商是1,就是每份中的1捆,因為它實際上表示的是10,所以要寫在十位上,和被除數上的4對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分去了多少根呢?指著豎式,10×3=30,從總數中減去30,還剩下幾?10,這個是10要寫在被除數的下邊,寫在十位的下面,再把個位上的2移下來,和十位上的1合在一起,一共是12根,用12除以3,每人又分到了4根,也就是商4,要寫在個位上。這一次分走了幾根呢?12根,12減去12得0,說明分完了。
你能用這個豎式寫一下,并邊寫邊說!
4、嘗試練習
1)91÷7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校對。
2)還記得我們剛開始進行的那個題嗎?42÷2,這個的豎式也寫一下。
對比以上三個題,觀察這道題與前面兩題有什么不同?(第一個數除完沒有余數。)
3)這三道題做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都是分兩步計算,從高位算起,數位要對齊。
三、鞏固練習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6
教材解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上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兩個特點:
1.依照兒童空間方位認知順序進行編排;
2.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況,幫助學生辨認方向。
學情分析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在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想象、描述、表達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豐富對方位知識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重點
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并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難點
建立空間觀念,并能用語言來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和行走路線。
課時劃分
共3課時。
認識東、南、西、北1課時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2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東、南、西、北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會辨認地圖上的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在學習活動中,加強對四個方位的認識,并能靈活根據方位確定物體的位置,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學以致用的意識以及小組合作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指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教材第2頁主題圖,讓學生觀察,說說圖上是哪個地方?天安門周圍有哪些建筑?用方位知識說一說。
二、探究新知
1.(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
(1)認識東、南、西、北。
①你們知道太陽從哪個方向升起來嗎?那東邊在哪兒呢?用手指一指。學校的東邊有什么呀?
②請同學們說一說學校的每一個方向分別有什么。
③老師小結并介紹兒歌: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④游戲活動,聽口令做動作。(學生分成4組圍成一個正方形)
a.東邊的同學起立跺跺腳,西邊的同學起立拍拍手,南邊的同學起立摸摸臉,北邊的同學起立揮揮手。
b.向東站好,向南--轉,向西--轉,向北--轉。
⑤觀察學校周圍的建筑,完成下面的問題。
圖書館在操場的______面,體育館在操場的______面,教學樓在操場的________面,大門在操場的________面。
(2)認識東和西相對,南和北相對。
請四位同學站在操場的中心,四個人分別面朝一個方向,讓學生分別說一說每一個人面朝什么方向,觀察東面和西面之間有什么關系,南面和北面有什么關系,并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師生共同總結:南面和北面相對,東面和西面相對。
2.(教室里)辨認東、南、西、北。
(1)剛才我們在操場上已經能夠辨認東、南、西、北,在教室中你還能準確地辨別東、南、西、北嗎?
下面我們來辨認教室里的東、南、西、北。黑板在我們的________面,同學們面朝________,后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__,右面是________。
(2)大家互相說一說教室里的四面各有什么。
(3)我說你做。
讓學生在教室中按要求分別朝四個方向走一走。
3.認識地圖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師:仔細看一看,你們覺得這幾幅示意圖一樣嗎?
生:有的同學把東畫在上面,有的把南畫在上面。
師:你們看,如果不標出有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別人還能看懂我們的示意圖嗎?怎么辦?
生:可以統一地圖上的方向。
師小結:為了方便人們看圖,地圖上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有時還會在圖的右上角畫一個箭頭寫明“北”。
師:現在請你們說說,地圖上的方向是怎樣的?
生: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練習一第1、2題。
師:你還知道哪些物體分別在什么方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在家里我們都有自己的小天地,你的房間是怎樣布置的呢?(引導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房間的東、南、西、北方向上各放的是什么物品)
2.游戲:小動物回家。
師:熊貓團團今天過生日,邀請了很多小動物來做客,現在小動物們要回家了。講臺這里就是團團的家,誰能幫小動物們指指路?
出示課件:
小猴說:我家住在團團家的南面;
小牛說:我家住在團團家的北面;
小老鼠說:我家住在團團家的東面。
3.完成練習一第3題。
(1)課件出示本題圖片。
(2)小組合作解決。
(3)集體交流反饋。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能運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在情景教學中,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動手操作、討論交流,提高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學會利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并能在實際中運用。
教學難點:理解和運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師:“今天大家的上課的精神都特別棒,所以下面的一些搶答題,相信你的舉手動作是最快的。做好準備。”
1.口答。
3個5是( ) 2個4是( )
8里面有( )個2 20里面有( )個5
2.看圖說說有幾個幾
(1)☆☆☆ ☆☆☆ 2個3
(2)○○ ○○ ○○ 3個2
(3)□□□□□□ 1個5或者5個1
二、探究新知
師:“前面的知識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老師現在還想考考大家。”
1.出示情境圖(例3)
師: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藍花:2朵 黃花:6朵 紅花:8朵
那么現在就讓我們來比一比這三種花的朵數。誰能把比較的結果說一說?
2.初步感知“倍”的含義
(1)圈一圈,再比較:
師:除了用多和少來比較兩種花的數量,我們還可以像學習除法那樣將它們分成一份一份地比較。如果我們將藍花看成一份,那么黃花可以怎么分?請大家自己在練習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發現。”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并給予適當的提示。指名一位同學到黑板前操作。并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
師:“你圈出了幾個幾?為什么把2個圈一份呢?(黃花的只數是2)你知道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了嗎?”
(指名回答。預測提示:因為藍花的朵數是2,所以把2看成一份,6就可以分成3份。也就是3個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補充講解:因為6里面3個2,所以6是2的3倍。所以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
隨機板書:
求:6是2的幾倍
想:6里面有幾個2 (3個2)
所以:6是2的3倍。
3.體會加深“倍”的意義
(1)比較紅花和藍花的朵數。
(2)先讓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圈一圈,再在小組內說一說。
(2)學生匯報:
師:“你把每幾朵圈成一份?(2朵)為什么?(藍花的朵數是2朵)。那么把紅花圈成了幾個2(4個2)
因為8里面有4個2,所以8是2的4倍。所以紅花是藍花的4倍。
隨機板書:
求:8是8的幾倍
想:8里面有幾個2 (4個2)
所以:8是2的4倍。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研究的問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板書課題)
師“我們現在知道了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4倍,那么這個4如何用算式來表示出來呢?”
指名回答,8÷2=4
(3)小結: “說的非常好,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我們一般用除法來計算。”那么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2倍,這個2如何用算式表示出來呢?
三、嘗試練習,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3.想想做做第3題。
注意讓學生說一說算式是如何列出來的。
四、知識應用,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嘗試直接列算式解答,然后說一說是如何列出算式的。
2.尋找生活中的倍數問題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數學問題,老師知道咱們班有幾個同學今年8歲,老師今年32歲了,你知道老師的歲數是他們的幾倍嗎?
像這樣的問題,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同學們回去可以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問題告訴爸爸、媽媽或者是老師聽,好不好?
五、全課總結
今天怎么學習了( ),你知道怎么求一個數是另個一數的幾倍嗎?(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也就是“求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幾。用除法解決。
例【2】
本單元是在乘數、除數是一、兩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乘、除各部分間的關系以及乘、除法中的一些簡便運算四個部分。
1.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
這一節主要教學,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乘數是三位數乘法的筆算和乘法估算。
我們必須十分重視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教學,因為這個內容既是學生理解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法則的前提,又是學生正確進行乘法筆算所必需的口算技能之一。教學時首先講清算理,可先通過直觀圖示,啟發學生觀察得出:交換被乘數和乘數的位置,積不變。接著類推規律,使學生知道算幾乘以整百數可以想整百數乘以幾。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實質是以“百”為計數單位去計算。讓學生在口述算理的基礎上正確計算,得出結果(如7×200,想7和2個百相乘,得14個百,是1400,進而要求學生簡縮思維過程,直接進行口算(如7×200,想7×2=14,再在14末尾添兩個0)。其次要采取多樣的練習形式。如看卡片算、看圖表算、聽算等,也可搞些“看誰口算得又對又快”的數學比賽、數學游戲等等,以此來激發學生口算的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短時記憶能力。
三位數乘法筆算的關鍵是讓學生在掌握計算法則的基礎上,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時除應重視基本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外,還應注意以下兩點:(1)讓學生在嘗試性練習中獲得新知。如通過嘗試性練習,讓學生自己歸納出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法則。放手讓學生“先做一做”,使他們在具體的計算中發現:當乘數的位數多于被乘數時,交換位置再乘,比較簡便;使他們在不同計算方法的對比中歸納出:乘數中間有0時,可省略用0乘這一步,使計算簡便。總之,要盡可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新知,切忌簡單灌輸。(2)加強積的變化規律的教學。教材把積的變化規律作為例題來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更好理解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運算,而且能為今后學習商不變性質、小數乘法、正比例的意義等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概括出積的.變化規律,然后在練習中加以運用,從而逐步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
乘法估算是選學內容。通過估算教學,一方面要使學生掌握估算方法,另一 方面要注意培養學生用估算檢驗計算是否正確的習慣,進一步提高計算技能。
2.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
這一節包括用整百數除的口算除法、三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除法,以及除法估算三個內容。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正確進行三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
三位數除多位數的關鍵仍在于試商。為了突出試商這一關鍵,教材采用了分散難點、各個擊破的編排方法。教學時可根據這一特點先讓學生熟練掌握一般的試商方法,即當除數接近整百數時,用“四舍五入法”來試商;再引導學生摸索出一些簡便的試商方法,使學生在除數不接近整百數時,也能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試商。
與以往教材相比,義務教材在進行商不變性質教學時增加了一個例題(例13),這個例題通過具體事例,使學生明白在有余數除法中,運用商不變性質進行簡算時要注意余數的變化。教師應通過這一例題的教學,讓學生嘗試發現在有余數除法中,當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倍數(0除外)時余數的變化規律。
從而突破難點,使學生抓住余數變化規律的實質,深刻理解商不變性質。
除法估算也是選學內容。教學時同樣要在讓學生掌握估算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運用估算檢查除法計算正確性的技能和習慣。
3.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這部分教材主要包括三個關系式:(1)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2)被除數=商×除數;(3)除數=被除數÷商。學生受求因數用除法、求被除數用乘法這一思維定勢的影響,在運用第(3)個關系式時往往容易發生錯誤。為了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勢影響,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兩點:(1)進行直觀教學,結合乘、除法的意義,讓學生在觀察、分析中總結出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形成正確、清晰的概念;(2)加強對比練習,讓學生在比較、辨析中深化對乘、除法各部分之間關系的認識,從而達到正確運用。
教材還安排了求乘、除法中的未知數x,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文字題、應用題內容。這些內容的教學,既可進一步鞏固學生對乘、除法各部分間關系的認識,又可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為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作好孕伏。
4.乘、除法的一些簡便運算
這一節主要有“三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以及“一個數連續用兩個數除,每次都能除盡時,可以先把兩個除數相乘,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結果不變”兩個知識點。教學時一是要通過具體事例,讓學生抽象、概括出規律;二是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運用規律的靈活性。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既會順向運用規律,又能進行規律的逆運用,在形成計算技能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位。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指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把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匯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么方向,為什么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方都有什么?(練習一的`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 識 東、南、西、北 方 向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
前面是東,后面是西,
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9
【教材依據】 本課選自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章《千克、克、噸》的第一節《有多重》,主要是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為下一課認識一噸大約有多重奠定基礎。
一、設計思路
(一)指導思想:教材中主要是提供了體重秤、盤秤、天平這幾種秤要求學生通過稱量與掂量雞蛋、蘋果、1千克食用油、2分硬幣、曲別針認識感受1克與1千克大約有多重。雖然已結合生活實際,也確實能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千克與克,但時代變化較快,有些已不符實際。尤其是雞蛋易碎、1千克實用油日常幾乎見不到、2分硬幣已經很少見。我將教材做了這樣的處理,主要是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瓶裝水、數學書、作業本、西紅柿、蘋果、課堂常規獎勵的表揚信、常見的黃豆等物品)認識千克與克是描述輕重的質量單位;通過盤秤、微型電子秤的稱量,學生掂量,交流掂量感受以及掂量驗證;再次感知等活動,引導學生直觀感受,實踐體驗反復強化,逐步深入認識1千克與1克大約多重。最終達到能憑感覺掂量出大約1千克與1克的物品這一教學目的,并能不斷校正,提升對物體質量的感知能力。最終讓學生體會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學情分析:我的教學對象時三年級學生,普遍年齡小又活潑好動,思維敏捷,樂于發言,尤其喜歡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并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美。
從學習上看,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知道重量的輕重概念,也能描述物品輕重,但是由于受到生活經驗限制,他們對1千克與1克到底大約有多重是沒有明確認識的。
(三)教法分析:機械化的記憶、說教通常小學生難以具體理解應用,因此我把學生推在主動者的位置上,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反復感知、校正,交流探究最終形成對1千克與1克大約有多重的認識,積累生活經驗。因此我才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法
通過創設生活情境“打豆漿”導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
2.任務驅動法
通過稱量1千克的水,引導學生去掂量感受并交流1千克大約有多重,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布置任務即掂量出日常學習生活中大約1千克的物品。任務驅動學生去對比掂量,感受1千克大約有多重,最后共同驗證,評選出最佳小組。任務驅動法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無論是1千克的認識還是1克的感受都是在稱量、掂量比賽的任務驅動下進行,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推動認識的深入。
3.實踐體驗法
為了能借助生活的經驗參與,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最后達到學生能通過感覺準確掂量出大約1千克或者1克的物品,所以作業布置延伸向生活,要求學生回家掂量日常用品,如水果、蔬菜、洗衣粉、食用油等等。實踐中體驗,強化認識,鞏固知識。
(四)學法分析:參與觀察式學習、討論探究學習、實踐體驗式學習;本次教學主要采取這幾種學法,通過掂量、稱量、驗證等教學活動,學生充分參與并觀察學習,在活動過程種引導學生交流感受,積極參與實踐體驗最終充分認識1千克與1克大約有多重。同時關注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思考發現如1kg=1000g。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積累生活經驗。
方法與途徑:
1.學生通過對生活中的千克與克的描述,認識其屬于描述物體輕重的質量單位
2.通過稱量活動、掂量感受,小組交流,實踐體驗,逐步深入認識1千克與1克有多重,進而憑感覺能掂量出大約1千克與1克的物品;
3.通過計算與稱量活動啟發學生探究發現1000g=1kg;
情感與評價:感受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六)教學重難點:由于學生生活經驗限制所以對于1千克與1克大約有多重缺乏認識,生活中不可能隨時稱量,所以本課重點和難點就是引導學生通過稱量1千克與1克物品,掂量1千克與1克物品并交流感受,最終獲得生活經驗,知道1千克與1克大約多重。
二、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展臺、數學書、語文書、西紅柿、大作業本、文具盒、表揚信、黃豆、曲別針、盤秤、彈簧秤、微型電子秤、小組結果記錄單、全班結果記錄單等。
三、教學過程
;一> 生活情境導入課堂
創設情境:“小吃貨淘氣想每天都喝美味的豆漿,于是學習打豆漿,看到材料單:水1千克,黃豆100克,愣住了這些底大約多重呢?要取多少呢?”導入課題(板書:有多重)。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明確目標、激起興趣、引發思考)
;二> 借助生活認識千克與克
師:1.聯系生活,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見過的克與千克;
2.明確千克與克屬于描述物體輕重的質量單位。
生:1.描述自己常用的物品包裝袋上的克與千克;
2.結合生活經驗建立質量單位的大小區別。
(設計意圖:有生活經驗淺層次認識感受克與千克屬于質量單位)
;三> 活動體驗感受1千克
師:1.應用情境,師生稱1千克水;
2.介紹稱量工具:盤秤、微型電子秤;
3.學生掂量感受交流1千克的水有多重。
4.采訪學生對1千克物體輕重的感受。
生:1.思考并匯報見過的稱量工具;
2.選擇合適的秤;
3.組內合作掂量1千克水,并感受;
4.組內交流掂量1千克的感受。
(設計意圖:秤出標準,初步感知1千克大約有多重)
;四> 實踐體驗掂量出1千克
師:
1.布置活動任務:每小組掂量出大約1千克的同類物品(數學書、語文書、西紅柿、作業本、蘋果或其他同類學習用具);
2.活動要求:小組有序高效完成,注意紀律;組長填寫活動記錄單。完成后舉手示意本小組已完成活動。
3.指導學生活動過程,注意觀察;
4.據學生活動情況,若有必要可以請掂量過程有序高效的小組師范掂量。
5.在黑板收集整理各小組的掂量結果。
生:1.學生小組合作掂量;(優秀小組師范)
2.組長匯報活動結果;
3.師生共同驗證結果;
4.師生評選掂量最準小組,獎勵學習星;
5.師生評選紀律最佳組獎勵紀律星;
6.學生再次掂量最準結果的物品,進行二次感知。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參照標準反復掂量,通過實踐體驗進一步感受認識1千克大約多重)
;五> 活動體驗感受交流1克
師:1.繼前一活動,為優秀個人獎勵表揚信,引出活動:師生共同稱量表揚信有多重(1克);
2.采訪學生掂量感受1克的表揚信有多重,并適當選擇學生與剛才1千克感受對比;
3.學生比照1克的表揚信掂量出1克的黃豆大約有幾粒。
4.師生驗證1克黃豆大約有幾粒;
5.對優秀個人獎以表揚信。
生:1.掂量1克的表揚信;交流1克的信感受;
2.學生掂量出大約1克的黃豆;
3.驗證幾粒黃豆約1克;
4.獎勵掂量認真和紀律好的小組。
5.再次掂量感知。
(設計意圖:掂量1克,感受并交流。實踐掂量1克黃豆,強化認識)
;六> 探究發現1kg=1000g
師:
1.稱量5塊肥皂1千克;
2.計算5塊200克肥皂重1000克;
3.啟發思考1千克與1000克關系。
生:
1.稱量觀察
2.計算
3.思考發現1kg=1000g。
(設計意圖:啟發思考、探究發現單位換算)
;七> 搶答競賽,聯系鞏固
師:
1.以搶答競賽方式呈現填寫質量單位題目;
2.以腦筋轉彎形式呈現“一千克鐵與一千克棉花那個重以?”;
3.趣味發現小明給姥姥的.信中錯誤的質量單位,并試改正。
生:
1.對照物品搶答填寫合適的重量單位;
2.腦筋轉彎深入認識質量單位;
3.趣味發現強化認識,積累經驗。
(設計意圖:利用本節課所學,結合生活經驗進行練習,鞏固認識、強化感受。)
;八> 課堂小結,作業布置
師:
1.教師補充總結,強化鞏固;
2.作業布置,課外延伸
生:
1.總結自己課堂收獲,并匯報。
2.回家后動手掂量家中一些常見物品。
(設計意圖:鞏固認識;積累生活經驗)
四、教學評價
物品名稱 掂量結果 驗證結果 優秀組員
(組長評選)
如:作業本 5 本 10 本
課堂評價結合黑板上小組結果匯報單進行,優秀小組、優秀組員課后集中獎勵,同時課堂有相應紀律星與學習星獎勵記錄。總體原則,以鼓勵為主,各小組相互競爭、追趕。
五、教學反思
一、收獲
1.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借助是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的前提,只有在能引起參與的情境中,學生才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在本節課中課前學生自主收集有關質量的空包裝袋,向其他同學介紹這一環節極大的吸引學生參與,學生由想要表現自己,想知道自己介紹的質量單位有什么用,想知道這樣的質量有多重逐步自主參與課堂。
2.對于掂量物品這一環節,學生的操作過程比預設的好的多,基本上都能做到兩手對比掂物,因此課堂應基于孩子的生活經驗,適度的放手讓學生積累生活經驗。
3.在掂物這一環節中,較少物體可以兩手同事拿起對比掂量,當遇到較多物體時,一個人難以完成掂量過程,因此小組合作自發組成,這樣才能形成預想中的合作經驗。所以小組合作是基于教學內容需要和學生操作需要而建立的,不是為了這樣的形式而合作。
二、不足
1.基于教學內容而言,課堂上認識的范圍僅限于基礎質量單位,沒有層次性的延伸,原設想是借助孩子已有生活經驗,利用課堂所學進行不斷對比校正,進而對質量感念認知。但限于學生經驗素材與課后練習素材有差異,(有些物品學生無論間接還是直接根本就沒有印象),學生在此處易錯。現設想是可以在第二課時設計有層次的掂量認知,建立不同層次的質量標準,方便學生選擇合適對象去對比。
2.就課堂教學組織而言,課堂活動組織時,要求與示范要再細化,讓不同層次學生有一個觀察(聆聽)思考再到模仿實踐的感受過程。
3.課堂針對學生個體的語言評價激勵性不夠強,未能很好的體現評價的作用。需再學習。
總之,通過此課,收獲頗多,也深深感覺到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任重而道遠,依然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20×3,200×3),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每位乘積不滿十)(43×2),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過程與方法
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重點:
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教學措施:
1、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學習計算方法。
2、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4、注意處理好口算、估算、筆算三者之間的關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標。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11
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小數的含義,會認、讀、寫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比較一位、兩位小數的大小。
3、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準確地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復習過程:
一、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1、師談話: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系統地整理和復習“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的有關知識。
2、板書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整理和復習。
二、回顧整理,溝通聯系
1、小組合作,自主整理。
(1)師:小數的有關知識我們已經學過了,現在你打算怎樣系統地整理和復習這部分知識呢?
(2)請大家打開書看P88-98頁,然后把你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組長做好記錄。(教師參與小組討論。)
(3)比一比哪個小組整理得既全面具體,又簡單明了。
2、全班交流,構建知識。
教師傾聽學生匯報,適時引導和點其他小組補充,并適時評價。
3、整理完善,溝通聯系。(出示)
(1)小數由哪幾部分組成?怎樣讀、寫小數?
(2)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3)小數的加減要注意什么?
三、聯系實際,鞏固提高
1、生獨立完成P115頁第9-10題。
(1)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2)全班匯報交流,講解訂正。
2、生完成P118-119頁第10-12題。
(1)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2)全班匯報交流,講解訂正。
四、回顧小結,寄托心語。
1、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2、師總結。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P3—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首位不夠除)的筆算方法,提高計算水平,并做到規范書寫豎式。
2、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歸納出方法
3、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類推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并做到規范書寫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400÷2500÷5
÷5300÷6
2、筆算
654÷2678÷6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板書)
二、新授
1、出示例題(圖)
雞蛋每千克4元,這么多雞蛋一共賣了312元錢,問賣了多少千克雞蛋?
板書312÷4=
說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1、這是幾位數除以幾位數,你能估計一下答案滿100嗎?為什么?
3、答案到底是多少呢?你們能試著筆算一下嗎?
有沒有和黑板上做的不同的`,(有的就讓他上來寫一下)
請你說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強調過程:312÷4按照以前的方法,首先我們用哪一個數去除以4?夠不夠?怎么辦?看前兩位,用31個十除以4,商幾個十?所以7要寫在哪一位上?接下來怎么辦?
7、方法: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首先從哪一位開始除,百位上不夠除怎么辦?(看前兩位)商怎樣寫?(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做在書上。
2、想想做做2前2題
3、想想做做3
先說說商是幾位數?你是怎樣判斷的?比較每組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
4、想想做做4
知道周長,怎樣計算邊長?
四、全課
五、布置作業:
1、想想做做2后兩題
2、想想做做5、6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說明:
教材選擇了沒有擰緊的水龍頭滴水,每天白白流掉12千克水和2個月浪費多少千克水?的問題情境。同時給出某一年3、4月份兩個月的日歷表。這個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計算方法。一是先算出每個月浪費多少水,再相加;二是先算出兩個月一共有多少,再算乘法。第二種方法就是本節課要學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方法。教學時,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嘗試計算和交流的機會,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本節課在知識窗中,介紹了格子乘法,也叫鋪地錦,教師可利用配備的課件進行講解,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素質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結合計算浪費水的'問題,經歷自主嘗試、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能力教學點】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
【德育教學點】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水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強節水意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據專家介紹,一個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會有生命危險。中國是水資源緊缺的國家。因此,愛護水資源就是愛護我們的生命!
教師談話引入,學生感受水資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養節約用水的意識。
二、自主探索
出示問題:
一個沒有擰緊的水籠頭,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這樣算,這2個月要浪費多少千克水?
請同學們試著算一算吧!
學生試做,先討論兩個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 1261=732(千克)
答:2個月要浪費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組交流
請同學們把你計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組的同學說一說。
2.全班交流
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小組的方法向全班同學說一說?
3.在講解時,應重點強調進位乘豎式的計算方法。
1.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總結算法。
2. 各組間交流算法,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可隨時進行質疑、提問或提建議。
3.你能介紹一下本題豎式的書寫格式嗎?(注意進位)
四、實踐與應用
1.先計算,再驗算。
5823 6951 5792
2.書上41頁第1、3題
1. 1334 3519 5244
2. 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五、板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
(1) 1231=372(千克) (2)31+30=61(天)
1 230=360(千克) 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個月要浪費732千克水。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36~37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結合“電影院”的具體情境,培養學生運用估算的方法,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進行估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
2.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靈活掌握兩位數 乘兩位數﹙有進位﹚的各種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 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進位的乘法豎式計算的算法。
難點: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很多同學都喜歡看電視,從電視里我們可以學到許多書 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去電影院看過電影呢?
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電影院里一排排的座位排 列的情況嗎?怎樣才能順利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學習素材是新課程的一個重大舉措。 教師從日常生活中的看電視、電影引入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
引導觀察,發現問題。
﹙出示教材第36頁圖)
你從圖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據得到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觀察,正確理解圖意是學習數 學的重要手段。
啟發學生運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來了500個人座位夠嗎?小組交流、討論,探究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的方法:21可看成20,每排坐26人,這樣電影院的座位就有20×26=520﹙個),500人應該夠坐。
設計意圖:估 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十分廣泛,靈活運用估算,加強估算練習,學生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受益匪淺。
3·探究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問題: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方法探究 :怎樣計算26×21?﹙小組交流學習,要求每一 小組至少想出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
交流匯報。(指名學生上臺板演)
方法一:26×20=520 26×1=26 520+26=546。
方法二:
× 20 1
20 400 20
6 120 6
400+20+120+6=546。
方法三:用豎式計算。(重點分析進位)
26×21=546﹙個)。
再次強調:
第一:乘數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這里的十位上的2表示2個十,即20。)
第二:積“52 “中的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這里的52,是表示52個十,即520。這里把個位上的0省略不寫。)
第三:列豎式計算時,先用第 二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乘數,用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哪一位上的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你認為豎式計算與上面的哪種方法有聯系?有什么樣的聯系?
四、總結
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課下與 同桌交流。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2-27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三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1-04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2-18
三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01-14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1-18
數學三年級下冊優秀教案03-06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2-24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4-25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