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空氣中的“流浪漢”》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空氣中的“流浪漢”》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空氣中的“流浪漢”》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自主識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流浪漢”等詞語的意思。
2、運用朗讀、圈劃、說話等學習方式,了解列數字、作比較等一些常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感受科普作品表達的科學嚴謹與生動形象。能照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3、通過課文的學習,了解灰塵的大小、多少、來源、用處以及管教方法。懂得灰塵的治理方法,學會改善環境、優化環境。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列數字、作比較等常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能嘗試把一句話寫具體。
2、讀懂灰塵與雨之間的密切關系,借助關聯詞加深理解與表達。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認識“流浪漢”
1、關注注釋,了解作者
今天我們學習第32課,空氣中的流浪漢。齊讀課題。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葉永烈叔叔。
請一個學生讀葉永烈的介紹。
2、課題質疑,認識“流浪漢”:
齊讀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1)我們預習過課文了,知道空氣中的“流浪漢”就是________________(交流板書:灰塵)(紅筆描)
(2)灰塵怎么成了空氣中的“流浪漢”呢?(出示第一節)自己小聲讀第一小節,抓抓關鍵詞語,找找答案的。
交流。(泛紅:到處游蕩)(如說不出問:他們有什么相同點呢?)
(3)(流浪漢就是這樣的)難怪作者稱灰塵為空氣中的——(生讀:“流浪漢”)。
(破折號翻紅)這里的破折號表示——(生答:解釋說明)
(4)齊讀第一節
過渡:下面,讓我們走進課文,深入了解這位空氣中的“流浪漢”——灰塵吧!
二、整體感知,梳理文脈
1、自由輕聲朗讀2~6小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好后想一想:每一小節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介紹了空氣中的流浪漢——灰塵的?
2、生自學,師巡視指導
3、交流。(師隨機板書:大小 多少 來源 用處 壞處 管教灰塵
(2)(3)(4)(5)(6))
4、師生合作:作者第2小節介紹了灰塵的(大小、多少、來源),3、4小節介紹了灰塵的(用處和壞處),5、6小節介紹了怎樣(管教灰塵)。
三、研讀品析,了解“流浪漢”
(一)學習第2小節,了解灰塵的`“大小、多少、來源”
過渡:那么,作者又是怎樣具體描寫“流浪漢”的呢?下面,讓我們深入地品讀課文。
【灰塵很小】
1、默讀第二節,讀完后用“——”劃出描寫灰塵大小的句子。
2、學生交流。
▲媒體出示:灰塵很小,一千顆灰塵緊挨著排成隊,也只有一厘米長,所以,平常除非灰塵特別多,人們是不大感到這些小東西的存在的。
(1)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灰塵很小的?自己讀讀句子,圈出有關數字的詞語。
(2)交流。
圈數字
①師把兩個數量詞泛紅
②師:一千顆灰塵只有一厘米長,一厘米有多長?用指甲比劃一下(生比劃)。
師:一千顆灰塵緊挨著排成隊也只有一厘米長,灰塵真是太小了!
③誰來讀讀這句話。(1名)(點評:很好,你把關鍵的數字通過慢慢讀,強調了灰塵很小。)
④還有誰來讀一讀,看看誰能把灰塵讀得更小一些?
⑤(緊挨著、也只有)讀重音。
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讓一千顆灰塵進行排隊,可是也只有——,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流浪漢灰塵很——,我們幾乎感覺不到——
⑥讓我們有感情的朗讀句子。
⑦作者用了這兩個數量詞具體地寫出了空氣中的流浪漢灰塵很小,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列數字(師邊講邊演示ppt)讓我們把這個方法記寫下來。(學生在書中批注:列數字)
小結:作者用列數字的方法,把灰塵的微小寫具體、形象了。我們也來試試。
3、把句子說具體。(自由選擇)
(出示句子):姚明個子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翔跨欄的速度真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身高為2米29)(是我身高的2倍)(……)
(110米跨欄跑只用了12秒88,獲得雅典奧運會的冠軍)(在本屆亞運會110米跨欄比賽中,跑出了13秒09的成績,獲得金牌)(……)
小結:看,我們可以運用列數字的方法把句子說具體,說形象了,讓人一目了然。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讀讀句子、圈出關鍵的詞語,說說理由、寫上說明的方法”(逐一板書:讀圈說)來學習了灰塵的大小,那么,灰塵的多少又是用了什么方法寫具體的呢?我們四人一小組按照這樣的步驟來學習。
【灰塵多少】
▲媒體出示:據試驗,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氣中,有幾十萬顆灰塵;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帶灰塵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氣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塵。
1、小組學習。
2、交流。(以小組為單位)
(第一步:四人一起讀句子。)
(第二步:請一個代表交流)
預設1:列數字圈的詞語是:一酒杯幾十萬一酒杯一百多粒(師板書:列數字)
(點評:你很聰明,通過剛才學習,你明白了這里也是列數字的方法,寫出了灰塵的多少)
學生答:這句話用列數字的方法,例舉了________,讓我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
過渡:那么。除了列數字這個方法以外,還運用了什么方法?
繼續交流(個人)
預設2:作比較
學生答:這句話運用了作比較的方法,用_______和_______,讓我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
圈的詞語是:城市街道上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帶(師圈詞)(師板書:作比較)
(點評:你能找到兩個不同的地方,用同一個酒杯的灰塵的數量進行比較,知道了哪里灰塵多,哪里灰塵少)
比較句子:這樣寫行不行?為什么?
小結:作比較是有條件的,同樣的一個酒杯,在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氣中,有——(幾十萬顆灰塵),比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帶的一酒杯中的——(一百多粒灰塵)要——(多)。你看,作者的用詞是多么的準確,描述是多么的科學而嚴謹啊!
4、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男生讀前半句,女生讀后半句。
小結:作者用列數字和作比較的方法,讓我們清楚地感受到灰塵的多少與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灰塵的來源】
1、那么灰塵從何而來呢?讀讀第二節的后半部分,用這樣的符號①②③……標出來。
2、交流。學生會大段讀文章。
她能找文章中的有關內容來回答,誰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的來說一說灰塵的來歷?
邊說邊出示圖。
3、文章從這五個方面介紹了灰塵的來源,所以這里用了分號把它們分隔開來,(分號翻紅),可是這里為什么用句號呢?自由讀這段話,想想原因?如果想不明白,老師把這幅圖分兩組,再想想老師為什么把這五幅圖分兩組?
小結:讀書還要讀懂標點,句號前面的告訴我們灰塵來自地球,句號后面的告訴我們灰塵來自地球之外的宇宙。
4、引讀:刮風了,( );在工廠里,( );火山爆發,( );車輛奔馳、人走路,( )。此外( )。
5、誰能看著圖再來說說灰塵的來源?能說幾幅就說幾幅。
(1)(出示圖)指名說。(能說2~3幅的)
(2)再指名說(能連起來說5幅的)
你看,灰塵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難怪灰塵是空氣中的——“流浪漢”。
(二)學習第3小節,了解灰塵的“用處”
1、這樣的“流浪漢”其實還有用處呢,快速閱讀第三小節。
學生齊答:灰塵的作用是:沒有它,天就不能下雨。
出示。齊讀句子
2、為了幫助大家理解,老師找了一段媒體,邊看邊想:灰塵和雨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
(媒體演示)看來,缺了灰塵還真不行!
3、那么灰塵與雨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呢,能否用上因為……所以……關聯詞來說一說,交流
4、過渡:現在,我們更加清楚地知道灰塵和雨之間的關系,沒有灰塵,天真的就不能下雨。
(引讀)如果你不信,不妨試一試——(在下雨時……)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了解了灰塵的(大小、來源)以及它的(用處),在學習的同時,我們也了解了說明文的一些寫作方法,那么,灰塵有什么壞處?人類又是如何管教它的?我們放到下節課再講。
五、作業
1、向家人介紹灰塵的大小、多少、來源。
附板書:
大小 列數字 讀
多少 (2)作比較 圈
32、空氣中的“流浪漢” ① 來源 說
灰塵 用處 (3) 寫
《空氣中的“流浪漢”》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自主識字,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流浪漢”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課文的學習,了解灰塵的大小、多少、來源、用處以及管教方法。
3.了解列數字、作比較等一些常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感受科普作品表達的科學嚴謹與生動形象。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空氣中的流浪漢。齊讀課題。
2.認識作者。
3. 出示詞語,指名讀。
4. 課前請同學們預習了課文,讓同學們把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并標注到字的上面。你都查到了哪幾個字的字音?
5.出示句子指名讀。
二、揭示課題,認識“流浪漢”
1.我們預習過課文了,知道空氣中的“流浪漢”就是——灰塵。(板書:灰塵)
2.灰塵怎么成了空氣中的“流浪漢”呢?(出示第一節)自己小聲讀第一小節,抓關鍵詞語,找答案。
三、 整體感知,梳理文脈
1.通過預習課文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識?
2.學生交流,隨機板書到黑板上。
3.快速默讀課文,根據課文介紹的順序給每個內容排排順序。(學生到黑板上標序號)
4.根據板書,梳理課文結構。
5.完成課后第二題。
四、研讀品析,了解說明方法,體會表達的科學嚴謹。
(一)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在介紹這些知識的時候,都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畫出相關的語句,并做簡單批注。
1.灰塵很小
(1)默讀第二節,讀完后用“——”劃出描寫灰塵大小的句子。
(2)學生交流。
(3)作者用了這兩個數量詞具體地寫出了空氣中的流浪漢灰塵很小,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列數字。
2.灰塵多少。
(1)學習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
(2)從“一酒杯”體會表達的科學嚴謹。
(3)讀句子。
3.灰塵的來源
(1)文章從這五個方面介紹了灰塵的來源,所以這里用了分號把它們分隔開來,(分號翻紅),可是這里為什么用句號呢?自由讀這段話,想想原因?
(2)通過標點符號的運用體會表達的嚴謹。
4.作者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準確、具體、形象地說明了灰塵的知識。
我們也來試試。 把句子說具體。
1.天氣很冷。
2.這棵樹很高。
五、體會表達的生動形象
1.出示兩段話,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
2.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表達生動形象的句子。交流。
3.對比語句,體會表達的生動形象。
4.總結。葉永烈的話:“我愛科學,也愛文學,所以我早年走的是一條科學與文學相結合的創作道路。”
六、推薦閱讀。
七、課后作業:閱讀《假如沒有灰塵》一文,完成文后的練習。繼續了解關于灰塵的知識,進一步感受科普作品既科學嚴謹又生動形象的特點。
《空氣中的“流浪漢”》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燼、渣、滓”。.能區別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2、閱讀課文,了解灰塵的大小和來源,知道灰塵在人類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3、能查找資料或根據平時積累的知識,說說保護環境,預防沙塵暴的方法。
4、意識到保護環境是擺在我們人類面前的一項艱巨的任務。
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灰塵的大小和來源,知道灰塵在人類的生活中弊大于利。能查找資料或根據平時積累的知識,說說保護環境,預防沙塵暴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師:清晨,當一束陽光照到室內時,你就會看見光亮里有無數個小顆粒在東碰西撞,到處游蕩。你知道這是什么嗎?是呀,這就是空氣中的灰塵。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作者把空氣中的灰塵比作是流浪漢,非常有趣。
2、板書課題:空氣中的“流浪漢”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出示自學建議: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想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有關灰塵的哪些內容?
2、交流,反饋,出示:
游蕩灰燼渣滓嗆人嘶啞摩擦煙囪捕捉漫天飛舞
3、指名學生朗讀,找出這里平舌音的字,再讀一讀
4、接龍讀課文,思考:想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有關灰塵的哪些內容?
5、交流,板書:灰塵的大小
灰塵的來源
灰塵的用處
灰塵的壞處
管教灰塵
三、細讀課文,了解灰塵的大小和來源,知道灰塵在人類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1、輕聲朗讀課文,看看課文哪幾節分別寫了這些內容?
2、交流:第二節寫了大小和來源,第三節寫了用處,第四節寫了壞處,第五、六節寫了管教灰塵。
3、這么多有關灰塵的內容,你最想先來學習了解哪方面?
(可根據學生提出的隨機學習課文)
4、學習第二節:指名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灰塵很小)
5、作者是怎樣把灰塵小寫具體的?找出有關的句子。出示:灰塵很小,一千顆灰塵緊挨著排成隊,也只有一厘米長。
6、指名讀,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寫具體的?(數據說明)
7、練一練:照以上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天氣很冷。
姚明個子很高。
8、你還了解了什么?(灰塵的來源)
請學生來介紹一下
齊讀
9、學習第三、四節,說說灰塵給人類帶來的用處和害處
過渡:雖然灰塵有它的用處,但它給我們帶來的.壞處要遠遠超過它的用處。那我們該怎樣去管教這些空氣中的“流浪漢”呢?
10、指名讀五、六節
11、交流,板書:吸塵器
植樹造林
12、師:是啊,保護環境是擺在我們人類面前的一項艱巨的任務。特別是近年來,沙塵暴困擾著我們的生活,該如何管教它呢?請你們四人小組來討論、策劃一下。
四、知識能力的遷移
1、四人小組討論策劃防沙塵暴的計劃,可結合課前查找到的資料
2、交流
五、課后完成練習1
《空氣中的“流浪漢”》教案4
一、教材分析
《空氣中的“流浪漢”》一文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雖然此文寫于七十年代,但至今現實意義很深。本文從灰塵的大小和它存在于空氣中的數量、來源,以及它在人類生活中的弊大于利等方面對灰塵進行了具體介紹。讓學生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才會激起學生改善環境,優化環境的意識。文章層次清晰,語言簡潔,是一篇適合學生閱讀的常識性課文。
二、學情分析
常識性課文不像記敘文那樣具有故事性強、語言生動等特點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再加上四年級學生感性認識多于理性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更應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進入四年級,自學能力、閱讀理解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理解課文對學生來說并不是很難。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確定教學的起點。對于學生一讀就懂的內容教師無需花費過多的時間去進行講解,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感悟。
要深入理解文本,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體會文本的主旨需要學生在課前查閱大量的課外資料來補充豐富學習的內容,因此,教師在上課前要布置學生通過翻閱書籍、上網查找資料的方式獲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信息。這樣就為學習新知奠定基礎,在課堂上才會有新的生成。
三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詞和句的教學是一個重點。教師要緊扣重點詞句設計語言實踐的練點。力求使學生通過不斷的語言實踐,逐步內化語言,豐富語言,進而正確、熟練、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這應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如何從本文的學習中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制定管教沙塵暴的方法應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1、能在閱讀中自識字,能區別“晝、宙”,“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積累“東碰西撞、到處游蕩、漫天飛舞”等若干詞語。能運用補充具體例子、列舉數據的方法把句子寫具體。
本學期學習生字,教材不再列出統一的生字表。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認識“囪、滓、瓷、嗆”等生字,這些生字字形并不難掌握,對其的正確讀音要加以強調。
“東碰西撞、到處游蕩”這兩個詞語寫出了灰塵“流浪漢”的特點,在課前學生查字典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結合文本進一步理解,以體會灰塵無處不在的特點。“管教”一詞可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進行理解。抓住重點詞,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注重詞語的積累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字,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目標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灰塵的大小和來源,知道灰塵在人類生活類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護環境。了解文章運用比較、列舉數據、舉例等進行說明的寫作方法。
本單元目標之一是在靜心默讀課文時,了解課文的重點內容。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課堂上要指導學生有目的默讀課文,從而養成一邊讀一邊思考的習慣。唯有在思的過程中,學生才會沉下心揣摩文字從而理解文本。
教師應以教材為依托,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有機的語言操練。運用摘句法概括主要內容;運用多媒體演示雨的形成,訓練學生用因果關系的句式說話;指導學生用書上的句式、文中的寫作方法等多種訓練途徑使學生習得語言。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在讀中明白“課文說了什么”,還要引導學生去了解“課文是怎樣說的”,這應是本課要重點解決的。
目標三:能依據查找資料或平時積累的知識,聯系實際說說保護環境,預防沙塵暴的方法。
教師應讓學生懂得課外資料不單是信息的疊加,更要培養學生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要讓學生借助資料有新的感悟和生成。這個目標的達成,既有語言訓練,又有思維的訓練,同時也會喚起學生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鳴。
四、教學設計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學目標后,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讓學生動起來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是閱讀的主人,在課堂上只有讓他們真正的動起來,真正參與到學習中,才能使他們有所收獲和發展。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勾畫圈點。揭示課題后,讓學生劃出描寫“流浪漢”——灰塵的相關句子;在理解句子“據試驗,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氣中,有幾十萬顆灰塵,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帶灰塵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氣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塵”時,讓學生采用圖示法動手畫畫,從具體的數據對比中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城市街道的灰塵遠遠超過山林地帶的灰塵。最后的教學環節,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制訂出管教沙塵暴的方法。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思維的零星、無序朝清晰、有序提升。讓學生在讀寫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引領、促進和發展。
(二)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發展語感。良好的朗讀習慣,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連貫,對文章的結構和節奏把握得更加準確。
這是一篇說明文,在課堂上也不能忽略朗讀的訓練,更不能吝嗇“讀”的時間。因為,朗讀課文是對課文內容的再理解,是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與課本的對話。這節課朗讀占了重要位置,朗讀形式力求多樣。從篇幅內容上,有全文讀,分節讀,分句讀;從形式上,有自由朗讀,默讀,個人讀,引讀、集體讀等。整堂課以讀為主,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三)創造多種表達機會,在語言實踐中練就語文能力
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是本冊教材的訓練的重點目標之一。正是基于這一點,整堂課結合課文內容,精心設計了如下語言訓練:
第一處: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教學板塊中,讓學生根據板書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這是對本冊教材三四單元歸納課文內容能力的鞏固訓練。教師要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指導學生自己感悟,學會抓住文本的重點詞句,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第二處:在理解第三節“雨的形成”這一內容時,借助多媒體,訓練學生用“因為……所以……”或“天下雨,是因為……”的句式練習說話。
這樣的練習把感知課文與聽說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既習得了教材的內容,又可以鍛煉學生說話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
第三處:學習第四節時,交流課外資料,運用本節中的“總分”句式,將所查資料用簡練的語言加以概括說說灰塵帶給人類的危害。
這一訓練有一定難度,教師可為學生搭建梯子: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每人根據所查資料用簡練的語言加以概括,在這基礎上再合作交流整合小組成員的內容完成說話訓練。這樣學生就能將課文中學到的舉例的說明方法自然地遷移到自己的語言實踐中,使學生說的訓練得到提高。
(四)課內外有機聯系,拓展教學資源
語文課堂教學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利用文本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語文能力上,還表現在它的拓展和發展功能上。因此閱讀教學要以教材為源點,輻射閱讀相關信息,讓學生在閱讀無數個信息“相似塊”中,拓成個性智能發展的廣闊空間。
課前有意識地安排學生查閱有關的資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新知奠定基礎。課堂上,播放北京沙塵暴的視頻并配以解說,使學生很直觀很形象地感受到了沙塵暴帶給人類的災害。從內心深處喚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為后續學習,突破課文難點做準備。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最后一個教學環節,媒體出示補充我國自1992年至今發生的沙塵暴的相關報道,旨在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制訂出管教沙塵暴的方法,讓“保護環境,愛護環境”成為所有學生的呼聲,從而達到“批文入情”的目的。
反思
如何扎扎實實地上好一節語文課,這在執教了《空氣中的“流浪漢”》一課后我有了新的思考。最初備課時,真的感到這樣的說明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沒有太多的內容可以挖掘,沒有太多的情感可以去體悟。但細細讀來,不禁豁然開朗。注重品詞品句,為學生創造一個比較大的語言實踐活動的空間,烹制出一堂語文味十足的課這應是我要努力追求的。
在教學中,對學生一讀就懂的內容,我省去了教師的串講,以讀代講,節約大量時間,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誦讀領悟。整堂課,我創造多種表達的機會,緊扣重點詞句設計語言實踐的練點,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學習第四節時,學生要借助課外資料,運用本節中的“總分”句式,將所查資料用簡練的語言加以概括,說說灰塵帶給人類的.危害。這一訓練對有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我在學生練寫時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恰當運用語言。我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所查資料用簡練的語言從一個方面加以概括。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躍躍欲試。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學生整合小組成員的內容,精彩的答案生成了:灰塵的害處是很多的:積塵會使電器設備運行產生的熱量不能正常散發,易引起電路的短路或漏電;煙囪中的煙霧灰塵影響空氣質量,長期吸入不利于人的健康;我國北方地區受到沙塵暴的侵害,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這樣通過舉例子來說明事物的方法就自然地遷移到學生的語言實踐中。從這里,學生體會到管教空氣中的“流浪漢”的意義,心靈受到震撼,觸摸到了作者從心底發出的呼喚:保護環境,刻不容緩。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悄然牢牢地粘在一起。
本節課的高潮源于最后一個環節。在學生有了前面的學習和體驗后,媒體出示:我國自1992年至今發生的沙塵暴的相關報道,旨在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制定出管教沙塵暴的方法。學生思維越來越活躍,許多奇思妙想在他們的腦中閃現。此時讓學生動筆去寫,可謂“情動而辭法”。對那些有一些科學小知識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想法比較有可行性,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相反,有的學生因為科學知識的欠缺,想法有些不切實際。但是在這里,我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讓每個學生鮮明的個性和鋒芒畢露的智慧表現出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深刻了,認識也隨之提高,自然文本的人文價值也就提升了。通過這一教學環節,學生的創造能力得以體現,情感得到升華。隨著課的結束,“保護環境,愛護環境”已成為我班所有學生的呼聲。
【《空氣中的“流浪漢”》教案】相關文章:
《空氣的力量》的教案03-06
《周圍的空氣》優秀教案08-26
尋找空氣教案07-12
愛在空氣中作文800字(精選25篇)10-17
空氣中彌漫著歡樂的味道_550字01-24
科學課空氣的教案02-21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02-01
呼吸新鮮空氣教案03-19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