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個因屬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的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教學重點:能正確的進行還進位的筆算乘法。
教學難點:解決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上課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頭聰明且愛動腦筋的兔小妹住在森林深處的城堡里,一天,它正準備出門拔蘿卜,可它家門前被幾塊大石頭擋住了去路,是搬也搬不動,推也推不開。于是它仔細的觀察了一下,發現石頭上面有一些數學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石頭才會消失。但兔小妹也被這些問題難倒了。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它嗎?
生:愿意!
師:真是一群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復習題:
1、口算。
15×10 24×10 25×20
2、筆算并說出計算過程。
41×2 123×3
師:同學們,你們幫兔小妹解決了這么多的難題,真棒!那你們有信心接受接下來的考驗嗎?
生:有。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46頁例1。
師:同學們,讓我們帶著認真觀察的態度仔細觀察這幅圖,你能從中得到什么數學信息?
生:王老師去書店買書,買了12套,每套書有14本,她在想一共買了多少本
師:如何列式呢?請把你的算式寫在練習本上。開始!
生:14×12=
師:你能不能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探究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問題呢?開動你們的小腦筋去想一想,做錯沒關系,老師喜歡肯動腦筋的孩子。
組織學生用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把討論的結果記錄在練習本上,然后各組選代表說出本組的想法,展示各組不同的計算過程和結果。
生1: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生2:
12×10=120(本)12×4=48(本)
120+48=168(本)或14×12=168(本)
生3:12=3×4 14×3=42(本)42×4=168(本)
生4:……
師:你們把這個問題回答得這么完整,真是了不起。那同學們,為了計算更簡便,你們還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列豎式(也就是筆算)。
老師講解筆算的過程,強調該注意的地方。
2、總結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1)先用第二個乘數的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第二個乘數的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的十位對齊。
。3)然后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三、知識運用
1、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啄木鳥治。
四、布置作業
課本練習十第1題、第2題、第4題。
五、板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進位)
。1)先用第二個乘數的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第二個乘數的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的十位對齊。
。3)然后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學生已有的口算知識,探究出兩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維,算法多樣化。
3、能用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知識解決問題。
4、估算初步。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訓練算法思維、對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準備:
位值表、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題)
師:我們先來口算幾道題目,看題在答題紙上寫答案,開始!
(核對答案)
師:這些都是我們已經學過的口算,今天我們就用學過的知識來學習一些新的本領。
二、新授
1、口算38+25
(出示動感畫面)
問: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師:今天小胖來玩具店準備買兩樣玩具,他買了什么呢?看!
(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飛機)
你們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錢?
(學生答,師暫不下結論)
師: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口算。
(出示課題)
2、計算方法探究
師:你們能用學過的。知識,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來解決。
(師巡視,請2個學生回答)
30+20=5050+13=6340+23=63
師:原來買這兩樣玩具要63元。
(指著黑板上的'位值表)
師:這兩種方法很不錯。還有其他方法呢?你們可以再圈圈,試試?
(再請兩個同學)
38+20=5835+25=60
師:真了不起,你們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這些內容在書上也有,我們看書上有3種方法,你們想出的方法比它還要多。仔細看看,看得懂嗎?像這樣在位值表上圈圈,畫畫有什么好處?
(本著“留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去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的理念,教師引導學生體驗學習方法———把新知識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在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對協作能力,在匯報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練習1
師:我們現在從這個玩具商店挑兩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該付多少錢?你能很快口算嗎?拿出練習紙,想想,把答案寫下來,如果有的同學有困難,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寫。
(請2個同學)
學生任意選兩樣玩具,口算價格,在小組內交流
師:現在如果給你兩樣玩具,你會怎么選,要付多少錢?請你們說給小組同學聽聽!
(學生自由說,教師巡視去聽,請兩個學生說。)
(通過這一層次的練習,學生在這一節課里將不再是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而是學會了終生受用的學習方法。)
四、總結
師:剛才我們學了些什么新本領?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⑴認知目標:
、僮寣W生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谀軕瞄L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進行計算
⑵能力目標。
①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②在小組合作、師生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培養學生
的探索能力和創新。
、蹪B透“實驗——猜想——驗證——概括”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芡ㄟ^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異同,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情感目標:
、僮寣W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在學習和活動中,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學習重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
學習難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課件。
學具:15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學習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現在誰來介紹一下什么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前面在練習中我們已經發現可以用數小正方形的方法來求面積。(電腦出示)如下圖:
讓學生說說每一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3、師:同學們,數小正方形的方法可以得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果要測量籃球場的面積、操場的面積、游泳池的面積…(出示圖片),也用數正方形的方法去求,那可太麻煩了,所以我們就要尋找一種更好的、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面積。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揭示課題。)
。ㄔO計意圖:讓數學接近學生的生活。通過課件出示籃球場、操場、游泳池等圖片,在具體可感的的場景中引起學生新知的欲望,讓學生感受到數小正方形的方法太麻煩,應該尋找一個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二、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ㄒ唬├眠w移,大膽猜想。
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的的面積計算方法。
1、復習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在研究長方形的面積之前,誰先來說說長方形的周長是如何計算的?
2、師:既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與它的長和寬都有關,現在請你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可能與什么有關?(根據學生回答,肯定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關。)
。ㄔO計意圖:學生學習有關長方形的知識已有計算周長的方法,我就利用這個舊知,讓學生猜測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不是跟它的長和寬有關呢?在遷移中導出新知。)
。ǘ┓謱訉嶒灒l現計算方法。
1、初求面積,猜想方法。
師:既然長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長和寬有關,到底是怎樣的關系呢?現在請你先來試一試。在練習紙上,有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請你想辦法求出它的面積?梢宰约邯毩L試,也可以同桌討論進行。學生動手嘗試。
學生匯報自己的方法。
設想學生可能有的方法:(1)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擺了15個,所以它的面積是15平方厘米。(2)每行擺5個,可以擺3行,它的面積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3)用尺畫了15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積是15平方厘米。(4)因為它的長是5厘米、寬是3厘米,所以它的面積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
比較學生的方法,說說哪一種最簡便?(發現用乘法計算最簡便)
發現用乘法計算的第2種方法與第4種的聯系。觀察第2種方法與第4種方法,有沒有發現什么?
。撓担阂驗檫@個長方形的長是5厘米,所以可以每行擺5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寬是3厘米,所以可以擺3行。所以第2種方法其實與第4種方法是相類似的。就是長方形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等于長、寬厘米數的積。)
師:經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現用乘法來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比較簡便,F在請你們猜一猜,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呢?(學生猜測,出現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板))
那我們的這個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在上面的猜想上打個問號)下面我們繼續研究。
(設計意圖:學生先初步求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的面積,初步感知長方形的面積不僅跟它的長和寬有關,而且猜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那這個
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學生帶著想要去驗證這個計算方法的急迫心情開始下面的活動。)
2、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1)師:老師在每組桌上擺了一個信封,在每個信封里放了許多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請你自己動手來拼各種各樣的長方形。
。2)在拼長方形之前,老師要提兩個要求:
、儆玫降男≌叫蔚膫數不限,想用幾塊就用幾塊。
②同桌合作,一個人拼,一個人記錄。也可以交換著拼和記錄。每拼出一個長方形,就請你在這張表格(實物投出表格)中記錄下你這個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然后再接著拼。
、燮春靡院,請你和同桌相互說說你拼的這個長方形:長是多少?寬是多少?用了多少個面積是1平方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3、反饋交流。
。1)(指名學生反饋)現在誰愿意來講一講你是怎么拼的?你拼的長方形長是多少?寬是多少?用了多少個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學生邊說師邊在電腦中輸入。)
。2)其他同學還有不同的拼法嗎?
4、四人小組討論。把你們的表格放在一起,相互觀察表格,你從大家的`表格中能發現什么規律了嗎?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了嗎?
5、:剛才我們通過大膽猜想,并通過自己的實驗進行了驗證,發現了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種學習方法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希學習新本領時,經常想起這種方法。
。ㄔO計意圖:小組合作,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且在合作中驗證了自己的猜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培養了合作的意識,增強了團隊的力量。)
6、尋找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1)學生猜想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電腦出示)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求出它的面積。
。3)再把這個長方形漸變成長6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長5分米、寬5分米(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自己計算面積。
(4)得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ㄔO計意圖:學生再次猜想,并利用遷移,找到了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7、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現在我們來比一比,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你發現了什么?(通過都是用乘法來進行計算的。不同的是長方形必須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只要知道邊長就行了,其實正方形是長和寬相等的長方形。)
三、應用方法,鞏固深化。
1、先量一量,再計算它們的面積。
讓學生先估計它們的面積。
學生動手測量并計算。
反饋交流。
2、先估計書本封面和黑板的面積,再動手測量,計算它們的面積。
3、學校在開展綠化、美化校園活動中,在操場西邊修了一個邊長是5米的正方形花壇,請你幫忙算算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一圈欄桿,請你幫忙算算欄桿有多長?
4、前兩天,老師就遇到了一件麻煩事:我辦公桌上的一塊面積是24平方分米的臺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再配一塊大小相等的玻璃,請你們幫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P46筆算乘法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方法的多樣化。
2、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3、通過比較方法的內在聯系,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初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并能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難點:理解算理。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點子圖、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為了獎勵我們三年級愛讀書的學生,王老師準備為大家購買《童話故事》書,這一套書有14本(出示課件2),老師想買2套,請問,一共買了多少本?
算式是什么? 14×2=28(本)(板書:14×2=28)為什么用乘法?求2個14是多少?
認真觀察算式中的兩個乘數這是我們學過的幾數乘幾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
買10套呢?(出示課件3)14×10=140(本)(板書:14×10=140)
這是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2、那么如果王老師要買12套,一共買了多少本呢?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例1(出示課本的主題圖4)
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二、探索嘗試,尋找方法
1、從題中我們知道:每套書有14本,(課件出示5)這是14本《童話故事》書,這也就是1套書,2套書,3套書……12套書。如果我們把每一本書看做一個圓點的話,就出現了眼前這樣一幅點子圖。(課件出示6)這是1個14,、2個14、3個14……12個14.12套書一共多少本?
12個14列成算式就是14×12,我們能不能想辦法將14×12這個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或整十數呢?拿出老師課前發的點子圖。我們一起來看溫馨提示:
。ㄕn件出示7:溫馨提示)
。1)先獨立思考,你能不能想辦法將14×12轉化成14乘一位數或14乘整十數來計算?
。2)用彩筆在點子圖上先分一分,并圈畫出來,再把算法在點子圖右邊寫出來。如果有困難,可以看看書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分的。
2、現在大家動手分一分,算一算。
3、老師選擇幾位同學,講講他們分的過程。(張貼學生作品)
①把12套書分成3個4套,1個4套有14×4=56本,3個4套有56×3=168本;
②把12套書分成2個6套,1個6套有14×6=84本,2個6套有84×2=168本;
③把12套書分成1個2套和1個10套,2套有14×2=28本,10套有14×10=140本,一共有28+140=168本;
④把12套書分成3套和9套,3套有14×3=42本,9套有14×9=126本,一共有42+126=168本;
⑤把12套書分成4套和8套,4套有14×4=56本,8套有14×8=112本,一共有56+116=168本;
、薨12套書分成5套和7套,5套有14×5=70本,7套有14×7=98本,一共有70+98=168本;
4、這些作品在分一分,算一算的過程中都計算出了14×12=168(本),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大家的分法雖然不同,但他們之間有一個共同特點,你發現了嗎?(都是把這些點子分成了幾部分,然后再合起來)也就是先分再合。(板書:先分再合)
師:為什么要分呢?
生匯報
師:分了以后數變小了,就會算了,分的過程中就已經把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了兩位數乘一位數或兩位數乘整十數。就將我們今天要學的新知識轉化成了以前學過的舊知識。這是數學學習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思想方法轉化的思想。(板書:轉化)
5、通過在點子圖上分一分、算一算我們知道14×12=168,如果沒有點子圖,你能根據右邊的提示試著列豎式計算嗎?(出示課件9) 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算? 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
算完后在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算的?(出示課件10)
請演板的同學給大家講講你是怎樣算的?
師重點強調、點撥:
、俳Y合豎式,這里是14還是140,為什么?(出示課件11)14個10是140.
②140個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為什么?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時,所得的積表示幾個十,所以末尾要和十位對齊。(出示課件12)
(6)我們一起回顧一下14×12用豎式計算的過程,是分三步進行計算的,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2去乘14得28,28表示幾個幾?第一次相乘的積和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140表示幾個幾? 第二次相乘的積和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28和幾加起來?
我們在列豎式計算時也是把12分成10和2用,他們分別乘14,最后再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其實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口算的算理是一樣的都是先分再合,只不過書寫形式不一樣。
。7)優化方法
我們已經通過豎式計算出結果,看看誰的眼睛最亮,其實剛才的這些分法當中有一種分法,正好和豎式計算的過程完全一樣,你找到了嗎?把12套書分成2套和10 套。
豎式中的28對應的是圖中什么顏色圓點?是幾套書的.本數?140對應的是圖中什么顏色圓點?是幾套書的本數?
。ǹ谒恪⒇Q式、點子圖三者對照比較,找相對應的部分。)
對照點子圖我們理解了算理,結合豎式同桌兩人再說一說怎樣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4、揭示課題:這道題在計算中每次相乘的積滿十進位了嗎?也就是不需要進位,誰能根據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說出課題?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不進位)(板書課題)
5、出示學習目標。(出示課件5)
。1)結合點子圖,明白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算理 。
(2)能正確書寫豎式,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三、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對照目標談談你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2、在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時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什么方法?(轉化)今后我們再遇到新問題我們可以怎么辦?(轉化成學過的知識自己來解決)
四、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做一做。(完成課本46頁的做一做)指名板書講解匯報計算過程
2、啄木鳥治病。(課本47頁第3題)
3、解決問題我能行
小結:在數學學習中我們經常用舊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希望同學們能用這節課學到知識去解決數學王國里更多的新問題。
課后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是在學習了筆算兩、三位數位數乘一位數和含整十數的兩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然后進位和連續進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12套童話故事書,每套14本,一共有多少本?學生很快分析并解答了出來:12個14是多少? 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14×12=,師巡視輔導,然后指名板演不同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題意觀察、比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對錯。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掌握起來容易多了,能夠理解1個十乘4得到4個十,故4應照齊十位,其它依此類推。效果良好。
這是一堂計算課,學生要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并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由于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鉆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相關的實際問題,既練習了所學知識,又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后的計算課。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學策略,掌握一種數學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有時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出現了一些重復教學的情況,如:對學生估計過低,學生已經表達清楚地內容,總要自己再重述一遍。 還有些孩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計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計算;也有一些孩子把個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應該是相加,而寫為相乘。計算不熟練。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強化訓練。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學校的校醫非常關心我們同學的身體健康,經常要了解我們同學的體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圖)
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組6位同學的身高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師一眼就看明白?
2、提問:你打算怎樣完成這份統計圖?
3、出示幾個空白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表嘗試完成條形統計圖。
4、如果用條形統計圖表示這個小組學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比較合適?
5、出示教材上的統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
你能說說破這個統計圖跟我們以前學過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嗎?
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這樣畫有什么好處?
6、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匯報。
在統計圖的縱軸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單位量是不同的(第一個圖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讓學生按照例子把其他兩個同學的條形補充完整。
8、學生討論:什么情形下應該使用這樣的統計圖?這種統計圖的優點是什么?
9、觀察體重統計圖,看看這個圖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9、這個統計圖跟我們剛才學習的'學生身高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10、獨立完成書上的統計圖。小組進行學習。
11、通過完成這一份統計圖。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進一步體會統計的作用。
12、你想對這些同學說些什么?
出示“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引導學生把學生的身高、體重與正常值進行對比,找出哪些學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學生的體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嵺`作業)讓學生從報紙、書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統計圖表,并找出相應的信息,可以培養學生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鞏固練習:40頁2、41頁3、5
全課。
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設計說明
1.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已有的經驗和要學習的知識緊密結合。因此,本設計在學習新知之前鼓勵學生說一說: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已經知道了哪些?一是投石問路,可以較好地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二是能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資源;三是創設一個關于年、月、日的知識情境,在不經意間為引發學生的疑惑作鋪墊。
2.創設情境,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本設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為基本理念,從新課的引入到課后的練習,都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體現“小課堂、大社會”,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注重觀察,引導發現,培養能力。
本設計通過年歷卡及相關統計表,讓學生在觀察和發現中掌握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識,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使學生在自我探究、自我發現中獲取新知,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20xx年、20xx年的年歷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已經知道了哪些?
預設
生1:一年有12個月。
生2: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
2.說一說記憶中美好的或有特殊意義的日子。(生自由匯報)
3.觀察教材76頁主題圖,說一說年歷上標注了哪些特別的日子。在這些特別的日子里,都用到了哪些時間單位?(年、月、日)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年、月、日)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感興趣、熟悉的素材作為引子,以特別的日子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內容就在身邊,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加深對時間單位的理解,為下面的新知教學作鋪墊。
⊙親自實踐,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觀察20xx年、20xx年的年歷。(課件出示)
思考:
(1)一年有多少個月?
(2)一年中哪幾個月份有31天?哪幾個月份有30天?
(3)2月有多少天?
2.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一年有12個月。
(2)一年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
(3)20xx年的2月有28天,20xx年的2月有29天。
3.小結: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稱為大月;有30天的月份稱為小月;2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數和其他的月份都不相同,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設計意圖:通過認真觀察20xx年和20xx年的年歷,讓學生自主發現并總結大月、小月的天數及2月的特殊性,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能力。
4.記憶大月和小月的方法。
(1)拳頭記憶法。(課件演示)
、偕斐鲎笫,手背面向自己,握住拳頭。從右邊第一個凸起處開始數起,第一個凸起處是一月,凹下的地方是二月,接著以此類推數到七月,轉回來,從數一月的地方接著數八月,一直數到十二月。凸起的地方就為大月,有31天;凹下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有30天。
、谡埓蠹疫吙催厡嵺`。
(課件重復演示,學生實踐)
(2)歌訣記憶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說明:臘,這里指臘月,一般指農歷十二月,在這里代表公歷十二月。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思維水平。用歌訣幫助記憶,讓課堂教學的形式“活”起來。
5.知識拓展:一年中,為什么有7個大月,4個小月?
師:每年大月有7個,小月有4個,這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小故事。(播放錄音:大月、小月的由來)
(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這都是人為規定的)
設計意圖:大月、小月的特殊安排使學生心中有一個大大的“?”;厮輾v史,既解疑釋惑,又豐富和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數學學習滲透著濃濃的數學文化。以英文August(八月)與國王的名字(奧古斯都)印證八月的演變,令學生折服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第十單元
總復習
教材分析:
復習的重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統計,面積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其他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數學廣角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生只要初步體會集合、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練習中出現,加深了解。
復習目標:
1、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進一步提高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2、通過練習,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數感、空間觀念、統計思想,以及應用意識等得到提高與發展。
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復習重點:
有關除法、乘法計算,統計知識、面積,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復習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以及統計觀念、空間觀念的培養與加強。
第五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練習二十五的第14~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xx
555
2、計算。
20307
50612
40085
45063
要求
。1)學生獨立計算。
。2)匯報結果,并說一說計算的步驟、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二、要點復習
1、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圖書館里有16個書架,每個書架有5層,每層放8本,書架一共可以放幾本書?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出示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2)根據題中數量關系,正確列式計算。
。3)在學生解答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有目標地啟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4)鼓勵學生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一般情況下學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5) =4016 =880 =640 =640
。5)組織交流。
①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②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
2、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某送奶站共有3個送奶小組,每個小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個送奶員要送多少份?
(1)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
。2)啟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3)組織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說明每-步解決了什么問題
。4)教師小結。
三、課堂活動
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根據題目中繪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
四、課堂作業
課本第120頁的第14、15、16題。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估算過程,學會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確合理地進行一位數除多為數的.估算,初步學會表述估算過程。
3.體會除法估算的必要性,培養估算意識,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表達估算的思路。
教學難點:根據不同情境或數據,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師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學生開火車直接說得數。看哪一組開得又對又快。
2.同桌一人說算式一人回答,答對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教學掛圖,呈現農貿市場的情境圖
師:上一節課我們共同為趙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決了難題,這節課我們繼續為李叔叔他們三人解決困難,好嗎?他們遇到了什么難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呈現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圖:
師:你們看,李叔叔他們三人想怎么把蔬菜運(用三輛車一次把這124箱蔬菜全部運完。)
同桌交流、討論,提出問題,老師板書:
李叔叔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師:這道題該怎么解決呢?(讓學生討論)
三、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確定問題:你能大概猜一下他們每一個人運了多少箱嗎?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決它呢?
2生討論后反饋結果。
請一學生敘述估算的過程。
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別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還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還剩下一箱,每個人大約運了41箱。
師板書:124÷3≈40(箱)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3.小結:
剛才你們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幫李叔叔解決難題的?(估算)這節課讓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學生發言)在生活中你還認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經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當我們遇到數字較大的題目,比如分東西,而你又不能準確地算出該平均分多少物品給每個人時,我們就可以用估算來計算。
四、鞏固練習,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題
1.學生說說題意,并說一說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這道題目。
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本道題。之后進行全班性講評。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本》第8頁。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巧用多媒體,使枯燥的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豐富學生探索數學的視野。本設計利用多媒體,以點子圖的形式演示學生的思考過程,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理解筆算算理,探討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提升了學生的數感。
2、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教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主解決“怎樣用豎式計算”的問題,讓學生經歷學習筆算方法的過程,結合豎式討論乘的順序和各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及其算理,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愛看書嗎?看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去探究買書中的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
出示:每套書有14本,看到這個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算式怎么列?這些算式你會算嗎?
(生自由提出問題:如果買2套可以買多少本?買10套呢?)
3、引入新課。
圖書室的王老師準備購進一批新書,在購書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數學問題,你們愿意幫忙解決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設計意圖:先通過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再通過激趣引出教學素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白數學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開放探究,得出結論
1、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找出圖中提供的數學信息,并根據圖中所提供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每套書有14本,王老師買了12套。一共買了多少本?)
2、自主探究,明確算理。
。1)獨立思考:這道題該怎么列式呢?(指名匯報)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14×12)
(2)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這樣列式的理由。
。ㄒ驗槊刻讜14本,王老師買了12套,就是買了12個14本書,也就是求12個14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所以列式為14×12)
(3)小組合作,探究算法。
師:那么14×12等于多少呢?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結果呢?
、僖龑W生開動腦筋,利用點子圖通過圈一圈、畫一畫的方法嘗試計算。
、谝龑W生匯報、交流計算結果。
方法一 把12套書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套,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本,列式為14×4=56(本),再求出3份一共有多少本,就是一共買了多少本,列式為56×3=168(本)。
方法二 把12套書分成2份,其中1份是10套,另外1份是2套。先求出10套的本數,列式為14×10=140(本),再求出2套的本數,列式為14×2=28(本),最后把這2份的本數合起來就是一共買的本數,列式為140+28=168(本)。
。4)引導學生比較上面的兩種方法,用哪種方法進行口算更簡便?(方法二)
3、探究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1)學生獨立嘗試用豎式計算,然后小組討論筆算時乘的順序和各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及其算理。
(2)匯報。
第一步: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2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積的末位要和個位對齊。
第二步: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積的末位要和十位對齊。
第三步: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4、小結。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用第二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乘到哪一位,積就寫在那一位的下面,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經歷探究筆算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對數學知識的體驗和認識。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年歷卡的活動中,引導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識,能記住各月的天數,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歷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
3、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觀察、操作、游戲、計算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記住大小月及每月的天數。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20xx年年歷、20xx年年歷、20xx年年歷
教學過程:
一、節日談話,導入新課(2m)
1、同學們都非常喜歡過節,那你知道這些節日具體的時間是什么時候嗎?
2
二、探究發現,學習大、小月。
1、我們學習過的時分秒和年月日都是時間單位,所不同的是時分秒是表示較小的時間單位,年月日是表示較長的時間單位。那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你已經知道了多少呢,誰來說一下?(2m)
學生可能會回答:一年有365天,一個月30天,一年有12個月等等。根據學生回答,有選擇性、有順序地板書。
同學們真棒,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這么多的數學知識,那么這些數學知識是不是正確的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驗證一下。
同學們想一下,我們在學時分秒的時候,借助了什么工具來學習它。那我們今天來學年月日,我們應該借助什么工具呢?
2、小小的年歷,可藏著大學問,下面就讓我們火眼金睛看年歷。聽好老師的要求:
。1)觀察自己小組的年歷,填寫在練習紙上的統計表中。 (7m)
。2)仔細觀察統計表,及時交流研究,將結論記錄在練習紙上。
3、小組匯報
大部分小組已經完成了,那么哪些小組來說一下你們得到了什么結論呢? 預設:①一年有12個月;(其他小組得到了嗎,這個結論是否正確?) ②1、3、5、7、8、10、12月有31天;(跟你們發現的一樣嗎?) ③4、6、9、11月有30天;
④2月有時29天,有時28天;
、2月的天數不是固定的??
4、師生總結
。1)同學們得到了這么多的結論,老師寫在黑板上,剛剛有的同學是有的月份是31天,老師記不清了,誰再來說一遍?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這些月份都是31天(板書)
(2)剛剛有同學說有些月份是30天,那么哪些月份是30天呢?
4月、6月、9月、11月,這些月份是30天。(板書)
(3)那么還有一個很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數是變化的,誰來提醒下老師? 2月有的.時候是28天,有的時候是29天。
(4)很好,那么我們來看一下,一年有12個月,我們把這12個月分成了幾類啊?第一類是每月有31天,它們的天數最多,所以誰愿意來幫他們取個合適的名字?(大月,板書)第二類是每月有30天,誰來幫他們也取個名字(小月,板書),只有一個月份很特殊,有的時候28天,有的時候29天,那它是大月嗎,那它是小月嗎?(學生回答,我們剛剛取名字是按照天數來取名字的,31天的叫大月,30天的叫小月)。2月這個月份很特殊,我們就把它叫特殊月或者平月。
。5)那么現在大家來一起數數看,大月有幾個月呢,幾個小月呢?
一年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還有一個特殊月是2月。合起來是12個月。
5、記憶大、小月。
這么多的大月和小月,怎樣才能很快地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呢? 同學們可以互相討論一下,想一個好辦法,如果實在想不出來,可以打開書本48頁。
(1)左拳記憶法
伸出你的左拳頭,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的地方表示小月,二月除外,(課件展示)
。2)看來左拳記憶法的確是個好方法,你們還有其它的方法嗎?(兒歌記憶法)
教師說明:這里的“臘”是指十二月。。
(3)、老師再告訴大家一個記大小月的兒歌:出示兒歌:“要找大月你記住,7、8兩月挨著數;7月以前找單數,8月以后找雙數!
生讀一讀。理解記住這些大月后,其它除了2月就是小月。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那么多記住大小月的方面,接下來給大家一分鐘時間,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各月的天數。
6、現在我們來輕松一下,一年當中,肯定有一天是你最喜歡的,那就是你的——生日。那哪一位同學來跟大家說一說,你的生日是幾月幾日,那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7、游戲活動
了解了一些同學的生日以后,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怎么樣?
。1)玩一玩:
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全體起立! 2月,為什么沒有人站起來?
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是個特殊月,關于二月的有關知識我們下節課在繼續學習。
8、大家的記性真好,那么現在老師又有問題了,一年當中有12個月份,但是一年當中有多少天呢?
(1)同學們根據我們剛剛的統計表,選擇一年,拿出我們的練習本算一算?有的同學算出來是365天,有的同學算出來是366天,是不是有哪位同學算錯了呢?
當2月是28天時,一年有365天;
當2月是29天時,一年有366天。
(2)現在大家拿出20xx年的年歷,你能快速的知道,20xx年全年一共是多少天嗎?(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
9、那么一年當中,有許多日子是比較特殊的,現在拿起筆來,在年歷上圈出一個你喜歡的日子。
如果以后我們在生活當中遇到很重要的事情,可以拿起筆在年歷上圈一圈,做一個標記,讓年歷真正成為我們生活的好幫手。
三、總結
那么到現在為止,這節課你到底學到了哪些知識呢?
四、深化練習,拓展提高
那么,你們愿不愿意用我們學到的知識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呢?同學們都是熱心的小朋友。淘淘啊又遇到困難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吧。
1、 第一關
。1)一年有( )個月,其中大月有( )個,小月有()個。
。2)大月每月( )天,小月每月( )天。
(3)五月份最后一天是在( )日。
。4)七月和八月兩月共有( )天。
。5)三月份有( )天。
(6)今年的1月、2月、3月共有( )天。
(7)11月份過了10天,還剩( )天。
2、 第二關
每個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張華說:“我的生日比勞動節晚一天!
王健說:“我的生日是教師節的前兩天!
李明說:“我的生日比國慶節晚五天”
3、第三關
懶洋洋在學習了年月日以后寫了這樣一篇日記,看看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幫他找出來。
20xx年3月30日 星期五晴
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學了年月日的知識,我感到很有興趣,我知道了每年都有365天,今年的1、2、3月共有90天,今天是3月30日,明天就是4月1日。4月、6月、8月、10月是小月,我最喜歡6月了,因為6月既有兒童節,也是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6月31日。
經過大家的幫助,淘淘終于闖過難關了,為了表達謝意,淘淘托老師帶給大
家一點小禮物。
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時間,每一天都能學到新知識。
五、板書
認識年月日
一年有12個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大月
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小月 二月28天或29天——特殊月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鞏固用一位數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計算能力,會用除法估算和
口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能根據倍的意義,解決有關倍數關系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鞏固用一位數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合理地進行除法估算;正確解決有關倍數關系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前兩節課我們分別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和估算,這節課我們專門來進行有關練習,來進一步鞏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還要用口算或估算
的辦法解決實際問題,看誰最有收獲。
二、組織練習
1.專項練習
(1)口算
第一組:
30÷3400÷29000÷3
60÷2800÷45000÷5
學生先口算,再從各列中任選一個算式說說口算方法。
第二組:
16÷2=30÷5=21÷7=
160÷2=300÷5=210÷7=
1600÷2=3000÷5=2100÷7=
第三組
6÷2=8÷4=9÷3=
72÷9=36÷6=32÷8=
先口算,再觀察每列中三道算式,說說有什么發現;比一比第一、第二列,說說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2)估算
第一組: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先獨立估算,有困難的可以找老師幫忙,或把難題直接寫到黑板上。集體交流,如果出現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第二組:用你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125÷2297÷4378÷5435÷7469÷8194÷6
學生練習后交流。
2.解決問題
(1)教科書第17頁第4題。
學生讀題后問:本題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可以用哪種計算?(口算、估算)
指名板演,集體校對。
。2)教科書第18頁第6題。
學生獨立填寫空格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結:有關倍數關系的問題中,求一倍數的要用除法去計算。
。3)第18頁第7題。
有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會計算56÷4和64÷4嗎?我們后面將學習他們。
。4)挑戰題:a第18頁第8題。
B找規律填數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又有什么收獲?你現在是怎樣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
四、作業布置
完成《課堂作業本》第9頁。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36頁~37頁例1、“做一做”及第38頁練習八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復式統計表的格式,能正確填寫表格,并對表中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增強統計的意識和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正確填寫數據,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難點
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激趣
1.同學們,課余時間你們都有哪些興趣愛好呢?
2.(PPT課件出示示意圖中的6項活動)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復習舊知,承接新知。
(1)選擇適當的方式收集數據。
統計本班同學對活動項目的喜愛情況,用什么方法能一目了然地表示出來?
方法一:統一計數表示;
方法二:全班集體舉手表決;
方法三:男生和女生的特點不一樣,應該分開統計。
集體討論后,用男女生分開統計的`方法進行調查統計。
(2)完成數據收集與整理: 根據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分別填入表格。
(3)分析數據:從這兩張統計數據的表格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2.分析數據,體驗比較。(出示教材第36頁單式統計表)
(1)觀察討論:這兩張表有什么異同點?(這兩張表統計的項目都是一樣的,但調查的對象不同,每項的數據也不同)
(2)請你根據統計表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對男女生各項進行比較)
(3)兩張表不方便比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項對比更加直接嗎?(合并表格)
3.合并表格,揭示課題。
(1)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根據學生介紹,運用課件,逐步呈現新的統計表。
(3)比較表格:這張統計表與合并前的統計表有什么不同?
揭示課題:復式統計表。
4.解讀信息,體驗優勢。
(1)這張表包含哪幾項內容?根據上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2)(出示教材第37頁問題)指名回答,集體評議。
小結:復式統計表更有利于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三、回顧總結,積累經驗
1.回顧課堂,暢談收獲。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2.新舊知識對比,積累經驗。
復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優勢?
四、鞏固運用,拓展提升
1.課件出示教材第37頁“做一做”。
(1)全班討論,集體收集數據。
(2)記錄數據,小組討論分析。
(3)解讀信息,完成題中三個問題。
2.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練習八的第1,2題。
引導學生根據表格結構有序地閱讀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完成本題辨析。
五、布置作業
完成的相關習題。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復習內容:
簡單的數據分析、求平均數,小數的讀寫、簡單的加、減法。(課本第113頁的第5、第115頁的第9、10題,練習二十五的第5、10~12題。)
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加強統計觀念的培養。
2、使學生能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
3、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4、進一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小數的讀寫法,并能進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運算。
教學過程:
一、統計知識點
1、出示:某地區1994~20xx年沙塵天氣情況統計表。
2、學生取出方格紙,按照統計表數據制作統計圖。
(1)教師出示圖例,引導學生制作。
某地區1994~20xx年抄塵天氣情況如下圖,讀懂統計圖。
橫軸上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使學生明白橫軸上表示年份,縱軸表示沙塵的天數)
(3)指導畫圖。
、倏v軸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應該怎么表示?(使學生懂得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這不是確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趯W生嘗試畫圖,教師巡視輔導。
3、回答問題。
(1)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塵暴)
20xx年沙塵暴天氣最多達20天,近幾年沙塵暴天氣逐步增加。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算出這個地區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塵天數。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答案,說出想法。
二、小數的初步認識
1、小數的讀法
教師:你們都認識這些數嗎?是什么數?
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
(1)請學生讀出這些小數。
。2)你還知道哪些小數?說一說,讓同學寫一寫。
2、小數大小比較。
(1)出示兩組小數讓學生比較大小。
、1.02〇0.98元 0.69元〇0.7元 4分米〇3.8分米 l.2米〇 0.12米
、谒拿瑢W身高統計表(單位:米)
姓名王鳳李娟劉麗李芳
身高146150135148
(2)讓學生說一說想法和比較后的體會。
雖然學生根據小數的含義進行,但是也可以讓學生明白一些簡便的.比較方法,比如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小的,這個小數就小。
3、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2.5+4.3= 1.8+0.4= 1.1一0.4=
先計算,說一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課堂活動
1、練一練:課本第115頁的第9、10題。
2、課內外作業:課本第117頁的第5、10、11、12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復習,你進一步知道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內容:課本P2—P3
教學目標:
1.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3.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學準備:
教具:掛圖、“附頁1”圖1。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買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標價牌上的標價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會讀了,想請同學們幫幫忙。
二、玩中學
1.創設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經驗,感受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1)出示文具標價牌,學生仔細觀察,并將文具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
鉛筆0。50元尺子1。06元筆記本3。50元
書包45元水彩筆16。85元鋼筆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說一說小數那一類中每一種文具的單價表示幾元幾角幾分。
(3)動筆填寫各種文具的價格,同桌互相檢查核對。
2.觀察對比,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1)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小數與以前學過的數,并進行比較,說說這組數有什么特點。
(2)說明像3。50,1。06,16。85,……這樣的`數叫做小數,認識小數點。
(3)簡單介紹小數的來歷。了解小數的讀法,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
(4)用小數的形式寫一寫文具的單價,再讀一讀。(可以寫書上的,也可以寫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單價。)
(5)小討論:小數點重要嗎?(小明把筆記本的單價3。50元寫成0。35元,會造成什么后果?讓學生議一議,交流后匯報。)
3.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過小數?
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過的小數,如有的學生說不出來,可留作業,讓學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課前再交流。
4.試一試。
獨立完成“試一試”中的習題,同桌互相反饋。
三、學中做
1.寫一寫,讀一讀。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自己理解題意,獨立完成。注意指導“一張20元的人民幣與一枚5分硬幣一共是多少錢”這一小題的寫法、讀法。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四、做中得
數學游戲。完成“練一練”第3題。
五、總結。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設計說明
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積累了一些確定方位的經驗和方法,但這些經驗往往是零散的、模糊的。本節課主要是教學現實生活中的東、南、西、北,要求學生知道這四個方向,并能在已知其中一個方向的條件下,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
教學例1時借助情境展開活動,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與知識經驗,增加他們探索、體驗的機會,使他們學會正確判斷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方法。如為了方便學生的記憶,讓學生知道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等,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有關方向的表象。同時讓學生分別指一指在教室的各個方向都有哪些物體,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能迅速判斷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接下來通過讓學生“轉一轉”,使學生體會順時針方向的.規律,加深學生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認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指南針
學生準備:指南針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備教學目標”“備重點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提問。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那你們去過北京嗎?(學生自由發言,介紹北京)
師:下面老師也和大家一起去游覽北京,看看天安門廣場及周圍都有哪些建筑。(課件出示教材2頁主題圖)
師:你知道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天安門廣場的哪面嗎?(學生觀察主題圖,用自己的方位知識描述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位置)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看來僅用我們以前學過的上、下、前、后、左、右來表示方向還不夠清楚,我們還要學習新的有關方向的知識。生活中還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詞?(學生自由匯報,有的學生知道東、南、西、北)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怎樣辨認東、南、西、北。(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自然引入,嘗試描述,感受方位詞在描述物體所在位置時的方便,制造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聯系生活,自主探究
1.初步認識東、南、西、北。
師: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小明站在操場上鍛煉身體。(課件出示教材3頁例1的情境圖)你們知道他面向的是什么方向嗎?(小明面向的是東)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因為他面向太陽,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
課件出示:小明面向的方向是東,他背對的方向是( )。
(強調:東和西是一對相反的方向。板書:東與西相對,并讓學生讀一讀)
師:面向東,背對的是西,反過來,當你面向西時,你背對的是什么方向?(東)
課件出示:小明的右邊是南,左邊是( )。
(強調:南和北也是一對相反的方向。板書:南與北相對,并讓學生讀一讀)
師:面向南,背對的是北,反過來,當你面向北時,你背對的是什么方向?(南)
師:你有什么好方法來記憶方向呢?老師這兒有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師:通過讀這首兒歌,你感受到了什么?(東和西是相對的,南和北是相對的)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F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例1的情境圖,把下面的四句話填寫完整。
圖書館在校園的____面,體育館在校園的____面。
教學樓在校園的____面,大門在校園的____面。
2.感知教室里的東、南、西、北。
師:指一指太陽升起的方向,你知道我們教室的哪一面是東嗎?(學生用手指一指,并說一說判斷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全體起立,面向東面,一起說兒歌,并指出方向。(學生邊說兒歌,邊指出方向)
師:我們教室里的東、南、西、北各有什么?請大家用手指一指,說一說。(學生先自由說,再指名說,其余學生根據他說的用手指出東、南、西、北)
3.體驗順時針轉動。
(1)游戲:聽口令。(老師喊口令,學生做動作)
請全體同學起立,面向東面,向右轉,面向南面,再向右轉,面向西面,繼續向右轉,面向北面,接著向右轉,又回到了東面。(正好轉了一圈)
(2)再次感知:按照剛才的順序讓學生再轉一轉,并說說自己有什么發現。
(3)交流發現:東、南、西、北的排列有什么規律呢?(順時針、相對性)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在學生心中建立方向感,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6-08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2-18
三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01-14
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9-27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2-17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2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1-18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2-02
數學三年級下冊優秀教案03-06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