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1
大自然中的發現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認識物品的特征。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為有生命和無生命的。
2、科學探究:培養觀察、比較、分類能力。
3、科學態度:細致觀察,如實描述,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自然的興趣。
4、STSE:愛護環境,不破壞環境,引導學生建立科學與技術的關聯。
二、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放大鏡,塑料托盤,自己考察帶回來的自然物品
教師準備:實物投影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提問:1、觀察物體,需要哪些感官參與?用感官觀察時要注意些什么?
2、達爾文是怎樣考察大自然的?
(二)新課學習
1、觀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1)學習使用放大鏡
教師首先演示怎樣使用放大鏡——手持鏡柄,眼看鏡片中的物象,調整鏡片距離物體的遠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然后學生練習。
教師巡視指導并警示學生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放大鏡對著太陽看,以燒傷眼睛”。
(2)小組內分享自己帶來的物品,討論怎么觀察每個物體(借助感官和工具)。
(3)指導制訂觀察計劃(包括觀察時組內成員怎樣分工,如何做觀察記錄)。
(4)學生觀察。
2、給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分類
(1)確定分類的標準(一分為二)
(2)自行分類
(3)展示分類結果,小組內交流,相互評價
(4)擴大物品范圍(由個人物品到全組物品)再次分類
(5)繼續擴大物品范圍(由小組到全班)再次分類
(6)發現問題:物品越多,一分為二的分類標準比較難找。
(7)教師指導:將物品按照有生命和無生命劃分。
3、考察交流會
(1)組內整理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2)全班交流,問題匯總
(3)小結:在觀察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提出與之相關的科學問題。科學家們就是這樣不斷地提出新的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使得科學不斷進步的。
4、拓展—來自大自然的藝術
(1)教師展示葉畫、石頭拼圖作品
(2)學生創作
(3)學生作品展示
(三)整理材料,下課。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2
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能說出眼、鼻、舌、皮膚的作用。
二、科學探究
1、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物體的外部形態
2、能用語言描述觀察的結果。
3、能與同學討論、交流感官的作用。
三、科學態度
1、能對用感官觀察表達出深厚的興趣
2、能如實地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3、愿意與他人分享交流進行合作學習。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了解人的感官是我們學習科學的好幫手。
教學準備
教師與學生共同準備:水果、盒子、鬧鐘、黃瓜、鈴鐺、玩具小熊、皮球等物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先猜謎語。上邊草,下邊草,中間一顆黑葡萄,是什么?東一片,西一片,猜不著,聽聽看。
2、感覺器官能幫助我們做什么?
(二)、探究與發現
活動一、觀察蘋果
1、制訂計劃,你想用什么感官觀察?怎么觀察?觀察時要注意什么?
老師啟發,一看二聞三嘗。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注意安全衛生。
2、搜集證據學生開始利用感官觀察。給足學生觀察的時間。
3、處理信息。
4、表達交流。讓小組間交流,全班交流。
5、得出結論:得出各種感官的作用。
活動二、盒子里有什么?
分組實驗,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
(三)、應用與拓展
1、采用分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先跟本小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2、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適時啟發。
3、如何正確使用感覺器官
學生可以從眼、耳、鼻、舌、皮膚各個方面進行交流。
總結:
正確用眼:時間不要太長,要休息,不要總看近處的物體。
正確用耳:不要長時間用耳機,打電話時左右耳輪換。遇到大的聲響要捂耳朵。
正確用鼻:不認識的物體不要隨便聞,遠離刺激性物體。
正確用舌:不認識的物體不要隨便嘗,太熱或太冷的東西不要嘗。
正確用膚:不要用手摸太熱或太冷的物體。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認識物體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學探究
經歷多個觀察、比較、描述的活動過程,嘗試用多種觀察方法觀察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對物體進行比較。學習比較方法,初步形成比較能力。
3、科學態度
勇于嘗試新的比較方法。逐步形成仔細比較,如實描述的態度
二、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不同形狀、顏色的積木塊,輕重、軟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鐵球、球狀藥丸盒等),白紙,筆。
教師準備:體重秤,米尺或軟尺,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小木棒等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猜一猜:哪根棒更長?
(教師兩手分別握著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小木棒,讓學生判斷哪根棒更長?)
2、怎么證明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兩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對齊一端,觀察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為標準分別量長度)滲透比較時需要統一標準的意識。
(二)新課學習
1、用眼睛觀察比較物品
(1)提供顏色相同但形狀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4塊積木
思考:這4塊積木顏色都相同嗎?形狀都相同嗎?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同色(綠色)、同形狀積木2塊,同色(紅色)不同形狀積木2塊
思考:這4塊積木顏色都相同嗎?形狀都相同嗎?你怎么知道的?
(3)提供更多的積木塊,增加比較的靈活性
2、借助多個感官觀察比較物品
(1)提供兩個有較多不同點(包括輕重)的玩具球,比較它們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這2個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兩個有較多不同點的玩具球和積木塊,比較它們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這2個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3、總結(重點總結比較方法)。
4、找我們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1)學生兩人一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說話聲音等),再找相同(例如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人的共同特征等)。
(2)借助工具進行觀察比較(例如用筆畫出腳的輪廓,用電子秤稱量)。
(三)整理材料、下課
認識感官
教學目標
1、通過與同伴互相指認眼、耳、鼻、舌、皮膚的活動,說出它們都是感覺器官(感官了)。
2、觀賞視或閱讀圖片資料,知道動物也通過眼、耳、鼻等感知環境并且有些動物的感官很靈敏。
3、在用感官觀察的活動中,嘗試描述并交流物體在顏色、形狀、聲音、氣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熱等方面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利用感官觀察,可以獲得關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難點:能描述并交流物體在顏色、形狀、聲音、氣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熱等方面的特點。
課前準備:各種聲音的錄音片段。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了解感官
我們用什么來觀察?
用哪里來看?——眼睛。(眨眨眼睛)
用哪里來聽?——耳朵。(摸摸耳朵)
用哪里來聞?——鼻子。(用力深吸一口氣)
什么器官讓我們吃出味道呢?——嘴巴(伸出舌頭)
人體的感覺器官是什么呢?——皮膚(摸摸自己的皮膚)
整理學生對感覺的已有認識,激發興趣,引入利用感官進行的觀察活動。
二、眼睛
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幾種動物?
1、觀察教材中森林的圖片,你找到了什么小動物?
2、這個小動物是什么樣的?
3、什么顏色?什么形狀?什么大小?
三、耳朵
用耳朵聽,你聽到了什么?
1、多媒體播放各種聲音(雨滴、照相機、小鳥、救護車、沸水、風聲、狗叫、課間的吵鬧聲?)
2、豎起耳朵,你聽到的是什么聲音?
3、聲音好聽嗎?大聲嗎?你覺得大概是發生了什么事?
四、鼻子
1、你記得什么東西是香的?什么東西是臭的?
2、你喜歡什么樣的味道?
3、我們什么時候會用到我們的鼻子?
4、不認識的東西可以用隨便用鼻子去聞嗎?可能會有什么后果?
五、拓展
1、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感覺器官也有了不起的功能?
2、既然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作用,當一種感官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該怎么辦呢?(作為課后思考)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3
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
1、能說出金魚的特征:需要食物、會呼吸、能運動。
2、能說出金魚是怎樣吃食、呼吸和運動的。
二、科學探究
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觀察金魚的特征。
2、能用語言描述觀察的結果。
3、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
4、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
三、科學態度
1、能對金魚的觀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2、能如實地講述觀察到的'現象。
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并講述自己的觀點。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1、了解動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2、在認識動物、利用動物資源時,一定要愛護動物,保護動物資源,讓動物與人類和諧相處。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看視頻,魚缸、金魚。
二、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同學們,你們看老師這節課給你們帶來了哪位動物朋友?看魚缸中的金魚。你們喜歡他們嗎?它們有什么特點?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金魚吧。
二、探究與發現。
1、作出假設:“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動物需要食物,能運動、會呼吸,你覺得金魚有這方面的特點嗎?”思考
2、制訂計劃。你需要觀察什么?怎么觀察,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3、搜集證據。學生觀察金魚,找出證據。
喂魚,不要多喂。看視頻。金魚會呼吸。觀察時要保持安靜,不要打擾金魚。
4、處理信息。把觀察到的金魚特點及時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畫一畫,只要像就給予肯定。
5、表達交流。你是怎么做的?你觀察到什么,你認為金魚需要食物嗎?能運動嗎?會呼吸嗎?
6、得出結論:金魚需要食物,能運動,會呼吸。
三、應用與拓展
課下親自養金魚,有魚的就要多觀察,魚除了吃飯,呼吸,動物外還會做什么?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和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對自己要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熟練地認識本課生字詞。
2、理解王寧為什么要當勞動委員,理解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解題質疑
1、談話出示課題。
2、質疑:
題目中的“我”指的是誰?
3、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思考下面問題:
⑴ 文中的“我”指的是誰?
⑵ 王寧選自己做什么,為什么要選自己?
⑶ 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在自然段后面標上序號。
⑷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⑸ 王寧的話剛說完,為什么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⑹ 你應該向王寧學習什么?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清除障礙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本課生字及詞語。
2、同桌小組見交流。
3、讀后檢查:
⑴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讓學生認讀。
⑵ 出示小黑板:
學校 教室 委員 親切 班長 勞動 集體
(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⑶ 課文分幾個自然段,指名說出序號。
三、精讀課文回答問題
1、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從“靜悄悄”體會到了什么?)
2、突然,王寧站起來對說:“我選我”。
(從“突然”體會到了什么?)
3、王寧選自己做什么,為什么要選自己?
4、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從“一片掌聲”體會到了什么?)
四、再讀課文,突破教學重難點
1、教師適當點撥:
⑴ “靜悄悄地都在想”說明同學們正在認真思考選誰合適。
⑵ “我選我”:
① 說明王寧勇敢。
② 體現王寧真心實意的為大家服務。
⑶ 同學們都“楞住了”說明王寧與別人不同,不是選別人而是選自己,出乎同學們的意料。
2、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說明同學們有當好勞動委員的決心,而且相信他一定能當好,所以鼓掌表示同意。
3、讓學生重點讀王寧說“我選我”理由的那些話,讓學生說出從這些話中體會到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想法。
4、指導朗讀。
(讀出課文的`思想感情。)
五、 鞏固練習
1、看拼音讀詞語:
xué xiào jiào shì qīn qiè xiǎng shēng
學 校 教 室 親 切 響 聲
bān zhǎng wěi yuán jí tí yí yàng
班 長 委 員 集 體 一 樣
2、照課文內容填空:
王寧和李小青是( ),王寧像李小青一樣( ),( ),我要學習王寧熱愛( ),( )集體,樂意為大家服務的好品質。
3、假如你參加班干部競選,你準備怎么做,講些什么?試說一說。
4、自由組合,分角色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寫王寧在班會上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的事。贊揚了王寧虛心好學、樂意為大家服務的好品質。希望你們向王寧學習,熱愛勞關心集體、樂意為集體做好事,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我選我》教學設計5,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5
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能說出周圍常見的植物的特征。
二、科學探究
1、能在對具體現象與事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2、能初步感知科學探究需要制訂計劃。
3、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植物的外部形態。
4、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
5、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
三、科學態度
1、能對植物外部形態表現出深厚的探索興趣。
2、能實事求是,客觀描述對常見植物的觀察和發現。
3、交流過程中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對常見植物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識。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在認識植物、利用植物的時候,一定要愛護植物,保護植物資源的繁盛。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仙人掌、白蘿卜、松枝、荷花、向日葵,銀杏葉,牽牛花,水稻,洋蔥、橘子,蔥,芹菜、月季。
二、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教師出示教材圖片,讓學生說一說是否認識這些植物,然后直接引入問題“這些植物有什么特點?”
2、這節課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些什么,大家快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觀察這些植物的特點!
二、探究與發現
活動一、觀察植物的顏色和形狀
我們先來觀察植物的葉子、花的顏色和形狀。把觀察到的特點記錄在活動手冊第七頁。觀察完全班交流。
活動二、聞氣味辨植物。
游戲規則:蒙上眼睛,只能用鼻子聞,不能用手拿,其他同學不能提示。
小組活動,其中三個成員用手幫著拿植物,一名同學用鼻子聞,組內成員輪流進行活動。
三、應用與拓展
1、出示不同實物。
2、分組討論,全班交流。比較花生、葡萄、國槐的不同特征。老師適時提示。
輪子的`故事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對探究身邊的物品———衣服的科學的興趣:認真參與觀察,比較分類和制作等活動
2、培養學生觀察和比較能力
3、指導學生初步認識衣服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重點:
1、激發學生對探究身邊的物品———衣服的科學的興趣:認真參與觀察,比較分類和制作等活動
2、培養學生觀察和比較能力
3、指導學生初步認識衣服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難點:
1、激發學生對探究身邊的物品———衣服的科學的興趣:認真參與觀察,比較分類和制作等活動
2、培養學生觀察和比較能力
3、指導學生初步認識衣服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教法:
探究法
課前準備:
1、衣服的圖片
2、學生自帶一件最喜歡的衣服
3、各種特殊衣服的圖片
4、制作材料和工具
教學流程:
認識學生自己的衣服,搜集衣服資料,給衣服分類,認識特殊的衣服,整理自己的衣柜
教學過程:
活動1:認識學生自己的衣服
1、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
2、引導學生在顏色,大小,圖案,材料,款式,穿著場合,穿著季節等方面比較相同和不同
3、出示圖片
活動2:給衣服分類
1、觀察和比較教師和學生搜集的各種各樣的衣服
2、學生給衣服分類
3、匯報分類方法
活動3:認識特殊的衣服
1、出示書中的圖片認識特殊的服裝
2、引導學生說出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衣服
活動4:整理自己的衣柜
1、學習集中存放衣服的方法
2、作業:整理自己的衣柜
課后小結:
激發了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團結合作地參與服裝的研究,了解服裝在不同時期的變化,初步了解了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多樣的天氣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陰、晴、雨、雪、風、霧等天氣現象、主要特征和相應的天氣符號。
(2)科學探究
初次經歷較長時間地、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并記錄天氣現象的過程。
(3)科學態度:培養堅持性,激發學生關注天氣的興趣。
(4)STSE:了解到人們在監測、獲取天氣信息的方法與途徑。
二、教學準備
各種天氣的圖片、錄像,天氣符號圖片,活動手冊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天氣,與我們密切相關。這節課,我們要開始學習有關天氣的科學。
(二)新課學習
1、認識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1)這是什么天氣?
依次出示晴、陰、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的圖片,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2)找晴天和陰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不同地點的晴天圖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陽沒有被云遮住)。
接著出示不同地點的陰天圖片,找陰天的主要特征(太陽被云遮住了)。
(3)用符號表示晴天和陰天
首先同時出示同一地點的晴天和陰天圖片兩張。提問:用圖形符號表示晴天和陰天,怎么畫才好區分呢?學生試畫,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畫的晴天和陰天的天氣符號,與之對照。
(4)用符號表示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依次出示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的多個圖片。找上述每種天氣的主要特征。學生試畫,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畫的相應天氣符號,與之對照。
(5)看符號認天氣
出示不同的天氣符號,學生認天氣。
2、觀察記錄一周天氣現象
(1)明確任務
任務1:同一地點,不同時刻,天氣會相同嗎?(例如,學校,每天9點、12點、下午3點)
任務2:不同地點,同一時刻,天氣會相同嗎?(例如,不同區域的兩家住地,每天7點)
(2)領取任務
同學們選擇任務,相同任務的幾個人組成小組。
(3)記錄指導
(4)交待注意事項課后觀察,堅持觀察一周。及時記錄和交流。注意安全。
3、說一說獲取天氣信息的方法
(1)親自觀察、測量
(2)電視、廣播中播放的天氣預報
(3)其他有天氣信息的設備或人員
(三)整理,下課。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云的形狀和顏色判斷哪種云會下雨。
2、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常見的幾種云,知道哪種云可能會下雨。
2、知道制作簡易雨量器,并知道怎樣使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
2、愿意和雨水親近,體驗大自然的感覺。
[教學準備]學生自帶大的塑料瓶、膠帶、蠟筆、剪刀。教師準備噴壺、白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1、從觀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學。通過觀察云朵,思考:什么樣的云會下雨?討論:什么樣的云會下大雨,什么樣的云會下小雨,什么樣的云不會下雨?指導學生了解積云、卷云、高層云一般不會下雨;積雨云、云層云有可能會下雨。
2、怎樣才能知道一場雨下得有多大。學生根據經驗或者感受,也許不能準確描述一場雨到底下得有多大。因此,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使學生知道雨量器是測量雨量大小的科學儀器。
(1)討論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勵學生說出他們是日常生活經驗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如看水花和積水等。
(2)介紹用小尺、刻度來測量雨的大小的方法。講解雨量器是用來測量雨的'一種工具。
(3)了解雨量器的制作方法和制作過程;教師演示如何將膠帶貼在塑料杯上。
(4)討論為什么在有的雨量器的底部經先倒進一些水。
(5)學生把刻度貼在杯子上后,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
(6)把學生帶到選好收集雨的地方,模擬雨云用噴壺向雨量器里“降雨”。
(7)指導學生讀出雨量的大小。當學生帶著他們的雨量器回教室的時候,提醒他們走路時要小心,免得濺出“雨水”。學生應該把他們的雨量器放在一個平坦桌面上,在與眼水平的位置上讀出降雨量。
(8)指導學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測出下一次下雨時的雨量。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了解不同材質的塑料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建立各種塑料袋、瓶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聯。認識塑料瓶底的安全標識。
(2)科學探究
經歷觀察、比較對不同的塑料的過程,訓練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
(3)科學態度,STSE 能意識到塑料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樹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識。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各種不同的塑料袋、塑料瓶子,放大鏡學生自帶品: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塑料制品。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依次出示教材中的7種塑料制品。
塑料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材料。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塑料。
(二)新課學習
1.比較不同的`塑料
(1)比較不同功能的塑料袋首先出示四種不同的塑料袋。
接著提問:這些塑料袋有哪些不同?(透明度、韌性、軟硬、透水性 )可用什么方法比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袋適合干什么?
然后學生分組討論觀察計劃,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開對比觀察活動。最后進行實驗匯報和總結。
(2)比較不同功能的塑料瓶
首先出示3種不同的塑料瓶(分別與指南車信箱中的3種安全標識相對應)。
接著提問:這些塑料瓶有哪些不同?可用什么方法比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瓶適合干什么?
然后學生分組討論觀察計劃,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開對比觀察活動。
最后進行實驗匯報和總結。
(3)認識塑料瓶安全標識
出示與指南車信箱中的3種安全標識相對應的塑料瓶圖片講述安全標識的用意
2.調查家中塑料瓶的作用是否安全
(1)明確調查目的
(2)選用恰當的調查方法
(3)做好調查記錄
(4)分析,得出調查結論。
(5)做好安全宣傳。
(三)整理材料,下課。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8
[學習目標]
1、能夠從“玩”中提出問題。會提問題。
2、找出與科學家發明創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3、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學家。
[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玩具
(老師)發明家的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讀一讀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找出與自己吹泡泡時的相似之處。用簡單的文字記錄下來。
2、教師講述青霉素的發現和濾毒罐的發明的故事
3、玩玩具,提問題,進一步理解科學是什么。
4、學生玩玩具。
5、指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將玩上升到有意義的科學活動。
(1)把學生分為四人一組,一邊玩玩具,一邊提問題。(要從身邊的事物說起,還要有價值,適合于探究。)
(2)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進行記錄。
(3)在全班說一說,比一比誰的問題提得好。
三、總結
同學們每人都提出這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身邊經常遇到的,使我們懂得了: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養成多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你就會發現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會有科學。原來科學離我們這么近。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一些秋季的天氣現象;
過程與方法:了解一些在秋季成熟的果實;了解一些動物在秋季的活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觀察發現身邊和秋天相關的現象。
教學重點:認識一些秋季的天氣現象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發現身邊和秋天相關的現象。
教學用具:PPT課件
一、任務驅動,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季嗎?
生:春、夏、秋、冬
師:展示圖1生活情境:秋風吹走了波波的帽子,吹落了樹上的黃葉。琪琪撿起地上的落葉說:“怎么滿地落葉呢?”彬彬說:“是秋天來了吧?”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秋天吧!
問:秋天來了會有哪些變化呢?
生:天氣變冷了...風變大了...樹葉黃了...
師小結:是的,同學們通過觀察會發現秋天有一些直觀而容易發現的變化,例如:天氣變涼、樹葉變黃、落葉、風變大等等。秋天在夏天之后,有一些比較直觀的感受是氣溫的下降。另外,由于氣溫變化及其他原因,很多多年生植物的葉子會漸漸變黃、枯萎、凋落,只留下枝干度過冬天。
二、活動指引,學習新知
活動1秋天來了
師:展示圖2
秋風送爽,天氣轉涼。你能從哪些現象感受到秋天的到來? 請同學們從氣溫、雨、風等方面來說說秋天的變化吧!
生:舉手回答。“秋天的氣溫變冷了”“雨多了”“風變大了”…
師小結:是的。相對其他季節,秋季明顯感覺到氣溫的下降,而秋季氣溫下降往往是伴隨著秋風而來,所謂“一場秋風一場涼,一場秋雨一場寒”。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呢!因為這些秋風是從北方南下進入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所以比較清涼,風向穩定,風力有時會比較大。
我們看到書上小女孩手持風車的.圖片就是提示我們秋風的特點,秋風來了。
活動2秋天的動物和植物
師:展示圖3
秋天,很多植物的果實成熟了。動物的活動是否也發生了變化?
我們看到圖中背景包括了秋天的樹木、小草的葉子變黃了、大雁南飛以及收割機在收割莊稼。插圖分別是什么呢?
生:有向日葵、柿子、螞蟻、松鼠。
師:對的,那是一些秋天的果實和動物在儲備過冬的食物。請問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果實是在秋天成熟的呢?
生:橘子…蘋果…橙…
師小結:很多植物的果實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柿子、蘋果、海棠、山楂、石榴、梨、核桃等。也有很多農作物的果實同樣也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水稻、棉花、大豆等。而動物在秋季的變化主要有換毛、遷徙、儲備食物等。
三、游戲互動,興趣激發
組織學生去校園里找找秋天的跡象。比如觀察一下秋風的風向及風力大小。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02-04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03-16
【通用】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01-18
小學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09-19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4篇02-04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我選我》04-28
一年級科學教案10-24
一年級科學教案02-04
一年級科學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