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合集9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2、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3、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內容與要求:
1、嘗試運用"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數數方法,進行7以內的數數。
2、知道瓢蟲有益蟲和害蟲的區別。
環境與材料:
《尋找七星瓢蟲》課件、自制瓢蟲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七星瓢蟲師:哎呀,大樹媽媽怎么了哭了呀?
幼:她身上有好多小蟲子……師:大樹媽媽身上的小蟲子咬的她好疼呀,我們快點請小瓢蟲來給大樹媽媽治病吧!
幼:好的師:不過呀,不是所有的瓢蟲都是治病高手(益蟲),只有身上有7個點點的七星瓢蟲才是益蟲哦。請你們看看,它們都是七星瓢蟲嗎?
幼:身上的點點數不同。
二、尋找七星瓢蟲師:請你們找一找,哪個才是七星瓢蟲呢?你是怎么知道?大;考吧.幼,師網出處(出示PPT圖片)PPT上出示三只瓢蟲,第一只五星瓢蟲,第二只六星瓢蟲,第三只七星瓢蟲。
幼:XXX師:能告訴我你是用什么方法數的嗎?
幼:一個一個數師:你的方法真不錯……幼:用眼睛看……師:你用眼睛看,放在心里數。你用了默數的方法,你的本領真大……幼……師:你們用到了許多不同的數數方法,而且都正確找到了七星瓢蟲。真為你們感到高興。我也想來數一數,看看,我用的方法跟你們一樣嗎?
(老師看著屏幕,邊指邊說:我一下子就看到了這邊的4個點點,把4記在心里,接著數剩下的點點,5、6、7,總共有7個點點,我找到了七星瓢蟲)師:我用的`方法叫目測數群,又快又簡單,你們愿意試試用我的方法再找找七星瓢蟲嗎?
(再出示一張PPT,共3只瓢蟲,中間一只為七星瓢蟲,請幼兒嘗試)三、游戲:幫助大樹媽媽找到七星瓢蟲師:哎呀,大樹媽媽實在疼的難受,讓我們快點幫她尋找一些七星瓢蟲,請小朋友們用接力賽的方式找出七星瓢蟲,每個人找一只七星瓢蟲,找到后放到大樹媽媽身上,回去后拍一下下一位小朋友,下一位小朋友再上來找,比比哪隊找得最快最準確。別忘了,只有七星瓢蟲才是益蟲才能治病,別的可都是害蟲哦。
觀察要點:
1、觀察幼兒在游戲中是否能夠運用目測數群的方法進行數數。
2、觀察幼兒是否有一定的合作意識。
師:我們兩組用了非常快的速度找出了七星瓢蟲,都對了嗎?看看,七星瓢蟲是不是把大樹媽媽的病治好了(出示一張大樹媽媽在笑的圖片)師:大樹媽媽笑了,她非常感謝我們中2班的小朋友幫助她治病,現在,快讓我們把數數的新方法教給其他小朋友吧。
教學反思
對于這節手工課,總的來說大部分幼兒都能獨立完成得很好,基本都能自己按照步驟圖來完成作品,也能懂得七星瓢蟲是益蟲,就是在延伸游戲的時候,我選擇在室內進行,沒能讓幼兒自主的發掘幼兒的玩法.我應該把游戲延伸到戶外進行,讓幼兒自由發揮玩法。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對于中班幼兒來說,磁鐵并不陌生,老師貼掛圖時經常用到。在孩子們的眼里,磁鐵是很神秘的東西,有著神奇的力量。磁鐵能夠吸鐵的特性決定了它備受幼兒青睞。特別是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小貓釣魚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兒們總是愛不釋手,但是他們大都只是單純的玩耍,還沒有知識的建構。針對幼兒對磁鐵的這種興趣,我設計了這一活動。試圖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發現并揭示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特性,建立有關磁性原理的粗淺概念。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特性。
2.能用記錄、言語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結果。
3.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特性。
難點:能用記錄、言語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結果。
活動準備
鉛筆、積木、橡皮、回形針、鐵釘、紙片小魚、梳子、硬幣、勺子、鐵夾子、 磁鐵、記錄單、磁鐵魚竿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盤子里的材料,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請你看一看盤子里有些什么?請你玩一玩盤子里的東西,看看你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二、基本部分
(一)、自由探索,激發幼兒興趣。
1.幼兒自由操作探索,教師巡回觀察。
2.教師與幼兒交流討論。
3.教師小結:剛才在玩的時候,小朋友發現磁鐵能吸住別的東西。
(二)、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出示記錄單,了解記錄方法。
2、幼兒第二次操作,教師巡回指導觀察。
3、請記錄完的幼兒想個辦法將記錄單貼到黑板上,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磁鐵能和誰做朋友。
4、教師與幼兒共同觀察、討論記錄結果。
5、教師小結:原來磁鐵能跟鐵做的東西做朋友,磁鐵只能吸住鐵做的東西。
(三)、提供問題情境,擴展幼兒經驗。
1、出示游戲材料,引導幼兒思考。
(1)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釣魚游戲,教師出示有磁鐵的釣魚竿、和紙做的小魚。
(2)請小朋友想一想、試一試,用個什么辦法可以把小魚釣起來,你可以請盤子里的材料來幫幫忙。
2、幼兒第三次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發現。
3、分享交流。
(1)你的小魚釣起來了嗎?你用了什么好方法?
(1)請您邊說邊演示一下。
4.教師小結。
剛才大家都想出了好辦法把魚釣起來的,原來你們是用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辦法把魚釣起來的,真會動腦筋。
三、結束部分
分組自由活動。
四、延伸部分
請把魚放在泥工板上,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小魚游起來呢?下課以后你們再去試一試。
教學反思
活動評析及活動反思:
活動評析:
1、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讓幼兒有充分的操作時間,因此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而且在活動過程中,我們并不進行直接指導,而是強調讓幼兒通過直接與材料的交互作用,去發現、思考、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
2、引導幼兒在操作的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并有目的地記錄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現象。引導過程一一轉化為問題,因為問題情境對幼兒來說沒有嚴格的約束,有利于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
3、在最后一各環節中,我們并不過分關注幼兒到底掌握了哪些磁鐵的原理,而是注重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的自信心、獨立性及創造能力的培養。啟發幼兒運用已有的關于磁鐵的經驗進行遷移、創造。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并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綱要》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所有的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為了讓幼兒認識磁鐵,我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實驗材料,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不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強調幼兒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發現、思考、解決各種問題。
當然在這次教學活動中出現的不足就是準備的磁鐵數量不夠充分。是極個別幼兒玩得不夠盡興,在今后教學中將會做得更完善。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交流、分享經驗與合作的樂趣,激發幼兒對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2.學習分組記錄實驗結果,探索哪些物體可以使硬幣浮在水面上。
3.知道哪些輔助材料可以讓硬幣浮起來。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硬幣16個,裝有清水的大盆8個,干抹布4塊,記錄表每小組一份,水彩筆16支。
輔助材料:大樹葉16片,紙船16個(最好是報紙它吸水快),塑料瓶蓋16個,橡皮泥16塊,筐子8個(其中每個筐子裝有抹布1塊)。
活動重、難點
知道哪些輔助材料可以讓硬幣浮起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操作興趣
師:(出示硬幣)小朋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如果把這枚硬幣放進水里,猜一猜它會有什么變化?請小朋友看一下硬幣放進水里會發生什么變化?
小結:原來硬幣會沉下去。
二、引導幼兒討論,猜想讓硬幣浮起來的材料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讓硬幣浮在水面上?(幼兒自由討論,大膽回答,鼓勵幼兒想出與別人不同的方法)
三、初次探索,感受輔助材料可以幫助硬幣浮起來
1.了解實驗材料。
師:剛才小朋友想了很多方法,今天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幾種材料,看看有哪些材料(出示材料大樹葉、紙船、瓶蓋、橡皮泥,講解材料名稱。)等會通過實驗來試一試,哪些材料會使硬幣浮在水面上?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講解記錄表的標記法)。表的第一列表示的是輔助材料,第一列中它們從上到下依次是大樹葉、紙船、橡皮泥、塑料瓶蓋。第二列表示實際結果,比如說大樹葉的猜想結果應該橫著在第二行找到大樹葉,再找豎著在第二列找猜想結果。如果大樹葉你的猜想是可以浮起來,你就標記“↑”沉下去可以標記“↓”你們現在小組間可以討論一下,討論完后由一個小朋友把討論結果標記在記錄表上。
2.幼兒操作實驗,教師觀察指導。
師:請小朋友說一說你的猜想與實際操作結果一樣嗎?哪些材料能幫助硬幣浮在水面上,哪些不能?
小結:硬幣放進水中會沉下去,但我們借助一些會浮的`材料來幫助它,它就會浮起來了,有些小塑料瓶蓋盡管自己能浮起來,但卻不能幫助硬幣浮起來,紙船開始會浮起來,也能幫助硬幣浮起來,但吸水后就會沉下去。
四、第二次探索,感知橡皮泥是怎樣浮起來的
師:橡皮泥說它有時候可以浮在水面上,請小朋友試一下橡皮泥怎樣才可以浮起來?
小結:有些物體改變形狀后就會浮起來,比如橡皮泥壓扁了。
活動延伸
在我們生活中,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例如不會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上。你們可以說說更多的這種沉浮現象。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條邊,三個角。
2、能用三角形組合,變化出新形象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創造能力‘
重點難點
1、認識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條邊,三個角。
2、 能用三角形組合,變化出新形象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創造能力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讓幼兒認識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條邊,三個角,能用三角形組合,變化出新形象,這次活動我注重了幼兒的操作,讓他們通過自己動手拼圖,不但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創造能力也提高了幼兒對圖形的認知能力。
活動準備:
1、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頭飾若干,紅領巾、三角形彩旗等
2、 用三角形拼成的熱帶魚畫面一幅、擬人的'三角形圖片、展臺、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三角形。
1、教師利用展臺出示擬人的三角形娃娃,邊出示邊以擬人的口吻說:“我是三角形娃娃,我有三條邊,三個角,大家都叫我帶角的朋友,很多地方都離不開我。
2、教師出示一個三角形的厚紙片,讓幼兒數一數,它有幾條邊?幾個角?幼兒回答正確后,告訴他們:這是三角形紙片。并教幼兒學說幾遍“三角形”
3、再出示紅領巾、三角形彩旗,讓幼兒數一數他們的邊數、角數,并說出它們都是三角形的。
二、復習鞏固
1、教師出示拼好的圖,讓幼兒進行觀察,進一步熟悉三角形。
(1)、出示熱帶魚圖片,請幼兒觀察它們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
(2)、請幼兒找出一個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進一步感受三角形
特點。
2、
游戲
“圖形娃娃”找家。
(1)、教師講述
游戲
的玩法:“游戲開始,幼兒戴頭飾邊聽音樂邊做動作。音樂一停,幼兒迅速跑進與頭飾相同的圖形內,每個圖形內的幼兒互相檢查是否走錯,然后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什么圖形娃娃。然后交換頭飾,游戲重新開始。
(2)、讓幼兒做游戲。
3、讓幼兒利用三角形自由拼圖:啟發幼兒拼出多種物
三、展評幼兒的作品,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分享作品。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想辦法使火箭飛起來。
2、通過玩會飛的火箭,知道"拍"瓶的力度影響火箭的高度。
3、培養幼兒對火箭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已有玩瓶的經驗。
2、材料準備瓶子做的火箭、火箭底座
活動過程
1、導入過程教師扮演水木娃娃師:"小朋友們好,我是水木娃娃,今天水木娃娃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是什么?"出示火箭師:這是火箭,這是火箭的底座,今天啊!小火箭要發射了,小朋友,你們想一想怎樣不用手去碰小火箭,也能讓火箭飛起來呢?
(幼兒猜想回答)師:哦!你是這樣想的啊!今天水木娃娃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小火箭,你們去試一試吧!
(幼兒第一次操作)
2、幼兒嘗試用各種方式讓火箭飛起來,師觀察、指導,重點看成功的小朋友,以便后面的幼兒師范。
師:小朋友們的火箭都飛起來了,趕快回來告訴水木娃娃你們的好辦法吧!
幼兒回座位師問:誰來說一說?你來說,你的火箭頭飛起來了嗎?你是怎么做的?
幼兒:我是用吹的方法,讓小火箭飛起來的。(分別讓幼兒說出其他倒、拋、搖、擠,敲等方法)
師:哇!你們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啊!水木娃娃也準備了一些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視頻)師總結:原來我們可以用倒、拋、搖、擠,敲,吹等這么多方法來讓我們的火箭飛起來。小朋友你們用剛才沒試過的方法再去試一試好不好!
(幼兒第二次操作)
3、幼兒明白拍瓶身是使火箭頭飛得最高的方法師:小朋友你們的火箭都飛起來了嗎?(都飛起來了)剛剛水木娃娃發現有一個小朋友的方法很特別,我們請她來比表演一下吧!
(幼兒示范)師:哇!他的火箭飛的高不高啊?(高)你是怎樣做的?
幼:我是用手拍的師:啊!是用手拍的,我們把手伸出來跟他學一學好不好?(師教授拍的動作)2遍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用這種拍的方法讓自己的小火箭拍的高高的啊?(想)再去試試吧!
4、(幼兒第三次操作)(這次師主要是注意哪個幼兒的力氣小,哪個幼兒的力氣大)讓幼兒明白拍的力量大小與火箭飛的高度有關)師:小朋友,水木娃娃看見你們的火箭都飛得很高,我們請兩位小朋友來比一比,看誰的火箭飛的'高?(幼兒上來表演,請一男一女)師:啊!飛起來啦!誰的高?為什么他的火箭飛的高啊?
幼:因為她拍的力氣大。(這里讓其他小朋友多說說)說:有小朋友認為是拍的力氣大,我來試試,我用重重的力拍(啪!啊!好高啊!),這次我輕輕地拍(啪!哦!有點低)師總結:原來我們拍瓶子,重重的拍,火箭頭飛得高,輕輕地拍,火箭頭飛得低。
5、結束語
師:小朋友你們每人拿一個火箭跟著老師到外面去玩一玩,比一比誰的火箭飛的最高吧!
教學反思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見過火箭,只是在電視、電腦上見過并了解過一些相關的信息,我們對火箭這一航天工具充滿好奇,又向往了解;
所以,在全國人民都在共同關注神八和天宮一號對接成功的航天喜訊時,我抓住這個教育契機,組織了本次教學活動。次活動完全體現了孩子的主導地位,利用孩子對火箭的興趣和關注,由孩子和家長一起上網查閱收集相關信息,提供教學活動資料,制作活動教具,讓孩子在說說、看看、玩玩的活動中懂得了許多火箭方面的知識。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對動物嘴巴的認識,了解一些動物嘴巴的明顯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2.有進一步了解動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不同特征的動物(如啄木鳥、蜜蜂、河馬、蝸牛、兔子等),嘴巴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救救蘋果樹》,引起幼兒談論動物嘴巴的`興趣。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后提問:是誰救了蘋果樹?為什么啄木鳥能救蘋果樹?
(二)了解動物嘴巴的外形與生活習性之間的關系。
教師:啄木鳥長著一張什么樣的嘴巴?這樣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領?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領?他們的嘴巴是什么樣的?
(三)觀察圖片,引導幼兒了解動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教師:圖片上的動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領?它們是靠身體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務的?(鵜鶘是靠它的大嘴巴來捉魚的,蜜蜂是用管子一樣的嘴來吸食花蜜的)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有一張奇怪的嘴巴?他們的嘴巴是什么樣的?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收集圖片、音像資料,在科學區探索交流,增長知識。
游戲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觀看《動物世界》錄像,引導幼兒繼續關注動物的嘴巴,滿足幼兒對動物的觀察興趣。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影子的秘密》是通過教師講故事《樹蔭》,激發孩子探索影子活動的興趣,在請孩子們動手操作進一步去了解影子的奧秘,有助于拓寬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復操作和比較中,使孩子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道產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3、激發幼兒對于"影子"這一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重點:知道影子產生必須有光的照射;影子會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
活動難點:通過做影子小實驗,發現影子變化的原因是光線來自不同方向。
活動準備:小電筒每人一個、鏡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主題,激發孩子探索影子的`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樹蔭》
2、師:為什么太陽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樹蔭下卻很涼爽?
小熊后來被什么東西燙醒了,你們能告訴小熊它遇到的問題嗎?
二、教師實驗,孩子觀察,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以及初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1、教師用電筒從玩具的左邊照射過去,讓孩子知道影子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
2、將電筒的光線從左邊移動到玩具的右邊,頂部,請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影子的變化過程。讓孩子初步領會影子是隨著光線的移動而移動的。
3、教師小結:影子產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會隨著光線的移動而移動。
三、運用各種操作資料,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及變化的特點。
1、分組請幼兒操作
2、教師巡回指導3、操作要求:
(1)用手電筒從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觀察影子的變化。
(3)交換操作材料。
四、幫小熊解決問題。
孩子通過小實驗,幫助小熊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如叫小熊在樹蔭下睡覺時,要定時換位置,或搭個小帳篷等)
五、游戲:捉影子帶領孩子們到戶外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墻上、地上,幼兒用手捕捉,用腳踩影子。
六、延伸活動:
布置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戲,使孩子們能發現更多有關影子的知識。
教學內容附錄:
樹蔭火辣辣的太陽,涼爽爽的樹蔭,小熊躺在樹蔭里,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小熊跳起來,揉揉眼睛一看:喲,樹蔭跑開了,誰在開玩笑?小熊很生氣,他問小樹,小樹說:"我不知道!"他問小鳥,小鳥說:"我沒看見!"一只小狗走過來,小熊問小狗,小狗說:"自己想想!"小熊抬頭望望太陽,太陽嘻嘻笑;小熊低頭望望樹蔭,樹蔭跑到另一邊去了。小熊拍拍腦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陽在開玩笑。"小熊找來木樁,找來繩子……他把樹蔭牢牢釘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樹蔭里,睡得又香又甜。不一會兒,小熊又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
小熊跳起來,對著太陽揮揮拳頭:"你真壞,你真壞!"
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浩瀚的大海撿拾起其中小小的浪花,都值得我們細細把玩,慢慢體味。影子,常見又易忽略,用心探研,卻又是奧妙無窮。活動中,孩子們在“找、玩、講、用”中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小問號緊緊地攢著孩子的眼球,引得他們一頭鉆到里面欲罷不能、興致盎然。
對于幼兒來說,科學知識的獲得必須在親身活動中去嘗試、去體驗、去發現、去收獲;而我們成人需要做的,是為孩子們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意圖:
觀察能力是一種有目的、 有計劃、 比較持久的感知活動, 是知覺的最高形式。觀察是積累知識的起點,又是 科學發現的開端,任何學習、聯系實際的科學研究和藝術創作,都始于對自然和 社會現象的精細觀察。
活動名稱:
科學《找尾巴》
活動目標:
1、 訓練幼兒觀察力比較,分析的能力。
2、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 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可以摘掉尾巴的小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 導入活動:剛才老師和大家學了一首尾巴的兒歌,現在老師手里有很多小動物它們都沒有尾巴,那我要小朋友來幫他們找一找。
2、 展開活動
1)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呀(蝌蚪)對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老師來幫她找找,是這條嗎?(不對)再試試,這條對了。
2) 小朋友你們想試試嗎,請每個小朋友到老師這里須操作材料,你們和媽媽一起來找一找,請媽媽用老師剛才的方法引導自己的'孩子做。
3、 結束活動:小朋友都不錯,媽媽都獎勵自己寶寶一個,呱呱。
活動延伸:
媽媽在家里要多引導寶寶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
活動反思:
觀察力是人類智力結構的重要基礎,是幼兒認知世界的眼睛,通過幼兒良好的觀察力,可以主動獲取知識,滿足好奇心、求知欲。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磁鐵能吸起鐵做的東西。
2、在探索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個飲料瓶(瓶中已有一條小魚),小魚若干,回形針、塑料夾、橡皮圈、磁鐵每組一份,記錄表一份。
2、經驗準備:幼兒已有擰瓶蓋這一技能。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
1、今天魚寶寶們要來和小朋友們做游戲了,看調皮的魚寶寶已經跑到你們的瓶子里去啦!
2、你能讓魚寶寶游起來嗎?
二、不借助工具嘗試讓小魚游起來。
提問:你是怎么讓魚寶寶游起來的?你的魚寶寶可以往下游嗎?
三、觀察實驗
1、你們的魚寶寶聽話嗎,它可以往下游嗎?我的魚寶寶可聽話啦,你們看!
2、教師配上兒歌演示:小魚小魚游阿游,向上游,向下游,左游游,右游游,轉個圈圈跳個舞,立定站好看這里。
3、為什么我的魚寶寶這么聽話,而你們的不聽話呢,你發現了什么秘密呀?(磁鐵)
4、提供磁鐵讓幼兒嘗試操作。
師:請你們每人也拿一塊磁鐵試一試。(幼兒嘗試)呀,行不行,你們的小魚聽話嗎?(不聽)原來單單有磁鐵幫忙還不行,小魚身上還有一種東西幫助了它,到底是什么呢,要請你們來找一找。
四、提供材料,幼兒操作。
1、教師出示記錄表并介紹三種材料:橡皮圈、塑料夾、回形針,并交代要求:每人選擇其中一種,把它綁到小魚身上,再放進瓶中,用磁鐵吸吸看,看看能不能變成聽話的小魚。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3、幼兒說出自己的'操作結果,教師記錄在記錄表上,并進行總結:原來回形針是鐵做的,磁鐵可以吸起所有鐵做的東西,而橡皮圈和塑料夾不是鐵做的,所以不行。
五、玩一玩自己的聽話的小魚。
請成功的孩子玩一玩自己的聽話的小魚,不成功的孩子再次操作。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經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09-28
(經典)科學教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