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實用的科學教案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南北兩極的特殊生態環境,了解生活在南北兩極的動物種類。
2、讓幼兒知道企鵝與北極熊的外形特征,知道它們是不怕冷的動物。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什么動物不怕冷。
活動準備:
1、地球儀一個,企鵝玩具、北極熊玩具1個。
2、北極熊生活在北極和企鵝生活在南極的圖片各1張。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知道地球南北兩極的'特殊生態環境,了解生活在南北兩極的動物種類。
1、出示地球儀,教師指著南極和北極讓幼兒討論:這是地球的什么地方?知道那兒的天氣是什么樣子的嗎?這些地方有哪些動物生存?
2、教師講述南北兩極的生態環境,并把玩具企鵝、北極熊分別放在地球儀上的南北兩極。
二、讓幼兒知道并用語言描述企鵝與北極熊的外形特征,知道它們是不怕冷的動物。
1、出示圖片,請幼兒描述南北兩極的氣候。
2、請幼兒描述圖中企鵝、北極熊長得什么樣,它們在干什么。
3、請幼兒思考:為什么企鵝、北極熊住在冰天雪地里卻不怕冷?
4、教師描述企鵝、北極熊的外形特征、生活方式,并解釋它們不怕冷的原因,即身體的特征構造。
5、請幼兒模仿企鵝、北極熊走路。
6、游戲:“企鵝、北極熊找家。”讓幼兒分別扮演企鵝、北極熊,在活動場地畫一個大地球,一邊為北極,一邊為南極,要求扮演北極熊的幼兒模仿北極熊走到北極位置上,扮演企鵝的幼兒模仿企鵝的動作走到南極上。
不怕冷的動物有哪些:帝企鵝,北極熊,北極狐,海豹,旅鼠,馴鹿,雪兔等。
科學教案 篇2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排序的興趣
1、教師創設情境:小貓蓋了一座新房子,準備鋪四條小路,我們大家來幫幫小貓。請小朋友說說想幫小貓鋪一條什么樣的小路。
2、請幼兒利用手中的雪花片試著給小貓鋪一條有規律的小路。
3、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內的小朋友相互討論,試著走走對方的小路,感受不同的規律,并說一說同伴鋪設小路的規律。
二、請幼兒按照兩種規律鋪小路
1、分給幼兒不同顏色的圓點,請幼兒根據顏色、大小的不同按規律鋪一條美麗的小路。
2、鼓勵幼兒請小組內的其他幼兒互相走走小路檢驗一下。
3、讓幼兒嘗試用兩種以上規律鋪小路,并互相驗證
三、學習按兩種以上規律進行排序的方法
1、老師示范按兩種以上的規律進行排序的`方法
2、請幼兒自創兩種以上的規律進行排序
3、四組小朋友比賽,給小貓各鋪一條規律不同的小路,時間最短者獲勝。
四、活動延伸:
1、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有規律排序的事物
2、鼓勵幼兒用兩種規律進行排序。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水墨畫是我國的四大國粹之一,它歷史悠久,具有簡單、概括的特點,符合兒童的思維,易被幼兒理解接受,通過水和筆墨的無窮變化產生出生動、古樸、簡潔、概括的藝術效果。水墨畫作為一種獨具魅力的藝術表現形式,以它的愉悅性、形象性、可操作性和自主性深受幼兒喜愛。幼兒通過學習可促進手眼協調及各種能力的發展,讓他們從小了解和繼承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熱愛自己的祖國。本次活動將科學成分與藝術相結合,允許孩子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方式去嘗試、去表現這一特殊的文化。只有這樣,孩子的心靈才能徹底地在藝術海洋里解脫桎梏,盡情暢游。
二、活動方案及修改意見:
水墨丹青(第一研)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水墨畫是國畫的含義。
2.仔細觀察墨汁遇到水后發生的細微變化過程,并能用語言描述。
3.能利用墨汁在水中漂浮形象的變化來設計墨跡畫。
活動準備:
1.宣紙若干、墨水、棉簽、毛巾、肥皂。
2.準備幾盆水。
3.中國水墨畫視頻。
活動過程:
一、認識墨水。
教師:這是誰呀?
二、觀察墨水碰到水面后的變化。
1.猜一猜:蘸一點墨水輕輕地去親一下水面,猜猜會怎么樣?
2.試一試:用蘸了墨水的棉棒輕碰水面。
教師:是不是我們小朋友所猜的那樣呢?請小朋友去試一試。
3.說一說:交流實驗后的發現。
教師:誰來說一說你的發現。
總結:墨水寶寶輕輕地親了一下水面,墨水寶寶就會四處蔓延,這種現象有個好聽的名字,它叫擴散。
三、觀察肥皂棒碰墨汁后的變化。
1.試一試:先用棉簽在肥皂上輕碰一下,然后用棉簽去點有墨汁的地方。
2.說一說:交流發現到得奇特現象。
教師:你發現了什么奇妙的變化呢?
3.小結:
有肥皂的棉簽碰到水里的墨水寶寶,墨水寶寶就會逃到得快,因為墨和臟東西都怕肥皂,所以,就像我們小朋友的小手臟了,變得黑黑的,用肥皂洗一洗,黑黑的臟東西就逃跑了。
四、利用墨水碰到肥皂擴張的特性作畫。
1.幼兒操作、互相欣賞作品
2.幼兒為墨畫命名,分享創作的快樂。
第一次討論意見:
修改意見:
(優點略)建議:
1.活動目標中"引導幼兒知道水墨畫是國畫的含義"突顯的不是很明顯,老師應介紹一下相關水墨畫的知識。
2.最好能運用課件讓幼兒了解什么是"擴散"。
水墨丹青(第二研)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水墨畫是國畫的含義。
2.仔細觀察墨汁遇到水后發生的細微變化過程,并能用語言描述。
3.能利用墨汁在水中漂浮形象的變化來設計墨跡畫。
活動準備:
1.宣紙若干、墨水、棉簽、毛巾、肥皂。
2.準備幾盆水。
3.中國水墨畫視頻、有關"擴散"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介紹中國的國畫--水墨畫。
1.出示水墨畫,請幼兒觀察與平時我們畫的圖畫有什么區別?
2.認識墨水小精靈。
二、觀察墨水碰到水面后的變化。
1.猜一猜:蘸一點墨水輕輕地去親一下水面,猜猜會怎么樣?
2.試一試:用蘸了墨水的棉棒輕碰水面。
教師:是不是我們小朋友所猜的那樣呢?請小朋友去試一試。
3.說一說:交流實驗后的發現。
教師:誰來說一說你的發現。
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擴散"現象。
總結:墨水寶寶輕輕地親了一下水面,墨水寶寶就會四處蔓延,這種現象有個好聽的名字,它叫擴散。
4.觀看《水墨畫》視頻,遷移經驗。
三、觀察肥皂棒碰墨汁后的變化。
1.試一試:先用棉簽在肥皂上輕碰一下,然后用棉簽去點有墨汁的'地方。
2.說一說:交流發現到得奇特現象。
教師:你發現了什么奇妙的變化呢?
3.小結有肥皂的棉簽碰到水里的墨水寶寶,墨水寶寶就會逃到得快,因為墨和臟東西都怕肥皂,所以,就像我們小朋友的小手臟了,變得黑黑的,用肥皂洗一洗,黑黑的臟東西就逃跑了。
四、利用墨水碰到肥皂擴張的特性作畫。
1.幼兒操作,互相欣賞作品。
2.幼兒為墨畫命名,分享創作的快樂。
第一次討論意見:
修改意見:
(優點略)建議:
1.幼兒在利用墨水作畫前教師最好要示范一下如何印。
2.印畫出來后教師應提供塑料墊板以供幼兒擺放與展示。
水墨丹青(第三研)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水墨畫是國畫的含義。
2.仔細觀察墨汁遇到水后發生的細微變化過程,并能用語言描述。
3.能利用墨汁在水中漂浮形象的變化來設計墨跡畫。
活動準備:
1.宣紙若干、墨水、棉簽、毛巾、肥皂。
2.準備幾盆水。
3.中國水墨畫視頻、有關"擴散"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介紹中國的國畫--水墨畫。
1.出示水墨畫,請幼兒觀察與平時我們畫的圖畫有什么區別?
教師:這幅圖畫跟你平時畫的畫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2.認識墨水小精靈。
教師:我們把一些好的水墨畫叫做"水墨丹青",你們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其實"丹"和"青"分別代表中國畫顏料中的一種顏色,當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詞語時,就可以形容一個人的水墨畫畫得特別好看。在水墨畫里還住著許多墨水小精靈,因為有了這些墨水小精靈的幫助,水墨畫才能顯得那么美麗。所以我們先要和它們交朋友。
3.觀察墨水的特點。
二、觀察墨水碰到水面后的變化。
1.猜一猜:蘸一點墨水輕輕地去親一下水面,猜猜會怎么樣?
2.試一試:用蘸了墨水的棉棒輕碰水面。
教師:是不是我們小朋友所猜的那樣呢?請小朋友去試一試。
3.說一說:交流實驗后的發現。
教師:誰來說一說你的發現。
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擴散"現象。
總結:墨水寶寶輕輕地親了一下水面,墨水寶寶就會四處蔓延,這種現象有個好聽的名字,它叫擴散。
4.觀看《水墨畫》視頻,遷移經驗。
教師:"人們運用這種墨水擴散的現象制作了很有創意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看"三、觀察肥皂棒碰墨汁后的變化。
教師:欣賞完美麗的水墨畫,接下來老師要來考一考你們,聽好了:白嫩小寶寶,洗澡吹泡泡,嘻嘻身體小,再洗不見了。猜猜它是誰?(肥皂)如果我們把棉簽擦上肥皂,然后去點有墨汁的地方,又會發生什么奇妙的變化呢?請小朋友去試一試。
2.試一試:先用棉簽在肥皂上輕碰一下,然后用棉簽去點有墨汁的地方。
3.說一說:交流發現到得奇特現象。
教師:你發現了什么奇妙的變化呢?
4.小結有肥皂的棉簽碰到水里的墨水寶寶,墨水寶寶就會逃到得快,因為墨和臟東西都怕肥皂,所以,就像我們小朋友的小手臟了,變得黑黑的,用肥皂洗一洗,黑黑的臟東西就逃跑了。
(四)利用墨水碰到肥皂擴張的特性作畫。
1.教師:你有什么好辦法能把這美麗的圖案留下來?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老師有一個有趣的方法,你們想不想看一看?
2.教師介紹示范作畫流程,提醒幼兒及時將畫好的宣紙擺放在塑料墊板上。
3.幼兒操作、互相欣賞作品。
教師:你覺得你的畫像什么?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
幼兒為墨畫命名,分享創作的快樂。
三、活動后教學小記:
本次活動意在利用有趣的科學原理,營造出一個讓幼兒感受水墨畫的氛圍。課堂上老師引導孩子運用各種感官,聽、看、身體感受水墨畫中的景和物,利用多媒體來進行圖文并茂的教學,科學和美術靈活的結合,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陳鶴琴先生說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幼兒學習水墨畫首先要有興趣,有了學習興趣才會產生學習動力,而親自動手操作是最適合幼兒的、最為幼兒所喜歡的活動。老師運用課件將墨水遇水會擴散、遇肥皂會擴張的特性展現出來,融入到教學中,孩子們立刻被吸引過來,迫不及待地想去嘗試。這種新的水墨文化,讓孩子有一個建構主客觀經驗的空間,使孩子們在相互合作和社會化氣氛中不斷獲得多種繪畫行為的主客觀體驗,老師對于他們的創作試驗不進行過多的干預,使他們在無拘無束的狀態下快樂地進行。老師的任務是發現和肯定他們的進步和長處,贊揚他們的創造性,保護他們的興趣和自信,在印畫中發展他們的創造力,塑造他們的個性。如此教學,是謀求把枯燥的筆墨知識溶于有趣的實驗當中,使筆墨教學具有趣味的形式,在科藝結合中積淀一個人的素質,淡化目的,強化手段,重過程,輕結果。我們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鉆研探索,尋求靈活可變的途徑、對幼兒進行因人而異,有的放矢的教育,最終引導他們邁入中國水墨畫這個多彩多姿的藝術殿堂。
這節科藝活動的教育價值,并不在于要讓孩子的作畫技能有多么熟練,或畫出了什么驚人的杰作,而是通過教學活動,使幼兒發現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膽創造的信心,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把自己潛在的創造力充分表現出來。這種創造的過程將會使幼兒體會成功。每個幼兒的點滴創造不單能受到大家的尊重,
科學教案 篇4
目標:
1、初步了解花生的生長過程及結構特征,探索剝花生的方法。
2、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現。
3、體驗親自動手操作的樂趣。
準備:ppt、花生若干、小碗人手一個、各種積木、小錘子。
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另一老師拿來禮盒)邊接禮盒邊說:“哦對了,今天早晨小松鼠給我們送來了一份“禮物”(出示禮盒),會是什么呢?讓我們一看吧(打開),哇,原來是花生米。真香呀!你們想嘗嘗嗎?好吃嗎?這么好吃的花生米,小松鼠是從哪里找來的呢?聽完故事你們就知道了。
二、講述故事,感知花生的生長過程。
1、(邊講故事邊放ppt)小松鼠在地里種了一大片花生,一段時間過去了,花生長出了綠綠的葉子,又過了一段時間,花生開出了黃黃的小花,小松鼠看見了高興地連忙跑回家問媽媽說:“媽媽媽媽,我種的花生開花啦!再過一段時間,”它就能結出花生來了對嗎?媽媽聽了也很開心笑著說:“對對對”。又過了一段時間小松鼠來到地里準備摘花生,可是他找來找去卻怎么找也找不到花生,小松鼠好傷心,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時候媽媽來了,看到小松鼠傷心的樣子笑著說:“傻孩子,花生果是長在地底下的,你光用眼睛找,不動手挖一挖怎么能找到花生呢?于是小松鼠和媽媽一起動手,把成熟的花生全部從地里拔了出來,看著許許多多的花生小松鼠開心的笑了。
2、師:故事聽完了,現在我們知道了,剛才小松鼠送來的花生米原來它是小松鼠自己種出來的可是剛才小松鼠很傷心,是為了什么呢?(幼兒回答)師:小松鼠因為找不到花生所以很傷心,其實花生的果實是長在地底下的,小朋友你們知道了嗎?
三、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
(1)師:小松鼠在地里收到了好多花生,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播放ppt)師:這就是小松鼠從地里收來的花生,哎?剛才我們吃的花生米在哪兒呢?
(2)繼續(ppt)師:“哦!撥開花生殼,我們就找到了花生米。哎?為什么有的花生米是紅的而有的卻是白白的呢?(幼兒回答)(剝掉紅紅的衣服,白白的花生仁就出來了。)
:原來呀,花生外面有一層硬硬地、厚厚的“殼”,撥開花生殼,里面住著紅紅的花生米,脫掉紅紅的`花生衣,白白的花生仁就露出了。(師:邊邊示范剝花生)
四、探索剝花生的方法
1、師:剛才我們嘗到了小松鼠剝好的香香的花生米,想不想再來吃一點呢?
2、提出要求:
(1)請你們自己來剝花生。
(2)如果有的寶寶撥不開可以請籮筐里的工具幫幫忙。
(3)剝下來的花生殼放在籮筐里,花生米放在小碗里
3、提問:你是怎么剝花生的?(引導小朋友自己說出方法,并做示范。)
:我們小朋友都很能干,有一些力氣大的直接用手就把花生殼打開了,有的用工具敲了幾下也把花生殼打開了,我們每個寶寶都剝出了花生米。花生米的營養可好啦!它含有豐富的鈣質可以幫助我們小朋友讓身體長高,還能促進小朋友的大腦發育變的越來越聰明,那現在我們一起來嘗一嘗自己剝的花生米吧!
對了,后面的客人老師看著我們吃的那么香也想嘗嘗呢!給客人老師分享花生米。(結束)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討論生物和環境的關系。
l 能夠觀察、記錄身邊的生物、討論其與生存環境之間的關系。
l 能夠例舉事例解釋生物間的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
知識與技能
l 知道生物對環境的依賴關系。
l 知道生物棲息地的概念。
l 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敵對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l 感受生物之間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的合理性。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引導學生去發現生物對環境的依賴關系,揭示環境對于生物的意義,難點是要突出同一環境中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合作關系和敵對關系。
教學準備
有關生物生存之間有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的圖片與錄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地球圖片,講解地球是每一種生物的家園,但每一種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著一定的范圍,它們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學習新課
1.觀察周圍環境里的生物,揭示棲息地的概念。
(1)出示P26頁的圖片,認識圖上的動物。
(2)提問:它們應該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里?
(3)學生看圖辨析。
(4)提問:為什么企鵝要生活在南極?南極除了企鵝還有沒有別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會有獅子嗎?為什么?
(5)討論:其它幾種環境里分別只生活這一種動物嗎?還應該有哪些生物?通過這幾幅圖,你發現生物與他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2.觀察周圍環境里的生物,揭示棲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張包含豐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風光圖片或錄像。
(2)提問:圖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師生交流。
(4)在圖片上有兩種顏色筆分別寫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稱。
(5)討論:這些生物為什么愿意長期生存在這樣的環境里?這些自然環境為生活在這兒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條件?
(6)講解:像這樣一種生物愿意長期生活在某個環境里,是因為這個環境為它提供了生存、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護所等條件,這樣的生活環境被稱為生物的棲息地。
(7)講述:一棵樹也可以成為許多生物的棲息地,下面讓我們一起考察一下校園中的一棵樹是哪些生物的棲息地。
(8)看書27頁學習觀察方法(提示學生要愛護樹木,就搖一搖夠的著的樹枝,觀察結束,將搖下的生物放回樹上)。
(9)教師選擇觀察的樹木,學生分組外出調查,記錄。
(10)匯報調查結果,師生交流。
(11)討論:這些生物為什么愿意生活在這棵樹上?這棵樹為它們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3.引導學生了解同一棲息地中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關系和敵對關系。
(1)提問:在同一個棲息地,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樣共同生活呢?它們之間是朋友還是敵人呢?
(2)看28頁圖片,或提供有關生物間合作關系的錄像。
(3)提問:圖上是什么動物?它生活在哪里?與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
(4)討論:這些動物能離開與它們一起生活著的其它生物嗎?為什么?你能舉例說說圖上的這些生物它們之間是怎么合作生存的?
(5)談話:向自然界中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覺得它們的關系像什么?(伙伴、朋友)
(6)你還能舉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嗎?
(7)談話: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這樣合作的伙伴關系嗎?你知道還可能有什么樣的關系?
(8)出示生物之間敵對關系的圖片或錄像。
(9)提問:它們之間為什么成為了敵對關系?是什么原因?
(10)討論:既然自然界中有這么多兇猛的動物,它們是些弱小動物的敵人,那么我們是否應該消滅這些猛獸,而保護那些弱者?為什么?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樹上非洲大草原的圖:圖上有哪些生物?它們之間的生存是哪種關系?僅僅是一對一的敵對關系嗎?
2.請學生把圖上有敵對關系的動物列舉出來。
3.師生交流結果。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1.尋找生物的家園
棲息地
生存、生長、繁殖等條件
教后記:
2.有利于生存的本領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結合查閱資料,例舉同類生物在形態方面適應環境的具體事例。
l 能設計實驗驗證對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釋。
l 會用多種形式表達、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結果。
知識與技能:
l 認識動植物的生存本領是與其生存的環境密切聯系的。
l 認識并描述動植物在外形、習性等方面是如何適應生長環境的。
l 知道環境對生物省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有影響。
l 知道不同動植物對環境有不同的要求。
l 知道一些典型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的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體會到生存環境的豐富多彩和動植物生存本領的奇特有趣。
l 想知道關于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內容,愛提出與此相關聯的問題。
l 重視證據。
l 意識到要愛護生命,要為生物的生存創設合適的生存環境。
教學重難點
本課在研究生物的生存環境的基礎上,重點研究環境對生物省長、生活習性等多
方面的影響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
教學準備:
紙巾、蠟紙、保鮮膜、彩色透明紙、水彩筆、魚的圖案。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大自然的各個角落里生存著不同的生物,生物為了在各自的家園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領呢?(板書課題)
二、引導學生發現植物和動物在形態上和生活習性上對環境的適應。
1.認識沙漠環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領。
(1)講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個條件很惡劣的環境,那里的環境有什么特點?
(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嗎?最常見的動植物是什么?
(3)談話: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約有20xx種仙人掌和仙人球。
(4)觀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點?你認為它為什么能適應沙漠這種環境?
(5)怎么證明你的說法是正確的?
(6)看書上得30頁實驗:這是用了一種什么實驗方法?實驗中要注意什么?比較的是什么條件?
(7)學生分組實驗。
(8)讓學生預測實驗結果,能證明什么問題?
(9)小結仙人掌的本領。
(10)談話:下面就沙漠中最典型的動物——駱駝來說,你知道它有哪些是應沙漠環境的特殊本領?
(11)出示駱駝圖或視頻資料。
(12)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交流駱駝本領。
(13)學生匯報,教師補充。
(14)講述:其實除了仙人掌和駱駝生活在沙漠中,如果你走進沙漠,仔細搜索一番,結果會令你大吃一驚,因為很多動植物都住在這片嚴重缺水的地方。
(15)認識一些適宜生活在沙漠環境中的生物。
(16)談話:課前有些同學也查找了些資料,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動植物生活在沙漠環境中?
(17)學生介紹。
2.認識海洋環境中生物的生存本領。
(1)出示水母和魚的圖:一些海洋中的動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本領。圖上是什么動物?
(2)提問:它們的體色有什么特點?不同部位的體色有何不同?為什么這樣?
(3)學生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設。
(4)學生操作活動:讓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
用黃色筆在白紙上畫條魚,覆上一張黃色的透明紙,觀察,有什么現象?
(5)交流活動結果。
(6)提問: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動物是像這樣靠體色來保護自己生存的?
(7)學生交流。
3.認識草原環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領。
(1)談話:斑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典型動物,你知道它身上的條紋有什么作用嗎?
(2)學生討論。
(3)學生匯報。
(4)講述:讓我們看看書上科學家研究的結論。
(5)提問:科學家為了研究斑馬的條紋的作用蹲在草叢中觀察斑馬得出另一種結論,你猜猜另一種結論可能是什么?
(6)學生匯報猜測結果。
(7)播放有關斑馬的錄像。
(8)教師小結斑馬身上條紋的作用。
三.啟發學生討論給動植物搬家的注意事項。
1.談話:我們知道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那么是否只有沙漠中才有仙人掌?
2.討論:把沙漠中的仙人掌移栽到我們居住的地區,要注意什么問題?
3.提問:仙人掌能搬家到我們居住的地方,南極的企鵝能搬到我們這兒嗎?見過嗎?要注意什么問題?
4.小結:給生物搬家需要了解這種生物適合生存的環境,并給它創設這樣的環境,這樣才能讓它生存下去。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2.有利于生存的本領
外形
適應環境
習性
教后記:
3.有趣的食物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結用食物鏈和食物網描述生物間的食物關系。
l 能把食物鏈中的生物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
l 能夠分析生物間的食物關系。
l 能夠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l 能夠尋找、分析表達食物關系的成語。
知識與技能:
l 知道什么是食物鏈、什么是食物網。
l 知道食物鏈的組成。
l 知道食物鏈的營養來自于綠色植物。
l 認識食物鏈上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意識到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的重要性。
l 體會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聯系的。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引導學生研究同一環境內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建立起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難點是能分析食物鏈中各個角色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準備:
不同種類分解者的圖片或視頻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 學 改 進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前面我們了解到在同一區域中生活的各種生物之間會存在兩種生存關系:伙伴關系或敵對關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能把這些不同的生物聯系起來?(食物)
2.動物和植物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二、學習新課
1.揭示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
(1)出示植物、老鼠、貓頭鷹三種生物圖片:這個地區的幾種生物之間是種什么生存關系?
(2)提問:你能用箭頭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嗎?
(3)學生畫圖表示。
(4)講述:你們看看生物之間像這樣以“誰被誰吃”的一種食物關系連接起來,形成了鏈狀的聯系,生物學家把它稱為食物鏈。
(5)讓學生自由談自己對食物鏈的看法。
(6)談話:請學生在自然界中舉幾個生物的例子。師邊板書在黑板上。
(7)提問:你們說的這些動植物之間有沒有食物鏈的關系?
(8)學生討論、寫食物鏈。
(9)匯報結果:黑板上的這些食物鏈有的同學箭頭向左,有的卻向右,那到底哪種畫法才是規范的呢?
(10)講解食物鏈的規范畫法。
(11)同學們,中國有句古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聽過嗎?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這句話其實是自然界中生物的一種食物聯系,你能根據這句成語的意思把圖畫完整嗎?
(12)學生畫圖P34頁。
2.引導學生分析理解食物鏈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講述:生物學家給食物鏈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嗎?
(2)講解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概念。
(3)學生討論分析35頁圖上各種生物哪些是生產者,哪些是消費者,哪些是分解者。
(4)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劃分理由。
(5)提問:你認為在食物鏈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3.引導學生分析錯綜復雜的食物鏈,建立食物網的概念。
(1)談話: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多少種動物?多少種植物?它們之間有沒有這種食物鏈關系?多不多?
(2)看書P36圖,上面有哪些動植物?你能不能用我們剛才學的畫食物鏈的方法畫一條食物鏈?
(3)提問:還有沒有其它食物鏈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個不漏的將所有的食物鏈畫出來呢?你有沒有什么好方法?
(4)畫出上面所有的食物鏈,數數看有多少條?
(5)提問:你們數過圖上有多少條食物鏈?不管有多少條,從圖上看這些食物聯系已經形成了什么?還發現了什么?比如圖中的狐貍在食物鏈中處在什么級別?它只是一條食物鏈中的角色嗎?
(6)學生討論交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36頁下圖:這片莊稼地中如果農民在這里噴灑農藥,那么這個場景中會發生什么?
2.學生討論,交流。
3.提問:你能將這幅圖中的動植物包括人畫出一條食物鏈嗎?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3. 有趣的食物鏈
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植物) (動物)
教后記:
4.生態平衡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對目前的生態現象做出判斷。
l 能夠參與討論人類危害環境的行為。
l 能夠就破壞生態平衡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
l 能夠做一個生態瓶,研究生態平衡的問題。
知識與技能
l 知道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了解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l 知道人在食物鏈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培養保護生態平衡的思想意識。
l 意識到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唯一家園。
l 意識到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通過大量生動事例和探究破壞生態平衡的危害性,讓學生感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有關生態系統被破壞的例子、我國自然保護區情況介紹以及有關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 學 改 進
一、導入新課
建立生態平衡概念。
1.講述: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與生物之間都有著一定的食物聯系,形成了復雜的食物網,而這些生物與他們所生存的環境也就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2.出示一張動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圖:你知道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要有哪些成員嗎?(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無生命的物質)
3.說說這些成員在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4.講述:在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中,動物、植物、微生物的數量通常都要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變化不大,這時這個系統就能達到平衡狀態,我們在科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生態平衡。(板書課題)
5.師舉例說明。
二、學習新課
1.模擬生態平衡。
(1)制作魚缸養魚的生態瓶。
看37頁圖文說明,學習方法。
設計要求:
A這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
B瓶中生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C生態瓶必須透明,讓生物得到陽光并便于觀察。
D生態瓶的采光以比較強的散射光為好,不能采用強烈的直射光。
飼養提示:
A魚的生命較脆弱,可用螺螄替代養。
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長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小草的生態瓶。
設計這兩個生態瓶時為什么要密封?
(3)預測一下,:
A不給魚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魚到魚缸里,情況會怎么樣?
B不打開瓶蓋,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4)提問:說說這個生態瓶中有哪些成員?魚缸和魚缸里的東西、瓶子和瓶子里的東西是如何模擬一個生態系統的?
(5)學生制作生態瓶。(課堂組裝一種,要求回家觀察記錄)
2.知道破壞生態平衡會帶來嚴重后果。
(1)談話:自然界長期形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維系著生態系統的平衡,這些鏈、網中的任何環節遭到破壞,這個平衡關系就會遭到破壞,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災難。
(2)討論書上38頁的三幅圖:圖上人們的行為會給這個生態系統帶來影響嗎?你認為會造成什么影響?為什么?
(3)師舉例說明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蛇與莊稼的故事。
(4)啟發學生回憶還有哪些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
(5)閱讀書上39頁資料,思考討論:
在這個亞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獅、狼是什么關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們的這樣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數量過大,又帶來了什么問題?
現在人們這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三種解決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態學家,你會建議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說說理由。
3.知道保護生態平衡的途徑。
(1)談話:既然生物們在他們生存的環境中都起著維持一定生態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國都相應的建立起各個自然保護區,我們國家業已建立了226個自然保護區,你知道我國有哪些自然保護區嗎?這些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哪些生物?
(2)教師適當介紹我國一些著名的自然保護區情況。(也可借助圖片錄像資料)
(3)討論:國家對于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護區,那么我們同學自己對于保護生態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鞏固應用
1.談話:現如今國家為了保護生態平衡還建設了不少生態工程呢,你聽說過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嗎?
2.師介紹桑基魚塘生態農業模式。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4.生態平衡
教后記:
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 能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圖片上的線索,并按提供的線索積極思考;
2. 初步了解蔬菜的基本特點,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感興趣;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二、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師:今天,我請來了一位客人,看他是誰?(南瓜爺爺)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白胡子,白眉毛)給南瓜爺爺問好。
(2)出示南瓜爺爺的家。
(二).數客人
(1)師:今天南瓜爺爺家來了好多客人,請你數數一共有幾個?(答案不一樣)
(2)“平時我們數數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車,一個一個的數,今天這么多小客人圍成了一個圓,你有什么好辦法把一圈的'東西數清楚?”提問個別幼兒:你是怎么數的?從哪開始?
(3)教授方法:數一圈的東西,我們先找到最上面的,然后順著鐘表轉動的方向,一個一個數,數過的就不能再數了。
(4)“我們一起再來數一遍”。。。。。。“原來南瓜爺爺家一共來了8位客人”
(三)、猜客人
(1)“你能從影子里看出它們是誰嗎?”請幼兒說“我覺得第X個可能是XX”;“從哪里看出來的?”(形狀)
(2)出示圖片,共同驗證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猜對了沒有?”
(四)、找蔬菜做鄰居
(1)了解"鄰居":
“南瓜爺爺請這么多客人原來是要找鄰居,誰知道“鄰居”是什么?(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邊或者樓上、樓下的朋友)
(2)了解蔬菜的定義:
@ 第一次操作:“南瓜爺爺要找蔬菜做鄰居,這8位客人里有蔬菜嗎?請你把你覺得是蔬菜的東西下面用黑色的筆畫一個圓。”
@第二次操作:(等孩子們操作完以后)“好,把筆送回去,有的人都找對啦,有的人還差一點點,到底什么是蔬菜?(蔬菜就是種出來、可以做成菜的植物)。請你再來找一找,用紅色的筆在蔬菜下面畫一個圓。”
@驗證:“現在我們一起對著大屏幕,來看一看到底有哪些是蔬菜?”(第一個餅干是在工廠里加工出來的,它不是蔬菜;第二個。。。。。。)
@“看一看,一共有幾個蔬菜?”(5個)那南瓜爺爺找到了幾個鄰居?(5個)
活動延伸:
1、除了我們找到的蔬菜,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蔬菜?(幼兒自由發言)
2、“小朋友們說了很多種的蔬菜,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小結:生活中的蔬菜種類有很多,它們的營養價值也很高,請你們回去找一找,這些蔬菜都有什么營養,回來給我小朋友說一說,好吧!
小百科:南瓜原產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明代傳入中國,現南北各地廣泛種植。的果實作肴饌,亦可代糧食。全株各部又供藥用,種子含南瓜子氨基酸,有清熱除濕、驅蟲的功效,對血吸蟲有控制和殺滅的作用,藤有清熱的作用,瓜蒂有安胎的功效,根治牙痛。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夠仔細的觀察,根據動物皮毛的顏色和花紋來進行推測,感知不同動物的體貌特征。
2.能夠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猜測,感受智闖羊羊村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一份幼兒操作材料一份
活動過程:
1.羊羊村情境導入,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你們看過“喜羊羊與灰太狼”嗎?羊羊村里有誰?
師:一共有幾只?
2.仔細觀察,根據顏色、圖案來推測動物,簡單說說動物的特性。
(1)出示羊村路線圖,了解路線圖的基本情況。
師:這是通往羊村的路線圖,羊村在哪個位置?我們小朋友在哪里呢?
師:我們有幾條路可以通往羊村呢?
(2)出示三個動物的局部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推測
師:可是這三條路是不會都能讓我們安全通過呢?在路上會遇到誰呢?
師:你能看出來哪種顏色的路上,藏著什么動物嗎?
動物一:豹子
師:豹子是什么顏色的斑點?這條路能走嗎?為什么不能走?
動物二:老虎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是老虎的?老虎的毛和豹子的一樣嗎?有什么不同?有老虎的這條路安全嗎?會有什么危險?
動物三:長頸鹿
師:長頸鹿的毛是什么顏色的,圖案是什么樣的?長頸鹿有什么本領呢?
3.結合已有經驗,根據自己的細致觀察,來辨別不同的黑白色動物。
師:我們沿著長頸鹿的紅色道路走,走呀走呀,咦,你發現了什么?(一幢房子)
師:這房子里也藏著動物,會是什么動物呢?(黑白條房子)還有什么動物也是黑白的?除了顏色還有什么地方也像斑馬?
師:其實呀,這個房子里住的還有其他的'黑白色的動物,會有誰呢?
出示黑白色動物的局部圖片(奶牛、斑馬、企鵝、熊貓、斑點狗)
師:他們都是黑色和白色,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會是什么動物呢?
結合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動物圖片,豐富動物生活習性的相關經驗。
師:有幾種黑白的動物呀?其實還有其他的黑白動物呢,回家后再去找找。
4.感受順利達到羊村的快樂情緒。
師:我們的智慧讓我們安全的到達了羊羊村,心情怎么樣?
羊羊們都來迎接我們了,讓我們一起看看羊羊們的精彩生活吧。
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五彩的彩泥是幼兒喜歡的手工材料之一,經過他們的擺弄,創作出了許多稚趣盎然、神采奕奕、千姿百態的作品,給童年帶來了無限的樂趣。有一天,一個孩子問我:“老師彩泥怎么來的?”這小小的.問題引起了一群孩子的好奇,激起了他們探索的欲望。于是我決定引領幼兒運用各種方法自己配制彩泥。
活動目標:
1、能用各種方法探究配制彩泥的秘密。
2、嘗試做簡單的實驗記錄。
3、樂意參加科學活動,體驗實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各種水彩顏料、面粉、水、蔥、芝麻、豆類等配方材料以及毛巾、盤子、筆、兩張事先畫好配方的表格、記錄紙兩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問題導入法:這是什么?(教師出示一團彩泥)
這團彩泥是我自己配方后制成的,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用多種方法配制彩泥
1)幼兒實驗前教師先介紹配方表格記錄紙
表格上畫有許多材料(同文字相配),你用了什么材料,用了多少,請在表格的相應位置打“∨”。
2)每個幼兒根據自己的方法開始配制彩泥。教師巡回指導,觀察每個幼兒配制的情況,并做好記錄。
3)實驗結束,請每個小朋友把配方完整記錄。
4)幼兒相互交流自制彩泥的心得,并交流配方:
(1)、幼兒介紹配制成功的配方(展示成功記錄表)
(2)、幼兒介紹配制失敗的配方(展示成功記錄表)
(3)、共同尋找失敗的原因(成功和失敗的表格進行比較)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用各種方法配制彩泥
1、每個幼兒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重新配制彩泥。教師巡回指導,觀察每個幼兒配制情況,并在第二張記錄紙上做好記錄。
2、實驗結束,請每個小朋友把配方完整記錄。
3、展示彩泥配制成功的記錄表2,彩泥配制失敗的記錄表2。
4、幼兒對記錄表進行比較交流。
四、延伸活動
1、彩泥配制成功的幼兒進行手工活動創作。
2、個別創作失敗的幼兒允許他們再次嘗試,從種感受配方的秘密。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喜歡水果,能正確說出幾種常見水果的名稱,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認識幾種比較特別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樣性。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請每位幼兒帶1-2樣水果來園,盛裝在大籃子里或用一塊大布蓋好。
2、各種水果的圖片或照片若干。
3、各種水果的粘紙。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種彩色紙條。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1、以水果照相館的情景導入,引導幼兒看看哪些水果來拍照了。
2、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蘋果、橘子、香蕉、梨等)鼓勵幼兒正確說出其名稱,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帶來的是什么水果?(蘋果)和蘋果娃娃問個好吧!蘋果娃娃長得什么樣?有誰吃過蘋果?蘋果是什么味道的?我們給蘋果娃娃拍個照吧!(兩手拇指與食指相對,做照相機的樣子)
3、向幼兒介紹幾種比較特殊的水果,如獼猴桃、芒果、椰子等,讓幼兒知道這些水果的名稱。如:這位水果娃娃是誰?(獼猴桃)你們愿意和它握握手嗎?(感受獼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二、扮演水果娃娃。
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粘紙粘在額頭上,扮演自己喜歡的水果,拍一張“集體照”。
三、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1、照片“沖印”好(出示各種照片或圖片)后,激發幼兒產生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2、幼兒制作,教師個別輔導,提醒幼兒粘貼時不要把水果蓋上,只裝飾邊緣。
3、把制作好的想礦布置在活動室墻面。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覺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實。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而且能夠促進消化。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背景: 在一次午餐吃水果活動中,一小朋友拿著手里的香蕉來問我:“老師,這香蕉里面黑黑的、一點點的是什么?”“老師,這個可以吃嗎?”我問全班的小朋友:“你們誰知道香蕉里面黑色的小點是什么嗎?”有小朋友說:“這一定是香蕉快要爛了,香蕉變了顏色就不能吃了。”馬上有小朋友說:“不對,這是香蕉的種子,我爸爸教過我的”我肯定并表揚了這個小朋友。看著小朋友將信將疑的神態,我設計科學活動“找種子”,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了解種子的奧秘,萌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種子。
2、對種子產生探索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萌發對科學、對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準備蘋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紅柿、葡萄等水果。
2、幼兒每人一份操作紙,各種種子若干。
3、視頻轉換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昨天老師帶小朋友去參觀了我們的蔬菜園地,看到了許多碧綠碧綠的蔬菜,你們知道嗎?這些蔬菜是由什么長出來的嗎?
老師總結:這些蔬菜是由一顆顆小小的種子長出來,我們平時吃的水果也是由種子發芽的結果的。
(評析:從幼兒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出課題,顯得自然而親切,一個小小的問題,既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明確了活動主題,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二、找種子
1、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蔬菜和水果,要請你們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們有沒有種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說一說,種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樣?(幼兒自由探索)
(評析:在探索活動中,幼兒對種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對瓜果左看右看,有的用手摸摸,有的用手捏捏,有的用鼻子聞聞,有的交頭接耳,相互交流,每個幼兒都處于積極的探索中。)
2、幼兒交流探索的發現。
(1)、誰愿意上來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種子?
幼兒一:我找到了蘋果的種子。
師:我們大家來看看蘋果的種子的什么樣子的?
幼兒:蘋果的種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評析:教師讓幼兒找出種子并放在視頻轉換儀下進行展示。通過視頻轉換儀放大了種子,幼兒很清晰、明確地觀察了種子的外形特征。)
幼兒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種子。
師:西瓜的種子是什么樣子的?(評析:當幼兒看見西瓜的.種子的時候很興奮,原來西瓜的種子就是我們在超市里買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兒一起觀察橘子、黃瓜、西紅柿、葡萄的種子。
(2)、師:有誰找到香蕉的種子嗎?
幼兒一:香蕉是沒有種子的。
幼兒二:我找到香蕉的這個小黑子。
師:其實香蕉它也有種子,這些小黑點就是它的種子,只不過是他們退化了,現在的農民伯伯非常聰明,用科學的方法不用種子也能種香蕉,所以香蕉的種子就慢慢退化了。
(評析:香蕉的種子具有特殊性,幼兒很少了解,通過單獨提出,幼兒了解香蕉種子的獨特性,達到了教學目標。)
3、我們知道蘋果、黃瓜都有種子,老師告訴你們,除了這些,還有許多瓜果、蔬菜都有種子,小朋友以后長大了就會慢慢知道了。
(評析:在本次探索活動中,幼兒積極討論,主動詢問,了解了各種瓜果蔬菜的種子的特征。)
三、操作活動:種子和果實匹配。 1、師: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種果實,旁邊有各種種子,請你們給這些果實找種子,找到后把種子貼在果實的下面。
(評析:教師為幼兒設計一份記錄表格,表格的上面是各種果實,考慮到種子的外形特征,教師在下面用雙面膠帶貼著,幼兒找到種子后就可以把種子貼在膠帶上,這樣方便了展示。)
2、幼兒交流活動結果,并且請集體檢查操作結果的正確。
師:誰愿意上來告訴大家你的發現?我們一起看看他找的種子對不對?
(評析:幼兒從感知到接受、理解,而教師設計這一環節,不但能檢查幼兒的學習的結果,還使幼兒學習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四、活動延伸: 1、種子發芽實驗。
2、種子貼畫。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經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09-28
(經典)科學教案10-01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精選)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