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晏子使楚》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晏子使楚》教案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課文中運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對已有知識的運用能力。
3.培養朗讀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晏子在機智應對中體現出的愛國精神。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學本課,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小組討論學習”教學法,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二)學生學法
綜合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基本功,通過讀、思、議、演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并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對待的。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二)難點
理解晏子反駁的話。
(三)疑點
晏子的話為什么那么有力并能反駁得對方無話可說?
(四)解決辦法
主要通過閱讀、思考、自學、討論、表演等方式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臨危不懼和愛國精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查字典自學詞語,朗讀課文。
2.結合課前預習,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歸納.總結。
3.學生角色表演。
五、教學步驟
(一)揭題并解題
板書課題:16晏子使楚。
上節課,老師布置了預習任務,誰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使”和“楚”是什么意思?誰再用通俗的話講講課題的意思。
(學生介紹,小組間可以補充,教師適時補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拼音,讀難生字詞的讀音。
(2)根據課文預習的提示,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將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以上問題。
(l)學生提出自己拿不準的字音,班上交流。
(2)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學生交流,其他可以補充)
(3)提出不懂的`詞和句,師生一起討論交流。
(三)深入探究課文,突破重難點
1.默讀課文,思考并勾畫理解:(l)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結果怎樣?
2.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3.全班交流。
(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對應出示三次斗智的重點句子,并相機板書。)
4.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顯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5.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6.指導朗讀課文。
(四)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學生快速測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班上交流。
(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談談本文的寫作順序,小組間可以補充)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作相應的點撥并小結同時板書:
(五)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每組8人,有條件的可進行簡單的化裝并使用簡單的道具。)
表演后引導學生評價,教師提示學生可從語言、神態、動作等幾方面評價。
(六)布置作業
1.摘抄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教案2
一、文章內容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二、文學常識
1、本文選自《晏子春秋》
2、《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齊國大夫晏嬰的言行編輯而成的。
3、晏嬰,春秋后期齊國著名政治家,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
三、語音
詣(yi)枳(zhǐ)縛(fù)
四、通假字
1、縛者曷為者也曷通何,什么2、人非所與熙也熙通嬉,開玩笑
五、古今異義詞
1、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其實:古義:它的果實今義:實際上
六、詞類活用
七、一詞多義
1、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2)通“座”,座位(滿坐寂然)(3)犯罪(何坐?坐盜)
八、重點詞語解釋
1、晏子將使楚使:出使
2、謂左右曰謂……曰:對……說左右:近旁的人,這里指近侍
3、習辭者習:熟練辭:言辭4、今方來方:將要
5、何坐坐:犯罪6、坐盜盜:偷竊
7、吏二縛一人詣王縛:捆綁詣:到(指到尊長那里去)
8、齊人固善盜乎固:本來9、葉徒相似徒:只
10、其實味不同實:果實11、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得無:莫非
12、圣人非所與熙也圣人:才德極高的人13、寡人反取病焉病:辱
14、晏子避席對曰避席:離開座位
九、特殊句式
1、何以也賓語前置:以何也2、何坐賓語前置:坐何
3、吏二縛一人詣王定語后置:二吏縛一人詣王
十、朗讀節奏
十一、理解性默寫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莫非楚國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歡偷東西嗎
2、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戲弄(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取恥辱(自討沒趣)了。
3、晏嬰,齊之習辭者也。晏嬰,是齊國很擅長辭令的人。
4、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兩個小官吏捆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
5、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橘樹在淮河以南就成長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兩者只是葉子相似,它(果實)味道是不同的。
6、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莫非是楚國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長偷盜吧?
7、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當他到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上一個人從你面前走過。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選出下列各項中表述有誤的一項是(D)。(2分)
A、針對楚王的發難,晏子運用了類比推理的方法進行反駁,使楚王陷于尷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間的對話表現出其超人的智慧與膽識。
C、從文末楚王的話語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錯認錯。
D、晏子用'橘生淮南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句話強調環境對人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現象說明了什么?請簡要回答。
環境影響成長(水土異也)。
3、楚王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話回答)
因為他知道晏子很會說話,很會外交,想找機會羞辱他,試探他。
4、楚國君臣是怎樣安排計謀的'?(用自己的話回答先預設抓住齊人偷盜的情境,當晏子到來時,故意帶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齊人都善偷,從而戲弄晏子。
5、針對楚國君臣的戲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擊對方的?
以橘樹生長地不同,而本質不同來設喻,得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結論,環境造人。
6、晏子的回答,可謂巧妙得體,體現了一個外交家的風范,請說說晏子外交的特點。?
晏子外交特點:擅長辭令、聰明機智、維護國家尊嚴。
7、晏子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其目的是什么?
說明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盜,一來到楚國就偷盜,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人喜歡偷盜。反擊楚王“齊國人本來就喜歡偷盜”(齊人故善盜乎?)的羞辱。
十四、開放性試題
1、你喜歡晏子這個人物嗎?為什么?
機智敏捷、能言善辯、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強暴、講話幽默生動、聰明的政治家、具有愛國主義精神。
《晏子使楚》教案3
一、對教材的理解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本文承擔的重點訓練項目是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對于這樣一篇故事性強的課文來說,該怎樣處理教材呢?我認為通過反復的研讀,讀懂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駁,在此基礎上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人物的個性品質是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材的處理上,我摒棄了對課文內容的分析,淡化了情節教學,采用板塊式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設計及主要特點
1、突出訓練重點,摒棄繁瑣的分析:
這篇課文的教學要摒棄繁瑣的內容分析,談化故事情節,將課堂中有限的時間用在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上:即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在教學設計中,我先讓學生讀讀課文,想想: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的?他的反駁巧妙在哪里?在讀和思考的基礎上然后四人小組說一說,再集體交流。這樣想給學生有讀、想、說的實踐機會,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體會句子的`含義。
2、強調務本求實,深刻理解創新: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工具性決定了要以學習語言、正確運用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為目的。我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搞創新教育就是在深刻認識小學語文學科的目的、性質、任務的基礎上,在務本求實的訓練過程中,做到“肢解”教材,“重組”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綱,目中有人,重學情,重學法,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想主要通過以下2個小點:
⑴采用了“板塊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讓學生有選擇的權力。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從三次反駁中任選一次最感興趣的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從課堂上來看,學生先是選了楚王第二次侮辱晏子,晏子第二次反駁楚王。這次的教學重點是在理解句子深刻含義的基礎了,進行分角色地朗讀、體驗。然后學生選了第三次,第三次的重點是在理解句子深刻含義基礎上理解“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最后學生選了第一次。就這樣,根據學情靈活地處理。
⑵注重語言的積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運用語言,能夠運用語言,必須積累豐富的語言。在設計教學中,我是這樣想的:一是積累課文中的語言,如“不中用、水土不同、安居樂業”等等。二是以課文為載體,積累語言,如課文中晏子說的話“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可以用成語“揮汗如雨”來說,“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可以用成語“摩肩接踵”來說。
3、進行課外延伸:
在設計教學時,我還要求學生去看課外書《春秋故事》和《二十六史故事,東周篇》。
《晏子使楚》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2.學會生字新詞。
3.理解課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
4.引導學生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教學重點:能理解課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教學難點: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設計說明:
晏子,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課文記敘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斗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課文就是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寫楚王只好認輸。課文中晏子是怎樣智斗楚王的,為什么晏子的話會駁得楚王無言以對?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出現過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個。晏子是春秋時代齊國人,當過齊國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辭,機智果敢,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的故事。
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說說課題中的“使”作什么解釋?并且說出課題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課題的意思是“晏子作為齊國的使者出使楚國。”)
二、讀課文,自學字詞。
要求讀準生字字音,理解字詞。
讀準字音:淄
敝
枳
淮
指導書寫:淄、敝(筆順)辱、臣(筆順)
理解詞語: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國
安居樂業、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課文寫了晏子的幾個故事?從哪里到哪里是寫這幾個故事的,給課文分段。
2.讀課文中的三個小故事,用晏子說的話概括每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閱讀了解三個故事。
(一)閱讀理解第一個故事。
1.默讀思考: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2.晏子說“楚國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訪問狗國得鉆狗洞,楚國開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聽到傳話,為什么只好吩咐打開城門,楚王當時是怎樣想的?
(如果讓晏子從狗洞進來,那么楚國就成了狗國,楚王也成了狗國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開城門。)
4.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小故事。
(二)閱讀理解第2、3兩個故事。
1.默讀思考:這兩個故事中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回擊楚王的,結果怎樣?
結合填空理解晏子話的含義:
(1)上等人訪問上等國家,下等人訪問下等國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來訪問楚國,因為楚國是____。
(2)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到了楚國卻做起了強盜,因為____。這句話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讀兩個小故事。
(三)總結課文,鞏固練習。
1.朗讀全文。讀后討論: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機智果敢,善于言辭,熱愛自己的國家)
2.復述故事。
每人選擇一個小故事,準備后復述。
3.按要求摘錄課文中的詞語。
(1)寫動作的:____
(2)寫神態的:____
(3)寫外貌的:____
《晏子使楚》教案5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閱讀并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句,提高文言文解讀能力;體會晏嬰機智的辯才,學習他熱愛國家從容應對的談吐機智。
2. 過程與方法
讀、背課文,積累文言文的解讀能力;學習晏嬰在外交場合從容對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處世態度。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處世態度,學習從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找回自我。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策略:
1. 重點
課文讀讀背背;文言實詞和虛詞;人物形象和情節分析。
2. 難點
不同于現代漢語的詞序;古今詞義的差異。
3. 教學突破
讀、背課文,突出學為主體,就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讀:教師范讀,學生朗讀,教師指正學生存在的問題,學生熟讀成誦。
通過學生的閱讀,讓學生獲得對文章的整體印象,并在整體理解的前提下,突破詞、句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
網上與晏子有關的資料,投影儀和投影片。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學生初步閱讀課文
1、 明確本課時內容。(板書課題:《晏 子使楚》
2、 指導學生初步閱讀課文。
(1) 憑借自己以往的學習經驗,推測文句的意思。
(2) 對照課文注釋,重新閱讀,邊讀邊用筆標出不理解的詞句。
二、讀講課文
1、 領讀課文。(教師領讀前提醒學生注意:輕音和重讀,節奏和韻律)
2、 讓學生自己指出自己經過多遍朗讀仍不能搞懂的問題。
3、 查閱《現代漢語詞典》將工具書的注解運用于課文中,解釋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義:(投影顯示)
(1) 楚王聞之
(2) 齊之習辭者也
(3) 吾欲辱之
(4) 嬰聞之
(5) 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4、 你覺得課文中還有哪些詞和現在的用法不同或難以理解,畫上圈,嘗試利用工具書并借助注釋,把解釋寫在下面,并與同學討論。
教師提示:特別關注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
1) 王曰,何坐
2) 吏二縛一人詣王
3) 圣人非所與熙也
4) 寡人反取病焉
三、設疑·探究(投影顯示)
1. 讀讀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謀劃,是針對晏子的,還是針對齊國的?
2. 晏嬰保護了自己也保全了國家的尊嚴,靠的是什么?你能從課文中找到相應的根據嗎?
(學生充分交流合作,教師適時點撥)晏子憑借自己機智善辯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態度,成功地出使楚國,并維護了齊國的尊嚴。晏子在反駁時,他避席以對,顯示其莊嚴的態度,但在說話時,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剛于柔,把十分確定的`反擊對方的語言,用模棱兩可的、揣度、疑問的形式表達出來,用嬰聞之留有余地,用得無、耶等一類虛詞,使語氣變得委婉,既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又不至于使對方過于難堪,以致損害兩國關系。他義下辭嚴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
3. (師生互動、合作交流)還有別的意見嗎?(看學生的反應)肯定學生的回答,著重對學生提出要培養自己維護祖國尊嚴的聰明才智。
四、課文讀背
1. 引導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2. 背誦提示:故事性較強的作品,要記人物,記情節;記人物的語言動作,記事件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3. 告訴學生背誦課文需要以講述作基礎,但更嚴格,精確到字詞。
4. 試背誦課文。
五、拓展練習
這則故事寫晏子出使楚國,在宴會上為捍衛國家尊嚴而進行的一場曲折而巧妙的斗爭。你讀完后有什么感想,寫出來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板書設計 :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出使前 出使過程 出使結果
楚王欲辱來使 晏子巧妙應對 楚王反取病焉
問計近侍
《晏子使楚》教案6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晏子使楚》是浙教版義教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最后一篇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閱讀時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理解含著的意思。《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能給我們以親切自然的感覺。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依仗著國勢強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了針鋒相對、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駁,維護了個人和齊國的尊嚴。讀來膾炙人口,令人回味無窮、發人深省。
(二)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理解晏子出使楚國,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自己作為一個大國使者和作為強國齊國的尊嚴。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簡單的邏輯思維的過程。
3、激發學生為維護國家尊嚴而挺身而出,舉理力爭的愛國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掌握人物的.個性特點,并朗讀好相關的句子。
(四)教學難點
晏子反駁楚王中這些句子的邏輯性的思維結論。
二、說學情
(一)學生對歷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還是比較有興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節,而忽略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教師要循循善誘,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詞語。
(二)文學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學生已有較好的形象思維能力;同時也缺乏文學中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師要很好利用這類具有思辯之美的文章,讓學生認真解讀,把握難點,努力突破,以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說教法
(一)推導法:
在解讀晏子三次反駁楚王的句子時,教師可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在課件中分別先后給出(大前提、小前提)前面的兩個句子,然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從而得出結論,讓學生感悟到晏子作為一個使者的精明和才智。
(二)誦讀法:
為了讓學生能很好體會到當時楚王的橫蠻霸氣、盛氣凌人;體會到晏子的沉著睿智,又針鋒相對,不受欺侮的人物特點,教師只有認真引導學生細讀人物的語言及其前面的提示語,才能很好感悟到人物內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脈動。
(三)剝筍法:
在教學晏子三次反駁侮辱的故事導讀過程中,可采用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的結果到分析理解個別的句子,詞語的方法進行。然后再串聯起三個故事,進行總體的再現領悟。例如:首先理解掌握每則故事分別講什么主要意思,最后結果又是怎樣的?三個故事相互獨立,又彼此關聯。從“只好”的結果來分析,楚王是步步退卻,晏子卻一次比一次更淋漓盡致的在反駁,最后,楚王“只好”落得個“賠不是”的下場。由于這種強烈的首尾反差,能很好地引領學生去深究細摳,在深入的研讀中,找出個中原因,得到人生的啟迪。
四、說學法
(一)聯想與想象:讓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獲得抽象思維品質的培養;感受當時國與國之間外交斗爭的激烈舌戰。
(二)朗讀與討論:
對人物的對話,要讓學生反復的朗讀,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和發現。在教學晏子三次反擊侮辱的過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讓學生在學會學習方法的過程中,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合作、討論的學習空間。
(三)再現與表演: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世界,使學生與文本對話,從而在閱讀課文后有所領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理解進行表演。我們不求學生表演的優劣,但孩子在表演中的自我理、解感受。教師可以創設:拍三集電視連續劇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表演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再現文學形象。
五、說教學過程
(一)設計思路:
從總體感受、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入手;然后師生共同探究原因,選取一個故事內容認真導讀,明確因果聯系;再通觀全文,進行情景再現,加深對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對人物個性的把握。
(二)教學用具:
自制多媒體課件一個。(要求是:移動式的一個三段論。)
例:
(1)狗國,開狗洞。
(2)訪問狗國,我得鉆狗洞。
(3)楚國是狗國。
(三)具體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1)啟發談話,回顧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再讀課文第一大段。
(2)思考:當時的楚國是怎樣一個國家?想象當時的楚王又是怎樣一個國王?楚王要侮辱晏子的目的是什么?
板書:國勢強盛、顯顯威風
2、整體閱讀
(1)快速閱讀第二大段,思考:楚王侮辱晏子共使出幾招?
(2)讀后交流
(3)討論三次侮辱晏子的結果如何?讀“只好”的三個句子。
板書:只好,開城門,陪著笑,賠不是
(4)再連讀這三個結果,思考楚王的態度有什么變化?
小結楚王是步步退卻,直到“賠不是”。
3、賞讀第一個故事
(1)一個依*國勢強盛,霸氣十足的楚王為什么會在最后向晏子賠不是呢?細讀第一個故事,說說其中的原因?
(2)理解“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一句的含義。
(3)課件出示:得出楚國是狗國的結論。
(4)讀好這個句子。
(5)想象說說:當時接待的人向楚王報告時的情景。
(6)齊讀這個段落。
4、賞讀第二個故事
(1)見面后的楚王又是如何對待晏子的?晏子又如何應對的?細讀課文。
(2)交流匯報:理解:瞅、冷笑、嚴肅、裝著為難、拱了拱等句子。
(3)重點理解:描寫人多的三個句子。試說成語:遮天蔽日、揮汗如雨、摩肩接踵。
(4)解讀:說說:故意笑了笑和陪著笑的兩個“笑”有什么不同?
(5)課件出示: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既:
A訪問上等國家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派下等人去。
B我是最不中用的人。
C楚國是最不中用的國家。
5、賞讀第三個故事
(1)自學課文:思考楚王又想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反駁的?
(2)合作交流說說句子含義。
(3)課件出示:類比推理的三段論。
既: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結出又小又苦的枳。
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到楚國就做起強盜。
楚國是個強盜之國。
(4)結論。理解:“水土不同”一詞。
(5)個別朗讀。
6、小結再現
(1)通讀三個反駁的故事,你覺得晏子是怎樣一個人。
機智、善辯
(2)請你們合作表現,自由分組整備。
7、表現深化
(1)分三組分別表演,學生自由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整備拍攝三集電視連續劇)并給出每集電視片片名。片名應該是開放的。
(2)讓學生說說:人們看完這個電視片你想讓大家明白一個什么道理?(結論也應該是多元的)
8、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
鉆狗洞
是狗國
國針
楚勢下等人鋒晏
——強——侮辱下等國反駁——相——
王盛對子
做強盜
風氣差
《晏子使楚》教案7
教學目標:
1.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3.了解故事內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重點:
學習展開想象,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
能比較準確地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理解題意,介紹背景
晏子,姓宴名嬰,字平仲,“子”是古代對人的尊稱。“使楚”出使楚國,即受齊國之命,代表齊國到楚國去執行外交任務。故事發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這段時間。因魯國的編年史書《春秋》包括了這段時間而得名。
二、學習第一段
讀課文,以“閱讀思考”第一題為線索,把楚王“只好---”穿插進去。先以“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從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讀或說出來。
三、學習第二段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默讀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畫出有關的句子,讀或說出來。
2.晏子是怎樣對待的`?從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畫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讀或說出來。
3.晏子三次反駁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明確: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視對方,抬高自己,進而壓倒對方的辦法反駁了楚土,維護了齊國的尊嚴。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壓低自己,再貶低對方的辦法反駁了楚王。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舉實例,再說同樣的人在不同的國家表現不同,用類比的推理方法,揚齊抑楚,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4. 楚王聽了晏子的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只好”這樣做?明確:楚王在才智過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處于被動尷尬的境地。
四、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明確:楚王領教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頭了。
五、作業指導:
學習創造性復述。
根據“閱讀思考”第2題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動,進一步展示晏子機智地識破楚王的伎倆,巧妙應付,維護了齊國尊嚴的品質。
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學生說說。
2.把這個事件前后的內容連起來說說。
3.最后把全文連起來創造性地復述。
《晏子使楚》教案8
教學目標 :
1、初步學會用“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的段落大意”。
2、學會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哇”,理解16個詞語的意思。
3、能讀懂有關詞語的意思。
4、了解晏子出使楚國,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楚國的尊嚴。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提示課題,簡介人物和時代背景。
二、課內自學
1、要求:認真讀課文,想一想主要寫了什么事?
自學生字詞。
三、按自學要求依次檢查自學效果。
1、主要寫了什么事?
2、多音字正音:大
3、字形、筆順:敝、臣、尊
四、指名分段讀課文
五、學習1—3小節
1、議議讀讀,深入理解。
(1)晏子剛到楚國,楚王用什么辦法侮辱晏子?
(讓學生找到有關課文回答: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想讓晏子從這個洞庭湖里鉆進去,以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
(2)晏子是怎樣對待的?結果怎樣?
(3)為什么晏子說了這番話后,楚王只好吩咐打開城門,把晏子迎接進去。晏子用的是什么方法?
(4)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課堂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作業 本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晏子怎樣挫敗了楚王的第一次侮辱?
二、學習第4自然段
1、自讀課文,劃出晏子所說的話。
2、讀晏子的話,想一想含著的意思。
(1)“這是什么話?……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2)“敝國有個規矩,……就派到這兒來了。”
給這兩句話配上話外音,講講他們心底的意思。
3、同桌對讀晏子與楚王的對話,注意人物的神態與語氣;指導名學生角色表演讀。
4、練習小結:第二次楚王取笑晏子( ),沒想到反倒被晏子取笑楚國是( ),晏子又一次以自己的聰明才智與善辯的'口才,反擊了楚王。
三、學習第5自然段
1、二次失敗,楚王仍不甘心。在一次宴會上,楚王取笑齊國人沒出息,晏子又作了非常巧妙的回答,請看第5自然段。
2、自讀課文,劃出晏子說的話。
3、分角色讀課文,注意人的語氣和神態。
4、練習小結。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聯系上文回答:“從這以后”是指什么事以后?
2、“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楚王尊重他的什么樣?我們從晏子身上可以學到哪些優秀品質?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通讀全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提示:
1、楚王為什么侮辱?這是故事的起因,從第( )到( )自然段。
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怎樣對待的?這是故事片的經過,從第( )到第( )自然段。
3、結果怎樣?故事的結果,是第( )自然段。
二、回答上面的問題,歸納段落大意。
第一段:楚王為了顯示楚國的威風,想趁機侮辱晏子。
第二段: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給有力的反駁,維護了楚國的尊嚴。
第三段:楚王不敢不新生晏子。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完成課堂作業 本上的作業 。
五、課外作業 :把《晏子使楚》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晏子使楚》教案9
設計思想:
⒈由于兩篇故事人物相同、情節相似,為便于分析課文,把兩篇故事看成一篇文章的兩個自然段進行教學。
⒉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看注釋、查字典、深入思考的習慣和自學能力。
⒊重視朗讀的作用,引導學生學會通過朗讀把握文意的方法。
⒋采用復述故事和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⒌采取趣味性原則來設計思考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思考題注意分層次性、有梯度,從而激活學生思維,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話可說,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⒍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目標
重點:初步掌握一詞多義;
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晏子這一人物形象。
難點:學習文章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的寫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難讀字音,流利通讀文章。
2、疏通文言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晏子故事兩篇》敘述了晏嬰出使楚國的故事。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各國不僅在軍事上角逐,在外交上也常常展開激烈斗爭,以顯示各自的實力。晏子出使楚國不辱使命的故事,正是這段歷史的反映。文章表現了晏子能言善辭的才能和機智勇敢,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晏子故事兩篇》。
(二)學習課文
⑴播放錄音。
要求:①學生邊聽邊畫出疑難字詞。
②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⑵應掌握的字、詞的幻燈片。
a.利用工具書及書下注釋,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儐者 更道 閭 張袂
成陰 比肩接踵 縛 賜 熙
b.借助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
以,因為; 坐,犯罪;
短,身材矮小; 盜,偷竊;
延,迎接,引進; 賜,賞賜;
道,通“導”,引導; 詣,到……去
辱之,羞辱他; 曷,同“何”;
踵,腳后跟; 固,本來;
宜,適宜; 席,座具;
徒,只是; 其,它;
然,這樣; 熙,同“嬉”,開玩笑;
取病,自取其辱; 焉,相當于“啦”。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翻譯文章,讀懂文章內容。
2、學會復述文章故事。
教學過程
1、在疏通文句的基礎上,翻譯下列句子。
①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②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④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⑤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明確句意:
①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齊國的國都臨淄有幾千戶人家,大家舉起袖子來就陰了天,擦下來的汗就如下雨,他們肩并肩,腳跟腳而存在,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②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齊國根據所出使的國家的情況派遣使者,有才能的人被派遣出使開明的國家,無能的人被派遣出使無能的國家。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為什么會這樣呢?水土不一樣啊。然,這樣。
④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現在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東西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他喜歡偷東西嗎?得無,莫非。
⑤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3、集體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復述課文故事。
4、小結
第一篇:寫晏子出使楚國的兩件事,第一件寫楚人欲辱晏子,晏子經過斗爭終于從大門進入楚國;第二件寫楚王因晏子身材矮小欲貶其缺點,晏子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回擊楚王。第二篇:寫晏子使楚前,楚王設計辱齊;晏子設喻破計,維護了齊國尊嚴。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簡要分析晏子這一人物形象。
2、感受晏子說理藝術。
教學過程()
1、精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思考以下問題。
⑴思考問題幻燈片。
思考題一:晏子面對楚人的侮辱,進行有力回擊,他取勝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題二:簡要分析晏子這一人物形象。
⑵學生思考、討論。
⑶明確思考題一:
首先,從他自身來看,他頭腦靈活,機智過人,善于辭令。
其次,他善于使用打比方的方法。如文中的“使狗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把楚國與狗國等同。又如在第二則故事中他又以“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回擊楚王。
再次,他所采用的夸張手法,也讓楚王生畏。如在講到齊國人時,以“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形象的夸張,讓我們感受到齊國人比比皆是,更有力地反駁了“齊無人耶?”的質問。
第四,晏子采用以退為進的方法。面對楚王提出“然則何為使子?”的質問,晏子降低自己的身份,以“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作答,又是一次以楚王的尷尬而結束。
總之,課文中正是由于在晏子的外交辭令中采用打比方、夸張等手法和以退為進的方法,致使楚王無言以對,使晏子這一人物形象更鮮明突出。
⑷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理解晏子語言的邏輯力量。(要讀出人物的語氣、性格)
⑸明確思考題二:
晏子是齊國的大使,從外貌來看,其貌不揚,不夠瀟灑,從文中“楚人以晏短”,可以看出他身材矮小,因而成為楚人恥笑的把柄,但晏子卻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彌補這一不足之處,面對楚王的百般刁難,他非常鎮定,不慌不忙地回答楚王所提出的問題。他并沒有在其追問下退縮,而是反戈一擊,采用打比方、夸張等手法,致使楚王無言以對。從晏子對楚王的三駁與楚王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中,我們不難領略到晏子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能言善辭的才能和機智勇敢,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他不愧是一代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杰出代表。
(6)深入探究
思考題三:貫穿兩篇故事的思想主線是什么?
思考題四:從《晏子故事兩篇》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思考題三:
兩篇故事貫穿了一條思想主線:文章通過晏子出使楚國不辱使命、用辭令戰勝楚國君臣蓄謀的記敘,表現晏子忠于齊國的品格與機巧善辯的才能。晏子作為一名使者,是作者著力塑造的理想人物。他出使楚國兩遭戲弄。面對楚國君臣兩次蓄意刁難、侮辱,若晏子翻臉,既顯出使者笨拙無能,缺少風度,又會使兩國關系形勢緊張。因此,晏子不慍不火,機警設喻,使楚王自討沒趣,處于尷尬境地。晏子的對答措詞委婉,柔中有剛,充滿智慧大度,十分精妙,充分表現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過人的膽識及出眾的辯才。
明確思考題四:
從晏子的角度分析,我們得到的啟示是:一個人的外表并不代表一個人的才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能以貌取人,而要以真才實學來評價一個人的才華,所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就是這個道理。
從楚人這個側面來分析,我們得到的啟示是:無論自己的勢力、能力有多大,在待人接物這方面,我們都要注意場合和對象。無論對什么人,在什么地點都要注意運用禮貌性語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廣結良友,贏得對方的信任和尊重。
2、分角色朗讀課文,分析體會晏子與楚王的三次對話,
(三)小結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稱雄爭霸。外交上的勝負,成為當時兼并戰爭的重要輔助手段。晏子出使楚國面對楚王妄自尊大,無緣無故欲辱來使,清醒地認識到,這不是對他本人的侮辱,而是關系到齊國的尊嚴,因此他在蠻霸的楚王面前不卑不亢,從容鎮定,針鋒相對地進行有力的反擊,且乘勝反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使民善盜”的帽子扣到楚國人的頭上,置楚王于理屈詞窮的尷尬境地。表現了一位外交使臣不凡的勇氣和智慧。
晏子折服楚王的話不長,卻句句設伏,步步緊逼,終于勝利地折服了對方,顯示了一位外交家所特有的應變才能。而愚鈍逞強、目中無人的楚王最終只有陷入羈絆,徹底服輸。
(四)布置作業
⒈找出并解釋出自這篇文章中的成語。
⒉課外閱讀《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
說明:課外閱讀《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可以介紹后面擴展資料中的延伸閱讀資料,供學生閱讀。
(五)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教案10
教學目標:
1. 會認 8 個生字,會寫 14 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面不改色、安居樂業”等詞語。
2. 分角色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教學重點:
感知晏子語言的巧妙,并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討、點撥式教學。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查詢、學習晏子的故事。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二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說到齊國就會讓人想起一個人,他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他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嬰”,人們都尊稱他為“晏子”。 ( 說明“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比如 : 孔子、孟子等。)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
2、你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嗎?
3、“使”是什么意思?課題又是什么意思呢?
4、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 :
( 1 )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 2 )想想課文講了什么事?找出能體現出使結果的一句話。
2、交流,引導:
同學們真聰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齊讀“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書 : 尊重
三、抓中心句,理解脈絡
1、同學們,一句話往往能告訴我們許多信息,像這句也一樣,你讀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2、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在這之前是怎樣的?在這之前,楚王 。
板書 : 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學分讀這兩句話,“學貴有疑”,讀了以后,我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何變侮辱為尊重?誰能簡單來說一說?你能連起來說一說嗎?
( 1 )在這之前,楚王
( 2 )后來晏子
( 3 )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教師過渡:要想真正理解課文,咱們還得好好研究。今天,咱們就抓住“侮辱”一詞展開研究,去看看,在這之前,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請同學們繼續讀課文,用“ ”畫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講講你是如何理解這幾句話的。
四、交流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
( 楚王要晏子鉆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
板書 : 鉆狗洞
2、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人了嗎?”
指導朗讀這句話,特別指出 : 瞅、冷笑,讀重音。
( 楚王是輕視晏子沒才干,想以此達到侮辱齊國沒人才的目的。)
板書 : 沒人才
3、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
( 楚王借此譏笑齊國人沒出息,齊國社會風氣不好。 )
板書 : 沒出息
過渡:是啊,楚王對晏子的侮辱真可謂是居心(叵測),處心 ( 積慮),用心 ( 不良),同學們積累的詞匯還真多!
面對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擊的呢?
板書 : 反擊
五、學習晏子反擊
1、晏子第一次回擊楚王的語句。 ( 學生交流 ) 體會晏子當時的.心情和當時的場面,給他加一個修飾詞語,來讀一讀。
出示 : 晏子看了看, 地說:“這是個狗洞
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心平氣和 怒氣沖沖)
好的,同學們都答得很出色,反復地讀了以后,同學們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練習:訪問正常的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鉆狗洞,楚國讓我鉆狗洞。所以楚國是 。
板書 : 是狗國
2、晏子給予有力地回擊以后,結果如何?讀 : 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3、楚王這城門開得是無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認國家是狗國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結學法:
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反復朗讀——仔細思考——結合自己的理解,都學懂了晏子第一次反擊,而好戲還在后頭。我們將繼續利用這種方法學懂后兩次反擊,變換一下學習方法,四人為一組,讀二、三次反擊的話,討論以下習題:
(1) 上等人訪問上等國,下等人訪問下等國。
(2) 我是最下等人,訪問楚國。
(3) 所以楚國是
結果
(4) 淮南自然條件好,產柑桔。淮北自然條件差,產枳桔。
(5) 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在楚國當強盜。
所以楚國是
結果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水質土壤的不同,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社會風氣不同,因為生活環境不同,導致本質的改變,所以楚國就是強盜國,齊人在楚國才會變強盜。
六、游戲:巧填歇后語(形容楚王當時的處境)
七、評價人物
1、晏子才智過人,有善辯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在晏子的心目中,不會讓自己的祖國受到侮辱,他愛國,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維護了祖國的尊嚴。
3、正義在晏子一方,邪不壓正。 ( 板書 )
八、課后拓展,積累有關尊重的名言
教師小結 : 今天,我們學習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擊退楚王侮辱。同學們,只有今天學好知識,才能像晏子一樣,不辱使命,維護尊嚴。
九、板書設計
11、晏子使楚
鉆狗洞 聰明機智
侮辱 沒人才 能言善辯 尊重
沒出息 熱愛國家
《晏子使楚》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七組課文“尊嚴”中的第二篇。文章記敘了春秋時期晏子在出使楚國,憑借自己的機智和辯才維護個人和國家的尊嚴,不辱使命的故事。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2、抓住文中的“春秋末期”“大國”“敝國”等詞語激發學生課
外閱讀的興趣。將課外閱讀與課內朗讀有機結合。
3、初步了解楚王的三次侮辱和晏子的三次反擊。
教學過程:
一、析題,問題導入
1、析題從這個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如若知,就順勢鼓勵孩子會讀書,并啟發你還想知道什么?如若不知,就順勢鼓勵孩子看到題目提問。把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板書在副板書位置。
2、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兩遍(勾畫生字詞、讀通、讀順)
3、讀完課文后回顧黑板上的問題。(不一定要求回答,但是老師通過學生舉手的方式了解掌握學生初步學習的情況)
二、通讀課文,了解大意
1、抽生讀文,老師進行適時糾正,有難度的地方全班齊讀。
2、全班齊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抽生說主要內容,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文章的框架:楚王、晏子、結果;鉆狗洞、是狗國、開城門、沒人才、下等國、陪著笑、盜賊多、盜賊國、賠不是。(在這個環節中強調“大國”為后面的學文做鋪墊)
4、師:楚王與晏子的幾次交鋒分別在哪些自然段中表現出來?順勢教學生寫作文要注意劃分自然段。
三、品讀課文,體會晏子的辯才,在維護國家尊嚴和自己尊嚴時所做的努力
1、用不同的記號找出楚王做法的語句和晏子反駁的語句,和同桌一起讀一讀。
2、逐一分析楚王對晏子的做法和晏子的一次次反擊。
3、在這個環節中主要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來體現楚王的不尊重人最后自取其辱,晏子不卑不亢的態度為自己和自己的國家贏得尊嚴。
4、重點抓以下問題:1、楚王攻擊別人身體的缺陷。2、晏子的面對“鉆狗洞”時“把問題拋給楚王”。
5、在和這個環節中分角色朗讀是重點。1、楚王“冷笑”“打發”。2、晏子的形容人多時的三個成語“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比肩接踵”。3、通過“敝國”說到自謙,說到中國文化的深邃,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對共讀的《上下五千年》的興趣。4、“故意笑了笑”、“只好陪著笑”。
6、楚王的“笑嘻嘻”,大臣的“得意洋洋”,晏子的“面不改色”。晏子的話與課后的古文對比起來讀。
7、楚王“賠不是”。一個國家的君王在大庭廣眾之下給晏子賠不是,從中你感受到什么?(不尊重別人的人最終也沒有為自己贏得尊嚴)
8、晏子是個什么樣的人?(能言善辯、從容鎮定、機智、熱愛祖國、有禮有節、不卑不亢。。。。。。)
四、總結課文:尊重與被尊重
1、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總結:在自己的尊嚴受到侮辱的時候,要盡力維護自己的尊嚴;同時也要尊重別人,維護別人的尊嚴,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教學反思:
先說說整體感受吧!這堂課盡管上了50分鐘,但是還是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把兩課時的內容在一課時中容納進去,呈現一篇課文的整個教學過程。這體現我在教學設計的預想上眼高手低,不尊重客觀實際。所以課上完以后有些不倫不類,在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之間模糊不清。當感覺到時間不夠的情況下,也沒有勇敢地終止自己的教學過程,所以整個教學過程就是第一課時內容多了一點,第二課時內容又不落實。在以后的教學中,尤其上公開課的時候,我要特別關注這個問題,加強對教學環節的把控能力,在設計課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在后來與汪玉梅老師的短暫交流中我也有很大的收獲,她認為我應該把預習的過程放心地交給學生,汪老師跟我一個年級,她的做法我也嘗試著去做過,但是由于本班的生源差異,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沒有堅持下去,今天汪老師又給我說“開始時要給學生時間去預習,然后他就會自己找時間去預習”。汪老師的話讓我茅塞頓開。
在這堂課中,我根據教學教學大綱并結合我們學校開展的“課內朗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教研活動設計了三個教學目標,并有針對性地在教學環節中去達成目標。第一個目標是了解文章內容,明白文章大意。我通過放手讓學生朗讀課文的`方式來實現這個目標,在這堂課中大約有95%的孩子能完成,跟平時上課的效果相差不大,少數的幾個
孩子是在學習上比較困難的,在養成動腦筋的習慣方面還差了一些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在輔導差生方面多下功夫。第二個目標是利用文本中的“春秋末期”、“齊國楚國”、“敝國”等詞語來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上下五千年》這本書的興趣。但是由于課時安排的漏洞,在“敝國”這個話題上的挖掘沒有在課堂上呈現出來,對其他的幾個詞語的挖掘還算達到目的。第三個教學目標是初步了解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以及晏子對楚王的反擊。在這個環節中有些畫蛇添足,導致我的課堂拖堂,假如我在把楚王的三次侮辱找完,并讓學生入情朗讀后就讓本堂課結束就不會拖堂,而到了這個時候我有點剎不住車的感覺,由此感覺自己課堂駕馭的能力還要努力提高。總之,上完一堂公開課,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是大有裨益的,它讓我的課堂暴露在同行面前,以便得到大家的幫助,促使自己認真反思,努力完善。
《晏子使楚》教案12
教學要求
1.了解故事內容,學習晏子出使楚國時,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尊嚴的精神。
2.認真分析人物的語言,注意體會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3.學會生字、新詞,積累有關詞語。
教學重點
學習晏子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尊嚴的精神。
教學難點
用心體會人物語言,注意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預習,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么事,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略)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晏子使楚
提問:題目是什么意思?
晏子:名嬰,號平仲。
使:出使(動詞)。
楚:楚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讀文,說說每段大意。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詞意:國勢敝國枳安居樂業
3.答疑。
三、閱讀分析
1.閱讀思考:
①楚王譏笑晏子身材矮小,叫人在城門旁開了個5尺來高的洞讓晏子鉆進去。在這種情況下,晏子是怎樣對待的?結果怎樣?
②當楚王譏笑齊國沒有人才,所以派晏子這樣的人出使楚國時,晏子是怎樣反駁楚王的?結果怎樣?
③楚王譏笑齊國人做強盜,沒有出息時,晏子又是怎樣駁斥楚王的?結果怎樣?
2.討論、匯報。
3.重點思考:晏子是怎樣戰勝楚王的?
4.小結:
晏子出使楚國,能以自己的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尊嚴。
《晏子使楚》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認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嚴肅、押著、賠不是、淮南、犯罪、得意洋洋、安居樂業。
2、教學思考、解決問題: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時據理力爭的言行,體會“侮辱”和“尊重”兩個詞語的含義;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中心,抓住主要內容,復述課文、表演課本劇。
3、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晏子的聰明機智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對學生進行維護祖國尊嚴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尊嚴”為主題的課例,記敘了春秋時期晏子出使楚國,憑借自己的機智和辯才維護個人和國家的尊嚴,不辱使命的故事。尊嚴,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人的基本要素。為了人的尊嚴,我們要學會自尊和尊人。從人的尊嚴還可以擴展為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尊嚴、信仰的尊嚴等。尊嚴,不是建立在別人的屈辱上,而是建立在自尊和尊人的基礎上,建立在人與人平等的基礎上。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農村,是一所普通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來自十幾個不同的自然村,大部分學生的家庭條件比較優越,但有些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對孩子的學習關心不夠。近四年的語文學習,使學生的閱讀已有較高的水平,可以獨立對文章進行閱讀,只是在分析理解能力上有些欠缺,有待于老師的點撥與指導。
四、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尊嚴,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人的基本要素。我們不但要維護個人的尊嚴,更要處處維護祖國的尊嚴。在春秋末期,齊國的政治家、外交家晏子就是維護祖國尊嚴的典型人物。今天,我們來學習《晏子使楚》。(板書課題,指導“晏”字書寫,引導學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把握
1、展示課前搜集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時代背景,人物關系。
2、讀文識字、認讀詞語,理清課文思路,相機進行生字的書寫指導。
3、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圍繞課題“晏子使楚”自設問題閱讀課文。
(三)、深入探究,思考領悟
抓住“侮辱”和“尊重”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課文,體會這兩個詞語的含義。
師: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對待的?
生:自由默讀課文,劃出有關詞語和句子(包括語言、神態、動作等)
生:分小組學習,邊讀課文邊體會晏子是怎樣對待楚王的侮辱的。
師:指名讀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過程(課文的3――5自然段)
師生交流:重點體會晏子的語言及神態動作。
生:有感情地朗讀,根據晏子和楚王神態、動作的變化,讀出不同的語氣。
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水平相機進行范讀指導。(提示:讀書要和說話一樣自然,要注意停頓)
生:小組內分角色練習讀(角色分配:楚王、晏子、讀者、武士等)
生:小組展示分角色朗讀,全班評價,選出朗讀水平較高的小組再次分角色朗讀,體會楚王和晏子不同的語氣。
師指導討論:1、楚王三次的做法一樣嗎?一個大國的國王居然敗在晏子的手下,不得已向晏子道歉,并說出心里話,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2、晏子毫不示弱,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一次次戰勝了楚王是為什么?
生:通過討論,理解“侮辱”和“尊重”的含義。
師: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復述晏子是怎樣與楚王交鋒的?
生:自由選擇角色,進行《晏子使楚》的課本劇表演練習。
生:展示課本劇的表演(教師加入其中,扮演其中的角色)
(四)、遷移延伸
聯系現實思考晏子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我們應該怎樣維護祖國的尊嚴呢?
《晏子使楚》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文記敘了春秋時期晏子出使楚國,憑借自己的機智和辯才維護個人和國家的尊嚴,不辱使命的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小故事: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氣和過人智慧,體現了晏子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機智靈活的論辯、反擊技巧,和他處處以國家尊嚴為重的凜然氣節。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為序,先交待了時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間敘述了晏子與楚王三個回合的斗智過程,最后以一句話交待出斗智的結果。
結構精巧,緊湊完整,故事情節有起有落,矛盾沖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凈利落又風趣幽默,具有極強的故事性。
課文敘述語言簡潔生動,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
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寫楚王與晏子的對話,雙方辯詞的鋒芒,都表現得準確而生動,恰當地體現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文中楚王的話不多,多為設問口氣,但從“楚王見到了晏子,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這句話中的“冷笑一聲”和設問句“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就能體會出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無禮的神情。還有從“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這句話中的“打發”一詞,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的不尊重,又一次讓人體會到楚王的傲慢無禮。在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時,當楚王得知堂下的囚犯是齊國人時,他又借故侮辱齊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目空一切、傲慢無禮的楚王形象。而全文重點抓住晏子對待楚王時動作、神態的描寫,如:嚴肅、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這些詞語和語言的描寫,如:“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鉆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等語句,也讓我們體會到了晏子的冷靜、機智、靈活和能言善辯。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應該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達到上面的要求,教師就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讀的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本課我準備通過小聲自由朗讀全文,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默讀全文,畫出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樣侮辱晏子?和晏子怎樣反駁的相關語句,讓學生深入探究課文;分角色朗讀楚王與晏子的三次對話,幫助學生準確體會楚王侮辱晏子時蠻橫霸氣、盛氣凌人的神情,領略到晏子反駁時表現出的沉著、睿智的論辯、反擊技巧。從而降低學習難度,突破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正確認讀并且正確書寫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創造性地復述課文,表演課本劇。
3、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晏子反駁的話,體會他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沉著睿智、機智靈活,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
4、初步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認識簡單的推理。
5、激發學生為維護國家尊嚴而挺身而出,據理力爭的愛國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晏子反駁的話,體會他的沉著睿智、機智靈活,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認識簡單的推理。
【教學過程】
一、簡介背景,揭題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此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揭示課題,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⑴ 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
⑵ 根據課文內容,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么事?
⑶ 將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以上問題:
⑴ 學生提出自己拿不準的.字音,全班交流。
⑵ 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學生交流,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⑶ 提出不懂的詞和句,師生一起討論交流。
三、深入探究課文,突破重難點
1、默讀課文,思考并勾畫理解:
⑴ 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
默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可啟發學生聯系課文有關句子與背景,作深入地探討。楚國國勢強盛,有吞并各國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顯示國威,就是要嚇倒齊國,使齊國臣服。
⑵ 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從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畫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導學生把楚王三次對晏子的侮辱連起來,做比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緒的變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發難,這是抓住晏子體形弱點進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罵晏子無能,侮辱點由外而內,由晏子個人延伸到齊國,楚王心中已經惱怒。第三次,在前兩次失敗后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罵,采取迂回戰術,不再直接對晏子,而是虛擬捉盜賊事件侮辱齊國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⑶ 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晏子第一次對楚王侮辱的反駁: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鉆洞,而是用無漏可擊的推理判斷讓對方服輸。“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先肯定兩點:一是“這是狗洞”,二是“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進而依兩個肯定的判斷讓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開城門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駁可由學生獨立地領悟。要鼓勵學生有創意地理解,以發展思維的獨創性。比如閱讀晏子第二次反駁,可能有的學生會領悟到,晏子反駁不僅有力,而且很藝術。楚王說齊國沒有人,是指沒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沒聽懂以及夸張和取笑的方法反駁楚王。當楚王更明確侮辱晏子和齊國時,晏子裝作為難,提出撒謊和說實話的請求,然后用貶低自己為“最不中用”的人,鞭撻楚國為最下等國家。這中間有裝傻、自貶、取笑、賣弄,在嘻笑之間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尷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駁更為藝術,采取將計就計的辦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贓,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結不同果實為例,說出一個結論:水土不同,結果不同。再用這個事實去評價盜賊這件事,這是守中有攻:楚國是生養盜賊的國家。
2、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3、全班交流:
(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
4、楚王聽了晏子的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只好”這樣做?
楚王在才智過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處于被動尷尬的境地,對晏子毫無辦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領教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頭了。
6、小結:
楚王仗勢欺人,想顯示一下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7、進一步理解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
8、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可以邊講課文,邊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可以學完三個小故事后,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學生分組表演,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可從語言、神態、動作等幾方面評價。
【作業設計】
必做題:
1、生字組詞。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選做題:
1、小組合作表演課本劇。
2、實踐創新作業:
收集晏子的故事。
【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楚王 鉆狗洞 下等人 押強盜 晏子
(失敗) (勝利)
狗國 下等國 生盜之國
《晏子使楚》教案15
教學目標:
1.了解《晏子使楚》的背景、作者及主要內容。
2.學習《晏子使楚》中的語言技巧和修辭手法。
3.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晏子使楚》的含義和主旨。
2.學習《晏子使楚》中的語言技巧和修辭手法。
教學難點:
1.理解《晏子使楚》中的比喻和象征意義。
2.運用《晏子使楚》中的語言技巧和修辭手法進行寫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通過討論,了解學生對《晏子使楚》的了解程度。
2.介紹《晏子使楚》的背景、作者及主要內容。
二、閱讀理解
1.分組閱讀《晏子使楚》,理解文章的主旨。
2.討論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意義,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3.分析文章中的語言技巧和修辭手法,如排比、反問、比喻等。
三、寫作練習
1.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一篇關于《晏子使楚》的讀后感。
2.學生分組進行寫作練習,運用《晏子使楚》中的語言技巧和修辭手法進行寫作。
四、課堂總結
1.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2.總結學生的學習收獲和不足。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閱讀《晏子使楚》,讓學生了解了古代的歷史和文化,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學生對于比喻和象征意義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下一節課我會加強這方面的講解和練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言技巧和修辭手法。
【《晏子使楚》教案】相關文章:
《晏子使楚》教案01-01
晏子使楚教案03-06
晏子使楚教案04-25
晏子使楚教案07-11
晏子使楚的教案02-12
《晏子使楚》教案05-01
《晏子使楚》教案模板05-16
《晏子使楚》教案405-01
《晏子使楚》教案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