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必備【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本單元內容包括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按比分配解決實際問題等。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了除法的意義與基本性質、分數的意義與基本性質、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和解答分數除法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由于本單元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時,教師應創設良好的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與思考,并與同學展開積極的合作與交流,在特殊方法與一般方法的比較辨析中,進一步明晰知識的本質。
教材還編排了很多問題情境圖來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
例如:在例2按比分配解決實際問題中,教材在問題情境圖和分析與解答過程中都采用圖示直觀地表示比的具體含義。
這有利于學生理解這個比表示的是哪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同時,借助于直觀圖,也有利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轉換各種信息,多元表達概念及數量關系,因而從本質上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1課時比的意義
教材48~49頁的內容。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法、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之間關系的過程,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握比的意義的本質。
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以及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
難點:
理解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明確比與比值的區別。
課件:
學具。
1.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情境圖。
教師提問:這就是楊利偉展示的兩面旗,它們的長都是15cm,寬都是10cm。比較它們長和寬的關系,你能提出怎樣的數學問題?
(1)長比寬多多少厘米?15-10;
(2)寬比長少多少厘米?15-10;
(3)長是寬的多少倍?15÷10;
(4)寬是長的幾分之幾?10÷15。
2.師:今天我們將進一步研究這種倍數關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數學方法——“比”來表示。(板書課題:比的意義)
自學比的相關知識。
學生自學教材第49頁“做一做”之前的內容,思考問題:比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匯報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稱。
課件出示:15∶10=15÷10=,讓學生說出比的各部分名稱。(板書:前項、比號、后項、比值)
(2)比值的意義。
師: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師:比和比值有什么區別?(引導學生小結:比表示一種關系,而比值是一個數,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或整數表示。)
師:同桌討論一下,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分別相當于分數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項可以是0嗎?
討論后根據學生交流反饋填寫下表:
聯系
區別
除法
被除數÷除數=商
一種運算
分子—分母=分數值
比
前項:后項=比值
兩個量的關系
請嘗試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系。
板書:a∶b=a÷b=(b≠0)。
師: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兩個數的比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如15∶10也可以寫成,仍讀作“15比10”。
師:足球比賽中的比分3∶0與我們今天學習的比一樣嗎?(引導學生理解:各類比賽中的比不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比,它只是一種計分形式,是比較大小的,是相差關系,不是相除關系。)
1.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1題。
請學生思考這兩個比的量是同類量嗎?比值表示什么意思?(所花錢數和練習本數是不同類的量,比值表示單價。)
2.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說說未知的前項或后項是怎樣求出的。(引導學生根據比與除法的關系求出未知的前項或后項,歸納一般方法:前項=比值×后項;后項=前項÷比值。)
3.教材第52頁“練習十一”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反饋交流。
說說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時利用“神舟”五號升空這一現實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另一方面可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比較分析中,學生感受“比”和除法的聯系,加深對同類量與不同類量比的意義的理解,對比的概念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
在討論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第2課時比的基本性質
教材第50~51頁的內容。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初步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分析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培養觀察、比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數學能力。
3.初步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并使學生認識知識之間都是存在內在聯系的。
重點:
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難點:
正確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課件、答題紙、實物投影。
師:同學們先來回憶一下,關于比已經學習了什么知識?
預設:比的意義,比各部分的名稱,比與分數以及除法之間的關系等。
師:我們知道,比與除法、分數之間存在著極其密切的聯系,而除法具有商不變的性質,分數有分數的基本性質。聯想這兩個性質想一想,在比中有沒有類似的性質呢?
板書:比的基本性質。
學生紛紛猜想比的基本性質。
根據學生的`猜想教師板書: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1.教學比的基本性質。
師:比和除法、分數一樣,也具有屬于它自己的性質,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一樣呢?這需要我們通過研究證明。接下來,請大家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研究并驗證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確。
教師說明合作要求。
(1)獨立完成:寫出一個比,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證。
(2)小組討論學習。
①每個同學分別向組內同學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學表明是否贊同此同學的結論。)
②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則舉例說明,然后由組內同學再次進行討論研究。
③選派一個同學代表小組進行發言。
(3)集體交流。(要求小組發言代表結合具體的例子在展臺上進行講解。)
(4)全班驗證。
2.完善歸納,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
10∶15=10÷15==
15∶9=15÷9=
16∶20=(16
○
□)∶(20
○
□)
上題中○內可以怎樣填?□內可以填任意數嗎?為什么?
(1)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說明理由,教師完善并板書。
(2)學生打開書本讀一讀比的基本性質,教師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3.深化認識。
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做出準確判斷:
(1)8∶10=(8+10)∶(10+10)=18∶20( )
(2)12∶16=(12÷6)∶(16÷4)=2∶4( )
(3)0.8∶1=(0.8×10)∶(1×10)=8∶10( )
(4)比的前項乘3,要使比值不變,比的后項應除以3。
( )
4.比的基本性質的應用。
(1)引導學生自學最簡整數比的相關知識。
預設:前項、后項互質的整數比稱為最簡整數比。
(2)從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簡整數比,并簡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3)化簡前項、后項都是整數的比。(課件出示教材第50頁例1(1))
學生獨立嘗試,化簡后交流。
(除以最大公因數和逐步除以公因數兩種方法,重點強調除以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4)化簡前項、后項出現分數、小數的比。(課件出示教材第51頁例1(2))
四人小組討論研究,找到化簡的方法。
預設:含有分數和小數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數比,再進行化簡。有分數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有小數的先把小數化成整數之后,再進行化簡。
(5)歸納小結:化簡時,如果比的前項和后項都是整數,可以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遇到小數時先轉化成整數,再進行化簡;遇到分數時,可以同時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5.方法補充,區分化簡比和求比值。
)
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簡比?(求比值)化簡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預設:化簡比的最后結果是一個比,求比值的最后結果是一個數。
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出示教材第51頁“做一做”。)
2.教材第53頁“練習十一”第4題。學生口答完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比的基本性質這一內容的學習非常適合培養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學生在掌握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很自然地就能聯想到比的基本性質,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基于猜想的學習必定需要來自學生的自主探究進行驗證,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但合作學習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學習首先要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產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進行合作交流,交流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時也真正內化了來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質”,從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第3課時比的應用
教材第54頁的內容。
1.能在實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實際意義。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3.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學習,在觀察、研討、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和活動的樂趣。
重點: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難點:自主探索解決按比分配實際問題的策略,能運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課件。
課件出示:一個農場計劃把100公頃地平均分成2份,分別播種小麥和玉米。小麥和玉米各播種多少公頃?播種面積的比是多少?(指名學生回答)
師:這道題是把100公頃平均分成2份,這是一道平均分配的應用題。在生產和生活中,使用平均分配方法的實例很多,但是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還有一種分配方法應用也很廣泛,那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比如,配制一種混凝土需要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這種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比的應用。(板書課題:比的應用)
1.課件出示教材第54頁例2。
師:題目中要配制什么?(配制500
mL的稀釋液)
師:是按什么進行配制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按1∶4的比進行配制)
師:“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比是1∶4”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說在500
mL的稀釋液中,濃縮液的體積占1份,水的體積占4份,一共是5份。
師:濃縮液的體積占稀釋液體積的幾分之幾?水的體積占稀釋液體積的幾分之幾?
師:你能求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各是多少毫升嗎?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解法,交流匯報。結合學生回答,板書解法。
思路一:先把比化成分數,用分數乘法來解答。
稀釋液平均分成的份數:1+4=5(份)
濃縮液的體積:500×=100(mL)
水的體積:500×=400(mL)
思路二: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數,先求一份數,再求幾份數。
稀釋液平均分成的份數:1+4=5(份)
濃縮液的體積:500÷5×1=100(mL)
水的體積:500÷5×4=400(mL)
2.驗證所求問題。
方法一:把求得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釋液的體積。
方法二:把求得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寫成比的形式,看化簡后是不是等于1∶4。
3.明確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把一個數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按比例分配)
4.整理解題思路。
(1)按比例分配的問題可以轉化成整數的歸一問題,即先用除法求出每份數,再用乘法求出幾份數。(板書:整數的歸一問題)
(2)按比例分配的問題也可以轉化成分數問題,先把比轉化成分數,再用總數×分率。
1.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1、2題。
第1、2題都是按比例分配的問題,但描述的方式不同,要引導學生善于轉換各種信息。
2.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并組內交流。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11題。
注意引導學生先求出一個長、一個寬、一個高的長度和,再求解。
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研究了什么?說說你的收獲和感受。
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按比例分配類應用題的結構,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難點是比與分數的轉化。為了能在教學中化解難點,使學生輕松進入本節課的學習,課一開始我就將“平均分配”與“按比例分配”的不同用事例展示給學生,為例題的教學做好準備。把書上的例2作為嘗試題,讓學生獨立嘗試、交流,最后進行小結。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獨立審題、分析的能力,而且進一步加深對兩種方法的理解,讓學生初嘗成功的樂趣。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圖解教材】
利用光盤幫助學生理解求圓環的面積是利用外圓的面積減去內圓面積。
【課時目標】
1、學會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理解并學會環形面積。
2、培養學生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求圓環的面積的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32 42 52 82 92 202
2π 3π 6π 10π 7π 5π
2、思考:
(1)圓的周長和面積分別怎樣計算?二者有何區別?
(2)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3)知道圓的周長能夠求它的面積嗎?
二、新課
1、教學練習十六第3題
小剛量得一棵樹干的周長是125.6cm,這棵樹干的橫截面積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 s=πr2
r:125.6÷(2×3.14) 3.14×202
=125.6÷6.28 =3.14×400
=20(厘米) =1256(平方厘米)
答: 這棵樹干的橫截面積1256平方厘米。
3、教學環形面積。
(1)例2 光盤的銀色部分是個圓環,內圓半徑是2cm,外圓半徑是6cm。它的面積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種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結:環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S=πR2-πr2 或 S=π×(R2-r2)
(3)完成做一做: 一個圓形環島的.直徑是50m,中間是一個直徑為10m的圓形花壇,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三、課堂小結;
四、板書設計:
【評價方案】
一、達標測評
●學校有個圓形花壇,周長是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
選擇正確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環形鐵片,外圈直徑20分米,內圓半徑7分米,環形鐵片的面積是多少?
●課堂小結。
(1)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
(2)求圓的面積時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有幾種情況?怎樣求出圓面積?
已知半徑求面積 S=πr2
已知直徑求面積 S=π()2
已知周長求面積 S=π()2
(3)環形面積: S=π(R2-r2)
二、效度評價
參評人數( )
題號
1
2
3
答對人數
正確率
三、教學反思
學生參與程度
教學目標達成度
經驗積累
問題分析
改進措施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一、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對本冊有關統計知識的系統復習。重點復習的內容有扇形統計圖的意義、特點以及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信息和結合扇形統計圖解決問題。本節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談話回顧,建立聯系。
通過談話,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能促進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上課伊始,根據復習課的特點和知識結構,進行關鍵點的有效回顧,幫助學生與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建立聯系。這樣的設計,符合教育的本真,即教育的任務在于激勵、喚醒。
2、充分發揮小組合作、討論的作用。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小組合作是數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的傾聽能力、組織能力、思考能力都會得到鍛煉與提升。在復習中重視小組合作、討論的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突破教學重難點,進一步理解各種統計圖的特征,并學會根據統計圖分析數據。
二、課前準備。
PPT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我們一共學過哪幾種統計圖?
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這幾種統計圖分別具有什么特點?
(1)小組內交流。
(2)學生匯報。
生1: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是很容易比較各種數量的多少。
生2: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是不但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生3: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系。
2、什么是扇形統計圖?
扇形統計圖用整個圓表示總數,用圓內各個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比。
(二)復習用扇形統計圖知識解決問題。
1、根據扇形統計圖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114頁6題。
我國城市空氣質量正逐步提高,在20xx年監測的330個城市中,有27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監測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如下圖所示。
(1)空氣質量達到三級標準的城市有多少個?
(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氣質量,討論一下如何提高空氣質量。
2、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1)。
①思考:題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無用信息有哪些?
②匯報。
生1:題中“有27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是無用信息。
生2:對于問題(1)而言,題中“330個城市”和“16.1%”是有效信息。
③根據統計圖算出空氣質量達到三級標準的城市有多少個。
330×16.1%≈53(個)
(2)解決問題(2)。
①組內交流:說一說你所在城市的空氣質量問題。
②全班交流:如何提高空氣質量?
生1:要改善取暖工程。
生2:加強環保意識。
生3:嚴禁開私家車,統一乘坐公交車,這樣避免二氧化碳大量排放。
生4:減少工廠廢氣排放。
(三)鞏固練習。
1、小紅收集的各種郵票統計如上圖。
(1)小紅收集的風景郵票、人物郵票和建筑郵票數量的比是( )。
(2)小紅收集的( )郵票數量最多。
(3)小紅共收集了200張郵票,其中風景郵票有( )張。
2、完成教材117頁17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扇形統計圖的應用范圍。
板書設計:
統計與概率
統計圖的種類: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系。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75~76頁。
教學目標:
1、認識弧、圓心角以及他們間的對應關系,在此基礎上認識扇形,并能準確判斷圓心角和扇形。
2、理解扇形概念知道扇形有一條對稱軸以及圓心角的大小決定扇形面積。
重點難點:
認識弧、圓心角、扇形,能準確判斷扇形。
教學設計:
一、導入。
請將手中的兩個圓一個平均分成4份剪下其中的一份,另一個平均分成2份剪下其中的一份,觀察手中的圖形,他們像什么?(像扇子)
今天我們就一起認識扇形。(板書課題:認識扇形)
二、新授。
1、認識弧:出示一個圓,在上面任意點兩個點A、B。
(1)A、B兩點在什么位置?(圓上)
(2)師:圓上A、B兩點間的部分叫弧。課件演示。
(3)追問:圓上A、B兩點間的部分叫什么?什么叫弧?
(板書:弧:圓上A、B兩點間的部分)讀作:弧AB。
(4)請在圓上用彩筆畫一條弧。你是怎樣畫的?(邊用手指描弧邊說弧AB)
2、認識圓心角:課件演示連接OA和OB 。
(1)線段OA 、OB是圓的什么?(半徑)
半徑OA 、OB所夾的部分叫什么?(角)
這個角的頂點在圓的什么位置?(圓心)
師:頂點在圓心的角叫圓心角。什么叫圓心角?
(板書 圓心角:頂點在圓心的角)
(2)請學生在圓上標出圓心角。誰是圓心角?(∠A OB是圓心角)
(3)練習:教材76頁1題 (略)
3、認識扇形。
(1)畫出扇形一圈,我們把圍成的圖形叫扇形,什么叫扇形?交流
由圓心角的兩條半徑和圓心角所對的.弧圍成的圖形叫扇形。(板書:扇形)
(2)同學之間用手描一下自己手中的圓,互說哪一部分是扇形。
(3)觀察桌上剪好的圖形,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圖形說一說,它是扇形嗎,為什么?
(4)師課件演示:黃色部分是什么圖形?(扇形)為什么?
4、說一說。
(1)演示:活動的扇形。圓心角一條半徑不動,另一條半徑不斷轉動,呈現不同的扇形。當兩條半徑重合時,形成一個圓。
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么?(扇形是圓的一部分)
(2)在生活中,你見到哪些物體的外形是扇形?
(如:扇子外形、貝殼外形、樹葉外形等)
(3)老師也搜集了一些扇形的圖片,請大家欣賞一下。
5、第三次用剪好的扇形:請將桌上的每一個扇形對折,你有什么發現?
(扇形是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知道“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在探索分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主動進行探索性思考,并進行分析和歸納。
3、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算理,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究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以及算法的優化。
教(學)具
準備練習材料、課件。
教學過程
修議1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活動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老師學校要舉行一次小手藝展示活動,老師班里有一位小強同學也想參加。看,他準備制作一個漂亮的風箏,這個風箏還帶有長長的尾巴呢。可就在制作這個風箏尾巴的時候,小強遇到困難了,不知道該用多少材料,咱們都來幫幫他,好嗎?
活動二:教學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每一種列式各是怎樣想的'?
怎么知道求6個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計算?
明確:相同整數連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那么可以聯想到相同分數連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聯想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學習方法。
活動三:探索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談話:嘗試計算×6,你覺得怎樣算好就怎樣算,不僅要會算,還要把道理說清楚。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了解信息,并相機讓學生把幾種典型做法板書在小黑板上。
①×6=0、5×6=3(米)
②×6=+++++==3(米)
③×6===3(米)
④×6==(米)
⑤×6==(米)
談話: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黑板上幾種不同的做法,只看結果,判斷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明確:第④和第⑤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結合實際情況,所需6根布條總長度不能小于或等于一根布條的長度。
(1)請學生當小老師講解每種算法的計算道理,鼓勵學生互相質疑、答疑。老師針對一些重點問題進行提問:
×6=0、5×6=3(米)怎么會想到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的?(引導學生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6和+++++這兩部分相等嗎?為什么?是怎樣得來的?
在方法③中,為什么分母2不變,單單只把分子1和6相乘呢?
(2)課件演示方法③的計算道理。
(3)再回顧×6==和×6==兩種做法,指出錯誤原因。
活動四:溝通優化,促進發展
(一)獨立計算9×。
(二)組間交流:說說計算的道理。
(三)全班交流:
1、請1位學生說計算過程,課件板演。
為什么不用第①和第②種方法計算?(引導學生體會第①和第②種方法或有局限性,或者麻煩,所以用第③種方法較普遍,適用于任何一道分數乘整數題。)
2,、學生小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活動五:探索計算中的簡便方法。靈活運用
1、獨立計算10×,之后請一位同學說計算過程。
2、獨立計算×36。
①質疑:怎么這次的做題速度明顯落后了,你們遇到什么問題?(使學生產生探究簡便方法的心理需求)
②課件出示簡便算法:先約分再計算。
3、計算×21
活動六: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師:時間過得真快,一節課就要結束了,大家有什么收獲?誰會用一個字母式子表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
P7“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與整理”使學生逐步掌握一些整理知識的方法,養成對所學知識分階段進行整理的習慣。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有關方程的解法,體會到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加深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解,激發學生進一步信息方程、應用方程的興趣。
教學資源: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本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有關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將這些知識進行整理一下。
二、回顧與整理
1、出示小組討論題:
(1)像3.4x+1.8=8.6、5x-x=24這樣的方程各應怎樣解?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可以怎樣找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舉例說明。
2、讓學生圍繞這兩個問題進行獨立思考。
3、把各自思考的情況在小小組內進行交流。
4、全班交流。
討論題(1) 可以讓學生說說首先要將這樣的方程作怎樣的變形,并提醒學生解方程時要養成檢驗的習慣。
討論題(2)可以引導學生舉例說說本單元學會了用方程解決哪些實際問題,并結合所舉例子說明解決每一類問題的基本思路。
三、練習與應用
1、解方程
180+6x=330 27x+31x=145 x-0.8x=10
2.2x-1=10 15x÷2=60 4x+x=3.15
(1)讓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2)集體交流時要關注學生解這些方程的準確率,并及時引導學生總結解每一類方程的基本方法,反思解這些方程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2、解決實際問題
(1)南京長江大橋的鐵路橋長6772米,公路橋長4589米。它的鐵路橋比武漢長江大橋鐵路橋的5倍多197米,公路橋比武漢長江大橋公路橋的3倍少421米。
① 武漢長江大橋鐵路橋長多少米?
② 武漢長江大橋公路橋長多少米?
xx 讓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后找出相關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說一說。師隨機板書:
武漢長江大橋鐵路橋的長度×5+197=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的長度
武漢長江大橋公路橋的長度×3-421=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的長度
xx 問:在列方程時應該怎樣表示題中的兩個未知數量?
(2)練習與應用第3題
xx 先讓學生看圖后說說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xx 問:這棵樹苗從80厘米長到104厘米,經過了幾個月?你怎么知道的?
xx 問:你能說說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嗎?
(學生如有困難,教師可以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清數量關系)
隨機板書:
小樹原有的高度+6個月長的高度=小樹現在的高度
(3)學校印制畫冊一共用去1740元,其中制版費300元,其余的是印刷費。每本畫冊的印刷費是3.6元,學校印制了多少本畫冊?
xx 學生讀題后,教師先結合圖書的印刷過程向學生介紹“制版費”和“每冊印刷費”的含義,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印制畫冊用去的總錢數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制版費,另一部分是印刷費,也就是每本印刷費與本數的乘積。
xx 再讓學生獨立解答,指名板演。
xx 交流時讓學生結合所列的方程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三、總結:
通過今天的整理與練習,你又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惑?
四、作業:
P7“練習與應用”第2、3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第三課時:兩步計算的一般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63-64的內容,完成“做一做”題目和練習十六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會解答兩步計算的一般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使學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術方法和用方程解應用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檢查、檢驗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兩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過2小時相遇。甲每小時行5千米,乙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指名學生口頭列式解答,并說一說題中的數量關系。
2.一個筑路隊修筑一段公路,兩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這段公路的 。這段公路全長多少千米?
讓學生畫出線段圖獨立解答,指名說一說數量關系。
二、新授。
1.教學例1。
出示例1。(把復習題第1題中的“18”改為“13”,“2”改為“ ”)
(1)引導學生用方程解。
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的數量關系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長)列出方程:
解:設乙每小時行x千米。
讓學生檢驗,寫答語。
啟發學生思考:根據以前學過的求總路程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還可以怎樣列方程?
引導學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來。
解:設乙每小時行x 千米。
答:(略)
(2)啟發學生思考:能不能用算術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時行 千米。
學生獨立思考,試著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共同訂正。
(3)引導學生把兩種解法進行對比。
讓學生想一想:上面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課本第63頁“做一做”題目。
2.教學例2。
出示例2。(把復習題改為例2。)
(1)啟發學生畫出線段圖。
“誰是單位`1`,數量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使學生明白:這段公路的 等于兩周修的長度和。
(2)學生列方程解答。
解:設這段公路全長X千米。
(讓學生檢驗,再寫上答案。)
(3)訂正后想一想:怎樣用算術方法解答。學生列式計算。
答:(略)。
(4)完成課本第78頁的“做一做”題目。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六第2題。
四、全課小結。
1.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2. 用方程和算術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業。
完成練習十六第1、3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130頁-132頁
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圖形的含義,能夠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軸對稱圖形的含義,并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1、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2、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
1、一張不對稱的人的臉部圖;
2、寫有軸對稱圖形含義的紙條;
學具準備:
1、每位學生找一些樹葉;
2、準備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的紙;
3、一張白紙;
4、一把小剪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帶來了一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的臉部圖形,看后笑聲可不能太大喲。
(出示兩眼都在左邊的大頭娃娃的臉部圖形。)
提問:你們為什么笑?
通過學生的說逐步引導,得出“對稱”的含義。
那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對稱的情況?
(學生個別口述。)
那我們今天就來研究這樣的圖形的特征。(板書課題:軸對稱圖形)
二、新授:
(一)教學軸對稱圖形的含義:
1、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給你的紙,先對折一下,然后隨你剪一個什么圖形,(注意剪時從折痕邊下剪。)再展開,并觀察一下,你有什么發現?(個別口述)
2、讓學生把各自的作品上來展示,并請同學們說出這些圖形的共同之處。(個別口述)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共同總結出: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出示紙條,學生齊讀定義)。
3、讓學生口述如何區別“軸對稱”和“對稱軸”的`意義
4、讓學生相互指出剛才所剪圖形的對稱軸。
(二)研究樹葉中的對稱情況:
1、 要求學生把課前準備的樹葉拿出來,按今天所學把它們分成兩大類。(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2、 然后選出有代表性的軸對稱樹葉到展示平臺上展示,并讓學生說理由。(個別口述。)
3、學生舉例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了軸對稱知識?(個別舉例。)
(三)研究學過的平面圖形中有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1、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學過的各種圖形的紙片,找出軸對稱圖形,并分工畫出它們的對稱軸。(學生小組合作,共同討論研究。)
2、學生先匯報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教師注意對特殊圖形要加以指導,比如平行四邊形、一般的梯形等。
3、進一步研究剛才的軸對稱圖形中各有幾條對稱軸?
(學生口述,教師注意對特殊圖形要全班交流、討論、校對。比如等邊三角形、等腰梯形、圓形等。)
三、練習:
完成第131頁“練一練”中的第3小題
四、全課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個別口述。)
五、主題延伸:
1、 展示精美的蝴蝶圖案,讓學生欣賞,進一步體驗對稱美。
2、 要求學生課后到生活中去尋找軸對稱的美。
3、 也可以自己設計精美的軸對稱圖形,相互進行交流。
六、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二十七的第5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教學內容: 課本P1~2的例1、例2"練一練",練習一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培養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并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高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準備: 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形的模型、框架、課件、長方體正方體的紙盒等。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導入新課
1.師:(大屏幕出示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認識這些圖形嗎?生答.給下面這些圖形分類,說說分類的依據。(課件演示)
2..我們周圍許多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或正方體(正方體也叫立方體)。課件把實物裝換成立體圖形.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中長方體和正方體有關知識。(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初步感知
(一)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1 .看課件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
2、小組內互說。
3、同學們根據自己準備的學具看一看、數一數、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 根據討論提綱,小組合作討論長方體的特征:
教師對學生的操作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及鼓勵。)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棱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4、學生匯報結果,結合課件演示。
(二)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它的十二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么分? 學生交流匯報。 (師揭示長方體的長寬高)師指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寬、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棱中較長的叫做長,較短的叫做寬,把豎直方向的一條棱叫做高。
2、練練手:(1)(課件演示)拿長方體模型橫放、豎放、側放,并讓學生指出在不同擺放的情況下的長、寬、高,告訴學生不管相交于哪個頂點的三條棱,都可以叫做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提問:長方體有幾條長幾條寬幾條高?
(3)看圖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課件)
(三)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并知道它的特征,那正方體又有什么特征呢?
(1)自主觀察、探究
1.正方體的.面有幾個?有什么特點?
2.正方體的棱有幾條?有什么特點?
3.正方體的頂點有幾個?
(2)小組匯報交流。(師板書)
2.師:通過我們的學習知道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匯報。 (課件步步出示)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圖。
三、反饋練習,鞏固知識。
1.判斷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 )
(2)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 ,面積相等。 ( )
(4)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 一定是 正方體。 ( )
(5)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有4條棱,共二十四條棱。 (6)長方體是一種特殊的正方體。 ( ) (7) 相對的4條棱都相等的物體一定是長方體。 ( )
2、 如果用鐵絲圍成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的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鐵絲?
3、 用一根鐵絲圍成一個棱長3分米的正方體框架,這根鐵絲長多少分米?
四、課堂總結
五、作業
1、完成練習三第五題。
2、自己做一個長方體。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內容包括:位置,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是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的過程,理解并學會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和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與面積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思想。
7、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在前面幾冊的教師教學用書中,已經介紹了許多教具和學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繼續使用,如小棒、方木塊、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計算器等。結合本冊的教學需要,介紹幾種使用效果較好的教具和學具,以供參考。
1.圓形紙板作為演示分數計算以及認識圓的教具。可以用硬紙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圓若干個。拿其中的兩個圓形紙板做成如五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第14頁介紹的教具,用來演示不同的分數。作為教師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為學生操作用的學具可小一些。
2.圓規教學圓的認識時用。教師要準備可以在黑板上畫圓的圓規。每個學生也要準備一套自己用的圓規。
3.說明圓面積計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頁的圖用紙板制作,供教師演示用。另外在本冊教材的附錄中印有同樣的圖,學生可以剪下來貼在紙板上,作為操作用的學具。
4.方格作圖紙學習位置時用。在本冊教材的附錄中印有幾幅10×10的方格紙,可以讓學生剪下來用。
5.其他教具教師還可以根據各部分教學內容的需要自己準備或設計制作一些教具和學具。如教學位置時在本地區的簡易路線圖上畫上方格子作為教具;教學百分數時,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數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標簽作為教具或學具等。教師還可以根據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適用的教具。
四、教學措施: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設計理念:
數學最終是要為生活服務的,回歸生活的數學才是有用的數學。本課內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學了就可以學以致用,可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教學目標:
1.在了解生活中有關打折優惠措施的基礎上,能利用百分數的知識,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方案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深入理解折扣的意義。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分析比較,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合情思考能力。
3.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能夠辯證、全面地思考、對待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在了解生活中有關打折優惠措施的基礎上,利用百分數的知識,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通過分析比較選擇最佳的方案和策略。
教學難點:
1、多種方案的計算。
2、合情推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打折計算方法。
1.談話導入。
2、為學生創設到快餐廳看菜單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合算的`角度選擇套餐。
出示,如下圖。
A套餐
原價:12.5元
現價:10.00元
B套餐
原價:11.8元
現價:10.00元
C套餐
原價:10.80元
現價:10.00元
(1)如果你去吃快餐,你選哪一種最合算?為什么?
(2)A套餐相當于打幾折?
(3)B套餐也打8折,應付多少元?
二、分析比較,初用打折技能。
實際生活中的打折多種多樣,要反復計算、比較,才能夠選擇出最好的購買方法。
1.創設情境。
現在許多餐廳可以自己帶飲料消費,餐廳的飲料可挺貴,要想合算我們不妨去超市逛一逛,買一些飲料再去吃飯。
甲商場 買大送小
乙商場 一律九折
丙商場 滿30元一律八折
2.了解超市的優惠政策。
師:請你舉例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這些優惠措施的?
生:買大送小就是買一瓶大的送一瓶小的,前提是必須買大瓶的飲料。
打九折就是買100元錢的飲料現在只要付90元錢。
滿30元打八折就是買飲料的總價必須達到30元才能打八折,不到30 元不打折。
3.據情購物。
誰能幫老師做購物小參謀,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計算價格并判斷去哪家超市更合算。
200ml
每瓶2元
每瓶10元
1200ml
出示飲料圖片 :
(1)如果我很渴,想先買1小聽飲料嘗嘗,誰能幫我算一算到哪家商場買合算?為什么?
生:選擇乙商場買合算,因為去甲必須買大才能送小,去丙不滿30元,仍需按原價購買,所以到乙合算。
(2)如果我知道這種飲料很好喝,想買2小聽喝,再買2大瓶回家喝呢?需要多少錢?
生:到甲商場購買合算。
(3)如果這種飲料太好喝了,我想給家人和朋友也買點兒,買4大瓶和5小聽飲料呢? 1大7小呢?你需要算幾次才能有答案?
生:到甲商場 10×2=20元
到乙商場 10×2+2×2=24 24×0.9=21.6元
到丙商場 10×2+2×2=24
到甲商場 10×4+2×(5-4)=42(元)
到乙商場 (10×4+2×5)×90%=45(元)
到丙商場 (10×4+2×5)×80%=40(元)
到甲商場 10+(7-1)×2=22(元)
到乙商場 10+2×7=24(元) 24×90%=21.6(元)
到丙商場 10+2×7=24(元)
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討論,你有什么學習體會?(知道了買不同數量的商品,不同的促銷手段會有不同的結果,需要我們計算比較,得出正確的結論,把數學學活用活。)
三、 合作學習,合情思考,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李阿姨家到三個商場的示意圖
A人民商場 “滿100元減30元”
B超市 購物滿100元打9折 滿200元打7折。
C百貨大樓 全場7折
看廣告,李阿姨想買一件210元的羊毛衫,應該到哪家商店去買呢?請你們小組合作完成。
2、學生活動:(學生在小組里積極發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并進行爭論)
生: 人民商場 210-60=150(元)
超市 210×0.7=147(元)
百貨大樓 210×0.7=147(元)
合情思考:從家到購買地點的遠近,也應該是考慮的因素。當價錢差不多時,節約時間,節約購買成本,是決定怎樣購買的關鍵。)
全課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 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生:略。
課后延伸:
在購物中還有許多和我們息息相關的數學問題,相信同學們今后更能聰明、理智的購物,也可以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給媽媽做個參謀。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圓柱各部分名稱,建立圓柱體空間概念;
2.掌握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具體應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推導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圓柱體側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幾何圖形。現在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圖形?
生:長方形。
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師:面積如何求?
生:長方形面積=長寬。(師板書)
師又拿出正方形,問相同的問題,然后把這個正方形貼在長方形旁邊。再拿出圓形。
師:圓的面積和周長公式是什么?給什么條件能求出圓的面積和周長?
然后把圓形貼在長方形上面。再出一些練習題進行圓面積和周長的計算。強調計量單位。
師又拿出長方體、正方體。當拿出圓柱體時,同學們都能回答是圓柱體。接著讓他們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圓柱形物體。再讓他們拿出自己事先準備的圓柱體(如果提出似是而非的問題時,先不要進行討論。)這時老師也拿出一些實物:手電筒里的反光罩、罐頭盒、小鼓、印章、煙囪的半個拐脖,問這些實物叫不叫圓柱體?為什么不叫圓柱體?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新的形體圓柱體。(板書課題圓柱)
(二)學習新課
1.圓柱體的認識。
師:現在找一個同學到前面摸一摸圓柱體有哪幾個面。(指名上前摸。)
生:上、下兩個面和周圍一個面。
師:上、下兩個面是什么形狀?它們的面積大小怎樣?
生:上、下兩個面是圓形,面積相等。
師:我們把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板書:底面)
師:周圍的這個面是個曲面。我們把周圍的這個面叫做側面。(板書:側面)
師:我們把一個圓在平面上滾動一周,痕跡是一條線段。如果把這個圓柱在平面上滾動一周,它的側面留下的痕跡將是一個什么形狀?同學們可以自己用手中的學具動手滾一下,能體會出是一個什么形狀?
生:是一個長方形。
師演示:將圓柱體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與黑板貼的長方形一樣大。)
師接著拿出兩個高矮不一樣的'圓柱體。
師問:為什么有高有矮呢?由什么決定的?
生:由高決定的。
師:什么是圓柱的高呢?(板書:高。寫在長方形寬處。)看看書上是怎么講的。(看書第50頁,找同學回答。)老師在圓柱側面上畫一條垂直于底面的線段,這條線段就是這個圓柱的高。
師出示投影,讓學生指出高。
師:圓柱的高有多少條?
生:無數條。
師:高都相等嗎?
生:都相等。
師:現在我們來回答剛才舉的一些物體不是圓柱體的原因。(先讓同學們說自己手中的,最好讓本人說,然后再說老師手中的實物。)
師:我們講的圓柱體都是直圓柱。
2.圓柱的側面積。
(1)推導公式。
師:圓柱側面圖是一個長方形。下面同學們四人一組對照手中的圓柱體學具進行討論。
討論題目是:
a:這個長方形與圓柱體有哪些關系?
b:你能推導出圓柱體側面積計算方法嗎?
然后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生: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長方形面積等于圓柱的側面積。從而得出;圓柱體側面積=底面周長高。用字母公式表示為:S側=Ch。
老師板書公式。
(2)利用公式計算。
例1 一個圓柱,底面的直徑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側面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老師在黑板上板演。
下面同學們進行練習。投影練習題:
①一圓柱底面半徑是5厘米,高5厘米,求側面積。
②一圓柱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直徑的2倍,求它的側面積。
③一圓柱底面周長是12厘米,高12厘米,求它的側面積。
師:你能知道第③題圓柱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圖形嗎?
3.圓柱的表面積。
師在課題圓柱后面接著寫的表面積。
(1)推導公式。
師:同學們已經學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如果求這個圓柱的表面積,你會求嗎?(老師同時演示圓柱體平面展開圖,讓同學們進行討論。)
生匯報討論結果,老師板書公式:
S表=S側+2S圓
(2)利用公式計算。
(投影出示)
例2 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見下圖)。(單位:厘米)
同學說思路,老師板書,注意每一步結果寫計量單位。
解 ①側面積:23.14515=471(平方厘米)
②底面積:3.1452=78.5(平方厘米)
③表面積: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628平方厘米。
例3 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徑是20厘米。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數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同學說思路,列式。老師把正確的解答用投影打出來。
(1)水桶的側面積
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2)水桶的底面積
3.14(202)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3)需要鐵皮
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1900平方厘米。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指名回答)下面我們來檢查一下,這節課誰學習得最好?
(三)鞏固反饋
(1)看書第54頁第1題。
(2)投影,指出下面圓柱體的高是幾?
(3)有一節直徑10厘米的煙囪,長3米。這節煙囪用鐵皮多少平方米?(只列式)
(4)一種軋道機,后輪直徑1.32米,長1.27米。如果后輪每分鐘轉動6周,每分鐘可軋路面多少平方米?(只列式)
(5)做一對無蓋水桶,要求底面半徑15厘米,高4分米。至少需用鐵皮多少平方分米?(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6)一種圓柱形小油漆桶,底面周長50.24厘米,高20厘米。每個桶用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四人討論后口頭回答。)
學生做,老師巡視,找幾個同學把題寫在玻璃片上,然后全體訂正。
思考題:
(1)你要做一個圓柱體,先確定什么條件?你是怎樣做的?
(2)我們在學習圓面積時,用兩個完全一樣的圓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的方法推導出圓面積的公式,你能用這種方法推導出求圓柱體的表面積的另外一種計算方法嗎?并用此方法做第(6)題,比較哪種方法簡便?
提示: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使學生認識圓柱體底面、側面和高。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和教具,以及插圖和自己舉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并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看一看,使學生能準確地掌握圓柱體的特征。
第二層次,推導圓柱體的側面積計算公式和表面積計算方法。
首先讓學生討論圓柱側面展開的這個長方形與圓柱之間的關系。老師用圓柱體在黑板上貼有長方形處滾動一周,使學生了解到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這個圓柱的高,從而用已學過的長方形面積公式很自然地推導出求圓柱體的側面積公式。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兩個圓面積,引導學生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從而總結出求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立體轉平面、形變量不變的辯證關系,培養同學們的觀察分析能力。
第三層次是針對本節課所學知識設計的一些聯系實際的應用題。安排有:只有側面的圓柱形;只有一個底面的圓柱形;兩個底面都有的圓柱形。同時計量單位有所不同。這樣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提高學生靈活應用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第十一冊第58—59頁,例2、例3
教學要求:
1、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問題的意義。
2、使學生認識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教學重點:能夠應用已有知識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教學難點:如何應用比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設計思路:
1、給學生提供現實生活中的素材,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按比例分配問題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它是"平均"問題的發展。顯然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老師為學生提供他們所熟知的材料,如中獎金額如何分配等,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
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主動探索。在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充分展開學生的思考過程,引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辯論,讓學生在討論和辯論中相互啟發、質疑,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聽說上學期我們班的同學都購買過彩票,說說你們是怎么買的,有人中獎嗎?
看來只買一、兩張中獎的`可能性太小了,但是如果兩個人或者幾個人把錢合在一起買彩票,中獎的機會就會多一些。
出示例1:甲、乙兩位同學,共同出資10元錢買了體育彩票,中獎200元了,請你說說這200元錢怎么分配呢?
老師想請同座位的2位同學自己先說說,你們打算怎么分這筆錢。
學生討論后匯報。(大致方案可能有以下幾種)
1、平均分。
2、共同再買彩票──再次支持體育事業,如果中獎就可以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3、請客,剩下的平均分。
4、按出資金額的多少來分。
……
老師引導學生評價,怎么分配最合理?引出課題。
解決問題:按出資金額的多少來分,怎么分這200元錢?把你的想法說給你的同桌聽聽。
⑴ 200÷10=20(元)
⑵ 4×20=80(元)
6×20=120(元)
你認為第⑴、⑵式分別表示什么意義?
老師小結:這樣分大家都沒意見(合理、公平)。除了甲出4元,乙出6元,他們兩個還可能是怎樣出資的。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板書成:
甲乙
5元5元按1:1(平均分)
2元8元按1:4分
3元7元按3:7分
……
剛才大家認為按各人出資的比例來分比較合理,這叫按比例分,其中兩人各出自5元時,平均分實際上是按比例分的特例。
[充分利用學生已經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在用不同分錢方法的爭議中,充分暴露各自的思維過程,就"怎樣分配最合理",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多種分配方案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按比例分配"最合理,從而展現知識的產生過程,讓學生感受"按比例分配的必要性",很自然地解決了平靜分是按比例分的特例。]
二、主動探索,歸納方法
我們學校的徐老師與張叔叔根據自己多年研究彩票的經驗都認為合伙買彩票能掙錢,就約定了出資比為,同學們對這個2∶3怎么理解?
①徐老師出資2元,張叔叔3元;
②徐老師出資20元,張叔叔出資30元;
③徐老師王叔叔出資4元,張叔叔出資6元;
老師引導:徐老師占總出資的()張叔叔占總出資的();
[復習鋪墊,只作為一個準備隨時可用的環節,使課堂教學具有更大的彈性,作為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必要環節,我們應從中吸取精華,賦予它一種與時俱進的內涵──在全面深入研究學生和鉆石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整合,使教學方案更具有效性]。
出示例2:徐老師和張叔叔買體育彩票,按2∶3的比例出資共中獎500元,同學們想怎么分這筆錢?(讓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把自己列式以及想法告訴大家。(著重是分數的方法。)
教師小結:像剛才這樣,把一個數量(500元)按一定比2∶3來分配,這種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解題步驟如何?(學生歸納,教師補充說明)
生活中像這樣按比例分配的例子很多很多,請大家把書本打開到P58~~59頁,看書上的例子,不懂可以提問。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主體的姿態帶著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參與學習過程,通過獨立探索,合作交流,研究解決問題,體會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多向思維的發展,凸顯個性化學習。]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初步應用
徐老師、張叔叔中獎了,很高興,兩人一商量,準備請請他們的朋友小聚聚。準備花80元買肉和買魚,其中用錢比是3∶5,買肉和買魚各用多少元錢?(口答)
師引導:宴請朋友,單買魚和肉行嗎?買魚、肉、蔬菜你認為應該按什么比例去分配80元錢呢?(分小組討論,從實際出發,從生活出發)
例如,按魚、肉、蔬菜比為3∶2∶1來分配,(告訴大家這個叫連比)
按自己設想的比例,算出買魚、肉、蔬菜各需要多少錢。
2、變式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⑴一個運輸隊一共運貨物140噸,上午運了3小時,下午運了4小時,上午和下午各運了多少噸?
⑵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32米,長和寬的比是3:5,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米?
3、拓展提高(每人選做一題)
⑴一個班男生與女生的人數比是3:4,男生比女生少7人,男女生各是多少人?
⑵一種藥水由藥粉和水按1:100配制而成,在8000千克水中應加藥粉多少千克?
⑶、一次,吳明、朱強和李紅三位朋友合乘一輛出租車,大家商定,出租車費一定要大家合理分攤,吳明在全程三分之一處下車,到三分之二處朱強也下了車,最后李紅一個人坐到終點,付出90元車費,請你幫他們算算三人如何承擔車費比較合理?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說過:"向學生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發展智慧"。練習設計有坡度,體現由淺入深的認識規律,同時也注重開放問題情景的內容、條件和結果,給學生很大的探索空間。通過練習,有利于數學知識的領會、掌握、鞏固和發展,有利于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四、課堂總結,師生評價
上了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讓學生說這節課的收獲,就將把教師零散的知識,方法進行歸類整理,使學生知道如何有序地,重點地重溫知識點,達到增強理解記憶又培養整理知識能力的目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2、能運用圓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借助割補的方法,讓學生回憶舊知,應用類比遷移和小組討論歸納等活動培養學生創造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生實踐操作和分析過程中,體會以直代曲的轉化思想,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價值,促使學生實現認知上的飛躍。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難點:能運用圓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導學過程】
【知識回顧】
圓的面積公式是什么?你是怎么得到的?
【新知探究】
【一、自主預習】
1、已知r=2厘米,怎樣求C?
2、判斷:
(1)長方形的面積=(長+寬)×2 ( )
(2)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
(3)50的平方=50×2 ( )
(4)50的平方=50×50 ( )
(5)面積單位比長度單位大 ( )
3、你所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是怎樣求的?
4、自學教材第67-69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5、把127頁上的圓剪下來,按書上的方法,轉化成一個長方形,說說你有些什么發現?
【二、合作探究】
圓的面積怎么求?
1、觀察老師的演示,(把圓剪、分、拼)思考:
①拼組的是( )形。
②拼組的圖形面積與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③拼組后圖形各部分相當于圓的什么?
因為:拼組后的圖形的面積=( )×( )
所以:圓的.面積=( )×( )
2、圓的面積公式的應用。
①學習例1,說說解題方法,完成做一做例1。
②學習例2,說說怎樣利用內圓和外圓的面積求出環形的面積?
【三、拓展歸納】
1、一個圓可以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周長的一半,即C÷2=2πr÷2=πr,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半徑r。
2、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 )。
【知識梳理】
本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
【隨堂練習】
1.一個圓形桌面的直徑是 2米,它的面積是( )平方米。
2.已知圓的周長c,求d=( ),求r=( )。
3.圓的半徑擴大2倍,直徑就擴大( )倍,周長就擴大( )倍,面積就擴大( )倍。
4.環形面積S=( )。
5.用圓規畫一個周長50.24厘米的圓,圓規兩腳尖之間的距離應是( )厘米,畫出的這個圓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
6.大圓半徑是小圓半徑的4倍,大圓周長是小圓周長的( )倍,小圓面積是大圓面積的( )。
7.圓的半徑增加1/4圓的周長增加( ),圓的面積增加( )。
8.一個半圓的周長是20.56分米,這個半圓的面積是( )平方分米。
9.將一個圓平均分成1000個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割拼成近似的長方形的周長比原來圓周長
長10厘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
10.在一個面積是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內畫一個最大的圓,這個圓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
再在這個圓內畫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
11.大圓半徑是小圓半徑的3倍,大圓面積是84.78平方厘米,則小圓面積為( )平方厘米。
12.大圓半徑是小圓半徑的2倍,大圓面積比小圓面積多12平方厘米,小圓面積是( )平方厘米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設計說明
圓的周長是在學生認識了圓,了解半徑和直徑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鑒于本課時的`教學屬于計算公式的教學,在設計上突出了以下兩點:
1.循序漸進,逐層展開。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引導學生思考、操作,鼓勵學生概括、交流。學生運用知識去大膽嘗試,在嘗試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2.動手實驗,突破關鍵。
理解和認識圓周率是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關鍵。教學時用較多的時間組織學生動手實驗,探究和認識圓周率,讓學生在猜測、實驗、驗證、計算、交流中發現和認識圓周率,理解周長計算公式的來龍去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直尺、圓形硬紙板、圓規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認識圓的周長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兩輛車,車輪的大小不一樣。
師:明明和剛剛分別騎著自行車和踏板車,如果輪子只滾動一圈,哪個滾得遠?
學生討論、交流,得出車輪越大,滾一圈就越遠。
2.引入:在課前,我們通過學情檢測卡的內容,已經了解了車輪滾一圈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圓的周長。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1-02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教案01-07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教案06-30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教案01-07
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1-06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5-29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1-12
數學上冊教案01-15
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圓的周長02-06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