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匯編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復習鞏固大小、長短、前后、上下的概念。
2.培養幼兒動作靈敏、反應迅速、動手動腦的能力。
活動準備:
大、小球(與幼兒人數相同)、大小盆各一個、長繩短繩各一條、長短毛線繩與幼兒人數相同、長橋短橋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個易拉罐)、大樹一棵(樹上有與小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小果子,樹下有與大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大果子)大圓點、小圓點的粘貼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附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自由選擇大圓點、小圓點進入活動場地。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導入。簡單說明戶外活動要求。
(二)基本部分:
1.復習鞏固區別大小。
出示許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讓幼兒觀察。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師:請大花把大球拿起來,放到大盆里,請小花把小球拿起來放到小盆里。
幼兒邊操作,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還是小球?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之間互相比較,誰的大誰的小。
2.復習鞏固區別長短。
出示二根繩子,一根長繩,一根短繩。
師:場地上放有兩根繩子,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著兩根繩子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繩子長,一根繩子短。
師:請大花走長繩小花走短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你走的是長繩還是短繩?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每人取一根毛線繩,互相比較長短。說出誰的長誰的短。
3.復習鞏固區別前后。
出示玩具娃娃讓幼兒觀察哪是前面哪是后面。
師:請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請小花到娃娃后面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后面玩.再交換活動一次。
游戲:看誰反應快。
師:小花站到老師前面,大花站到老師后面。再交換活動一次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研究自然、探索科學的興趣和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研究自然、探索科學的興趣和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教學準備:
不同顏色的小動物玩具,圖片等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師:我們在這么美的'大自然中,親近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秘密。同學們的心情怎么樣?
2、組織學生交流。
二、課中體驗,深化感悟
1、師:老師這兒有幾樣物品,你能提出小問號嗎?
師出示:黃色、紅色、綠色的玩具、小車等。誰來提問?學生自由提問(只要學生能夠根據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問題即可,不管問題有沒有答案,問題是否科學,都可以。)
2、師:是啊,小車為什么能跑,青蛙為何能跳,這一個個美麗的小問號是多么有趣啊!我們來說說聽聽。學生各抒己見。
3、師:我們可以自愿組合成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生分組,選好組長)
4、全班匯報:
5、看課本第五頁的圖畫,你有哪些“小問號”?
(1)彩虹是怎樣形成的,有哪幾種顏色?
(2)鳥類是怎樣繁殖的?、、、、、、
(3)全班匯報,共同揭秘。對于可以解決的問題,老師可以積極發動學生,師生一起解決。
三、拓展活動(課后作業)
在課后進行觀察,把自己的“小問號“記錄下來,我們下一節課討論。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綠葉可以制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料;植物的葉在莖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陽光。
過程與方法: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查閱資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科學研究是艱辛的過程;激發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從事研究科學的愿望。
【教學重點】:組織學生交流種子發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長變化,觀察鳳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難點】: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剛出土的鳳仙花照片、植物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多媒體)、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學生準備)生長四周的鳳仙花、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變化
活動導入:
1、師:我們種植的鳳仙花已經變成了幼苗,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重點交流一下前一段時間鳳仙花幼苗生長變化情況。
2、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
活動指導:
1、師:全面檢查學生的觀察記錄,及時進行反饋,引領學生在以后的時間里堅持進行觀察。
2、師:組織學生交流。(鼓勵學生說出新發現、新問題)
3、師:指導學生觀察實物鳳仙花。
4、師:指導學生測量鳳仙花植株的高度、葉的分布情況。
二、我們的思考
1、師:提出問題:為什么植物的葉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長?植物的葉子和幼小植物的莖為什么大部分是綠色的?聽說綠葉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廠”,植物生長需要的食物是不是來自綠色的葉呢?植物的葉子還有什么作用?
2、生:根據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回答老師的問題。
三、葉為植物提供“食物”
1、師: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食物是從哪里來的?
2、生:討論后說出自己的想法。
3、師: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多數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養料。
4、師:(利用多媒體)指導學生學習科學書P11頁上內容。
5、師:板書:
陽光
二氧化碳+水——→氧氣+養料
6、師:(總結)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僅為植物制造養料,還為我們人類和動物制造養料和氧氣。
【作業布置】:
家庭作業:回家仔細地去觀察一棵植物,觀察植物的葉子分布的情況,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書設計】:
4.種子變成了幼苗
陽光
二氧化碳+水——→氧氣+養料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鐵和磁鐵可以互相吸引。
2、通過實驗,觀察用磁鐵可以牽引汽車移動。
【活動準備】
1、制作一個紙汽車,在紙上粘一塊鐵,觀察用磁鐵牽引車移動的樣子。
2、PPT《磁鐵牽引紙車》課件,(什么和什么能互相吸引呢?)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觀看PPT《磁鐵牽引紙車》,了解鐵和磁鐵可以互相吸引。
——我們周邊哪兒有磁鐵呢?
——磁鐵都能吸引什么東西呢?
——如果磁鐵和鐵之間有別的物體會怎么樣呢?
二、展開。
觀看PPT《磁鐵牽引紙車》,說一說實驗目標,備品以及實驗順序。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在紙上粘一塊鐵,觀察用磁鐵牽引車移動的樣子。
——看一看實驗順序。
1、裝飾一個汽車村莊。
2、在紙上畫一個汽車,然后剪下來。
3、在紙上插一個曲別針。
4、用磁鐵來牽引汽車移動。
三、畫出汽車村莊和汽車并剪下來。
——畫出汽車行駛的道路并裝飾一下。你想讓汽車行駛在什么樣的公路上呢?
——畫一畫紙汽車,你想要畫什么樣的汽車呢?
——畫完后,把汽車剪下來。
四、用磁鐵來牽引汽車移動。
——在紙汽車上插一個曲別針,然后把磁鐵放在畫好道路的圖畫紙下面。
——汽車會怎樣呢?
——磁鐵離得很近的話會怎么樣?
——離遠一點的話會怎樣呢?
——如果想要讓汽車往前移動的話應該怎樣做呢?
——如果想要讓汽車往后移動的話應該怎樣做呢?
——在汽車和磁鐵中間再放一張紙,汽車還會移動嗎?
科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地表緩慢變化”單元是在上學期學習了“地表劇烈的變化”單元的基礎上,探究影響地表緩慢變化的諸多外力因素。由于引起地表變化的諸多因素對山脈的影響極其緩慢復雜,對只有短短幾十年生命歷程的人類生命個體來說,是無法觀察到其變化的全過程的。因此,本課將引領學生對引起山脈緩慢變化的諸多外力因素進行想象、分析、嘗試提出有根據的假設,通過相應的模擬試驗,逐步使學生感悟各種自然力量對地表的作用與影響,幫助學生認識到地表變化是各種力量作用的結果,是一個不斷進行、永不停息的復雜過程。同時激發學生探索地表變化奧秘的興趣,意識到保護地表的重要性。適時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世界、欣賞自然美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學情分析:
在五年級上冊“地表劇烈的變化”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利用多種方式,探究了由于地球內部物質、能量的不斷作用與平衡所導致的地球表面的板塊運動、造山運動以及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現象。已基本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對探究活動的基本過程也有了一些總體的認識。山村的學生對形態各異的山脈都會或多或少的、或直接或間接的有所了解。同時他們對“幼年山脈”是怎樣向“老年山脈”轉化的會非常感興趣。
設計理念:
作為科學教師,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不是重在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于通過觀察、實驗等各種探究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要注重能力的培養,情感的體驗。在學法上,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自行探究。新的課程標準更加強調要突出實驗教學,因此,本課始終都是讓學生在實驗觀察中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去猜想、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得出結論,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探知和自我結構。在探知的過程中,啟迪出新的問題,帶著問題進一步完成探究獲得新的發現。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目標
能有根據的推測“老年山脈”初期的形態特點。
用模擬試驗的方法驗證巖石破碎的假設。
能通過分析模擬試驗的結果推測出使巖石破碎的各種因素。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地球表面巖石的變化。
3、科學知識目標
能解釋“老年山脈”和“幼年山脈”的含義。
能用自己的話解釋造成地球表面的巖石不斷破碎的原因。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假設,設計并完成模擬實驗,初步認識風化作用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教學難點:
設計模擬試驗驗證巖石破碎的假設。
教學方法:
實驗探索法
設計思路:
激趣導入——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實踐操作——得出結論——拓展延伸——評價總結
教學材料:
教師準備:不同山脈形態的圖片、山脈形成、風化作用視頻材料。
學生分組材料:玻璃、酒精燈、試答夾、氣球、燒杯、水、小石子、磚塊、酸溶液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談話:同學們喜歡美麗的山川嗎?那么就讓我們一起欣賞壯美綺麗的山脈風光。
2、多媒體出示:山脈風光,學生欣賞后說說感受。
3、師:這壯美綺麗的山脈風光,讓我們贊不絕口,那它原來就是這樣的嗎?
4、學生思考回答。
5、師:山脈是不斷變化的,你想知道它是怎樣變化的嗎?今天學習《山脈的變化》一課。(板題)
6、師:由于地球內部物質、能量不斷作用與平衡導致地殼板塊運動形成山脈,除了非常神奇的地球內部自然力量外,還有一些來自地球外部的自然力量對山脈進一步塑造,使山脈形態更加豐富多彩。我們就探究一下影響山脈形態變化的自然力量。
【多媒體再現自然美景,喚起學生對山脈已有的認識,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用感性材料形象地展現兩種山脈的特點,便于學生觀察比較。】
二、猜想假設
1、師:山脈形成的時間是各不相同的,大家看下面兩張不同的山脈照片,說說這些山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呢?
2、學生觀察、描述兩種山脈在外形上的特點。(有的險峻陡峭,有的起伏平緩。)
3、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指向圖片)同學們猜一猜像這類起伏比較平緩的山脈大約形成于多少年以前?(學生猜測。)
【學生不一定能夠猜對,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4、師:同學們,山脈占地球陸地的面積不足五分之一,像這類起伏比較平緩的山脈大約形成于3億年以前,我們稱它們為“老年山脈”,而這一類陡峭、險峻的山脈大概形成于6000多萬年以前,我們稱它們為“幼年山脈”。
5、師:同學們想一想,起伏平緩的老年山脈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樣子的?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過的知識大膽猜一猜險峻陡峭的幼年山脈是受到了哪些自然因素的影響變成平緩的老年山脈的呢?請同學們大膽猜測,并說出你的理由、根據。
(多媒體出示設計提示:山脈主要是由巖石構成的,巖石破碎是造成山脈變化的主要原因,巖石破碎的`過程是極其緩慢的。)
【學生在以往的科學課中已經學習了熱脹冷縮原理、酸雨的危害……在生活當中見到過玻璃受熱不均勻破碎、植物根的生長使地面凸起……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學生猜想的理由的依據。】
6.大膽猜想。
①學生認真思考,自己做出猜想。
②組內討論:先各自說一說自己的猜想,討論是否有切實、合理的依據,從而去除一些不切實際的猜想,然后把本組的討論結果記錄下來,以便交流。
7.交流猜想。
①各小組交流猜想,并說一說猜想的依據。
(教師適時啟發學生盡可能多地列舉有可能影響到山脈形態變化的自然力量,并以“你是怎么想的?你為什么這樣想?”追問學生猜想的理由。)
②教師以板書整理學生的發言。
學生可能會想到的因素有
a.溫度的影響。
b.水的作用。
c.生物的作用(如植物根的生長)。
d.其他物質的腐蝕作用(如酸)。
c.風的力量
【通過猜想讓學生明確影響山脈變化的各種自然力量使以下實驗方案的確定更有針對性。但學生的猜想是有限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猜想情況進行適當補充或提示,學生的猜想是一個發散與集中的過程。讓學生將自己的假設與其他同學交流,可以進一步補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設。】
三、設計方案
1、師:關于引起山脈變化的原因,你們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你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用什么辦法證明你的想法是正確的呢?(學生會想到用實驗的方法來證明。)請每組設計出自己的實驗方案。
(多媒體出示設計提示:①根據猜想首先確定自己的研究題目,可以選擇一個或兩個題目。
②根據自己的猜想和生活經驗設計一個模擬實驗。(注意:山脈主要是由巖石構成的,巖石破碎是山脈變化的主要原因,而且巖石的破碎是個十分緩慢的過程,想想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材料,模擬什么樣的環境?)
③你準備如何操作實驗?實驗中可能出現什么現象?能說明什么?)
2、學生開始小組研究、設計,師巡回指導。
【學生已經有了探究的經驗,懂得用實驗的方法證明一些猜想。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證探究的效果,有必要讓學生在實驗前對實驗方法進行設計,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
3、交流實驗方案
(1)、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實驗方案,相互補充和完善,進而形成1~2個模擬實驗方案。
(2)、全班交流方案。將小組的方案在全班進行交流和評價,以實現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完善自己方案的目的。
(可適時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對實驗方案進行評價:是否有明確的模擬對象、模擬實驗材料的選取是否恰當、實驗中是否存在危險、應采取什么安全措施……)
【讓學生在與他人交流中養成相互評價的習慣,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方案趨向科學,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養成科學的行為和習慣。】
4、確定小組實驗內容
師:剛才同學們設計了這么多方案,下面咱們根據這節課時間和分組實驗材料看一下哪個方案比較適合咱們今天課上完成?
【學生想象力豐富,一定會設計出多種模擬實驗方案,由于時間和材料因素,一節課不可能把這么多模擬實驗都做一遍,這時教師有必要引導,讓學生比較選擇出適合本節課堂上完成的方案。】
那我們就一起來驗證一下溫度變化會不會對山脈的變化構成影響,關于其他猜想可以利用課下時間再做實驗驗證。
四、實驗探究
1、學生小組實驗。
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剛才設計的方案驗證自己的猜想,在研究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
①千萬要注意安全!
②小組合作實驗,要分工明確,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做好實驗記錄單的填寫。
③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學生的實驗,幫助有困難的小組。(填寫記錄單)
【學生實驗的同時,教師將實驗中的觀察記錄作為指導重點,目的是讓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象,搜集觀察實驗中的大量信息,以便為學生互相交流、歸納結論提供事實依據。】
五、交流總結。
1、請各個小組匯報各自的研究和發現,同時還要注意把其他小組的研究與木組做對比,記錄有價值的發現。(教師相機板書)
【匯報中,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同時提醒學生要注意記錄、積累別的小組的發言,體現合作交流的學習理念。】
2、通過剛才的研究,你認為使巖石發生變化的自然力量都有哪些?(教師板書學生們得出的結論)
3、揭示風化作用。
師:同學們,剛才通過實驗驗證,和觀看老師的實驗我們知道了溫度變化、雨水侵蝕、水結冰膨脹是造成山上巖石破碎、山脈變化的原因,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原因也會對山脈的變化造成影響。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多媒體出示風化作用即引起山脈變化的各種因素:溫度變化、水、生物、酸的溶蝕……)
【利用視頻這樣一個清晰直觀的工具,可以使學生對上課未猜想到的因素和未能親自驗證的猜想進行補充,也是對學生課堂探索的一個總結和完善,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4、得出結論。
溫度變化、水、生物、酸的溶蝕……
六、拓展延伸
1、你現在能知道山脈變化的原因了嗎?
2、認識蘑菇石
設計實驗、解釋形成原因。
3、課下完成實驗2結冰對巖石的破壞作用。
【恰當引導學生課下進行拓展活動,利用學生強烈的揭謎心理,既增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又將探究活動持續到課下,使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及各項探究能力持續發展。】
七、評價總結
1、自我評價
1、我能從多個角度猜想使山脈發生變化的自然力量。
2、我能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合作、交流。
3、我能設計一項模擬實驗,并獲得成功。
4、我學到的內容是( )。
2、總結
多種內外力作用引起的地球物質運動不斷地改變著地球表面的形態,今天咱們探究的山脈的變化就是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山脈形態的過程。
除了山脈,地球上還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地形地貌,如沙洲、蘑菇石、石鐘乳、丘陵……它們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們的變化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呢?請同學們課下多搜集一些資料、圖片,今后的科學課上我們會繼續研究,探索。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植物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有些變化比較明顯,有些變化不太明顯。
植物變化表現在各個方面,主要表現在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等方面。
植物變化是生命體特征之一。
過程與方法:
能用測量方法比較葉大小,能用數據記錄植物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夠關注周圍植物變化,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變化記錄表。
【教學重點】觀察記錄描述植物變化。
【教學難點】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變化記錄表。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把尺子,4張不同大小葉片,記錄表。
教師準備:一些樹木四季變化圖片,帶花苞菊花,狗尾草。
【教學過程】
一、怎樣觀察植物變化
我們知道,春暖花開季節,許多植物很快地進入生長期,發芽、長大、開花結果。秋天里,從開學到現在,好幾個星期過去了,校園里植物發生了什么變化?(可結合第2課課外作業及學生精彩發現激發學生探究欲。)
討論:我們可以觀察植物哪些變化?我們怎樣觀察?
首先得測量樹干是否變粗了,我們得在樹干同一高度連續測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級孩子尚未接觸過平均值數學解法);過一個階段再同樣測量進行記錄。能不能看出樹干變化呢?
數數每天有多少落葉。菊花花苞長得怎么樣了?
狗尾草會枯死嗎?樟樹果實又是怎樣變化呢?
二、觀察葉生長變化
可以測量一條樹枝上最大葉子、最小葉子和中間大小葉子長度或寬度,并做好記錄,看一個階段后它們分別有什么變化?還可以觀察樹葉其他變化。
從一棵樹樹葉大小不同、軟硬不同中,我們知道了什么?
從一片樹葉顏色變化過程中,我們又知道了什么?
三、實地觀察記錄植物莖、葉
1、活動:根據討論結果,我們分小組按計劃到校園內進行觀察,記錄下第一手資料。(活動時間約15分鐘)
2、交流:匯報我們觀察數據,思考這些數據能說明什么問題?
落葉數量說明什么問題?一條樹枝上有大小不同樹葉,說明什么問題?如果以后測量得到數據變化很大,說明什么?如果變化不大,又怎樣理解?
四、記錄一種植物變化情況
我們還可以同時觀察田野、路邊和家里植物發生了什么變化?
就這樣一直觀察你所選擇那棵樹或草,觀察它們在秋冬季變化,一個月觀察一次,把觀察結果記錄在表中,你能做到嗎?
科學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能夠調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畫圖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調查、討論,知道植物對人類的貢獻,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
2、難點: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時,對植物各部分的名稱有所認識。
三、教學準備。
一些植物或圖片、課前收集植物對人類的貢獻相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認識植物對人類的多方面貢獻。
1、講述: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有生命的物體,包括哪些?
2、提問:在動物和植物中,你認為誰和我們人類的關系最密切?
3、學生回答。
4、講述:大部分同學認為植物同我們人類關系最密切,你能舉一些例子來說一說嗎?
5、小組討論。(可以結合書上插圖或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
(二)認識植物的局部。
1、講述:在同學們剛才的發言中,都談到了我們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說說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嗎?
2、根據學生發言,把植物的名稱寫在黑板上或貼出相應圖片。
3、以橘子為例,提問:橘子是大家愛吃的水果,我們是不是把整個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三)認識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稱。
1、講述:
剛才在交流過程中我們知道了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都有可能被我們食用,它們含有不同的營養,而這六個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請看p17,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圖,在它的生長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其實,其他植物一般也有這些部分。你能說出一些嗎?
2、請你在活動記錄上畫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圖,并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四)課外調查
調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科學教案 篇8
師:同學們,平時玩過滑梯嗎?誰能說說玩滑梯時你有什么感受?
師:你從滑梯滑下來時,身體與滑梯接觸的地方有什么感覺?學生匯報交流。
小組交流,學生說出身體與滑梯接觸時有摩擦的感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生活走向科學,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親身體會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探究活動:
1.體會摩擦力。
活動一:手在桌面上摩擦。
師:請大家用手在桌面上摩擦,你有什么感覺?
師:請你在手上墊上白紙,再在桌面上摩擦,你又有什么感覺?
活動二:拉動蹲在地上的同學。
師:拉動蹲在地上的體重較大的同學,說一說在拉動時你有什么感覺?
師:拉動蹲在地上體重較輕的同學,說一說你又有什么感覺?
師:通過剛才兩個活動,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當我們在桌面或地面上推或拉一個物體時,會感到費力,這是因為物體和桌面或地面之間產生了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科學上稱摩擦力。推拉物體時感到很費力說明摩擦力大,感到比較省力說明摩擦力小。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1)提出問題。
師:通過以上實驗和活動,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2)猜想假設。
(3)制定方案。
師:這只是我們的猜測,能不能設計個實驗來驗證你們的猜測呢?
實驗方案一:選擇表面光滑和粗糙的兩塊木板,分別在上面用同樣的速度拉動同一個木塊,看看用多大的力,并分別記錄下來。每個實驗做兩次,比較兩個實驗用力的大小。
實驗方案二:將木塊放在光滑的木板上,在木塊上先后加放不同數量的砝碼,分別用同樣的速度拉動木塊,比較兩次實驗用力的大小。
(4)實施探究。
教師巡視指導。
實驗記錄表
實驗次數改變的因素保持不變的因素我們的發現我們的結論
(5)展示交流。
師: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師:大家說得很好。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被拉動物體的輕重有直接關系。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被拉動物體越重,摩擦力就越大,被拉動物體越輕,摩擦力就越小。
3.摩擦力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師:生活中有很多與摩擦力有關的現象,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出示課本圖片,可投影或播放有關視頻)。你能說一下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嗎?
學生匯報。(手被磨得有些疼痛。)
學生匯報。(手磨起來要滑多了。)
學生匯報。(拉體重較大的同學需要費很大的力氣,而體重較輕的同學就要省力多了。)
學生匯報。
學生猜想假設并相互交流。學生討論后匯報:“可能與物體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可能與被拉物體重量有關”等。
各組討論實驗方案并匯報。
各小組根據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工具進行試驗,并將驗證結果記錄下來。各組學生開始試驗。
各組展示.匯報實驗記錄與過程。
學生討論匯報。
學生匯報。
學生在對比活動中感受到費力和省力,體驗摩擦力的存在。
引導學生正確了解人們有效利用摩擦力的實例,以及人們克服摩擦力的做法,并進一步理解這些“克服摩擦力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通過交流,認識到人們要盡可能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使學生全面認識到摩擦力的利與弊。讓學生明確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要為生活服務。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陀螺旋轉時,知道陀螺面上的圖案會發生變化。
2.探索發現陀螺旋轉時陀螺面上點、線會“變”成圈圈。
3.體驗陀螺旋轉的樂趣,感知陀螺變化的奇妙。
【活動重點】
活動重點:探索發現陀螺旋轉時陀螺面上簡單的點、線的變化。
活動難點:探索“同心圓”及“從圓心出發,畫三條向圓外的線”的變化。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玩過陀螺,知道陀螺旋轉時,上面圖案會發生變化。
物質準備:在圓心打好孔的圓形陀螺面,“同心圓”陀螺面,用樂高積木做出的陀螺。
【活動過程】
導入部分
幼兒進行組裝樂高陀螺,并自由玩陀螺。
指導語:之前我們用樂高積木的齒輪、軸,組裝成一個有趣的.陀螺,你們還記得應該選用哪種規格的齒輪?齒輪應該放在什么位置?開始玩陀螺吧。
引導幼兒觀察陀螺旋轉時,表面發生的變化。
提問:老師為我們齒輪穿上了新衣服(有圖案的圓形面),誰愿意幫我轉動它?在陀螺旋轉時,你發現了什么?它的圖案會產出變化嗎?
基本部分
1. 引導幼兒探索陀螺旋轉時,陀螺面上點的變化。
(1) 幼兒拿出兩張陀螺面,進行按規則進行畫點。
指導語:拿出一張陀螺面,在上面畫上一個大大的點;再拿出一張,在上面隨意地畫上多個大大的點。
(2) 幼兒分別轉動兩張陀螺面,觀察交流紙上面的變化。
提問:我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現象?
幼兒進行小組交流,分享發現的喜悅。
(4)師生共同分享發現的現象,鼓勵幼兒進行總結。
引導語:誰愿意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你的發現。一個點時,你看到了什么?隨意畫多個點時,你又看到了什么?
2. 幼兒拿出“同心圓”紙片,進一步探索。
(1)幼兒沿著“同心圓”紙片上的圓線,畫一圈點。
指導語:沿著上面的線,我們畫上一圈點,可以稍微近一點,也可以稍微遠一點。
(2)請幼兒大膽地猜測結果,并進行實驗。
提問:畫了一圈點,你覺得會發生什么?現在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吧。
(3)師生共同交流實驗結果,請幼兒進行總結。
指導語:在同心圓上,轉動一個點就是一個圓,我們畫的這一圈點,轉動時每個點形成的圓圈就在這個“同心圓”上,所以旋轉起來我們只看到一個圓圈。
3.引導幼兒探索陀螺旋轉時,陀螺面上線的變化。
(1)幼兒拿出兩張陀螺面,開始劃線。
提問:拿出一張陀螺面,在上面畫上一條粗粗的線;再拿出一張,在上面隨意地畫上多個粗粗的線。
(2)幼兒進行實驗,并分享實驗結果。
指導語:原來在陀螺面上畫線,旋轉時我們會看到圓圈。
4. 幼兒拿筆“從圓心出發,畫三條向圓外的線”,進行實驗。
(1)教師提出關鍵問題,再次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指導語:陀螺面上所有的線轉動時都會看到圓圈嗎?像這樣的陀螺會怎樣呢?
(2)幼兒進行實驗,分享實驗結果。
引導語:你用不同顏色,進行畫豎線,它們的呈現的顏色,會一樣嗎?還是原來的陀螺面的顏色嗎?
延伸活動
1.在科學區,多投放白色的陀螺面,引導幼兒進行后續的觀察。
引導語:你們可以在科學區中,在陀螺面畫一些有趣的點、線,也可以畫一些圖案,觀察陀螺在旋轉時,發生的變化。
2.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哪里還存在這種現象,并思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科學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尤其是小班的幼兒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小雞和小鴨是幼兒比較熟悉的動物,所以我選擇了科學活動《小雞和小鴨》。設計這節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讓幼兒在喜歡小雞小鴨的基礎上,了解其特點的生活習性,并通過模仿、操作,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的愿望,讓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情感也得到熏陶。
活動目標:
1、能初步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感知小雞、小鴨的主要特征。
2、會運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小雞和小鴨的不同。
3、教育幼兒熱愛小動物,與它們友好相處。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初步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感知小雞和小鴨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習性。
活動難點:會運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小雞和小鴨的不同。
活動準備:
1、音樂《小雞和小鴨》
2、小雞和小鴨的家各一個
3、鴨媽媽與雞媽媽標識各一個
4、小雞小鴨圖片各一張
5、小雞小鴨的實物圖片若干
6、小鴨和小雞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
師播放《小雞和小鴨》的音樂,提問幼兒剛才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動物?
幼;小雞和小鴨
二、初步認識小雞、小鴨的外形
師:小鴨、小雞玩得正開心,忘記回家。天快黑了,它們的媽媽急壞了,我們一起來把他們送回家,好么?(出示圖標和房子)
師:哪個是小雞的家,哪個是小鴨子的家?(讓幼兒來回答)
師:我們先來瞧瞧小雞長什么樣子?(讓幼兒從頭至尾觀察)
幼:尖尖的嘴巴、短短的脖子、尖尖的爪子(把它送回家)
師:請你學著小雞的聲音把小雞送回家(嘰嘰嘰)
師:我們再來瞧瞧小鴨子長什么樣子?
幼:扁扁的嘴巴、長長的脖子、扁扁的腳
師: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小鴨子的腳趾中間有肉連著,連著的'這個東西叫做腳蹼。小鴨子是靠它才能劃水的。
師:小雞、小鴨都餓了,媽媽給他們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你知道他們都喜歡吃什么食物么?
幼:小米、蟲子; 小魚和小蝦(出示食物圖片讓幼兒粘貼)
三、比較小雞小鴨的不同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小雞和小鴨,他們長得有什么不同?我們再把他們請出來,
請你仔細看看他們哪里長得不一樣?
幼:從頭至尾一一對比,說出不同(并用身體來模仿小鴨走路)
幼:模仿小雞的叫聲與小鴨的叫聲(本領的不同)
四、通過游戲結束活動
師小結:小朋友學得可真像,小雞、小鴨它們實在太可愛了,我們一定要愛護、關心他們,現在老是給你們準備了頭飾,我們和小雞,小鴨一起去草地上找食物吧!
活動反思:
今天實施了《小雞和小鴨》這一節科學課。活動結束后,小朋友似乎都意猶未盡,連上衛生間都學著小雞小鴨走著去,煞是可愛!這一現象也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一節課,希望發現其中的亮點找出其中的缺點,取長補短,下一次活動開展的更好!
這節課開始我是以談話的形式展開的,首先從小朋友的穿著顏色說起,重點說了黃顏色為下面的內容作了鋪墊。然后以猜謎語的方式引起幼兒興趣和探索欲望。“有種小動物,黃黃的羽毛……”謎語剛提出,小朋友就紛紛舉起小手了。笑笑說是小狗;一凡說是大老;涵涵說是豹,陸言說是獅子,夢夢說是長頸鹿,浩浩說是螃蟹,還有許多小朋友也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在小朋友興趣高昂的時候,我故作有點小失望的樣子說:“這只小動物是小小的喔,很可愛……”說在我慢慢的做著動作,“是小雞,還有小鴨!“震耳的聲音齊齊的響起,我瞪大眼睛很驚訝的看著他們,惹來了孩子們天真自豪的一陣歡笑。
接下來我就請小朋友說說小雞,小鴨的大概外形特征,然后出示圖片系統的講述活動內容。感覺小朋友掌握的差不多時,我們開展了小組的表演比賽。請每一組小朋友站起了邊說邊表演小雞和小鴨的外形特征,本領和說話等。別看他們年齡小,但是好勝心卻絲毫不小。比賽進行的很激烈,氛圍也很濃厚,時而又陣陣鼓掌聲和歡笑聲。通過這樣的形式,也帶動了一些平時比較沉默比較內向的孩子,使小朋友不但不都參與了本次活動,而且也加深了課堂內容的印象,相輔相成,效果非常好!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經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