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經典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感知、猜想、實驗、記錄等活動,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2.嘗試用獲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對活動產生探究興趣并樂于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課前玩過針筒。
2.教具:二個八寶粥瓶子,大記錄表一張。
3.學具:八寶粥瓶子人手一個(里面裝有餐巾紙,蓋子上開一個小口)。
每桌一盆水、毛巾、積木、海棉、石頭、塑料袋、泡沫等。
4.座位:圓弧形。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孩子們,你們看過魔術嗎?
今天符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一個魔術,魔術的名字叫《水不見了》。
1、出示材料:二個八寶粥瓶子(一個空的.和一個裝有餐巾紙)和二個針筒。
你們看!這些是什么東西?請你看看這兩個瓶子一樣嗎?(是一樣的)
我現在要把水注入這二個瓶子,我要讓這個瓶子里的水流出來,而這個瓶子里的水變不見了。
你們可要看仔細哦!現在我要來變魔術咯。
二、科學發現,找出水不見了的原因。
(一)教師實驗,幼兒找出水不見的原因所在。
1、提問:奇怪,這個瓶子里的水為什么會不見呢?
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現在我請一個小朋友把這個瓶子的蓋子打開,你們發現了什么?
3、用筷子夾取瓶內餐巾紙,水到哪去了呀?
4、用手擰,有滴水現象。
5、小結:原來當我們把水注入空的瓶子里,空瓶子里的水會流動,最后通過洞口流出來;當我們把水注入放有餐巾紙的瓶子里,餐巾紙有吸水的本領,會把瓶子里面的水全部吸走,所以瓶子里的水不見了。
三、猜想、根據提供的材料,再次進行實驗,驗證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記錄下來。
(一)幼兒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幼兒猜想,個別講述,教師記錄。
符老師還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看一看。
2、介紹材料。
3、你們覺得這些東西容易吸水嗎?為什么?
(二)幼兒再次操作、記錄操作結果并驗證。
1、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2、交代要求:6個小朋友一組。
每個小朋友選擇一種材料放進八寶粥瓶子里變魔術,變魔術之前先要把蓋子打開,把材料放進去,然后把蓋子蓋好。記住:注水時要請針筒幫忙,千萬不能讓小水滴跑到桌子上哦。
5、小組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4、交流討論:你是用什么材料變的魔術,它容易吸水嗎?
5、小結:原來符老師給你們準備的材料里只有海綿跟毛巾可以吸水。
四、經驗遷移:請幼兒說說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紙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臉等等。
五、結束。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吸水,回家以后請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
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以變魔術的形式導入活動,這樣不僅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而且也吸引了聽課老師的興趣。明明看到一針桶水射進八寶粥的瓶子里,在想把水倒出來時,水卻倒不回來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再請孩子打開瓶蓋找出瓶子里藏著的秘密,原來瓶子里藏的是餐巾紙,水就是被餐巾紙吸掉的。發現原因后,我趁熱打鐵,引導幼兒將剛剛獲得的經驗擴散到生活中,為幼兒提供了生活中常見的、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讓幼兒繼續在變魔術的情景中去探索、發現。當然活動中還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如:導入部分需不需要進行二次實驗進行對比;另外操作的材料是不是需要更改;最后就是是否需要結合生活中吸水的東西展開講述。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通過對豆豆的觀察和實驗,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高腳杯6個、黃豆若干、大鐵盤6個、記錄白紙30張、鉛筆30支。
【活動過程】
探究的問題:把黃豆放到高腳杯里,要裝得滿滿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將酒杯放在大鐵盤上,看看有什么變化?
幼兒討論:
(1)豆豆被泡大了。
(2)豆豆會從杯子里跳出來。
(3)不會有變化。
試一試。幼兒把黃豆放到高腳杯里,裝得滿滿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將酒杯放在大鐵盤上并仔細觀察。
說說我的'發現。
(1)看見一顆顆黃豆陸陸續續地從高腳杯跳到鐵盤中。
(2)豆子發出蹦蹦的響聲,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來了。
數一數,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記錄紙上記錄活動的結果。
想一想,還有哪些豆子會跳舞呢?水泡過的豆子與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項】
1、實驗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各個環節教師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2、挑選黃豆時要挑選顆粒飽滿的黃豆。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梁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么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么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橋?在古代人們用什么來建造橋梁的?小熊喜歡嗎?為什么?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么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么橋?鋼筋吊橋的用什么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么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么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么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梁。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經驗。
2、指導幼兒嘗試觀察記錄的方法,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
3、培養幼兒對“轉動”這一科學現象的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塑料小陀螺、紙花片、長方形小積木、風車、球形插塑每組一份、記錄表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這兒有五種不同的物體,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
這小陀螺會怎樣?
這幾種物體都會轉動嗎?
二、幼兒預測結果
請幼兒把你自己認為轉或不轉的想法記錄在表的第一行格子里。
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怎樣記錄的?
三、幼兒操作,驗證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并及時進行記錄。
要求幼兒動腦筋仔細觀察它們是怎樣轉動的'?
四、討論記錄結果
請幼兒告訴大家玩的結果與開始認為的一樣嗎?你又是如何記錄的?
五、找一找生活中常見的轉動物體。
六、再次探索物體轉動的現象。
請幼兒再玩一次,仔細觀察它們轉動時有什么不同?
活動延伸:
制作風車,玩風車。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現。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動時的有趣現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太陽能熱水器是一種光熱轉換器,具有節能、環保、安全的優點
2、太陽能熱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結構、運用的原理有關
3、產品的設計,不僅要考慮構造,還要考慮材料的選擇、依據的科學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實用
過程與方法
1、能根據研究任務和要求進行有目的的設計
2、按一定的格式寫出本小組的設計方案
3、在全班交流介紹方案的設計思路、原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樂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進
2、體會到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
3、體會到任何一種科技產品的'開發和設計,融合了多種知識和技術
4、認識到科技的發展能促使人們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和自然規律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關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灶的構造及工作原理的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制作簡易太陽能熱水器的材料(紙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裝水的塑料袋或飲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蓋、黑色紙、鏡子或錫箔紙等)
三、教學重、難點
設計太陽能熱水器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太陽能熱水器怎樣工作
1)太陽能熱水器是利用多種科學原理設計出來的一種節能裝置,它的構造怎樣?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學生匯報收集到的資料
3)教師介紹(最好有課件、圖片)
太陽能熱水器的構造:集熱器、保溫箱、控制系統
工作過程
設計的細節
2、設計制作太陽能熱水器
1)學生閱讀書上的提示與要求
思考:為了使熱水器盡快地升溫,需要考慮哪些問題?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應該包括哪兩部分?
選用什么材料做?
2)閱讀書上的設計方案后,學生分組自行設計
3)小組之間交流各自的設計金點子
3、完善我們的設計方案
六、作業設計
制作太陽能熱水器,準備下節課展示
七、板書設計
2.7做個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
集熱箱、保溫箱、控制系統
簡圖:
我們的設計方案
八、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6
一、研討意圖
1、新手老師與能手老師創造性使用教育用書的比較研究。
2、活動內容和要求對中班幼兒的適宜性。
3、幼兒從不會到會做豆漿的學習過程及指導策略研究。
二、活動研討實錄:
新手老師**(中3班)和能手老師**(中1班)一起選擇了省編教師用書中的《我會做豆漿》為活動內容,而后兩人分別獨自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和開展了《我會做豆漿》系列活動,本園課題組對兩個班級的活動進行跟蹤觀察,開展反思與研討。
中一班第一輪研討活動實錄
教師:***
活動目標:了解工具的變化過程,學習制作豆漿的方法,體驗制作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浸泡過的黃豆,石臼、石磨、粉碎機、全自動豆漿機,電暖鍋。
活動過程:
1、以“小熊請小朋友做豆漿”引題。
師:有只小熊開了一家豆漿店,今天生意太好了忙不過來,想請小朋友幫忙,你們愿意嗎?
2、認識制作豆漿的工具。
(1)介紹工具的名稱。
師:小熊家里有幾種做豆漿的工具,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吧。(石臼、石磨、粉碎機、全自動豆漿機)
幼兒都很高興,跟著老師。老師一邊介紹工具名稱,一邊簡單說說使用工具的方法。老師介紹時一部分幼兒去找他們喜歡的工具,并用手動它,三三倆倆竊竊私語。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這幾種工具制作豆漿的基本方法。
師:這幾種工具都可以做豆漿,你們開動腦筋想想如果你選石臼或石磨或粉碎機做豆漿,你會怎么做?
幼兒大部分都選擇了石磨,能講出要將黃豆放入石磨上的小洞里邊并加上水,然后磨豆漿。一兩個幼兒說到石臼的用法,懂得加黃豆加水,用石臼舂。沒有幼兒介紹粉碎機。他們中有一半人對工具的名稱還不是很熟悉。
(3)教師示范石臼、石磨、粉碎機制作豆漿的方法。
教師示范時兩個幼兒迫不及待地擠到教師面前來看個究竟,其他幼兒大叫:“老師我看不到。”
3、學做豆漿。
(1)幼兒分組嘗試用石臼、石磨、粉碎機制作豆漿。
師:小朋友可以選你們自己喜歡的工具做豆漿,每組四個人,挑好工具后每小組商量怎樣做豆漿。小朋友也可以去參觀其他組。
幼兒的目標很明確,他們占著自己喜歡的工具。有七、八位幼兒挑中了石磨,但有兩個幼兒抱著石磨不放,于是有一部分幼兒只好走到其他組。石磨組剩下四個幼兒,其中兩個女孩同意用一個石磨,兩個男孩卻爭起來,一位提議用“錘子、剪刀、布”決定,另一位同意了。可是輸的小男孩卻不愿意離開,贏的大叫:“老師他輸了,還要玩這個,不肯走。”老師拉住輸的小男孩的手:“愿賭服輸,你輸了就要去其他組。”小男孩哭了起來不離開。老師將他帶到食堂粉碎機旁,不再理他。
食堂的粉碎機體積較大,而且操作時會移動,還要使用電,小朋友感到很困難,于是向老師求救:“老師,我們弄不來。”于是老師幫他們插上電源,踩住粉碎機的下端。粉碎機通了電源,“轟隆隆”工作起來。哭的小男孩被吸引了,又跑來三個小朋友。他們高興極了,有的往機子里加黃豆,有的加水,場面又緊張又好玩,有個小朋友竟尖叫起來。一下子一個大臉盆就裝滿了豆漿。這組的豆子也很快用完,小朋友就向其他組借,“豆子給我一點。”“我的'豆子很少,不要拿了。”但食堂粉碎機組的小朋友照樣抓了一把就走了,沒去拿豆的小朋友就一直往機里加水。“這樣一來豆漿就很稀了,不能加水了。”老師在旁提醒,于是加水的小朋友停下來。可借黃豆的小朋友回來了,他又大加水。
旁邊家庭粉碎機組的小朋友打不開粉碎機的蓋子很著急:“老師這蓋子打不開,你來幫幫我們。”老師過去幫他們打開了蓋子,并將他們做好的豆漿倒入旁邊的小碗。老師示范開蓋子,但這組的小朋友仍叫老師開了三次蓋子。
石磨組的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只見他們石磨盤上有許多豆渣,盛豆漿的碗里的豆漿有些稀,還有少許的豆渣。石臼組的小朋友正用力地舂黃豆,但只見石臼里還是些清水和半碎的黃豆。這組有位小女孩說:“老師我們弄不來。”“用石棒用力舂。”老師說完并示范,但沒見到黃豆漬。“要不,拿到其他組去加工吧?”老師提議要停工了,老師請小朋友坐下來。仍有三、四位小朋友圍在石磨那里。
(2)幼兒觀看教師用全自動豆漿機制作豆漿,同時用電暖鍋煮幼兒做的豆漿。
教師出示全自動豆漿時幼兒就叫到:“老師你做給我們看吧。”急切地想看這種工具如何做豆漿。但由于豆漿機有些損壞,教師只稍介紹操作方法。
(3)組織幼兒討論:哪一種工具做豆漿又快又方便?
師:剛才你們都做了豆漿,你們覺得哪一種最方便呢?
幼兒都說是食堂的粉碎機,教師接著問幼兒粉碎機做出的豆漿要拿到鍋里煮,而全自動豆漿機可以直接煮,那哪一個更方便呢?由于幼兒沒見到全自動豆漿機的操作,還是有一半幼兒說是食堂粉碎機,于是教師就補充到:“食堂的粉碎機一下子做出很多豆漿,因為它比較大,功率高,但是最方便的是全自動豆漿機。其實很早的時候人們是用石臼做豆漿的,后來他們發明了石磨,這就方便多了。可是人們還是要用力氣,仍很累。有電了后,人們發明了粉碎機,可粉碎機做出來的豆漿還要拿到鍋里煮不方便。于是人們就想如果在粉碎機下裝個加熱器不是就很方便了嗎?就有了全自動豆漿機。現在我們來看看豆漿煮好了沒有?是不是又香又好喝?我們一起去請其他小朋友來分享吧。”
4、延伸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投放省編教材學習包中的“看圖說一說:4種制作豆漿工具的演變過程,并在圖旁寫上序號。”
科學教案 篇7
課題生成:
信息時代的今天,有必要增加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科學啟蒙知識,以拓寬幼兒視野,豐富幼兒知識,開發幼兒潛能。為此,設計了這節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汽車”。本活動從幼兒年齡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活動的電化教育手段,引導幼兒積極運用多種感官,主動感知和認識各種汽車及其發明過程。電化手段的運用,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使幼兒身臨其境,將事物發展的抽象過程集中在一個相當短的時間內展示出來,直觀生動、感染力強,是一次知識性、趣味性較強的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汽車的種類有各種各樣的,它們有不同的用途。
2、使幼兒簡要了解汽車的發明過程,激發幼兒當“小發明家”的愿望。
3、發展幼兒比較和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汽車發明過程的.自制抽拉復合燈片一套,幻燈機。
2、木偶表演臺,布袋木偶:小兔、小猴、老爺爺、小孩各一個。
3、布置出一個“汽車展覽會”,各種汽車玩具若干,各種汽車圖片(自繪圖片8張)。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木偶小兔:“今天天氣真好,我想去看看住在很遠的奶奶。坐著汽車去可方便了,一會就到了。再見。”(小兔坐在轎車上,說完下場)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乘汽車很方便,你們知道汽車是怎么發明的嗎?
2、簡要了解汽車的由來。
(1)教師操作抽拉幻燈片1:“最早的時候,人們沒有交通工具,只能用腳走路。”
(2)幻燈片2(復合抽拉片)。
①“經過馴化的動物成了人們重要的運輸工具,人們騎著這些動物旅行,用它們馱運貨物。這些動物有牛、馬、象、駱駝等。”
②“人們發明了輪子,于是出現了最原始的車。”
“又出現有輻條的車輪,車的結構就輕巧了。”
④“后來,美國人生產出了大量輕便實用的汽車,現在汽車的種類就更多了。”
(3)提問:誰能說說汽車的由來?引導幼兒說出過程:走一動物一輪子一有輻條車輪一美國人發明汽車。
3、了解汽車的種類及不同的用途。
(1)教師引導幼兒動腦筋思考:“你們見過什么樣的汽車?”
幼兒討論后回答。(隨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汽車圖片并簡要提問。卡車、轎車、公共汽車、出租車、灑水車、警車等。)
(2)情境表演,認識消防車、救護車。
①表演:小猴(木偶)著急地說:“哎呀,不得了啦,我們家著火了,小朋友們快幫我想想辦法,我該叫輛什么車呢?”
幼兒:救火車。
教師:“小猴,你趕快叫輛救火車,——又叫消防車。”(拿救火圖片)
小猴:“謝謝,我去救火啦。”
②認識消防車。(專門用來救火的。)(是紅色的,能拉警報。)
木偶老爺爺、小孫子上,走著走著,老爺爺忽然倒下,小孫子大喊“爺爺心臟病發作了,這可怎么辦呢,我該叫輛什么車呢?”(救護車)
③認識救護車(專門用來幫助突然得了重病的人。)(車身上有十字標記,能拉警報。)
④教師:“咱班小朋友真是愛幫助別人,不僅幫助了小猴子,還幫助了有病的老爺爺,謝謝你們。”
4、在玩中鞏固知識。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主要認識了救火車即消防車和救護車,有卡車、轎車、公共汽車……汽車的種類很多,作用真大,對人們有幫助,是一種很方便的交通工具。”
(2)以參觀“汽車展覽會”結束教學。
(3)讓幼兒在玩各種汽車中鞏固知識,開闊視野。
評價分析:
幼兒通過生動有趣的幻燈,就像看電影一樣,直觀地了解了汽勺由來。接下來的情境表演,是通過展示幾種汽車的專門用途的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汽車的用途的認識。通過后來的幼兒玩汽車,為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汽車的外形構造提供了空間。整個活動,幼兒都饒有興趣、思維活躍,較好地達到j標。
一、專家點評
在現代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有些老師誤以為用計算機為載體的教學是最佳的,因而會嫌棄傳統的幻燈片。其實,對幼兒來說,幻燈如圖書一樣,同樣有趣。只要合理選擇,幻燈教學會獲得好效果。
二、反思與討論
你認為此活動設計的知識點(量),是否適宜?如果讓上這節課,你同意本活動設計的過程嗎?如何修改?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講講自己發現的各種洞洞,體驗和老師、同伴一起找洞的樂趣。
2.引導孩子觀察身邊是否有洞洞,以及這些洞洞的用處。
3.初步嘗試能夠通過合作解決問題。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紙、剪刀、皮球
活動過程:
一、說說身體上的洞洞。
1、請幼兒找找我們的'身體上,哪里有洞洞呢?
幼兒在自己身上找、也可以在同伴身上找洞洞。鼓勵幼兒仔細發現身上的洞洞。
2、說說身上的洞洞的作用。
幼兒大膽回答教師小結:嘴巴用來吃飯、眼睛看東西、鼻孔用來呼吸、耳朵聽聲音、肛門拉大便等等。
二、討論如何來保護好我們身上的洞洞。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說出保護洞洞的方法,引導幼兒學會科學保護身體上洞洞的常識。
小結:身體上的洞洞對我們的生命很重要,因此我們要保護好身體上的洞洞,不能讓它受到傷害(如:掏耳朵、戳眼睛、把異物放入洞洞等等都是不科學的)。
三、幼兒體驗如何制作出洞洞
(1)出示紙:這是什么?上面有洞洞嗎?我可以變出洞洞來。你們能試一試嗎?我可以用這個洞洞當望遠鏡。(彩紙卷起來,變成望遠鏡,這是一種可以從這邊望到那邊的洞洞;從這一邊穿到那邊的洞洞)老師用剪刀剪紙,請小朋友猜猜會剪出什么來。(圓形的洞洞)用濕的手戳出一個洞洞。
四、游戲:
鉆洞洞教師和配班老師利用肢體做出不同的洞洞造型,請幼兒一個個的鉆過去。洞洞的形狀有大到小,有低到高,慢慢訓練幼兒掌握鉆洞洞的方法。
科學教案 篇9
目標:
1.通過兩種顏色的混合,調出另外一種新的顏色。
2.感受調色游戲的快樂。
準備: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彩泥人手一份,泥工板人手一份,表格一張。
過程:
一、認識紅色、黃色、藍色
師:老師帶來了三種顏色的彩泥,請你告訴我,他們分別是什么顏色?
二、幼兒操作探索
1.觀看教師變色
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把黃色和藍色混在一起、拉扯多次,就能變出另一種顏色,猜猜看會是什么顏色?
教師將藍色和黃色的彩泥混合、拉扯,變出綠色。
幼兒觀察、討論:老師是用黃色和藍色變出了什么顏色?
2.幼兒嘗試用黃色和藍色變出綠色
師:現在請你也來玩一玩這個魔術,看看你變出了什么顏色。
幼兒取彈珠般大小的黃色彩泥、藍色彩泥,嘗試混合、拉扯,變出綠色。
3.幼兒嘗試用兩種不同的.顏色變出一種新的顏色
A:幼兒猜測會變出的顏色
顏色 | 藍色黃色 | 紅色黃色 | 紅色藍色 |
猜測 | |||
結果 |
B:幼兒操作、揭曉答案
師:剛才小朋友用黃色和藍色變出了綠色,現在老師要請你從紅色、黃色、藍色這三種顏色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兩種顏色,變出一種新的顏色
4.總結
請你告訴大家,你在變色的時候,發現了什么秘密?
三、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玩了這個神奇的變色游戲,知道了這三種顏色中黃色和藍色混合會變出綠色,紅色和藍色混合會變出紫色,紅色和黃色混合會變出紫色。
科學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我是從哪里來的?”,當孩子面對生命的疑惑而稚嫩發問時,爸爸、媽媽都在努力用最適當的方式給孩子最好的解答。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我設計了這節活動,利用PPT和視頻讓孩子直觀地了解胎兒形成、生長的過程,知道自己從哪兒來,通過能講述交流,讓幼兒了解自己從哪里來的同時,也知道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在媽媽肚子里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PPT,胎兒生長視頻,人手一份畫冊,胎兒生長圖片,幼兒照片,氣球
活動流程:
情境導入—觀看PPT—觀看視頻、交流討論—制作畫冊—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與懷孕的老師交流討論,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觀看PPT,了解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
引導幼兒仔細觀看,交流討論
三、觀看視頻
結合感恩教育,交流討論:
寶寶出生后什么都不會,大人要為寶寶做什么?
我們要怎樣感謝她們?
三、制作連環畫冊:我的成長故事
四、延伸活動:
學做準媽媽,保護自己的氣球寶寶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經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