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五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4-06-25 13:40:37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教案【必備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數學教案【必備15篇】

五年級數學教案1

  學習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

  2、結合現實情景,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重點、難點:

  在現實情景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易混點、易錯點:感受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一些相反意義的量

  學生認知基礎:生活中見到過負數。

  時間分配學20講10練10

  教法學法

  自主探索法,練習法,講授法。

  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

  一、自學例1

  1、通過查資料了解“℃”和“℉”的含義,并學會看溫度計的方法。

  2、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北京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

  3、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兒?

  4、那你知道在數學上是怎樣區分和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的呢?

  二、自學例2

  1、了解海拔的意義。

  2、思考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3、試著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

  學生活動教師助學課后改進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學生匯報預習情況。第二板塊:根據預習情況,學習例1

  (1)交流“℃”和“℉”的含義,說明我國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并指導看溫度計的方法。

  (2)交流: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北京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

 。3)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兒?

 。5)那你知道在數學上是怎樣區分和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的呢?(零上4攝氏度記作+4℃或4℃,零下4攝氏度﹣4℃)

  第三板塊: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根據課本要求,記住讀寫方法。

  學生看溫度計,選擇合適的卡片表示各地氣溫。

  第三板塊:交流學習例2

  交流: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共同小結:以海平面為基準,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稱為海拔8844.43米,可以計作+8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稱為海拔負155米,可以計作﹣155米。

  學生根據今天所學知識把這些數分類。

  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先指名讀一讀,再用正數或負數表示圖中數據。

  先讀一讀,再說說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三幅分別顯示三個城市某一天最低氣溫的溫度計圖。

  根據學生的預習,共同學習交流認識新知。

 。4)上海的氣溫是零上4攝氏度,北京的氣溫是零下4攝氏度。以0攝氏度分界,一個在0攝氏度以上,一個在0攝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

  2.教學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4”讀作正四,“+4”的正號也可以省略不寫,直接把“+4”寫成“4”!癌4”讀作負四。

  3.指導完成“試一試”。

  (卡片上分別寫有+11℃、﹣11℃、19℃、+19℃、﹣7℃、+7℃)

  二:教學例2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2.出示例2中珠穆朗瑪峰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圖。

  三:初步歸納正數和負數。

 、懦鍪+4、﹣4、﹣7、﹣11 、19、+8844.43、﹣155這些數,提出要求:前面,我們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高度。大家仔細觀察這些數,你能將它們分分類嗎?

  ⑵小結:像+4、19、+8844.43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4、﹣7、﹣11 、-155這樣的數都是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⑶提問:正數、負數和0比一比,它們的大小關系怎樣?

  四:練習

  做“練一練”1,2題

  2.做練習一第1題。

  3.做練習一第2題。

  4、練習一4、5、6題。

  五:作業

  練習一第3題。

  交流認識新知。

  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根據課本要求,記住讀寫方法。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正數、負數和0比一比,它們的大小關系怎樣?

  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課后反思

  得:

  首先,對教材的編排作了重新的審視。在教材編排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在學習負數的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經歷“具體情境中的數——解釋數的意義”這樣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盈虧、收支、增減及朝兩個相反的方向運動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明白用正負數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從而讓學生體驗負數產生的原因,接著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實例。

  失:

  《認識負數》單元的教學看似簡單,教起來似乎覺得輕松,學生學習起來也看似輕松,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卻會發現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由于正負數表示的是相反意義的量,如何幫助學生正確的解決實際生活情境下的正負數問題,這是值得我們在教學中進行思考的問題。由于問題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辦法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2

  一、教學內容

  例1

  理解眾數的意義及特點。

  能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例2

  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根據數據的變化進行數據分析和合理的推測。

  二、教學目標

  1.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三、編排特點

  1.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教學眾數和復式折線統計圖。

  教材在編排本單元內容時,注意通過與先前統計知識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如,眾數的含義就是通過與平均數的對比來認識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也是由單式折線統計圖引出的。這樣既有助于加深對前面所學統計知識的理解,也便于對新知識的領悟。

  2.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凸現統計的意義和價值。

  本單元所選素材涉及到體育、氣象、消費等方面,不僅擴大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范圍,加強了與生活的聯系,同時體會到統計知識的作用,明確學習目的。

  四、具體編排

  例1

  編排思想:

  >創設舞蹈比賽選拔隊員的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呈現了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全班的交流,教師進行總結,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給出眾數的概念,突出其特點。

  教學建議:

  >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從一組數據的極差和均勻程度分析怎么確定身高,再匯報交流。

  >給出眾數概念后,注意讓學生在分析比較中理解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聯系和區別,進而理解為什么用眾數來確定隊員的身高,理解眾數的統計意義。

  做一做

  編排思想:

  >呈現學生視力分布的數據,整理和描述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體會中位數和眾數的不同特點。

  >安排調查學生視力的實踐活動。

  >通過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平均數和眾數的應用。

  教學建議:

  >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匯報交流。

  >根據中位數和眾數來分析學生視力的分布情況。

  >第3小題,可開放,學生能說出道理便可。

  >第5小題,要真正搞一次實踐活動,進行數據分析。

  練習二十四

  第2題,雖然兩名隊員平均成績一樣,但是甲隊員的成績分布更穩定、均勻,更適合參加比賽。

  第4題,通過整理數據讓學生理解:在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只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

  第5題,根據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第6題,進一步感受眾數在統計中的作用,體驗統計在決策中的重要價值。

  例2

  教學建議:

  >引導學生根據統計表和統計圖比較均可。

  >比較的問題可多樣,如增減變化情況和相差情況等。

  >注意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讓學生回憶單式條形統計圖合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

  >教師歸納畫圖的方法和規范性。

  >結合回答問題認識統計的.意義。

  做一做

  編排思想:

  通過回答問題,進一步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便于比較兩種數據的變化趨勢和差異性。

  教學建議:

  引導學生通過復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學會分析數據,通過比較發現:兩人成績總體上都在上升,但是李欣是穩步上升,劉云則波動較大,不穩定。由此可預測比賽成績李欣可能好于劉云。

  練習二十五

  第1題,通過分析數據得出:男生和女生都在增高,但13歲后女生趨緩。

  第2題,進一步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體驗統計在決策中的重要價值。

  第4、5題,面對不同的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量,體驗統計在決策中的重要價值。

  五、教學建議

  1.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教學。

  教學本單元時,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與所學知識的對比,體會統計量的含義及統計圖的特征和適用范圍。如,教學復式折線統計圖時,可先用單式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兩組數據,讓學生體會到,單式折線統計圖可以清楚地反應出一組數據的增減變化,但在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時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從而使學生深切體會到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加深對折線統計圖的認識。

 。玻⒅貙y計量的意義的理解,避免簡單的統計量的計算。

  教學中應避免單純從計算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統計知識,應當注意對統計量意義的理解。如眾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眾數,會求眾數,更要注意結合具體數據理解眾數的作用和特點。如教材第122頁例1要解決“挑選身高是多少的隊員參賽比較合適?”這一問題,實際上就是選用合適的統計量來描述15個候選隊員的身高的集中情況,教材先讓學生用平均數、中位數來描述,發現不能很好地反應身高的集中趨勢,然后引出眾數,由此體會眾數的特點:在一組數據中,如果個別數據有很大的變動,且某個數據出現的次數最多,此時用該數據(即眾數)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就比較適合。教學時則可按此思路幫助學生理解眾數的統計意義。

  3.教學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

  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是學習統計知識的首要目標。這就要求教師應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從事簡單的統計活動,如調查同學們的視力情況、所穿鞋子的號碼、喜愛的電視節目等。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各種活動中,留給他們足夠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并在此基礎上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從事統計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起到引領、指導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發學生的討論:你們準備如何收集數據;用什么方法展示數據;哪些數據經常出現;數據反映出什么趨勢;從這些數據中能得到什么結論;從這些結論中能預測到什么等等。

  4.適當把握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教學要求。

  關于選擇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問題,學生較難理解,有時沒有唯一正確答案,只有合適與否的問題。因此要開放些。注重學生結合實際問題對這三個統計量的聯系和區別的理解,淡化純數值的計算。

五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分數"產生的原因,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課型:

  新授課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溫故引新

  1,提問:

  A,大家知道分數嗎 誰能說一個分數

  B,你能舉個實例說說這個分數的意義嗎

  2,述:說得好,對不能用整數準確表示結果的問題,我們可用分數來解決.即: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或者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幾份來表示.

  3,揭示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聯系實際,探究新知

  自主學習,整體感知分數的知識.

  (1)相互交流:① 關于分數我已經知道了什么 請把已知道的講給同學們聽.

  (2)自學理解:① 關于分數,自學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 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關于分數我還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陰影部分.[課件1]

  (2)填空.[課件2]

 、 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 把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③ 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3)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它的1/4,并涂上陰影.

  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折出它的`3/8,并涂上陰影.

  (4)搶答. [課件3]

 、 把8枝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

 、 把10枝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

 、 把這個文具盒你所有的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給5位;10位;50位同學呢

 、 如果這個文具盒里只有6枝鉛筆.現在把它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表示嗎誰來說說這里的1/2所表示的意義

 、 如果把8枝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表示嗎 誰來說說這里的1/2所表示的意義如果是100;1000枝呢

  (5)說說下列分數所表示的意義.[課件4]

  5/7 3/8 3/( ) ( )/9 ( )/( )

  3,小結.

  我們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比如:一堆蘋果,一批玩具,一班學生,一個計量單位或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單位 "1".

  板書: 一個物體

  單位"1" 一個計量單位

  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三,加強練習,深化概念

  比賽:請兩位同學站起來.

  提問:A,這兩位同學是這組人數的幾分之幾

  B,這兩位同學是兩組人數的------- 這兩位同學是全班人數的-------

  四,家作

  1,P88 .1,2

  2,P89 .3

  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一個物體

  單位"1" 一個計量單位

  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五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能熟練地求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

  難點: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媒體:教學平臺

  課前學生準備:課堂練習本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v=abh 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v=a3

  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s=2(ab+ah+bh) 正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s=6a2

  練習

  1. 計算下面形體的表面積。(單位:厘米)

 。1)解:

 。2)

 。1)S=2(ah+ab+bh)

  =2×(6×2+6×1+1×2)

  =2×(12+6+2)

  =2×20

  =40(平方厘米)

  答:長方體的表面積是40平方厘米。

 。2)解:S=6a2

  =6×62

  =6×(6×6)

  =6×36

  =216(平方厘米)

  答:正方體的表面積是216平方厘米。

  (3)解:S=2(ah+ab+bh)

  =2×(3×12+3×1+1×12)

  =2×(36+3+12)

  =2×51

  =102(平方厘米)

  答:長方體的表面積是102平方厘米。

  (4)解:S=2(ah+ab+bh)

  =2×(4×4+4×3+3×4)

  =2×(16+12+12)

  =2×40

  =80(平方厘米)

  答:長方體的表面積是80平方厘米。

  (5)解:S=2(ah+ab+bh)

  =2×(5×5+5×1+1×5)

  =2×(25+5+5)

  =2×35

  =70(平方厘米)

  答:長方體的表面積是70平方厘米。

  2. 想一想,上面形體(4)(5)的表面積還可以怎么求?

  求出前面的面積再乘以4就是上下左右4個面的面積之和,再加上前后面的面積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積。

  3. 填空:

 。1)長方體的表面積是(2×(9×3+9×2+2×3) )(填算式)。

 。2)長方體的'表面積是(2×(8×1+8×4+4×1))(填算式)。

 。3)長方體的表面積是(2×(1×5+1×5+5×5)或5×5+4×(1×5) )(填算式)。

  (4)正方體的表面積是(6×(7×7))(填算式)。

  (5)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是(S=2(ah+ab+bh))。

 。6)正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是(S=6a2)。

  4. 一個長方體的長是2厘米,寬3厘米,高6厘米。分別求出它的底面面積,前面面積與左面面積。

  解:2×3=6(平方厘米)

  2×6=12(平方厘米)

  3×6=18(平方厘米)

  答:它的底面面積是6平方厘米,前面面積12平方厘米,左面面積是18平方厘米。

  5. 長方體的長是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S=2(ah+ab+bh)

  =2×(5×3+5×4+4×3)

  =2×(15+20+12)

  =2×47

  =94(平方厘米)

  答:長方體的表面積是94平方厘米。

  6. 做一個長15分米,寬4米,高3分米的長方體鐵皮油箱,至少需要多少鐵皮?

  解:4米=40分米

  S=2(ah+ab+bh)

  =2×(15×3+15×40+40×3)

  =2×(45+600+120)

  =2×765

  =1530(平方分米)

  答:長方體的表面積是1530平方分米。

  總結: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是S=2(ah+ab+bh),正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是S=6a2。

  檢測目標達成練習:練習冊P15

五年級數學教案5

  整體內容分布:

  (一)數與代數

 。ㄈ┙y計與概率

  1.小數乘法統計與可能性

  2.小數除法

 。ㄋ模⿺祵W思想方法

  3.簡易方程數學廣角――數字編碼

  (二)空間與圖形

 。ㄎ澹┚C合應用

  1.觀察物體(二)

  1.量一量找規律

  2.多邊形的面積

  2.鋪一鋪

  第一單元小數乘法

  一、教學內容

  小數乘法

  積的近似值

  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計算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二、教學目標

  1.自主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4.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三、編排特點

  1.選擇“進率是十的常見量”作為學習素材,引入小數乘法的學習。

  對于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們熟悉不過的計量單位了。根據學生已有的這些知識基礎,教材從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活動中,選擇“買風箏”(與元、角有關)、“換玻璃”(與米、分米有關)的活動為背景,引入小數乘法的學習。這樣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發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學生利用元、角之間、米、分米之間的十進關系順利溝通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的聯系,利于學生將新知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系統中。

  2.淡化小數乘法意義的.教學,突出計算方法的教學。

  小數實質上是十進分數,要讓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應從分數乘法的意義入手。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根據小數與整數的密切聯系,教材先教學小數乘法,再教學分數乘法。與原義務教材比,淡化了小數乘法意義的教學,把重點放在計算的算理和方法的總結上,引導學生利用因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來解釋小數乘法的算理,并由此總結小數乘法的一般方法。

  3.應用轉化和對比,概括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小數的書寫方式,進位規則均與整數相同,教材緊扣兩者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

 、儆棉D化的方法,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

 、谟脤Ρ鹊姆椒,處理積中小數點的位置問題。在例3、例4中,均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分別觀察因數和積中小數的位數,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然后利用這一關系,準確找到積中小數點的位置。

  ③幫助學生按一定順序概括小數乘法的一般計算方法。例4的教學中,應用合作研討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計算小數乘法的一條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五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思考與問題解決:經歷觀察討論,操作等學習活動,能對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出簡要的,合理的說明,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敢于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勇于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歸納概括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正方形紙,彩筆。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分別出示兩張不同的孫悟空的照片。師:學們仔細看看這兩張照片,你有什么發現?(指名回答)。

  2.教師引導交流:孫悟空本人沒有改變,只不過是外表的打扮裝飾發生了改變。

  3.學生初步感知了什么變了而什么卻沒有變的概念。

  4.教師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什么變了而什么沒有變的有關內容。教師板書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設計意圖: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能力,為下一步學習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一):1.師:在我們在學習這個新的內容之前,我們首先來復習一下除法與分數的關系。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被除數=課件出示:120÷30=(120×2)÷(30×2)=(120÷10)÷(30÷10)= 2.同學們說說這幾道相等嗎?(指名回答)。

  3.教師引導說出商不變的性質,課件出示商不變的性質的定義。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商不變的性質,為下一步更容易的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ǘ、教學新知。

  1.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把手中的紙平均折成4份,其中把3份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并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平均分”。

  3.展示學生的作業。

  4.師:現在請同學們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8份,16份,分好之后你有什么發現?(指名回答)。

  5.教師歸納總結,并課件出示:設計意圖:同一張紙能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6.引導學生觀察:

  觀察它們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后,教師集體指導觀察,并板書:

  教師歸納總結后,學生完成課本66頁的'填空題,完成后集體回答。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一些表象,但這些表象還須上升為科學理論,這就需要學生能透過表象識別表現后蘊藏的規律,這才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便于以后舉一反三,解決同類相關問題。

  7.課件出示:(通知互相討論)

 。1)相比較,看看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2)在這個變化中,你們發現了什么規律。

  8.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特別強調“同時”“同一個數”)。

  9.教師提出疑問:為什么要0除外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而分數的分母是不能為0的。

  10.同學們,現在你們來看看分數的基本性質和你們以前學習過得商不變性質有什么不同呢?(課件出示兩性質作對比)

  師: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性質的規律是一致的。

  三、鞏固強化,拓展應用。

 。1)課件出示:(集體回答)。

  (2)指出下列分數是否相等。(指名回答)。

 。3)把和化成分母是10而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指名到臺上板演)。

  (4)課件出示小故事。

  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二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三分到了這塊的。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于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三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你知道,阿凡提為什么會笑嗎?他對三兄弟講了哪些話?(讓學生課后去思考)

  設計意圖:多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有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四、回顧總結,梳理新知。

  同學們,你們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板書設計:分數的基本性質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出示孫悟空的照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手腦并用,在操作中深入感知分數。請同學們用一張正方形紙片,動手折一折,通過三次的對折,每次找出一個和相等的分數,比較涂色部分大小有沒有變化?(沒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結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子,分母的變化,經歷總結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學生對此進行鞏固后,再引導學生說出:0除外。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難點,取得很好的效果。

  3.鞏固練習,圍繞中心。在設計練習的過程中,采取多種形式呈現,使學生加深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所學知識,學有所獲,并進一步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在擺長方體,數據整理、觀察討論等活動中,經歷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過程。

  2、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達式,會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3、在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活動中,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探索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課前準備:

  每組準備1立方厘米的小方塊,一張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1、你能說出下面長方體的體積各是多少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課件)

  預設:第一個圖是直接數出來的,第二個圖可以通過計算得出,第三個圖讓學生說出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擺幾層。

  2、請同學們想一想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可能與什么有關系。(預設: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可能與它的長、寬、高都有關系。)

  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板書: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二、引導探究,自主建構

  (一)探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1、自主探索:動手操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的'長方體(自主選擇小正方體的個數)

  小組合作,請同學們認真聽完老師的要求后再動手。

  溫馨提示:

  用棱長1cm的小正方體擺出幾個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每擺出一種就在報告單上記錄下它們的數據。注意分工合作。

  學生活動。

  圖號。

  每排小正方體的個數。

  長。

  排數。

  寬。

  層數。

  高。

  小正方體的總數。

  體積(立方厘米)

 、

  ②

 、

 、

  2、交流評價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邊說邊演示)

  預設:每排小正方體的個數X排數X層數=小正方體的總數

  這些長方體的體積都等于它的長×寬×高。

  師:具體給大家說一下

  預設:比如第一個長方體用長5乘4乘2等于體積40,第二個……

  師:誰有同樣的發現?再來說說

 。ǘ┯米帜副硎鹃L方體體積公式。

  1、師:如果用字母V來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來表示長、用b來表示寬,用h來表示高,你能用字母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板書:V=abh

  (三)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應用

  1、小結:現在大家知道了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乘寬乘高。由公式可以知道求長方體的體積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長、寬、高)

  2、關于今天的學習,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三、強化訓練,應用拓展

  1、基礎訓練:

  (1)解決問題。(出示例題)

  一塊磚的長是24厘米,寬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ㄏ裙浪泱w積再獨立計算。)

  2、綜合訓練

 。1)練一練第1題。分組完成。

  (2)練一練第3題,先談注意問題再解答。

  3、拓展訓練

  游泳池長25米,寬10米,如果游泳池內注入400立方米的水,問游泳池里的水深多少米?

  四、自主反思,深化體驗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呢?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五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課本數學五年級第一學期(試用本)第65頁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拼、擺等操作活動,探究并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能根據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 過程、能力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分析以及動手操作等自主探究活動,經歷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個體探究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活動中獲取新知,體驗成功的喜 悅。

  【教學重點】理解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剪刀、梯形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復習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2. 出示課題:梯形的面積

  二、新知探究

  1. 聯想猜測、探求方案

  猜測:計算梯形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 件?

  【策略說明:學生之前已親歷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探究過程,對“轉化”思想在推導平面圖形面積公式中的作用已有了 較深的感受,因此放手讓學生自主解決,創設出較大的探究空間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2. 小組合作,實驗 探究。

  探究:利用已有知識,計算梯形面積。

 。1)提出小組合作的要求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3)全班匯報交流

  【策略說明: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主探究,用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了學過的圖形并進行計算,初步感知梯形面積計算的方法!

  3. 歸納總結,推導公式

  歸納: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1)指導看書

 。2)反饋交流

  【策略說明:再次合作,運用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統一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歸納梯形面積計算公式。】

  4.鞏固新知:

  求出以下梯形的面積(每個小方格都是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

  【策略說明:通過練習,讓學生體會 ,如果幾個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別對應相等,那么它們的面積不受形狀的影響,也分別相等!

  三、拓展思維

  介紹利用梯形面積的其他推導方法

  【策略說明:通過媒體演示將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統一起來,初步滲透梯形中位線的概念,可對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加以拓展,延伸,并進一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

  四、綜合練習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面積為6平方厘米的梯形。

  【策略說明:利用方格圖,畫規定 面積的梯形,既可以鞏固梯形的計算方法, 也可以再一次溝通梯形與其他平面圖形面積計算之間 的關系,達到靈活運 用,舉一反三的目的!

五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2、探究找公倍數的方法,會利用列舉法找出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探究找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談話:,樂樂就放假了,很想爸爸媽媽帶她出去玩?蓸窐返膵寢審钠咴乱蝗掌鹈抗ぷ3天休息一天,爸爸從七月一日起每工作5天休息一天,他們打算等爸爸媽媽同時休息時,全家一塊兒去西湖公園玩。(出示:七月份的日歷)那么在這一個月里,他們可以選哪些日子去呢?你會幫他們把這些日子找出來嗎?

  請學生相互議論后,教師提示:同桌兩位同學可分工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同學找樂樂媽媽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學找小蘭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兩人找的結果合起來對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樂樂爸爸和媽媽共同的休息日了。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逐步完成以下板書:

  媽媽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們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二、嘗試探討

  1、幾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教學

  我們一起來看媽媽的休息日,把這些數讀一讀(學生讀數),你發現這些數有些什么特點?

  師:對了,這些數都是4的倍數。(教師順勢把板書中“媽媽的休息日”改成了“4的倍數”。)

  師:剛才我們是在30以內的數中,依次找出了這些4的倍數,如果繼續找下去,4的倍數還有嗎?有多少個?(學生舉例,教師在4的倍數后面添上了省略號。)

  我們再來看“爸爸的休息日”有什么特點?6的倍數有多少個?(把“爸爸的休息日”改成“6的倍數”并添上省略號)

  師:下面我們再來看“他們共同的休息日”,這些數和4、6有什么關系?

  師:對了,這些數既是4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你能給它一個新的名字嗎?(把板書中“他們共同的'休息日”改為“4和6的公倍數”。)

  師:剛才我們從30以內的數中找出了4和6的公倍數有12、24,如果繼續找下去,你還能找出一些來嗎?可以找多少?(學生舉例,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在后面添上省略號。)

  師:這“其中最早的一天”,我們一起給它起個名字,叫什么?

 。ǜ鶕䦟W生回答,把板書中“其中最早的一天”改為“4和6的最小公倍數”。)

  板書:

  4的倍數:4、8、12、16、20、24、28、……

  6的倍數:6、12、18、24、30、……

  4和6的公倍數:12、24、……

  4和6的最小公倍數:12

  教師談話:4的倍數、6的倍數、4和6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我們還可以用這樣的圖來表示:

  出示集合圖:

  4的倍數6的倍數4的倍數6的倍數

  4和6的公倍數

  三、深化概念

  師:通過找“共同的休息日”,我們分別求出了這組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請同學們把書翻到51頁看例子,填一填

  師:什么是公倍數?

  生:兩個數公有的倍數就是他們的公倍數。

  師:公倍數有多少個?

  生:有無數個,找到兩個數的一個公倍數,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積一定是這兩個數的公倍數。

  師:我們發現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而且每組公倍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那么三個數之間是否也有公倍數?四個數呢?五個數呢?

  生①:舉例:2、4和5的公倍數是20。

  生②:無論幾個數,只要相乘,它們的乘積一定是它們的公倍數。

  師: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數嗎?

  生:沒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師:為什么?

  生:因為公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沒有最大公倍數。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叫公倍數?什么叫最小公倍數?

  板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揭示課題:最小公倍數)

  師:那么我們剛才是怎么找出最小公倍數的呢?

  生說,師寫(列舉法)

  [點評:通過引導學生對具體問題作進一步研究,幫助學生加深對公倍數、最小公數意義的理解,使表象更加清晰。由此讓學生親身經歷了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數學化的過程。]

  4.[出示]找最小公倍數

  2和69和186和245和353和9

  3和57和54和99和11

  讓學生找出每組數的公倍數。

  師:有的同學找得很快,能給大家說一說你的方法嗎?你發現了什么?

  小組討論,之后匯報。

  生:如果大數是小數的倍數,那么它們的乘積也是它們的公倍數。

  生:2和6的最小公倍數是12,并不是它們的乘積。

  生:大數要是小數的倍數,大數就是它們的公倍數,而且是最小公倍數。例如2和6,9和18,最大的數都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師:你們還能發現了什么?

  生③:第二排每一組都是互質數。例如3和5兩個數是互質數。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是它們的乘積。

  師總結

  師;你們能舉一些這類的例子嗎?

  5、請同學們用剛才的發現做書本52頁的第3題,求下面各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3和610和83和95和46和59和42和76和8

  [點評:教師直接把找特殊情況下兩個數最小公倍數這一問題拋給學生,通過學生練習、讓學生不斷發現不斷改進。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想法,教師卻從不給出結論性的評價,而是始終鼓勵他們大膽猜測驗證,互相補充說明,學生真正投入探究學習的氛圍中,體驗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四、利用最小公倍數解決生活問題,

  出示:

 。1)“五(1)班同學參加植樹勞動,按6人一組或8人一組都正好分完。五(2)班參加植樹的至少有多少人?”

  齊讀兩次,找出題中的關鍵字,引導中理解題意后放手讓生自己完成,同桌間比對。

 。2)人民公園是1路和6路汽車的起點站。1路汽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6路汽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路汽車同時發車以后,至少再過多久又同時發車?

  (設計理念:借助于生活實例進行對知識的應用,這樣不僅可以讓生對抽象概念得以理性認識,而且也能切身的體會到數學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在分析中我緊抓關鍵字突破難點,這樣可以讓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技巧。)

  五、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什么叫最小公倍數?

  我們今天學習了求最小公倍數的哪幾種情況?

  怎樣才能很快地求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板書:找最小公倍數

  一般關系列舉法

  倍數關系較大數

  特殊關系

  互質關系兩數的乘積

五年級數學教案10

  一、主要教學內容

 、鍞蹬c代數

  1、第一單元“小數除法”。本單元包括小數除法,積商近似值,循環小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等內容。結合具體情景,經歷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時只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養估算意識。初步了解循環小數,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第三單元“倍數與因數”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整數的認識、整數的四則計算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習的主要內容有:認識自然數,倍數與找倍數,2、5、3倍數的特征,因數與找因數;質數與合數,奇數與偶數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是以后學習公倍數與公因數、約分、通分、分數四則計算等知識的重要基礎。本單元的具體學習內容安排了六個情境活動:在“數的世界”活動中,主要是認識倍數和因數;在“探索活動(一)——2、5的倍數的特征”中,學生將經歷探索2、5倍數特征的過程,理解2、5倍數的特征,知道奇數、偶數的含義;在“探索活動(二)——3的倍數的特征”中,學生將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在“找因數”活動中,利用直觀的拼圖游戲,讓學生體會、掌握找因數的直觀方法;在“找質數”活動中,引導學生經歷用“篩法”制作質數表的過程,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并在活動在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一些數學史,豐富對數學發展的認識,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在“數的奇偶性”活動中,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解法問題策略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一些簡單問題。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經歷探索數的有關特征的活動,認識自然數,認識倍數和因數,能在100以內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倍數,能找出10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以及知道質數、合數;將經歷2、3、5的倍數特征的探索過程,知道2、3、5的倍數的特征,知道奇數和偶數;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數的特征的過程中,體會觀察、分析歸納或猜想驗證等探索方法,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

  3、第五單元“分數”

  在學習本單元內容前,學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學習分數的再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假分數、分數大小變化規律、公約數、約分、公倍數、通分、分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四則計算、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是分數教學的重點。本單元的具體學習內容安排了九個活動情境:在“分數的再認識”活動中,通過具體的情境,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了解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則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在“分餅”與“分數與除法”兩個活動中,學生將知道分數的分類標準,并能掌握帶分數與假分數的相互轉化的方法;在“找規律”的活動中,經歷探索分數大小不變規律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在“找最大公因數”與“約分”兩個活動中,學生將認識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正確地約分,也為后續理解、掌握通分的方法打下了基礎;在“去少年宮”與“分數的大小”兩個活動中,學生將認識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并能運用這一知識,會正確地通分與比較分數的大小。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能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會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運用分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㈡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軸對稱和平移”

  結合實例,感知平移軸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第四單元“多邊形的面積”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方法、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積計算的方法等。

  2、第六單元“組合圖形的面積”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與生活中各種不規則圖形面積的

  估計與計算。在第二單元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這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平臺。

  本單元的具體學習內容安排了兩個情境活動:在“組合圖形的面積”中,重點介紹組合圖形的形成以及計算組合圖形的分割方法;在“探索活動——成長的腳印”中,主要學習不規則圖形面積的估計與計算。通過這些內容的安排,讓學生形成解答組合圖形的基本能力。

 、缃y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可能性”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與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識設計日常生活中的方案。在二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客觀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的,在三年級時,他們學習了客觀事件出現可能性的大小,認識到可能性大小的出現是與相關的條件有密切的關系,在四年級時,教材安排游戲公平的活動,讓學生認識等可能性。

  本冊教材安排的綜合應用內容將進一步整合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三個領域的內容,并進一步加強課堂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結合,以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集中性的專題綜合應用內容:在“數學與交通”的專題綜合應用活動中,安排了“相遇”、“旅游費用”以及“看圖找關系”三個小專題的內容,通過這些活動,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思想;在“嘗試與猜測”的專題綜合應用活動中,安排了“雞兔同籠”與“點陣中的規律”的兩個小專題,通過這兩個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與思考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從中能發現一些特殊的規律。通過對生活中一些現象分析與解決,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二、課時安排:(見附表)

  第一單元:小數除法

  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2.通過“打電話”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識,經歷探索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3.通過人民幣和外幣的兌換活動,掌握求積、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夠按要求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4.通過計算蜘蛛和蝸牛每分爬行多少米,發現余數和商的特點,知道什么是循環小數,并會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

  重點與難點說明

  小數的除法,分為三種情形分別進行探索:一是小數除以整數,二是整數除以整數;三是小數或整數除以小數。

  小數除以整數的情形,結合實例,探索并理解可以把被除數當成整數,變成整數的除法求得商后,只要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

  整數除以整數的情形,在以往學過的整數的除法中,只能求得整數的商及余數。但在小數的除法中,整數的余數可以化為更小的單位(小數單位),因此可以繼續平均分(做除法),得到的商是小數。所以,今后遇到整數除以整數的情形,可以把被除數(整數)的末尾添上小數點,在這個小數點后面可以添上所需要的“0”。這樣,整數除以整數的情形又轉化為上述小數除以整數的情形了。

  除數是小數的情形,應用商不變規律,根據把除數變成整數的需要,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就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上述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了。

  在實際應用中,對于復雜的小數的乘法或除法運算,可以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并且會根據要求,取積或商的近似值。

  認識循環小數,結合豎式除法的過程,體會出現了什么情況,不用再除下去,就能知道商一定是循環小數。

  第三單元目標:

五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理解并掌握體積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間的化和聚.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單位間的化聚

  法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體積單位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

  教學難點

  復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教師提問: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板書:長度單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厘米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板書:面積單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2、口答填空,并說明算法和算理.

  (1)4米=( )分米=( )厘米

  算法:進率×高級單位的數

  (2)500厘米=( )分米=( )米

  算法:低級單位的'數÷進率

  3、談話引入:我們復習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進率,和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之間轉換的方法,今天我們學習常用的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和單位之間的轉化.(板書課題: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學習新課.

 。ㄒ唬┱J識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認識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關系.

  (1)指導學生自學.出示自學提綱:

  A、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B、棱長是10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C、1立方分米與1000立方厘米哪個大?為什么?

  (2)學生分組匯報.教師演示動畫“體積單位間的進率1”

  因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也可看作棱長是10厘米的正方體.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3)板書: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導立方米與立方分米的關系.

 。1)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猜想一下立方米與立方分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你的想法是否正確呢?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2)(演示動畫“體積單位間的進率2”)

  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可以劃分成1000個棱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體,即1000個體積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

  板書: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3、小結: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

  4、比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及進率,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處?

 。Q、進率兩方面.)

 。ǘw積單位的互化.(演示課件“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出示例3:8立方米、0.54立方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8立方米=()立方分米

  0.54立方米=()立方分米

  教師:看一看問題是從高級單位向低級單位轉換,還是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轉換?

  想:因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8立方米有8個1000立方分米

  列式:1000×8=8000,填8000

  (第2題同上理)1000×0.54=540,填540

  2、出示例4:3400立方厘米、96立方厘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3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教師:審題時首先要注意什么?試說出這兩道小題的解答過程和算理.

  想:因為1000立方厘米為1立方分米,3400立方厘米中包含有多少個1000立方厘米,就有幾立方分米,列式:3400÷1000=3.4,填3.4

 。ǖ2題同上理)96÷1000=0.096填0.096

  3、教師:請對比例3,例4,說一說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板書

 。ɡ3下面)高級單位→低級單位,用進率×高級單位的數.

 。ɡ4下面)低級單位→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的數÷進率.

  4、教師:想一想,體積單位間的轉化與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轉化有什么相同處與不同處?(換算的方法相同,但進率不同.)

  (三)練習.

  1、2立方米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提示:哪部分需要轉化?沒轉化的部分如何辦?

  板書:2+80÷1000=2+0.08=2.08,填2.08

  2、5.34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提示:哪部分可以直接填?哪部分需要轉化?

  板書:1000×0.34=340填5和340.

  3、3.09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老師:從上面三道題的解答中,你們有什么體會?

 。◤兔麛蹬c單名數的互化,除了要注意是由高級單位向低級單位轉化還是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轉化外,還要注意審清題中哪一部分需要轉化.)

 。ㄋ模┚毩暯鉀Q實際問題.

  出示例5:一塊長方體鋼板長2.2米,寬1.5米,厚0.0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方法一:2.2×1.5×0.01=0.033(立方米)

  0.033立方米=33立方分米

  方法二:2.2米=22分米1.5米=15分米0.01米=0.1分米

  22×15×0.1=33(立方分米)

  答:這塊鋼板的體積是33立方分米.

  三、鞏固反饋.

  1、口答填空,說出計算過程.

  0.9立方米=( )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 )立方米 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0.35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2、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 )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 )

  四、課堂總結.

  1、體積單位的進率.

  2、體積單位的轉化方法.

五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要求

  使學生能準確、熟練地分析應用題數量間的最基本的相等關系,設未知數列方程解應用題。能根據題意迅速、恰當地選擇解法(什么題目列方程解答簡便,什么時候可以用算術方法直接解答),培養學生采用多種靈活簡便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教具

  活動黑板或幻燈投影。

  教學步驟

  一、復習指導

  1、揭示課題:列方程解應用題

 。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它與算術法解應用題有什么方同?(教材第137頁總復習第11題)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

 。ò鍟倥孱}意,找出未知數,并用X表示;

 、谡页鰬妙}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劢夥匠;

 、軝z驗,寫出答案。

  它與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的區別:

  在算術方法中,為了求出未知數,需要把已知數集中起來加以分析,找出已知數與未知數之間的聯系,未知數不參加列式。而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可以讓未知數和已知數處于相同的地位,按照題中敘述的等量關系,直接參加列式計算,直接地反映出題中敘述的等量關系,特別是在用算術解法需要“逆解”的.題目中,列方程解往往比較容易。

 。2)列方程解應用題。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正確地分析題中數量間的等量關系,恰當地設未知數列方程。尋找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時,可以把應用題中一般的數量關系作為等量關系,也可以把常見的計算公式和數量關系式作為等量關系。

 、伲ń滩牡137頁總復習第12題)光的速度是每秒300000千米。這個距離大約比地球赤道的7倍多20000千米。地球赤道大約有多少千米?

 。ò鍟┑攘筷P系式

  地球赤道×7+20000=光的速度

  X千米300000千米

  列方程解答:

  解:設地球赤道大約有X千米。

  7X十20000=300000

  7X=280000

  X=40000

  答:地球赤道大約有40000千米。

 、谟幸粔K梯形地板,面積為75乎方厘米,上底與下底的和是50厘米,高多少厘米?

 。ò鍟┑攘筷P系式

 。ㄉ系资碌祝粮摺2=梯形面積

  50厘米75平方厘米

  解:設高是X厘米。

  50X÷2=75

  50X=150

  X=150÷50

  X=3

  答:梯形的高是3厘米。

  二、鞏固

  教材第140頁練習三十四第16題。

  三、練習

  教材第140、141頁練習三十四第17—19題。

  作業輔導

  選擇恰當的方法解答下面各題。

  1、一捆電線,用去70米,比余下的3倍少20米。這捆電線用后還剩多少米?

  2、一塊三角形的草地,面積400平方米,底邊長8米,高是多少米?

  3、一長方形的寬是50米,長是寬的1、4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一列火車行駛2小時的路程比汽車行駛5小時的路程少60千米;疖嚻骄啃r比汽車多行30千米,火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5、劉磊看一本書,前3天平均每天看30頁,余下的每天看40頁,13天看完,這本書共多頁?

五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材第74~75頁例6、例7和“練一練”,練習十七

  第5-7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使用計算器正確地、比較快捷地進行大數目的計算,進一步提高學生使用計算器的能力。

  2.使學生初步學習探索運算的一些規律,培養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習慣與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學具準備: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復習1日知。

  (1)口算。

  讓學生口算練習十七第5題。

  (2)用計算器計算下列各題。

  46.5+2.6387.2--9.63.4X0.056÷1.2

  2.引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應用已經掌握的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進行一些大數目的計算,并學習用計算器計算來探索一些運算規律。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l教學大數目的計算。

  (1)說明,我們使用計算器進行一些大數目的計算,就可以使計算比較快捷、方便!

  出示例6。.

  讓學生進行計算,把得數填在課本上。集體校對、訂正。

  (2)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的題。

  讓學生計算出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提問學生是怎樣取商的近似值的。

  2.教學探索規律。

  (1)說明:從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出,用計算器計算比較快捷、方便,所以適宜我們在計算中驗證和探索有關的規律,F在,我們就用計算器進行計算,來驗證積的變化規律。

  出示兩組題讓學生計算:

 、275X48②275X48

  (275X32)X48275X(48--12)

  提問:第一組算式中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根據積的變化規律,第二小題的積會有什么變化?

  請大家分成小組,用計算器計算出每一題的積,然后用計算器來驗證。

  讓學生交流計算和驗證的'結果,看看我們過去學習的乘法里積的變化規律說得對不對。

  指出:使用計算器,我們來驗證一個計算上的規律就變得很簡單。我們還可以用計算器計算,比較方便地探索運算里的一些規律。

  (2)教學例7。

  出示例7。

  讓學生自己計算例7里的每一道題,把結果填在課本上。

  讓學生分成小組,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并觀察、比較、討論:每題的因數和積有什么變化,你從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組織學生交流發現的規律,說說是怎樣發現的。

  指出: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我們很方便地發現了,在乘法里,一個因數擴大若干倍,另一個因數縮小相同的倍數,積不變。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分小組舉例,用計算器驗證除法里商不變的規律。

  2.做“練--練”第2題。

  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其中的第(1)組題,分小組討論這組題的得數和已知數之間有什么關系。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討論發現的算式特點和商的規律。

  讓學生根據發現的特點和規律,猜測第(2)組算式的得數,然后再用計算器進行驗證。

  3.做練習十七第6題。

  學生用計算器計算每組題里各題的積,填在課本上。分小組合作討論:一組一組看,每一組算式的得數有什么規律?把四組連起來看,又可以發現什么規律?組織學生交流發現的規律,說得對的都要表揚、鼓勵。讓學生根據上面發現的規律,口答練習十七第7題里每道題的得數。

  四、課堂作業

  同桌學生相互之間說說練習十七第6題發現的什么規律,再根據這一規律直接在練習本上寫出練習十七第7題的得數。

  (五)計算器練習

五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要求:使學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法則,會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教學重點: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理解除數是小數轉化成整數的道理。

  教學用具: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

  1.指名板演:56.28÷67,并講一講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2.填寫下表。(投影出示)

  被除數

  15

  150

  除數

  5

  50

  500

  商

  3

   (1)先讓學生填表。

  (2)引導學生觀察:根據上面的表,先從左往右比較,被除數和除數擴大10倍;再從右往左進行比較,除數擴大10倍,商不變,被除數也擴大10倍。

  (3)說說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律?(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3.揭示課題:我們已經掌握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想一想,如果除數是小數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學習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板書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二、嘗試

  1.投影出示例4:做一條短褲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條短褲?

  (1)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56.28÷0.67

  (2)比較例題和板演題有什么不同?(板演題的除數是整數,例題的除數是小數)

  (3)引導學生思考并計算。

 、佼敵龜凳切禃r,能不能將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诟鶕裁催M行轉化?(小組討論)

  ③生匯報師板書:

  第一種情況:把題里的米數改寫成厘米數來計算。

  56.28米=5628厘米,

  0.67米=67厘米,

  5628÷67=84(條)。

  第二種情況: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100倍后再計算。

  追問:為什么?(除數擴大100倍后,就變成整數了,要使商不變,被除數也應該擴大100倍。)

 、茏寣W生獨立計算出結果并寫出答案。

  84

  0.67)56.28

  536

  268

  268

  0

  訂正時說明:0.67擴大100倍是67,56.28擴大100倍是5628。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我們在豎式上只要把它們的小數點都向右移動兩位,把除數和被除數的中的小數點及沒有用的0劃去,就可以計算了。

  ⑤讓學生比較這兩種解法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哪種解法比較方便?

  (4)做一做:

  1.先說下面各題中的除數和被除數需要擴大多少倍,應該怎樣移動除式中的小數點,然后再計算。

  3.8)91.20.018)0.756

 、抛寣W生根據題目要求,說一說各題中的除數和被除數需要擴大多少倍?應該怎樣移動除式中的小數點?并在課本上劃出來。

  ⑵訂正后,再讓學生計算出來。

 、侵2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⑷想一想: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關鍵的一步是什么?

  ①關鍵是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整數的除法再計算。

 、谵D化中以除數為標準,根據商不變的性質,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

 、蹘熜〗Y: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闯龜档男迭c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然后按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進行計算。

  2.出示例5:10.5÷0.75

  (1)聯系例4的計算方法,想一想這道題怎樣才能把除數變成整數?

  (2)除數和被除數的小數點都要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位數不夠怎么辦?

  板書:0.75)10.50

  使學生明確: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要用“0”補足。

  (3)學生計算,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4)做這道題應注意什么?

 、傥粩挡粔蛴0補足。

  ②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5)做一做2題:51.3÷0.2726÷0.104

 、僮寣W生說將除數變成整數時,被除數的小數點怎樣移動?應補幾個“0”?

 、谧寣W生計算出結果后,集體訂正。

  3.總結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法則:

  ⑴結合例4和例5,生討論: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應該怎樣算?

  ⑵板貼: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在被除數的末尾用“0”補足);然后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進行計算。

 、巧磿撼龜凳切档男党ǚ▌t。

  三、應用

  1.口答:(投影出示)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在被除數的末尾用“0”補足);然后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進行計算。

  2.P.22頁1題。

  4.68÷1.2=÷122.38÷0.34=÷5.2÷0.325=÷325161÷0.46=÷

  讓學生先按要求直接填在課本上,然后講一講填寫的理由和想法,集體訂正。

  3.P.22頁3題。

  首先讓學生講一講怎樣檢查這幾道題的計算是否正確?再按學生講的步驟去檢查,找出錯誤。

  四、體驗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2)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是什么?

  五、作業

  P.22頁2.4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基礎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方法的過程,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過程。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驗和具體方法,培養小組合作的精神、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過程中感悟“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驗和具體方法。

  三、教學準備

  量杯、水、梨、土豆、石塊、橡皮泥、A4紙。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經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關于體積和容積的知識,你會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嗎?如果要求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我們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教師:(出示一張A4紙)嚴格來說,一張A4紙也是一個薄薄的長方體,那么你能求出它的體積嗎?

  引導學生思考,悟出一張紙太薄了,可以用多些的紙來測量,再進一步感悟到用整十、整百張來測量更便于計算。

  板書:V1張=V100張÷100。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A4紙的體積,即復習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同時又有所超越,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為后面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埋下伏筆。

  (二)探究合作,測量體積

  1.明確任務,思考方案。

  教師:剛才我們是直接測量一張A4紙的體積嗎?我們是把1張A4紙的體積轉化為100張,然后再求出一張。這里同學們很聰明地利用了轉化思想,從而想出了測量方法。規則物體的體積測量過了,那大屏幕上這些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你想測量嗎?今天我們就來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板書課題并出示課件)

  教師: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你會測量嗎?先互相說說打算怎么測量?(給時間讓學生小組討論測量方案。)

  設計意圖在動手實驗之前,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能使學生明確實驗的任務和養成先制定實驗方案,再根據方案實驗的科學態度。

  2.合作交流,匯報方案。

  學生1:橡皮泥容易變形,我們可以把橡皮泥壓制成規則的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再測量長、寬、高從而計算出橡皮泥的體積。

  學生2:可以把梨放到裝水的量杯里,水面上升部分水的體積就是梨的體積。

  教師指出,這種方法可以稱為“排水法”。

  設計意圖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學生一定能夠想到許多不同的方案,再通過這些方案的比較,使學生感受到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學習數學的.熱情。

  3.小組合作,操作實踐。

 。1)學生分組操作,并把測量數據填寫在記錄單里。

  (2)請小組代表上臺重點介紹排水法測量梨的體積,一個同學匯報,組內同伴演示實驗過程。

 。3)教師適時板書:V物體=V上升部分。

  教師:想一想,遇到下面這兩種情況,你還能計算出這些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嗎?

  4.再次實驗,深化認識。

  實驗一:請同學將量杯里的土豆取出,觀察量杯中的水位發生了什么變化?

  實驗二:把一塊石頭放入裝滿水的量杯,杯中的水又有什么變化?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完善結論。

  V物體=V下降部分;

  V物體=V溢出部分。

  教師:我們現在懂得了利用轉化思想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誰來說一說,用排水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需要記錄哪些數據?可以利用剛才的方法測出乒乓球和冰塊的體積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利用學生實驗過程中的親身體驗,引導學生感悟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時轉化思想的應用,并且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不同的轉化方法,使學生對利用排水法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有一個豐富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體會到“做中學”的樂趣。

【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的數學教案01-23

五年級數學教案01-20

五年級數學教案09-29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2-27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01-14

五年級數學教案04-25

五年級小學數學教案02-06

【熱】五年級數學教案01-13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2-05

數學教案五年級下冊范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