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時間:2022-11-16 10:18:13 兆波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通用21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通用21篇)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1

  單元目標:

  1、使同學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和外表積的計算方法,并會正確計算。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單元重點:

  掌握圓柱的外表積的計算方法和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1、圓柱

  (1)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局部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同學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同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同學回答,使同學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后指名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厘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征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平安、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外表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身手中圓柱的外表,說說發現了什么?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么?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么?(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課件顯示: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同學考慮: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①課件顯示:裝滿牙簽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簽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簽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說些什么?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不清的高,丈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同學操作分析,得出丈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后討論: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長方形

  板書:沿高剪┤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

  (2)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②同學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生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后說出自身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和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么方法轉化生長方形?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轉變生長方形,再還原成圓柱側面的動畫過程。

  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

  ③引導小結:不論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生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2題。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3題。

  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同學和時輔導。

  3.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

  四、安排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板書:

  ┌長方形

  沿高剪┤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圓柱的底面周長 → 長方形的長

  圓柱的高 → 長方形的寬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掌握圓柱的特征,知道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2)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系。

  1.2過程與方法 :

  1.經歷“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體驗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學習方法。

  2.經歷圓柱側面展開的操作過程,體驗比較、發現、歸納的學習方法。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在不斷的觀察與操作、猜想與驗證、合作與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概況、抽象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發現圓柱的特征和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形成空間觀念。

  2.2 教學難點

  理解曲面和通過化曲為直的方法推導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粉筆盒,圓柱的教具模型,長方形硬紙,木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創設情境。

  1、教師出示粉筆盒,問:這是什么圖形?

  生:長方體。

  師: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

  生:長方體。

  生:正方體。

  師: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生: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生: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師:正方體有什么特點?

  生: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相等。

  生:正方體有12條棱,棱長都相等,有8個頂點。

  師:正方體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長方體。

  引入新課。

  2、出示事先準備的圓柱形物體。

  師:這些物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嗎?

  生:不是。

  師: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柱體。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板書課題)

  老師多媒體課件演示生活中的例子。

  師:那么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柱的物體?

  生:分別回答。

  (設計意圖:一方面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知識來源于生活,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一方面感受圓柱在生活中的美,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小組合作: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征。

  師:那么圓柱究竟是怎么樣的呢?(課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滾一滾,圓柱與長方體、正方體有何不同?你發現了什么?

  ②、圓柱有幾個面組成?

  ③、小組討論并驗證:兩個底面有什么關系?

  ④、量一量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什么特點? (2)、小組匯報:

  (設計意圖:結合實物,初步探索圓柱的組成。)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內交流感知。

  師:哪一組同學來給大家說說看,圓柱有哪些特征?你們是怎么驗證的?

  (學生匯報,教師相機質疑)

  生:我們知道了圓柱有3個面組成,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

  生:上下兩個面是圓形。

  生: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一樣的。

  師:指一指手中圓柱的底面、側面。(板書:2個底面,1個側面)圓柱的.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觀察、比較圓柱底面的特征。

  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板書:面積相等)

  師: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

  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師: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生: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

  (3)、圓柱的高。

  課件顯示:一個圓柱高度變化過程。

  師:圓柱的高什么發生了變化?

  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請看屏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

  (課件出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師:圓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并用有顏色的線閃爍。

  小結: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圓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學生動手操作,同桌合作探究。

  師:面對無數條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為了方便一般測量側面上的高)

  師:請看這樣畫一條線段是它的高嗎?(三角板斜放)

  預設: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于兩個底面。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設計意圖】把抽象的立體圖形還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為以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好鋪墊。

  (4)、小試牛刀:實踐應用,發展新知:

  ①、指出下列圖形哪些是圓柱?

  ②、做一做: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

  師:請同學們把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轉動木棒,看一看轉出來的是什么形狀。

  師:一個長方形沿一條直線旋轉,猜一猜會形成什么樣的圖形呢?自己轉轉看?

  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后,匯報結果:

  生:轉動起來像一個圓柱。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旋轉的角度來認識圓柱,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聯系和旋轉。

  2、教學例2

  例2、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么形狀?

  (1)、組織學生摸一摸圓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圓柱側面在哪里,猜想一下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

  組織學生分小組操作:剪開一個圓柱模型的側面,再展開觀察。得出結果:

  師: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底面和高有什么關系?

  讓學生經過分析、比較,概括出: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板書)

  (3)、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情況下,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小結:圓柱的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3、探究圓柱的底面與側面的關系

  師: 側面是曲面,如何轉化為平面?利用你手中的材料,剪一剪、 畫一畫、卷一卷、滾一滾。轉化后的平面圖形與底面有怎樣的關系?

  師:小組合作,先想好并說說怎樣操作,組長分好工后,再開始操作。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斜著剪側面展開后得到的是什么圖形?

  生: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當圓柱的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沿著圓柱的一條高剪,側面展開后會是什么形狀?

  生:正方形。

  三、鞏固練習(課件一 一展示)

  1、我能行

  (1).圓柱上、下兩個底面都是( 圓)形,它們的面積都( 相等 )。

  (2).把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 )形,它的長等于圓柱(底面周長),

  寬等于圓柱的( 高 )。

  (3).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高)。

  (設計意圖:總結回顧,完成填空。)

  2、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圖形?

  學生小組內交流,然后指名匯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

  3、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①圓柱體的高只有一條。 ( × )

  ②上下兩個底面相等的圓形物體一 定是圓柱體。 ( × )

  ③圓柱體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沿著它的一條高剪開,側面是一個正方形。 ( √ )

  4、你能把這張紙做成什么樣的圓柱?

  學生動手做一做,然后匯報交流。

  四、你知道嗎:

  師:為什么樹干都是圓柱形的?

  (課件出示小知識)圓柱具有較大的支撐力。樹木的樹冠全靠主干支撐。特別是碩果累累的果樹,上面掛著許多果實,需要強有力的樹干支撐,才能生存。

  圓柱形的樹干沒有棱角,狂風吹打時,不論風卷著塵沙、雜物從哪個方向吹來,受影響的都只是極少部分,不易受到沖擊的傷害。因此,樹干的形狀是圓柱形的,這是樹木對自然環境適應的結果,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更是為了適應生長的需要。

  課后小結

  1、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這一類圖形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比如它們的上、下底面都是圓,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2、總結全文

  你在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你還有什么疑問?

  課后習題

  練習三、第5題

  板書

  圓柱的認識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底面;

  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側面;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高。

  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1、圓柱的認識是西師大版教材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圓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幾何立體圖形,這部分內容包括圓柱的特征,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教學這部分內容,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和解決實際問題打好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知道圓柱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掌握圓柱的特征。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想象、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創新的能力;同時滲透轉化的思想。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運用課件提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直觀感受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初步滲透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辯證觀點。并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的特點。

  二、教法、學法

  由于六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相互探討,本課我采用了適時點撥、引導啟發、歸納總結、課件演示法、小組討論式教學法等相關的教法。教師只是以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在互動的過程中充分地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法來獲取新知識。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三、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打開多媒體課件,出示正方體和長方體使學生重新認識幾何體為以下認識圓柱體做好鋪墊。

  2、出示教學主題圖,讓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圓柱和圓錐,導入新課。

  3、出示圓柱體實物,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

  通過以上教學,讓學生初步接觸圓柱,從生活實際感知圓柱,感受數學同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很巧妙自然的引入了課題,為學習新課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了解圓柱

  1、學生自主學習,認識圓柱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教師引導:拿出自己準備的實物,結合教材,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都有什么特征?

  2、生匯報,師訂正。通過學生的語言,描述出圓柱各部分的特征,師課件演示加以驗證。

  針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我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提供教學材料,這樣能迅速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準備,并運用課件驗證了自己的想法。對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進行了演示,讓學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征,一目了然,更加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觀察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交流,深化感知

  1.小組合作探究,()動手動腦。

  (1)學生分組動手操作:把圓柱模型底面剪下,觀察形狀后再比較。

  (2)圓柱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你有什么方法證明?

  (3)學生操作后匯報,教師通過課件驗證和補充。

  該環節是精心設計的,力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人意識。同時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展示了圓柱側面剪法的演變過程,淺顯易懂,讓學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圓柱側面的特征。

  (4)用直尺量一量圓柱體的高發現了什么?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圓柱體的高都相等。

  (5)課件出示圓柱體的畫法

  2、通過觀察幾何體練習加深學生對圓柱體特征的認識,對新知加以升華。

  3、同伴互助,尋求發現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得到展開后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2)教師課件演示展開圖加以驗證,輕松的突破本課的難點。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乘以高。

  讓學生在合作中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通過形象的課件演示,輕松的分散了本課的難點,突出了本課的重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鞏固拓展,延伸應用

  課件首先出示:

  1、讀出下面各圓柱體的有關數據,進一步了解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和高。

  2、判斷

  3、出示課后作業對本節所學新知進行適當拓展。練習的設計,既有對剛剛學過的圓柱認識的運用,也有圍繞易混易錯之處,讓學生用手勢判斷,使學生在寬松的氛圍里,勇于發言、敢于辯論。訓練說理能力的同時,學生的思維也得到訓練。

  (五)自主小結,提升理念

  我們初步認識了圓柱,誰能告訴老師,對于圓柱你都知道了什么?

  這既是課堂小結,也是對學生的人文培養重要體現。讓學生在自主發揮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多媒體的應用

  多媒體作為一種教育手段,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不但能創設一定的情境,而且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加的凸顯教學效果。上課伊始,我對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進行了課件演示,讓學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征。讓學生在開課的時候,就對本課產生一種興趣。課中展示了圓柱側面剪法的演變過程,淺顯易懂,讓學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圓柱側面的特征,輕松的突破了難點,同時,在此基礎上展示圓柱側面展開后與展開前的關系,讓學生一目了然,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五、評價和反思

  課程標準中指出: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要關注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本課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學生通過想象、描述、合作交流,從實物觀察、到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來認識圓柱,并運用多媒體課件,及時有效的分散了難點,突破了重點,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扎實的掌握了所學的知識,突出"做數學"這個數學理念。也使學生在合作中國共產黨同進步,體驗成功。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圓柱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圓的相關知識之后學習的。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組成不同,圓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圍成的,在圖形的認識上又深入了一步。基于“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一教學理念,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遷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能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所以,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回顧舊知,激發學生對圓柱特征的思考,使學生聯想到學習圓柱的方法與學習長方體的方法一致;在比較圓柱的側面和底面的關系時,適時啟發學生聯想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2.重視實踐操作的作用。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學生創設較多的數學活動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思考,促使學生全方位地參與數學活動,使學生有效地積累圓柱特征的相關知識,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圓柱模型

  學生準備 圓柱形實物 剪刀 膠水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復習舊知。

  (1)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

  (2)關于長方體你了解多少?

  預設

  生1:長方體有6個面。

  生2:長方體有12條棱。

  生3:長方體有8個頂點。

  生4:相對的面……

  2.談話引入。

  長方體由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組成,“相對的面面積相等;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屬于長方體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我們在認識一種幾何圖形時,通常研究它的兩個方面:即它的組成和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式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

  設計意圖:提問激趣,在引導學生復習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激活已有的經驗之后,向學生滲透探究新知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新知時,自覺運用知識的遷移,親身體驗研究立體圖形方法的一致性。

  ⊙探究新知

  1.觀察、提問,給出圓柱的名稱。

  (1)觀察教材主題圖。(課件出示)

  師:這些物體在形狀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

  (2)觀察圓柱形實物。

  指出:像這樣,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上、下兩個面都是圓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圓柱。(板書:圓柱的認識)

  (3)交流: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

  2.教學例1,掌握圓柱的特征。

  (1)觀察實物,并摸一摸,明確圓柱的組成。

  圓柱由三部分組成:上、下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2)物、圖對照,明確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①底面:圓柱的兩個圓面叫做圓柱的底面。

  ②側面:圓柱周圍的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3)明確側面的特征及兩個底面之間的關系。

  ①摸一摸,說一說:摸一摸圓柱的側面,說一說它的形狀。

  ②觀察、比較、思考:圓柱的側面有什么特征?兩底面之間有怎樣的關系?(鼓勵創新思維,體現方法的多樣性)

  結論:側面是一個曲面,上、下兩個底面大小一樣。

  (4)認識并理解圓柱的高的含義及特點。

  出示兩個底面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圓柱。

  觀察、思考:兩個圓柱有什么區別?

  交流、明確:

  ①圓柱的高: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②圓柱的高有無數條,且長度相等。

  (5)指出擺放方式不同的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18頁“做一做”1題)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圓柱的特征,知道圓柱的底面及其直徑和半徑,圓柱的高,圓柱的側面積及它的展開圖。

  2.通過觀察,認識圓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征。

  難點:1.建立空間觀念。2.弄清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圓柱的模型茶葉桶等圓柱形實物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究

  (一)學生自行看課本。

  1、圓柱由哪些部分組成?

  2、圓柱有幾個底面?幾個側面?幾條高?

  3、你能說出圓柱的特征嗎?

  4、長方形或正方形沿一條邊旋轉會形成不同的圓柱體,不妨自己一試。

  (二)同桌互說P11做一做。

  (三)找一個圓柱

  1.感觸一下圓柱的面。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么特點。

  (3)用雙手摸側面。

  2.明確: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圓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

  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二、合作交流

  小組共同互說:

  1、圓柱側面展開是什么樣?

  2、圓柱有何特征?詳細說一下。

  三、匯報釋疑 整理消化

  教材P15練習二4

  四、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教材P12做一做;

  2. P15練習二1----3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6

  一、教學內容:人教義教版教材第10~12頁的內容,及相關練習題。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 了解圓柱各部分名稱, 掌握圓柱的特征。

  2、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系。

  3、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探索,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能力。

  三、重點難點:

  1、理解并掌握圓柱的特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2、認識圓柱側面的特征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 教具、學具準備:

  圓柱體的實物模型、相應電腦課件 、用硬紙做的一個圓柱、剪刀、尺。

  五、教學流程預案:

  一、談話引入新課:

  投影出示圓形的特征,復習有關圓的知識。教師通過長方形紙旋轉圍成一個圓柱,揭示課題。

  二、認識圓柱

  1、觀察圓柱形狀的實物。

  師:(課件出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把許多建筑設計成圓柱形,增加立體感、美感。如這些物體的外形都是圓柱形。

  2、認識圓柱形。

  師:那么這些圓柱形的物體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呢?請同學們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結合手中的立體圖形自學數學書10頁和12頁的內容,思考下面的題目:

  圓柱是由哪些面組成的? 這些面都有哪些特征?

  生自學。

  師:把你學到的知識與同桌、朋友共同分享一下好嗎?現在小組內交流,各小組長整理好準備匯報。

  小組長匯報。

  底面:拿著圓柱,同桌面對面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2個底面有什么關系呢?將圓柱兩底面分別畫在紙上,剪下重疊比較大小,你發現什么?(課件)

  板書:兩個底面,完全相同的圓。

  比較胖瘦兩個圓柱,師:底面的圓大些,圓柱就粗些。出示感受。

  高:出示高(吸管)矮兩個圓柱,說說感受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來看看,你圓柱的高在哪里?有幾條?你可以怎樣測量最方便?

  同桌互相測量圓柱體實物的高,學生反饋后請一名學生上講臺測量,講評講方法。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說些什么?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3、深化感知:(課件)

  (1、)(課本11頁)指出下列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是圓柱?

  (3、)讓學生說出圓柱的有關數據。

  4、教學側面:用手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有什么感受? 如果要想知道圓柱體側面的包裝紙有多大?怎么辦?

  學生操作:把罐頭盒或飲料罐等的商標紙用小刀切開,再打開,看看商標紙是什么形狀?它們和圓柱有怎樣的關系?(課件)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自己制作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A、在物體的側面畫一條高,沿著這條高把商標紙剪開。把剪開的圖展開,再重新包上。與圓柱相比較,長方形與圓柱之間有關系嗎?(填寫表格)

  小結得出: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B、討論研究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與圓柱之間的關系;(填寫表格)

  小結得出:正方形的邊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也就是說:當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

  C、介紹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平行四邊形與圓柱之間的關系。(填寫表格)

  (2)小結:通過我們剛才的研究和討論,知道了圓柱側面的展開可以是一個長方形或者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指著圖邊問邊答)當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的時候,

  (3)分別讓學生在教似的引導下回答以上問題,再板書。

  三、鞏固深化:實際運用圓柱

  1、請你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圓柱,分別得到以下圖形。請你判斷一下它們是分別從哪個面看到的?(課件)

  2、填空

  1、圓柱的兩個圓面叫做( ),它們是( )的圓形;周圍的面叫做(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 )。一個圓柱有( )條高。

  2、把一張長方形的紙的一條邊固定貼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快速轉動,得到一個( )。

  3、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長是12.56厘米,寬是3厘米。這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4、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得到一個正方形,邊長是9.42厘米。這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3、判斷

  1、上下兩個底面相等的物體一定是圓柱體。

  2、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展開后會得到一個長方形或者正方形。 ( )

  3、同一個圓柱底面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

  4、一個圓柱,底面周長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這個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展開,得到一個 長方形。( )

  5、 一個圓柱,底面周長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這個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展開,得到一個正方形。( )

  6、 一個圓柱,底面半徑是4厘米,高是4厘米。這個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展開,得到一個正方形。( )

  四、小結學習內容。(略)

  板書:

  圓 柱

  側面展開后與圓柱的關系:(略)

  長方形紙旋轉圓柱形

  分別標出圓柱的底面、高、側面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3-4頁圓柱和圓柱的側面積“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判斷圓柱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3、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圓柱體的特征和圓柱體的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怎樣推導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一個長方體模型,若干個圓柱實物,其中要有一個側面貼有包裝紙的圓柱體。

  2、學生準備若干個圓柱體實物。剪下書第127頁的圖形,膠水。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答

  2、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

  1、(1)請學生口答長方形的面積及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c=πd c=2πr

  (2)口答:

  ①一個圓的直徑是8厘米,周長是多少?

  ②一個圓的半徑是3厘米,周長是多少?

  2、(1)我們以前學過哪些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2)教師出示準備的圓柱體,請學生回答這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立體圖一樣嗎?如果讓你給這個圓柱設計包裝紙,你知道需要多少包裝紙嗎?

  1、學生口答

  2、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探索

  1、圓柱的認識

  2、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3、練習

  4、圓柱的側面積計算:

  (1)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2)推導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充分感知,然后說一說自己對圓柱的認識。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板書:

  底面 2個平面 完全相同 圓

  圓柱

  側面 1個 曲面

  3、教師指著實物說明,圓柱的上下兩面叫做圓柱的底面,然后請學生觀察,猜一猜這兩個底面大小怎樣?

  4、讓用學生用手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然后提問:

  這是一個什么的面?

  5、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6、讓學生找一找圓柱的高,然后教師出示圓柱的立體圖形,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教師先畫出一條高,再讓學生畫高,教師提問:剛才大家從不同位置畫了高,說明高有多少條?

  7、(1)口答,練習一第1題

  (2)說一說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

  8、教師拿出一個有包裝紙的圓柱體,教師示范把圓柱側面沿高剪開,然后貼在黑板上。

  9、提問:你發現展開的側面是什么形狀?

  10、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跟圓柱有什么關系?

  長方體的面積= 長 × 寬

  圓柱體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11、要求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如果圓的`周長設有直接告訴我們怎么辦?

  1、學生仔細觀察,用手去摸一摸。

  2、小組討論

  3、學生匯報。

  4、學生回答

  5、學生演示教師準備好的兩個底面

  6、學生動手操作,然后說說自己對這兩個面的感覺。

  7、請學生再次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同桌互相說一說底面、側面各有什么特點?

  8、學生在自己準備的圓柱上畫出一條高。

  9、學生動手操作

  10、學生討論

  11、學生匯報

  12、求出圓的周長

  c=πd或c=2πr

  5、教學例1

  6、解決問題

  12、教學例1:一個圓柱底面的直徑是5厘米,高是12厘米,求它的側面積?

  13、學生完成解決我們一開始提出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2、口答(只列式不計算)

  1、完成書本第4頁,練一練第2題。

  2、完成書本第4頁,練一練第3題。

  學生練習反饋:

  四、作業

  課內作業:練習一第2題

  回家作業:1、練習一第3題

  2、任取一個圓柱體實物,測量有關數據,計算出它的側面積。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1~4頁圓柱和圓柱的側面積、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能正確判斷圓柱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一個長方體模型,大小不同的圓柱實物(如鉛筆、飲料罐、茶葉筒等)若干,圓柱模型;學生準備圓柱實物(要有一個側面貼有商標紙或紙的圓柱體),剪下教材第165頁圖形、糨糊。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征,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認識圓柱的側面。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板書: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課。

  出示事先準備的圓柱形的一些物體。提問學生:這些形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嗎?說明:這些形體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通過學習要認識它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自主研究:

  1.認識圓柱的特征。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再和講臺上的圓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問:誰來說一說圓柱有哪些特征?

  2.認識圓柱各部分名稱。

  (1)認識底面。

  出示圓柱,讓學生觀察上下兩個面。說明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你認為這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老師取下兩個底面比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兩個圓。(把上面板書補充成: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

  (2)認識側面。

  請大家把圓柱豎放,用手摸一摸周圍的面,(用手示意側面)你對這個面有什么感覺?說明:圍成圓柱除上下兩個底面外,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追問:側面是怎樣的一個面?(接前第二行板書:側面是一個曲面)

  (3)認識圓柱圖形。

  請同學們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圓柱的兩個底面和側面,并且同桌相互說一說哪是底面,哪是側面,各有什么特點。

  說明:圓柱是由兩個底面和側面圍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在說明的基礎上畫出下面的立體圖形:

  (4)認識高。

  長方體有高,圓柱體也有高。請看一下自己的圓柱,想一想,圓柱體的高在哪里?試著量一量你的圓柱高是多少。(板書:高)誰來說說圓柱的高在哪里?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在圖上表示出高,并板書: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圓柱的高是多少,怎樣量出來的。提問:想一想,一個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高有無數條,高都相等)

  3.鞏固特征的認識。

  (1)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2)做練習一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不是圓柱的要求說明理由。

  (3)老師說一些物體,學生判斷是不是圓柱:汽油桶、鋼管、電線桿、腰鼓

  4.教學側面積計算。

  (1)認識側面的形狀。

  教師出示圓柱模型說明:請同學們先想一想,如果把圓柱側面沿高剪開再展開,它會是什么形狀。現在請大家拿出貼有商標紙的飲料罐(教師同時出示),沿著它的一條高剪開,(教師示范)然后展開,看看是什么形狀。學生操作后提問:你發現圓柱體的側面是什么形狀?

  (2)側面積計算方法。

  ①提問: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跟圓柱體有什么關系呢?

  ②得出計算方法。

  提問:根據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算?為什么?(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3)教學例1

  出示例1,學生讀題。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

  2.做圓柱體。

  讓學生按剪下的第165頁的圖紙做一個圓柱體。指名學生看著做的圓柱體說一說圓柱的特征,邊說邊指出圓柱的各個部分。讓學生說一說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

  3.做練習一第4題(1)。

  指名兩人板演,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集體訂正。

  4.練習一第2題、第3題。

  四、布置作業

  1.思考:如果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側面展開是什么形狀?

  2.觀察第三頁圖,思考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2.第七頁5-7題及數訓。

  五、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

  上、下兩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圓

  從上到下粗細相同側面是一個曲面

  高有無數條,高都相等

  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9

  預設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2、能清楚地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學重、難點:

  對圓柱特征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

  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的周長公式。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

  ⑴半徑是1 米 ⑵直徑是3厘米

  ⑶半徑是2分米 ⑷直徑是5分米

  二、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體,提問:我手里拿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它有什么特征?

  由此引導學生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特征。

  教師出示幾個圓柱形的'物體,“大家注意,你們看看這些物體跟長方體、正方體的形狀一樣嗎?請你拿出自己準備好的跟老師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感覺它們與長方體有什么不一樣?

  三、探究新知:

  ㈠認識圓柱的特征

  1、整體感知圓柱的特征:

  談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

  (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

  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的物體。

  2、圓柱的表面:

  摸一摸圓柱的表面,說說發現了什么?

  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么?它們的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么?

  板書: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初步感知:展示,引導學生觀察,并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

  深化感知: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動手測量哪條邊上圓柱體上的高,哪條最為簡捷。

  4、圓柱的側面展開:

  ⑴動手操作:請同學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后討論: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板書:沿高剪(長方形、正方形)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教師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

  ⑵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小組合作,操作展開的長方形圖并觀察。

  同學交流說出自己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是圓柱的高。

  ⑶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討論:平行四邊形通過什么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引導小結:通過割補的方法,也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四、鞏固深化:

  1、投影出示:判斷下列圖形哪些是圓柱,哪些不是圓柱:為什么?

  2、完成練習二十的第1題,引導學生利用圓柱的特殊來解釋。

  3、完成第75頁,學生自己操作完成。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能說出幾個?今天你學習了哪些知識?你能來說一說嗎?

  創意作業:

  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設計一個圓柱形的平臺。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摸、量、滾、比等活動,認識球體、圓柱體,辨別兩者異同。

  2、提高觀察、比較、想象、分析、綜合等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

  3、產生探索的興趣,發展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準備各種圓球。如小皮球、籃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鉛球、塑料球等。

  2、準備圓柱體玩具若干。如積木、積塑、小棍棒、未用過的鉛筆、萬花筒等。

  3、關于球體與圓柱體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出謎語,請幼兒猜。

  胖墩墩,圓溜溜,立不住,站不穩,哪邊挨地都會滾。(圓球)

  教師小結:許許多多的圓球,雖然它們的顏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形狀相同,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放在地上總是站不穩,并向周圍滾動的,這就是球體。

  二、請幼兒用線、尺、小手分別量一量未用過的鉛筆、小棍棒、萬花筒等,看看兩頭的圓的大小、兩圓之間的距離,并說說發現了什么。

  三、教師小結:測量時,兩頭有兩個一樣大的圓,兩圓間的垂直距離一樣長;滾動時,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豎著排列,看起來像柱子,這就是圓柱體。

  四、請幼兒每人拿兩個玩具(球體、圓柱體玩具各一個),用同樣的方法在地上滾動,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來站穩。

  五、引導幼兒試將兩個球體、兩個圓柱體分別重疊,觀察發生的現象。

  六、教師小結:球體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球體表面沒有平面,不能重疊,圓柱體兩頭有兩個相等的平面,可以重疊。

  七、請幼兒想一想,在幼兒園、家里或其他公共場所,有哪些東西是球體?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分別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作用。

  【活動結束】

  觀看球體與圓柱體的錄像。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體的外形特征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1、球體、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物體若干,簍子兩個。

  2、圓柱體和球體的物品每名幼兒一個。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征。

  難點:能按照物體的外形特征進行分類。

  教學方法與手段

  啟發探索法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找出能滾動的物體

  1、出示各種形狀的物體:這里有什么?它們中哪些東西能滾動,哪些東西不能滾動?請小朋友玩一玩,試一試,把能滾動的東西和不能滾動的東西分開,各放一個簍子。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的分類情況。

  觀察教師出示的物體。

  玩一玩教師出示的'物體。

  通過觀察和玩一玩,讓幼兒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征。

  二、認識球體和圓柱體

  1、教師:這些能滾動的物品都是哪些東西?它們的形狀一樣嗎?請你把一樣的放一起。

  2、請個別幼兒把能滾動的物體按形狀進行分類,把球體和圓柱體分開。

  3、教師分別出示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請幼兒說說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小結: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我們就叫它球體。上下一樣粗,兩頭都是圓形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4、滾一滾

  (1)教師:球體和圓柱體都會滾,它們滾起來一樣嗎?

  (2)幼兒人手一個球體和圓柱體進行滾動,操作過程中,引導幼兒嘗試從不同方向滾動球體和圓柱體,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

  (3)鼓勵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

  (4)師生共同小結: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不能向各個方向滾動。

  回答教師提問。

  把一樣的放在一起。

  把球體和圓柱體分類。

  幼兒回答。

  回答教師提問。

  操作,發現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

  交流。

  通過提問、比較、分類等方法,進一步讓幼兒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征,并讓幼兒能按照物體的外形特征進行分類。

  三、分組活動

  1、引導幼兒將收集的物品分類。

  2、嘗試用揉、捏、團、搓、壓等方法塑造球體和圓柱體,發展泥塑能力。

  分類。

  操作。

  通過讓幼兒自己制作,充分的認識球體和圓柱體。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認識球體和圓柱體。

  2、感受和體驗平面下立體圖形的不同。

  活動準備:

  皮球、乒乓球、茄子、蘿卜、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筆等實物,圓形紙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球體

  1、請每一個幼兒取一些圓形紙片和一只乒乓球,讓幼兒分別觀察、比較。運轉圓片及乒乓球時形狀怎么樣?發現了什么?

  (幼兒運轉圓片發現有時看上去是圓形,有時不圓,有時成一條線。撥動乒乓球時無論怎樣轉,看上去都是圓形)。

  2、小結:這些圓片,正面看是圓形,轉動后有時看上去是橢圓,再轉動成一條線,繼續轉動又成了圓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樣,無論怎樣轉,看上去都是圓形,因為它是球體。(讓幼兒知道球體名字)

  3、請幼兒將各種球和茄子、蘿卜等玩一玩,轉一轉,滾一滾,并組織幼兒討論:你發現了什么?

  有的東西轉得快,時間長,滾得遠;有的東西轉得慢,時間短,滾不遠。轉得快,時間長,滾得遠的是球體。

  4、請幼兒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球體?

  (如皮球、彈子、籃球等,凡舉到麻球、西瓜、土豆時教師應肯定:“對,像球體。”)

  幼兒說不出時教師可以把已準備好的球體物品讓幼兒觀察,啟發引導。

  二、認識圓柱體

  1、請幼兒將鉛筆、易拉罐、水杯滾一滾,玩一玩。

  2、組織幼兒討論并幫助幼兒總結:你發現了什么?

  如:有的東西可以滾動,有的東西滾不了,鉛筆、易拉罐可以滾動,水杯(有把的)不能滾動。

  3、請幼兒觀察并說出,鉛筆、易拉罐的共同特征。

  4、教師小結:上面是圓形,下面也是圓形,二個圓形一樣大,中間一樣粗的物體是圓柱體。

  5、廚師大小,高度不同的圓柱體實物,讓幼兒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都是圓柱體。

  6、請幼兒想一樣,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

  三、游戲:奇妙的口袋

  讓幼兒逐個摸出袋中的物體,摸出后按圓柱體,球體分類。

  活動結束:

  由圓形過渡到球體,對幼兒來說較有難度,應讓幼兒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較中感知球體和圓形的區別。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在操作中觀察比較,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它們的特征。

  2、培養觀察能力和比較、辨別能力。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事先認識了圓形、長方形

  (材料準備)手表、1圓硬幣若干、鑰匙圈、皮球、木珠、畫有圓形的紙、電池、小鼓、杯子、藥瓶、胡蘿卜、圖畫紙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球體:

  1、出示手表、1圓硬幣、鑰匙圈,讓幼兒觀察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征。(圓形)

  2、轉轉——將1圓硬幣豎起在桌上快速轉動◆思考:這圓圓的硬幣在轉動時象什么?(象球)

  重點:3、摸摸——硬幣:平平的木珠:鼓鼓的

  4、滾滾——將硬幣扔在桌上,發現它不會滾動將木珠、皮球扔在桌上,發現它會滾動

  5、說說——小結,歸納:平平的圓是圓形;立體的圓,會滾動的圓,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形的是球體。

  6、找找——日常生活中見到、用到的東西哪些是球體?哪些是圓形?

  7、添添畫畫——出示畫有圓形的紙,引導幼兒思考,添畫幾筆,看看象什么?其中幾個圓形變成球體了?

  二、認識圓柱體:

  1、疊疊——出示1圓硬幣,引導幼兒說出其形狀

  將硬幣疊起來,讓幼兒觀察硬幣疊起來后像什么形狀?(圓柱體)

  2、看看——圓柱體是怎么樣的?讓它躺下,會怎么樣?(滾動)

  u小結:兩端是兩個一樣大小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是圓柱體。

  3、找找——教師出示全部實物,讓幼兒尋找哪些是圓柱體?

  重點:討論:藥瓶和胡蘿卜是圓柱體嗎?(不是,因為它們兩端不一樣大,中間部分不一樣粗。)

  4、說說——日常生活中見到、用到的`東西中,哪些是圓柱體?

  5、做做——出示長方形的圖畫紙,引導幼兒思考:能把它變成圓柱體嗎?(討論)

  幼兒動手操作:引導幼兒注意將它制成兩頭一樣大小,中間一樣粗的圓柱體(望遠鏡)。

  三、結束活動。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1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學準備:教師與學生每人帶一個圓柱,教師給學生每4人小組發一個紙制的圓柱。每位學生準備好制作圓柱的材料。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并理解長與寬與圓柱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

  誰能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相對的兩個長方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高有無數條。)正方體呢?

  誰能說一說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哪些知識?

  二、 新授

  教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簡稱圓柱。

  1、 初步印象

  教師:同學們,請你們用眼睛看,用手摸,說一說圓柱與長方體的有什么不同?

  (圓柱是由2個圓,1個曲面圍成的。)

  2、 小組研究:圓柱的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與面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

  3、 交流和匯報

  (1)關于兩個圓形得出:上下2個圓是完全相等的圓,它們都是圓柱的底面。

  (2)關于曲面得出:它是圓柱的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著斜線展開可以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柱的高。

  (3)關于圓柱的高: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高。高有無數條。高有時也可用長、厚、深代替。

  4、 舉例說明進一步明確特征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15

  一、教學目的:

  1、知道球體和圓柱體的名稱和特點,并能找出周圍生活中和它們相似的物體。

  2、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

  二、教學準備:

  球體和圓柱體

  三、教學過程:

  一認識球體。

  (1)出示圓片,問幼兒:這面鏡子是什么形狀的?再出示皮球,問幼兒:皮球的形狀和鏡子一樣不一樣?怎么不一樣?皮球是什么樣子的/任意轉動皮球,推動皮球,把皮球高舉。低放,讓幼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皮球的樣子、動態。

  (2)讓幼兒拿出自己的球,摸一摸,轉轉、推推、碰碰、來回滾動,充分感知球的特點。要求幼兒在玩球的過程中,要從各個方面仔細看,要動腦筋想,球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

  (3)在幼兒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幼兒討論球是什么樣子的。啟發幼兒用語言概括出:球的樣子不管從哪面看都是圓的。不管推它那邊都能滾。

  (4)告訴幼兒你們都知道像鏡子那樣的形狀是圓形,那么像球這樣,無論從那邊看都是圓的,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能滾的物體叫什么形呢??叫球體,再用兒歌小結:球體球體溜溜原圓,那邊看它都是圓,球體球體圓滾滾,哪邊推它都能滾。

  (5)出示大皮球、乒乓球、玻璃彈球,問幼兒:它們都是什么形狀?它們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哪些地方一樣?為什么都是球體??使幼兒真正掌握球體的特點,不受物體大小、顏色、實心、空心等影響,能對形狀正確歸類。

  (6)讓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見到哪些球行物體和近似球體的`物體。

  二認識圓柱體

  1、出示圓柱體,問幼兒:這是不是球體它和球體有什么不一樣?它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擺弄圓柱體(用手上下摸一摸,來回將兩端對著幼兒,將圓柱體橫躺、豎躺桌上,兩邊推動),讓幼兒觀察圓柱體的形狀、動態。

  2、讓幼兒拿出沒削過的圓柱體鉛筆仔細看一看,摸一摸,放在桌上推一推,比一比和球體的形狀有什么不一樣,和圓柱體的形狀一樣不一樣,讓幼兒充分感知圓柱體的特點。

  3、在幼兒感知的基礎上,讓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說出鉛筆和圓柱體都是長長的,從上到下一樣粗,上面和下面都是圓形的,兩個圓形一樣大,推它只能兩邊滾,不能兩頭滾。(球帶處都是圓的,哪個方向都能滾)4、小結:橡這樣從上到下一樣粗,上面下面都是原形,兩和圓一樣大的物體叫圓柱體。

  5、讓幼兒舉出生活中見到過的各種圓柱體物品和近似圓柱體的物品。

  6、幼兒自己用紙制作圓柱體。制作前先讓幼兒兩個圓紙片重疊,確認兩個圓一樣大,將長方形紙對折,確認兩邊一樣寬,按粘貼線把長方形貼成長筒,對準放在一個圓片上,再把另一個圓片蓋上面,成一圓住體。通過制作活動,使幼兒更具體地認識圓柱體各部分的特點。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學準備:

  圓柱的平面圖、圓柱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

  (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熟悉圓的周長公式)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厘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征: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表面: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發現了什么?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么?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么?

  3.圓柱的高:

  (1)課件顯示: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①課件顯示:裝滿牙簽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簽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簽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說些什么?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不清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得出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后討論: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長方形

  板書:沿高剪┤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

  (2)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②學生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成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后說出自己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么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轉變成長方形,再還原成圓柱側面的動畫過程。

  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

  ③引導小結: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8頁“做一做”的第2題。

  2.做第20頁的第3題。

  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3.做第20頁的第4題。

  四、布置作業

  完成20頁的1、2題。

  板書:

  ┌長方形

  沿高剪┤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圓柱的底面周長 → 長方形的長

  圓柱的高 → 長方形的寬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17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知識與技能

  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征的過程,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中,體驗比較、發現、歸納的學習方法,并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高的認識。

  三、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長方體實物,圓柱形茶杯、圓柱模型,三角板、卡紙做的長方形(長17 cm,寬6 cm),圓柱形管子,吹塑紙、剪刀。

  學生:每生自帶一個圓柱形物體,草稿紙。

  四、教學時間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出課題

  1.談話導入。

  教師:老師想知道,你們在一些節假日的時候,有沒有收到過別人送的禮物?(指名口答)老師也收到過別人送的禮物。(出示長方體實物)

  2。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這是我們已經研究過的立體圖形,誰還記得長方體有哪些特征?我們在認識長方體時主要認識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樣研究的?

  學生1:長方體的組成,就是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觀察:數一數。(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研究方法)

  學生2: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教師:除了長方體,我們還學習過正方體,誰知道正方體有哪些特征呢?

  3.引出課題

  (1)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形狀設計不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老師這兒收集了一些,你們看(課件出示):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教師: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柱體,簡稱圓柱。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圓柱體。比如,教室里、窗外……

  (2)指名口答。

  學生1:日光燈燈管、窗簾上面的桿子……

  學生2:晾衣服的框架、下水道管子、防盜窗……

  教師:這說明圓柱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二、動手操作,探究圓柱的特征

  1。畫圓柱的示意圖,引出課題。

  (1)教師:老師讓你們課前準備圓柱形的物體,你們準備了嗎?拿出來,給老師看一下。你們能把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下來嗎?

  (2)學生操作,畫出示意圖。(教師巡視指導,然后教師在黑板上也一個圓柱的示意圖。)

  教師:大家想不想好好研究一下圓柱?(想)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圓柱的特征。(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2。探究圓柱的組成部分。

  (1)圓柱有哪幾部分組成的?它有哪些特征?請你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開始研究吧!(可以同桌合作研究。)

  (2)指名匯報。

  師:誰來說說圓柱有哪幾部分組成?……課件演示:從實物圖抽象出圓柱圖形。

  學生邊說邊指給其他同學看,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板書:2個底面1個側面并拿出教具(長方體盒子中的圓柱體茶杯)講解。

  3。探究圓柱兩個底面的大小。

  學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板書:面積相等)

  (1)學生用學具驗證,然后教師指名匯報,你是怎樣驗證的?(學生:畫下來比較、量直徑……)

  (2)教師指名一位同學上黑板與老師共同操作,驗證。

  教師小結:圓柱的兩個底面大小一樣,面積相等。板書:面積相等。

  4。探究圓柱的高。

  教師有選擇性的從學生的學具中選出兩個圓柱,比較這兩個圓柱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引出圓柱的高。

  教師:請看這樣畫一條線段是它的高嗎?(三角板斜放)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于兩個底面。并與學生共同探究圓柱的高的特征。

  板書:無數條高長度相等。面對無數條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為了方便一般測量側面上的高)

  5。整理圓柱的特征。(看課本第18頁的內容)

  課件出示:教材第18頁的主要內容。仔細閱讀教材18頁例1的內容,注意邊讀書中內容,邊用筆畫一畫。

  6。檢驗圓柱的高。

  師生共同檢驗自己畫出的圓柱的高的長度是否相等。

  7。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三、反饋練習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題。

  2.教材P20練習三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校對答案,不是圓柱的說說理由。

  四、游戲拓展,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

  出示一個硬紙板做成的長方形(長17cm,寬6 cm),將它的長邊粘貼在圓柱形的管子上。

  教師:這個簡易的玩具跟我們今天所學的圓柱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可以快速地轉動管子,看看會發生什么奇跡?先用教具操作,然后再借助課件演示給大家看。

  學生:轉動起來是一個圓柱。

  教師:是怎樣的一個圓柱?你能用具體數據來描述一下嗎?(高為17 cm,底面半徑為6 cm的一個圓柱)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和感想?

  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18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第一節圓柱的認識(P10—12)

  教材分析:

  教材先呈現出現實生活中具有圓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圖片,通過讓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這些物體形狀有什么共同特點?”引導學生思考,再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結合圖形的名稱,使學生對圓柱的認識經歷由抽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最后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見過那些圓柱形的物體,豐富了學生頭腦中圓柱形象的儲備。同時讓學生感受生活中圓柱的廣泛應用。

  學情分析:

  圓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體,學生有廣泛的認知基礎,教學這部分內容,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圓柱體實物并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體的立體圖形,使全體學生經歷從抽象——表象——抽象的過程認識圓柱的基本特征。

  2、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量一量,想一想,做一做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高、側面、及側面展開圖形狀及其與圓柱體的對應關系,并能夠對一些結論作出合理的解釋或實驗驗證。

  過程與方法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觀察、猜想、操作、分析、概括水平,培養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師生互動中是全體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感受數學(圓柱體)的獨特魅力以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使部分學生大致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豐富其學習數學的積極體驗。

  教學準備:

  圓柱體實物及模型、直尺、色卡紙、剪刀、膠帶、ppt課件等。

  教學設計:

  一、引入

  1、出示主題圖。

  師: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這些都是圓柱體。

  師:圓柱體是立體圖形,平時簡稱它為圓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柱的認識。(板書:圓柱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圓柱的認識,先從生活出發,從而讓生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

  二、質疑探究

  PPT出示自學探究

  ①、通過制作圓柱體,想一想圓柱體是由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

  ②、圓柱的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③、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幾條?量一量圓柱的高,你有什么發現?

  教師強調結合制作圓柱的過程,小組歸納總結。

  1、生匯報:圓柱有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兩個圓,一個側面。

  生:兩個圓是圓柱的底面,側面是圓柱的側面。

  2、生:兩個底面是兩個大小一樣的圓,側面是一個曲面,上下粗細一樣。

  3、生: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生:在兩個底面之間。

  生:無數條。

  生:通過測量發現圓柱的高都相等。

  師:你是怎么量的?

  生:(討論后匯報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制作圓柱,加深學生對圓柱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自學能力,讓學生演示測量的過程,使學生明確:用直尺和三角尺可以比較準確,便捷的測出圓柱的高)

  師:日常生活中圓柱的的高還有那些不同稱謂?

  例如:硬幣的高教做【厚】;鋼管橫放時的高叫做【長】水井的高叫做【深】等。

  【設計意圖】圓柱高的認識是學生認識中的難點,應突破側面高的教學定勢,以兩底面間的距離從內外兩個方面幫助學生認識高,畫高。豐富學生空間意識觀念。

  小練習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練習,檢測學生對圓柱的基本概念與特征的理解)

  圓柱的側面

  我們在制作圓柱時有沒有發現圓柱還隱藏著一個秘密,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你是沿著那條線展開的?

  (小組討論交流)

  生匯報,并適時板書

  生:沿著一條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

  生:沿著其中一條曲線剪,展開后是一個平行四邊形。

  生:不規則的剪是一個不規則圖形。

  師:沿著高剪,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有什么關系?

  (生小組討論匯報)

  生: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的高。

  師:當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側面沿高展開后是一個什么圖形?為什么?

  生:是一個正方形,因為前面說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的高,而圓柱的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所以沿高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與寬相等,那么沿高展開后就是一個正方形。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剪開、圍裹等實踐操作,把圓柱體的側面化曲為直,不僅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使學生勇于探索并有所收獲,培養學生良好的一絲不茍的學習品質。

  三、深化鞏固,解決問題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圓柱這種立體圖形,回憶一下:

  1、圓柱是由幾部分組成的?

  2、它們各有什么特征?

  3、側面沿高展開可能是什么圖形?

  4、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有什么關系?

  作業布置:

  ①、完成練習冊圓柱的認識。

  ②、尋找生活中的圓柱體

  教學反思:

  圓柱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他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圓柱在生活中經常可見,所以學生學生對圓柱是有初步認識的。所以,在新授時,有以下成功之處:

  1、在導入時利用課前制作圓柱這一過程讓學生初步認識圓柱,學生通過制作圓柱,能很快知道圓柱有三部分組成,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2、教學中采用親自動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小組活動,采用合作,交流等形式,讓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及高。

  3、本節課的重難點是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在突破重難點是鼓勵學生用多種辦法去嘗試通過小組合作,把教學重難點化繁為簡,并且多鼓勵學生去說。

  4、多與生活聯系,在練習時,有一道判斷題,在判斷已給物體是不是圓柱,一些不是圓柱的物體如腰鼓,手鼓等。

  不足之處;

  1、在講圓柱的高這一特征時,沒有鼓勵學生動手測量,只是簡單地指了指。

  2、整節課鼓勵性語言較少,教師說話有些啰嗦》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19

  教學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冊P17《圓柱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冊P17《圓柱的認識》。本單元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的最后部分,它對構建小學幾何知識的整體結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起著重要的作用。圓柱的認識是本單元的起始教材,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對它已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有圓、長正方體作基礎)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來認識的。學生認識圓柱,了解圓柱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征是以后學習圓柱的表面積、體積以及圓錐和球的認識的基礎;教學這部分內容,更有利于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可見,圓柱的認識教學在后繼的幾何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引導學生切實學好。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觀察實物模型,操作學具等活動,經歷從實物抽象幾何圖形的過程,認識圓柱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探索,經歷從圖形到概念的抽象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和空間想象能力,理解事物間的相互聯系,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幾何的直覺及立體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感

  經歷探究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進一步構建立體圖形的認知結構。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的特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認識圓柱的側面的特征。多角度探究了解圓柱。

  教學具準備:

  微課視頻、多媒體、圓柱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微課預習

  學生回家看微課視頻,預習自學圓柱的認識,完成微課作業,尋找生活中的圓柱,制作圓柱,思考提出問題。

  二、課堂回顧,驗收微課成果。

  展示自己的圓柱,指一指底面、高、側面。會讀圓柱的.相關數據。

  三、課堂探究。將學生的問題按從易到難整理展示。

  探究一:長方形旋轉得到圓柱。

  1、長方形沿著一條邊旋轉得到什么圖形。

  2、不同的旋轉方法得到不同圓柱。

  探究二:圓柱的展開圖

  動手操作

  師:請同學拿出自己制作的圓柱,剪開,展示。

  討論圓柱的展開圖的可能性。

  探究三:圓柱的側面展開后相關數據

  圓柱的側面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什么有關。

  三個不同的側面展開圖比較,得出符合側面展開的條件。

  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思維提升:如果下圖材料正好做成一個圓柱,長方形的長和寬與什么有關?

  探究四:圓柱的側面展開可能是那些圖形

  小組討論: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那些可能是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探究五:拿一張長方形的紙圍成圓柱。有幾種可能。認識相關數據。

  四、練習鞏固

  1、指出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圓柱?

  2、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圓柱體的高只有一條。

  (2)圓柱體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

  沿著它的一條高側面展開是個正方形。

  3、為這個罐頭盒設計一個包裝。需要一張長寬各是多少的包裝紙?

  五、課堂總結

  圓柱體的特點:

  1、底面:兩底面平行,是兩個大小相同的圓。

  2、側面:是個曲面,沿高展開是個長方形,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相當于圓柱的高。當側面展開是正方形時,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當沿著斜線展開是平行四邊形。

  3、高:兩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圓柱有無數條高。

  六、展示學生作品

  七、課后思考

  下面的長方形材料正好可以做一個高是10cm的圓柱,你能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嗎?

  八、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

  兩個底面圓形大小相等

  圓柱

  側面沿高展開長方形底面周長不等于高

  正方形底面周長等于高

  斜線展開平行四邊形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20

  設計理念

  本節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著眼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創設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質疑內化的過程中認識圓柱的特征,自主完成對圓柱知識的建構。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學會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材學情分析:

  圓柱的認識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圓的相關基礎知識之后進行教學的。雖然圓柱與已經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都屬于立體圖形,但長方體、正方體是由幾個平面圖形圍成的幾何體,而圓柱則是由曲面圍成的幾何形體,這在圖形的認識上又深入了一步,是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根據教育生態理論,教學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類比遷移、合作交流等原生態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自主去感受,去發現、不斷提高課堂生態水平。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圓柱的特征,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在不斷的觀察與操作、猜想與驗證、合作與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培養空間觀念,構建生態課堂。

  3、在師生互動中不斷增強合作的意識,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構建和諧課堂。

  教學重點難點:

  1、在活動中發現圓柱的特征和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形成空間觀念是本課的重點。

  2、理解曲面和通過化曲為直的方法推導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準備

  學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出示實物圖,請同學們看屏幕,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說一說下面物體的面都有什么特點?

  2、在這些形體中,哪些我們已經認識,并且知道它們的特征了?

  3、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圓柱體,簡稱圓柱(板書課題)。突出兩個圓柱圖。

  4、說一說,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設計意圖:生活的是生態的。首先通過展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生態情境,在分類中自然地引入課題,然后舉例并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幾何圖形,使學生初步感受圓柱的特征,最后通過對實物的辨析,強化對圓柱體的認識,使課堂自然、真實、生動。】

  二、教學圓柱的特征:

  1、觀察這些圓柱,想一想,圓柱有幾個面?它的面有什么特征?

  學生討論匯報。

  師:除了上下兩個圓面之外,圓柱還有其他的面嗎?請摸一摸圓柱上下兩個面,再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它們有什么不同?

  教師:圓柱上下兩個面是平面,周圍的這個面是彎曲的面,叫曲面。

  ②、那么,圓柱一共有幾個面?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圓柱平面圖

  教師:圓柱上下2個平面叫圓柱的底面,圓柱的底面是2個什么形?(板)

  圓柱周圍的這個曲面叫圓柱的側面,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板)。

  請同學們看平面圖,圓柱的2個底面是圓形,根據美術上的透視原理應畫成橢圓,其中看不見的部分要畫成虛線。

  ③請同學們繼續觀察圓柱,你還有什么發現?

  (如果學生說不出,教師:它的2個底面怎樣?)圓柱的底面是不是相等呢?有沒有方法驗證呢?演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數學的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積極有效地思考,依賴于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和能夠解決問題的學習生態資源。學生發現圓柱兩個底面相等只是源于對圓柱的生活感受,而當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學具,采用不同的方法驗證了自己的發現時,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興奮的行為狀態,就更容易參與到下面的問題解決中去。】

  2、我們發現了圓柱的相同點,那么點擊出示問題,它們有什么不同點呢?

  生:它們有粗有細,有長有短。

  師:圓柱的粗細由什么決定?底面越大圓柱就越粗,底面越小圓柱就越細。

  師:圓柱的高矮由什么決定?圓柱的高是從哪兒到哪兒?從上底面到下底面的都是高嗎?高要怎樣?和什么垂直呢?

  師:和兩個底面垂直的線段長度是2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圓柱2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在黑板的圖上標明高)

  師:如果老師把圓柱沿底面直徑切開,你能找出一條高嗎?(師生演示)老師斜著劃一下,這個是圓柱的高嗎?

  想一想,圓柱有多少條高?它們的長度怎樣?

  【設計意圖:圓柱高的認識是學生認識中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突破了以往只教學圓柱側面高的教學定勢,從內外兩方面幫助學生認識高、畫高,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3、小結,現在你頭腦中圓柱的形象是什么樣的?

  三、教學圓柱的側面積:

  1、一個長方形沿一條直線旋轉,會形成什么圖形呢?

  圓柱在木板上滾過的軌跡是什么形狀?

  我們沿圓柱的一條高把側面剪開,壓平,會得到了一個什么圖形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如何求?(板書:面積=長×寬)。

  那么,點擊出示討論題,這個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分別與圓柱的什么有關?請在小組中討論。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

  教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么?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師生一道演示、板書。

  教師: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個轉化過程。

  要想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應該知道什么條件?

  【設計意圖: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究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通過化曲為直,幫助學生發現圓柱的側面積】

  2、點擊、;你能把這張紙做成什么樣?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認識了圓柱的哪些特點?你還學會了什么呢?我們是怎樣指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的?

  教師: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直接計算側面積比較困難,我們把它沿高剪開、拉平,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長方形,就能很容易地求出圓柱的側面積。化曲為直的方法不僅可以解決數學問題,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五、鞏固練習:

  教師:下面我來考一考大家

  1、在生活中,圓柱的高會有不同的稱呼,你知道嗎?

  2、下面哪些物體是圓柱?

  3、判斷對錯。

  4、為這個易拉罐設計一個包裝紙。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2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圓柱的特征,知道圓柱的底面及其直徑和半徑,圓柱的高,圓柱的側面積及它的展開圖。

  2、通過觀察,認識圓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1、建立空間觀念。

  2、弄清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投影出示長方體、正方體。

  使學生明確:長方體、正方體。

  2、投影出示圓柱。

  使學生明確:圓柱。

  3、導入、揭示課題。

  板書:圓柱的認識

  二、新授教學

  (一)圓柱的認識

  1、教師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

  2、教師出示實物。

  3、出示投影,展示實物圖。

  4、揭示實物圖,出現圓柱幾何圖形。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我們叫它圓柱。

  (二)圓柱的面。

  1、分組活動,每人拿一個圓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覺。啟發學生動手實驗: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么特點。

  (3)用雙手摸側面。

  3、教師明確: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三)圓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

  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四)操作實驗

  使學生明確: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柱體有哪些特征?

  四、鞏固練習

  1、指出下面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指出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圓柱。

  五、實踐作業

  用硬紙做一個圓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徑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精選11篇)06-17

第二小學集體備課共享教案—認識圓柱體12-17

以圓柱的認識為例,談數學思想在教學中的滲透12-13

數學教案認識物體(通用8篇)08-06

圓柱的體積教案12-17

圓柱體積的教案12-16

圓柱的表面積教案12-16

培智實用數學教案11—20以內數的認識12-16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認識圖形12-17

幼教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整點和半點》(精選7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