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時間:2023-07-03 12:06:15 梓欣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通用11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1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21頁第8題、第22頁。

  學習目標:

  1.通過綜合練習,我能熟練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2.我能運用2、5、3的倍數的特征解決問題。

  學習重點:

  熟練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學習難點:

  運用2、5、3的倍數的特征解決綜合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獨學部分的完成情況。

  2.質疑探討。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完成課本第21頁第8題。

  (1)3個3的倍數的偶數

  (2)3個5的.倍數的奇數

  討論:你能說出3個既是3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偶數或奇數嗎?

  2.自主完成第22頁第10題,然后與同伴交流。

  3.小組合作,完成第11題,然后組內代表匯報。

  4.小組交流“生活中的數學”。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質數、合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什么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

  點四位學生上黑板寫,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3)教學質數和合數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么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么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22、29、35、37、87、93、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29、37

  合數:22、35、87、93、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匯報:

  ①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②用篩選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旋轉、平移現象的過程。

  2、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在對物體旋轉、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旋轉、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現象。

  (一)做風車:

  1、指導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讓學生將自己親手制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說說風車轉動有什么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說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二)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平移現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么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二)說一說: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說出平移現象。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說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課本第4頁的第4題。

  教學隨筆: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位。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指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把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匯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么方向,為什么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方都有什么?(練習一的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

  前面是東,后面是西,

  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5

  教學目標:

  1、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3、會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具學具準備:

  情景圖,人民幣學具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誰自己買過東西?買過什么?花了多少錢?(讓學生自由發言)

  星期六,淘氣也去超市買文具,卻看不懂標價牌上的價格,想請大家幫幫忙,好嗎?(板書課題)(出示情境圖)

  二、探究新知:

  1、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1)說一說。

  認真觀察情境圖,你知道每種文具的單價是幾元幾角幾分嗎?同桌互相說一說,初步感受每個標價牌上小數所表示的意義。

  (2)填一填。

  讓學生動筆填寫每種文具的價格,然后集體交流。

  2、認識小數的特征。

  (1)師介紹小數。

  像標價牌上用來表示文具單價的這樣的數叫小數。

  觀察一下,小數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數點)

  小數都有小數點,小數的讀法也和以前的數不同。比如:16.85讀作十六點八五。(師邊介紹,邊板書)

  (2)讓學生試讀標價牌上的單價,再指名讀。

  (3)師生共同小結小數的讀法。

  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來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點右邊的部分順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

  (只要學生能正確地讀出小數就可以,不要求學生背誦。)

  3、試一試。

  認真看圖,圖中一共是多少錢?既可以用幾元幾角幾分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認真想一想,填一填。

  (1)獨立完成,師巡視,及時了解情況。

  (2)集體交流,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鞏固應用。

  1、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重點討論“一張20元的人民幣與一枚5分硬幣”一共是多少錢,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2、統計所有教科書的價格,并填一填,與同伴說一說。3、思考討論:

  售貨員阿姨把一件商品的價格寫錯了,原來是3.50元,她寫成了0.35元,會出現什么結果?

  四、評價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評價一下,你自己和同學。

  板書設計:

  買文具

  小數

  16.85讀作十六點八五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115~117頁。

  【教學目標】

  1.感受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初步建立起對稱的概念。

  2.經歷觀察、操作、交流等過程,在此過程中有積極的學習心態。

  3.感受生活中物體的對稱美,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對稱

  1.開門見山,指出學習課題:對稱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新的知識--對稱。

  2.獨立看書第115~116頁

  教師:請同學們看書115~116頁,邊看邊想,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組內說說自己的發現

  教師:看了,想了,想不想說說呢?請大家先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發現或看書后的想法。

  要求:組內每個人均要發言,老師可以通過看、聽、問的方式了解組內說的情況。

  4.全班交流

  抽代表在全班交流,有不同的.發現時,其他小組派代表補充,相同發現不重復發言。

  要求:發言時要說明是組中集體的認識還是個別認識,如果有個別認識,應說明是誰認識到的。

  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注意調控,如果學生表達偏離建立對稱概念的目標時,要適時適宜導回,并注意點到對稱的本質,即對稱事物(以及后面的軸對稱圖形)的共性:可以分為兩部分,這兩部分完全一樣。不要在美、漂亮這些非本質屬性上過多糾纏!

  有!于是便有了上面的教學安排。此安排充分利用了教科書上的素材,充分發揮了教科書的作用。學生獨立看、想,然后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習方式的變革。]

  二、在生活中(室內、室外、校外)找對稱現象,拓寬對稱外延的認識

  (1)教師:同學們通過看書、交流知道了許多物體是對稱的。其實生活中遠不止這些對稱現象。想一想,你還發現過哪些物體是對稱的?為什么說它是對稱的?先獨立想,再告訴同伴,好嗎?

  (2)抽代表全班交流,相互學習。

  在解釋為什么說它是對稱時,要求不宜過高,只要說出基本意思即可。

  三、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對稱的認識

  (1)書上第117頁第2題做墨漬圖。

  (2)書上第117頁第3題:搭積木,無積木者可用小棒、圖片等代替。要求:要邊做邊說,如:我搭了一口箱子,是對稱的

  四、在辨析中深化對對稱的認識

  通過小黑板(或課件)出示許多圖片(也可就用書上第119頁練習二十第1題的素材),讓學生辨析哪些是對稱的,哪些不是對稱的,并簡述原因。

  五、通過生活中的反例進一步深化對對稱的認識

  教師:生活中有沒有不對稱的事物呢?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再相互說說,最后全班交流。教師要引導點穿:不對稱的事物也有!但有些事物不對稱的話就不美、不諧調、不方便。如:缺了一只眼、一只耳朵、一只手、一條腿的人或其他動物。

  六、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對稱)能閉上眼睛想一想對稱的物體有什么特點嗎?(可以分為兩部分,兩部分完全一樣)

  指出:正因為生活中有許多對稱現象,我們這個世界才會這樣美麗、漂亮,想知道關于對稱的更多知識嗎?下節課我們再繼續研究它。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7

  教學目的:

  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學生掌握三位數除以-?位數時商111間有0的筆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被除數中間不夠商1怎么辦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32:845:563:7429654:925:5

  2.列豎式計算,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760:4405^2

  3.被除數末尾或中間有。時怎么辦?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讀題,做什么方法,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832^4=?自己列豎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請兩個學生板演

  ⑶匯報: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夠商1,怎么辦?為什么要寫0,不寫行不行?還有沒有不同的寫法?

  ⑷打開書31頁,看看書上的兩種寫法,你認為哪種好?為什么?

  2.做一?做:615^3624:621892525:5

  ⑴同桌任選一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

  ⑶集體訂正

  3.判斷對錯33頁,第2題

  ⑴這些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⑵集體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8

  【學習目標】

  1.理解并掌握連乘、乘除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連乘、乘除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學校圖書室新進200本書,需要擺放到2個書架上,每個書架有4層,大家幫幫忙好嗎?

  二、探索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學生獨立解決“平均每層放了多少本”這個問題。

  3.試著列式解決。

  4.估計商是多少。

  5.在小組中說說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學生的不同方法。

  三、拓展應用:

  1.756÷7÷6624÷6×5

  801÷(3×3)960÷6×4

  2.按要求連一連。(前一題的'得數是后一題的第一個數!)

  3.小軍去游泳池游泳,他再泳道內游了2個來回,共游了100米,這個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長?

  四、小結: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9

  【教材、學情分析】

  《面積的含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長

  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內容是后面認識面積單位和探索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重要基礎。這部分內容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通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面積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知識,但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早就已經對面積

  有了初步的體驗,只是還沒有將生活體驗轉化為知識體系,學生對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的安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這樣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更好地激活探究面積的數學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具體的事物認識面積的直觀含義。

  (2)學習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不同物體的面積大小。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比較課本和黑板的面積大小入手,讓學生體會面積的直觀含義。

  (2)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面積大小,體會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在具體的動手操作中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關聯的情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再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有效的數學活動不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

  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學具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樹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比賽導入:同學們],喜歡畫畫嗎老師這里有兩片樹葉,想請同學們幫它們涂上顏色,誰愿意幫這個忙呢

  2、設問:想想看,到底誰涂得快呀為什么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選擇樹葉涂色比賽作為導入,一是緩解課前緊張氣氛,鼓勵學生以輕松的心態上課;二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探究面積的含義

  1、摸一摸,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

  (1)摸一摸葉子,引導出“表面”。

  (2)談話:教室里有許多物體,你去摸摸看這些物體的面。

  師;你摸到了那些物體的面呢

  (4)教師示范摸物體的面,學生動手摸數學書封面,感受封面的大小。引導

  學生體會各種物體都有面,并且讓學生體會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2、摸一摸,比較面的大小。

  摸課桌面和凳子面,體會這些面的大小,并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大,哪

  個比較小。

  3、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

  舉例說說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4、揭示面積的含義,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對熟悉的事物的表面進行比較,使學生首次感受面積的'含義。學生在說的同時通過模仿、遷移可以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從而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直觀化,便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清晰的表象。]

  (二)感受平面圖形的大小

  1、認識平面圖形面積的含義

  師:如果我們把桌面和黑板表面畫在紙上,得到了兩個什么呀

  這兩個平面圖形有什么關系呢引出平面圖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平面圖

  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揭示完整定義: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平面圖形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的面積對于小朋友來說也很難想象。為了進行直觀教學,將平面圖形從物體的表面“請”下來,通過物體表面的面積很順利地遷移到平面圖形的面積,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面積有了清楚的認識。】

  2、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1)情景再現,判斷大小

  學生用“面積”的概念表述導入的桌面和黑板表面的平面圖形的大小

  (2)探索方法、比較大小

  出示某學校的平面圖

  先討論,再說一說發現了什么比較兩個差別大平面圖形(小結:觀察法)

  比較生活區和辦公樓的面積

  先讓學生猜測,再同桌互相合作動手操作。

  指名演示方法(小結:重疊法,測量法)

  出示不規則圖形(探究出:數方格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用觀察法比較面積大小到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大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會合作,是新課程對當代小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們將來適應社會所必須的。通過集體的智慧,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

  3、教學“試一試

  (1)獨立思考,用什么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2)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交流匯報等方式,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三、練習反饋,應用新知

  1、我會想:“想想做做”第4題。

  完成后追問:圖形上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

  圖形中紅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圖形的什么?(分辨面積和周長)

  2、我會看:“想想做做”第2題

  我們祖國的國土面積就是居世界第三位。這就是咱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我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今天老師從其中描出了江蘇、安徽、四川、湖南四個省份。觀察一下,你想說什么嗎?你能從圖中看出那個省份面積最大,哪個省份面積最小嗎?引導學生說說如何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

  3、我會數:“想想做做”第3題。

  這里還有四個圖形,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呢?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數格子)

  自己數一數、再比一比。(自主學習匯報,集體交流)

  這個圖形你是怎樣數的啊?(交流半格的數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不同的應用中體會比較的方法隨具體情況變化而變化。從而加深對不同圖形的面積的比較理解,體會這些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四、總結評價,提高認識

  你們今天學得高興嗎?請小朋友來談談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收獲?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面積的含義

  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觀察法重疊法測量法數方格法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體驗、歸納推理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2.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流程

  (一)教學模式、方法和策略

  本節課采用雙主合作教學模式,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感悟,體驗,掌握新知,并且把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與語文學習聯系起來,讓數學與語文,與生活真正地整合。

  (二)具體內容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觀看投影《恐龍》,談話:這是什么動物?你熟悉它們嗎?

  你能跟大家簡單介紹一種你熟悉的恐龍嗎?再出示1只恐龍,問:這只恐龍的體重是多少?(1噸)然后問:對于1噸你想了解多少?

  (由投影導入,創設了情境。再讓學生自己談想要了解的內容,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他們探索新知的欲望。)

  2.感受體驗,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噸的形象,并且賦予噸生命,以噸的語氣展示50千克1袋的大米,20袋。揭示噸在生活中的應用,明確1噸=1000千克。

  (借助直觀演示,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生活中的噸,調動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

  (2)讓兩名學生搬50千克1袋的大米,并且提問:如果1噸大米得搬幾次?

  (學生親自體驗,再次直觀演示,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

  (3)讓學生出示課前調查,即金班同學的體重表。從中選一位體重接近25千克的學生為例,看看金班誰的體重接近25千克。問:有多少個這樣的同學約為一噸?(讓學生估一估,答出40)然后請40個同學出來,手挽手,一起跳一下,感受1噸的東西掉下來的聲音。

  (這些活動,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這一實踐中,不但學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情感體驗也得到了和諧發展。)

  (4)學生自讀,小組交流對噸的認識。

  (5)學生質疑,釋疑。

  (6)小組合作,用各種方法找找噸和千克的關系。

  (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人人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7)用“……是……千克,……為1噸”的形式造句。

  (讓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挖掘生活中噸的問題,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開拓學生的思路。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拓展認識,。加深印象。

  (想一想,在下面每幅圖旁的括號里填上什么數,它的重量是1噸。)

  (2)電腦出示兩幅卡車圖,小卡車的載重量約是1000千克,大卡車的載重量約是5噸。

  問:這兩句你能換個說法,使它意思不變嗎?

  (3)出示兩幅動物圖,大象體重4噸,鯨魚的體重是大象的3倍。你能提個數學問題考考大家嗎?

  (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因材施教,先基礎,后拓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都有獲得成功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的機會,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請看小馬虎日記。

  5月30日星期五睛

  明天是六一兒童節,媽媽給了我50元錢,讓我買一些好吃的。我來到超市,1噸重的巧克力,我買了兩塊,250噸l袋的薯片,我買了兩袋,500噸的飲料我買了兩瓶,我還買了1噸的桔子,2噸的香蕉。購物完畢,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

  問:這個小馬虎的日記質量單位用得一塌糊涂,你們能幫他改正嗎?

  質量王國因為來了噸,他們之間的關系糊涂了,你有辦法用形象的方法來整理一下學過的質量單位嗎?

  要求學生能按一定的順序正確反映他們之間的關系。

  學生整理,交流,實物投影展示。

  (通過出示日記,讓學生知道正確使用質量單位的重要性.如果疏忽就會出錯,鬧出笑話,甚至會釀成大錯。又通過交流,整理,使學生既掌握了新知識,創造性地理解了新知識,又復習了舊知。還培養了學生自學和實踐能力,使他們體會到生活中有數學,語文中有數學,使數學、語文、生活有機地進行了整合。)

  5.質量王國里的三兄妹要感謝我們三年級的小朋友,是你們把他們整理得這樣清晰。你們能夠走出課堂,在生活中找到他們的影子嗎?找到五處并記錄下來。

  (注重課外延伸,把所學知識用于實踐,讓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

  6.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三、教學手段

  在本課教學中,為了揭示噸的概念,用實物投影儀、電腦演示,既直觀又形象。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認識噸,了解噸。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板書設計:噸的認識

  1000千克是1噸

  1噸=1000千克

  點評

  新《課程標準》強調讓“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我上的《噸的認識》一課,是按照教育部新課程標準進行的'一次教學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聯系學生們的生活實際,善于用學生身邊的實際事實為背景,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興趣中學,學得有趣,學得高興。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通過直觀演示調動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在本課中,首先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本課一開始就氣氛熱烈,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探求新知架起了橋梁。然后再通過電腦,以新穎的教學形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散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對新知有創造性的理解。

  (2)為學生創設情感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體驗中掌握。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堂上,我充分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最大限度給學生以自主實踐、體驗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自學、思考、討論、合作實踐、體驗交流等活動,發現噸與千克的關系,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理解新知。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并且使數學、語文、生活有機的進行整合。

  (3)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發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勇于探索。

  數學教學要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信心的培養,提倡“讓每個學生都學好數學”,“不同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數學”,“允許學生以不同速度學習數學”。為此,我有意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因材施教,先基礎,后拓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人人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這堂課深刻的揭示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并與生活密切聯系,與語文密切聯系。在教學中,我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以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在一起,平等的參與到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平面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2、能力目標:

  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小,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標:

  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了解分數產生和發展的大致歷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幾分之幾,運用直觀方法比較同分母兩個分數的大小。

  難點:理解分數的含義,能自己創造出幾分之幾的分數。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認定目標(預設1分鐘)

  1、回憶前一節課所學內容。

  2、認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

  二、自主學習,建構模型(預設17分鐘)

  1、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折紙、涂色練習。

  (1)把一張圓形的紙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3份涂上顏色,

  (2)把同樣大小的一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4分,請男同學把其中的3份涂上顏色,請女同學把其中的1份涂上顏色。

  (3)教材第101頁試一試

  把同樣大小的一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5分,請男同學把其中的3份涂上顏色,請女同學把其中的2份涂上顏色。

  2、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合作學習

  自主學習菜單:

  (1)在小組里說一說:你是怎樣比的?

  (2)1張5份涂了其中的3份的,1張5份涂了其中的2份,請大家想一想:涂色部分分別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

  (3)這兩個分數哪個大?哪個小?你是怎樣想的?

  3、全班交流

  (1)在小組相互說的基礎上,在班級里進行交流:學生可以這樣說:我是看五分之三涂色部分大,五分之二的.涂色部分小,所以五分之三大于五分之二。學生也可以這樣說:把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平均分成了五份,取的越多,表示的分數就越大,取的越少,表示的分數就越小。

  (2)(補充)師出示兩張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都平均分成了8份,1張涂了其中的1份,1張涂了其中的2份,再請學生比較從中發現規律。

  三、組織練習,完善認識(預設12分鐘)

  (一)基本練習

  1、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3題。

  2、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4題。

  先按照下面的分數涂上顏色,再比較它們的大小。

  (二)發展練習

  1、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5題。

  2、了解“你知道嗎?”

  自主閱讀。

  四、當堂檢測,評價反思。(預設6分鐘)

  1、談收獲。

  2、課堂作業:

  必做題:完成《補充習題》80頁第1、2題。(計算練習)

  完成《補充習題》80頁第4題。(要注意分均分)

  選做題:完成《補充習題》80頁第5題。(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01-16

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下冊全冊教案(轉)12-17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設計09-09

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下冊全冊教案(轉)12-17

小學數學第十冊全冊教案12-13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6篇01-16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精選10篇)11-07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下冊全冊教案(轉)12-17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