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集錦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隨著天氣的漸熱,有些孩子在中午睡覺的時候喜歡把襪子脫掉,他們會發現李凱懿的腳胖乎乎的,陶恒宇的腳黑黑的,腳指頭怎么比手指頭短。有些調皮的孩子還會偷偷的光著腳在地板上走“哎呀,好涼啊!”引來了其他好模仿的幼兒。腳是孩子很熟悉的,但往往越熟悉的東西,對它的關注越少,既然孩子們對自己熟悉的腳這么感興趣,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就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中我根據小班幼兒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的特點,我在活動形式的安排中,注重幼兒的感知體驗,注重他們的感受、探索。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看、說、摸、聞、跳等形式,讓幼兒充分感知、觀察、比較、體會任何事物都會變,從談話、討論中引申出我們會長大,腳也會變大,從而激發幼兒對生活、對自己成長的熱愛與渴望之情。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小腳,了解腳的功能,懂得要保護我們的小腳。
2、通過游戲體驗光腳踩著不同材料表面的感受,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
3、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感受,大膽的進行表述。
活動準備:
不同質地的材料:海綿墊子、塑料地毯、晴綸地毯、地磚
紙箱做的小動物的家(小貓、小狗、小雞)
骨頭、小魚、毛毛蟲教具若干
活動重點:認識小腳,體驗光腳踩著不同材料表面的感受。
活動難點:大膽的表述(能說完整話)
活動流程:猜謎導入——游戲——延伸
活動過程:
一、可愛的小腳
出示小中大三幅腳印圖。提問:請小朋友猜猜看這是誰的腳印?
我們來給腳印排排隊吧!(幼兒給腳印排隊)
討論:爸爸媽媽的腳是不是一出生就這么大?你的腳剛出生時是怎樣的?
小結:我們在慢慢長大,腳也會跟著慢慢長大。
本環節在讓幼兒具體感知大小不同的腳印的.基礎上,認識到腳有大有小。由此,激活幼兒以往的生活經驗,爸爸媽媽的腳,自己以前的腳,從而讓幼兒體會腳"長大"的事實和過程。
1.自由探索操作,了解腳丫的特征
(1)、動一動小腳。
錄音機里傳來一段輕快的音樂,我和孩子們一起隨著音樂念著兒歌動起了小腳
(2)、數一數小腳。
(3)、撓一撓小腳。
(4)、聞一聞小腳。,
二、游戲:走小路
1、師:你們看前面有四條小路,它們一樣嗎?想不想讓小腳去上面走一走?(交代游戲的玩法和要求)
2、第一次游戲:讓幼兒自由走不同的小路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你剛剛走了哪條小路?走上去有什么感覺?(幫助幼兒豐富“滑滑的”、“軟軟的”、“麻麻的”、“硬硬的”等詞匯)
3、 第二次游戲:在小路上放上骨頭、小魚、毛毛蟲的教具。
(1)師:喲,你們看小路上是什么呀?小動物太粗心了把許多好東西掉在了路上,我們去幫幫忙,把它們撿起來。
(2)幼兒自由去撿。
(3)集體交流。
師:你在怎樣的小路上撿到了什么?(鼓勵幼兒把話說完整)讓幼兒數數自己撿到的東西。
小魚(骨頭、毛毛蟲)是誰喜歡吃的?
4、第三次游戲:增加小動物的家
讓幼兒和同伴說說你走哪條路把什么送給了誰吃(在送的過程中提醒幼兒有禮貌的說:小狗我請你吃骨頭)
三、討論:保護小腳
小腳的本領真大,那我們該怎樣來保護它?(列舉幼兒平時的一些不愛護小腳的事例,引發幼兒的討論)
師小結:不同的季節要穿不同的鞋襪大小要合適,天天洗腳、勤換襪子,有良好的衛生習慣。
反思:
?《可愛的小腳丫》是引導幼兒探索,人類自身奧秘的一個課題,它以人人都少不了,但又不起眼的雙腳為題材。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和設備,以簡單的指令,有指向性的問題,自身的參與和指導幼兒的觀察操作活動及語言描術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形成了幼兒探索自身雙腳的整個活動過程。
我在設計這個活動中,共分三個環節進行。認識小腳、小腳的作用和保護小腳。小腳丫是每個孩子都有的,但卻很少有機會去仔細觀察它,孩子們對小腳認識很少,而且以往關于小腳的活動也較少,因此,認識小腳是本活動的重點。在認識小腳這一環節中,我首先和孩子一起脫掉鞋襪并用小腳問好,拉近了老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孩子們因為小腳從鞋子里“解放”了出來而很興奮,也很感興趣,充滿了好奇。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認識小腳丫的主要部位之后,我又以游戲的形式加以鞏固,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從情感方面來說,孩子在活動中的心情是很愉快的。而且孩子在手口一致地點數腳趾這一過程中還融入了數學領域。第二環節,我準備了四條小路,海綿墊子,塑料地毯等,讓幼兒在上面走一走,感受一下。孩子們在這一環節中情緒都比較高漲,對赤腳到處走很感興趣,他們都很認真,很仔細的用腳在地面上走。走好后做下來讓他們發表有什么不同感受時大多數孩子都能說到重點上,景怡珂說:“走在塑料上腳很痛。”貝貝說:“走在地磚地上涼涼的的”李凱懿說:“海綿地毯是軟軟的。”由于這個感受最深刻,所以幼兒對這個很感興趣。最后一個環節花了一些時間引導幼兒知道保護小腳的簡單方法,讓幼兒知道穿合適的鞋子是保護小腳的最基本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知道要勤洗腳勤換襪,.還要勤剪腳趾甲,在穿鞋子和穿襪子的過程中又鍛煉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整個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幼兒愿意參與,活動的準備又比較充分,整個過程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玩,在玩中學,學中玩,幼兒反應熱烈積極,活動效果較好。這次活動幼兒很愿意參與,因為活動的對象來自于認識主體的自身,這對小班幼兒來講無疑是件很神秘而又充滿情趣的事情,全體幼兒始終興趣盎然地投入活動。但幼兒對小腳丫的興趣還很濃,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我想今后要為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們繼續探索下去。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知道改變紙的形狀可以使紙橋的承受能力發生變化。
2、鼓勵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感知,同樣的紙折成山形最牢固,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活動,萌發幼兒對物體呈種現象的興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A4紙,兩個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組一盒塑料積木。
3、折紙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老師:你見過橋嗎?是什么樣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們見過的橋都是用水泥鋼筋或者木頭做成的,今天我們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橋,這座橋能夠放一塊積木在上面。
教師介紹材料:積木、紙、吸管。
提出要求:兩塊積木座橋墩,吸管是橋下面的流水,紙用來做橋面。
2、幼兒制作紙橋。
(1)幼兒進行第一次操作,并請做好紙橋的幼兒將紙橋展示在桌子上。
提問:你成功了嗎?你是怎么做的?
教師進一步提出要求:這次要在橋上放三塊積木,你可以把你的紙橋變一變。
(2)幼兒進行第二次操作,并將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問: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紙發生了什么變化?
游戲:比比誰的紙橋最牢固?
剛才大家做出的紙喬都能夠放三塊積木,現在我請大家來比賽,看看誰做的紙橋能夠放的積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個人為單位,進行比賽,并數一數最多在橋上能夠放多少積木)
從每組選一個小朋友上來展示:比一比誰的紙橋最牢固。
討論:你做的紙橋最多能夠放幾塊積木?為什么你的紙橋能夠放這么多積木?
3、幫助幼兒了解簡單原理
結論:“當紙彎曲之后能夠承受的重量變大,彎曲的次數變多,承受的重量也就變大了,而且彎曲的次數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紙橋也就越牢固。
4、擴展幼兒的經驗,日常生活當中,你還發現哪些東西是利用彎曲后來使它便牢固的?(瓦、折紙扇、瓦楞紙等等)
5、總結,激發幼兒對物體呈種現象的興趣。
活動延伸:
請幼兒制作山形的紙橋,通過彎曲次數的變化,看看誰的紙橋最牢固。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食鹽、奶粉、橘子粉、咖啡溶解在水里后水會變味變色。
2、操作感受有些物質在水中溶解的現象,將自己的發現大膽的表達出來。
3、愿意參與實驗活動,對實驗操作有興趣。
活動準備:
1、食鹽、奶粉、橘子粉、咖啡粉若干,帶有數字標號的透明塑料杯每人4個,勺子每人一把。
2、“年年有魚”的魔術視頻。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對水的`興趣
播放“年年有魚”的視頻
師:孩子們,在寒假春節聯歡晚會上演了一場非常精彩的魔術,大家想不想在看一次?
這個魔術真精彩,這個叔叔能讓畫里的魚自己游到水里,太厲害了,今天符老師也給大家變個小魔術,一個關于水的魔術,想不想看?
二、引導幼兒感受水的奇妙
(一)、請小朋友品嘗白開水,引導幼兒自由說出白開水的味道,淡淡的,沒有味道。
(二)、初步感知水的奇妙
1、教師示范在盛有白開水的一號杯子里放入白色粉末(食鹽),用勺子攪拌,請幼兒仔細觀察水里的白色粉發生了什么變化,幼兒共同回答。
2、引導幼兒聞一聞,水里放入了白色粉末之后味道有沒有發生變化,個別幼兒回答。
3、教師嘗一嘗放入白色粉末之后水的味道發生了什么變化
4、教師指導幼兒集體操作,嘗試,幼兒品嘗自己的作品,說出水的味道。
提問:淡淡的水為什么變成了咸咸的水了呢?
5、教師小結:食鹽碰到水,被奇妙的水溶解了,眼鏡看不到了,可水的味道發生了變化,用嘴巴一嘗就能嘗到咸味。
三、指導幼兒探索水的變化
(一)、教師引導幼兒依次將奶粉、橘子粉、咖啡粉放入水中,引導幼兒通過看、聞、嘗說出水的變化。
(二)、引導幼兒比較四杯水的不同,幼兒自主回答。
(三)、教師小結:因為在水中放入了四種不同種類的粉末,所以水的顏色和味道也就發生了不同的變化。
(四)、幼兒享用自己變魔術的成果。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能在觀察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交流與動手中探究、解決問題;能搜集、了解各種資料信息;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科學的解釋和比較。
2.知道科學是不斷發展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敢于挑戰,大膽設想,勇于改革創新,善于觀察,愿意合作交流。
3.了解自行車的發展史,知道自行車中用到了簡單機械的原理。
【教學重點】
通過小組合作發現自行車的結構及功能。
【教學難點】
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問題進行研究。
【器木才準備】
1、教室外選擇好場地一塊,并為每一小組準備一輛自行車。(必用,可讓騎車的同學準備)
2、螺絲刀、鉗子、錘子、扳手等若干。(供學生選用)
3、自行車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前一周布置觀察自行車,了解自行車上各部件名稱和應用到的機械原理。
一、引入
1 .說說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簡單的機械類型,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歸納總結并板書。
2 .對自行車初步認識。
·閱讀:自行車的發展史。
·統計:我們班會騎自行車的同學有哪些?
·教師介紹:我國是全球自行車最多的國家。
·出示自行車圖片:
·說一說:自行車各個部分的名稱。
·議一議:騎自行車比起開汽車有哪些好處?
自行車是城鄉使用最廣泛的工具。
自行車不需要能源,沒有污染。
·想一想:自行車上應用了哪些簡單機械?
二、觀察自行車上應用了哪些簡單機械原理。
自行車上面究竟有簡單機械原理的應用呢?今天我們就來對自行車進行觀察研究。
1 .討論:如何觀察研究自行車?觀察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A .小組內要分工
B .觀察要有順序
C .可以動手操作
D .要有觀察記錄
E . 要注意安全
2 .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師下發記錄表格。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應用的.機械起什么作用 我的其他發現
龍頭(車把) 輪軸 輕松地控制方向
3 .學生到指定場地對自行車進行觀察研究,并把發現記錄下來。
教師現場巡回指導。
4 .交流、整理觀察結果。
每組派一個代表發言,投影出示記錄表格。
其他各小組補充記錄別人發現而本組沒有發現的內容。
三、小結延伸
1 .談談自己研究的收獲。
2 .教師小結,并引導學生課外繼續研究自行車上自己感興趣的機械問題,為下節課做好準備。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萌發愛護鳥類的情感。
2、認識鳥類的主要特征,了解鳥為什么會飛行。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視頻儀。
2、幼兒收集鳥類圖片、圖書等資料。
3、紙盒、膠布等。
活動過程:
1.鳥類新聞分享。
⑴師:你帶來了哪種鳥的資料?它叫什么?有什么特征?(小型資料在視頻儀上展示)
⑵師:你們發現鳥類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嗎?(有羽毛、翅膀、會飛行等)
2.鳥為什么會飛。
⑴師:鳥為什么會飛呢?(幼兒先討論后欣賞課件)
小結:鳥的翅膀像發動機,是飛翔的主要動力,
⑵師:鳥飛行時怎么控制起落和改變方向呢?(幼兒先討論后欣賞課件,了解羽毛的作用)
⑶師:鳥的外型像什么?(通過課件了解鳥類的外型特征,讓幼兒明白兩頭小中間大的外型一方面可以減輕體重,另一方面可以減少飛行的阻力)
3.鳥的種類。
⑴師:你還認識哪些鳥?
⑵欣賞課件,了解鳥的種類。
4.猜猜是什么鳥。
◇ 身穿黑長袍,尾巴像剪刀,愛在屋檐下,捉蟲喂寶寶。(燕子)
◇ 說它像雞不是雞,尾巴長長拖到地,張開尾巴像把扇,花花綠綠真美麗。(孔雀)
◇ 有種鳥兒本領高,尖嘴會給樹開刀,壞樹皮全啄掉,勾出害蟲一條條。
(啄木鳥)
◇ 遠看像只貓,近看像只鳥,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覺。(貓頭鷹)
延伸活動:
1、師:你喜歡什么鳥?為什么?我們應該怎樣來愛護鳥類呢?
2、制作、安置鳥巢。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玩具小電動機的功能是把電變成了動力。
過程與方法:用分部分觀察、整體觀察的方法了解小電動機的構造。根據小電動機的構造推想通了電后它為什么會轉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產生探究小電動機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1. 學生自備:玩具小電機、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號電池、透明膠2. 教師準備:導線、磁鐵、電池盒、開關、銅質粗導線、大頭針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 小電動機被安裝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電以后就可以轉動。你知道它為什么一通電就能轉嗎?2.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神奇的.小電動機。板書課題。
(二)小電動機里有什么
1. 讓我們先拆開小電動機,看看里面有什么?2. 學生活動。3. 你發現了什么?(教師介紹電動機內部構造。)4. 猜一猜小電機里面的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三)小電動機轉動的秘密
1. 小電機里的轉子部分是一塊電磁鐵嗎?怎么驗證?如果老師沒有大頭針和指南針給你們,只給你們一塊磁鐵,你們可以驗證它是電磁鐵嗎?為什么?2. 學生討論交流。3. 按照教材P59制做實驗裝置。并實驗。4. 討論:小電動機內部的零件和結構,對于它的轉動起到了什么作用?
科學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伴隨我園XX市“十二.五”立項課題《幼兒探究式學習的實踐與研究》的展開,結合我的個人子課題《探究式活動中問題的提出》。我們在一日活動中更注重于為幼兒創設一個能激發幼兒探究興趣的環境,科學探究區就自然醞釀而成。在這里幼兒可以盡情地探究、與同伴分享交流各自感興趣的或帶來的材料。一天,貝貝帶來了一把量衣服的皮尺,區域活動時,好幾個小朋友都到科學區對這把尺摸呀、看呀,有的小朋友說:“這把尺我在做衣服的店里看到過的,它可以量衣服的”,有的小朋友問:“這把尺為什么兩面都有數字?”還有的小朋友拿過尺一只腳把尺踩住量起了身高……,大班幼兒好奇好問好探究,并具有一定的科學技能。“測量”對他們來說應該也是一個具有探究價值的話題。因此,為了滿足幼兒測量的興趣,讓幼兒了解測量的知識,積累測量的生活經驗;學會做簡單的測量記錄,提高幼兒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進行判斷的思維能力。我預設了本次活動,在活動中我試圖放手讓幼兒大膽進行嘗試,活動流程為:觀察比較軟尺硬尺—講解演示尺的使用方法--實踐操作,嘗試測量—展示交流記錄表,整個活動將幼兒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讓幼兒在合作學習中學會相互協商、討論和合作,共同解決遇到的困難。在選擇實驗材料方面,我選擇了具有對比性的硬尺與軟尺;在測量的對象方面,我盡量選取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有特性的物品,比如:人體、書、皮球、甚至是活動室的所見物等。力求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從而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軟尺與硬尺的區別,了解他們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2、嘗試、探索尺的使用方法,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沒人一個籃子,內放軟尺和硬尺各一把;
2、每組一個籃子,內放:書、記錄表、筆。
3、各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物品,如:皮球、桌子等。
4、幼兒已有對軟尺和硬尺的初步認識。
5、大的記錄表一張。
四、活動過程
(一)、觀察軟尺和硬尺。初步了解它們的特點及在生活中的用途。
1、今天老師帶來了兩種尺,在你們的小椅子下面,請你輕輕的拿出來看一看、說一說這兩種尺有什么用?再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誰來說說它們有什么用?你在哪里看到過它?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3、小結:我們知道尺是一種測量和繪圖的工具,我們把這種身子軟軟的、可以彎曲的尺子叫做軟尺,身體硬的不能彎曲的叫做硬尺。
(二)、通過猜測、實驗,進一步了解軟尺、硬尺各自的優點。
1、以游戲情景,引發幼兒探究軟、硬尺不同優點的興趣。
(1)有一天硬尺碰到了軟尺,硬尺說:“瞧你的身體軟綿綿的,能有什么用處啊?”軟尺不服氣的說:“我的用處呀,比你還要大呢!不信我們就比比吧!請小朋友來做裁判。”“那你們覺得它們誰的本領大?”“今天請它們來完成兩個任務吧”
(2)教師出示記錄表,師生一起進行猜測、實驗并作記錄。
第一個任務是,我想買一條褲子,可是不知道腰圍,我應該請誰來幫忙比較合適呢?為什么?那誰來幫我量一量?用軟尺的時候我們用數字多的這邊測量,請一名小朋友上來操作,這樣做對不對?教師小結:量腰圍,用軟尺,捏住頭部轉一圈,尺子需要拉拉緊。看一下我的腰圍是××,這下我們知道量腰圍時用軟尺真的很合適,因為它可以彎曲,誰來幫我記錄一下。
第二個任務是在白紙上畫一條10厘米的線段,你們覺得誰合適呢?為什么?我也請小朋友來試一試,這樣畫對不對?教師小結:畫線段,用硬尺,從0開始畫到10,尺子一定要按住。硬尺硬硬的畫起線段來真方便,誰來幫我記錄一下。
(3)教師小結:兩個任務都完成了,軟尺可以量腰圍,硬尺可以畫線段,所以硬尺軟尺你們不要再爭了,其實你們都有自己的本領,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務。
(三)、幼兒分組實驗。
1、教師交代任務,幼兒進行實際操作。
(1)那接下來還有一些任務要請硬尺和軟尺去完成,我們第一個任務是量一下皮球的周長,第二個任務是量一下書本的長邊。在測量的時候兩種尺都要試一試,你們覺得用哪種尺合適就在那種尺的下面做個標記,還要把測量的結果寫在后面。除了測量這些,在我們的活動室里你還可以測量什么呢?請你把它畫在下面的空格里,然后也去測量一下再記錄下來,如果遇到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時可以怎么辦?我們現在就去試試吧。
(2)幼兒進行操作活動。
(四)、交談和討論。
幼兒展示記錄表,集體講評。
(五)、教師用情景性的.語言小結軟、硬尺的特點 。
今天我們小朋友學會了用軟尺和硬尺的方法,那你還見過什么樣的尺?它們有什么新本領,回去之后我們可以試一試。
五、活動反思:
總而言之,作為課題研究引領下的課堂教學本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看看、說說、比比、量量的過程中發現兩種尺的不同之處,了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加對尺的認識,從而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定的認知基礎。這次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了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同時發展了幼兒的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在整個操作活動過程中,都表現得非常投入,而且對此測量活動也特別的感興趣;通過提出一個又一個任務,讓幼兒緊緊圍繞主題,自己去探索發現,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活動中老師放手不忘導,在恰當之處,幫助幼兒歸納小結使幼兒的認識得到升華。活動過程中,也充分的體現出了大班幼兒合作意識。在測量過程中,由于幼兒的個體差異,所以個別幼兒需要教師加以引導。
科學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知道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稱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護骨骼、促進骨骼生長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圖
文字卡:支撐、保護;好習慣、有營養;
三、活動過程:
(一)我的支架
1、我們馬上就要成為小學生了,小學生是怎樣坐的?是什么讓我們的身體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頭,捏上去什么感覺?(硬硬的)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頭?
4、小結:骨頭長在皮膚和肉的'里面,我們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種機器能夠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骨頭。
(三)看X光片,認身體部位(腿部、胸部、腳部)
1、這里有幾張X光片,你能認出這是什么地方的骨頭嗎?說說它們的樣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訴幼兒骨骼的名稱。
2、你還知道身上有哪些骨頭?
(三)人體骨骼。
1、看了這張圖,你能知道些什么關于骨頭的知識?(老師可先示范:看了這張圖,我知道人的手臂由兩部分骨頭組成,上面一根、下面兩根)
引導幼兒關注: 腿部、頭部、胸部、腹部、手、腳
2、對你不知道的地方提問,相互解答或老師解答。
3、人體有這么多的骨頭,骨頭有什么用呢?(支撐身體、保護內臟)
出示文字卡:支撐、保護
小結:有的骨頭能支撐我們的身體,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頭;有的骨頭能夠保護內臟。比如:肋骨
做幾個動作,感受骨頭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覺骨骼的保護作用:頭蓋骨、肋骨。
4、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骨頭,到底有多少塊骨頭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數一數圖,估計一下。
大人有206塊,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圖,知道人體的有些部位是有許多小骨頭組成。
小朋友的骨頭在不斷地長
4、骨頭在長,會有什么變化呢?(長長、合并、變硬)
(三)讓骨頭長得好
1、怎樣讓骨頭長得好?
2、如果骨頭受傷了,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會受傷?
3、師幼共同小結,提升:喝牛奶、曬太陽、運動、坐得直、站得穩
科學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云的顏色、形狀是多變的。
2、使幼兒初步了解云會變成雨、雪等落下來。
3、培養幼兒關注和探索天氣現象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平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各種各樣的云;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三、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到室外觀察天上的云※ 教師:請你們看看現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像什么?(讓幼兒自由討論)
※ 教師:云會不會移動?怎樣移動?(引導幼兒注意觀察云的.位置移動等變化)想一想,云為什么會移動?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云。
※ 教師:云會不會變成其它的樣子?你有沒有見過別的云?是什么樣的?是什么時候見到的?(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小結:如下雨前的烏云,陰天的云,傍晚時的云彩等等。
※ 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的云呢?(讓幼兒充分討論猜測后,向幼兒介紹不同的云是和天氣有關系的)
3、借助幼兒用書畫面幫助幼兒認識云的多變性。
※ 教師:這幅圖上的云像什么?你們見過嗎?分別說說這些云像什么?
4、討論云會變成什么。“誰知道云會變成什么?”(讓幼兒充分討論、猜測后向幼兒介紹天上下雨就是云變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變成的)
5、活動延伸:
讓幼兒去戶外觀察天上的云,分別說說天上的云塊像什么?并把它畫下來。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并滲透環保知識。
2.引起幼兒的探究欲望,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杯子的多樣性及特征。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重點難點:
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滲透環保知識。
教學準備:
各種杯子、彩色面泥、托盤
教學過程:
一、欣賞杯子師出示杯子
師:這是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用什么做的?
二、引導幼兒自由探究、觀察,通過看、說對不同的杯子初步感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杯子寶寶,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種(掀去蓋布,幼兒充分觀察)請你們跟你旁邊的好朋友輕輕地說一說(幼兒交流)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杯子。
通過比較認識杯子并給杯子分類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同的兩個杯子讓幼兒比較他們有什么不一樣?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幼兒給杯子分類。(教師巡回指導,個別提問:你是怎么分的?)小結:這些杯子都不一樣,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沒有把子;有的杯子是綠色,有的杯子是紅色;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脫落,所以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
三、介紹幾種特殊的杯子、認識一次性紙杯和一次性塑料杯
(出示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
1.提問:一次性杯子有什么好處呢方便、衛生,你覺得用紙杯和塑料杯哪個更好為什么? (請個別幼兒說)分析紙杯與塑料杯對環境的影響。
2.師: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衛生呢?
引導幼兒說出塑料杯會造成二次污染,而紙杯卻可以再次利用。讓幼兒知道要利用對人類環境有利的物品,要學會保護環境。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杯子下面有一條長長的線,還有插孔,這是什么杯子呢>(電熱杯)
3.師演示用電熱杯燒水。
4.認識保溫杯。
(依次出示玻璃保溫杯、不銹鋼保溫杯,讓幼兒觀察)介紹:一種是玻璃保溫杯,它是由雙層玻璃構成的,雙層玻璃中間是真空的,熱水就不容易變冷了。還有一種是不銹鋼保溫杯,是由不銹鋼加上真空層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頂部有蓋子,真空絕熱層能使裝在里面的水延緩散熱,達到保溫的目的。
小結:杯子世界真奇妙,有這么多可愛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制作杯子
今天請小朋友們來當聰明、能干的設計師,設計出你最喜歡的杯子。幼兒動手制作杯子。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杯子。(怎么做的什么形狀、色彩有什么用處?)
2.展覽幼兒制作的杯子。教學評析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觀察、探索、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并了解相關的環保知識。
教學反思:
讓孩子們能更深一步地了解杯子,到活動延伸部分我又跟孩子們一起認識《科學》課本上的幾種杯子:電熱杯、保暖杯、燒杯和量杯及他們的用途。
通過學習《杯子》,讓孩子們總結出外出旅行時應該選擇輕便、不易碎的、有帶子的杯子較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杯子時應學會愛護杯子,甚至有個別小朋友還建議說使用木杯環保,對身體有益呢!
小百科:杯子,(一種專門盛水的器皿)從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來飲酒或飲茶。在古代喝茶的杯子被稱為蓋碗。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徑與杯高近乎相等。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經典)科學教案10-01
【精選】科學教案09-28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11-17
(精選)科學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