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班科學教案10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區分泥土,石頭,了解它們的性能用途。
2. 通過嘗試,激發幼兒觀察、了解大自然的興趣。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石頭、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區分泥土和石頭
1. 幼兒嘗試區分泥土和石頭。
師:這是什么?請你們試著把他們分開。
2. 老師巡回指導:了解幼兒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區分?
3. 引導幼兒邊分邊講,鼓勵幼兒講述。
4. 說一說你是怎能么發現這里有泥土和石頭的。
5. 老師歸納小結不同的區分方法。
6. 讓幼兒再嘗試的分找泥土和石頭。
二、 給泥土石頭洗澡
1. 師:給石頭洗澡,看看石頭有什么變化?
2. 試說給石頭洗澡后的結果。
3. 給泥土洗澡,觀察泥土的變化和洗后的`結果,引導幼兒將兩種物體作比較,并小結。
三、 做泥團
1. 能不能試著把泥做成團?
2. 引導幼兒嘗試泥干了怎么辦?濕了怎么辦?
3. 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成功地把泥團起來的?
4. 觀察泥土在水里的變化。(變混合)
四、 介紹泥土和石頭用途
1. 請幼兒試說石頭的用處。
2.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造橋、鋪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 請幼兒試著說出泥土的用處。
4.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種桿、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 大家都知道石頭和泥土的本領。等我們長大,我們要讓石頭和泥土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币虼耍乙杂變旱目茖W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在眾多物品中找出相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
2.在操作活動中感知和探索分類的規律。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蘋果、西瓜、梨、小椅子、碗、勺子、青菜、西紅柿、南瓜的卡片若干、紅、黃、綠色的貨架各一個、三個籃子(其中貨架、籃子都貼好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兔寶寶們,今天天氣不錯,兔媽媽帶你們去逛超市好嗎?
放音樂帶幼兒進入教室走一圈問:“兔寶寶你們去過超市嗎?”“超市里都有什么呢?”(幼兒回答)
2.超市里到底有什么呢?走,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放音樂《逛超市》幼兒進入活動場地坐好。
二、基本部分
1.熊叔叔的超市到了,我們一起來看看熊叔叔的超市里有什么呢?
教師出示物品,請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來。如:紅紅的蘋果,又大又圓的西瓜
2.引導幼兒按物品的顏色分類
兔寶寶們真聰明,可是你們看!這么多的物品亂七八糟的堆在一起太亂了,我們來幫熊叔叔擺到貨架上吧!但熊叔叔有一個要求:這些物品我們要按照它們的顏色,分別放在與它們顏色相同的貨架上。
教師示范:像這個大蘋果是紅色的我們就應該把它放在紅色的貨架上。這個小椅子是什么顏色的'?(綠色的)那我們就應該放在綠色的貨架上。
3.幼兒操作:按物品的顏色分類
4.師幼共同檢查是否有錯誤出現。
5.引導幼兒按物品的類別分類(分為水果、蔬菜、日常用品)
剛才熊叔叔告訴我說:它很感謝我們的兔寶寶,但是我們按顏色擺放不利于顧客選購它想讓我們按照物品的類別分別擺放在這三個籃子里。
6.教師示范,幼兒操作。
7.師幼共同檢查是否有錯誤出現。
小朋友都分對了,熊叔叔為了感謝我們小兔寶寶,它要獎給每個兔寶寶一顆小星星。(給幼兒分發小星星)
8.鞏固游戲,教師與幼兒玩游戲。
剛才媽媽也覺得我的兔寶寶們表現的非常棒,為了獎勵你們,媽媽要和寶寶們玩一個“狼和小兔”的游戲,但我有一個要求,但你們聽到大灰狼來了的時候,就要躲在與你身上帶的小星星一樣顏色的圓圈里,如果誰跑錯了圓圈,誰表示被大灰狼抓住了。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一次,我們班掛鏡子的釘子掉了,我就把鏡子隨手放在了窗臺上。中午的時候,從窗外透進的陽光照在鏡子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個光斑。這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后地看著說著,興致非常高。
光的反射在我們生活中可以說是司空見慣,是我們身邊很熟悉的科學現象,也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問題。選擇這個內容作為中班的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新《綱要》關于幼兒教育內容選擇的一個原則,即“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活動目標
1、了解光的反射現象,會改變鏡子的角度,讓光朝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現,體驗探索的樂趣。
3、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也能反射光。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玩過“踩影子”的游戲。
2、物質準備:(1)每人一面平面鏡(大小形狀各異)。(2)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銹鋼拉鏈、調羹、茶杯、臉盆、光盤、手表等各種表面光亮的金屬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書、粗糙的石頭、衣服等。(3)用即時貼剪出飛機、花、小鳥等鏤空圖案,并貼到部分鏡面上;水彩筆等。
3、時間安排:陽光燦爛的日子。
活動過程
一、請配班老師持鏡子從戶外反射陽光到室內—鼓勵幼兒尋找亮光,引出活動主題根據需要可進行以下提問:亮光是從哪里來的?它是怎么進來的?小結:亮光是從外面來的,是鏡子反射的太陽的光。
二、引導幼兒探索鏡子反光的現象
1、請幼兒手持鏡子到戶外,自由探索如何將光反射進活動室。
2、引導幼兒交流討論:你是怎樣將太陽光反射到活動室的,并做一做。
請沒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并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小結:只有鏡面對著陽光才會反光,沒有陽光照在鏡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請幼兒交流:在反射光的過程中,還有什么發現。如反射進活動室的光是怎樣的?它會不會移動?是怎樣移動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嗎?你是怎樣做的?
小結:反射的光大小、形狀是不一樣的,改變鏡子的角度,光就會來回移動,它的方向也變了。
4、請幼兒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經驗。
三、引導幼兒探索還有哪些東西能反射光
1、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還有什么東西也可以像鏡子一樣在太陽光下能反射光。
2、請幼兒任選老師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東西也能反射光。
3、鼓勵幼兒探索這些材料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結:能反射光的東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見人;亮度強的物體,反射出的光的亮度也強;小的東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銹鋼茶杯、臉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圖案或文字的鏡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圖案或文字……
四、玩游戲“捕光捉影”
1、出示貼有飛機鏤空圖案的鏡子,讓幼兒猜猜會反射出什么。
2、教師介紹游戲玩法:兩人一組,一幼兒手持貼有飛機鏤空圖案的鏡子,用鏡子反射到墻面上的光追逐、“轟炸”另一幼兒用平面鏡反射到墻面上的光,覆蓋一次得1分。幾分鐘后幼兒互換鏡子,游戲繼續進行,覆蓋次數多的.為勝。
3、師幼一起玩游戲“捕光捉影”。
活動延伸
1、將手電筒、各種鏡子投放到“發現區”,鼓勵幼兒繼續探索光的反射現象。
2、家長、教師等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了解生活中或自然界里光的反射現象。
活動反思
這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機、發現隱含的教育價值而隨即生成的活動。由于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再加上整個活動過程中讓幼兒充分地動手、動腦、動口,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活動效果很好,圓滿地完成了活動目標。
整個活動,教師為幼兒創造了寬松的環境,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鼓勵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支持、鼓勵他們大膽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教師只是不斷地拋出問題,引導幼兒步步深入地探究光的反射現象。幼兒在與材料、與同伴、與老師互動的過程中習得了新的知識經驗,增強了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體驗了探索的快樂。
一節活動暫時結束,但幼兒的探索欲望卻并未終止,而是剛剛開始,于是把幼兒的探索有效地延伸到發現區和日常生活中,讓幼兒知道除了太陽光,還有其他很多光源也可以形成光的反射,還有很多物品也可以反射光。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1、活動目標建立在了解中班幼兒現狀的基礎之上。2、活動內容為幼兒提供了有益的學習經驗,并符合其發展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3、教育方法、策略調動起了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4、活動過程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引導幼兒主動有效地學習”,并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紅、黃、藍是色彩中的三原色,由這三種顏色相互調和可變化出橙、綠、紫色來。
2.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會巧妙地運用三原色。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1.課件
2.水瓶每人一個。
紅、黃、藍的顏料每人一份、宣紙(生宣)每人一份、清水等。
活動方法愉快教學法 、 實驗教學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好看的魔術,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二、基本部分
1. 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顏色的變化引導幼兒通過魔術,對三原色進行認識,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師:小朋友老師的魔術精彩嗎?你們想不想做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呀。
(2)小朋友伴隨著歡快的音樂拿起我事先準備的透明的一次性水瓶跳起來,并觀察水瓶里的水你有什么發現。
(3)做好實驗記錄。
請小朋友在瓶子上貼上相同顏色的標記。
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變出來什么顏色(出示課件)師小結:孩子們真是個神奇的魔術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這三個好朋友的奧妙。出示課題"三個好朋友"
2.第二次實驗
(1)師:有一天,紅紅、藍藍、和黃黃三個好朋友郊游,一見面它們高興的互相擁抱在一起,它們一起做游戲、唱歌、跳舞開心極了?墒腔氐郊覌寢寘s不認識它們了,這是為什么呢?
(2)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當一回魔術變色師,請一個魔術助手介紹魔術臺上的魔術材料,(紅、黃、藍顏料,魔術勺子)是的,我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顏料來幫忙,這三種顏色寶寶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原色,集體說一遍。
(3)教師示范橙色的色彩變化演示.
這三種顏色寶寶很調皮,它們兩種顏色在一起會變成一種新的顏色,魔術師開始變魔術啦,請幼兒觀察變成了什么顏色。(橙色)
(4)小魔術師變變變。
師:孩子們想不想也去變一變。(想)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料,每人取一種和自己水瓶中不一樣的自己喜歡的顏料放在水瓶中,同時,請小朋友在加顏色的時候在杯子上貼上相同顏色的標記。然后,輕輕搖晃,看看有什么變化。(課件出示)
(5)反饋:和自己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并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教師板書)
(6)師小結:原來,兩種不同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紅色和黃色混合會變成橙色;黃色和藍色混合會變成綠色;藍色和紅色混合會變成紫色。(課件出示)3.再次操作,探索三種顏色的變化。(課件出示)4.美工:"漂亮的小手帕"。
過渡:幼兒園要舉行繪畫展覽會了,我們用今天學習到的新知識,做出漂亮的小手帕參加展覽好不好?
(l) 教師演示:將方形的宣紙(生宣),對角折兩次把它折成三角形。把宣紙的三個角分別放在紅、黃、藍色的小盤子里浸泡一會兒,讓三種顏色互相渲染在一起,然后把它輕輕地打開,就變成漂亮的小手帕了。
(2)讓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幼兒作品。
5、歌曲欣賞:
師:小朋友真聰明學,會了變魔術的本領,老師把孩子們剛才的發現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請幼兒欣賞。
三、結束部分師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三原色,知道了紅色和黃色混合到一起會變成橘色,黃色和藍色混合到一起會變成綠色,紅色和藍色混合到一起會變成紫色,三種顏色混合到一起會變成黑色。在以后的'生活當中我們會用到。
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此活動是結合中班正在開展的主題《幼兒園里朋友多》預設的活動內容。在預設此次活動的時候,我考慮了很多,擔心的也有很多,但事實是我的很多顧慮都是多余的。每一個環節的開展都非常有序、緊扣,而且孩子們也有很熱烈的呼應,師生配合默契。我覺得把數學中學到的知識,如、從上到下、從左至右、從前到后的數學概念,運用到在集體照上找好朋友,最能體現形式的綜合性。游戲《找朋友》中,既有活潑動聽的歌曲,又有語言、情感、動作的表達,使活動達到**。孩子們充分體驗了好朋友多的健康、快樂的積極情感。當有一個孩子在沒人與他做朋友的情況下,我馬上跑到他的后面,給這位孩子挽回了面子和自尊,使這位孩子馬上喜逐顏開、春分滿面、洋洋得意。我認為自己在這里做的非常果斷、有效、有意義,同時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從活動的整體效果來分析,綜合性的集體教學活動是孩子最喜歡的,在開展的時候會更有興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溶解的現象,學會觀察比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體。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對溶解現象有好奇心,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飲料、杯子、勺子、溫水、米、沙子、鹽、糖、果汁粉、筆、裝水的盆、抹布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請小朋友們和喝一喝,再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喝到的飲料是什么味道的。(幼兒討論)
2.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你喝到的飲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為什么?(個別幼兒回答)
3.師:小朋友說飲料是甜,因為里面放了糖。那你們有沒有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呢?(個別幼兒回答)
4.師:哦,小朋友們沒看見糖,糖消失不見了。
(二)示范操作,展示溶解現象。
1.探索糖的溶解。
(1)師:飲料中的糖到底去哪里了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舀一勺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幼兒回答)
(2)師:哦,糖在水里,接下來老師用勺子來攪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呢?(幼兒回答)
(3)師:哦,糖它躲到水里了,這種現象叫"溶解"。
2.探索鹽的溶解。
(1)師:老師這還有鹽,你們誰愿意上來試一試,看看鹽會不會躲到水里?。(個別幼兒上來操作,指導幼兒通過攪拌讓鹽溶解。)
(2)師:小朋友們發現鹽也不見了,原來呀,糖和鹽通過攪拌溶解到水里了。
(三)組織幼兒進行探究實驗,比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體。
1.介紹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師:等一下小朋友要進行分組實驗,老師給每一組的小朋友準備了杯子、勺子、溫水、米、珠子、鹽、糖、記錄單、筆、裝水的盆、抹布,記錄單上的圖片是老師準備的物品。等一下請小朋友們分別將珠子、米、鹽、糖放到杯子里,并攪一攪,看看哪些東西會像糖一樣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并在能溶解的物品后面"√"不會溶解的"X"。小朋友們要輕輕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濕了要及時用抹布擦干。
2.幼兒實驗,教師提醒幼兒注意在實驗中觀察將米、珠子、鹽、糖放到水中的變化。
3.分享交流實驗結果。
(1)師:剛才小朋友們都進行了實驗,現在請小朋友說說你發現哪些東西會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個別幼兒回答)
(2)師:哦,小朋友們都發現了,米、珠子放到水中是不溶解,鹽、糖放水中可以溶解。
(四)活動結束。
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溶解,也有很多東西不能溶解,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觀察、發現,然后再來告訴我們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糖怎么不見了》主要讓孩子們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及所發生的變化,并能用語言表達其發現。對溶解的現象產生好奇,并愿意思考還有哪些物質能溶解的問題;顒娱_始時讓孩子們來看看,外觀是怎么樣的;嘗一嘗,味道怎么樣?孩子們都嘗出是糖的味道。接著引發孩子們思考: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會怎樣呢?通過實驗——觀察——討論的過程,孩子們感知了溶解這個概念。在組織交流時,幼兒都知道糖在熱水里先溶解,課堂氛圍較好。
活動中通過孩子們的相互討論還想出了雪、冰塊、鹽、奶粉等易于溶解的物品;丶液蟀职謰寢寕円部梢院秃⒆觽円黄鹱鲆幌氯芙獾膶嶒,激發孩子們自己探索的欲望。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動手實驗,提高幼兒口頭表達能力,感知物體的彈性,了解彈性的用途。
2、引導幼兒用感官觀察和探索事物,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內裝橡皮筋、海綿、松緊帶、彈簧、尼龍襪等。
活動過程:
1、感知彈性
。1)幼兒動手操作實驗材料,教師指導幼兒動腦玩出各種玩法、啟發幫助幼兒講述操作結果。
(2)幼兒交流實驗操作的過程及結果。
教師:剛才你們是怎么玩的,發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
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操作過程中的發現。
。3)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好,都動腦筋了,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學習詞語:彈性)這些東西都有彈性,(出示松緊帶)你們看,松緊帶一拉就會變得比原來長,手一松又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因為它有彈性。還有尼龍祙,彈簧都有彈性。
2、擴展生活經驗進行講述——“找找看,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
3、了解用途
。1)我們找了那么多有彈性的物品,那你們知不知道這些彈性的物品到底有哪些作用。
。2)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教師:(出示彈簧)這是彈簧,它是用鐵絲做的,一圈圈的`,彈簧的用處可大了,做成沙發,坐在上面可舒服了,裝在圓珠筆里(出示圓珠筆)使用起來也很方便。
(出示拉力器)用彈簧做成拉力器,鍛煉身體可好了。
(出示電話)電話上裝上彈簧使用時也很方便。
小朋友衣服上的松緊帶也有彈性,這樣穿脫衣服可方便了。
活動延伸:
1、請幼兒課后去玩海棉墊,進一步感知彈性物品的作用。
2、在區角活動中安排活動感知彈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整理物品方面主要是物歸原處的內容。主要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以及操作后碰到。
活動中幼兒有兩次操作,第一次操作的材料是蹦蹦球,數量不多,幼兒玩好后放回原來的圈圈中去,整理物品相對比較簡單,只要輕輕地放穩、以免球再次滾出圈外就可以了,所以我采取了規則提示和請幼兒自查的方式;顒又,幼兒也都能放好,送回原處。
第二次操作——幼兒嘗試各種材料并進行記錄之前,我也采取了要求在前、規則提示的方式,這次操作前對幼兒提的要求比較多,既要有操作方法的提示、又要有有關記錄的要求,再加上整理物品的要求。這幾樣要求好像哪一樣都不能少,但是要求一多,幼兒容易思維混亂,怎樣讓幼兒既能聽清楚操作的方法,又不忽略整理的習慣,我對這幾條要求進行了羅列,在語句上斟酌盡量做到精簡不羅嗦,讓幼兒聽起來簡單明了。
比如,“材料架上那么多的材料可以用剛才拍、捏、拉等辦法去試試看有沒有彈性”——操作方法的提示
“我們今天有任務哦——桌子上每人有一張記錄表”——接下來是對記錄方法的提示
“記錄好一樣,你覺得都完成了嗎?還有這么多材料可以一樣一樣都去試試,但是試好一樣要放好才能拿第二樣”——整理物品的要求
在提要求的順序上也進行了思考,使幾條要求連貫自然,容易記住。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教學意圖: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去探索求和。幼兒有關科學領域的探究和學習,往往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直接驅使,可以說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幼兒這一特點設計了此次活動《嘀嘀噠》。
運用幼兒各種感官,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進行感知、觀察、操作、探索,發現問題并尋找答案的探究過程;是教師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為幼兒創設條件、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提供充分的物質材料,通過運用不同的方式設計與組織幼兒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索活動;是幫助幼兒主動獲取科學經驗、建構概念、發展智能、養成科學態度的過程。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豐富幼兒有關自然界的知識,而且能激發幼兒對自然的關心和興趣,初步形成幼兒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正確態度,對幼兒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1、觀察畫面,在看看、說說中了解牽;ㄉL的過程。
2、在活動中愿意大膽交流、積極表現。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們歡迎嗎?”
“客人是誰呢?那就請它自己來介紹吧!”
2、觀察畫面
牽牛花的自述中,引導幼兒猜測想象,了解其生長過程。
畫面一:
牽:這是我,還有我的兄弟姐妹們。
師提問:哎,他是誰呀?幼兒猜測。
畫面二:
牽:我被埋進了土里,心里好害怕……
師:哎呀!怎么被埋進土里了呢?它應該怎么做呀?
畫面三:
牽:我拼命往外鉆……
引導孩子們一起學往外鉆的動作。
牽:總算鉆了出來,咦?我怎么變成了這樣?
師:它變成什么樣了?
小結:啊,原來小客人是一顆種子,那它會是什么種子呢?還是讓小客人繼續介紹下去吧!
畫面四:
牽:我頂著皺巴巴的葉子
師:什么是皺巴巴呀?你們還看到什么東西也是皺巴巴的呢?
畫面五、六:
牽:我用力撐開皺巴巴的葉子。瞧!我像什么呀?
畫面七:
牽:沒幾天,我的身上又冒出一片毛乎乎的葉子。
師:咦!它說的葉子是什么樣的呢?
。兹祝
畫面八:
牽:小葉子長啊長,長成這么大!
繼續播放畫面九、十、十一、十二:
牽:有一天,嗤溜溜,我的身上冒出了一根藤。
師:啊,真有趣,這顆種子先長出的葉子,現在又長了一根藤,看這根長長的藤它想干什么呀?
牽:是爬向左邊?還是爬向右邊?唉,要是有誰來幫幫忙就好了。
師:噢喲,它想找人來幫忙,找誰來幫助它呢?
畫面十三:
師:看,它找到了什么?接下來這根藤會怎么做呢?
引導幼兒一起學習藤往上繞的動作。
師:誰來學學藤往上繞的樣子?
畫面十四、十五:
牽:現在,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嘍。
師:來,孩子們,我們也一起學它往上爬嘍。
師以兒歌的語言活躍氣氛:藤兒藤兒真有趣,順著竹竿往上爬,爬呀爬,繞呀繞,哎呀呀,頭暈了,繞糊涂了,理順了再接著爬吧!
畫面十六:
牽:繞啊繞,長啊長,這是我現在的樣子。葉子多得數也數不清。
畫面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牽:又有一天,我躲在又冒出了一樣東西,嘿嘿,猜猜這是什么?
師:它越長越大,越長越鼓,哎,顏色也變漂亮了,是什么呢?
畫面二十一:
牽:啪,打開啦!哈哈,我是牽;!
師:哦,這位神秘的小客人原來是牽;ㄑ剑
師:牽;ㄏ袷裁茨?怎么吹的?
嘀嘀嗒、嘀嘀嗒有節奏的。
畫面二十二、二十三:
師:看小喇叭越來越多,好熱鬧!他們一起唱啊、跳啊,玩的真開心啊!
畫面二十四:
師:哎,牽;ㄔ趺蠢?我們來聽聽它自己是怎么說的'。
牽:一到晚上,我就會收攏小喇叭,靜靜睡一覺。
師:噢,原來牽牛花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也要睡覺的。
畫面二十五:
師:看,第二天早晨,牽牛花早早的醒來,張開小喇叭,嗨,你們聽它在吹:“嘀嘀嗒,小朋友該起床啦!”
3、鞏固對牽;ㄉL過程的了解。
師:哎呀,今天來我們班作客的是誰呀?
聽了它的自我介紹,你們知道它是怎樣長大的嗎?
根據孩子們的回憶,老師圖片箭頭表示牽;ǖ纳蛇^程。
四、延伸活動:
出示牽;ǖ姆N子,到種植園地種植牽牛花。
師:牽牛花給小朋友帶禮物來啦!看看,這些都是它的兄弟姐妹,我們趕緊把它們埋到地里,讓它們也快快長大,開出美麗的小喇叭來,好嗎?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實驗記錄為幼兒調整認識、整理經驗、形成科學的概念奠定了基礎。鼓勵性提問應面向全體而不是針對某個單獨個體,教師應設法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回答問題,或在某個孩子回答之后讓其他幼兒發表不同看法或分享某個觀點。培養幼兒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使幼兒樂于探究,逐漸理解科學結論必須建立在事實之上,從而形成正確的科學探究態度。總之,要想提高幼兒科學探究中記錄的質量,使幼兒的科學記錄變得生動而有意義,我們仍然需要從內容到形式、從作用到時機,作進一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究,以積累經驗,改進策略,完善認識。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
2、幼兒能夠把觀察到的東西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1、課件:迎春花的變化
2、課件: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3、課件: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
4、紙、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叫我寶寶,后來,我慢慢長大了,變成一個大姑娘,你們說我還會變嗎?會變成什么樣?
2、請小朋友尋找自身的變化
二、找教室里的變化
幼兒去教室四周圍找,找到后逐一講述。
三、尋找教室外的變化
幼兒結伴商量后再講述。
四、課件:迎春花的`變化
通過課件演示,幼兒觀察迎春花的變化。
五、課件: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六、課件: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
七、畫漸變圖
幼兒畫好以后互相交流。
活動結束。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在吹泡泡的游戲中,體驗創造以及成功的快樂,萌發愛探究的積極情感。
2、在自主操作中,了解吹泡泡的工具要有洞或者縫隙。
3、能動手動腦解決問題,能創造性自制吹泡泡工具。
活動準備:
4個籃框、16個盤子、泡泡水、吸管若干9根、袋子里的四件件套15份、樹葉若干片、鐵絲若干、計時器、毛巾15條。
活動過程:
一、我們來玩吹泡泡
1、看準備的東西,猜猜今天有可能玩什么游戲。
2、提問:吹泡泡吹泡泡,怎么吹?
3、小結:吹泡泡是要把氣往外吹,千萬別把泡泡液吸進去,吸進去會肚子疼的,要學會保護自己。
二、用吸管吹泡泡
1、要求:保護好盤子里的泡泡液,不要把它弄灑了,灑了就沒法玩了。吹泡泡的時候不要吹到別人的臉上和自己的臉上,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如果吹到了,趕緊用小毛巾擦一擦。
2、幼兒操作,巡回指導。
3、收管子。示意成功的小朋友坐下來。
4、請成功的小朋友說說、吹吹給小朋友們看看。
5、進一步小結:我們剛才都用吸管成功地把泡泡吹出來了。我們都要輕輕地用力,然后要吹很長是時間,不是“噗”一下吹出來。
三、用工具吹泡泡
1、提問:還可以用什么吹出泡泡來?以前你都是用什么(工具)吹的?
2、認識袋子里的工具。
3、幼兒猜想并嘗試自主探索。
4、要求1:袋子里的四種東西每一種都要試一試,如果能成功地吹出泡泡,請把它放在桌子下的籃子里。如果不能吹出泡泡,請把它留在袋子里。
5、要求2:記住了還是那兩個要求。保護好你的泡泡液,保護好自己,別對著小朋友吹。拿到了就去試一試,如果成功了抓緊時間把它送到籃子里來。
6、分享試驗結果: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袋子里吹不出泡泡的工具有什么。誰來說說你的袋子里還剩了什么。
7、請試驗成功的孩子教教不成功的孩子,一起發現原因。
8、關鍵提問:泡泡從哪出來的?
8、關鍵提問:你們為什么認為XX可以吹出泡泡?泡泡從XX的哪里吹出來?
9、重要總結:有洞洞有縫隙的都可以吹泡泡來。工具有一個要求……
四、改造樹葉吹泡泡
1、改造樹葉:我的袋子里現在又有一樣東西,它有洞洞有縫隙嗎?它能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嗎?能吹泡泡的工具必須有什么?那你能想辦法把它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嗎?
2、幼兒操作:拿到了就去試一試,有想法就去試一試?凑l能把樹葉變成吹泡泡的.工具,誰能當科學家。
3、落座,討論怎么把小葉子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五、各種形狀的鐵絲吹泡泡
1、改造鐵絲:我們的小葉子變出小洞洞就可以吹出泡泡來。那這個東西,認識嗎?直直的,可以變形的。它可以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嗎?
2、誰敢挑戰?我發現有人把小鐵絲打了個圈,他會變形。這個圓形會吹泡泡嗎?怎么弄呀,擰在一起。還能變其他形狀嗎?
3、拓展思維: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會是什么形狀?
4、在幼兒操作中結束。
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嘗試活動,發現肥皂的變化。
2、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并樂于和同伴、教師進行交流。通過活動,產生愉快的情感。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組操作用具:
A、筷子、干凈的小空瓶、空心管。
B、用過的表面光滑的肥皂、牙簽。
C、各種肥皂和塑料小刀。
D、肥皂薄片和動物模具。
E、臉盆、肥皂和水、肥皂水。
活動過程
1、討論過程:我們都來說肥皂
師:小朋友,你有沒有看到過肥皂?你看到過的肥皂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幼兒自由發言)
師:呀!你們真棒,知道肥皂這么多顏色和形狀。那你們有沒有用小鼻子聞過肥皂呀?它有什么氣味?(幼兒回答后)
師:你們說得真好。有的肥皂還有點藥味呢,叫藥皂。
師(小結):肥皂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種各樣的形狀,還有好多氣味。
2、探索操作活動 肥皂變變變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和肥皂玩玩變變變的游戲,好嗎?
。1)熟悉材料
師:看看你們桌上有些什么材料?
。2)熟悉操作常規要求
師:在玩的時候請你們先看看你原來的`肥皂是什么樣子的?等你用這些材料玩過之后它變得怎么樣了?要小心桌上的材料和工具。特別是塑料小刀和牙簽,別弄到小朋友身上,在玩水時,要當心別弄濕衣服。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講請小朋友講講你剛才是怎么樣玩的?肥皂變得怎樣了?
教師小結:你們真能干,發現了肥皂這么多的變化,有的變小了,有的變滑了,還有的在材料的幫助下變成其他的樣子。
3、游戲活動:吹泡泡
師問:那這些肥皂水有什么用呢?
師:那我就一起來吹泡泡吧。
A、集體學吹泡泡
B、幼兒來到操場上吹泡泡、玩泡泡。
活動反思
肥皂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孩子們在洗手時只是草草的使用,并不是想用它把手洗干凈,而感興趣的是搓出來的泡沫。因此,僅用看看、問問、猜猜的方法認識肥皂,既不能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又不能達到發展幼兒思維的目的。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水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9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30
中班科學教案11-23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03-29
中班優秀科學教案02-16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9-04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1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