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能通過實驗探究哪種材料適合做鼓面。能按照書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樂器的小組計劃。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簡單的小樂器。能對自己和別人設計、制作的小樂器進行客觀的評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制定小組制作計劃的過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愿意與小組其他成員分工完成小樂器的制作任務科學知識目標:能說出聲音的大小、高低與物體的振動有什么關系。
教學準備:圓口容器、氣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紙、橡皮筋或膠帶、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認識書中的各種樂器,并提問:你們認識這些樂器嗎?你會彈奏嗎?
告訴學生不同的樂器會產生不同的聲音并且聲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動一:做小鼓
1、用有圓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選擇不同的材料如橡膠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紙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膠帶將它繃緊在鼓身上敲擊鼓面,仔細聽聽發出的聲音。
以教師演示為主以技能訓練為重點
2、提問:敲擊不同材料的鼓面發出的聲音一樣嗎?哪種材料更適合做鼓面,為什么?
三、活動三:制作自己的小樂器
1、讓學生先欣賞一些同學做的.小樂器。
學生認樂器
學生動手實驗
學生討論
得出結論:聲音與材料的性質有關,材料不同樂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組計劃
試一試,怎樣讓自己制作的小樂器發出聲音?怎樣讓小樂器發出高低大小不同的聲音?
布置討論任務:對同學們制作的小樂器進行評價。
四、教師總結全課制定小組計劃
學生得出結論:聲音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強弱有關;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學生討論制定小組計劃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小學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2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科學的表達方式描述自己聽到的聲音。
2、能夠在多個問題中確定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覺各種物體發聲時產生的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樂于對周圍的各種聲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問題。能夠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對聲音問題的看法。
科學知識目標:能舉例說明周圍的聲音是各種各樣的。能歸納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教學準備:按組準備鼓和鼓槌1個、綠豆若干粒、鑼1面、鋼尺1根、紙杯1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風聲、雨聲、讀書聲,處處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聲音。
二、活動一:尋找聲音
1、觀察書中的四幅插圖
2、傾聽聲音:讓學生傾聽聲音,知道這個聲音是由誰發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體和動物在發出聲音時的變化。
4、關于聲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動二:觀察物體發聲時的.現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覺各種物體發聲時產生的現象。
學生實驗
全班討論,交流得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填寫各種物體發聲時的現象記錄表
討論物體發聲時有什么現象?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
2、提問:用什么辦法能使物體停止發聲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鑼停止發聲?
物體停止發聲時有什么共同的現象?這說明了什么?
四、小結
小學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3
【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
1、許多物體具有固定的形狀,形狀是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體的形狀會影響它的平鋪方式。
科學探究目標
1、用簡單的方法就可以比較出不同物體的形狀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體,會有不同的擺放或堆放方式。
科學態度目標
1、發展對物體進行研究的興趣。
2、認同物體的特征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到生活中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有可能其擺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許多物體有固定的形狀,并且從“占據空間”的角度理解形狀是物體的重要特征之一。
難點:探究多種“平鋪”方式,意識到物體形狀會影響其平鋪的方式。
【器材準備】
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塊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內裝一個乒乓球和一塊橡皮)、課件、班級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用“稱一稱”的方法比較了幾種物體的輕重。還記得是哪幾種物體嗎?
(學生回憶:乒乓球、木塊、塑料塊、大橡皮、小橡皮)
2、出示小布袋。不打開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裝的是哪兩種物體嗎?是怎樣猜到的?引導學生用“摸”“看”的方法進行猜測,根據“形狀”判斷布袋內的物體是乒乓球和橡皮。
3、出示另外兩種物體也是物體的重要特征。
——木塊和螺母,讓學生說說這兩種物體是什么形狀。
4、引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物體的形狀》
(課件展示猜測的方法及四種物體的形狀)
(板書:認識物體的形狀)
5、提出問題。這里有四個同樣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這四種不同形狀的物體分別裝進里面,怎樣才能裝得更多呢?學生交流裝盒子的方式,教師規定統一用“平鋪一層”的方式進行。
(課件演示:“平鋪一層”)
二、探究將物體平鋪在盒內的方式
1、演示平鋪的方法,記錄數據。
怎樣平鋪一層乒乓球呢?請一位學生來演示平鋪的方法,并且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課件演示平鋪的方法及如何填寫表格)
2、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將四種物體分別平鋪在盒內,并且將數據記錄下來。比一比,哪組最快,哪組裝得最多。
3、分組活動結束后,教師將各小組的數據填寫在班級記錄表單中。
三、研討:“形狀”對物體占據空間的影響
1、觀察班級記錄單:有什么發現嗎?
引導學生發現:每個小組乒乓球和木塊數量都一樣,而螺母和橡皮的數量就不一樣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
2、交流展示“擺放”的方式:我們先來看看這些物體都是怎么擺放的吧。
(1)各小組將擺放的方式展示出來,并標清數量。
共同體驗: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擺放,真的.能夠都擺進盒子嗎?師生共同確認上述問題后,將數據寫在對應的擺放方式旁邊。
(2)乒乓球和木塊只有一種擺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種擺放方式,而且擺放方式不同,裝的數量也不一樣。
3、分析研討:為什么會這樣呢?
(1)同一種物體不同的平鋪方式占據空間狀況不同。
引導學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塊每個側面都是一樣的,所以怎么擺都一樣,擺的方式只有一種,所以平鋪一層的數量也不會有變化,螺母“躺”著擺和“立”著擺是不一樣的,用來平鋪的“面”形狀不一樣,所以平鋪一層的數量也不一樣,橡皮“躺”量都不一樣。
(2)不同形狀的物體在平鋪時占據空間的狀況不同。
思考:為什么乒乓球能擺進盒子的數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塊少這么多?
分析:由于形狀的原因,乒乓球沒有將盒子鋪滿,中間有空隙,所以裝得少。
(如果學生認為是因為“乒乓球”比“木塊”大而造成上述結果,教師可以進行演示實驗:與木塊同樣大小的空心塑料塊和乒乓球可以裝同樣多的沙子,說明乒乓球與木塊大小一樣,也可以將兩個相同的燒杯裝同樣多的水,將乒乓球和木塊輕輕按入水中后,看兩個燒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
四、拓展、延伸
以螺母“躺著”平鋪一層和“立著”平鋪一層為例,引導學生思考:盒子真的被填滿了嗎?說說你的看法。
【小學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05-05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03-16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02-04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下冊01-08
小學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04-11
小學一年級美術下冊教案01-15
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05-17
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02-23
小學一年級下冊學生評語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