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么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厘米)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時節,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活動中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嗎?如果這樣會發生什么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么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會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二、教學過程:
1、創設學習情境,提出相應的問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3、組織學生對所提問題小組討論。
4、交流結果,小組一:12+12+......+12=288(24個12相加)
小組二:12x4x6=288
小組三:12x3x8=288
小組四:12x20+12x4=288
小組五:用豎式計算
5、方法歸類: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連加,第二類連成,第三類是把其中的一個乘數拆成兩數的和或差。
6、總結出方法
7、研究筆算方法
8、鞏固法則
9、總結所學內容,看看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課知識點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8頁例4、例5,“練一練”和練習二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初步認識“倍”的過程,聯系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個幾”和“倍”的聯系。
2、在認識“倍”的教學活動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準備:
圓片數個,例5花圖、線段圖等。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導入新課
1、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
(1)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擺4個,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2)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要擺2個3,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3)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圓片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老師演示:第一行圓片擺了3個,第二行擺跟它同樣多的3個,這時第二行的個數就是第一行圓片的1倍。請你也來擺一擺: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1倍。
2、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邊擺邊想:1倍該怎么擺?
3、題目要求我們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請你想一想接下去該怎么擺?(學生動手操作后)誰來說一說第二行圓片擺了()個()。
4、完整地說一說: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了2個3。
5、如果老師要求你們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又該怎樣擺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并完整地復述: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擺了()個()。
6、鞏固練習:
(1)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先獨立擺一擺,再說一說。)
(2)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獨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說一說。)
(3)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4)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三、教學例4、例5
1、教學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誰來說一說: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完整地說一說: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個2朵,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2、3題。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你是怎樣想的?
(3)談話:如果我們把灰帶子的長看作1份,花帶子的長就是這樣的4份,(老師邊講邊將花帶子與灰帶子進行比較)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4倍。
(4)在花帶子的后面再添上一段,現在花帶子的長有這樣的幾份,那么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呢?再添上2段呢?
(5)在灰帶子的后面加上一段。
我們把現在灰帶子的'長看作1份,那么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現在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你是怎樣想的?
(6)我們把現在灰帶子的長看作是1份,那么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你又是怎樣想的?
四、應用拓展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倍。
2、學生獨立思考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談話:老師要求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辦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給白皮球加上一段)
4、請你也來設計一道類似的題目,同桌一個人出題,另一人根據同桌的意思畫一畫,擺一擺,再說一說。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環境,使學生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能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標: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對東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學過程:
室外部分
一、導入
師:今天有許多老師來聽課,其中不少老師還是第一次來到我們緯二路小學呢!對我們學校不是很了解,大家能不能先當個小導游領著老師們參觀一下我們的'學校?時間的關系我們只參觀前院四周的情況,介紹時注意使用正確的方位詞。能當好小導游嗎?(能)下面就分小組請老師們去參觀吧!
(學生分小組進入操場向參觀的老師們介紹校園)
二、認識東、西、南、北
1、認識東、西、南、北。
學生集合匯報。
師:同學們是怎樣向老師們介紹的?
(學生用以前學過的前后左右來介紹校園的.情況)
師:為什么幾位同學有的說他的前面是教學樓?有的說他的前面是幼兒園樓呢?
(兩位同學站的方向不一樣,所以他所面對的事物就不一樣。)
師:看來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前后左右來描述,有局限性了。怎么辦呢?你還知道其他描述方向的方法嗎?
(可以用東西南北來描述)
師:你知道哪是東嗎?(太陽升起的方向就是東方)
知道了東還能知道那個方向?(西方,東與西相對)
剩下兩個方向是什么?(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
2、鞏固東西南北。
師:看大家是不是認清了東西南北,咱們來做幾個小游戲。
教師說方向,學生轉向那個方向。(速度適當加快,增加娛樂性,使學生在游戲中熟練辨別東西南北。)
學生說方向,其余學生指出相應的方向。
用方位詞再來介紹一下我們的學校。
3、知識擴展。
師:在學校同學們都已經熟練地辨別出東西南北了,出了學校還分得出來嗎?老師要考考大家,東圖書店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聚豐德呢?泉城廣場呢?
師:你的家大約在學校的哪個方向?
室內部分
4、方向的相對性。
師:回到電教室,你調向了嗎?文化墻在操場的哪邊?辦公樓呢?教學樓呢?幼兒園樓呢?
師:現在在多媒體教室里,我在同學們的哪邊?門呢?那幼兒園樓在我們的哪邊?哎?剛才有同學說幼兒園在操場的南邊,可現在幼兒園又在我們的北邊,這是怎么回事呢?
(不是幼兒園在動,而是我們站的位置不一樣了。)
師:看來我們再敘述方向時,要說明誰在誰的什么方向。
三、認識地圖上的方向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我們學校的平面圖沒有完成,同學們能將“文化墻、教學樓、辦公樓、幼兒園樓”及它們的方向填在操場四周并把這張平面圖完成嗎?試試看!
學生繪制,展臺前展示,介紹繪制情況。說說為什么這么畫。
師:同樣的校園,有的同學把“東”畫在了上面,有的把“北”畫在了上面,如果不標出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別人還能清楚地看懂我們的示意圖嗎?怎么辦呢?
(我們可以統一一個畫圖的標準)
師:對了,根據地理知識,在地圖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板書)為了使大家知道我們是按這個標準畫的就在圖的右上角畫一個向上的箭頭寫明“北”。
師:請同學們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圖。
展示。
四、看圖辨方向
1、游樂園。
師:春天就要到了,我們該去春游了,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好嗎?(出示)
師:介紹一下公園的情況。(如果沒用上方位詞可引導學生“用上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來介紹”)
師:你怎么知道花壇的北邊是噴泉的?
我們先去哪兒玩?(學生自主選擇進入并介紹情況)
2、北京。
師:去過北京嗎?老師有幾張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學生欣賞。
師:這兒有一張—廣場的照片,同學們能根據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圖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嗎?
變換不同的位置讓學生說說四周的情況。
五、小結
今后我們再出去旅游就可以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順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6
(一)學前準備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3)提問:鬧鬧向北、向南、向西、向東走分別能尋找到書包、鉛筆盒、水和畫筆四件寶,那么在方格中還有字典、電腦、跳繩、鋼琴四件寶,鬧鬧怎樣才能拿到呢?
2、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著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么建筑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教學目標: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具準備: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下面圖里哪些是線段?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周。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么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折。先說明“對邊”,并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折,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么角?
提問后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出,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說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著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么關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么特點。
(4)你能總結出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說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4、總結特征。
(1)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誰來告訴大家,長方形有什么特點,正方形有什么特點?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4題。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8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大小比較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關注對舊知的復習,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上課伊始,設計幾組整數大小比較的復習題,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回顧整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為下面學習小數的大小比較奠定基礎。
2、關注方法的類比,實現知識的遷移。
類比是根據兩種或兩類對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結論。它是一種創造性的數學思想方法。類比在掌握數學概念、理解數學本質、探索解題方法等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小數的大小比較并不難,它與整數的大小比較在方法上基本相同。在教學中將研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類比整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實現知識的良好遷移。
3、關注習題設計的實踐性,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在設計練習時,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現實、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學解決問題,體現了數學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卷尺
學生準備卷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復習準備。
我們已經學過了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請你們在各題的___里填上“>”“<”或“=”,并說說怎樣比較整數的大小。
1001___999 654___543 8321___8436
(1)引導學生明確:當整數位數不同時,位數多的那個數大;當位數相同時,從最高位開始比較,最高位上的數字大的那個數大,最高位上的數字相同時,比較下一位上的數字,以此類推,直到比出大小為止。
(2)老師的身高是1米7分米,如果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1.7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如果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1.4米)
請同學們觀察身高,誰高誰矮?(老師高,小明矮)看來小數也是有大小的。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了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那么你們想知道怎么比較小數的.大小嗎?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設計意圖:創設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設置復習題,將整數的大小比較和小數的大小比較進行有機的銜接,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同時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談話導入:(課件出示)學校的運動會上,小明、小剛、小強和小林正在跳高場地上進行比賽,他們使出渾身解數都想為自己的班級爭得榮譽,班里的同學們也在為他們吶喊助威。比賽結束,成績如下:
姓名
小明
小剛
小強
小林
成績/米
0.8
1.2
1.1
0.9
2、提問:你能排出他們的名次嗎?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你是怎樣排列的?為什么這樣排列?
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5、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注意收集信息,并適時提問,引導學生總結比較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小數的含義來比較。
因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8米是8分米,0.9米是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化成厘米后比較。
因為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0.8米是80厘米,0.9米是9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三借助測量工具進行比較。
在卷尺上找到每個人跳高成績的刻度,根據卷尺上的位置來比較大小。觀察卷尺上的數據,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
師小結:同學們能把新的問題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解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會經常用到。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02-05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03-05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04-26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01-09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1-18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01-28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經典]01-09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