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集合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兩只一樣的氣球,一把椅子
玩法:
1、告訴孩子游戲的玩法、規則、觀察的重點。
2、把兩只氣球吹起來,一只吹得大些,一只吹得較小,用線把氣球口扎好。孩子觀看,哪只氣球在空中飄的時間長。
3、媽媽兩手平舉,各拿一只氣球,從一個高度同時松手放下兩只氣球,讓孩子觀看,哪只氣球在空中飄的時間長。
4、孩子模仿媽媽站在椅子上放氣球。
獲得經驗:
初步了解空氣的浮力
提示:
空氣像水一樣,有浮力。相同物體表面積大的,在空氣中受到的阻力大,所以大氣球飄的.時間長些。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認識蘋果》是小班上學期的一個科學活動,這個活動從生活中最常見的水果之一蘋果著手,為幼兒進行一個豐富多彩的認識蘋果的過程。蘋果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水果,但由于它的常見,家長往往會忽略讓幼兒認識蘋果,讓幼兒對蘋果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怎樣讓幼兒在小小的蘋果中探究發現科學的秘密?怎樣有效的引導幼兒在觀察蘋果的過程中,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因此我設計了《認識蘋果》這個科學活動,來引導幼兒真正的認識蘋果。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蘋果的特征。
2.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認識蘋果。
3.喜歡吃蘋果,知道多吃蘋果身體好。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重點: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認識蘋果,了解蘋果的特征。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每人帶一個蘋果(紅富士、蛇果、青蘋果、黃蕉)
2.小叉、盤子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蘋果的外形特征。
1.師:小朋友今天都帶來了什么呀?(蘋果)
2.師:蘋果真多呀!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蘋果是什么樣子的?小朋友可以用小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還可以用鼻子聞一聞?把你的發現跟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看看誰發現的最多。
3.師:誰來說說蘋果是什么樣子的'?
幼1:我的蘋果是圓圓的。
教師追問:這個圓圓的蘋果象什么呀?(皮球、輪子)那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看蘋果會怎樣?(蘋果會滾動)
幼2:我的是紅顏色的。
教師追問:誰的蘋果也是紅色的舉起來給我們看看。還有跟他們不一樣顏色的蘋果嗎?(引出綠色、黃色)
幼3:上面還有柄。
柄長在哪里呢?(凹進去的地方)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小結:蘋果看上去是圓圓的,凹進去的地方有個柄,摸上去光光的、滑滑的,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還有的是黃色的,聞起來香香的。
5.師:它們都有好聽的名字呢?(教師介紹蘋果的名稱:青蘋果、蛇果、紅富士、黃蕉等)
二、觀察了解蘋果的內部特征。
1.師:我們看到蘋果的外面是什么?(果皮)那你們知道蘋果的里面是什么嗎?(幼兒猜測)
2.師:現在我來把它削開,看看蘋果的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什么顏色的?
3.師:果肉里面又會藏著什么呢?(皮、籽)怎么才能看到里面是什么呢?(幼兒猜測)現在老師就把它切開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引導幼兒觀察果核)果核能不能吃呀?
三、品嘗蘋果。
1.師:你們喜歡吃蘋果嗎?蘋果是什么味道的?
2.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蘋果請小朋友嘗一嘗,說說蘋果吃到嘴巴里是什么感覺?(甜甜的,脆脆的……)
3.小結:蘋果營養豐富,所以我們小朋友要多吃蘋果,這樣身體才會棒棒的。
活動反思:
由于小班的年齡特點,他們并不是很能理解老師提出的問題及發出的指令,經常會出現一個小朋友說什么,其余的小朋友就會說一樣的這種情況。我們先從了解蘋果的外形特征開始了這次的活動。我首先讓孩子們自己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感知蘋果,用眼睛看一看蘋果像什么?是什么形狀的?是什么顏色的?用鼻子聞一聞有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蘋果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邊觀察蘋果邊說一說,并講述自己得發現,孩子們觀察得非常仔細。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提問“發現了什么不一樣的嗎?”大多數小朋友會重復同樣的回答。所以,如何有效的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并回答問題,這一點還值得我去深入的探究。活動過程中,我應該多引導幼兒進行回答,而不是幫幼兒將答案說出來,這樣既沒辦法突破活動的重難點,也沒辦法提高幼兒的思考、表達能力。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不但了解了有關蘋果的內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同時也掌握了運用不同感官去感知事物的方法,學會用探索的方法去發現事物的特征。
蘋果是孩子們喜歡的水果,能在愉快地游戲中和孩子們共同探索出其中的科學秘密,收獲甚豐。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掌握科學知識是其次的,對活動感興趣、有探索的精神、探究的欲望、敢于展現自己是我們開展活動的目標。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理解空氣與燃燒的關系,知道蠟燭燃燒、熄滅的原因。
2.觀察、思考用玻璃杯熄滅蠟燭的現象,探究讓蠟燭熄滅的方法。
3.對蠟燭燃燒、熄滅的現象感興趣,知道使用蠟燭時要注意什么。
活動重點:
在操作中理解空氣與燃燒的關系,知道蠟燭燃燒、熄滅的原因。
知道蠟燭熄滅的時間長短與空氣的多少有關系。
活動準備:
蠟燭若干、小盤子、玻璃瓶(大小不同)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了解蠟燭的用途
1.出示圖片引出蠟燭
提問:小明的書包里都會有什么?每次必須帶的是什么?
小結:小明每次都會帶很多東西幫助他完成探險活動,但是每次必須帶的是蠟燭。
2.結合幼兒已有經驗了解蠟燭的用途提問:你們都見過它嗎?在什么時候會用到它呢?
小結:在生活很多地方都會見到我,我會給大家帶來快樂和光明。
3.啟發幼兒思考,小明探險為什么要帶著蠟燭。
提問:小明為什么每次山洞探險的時候都要帶著蠟燭?
小結:有的朋友說為了照明、有的小朋友覺得可以用來嚇唬野生動物,蠟燭更大的作用是什么呢?讓我們跟著蠟燭一起去找找原因吧。
二、通過實驗,探索讓蠟燭熄滅的方法,初步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一)操作一:蠟燭燃燒與空氣有關系1.引導幼兒初步猜想熄滅蠟燭的方法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熄滅燃燒的蠟燭?
小結:我們可以用吹、扇、和水等這么多的方法讓燃燒的蠟燭熄滅。
2.進一步引導幼兒猜想用瓶子將蠟燭熄滅的方法提問:這是什么?用瓶子可以怎樣熄滅燃燒的蠟燭呢?
小結:小朋友說可以用瓶子底部壓蠟燭、用瓶子邊緣撥動蠟燭、用扣的方法熄滅蠟燭。
提問:扣住蠟燭,蠟燭真的能熄滅嗎?
3.幼兒分組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猜想的方法實驗要求:(1)玻璃瓶要輕輕的扣住蠟燭,扣住后手不能在碰蠟燭;
(2)認真觀察火焰的變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體和衣服上;
(4)音樂結束,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實驗結果。
4.分享交流
提問:蠟燭是怎樣熄滅的?它的火焰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將蠟燭扣住就會熄滅?
小結:在燃燒的蠟燭上扣上玻璃瓶,蠟燭就會慢慢的熄滅。這是因為蠟燭燃燒需要空氣,燃燒的蠟燭把瓶子里的空氣用完了,它也就熄滅啦!
5.利用實驗結果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問:為什么小明每次都要帶蠟燭?
小結:原來小明帶蠟燭是為了看看山洞里有沒有空氣,沒有空氣就不能往里走了。
(二)操作二:蠟燭燃燒時間長短與瓶子大小有關系。
1.引導幼兒進一步猜想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與瓶子大小的關系提問:將兩個大小不同的瓶子同時扣住燃燒的蠟燭,你覺得會有什么事情發生?
2.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驗證猜想。
實驗要求:
(1)玻璃瓶要輕輕的同時扣住燃燒的蠟燭;
(2)認真觀察兩個瓶子里火焰的變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體和衣服上:
(4)音樂結束,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實驗結果。
3.分享交流
提問:兩個瓶子同時扣住蠟燭上,發生什么事情?為什么蠟燭熄滅的時間會不一樣呢?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小瓶中的蠟燭先熄滅。這是因為大瓶里面的空氣多,蠟燭燃燒的時間就比較長,小瓶里面的空氣少,蠟燭燃燒的.時間就短,所以先熄滅。
三、探索讓蠟燭繼續燃燒的方法,進一步感受蠟燭燃燒離不開空氣
1.引導幼兒進行探究游戲“拯救火焰”
提問:小蠟燭跟我們玩游戲玩的真開心,它說我被瓶子扣住了,當我快要熄滅的時候誰來救救我,讓我繼續燃燒,不要熄滅。我們可以怎樣幫助蠟燭讓它繼續燃燒呢?
小結:讓空氣流進玻璃杯內,蠟燭就會進行燃燒下去,有了空氣蠟燭才能燃燒,就像我們人的生存離不開空氣一樣。
四、活動延伸
今天和蠟燭玩游戲開不開心?可是,小蠟燭又給我們出難題啦!讓我們把這個問題放到科學探索區找找答案吧!
課后反思
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增強,也有了一定的探險意識,雖然他們在家里很少能接觸到火,但是他們對火的燃燒卻充滿好奇,為什么會產生燃燒,孩子們經常這樣問。活動中我通過三個實驗幫助幼兒發現燃燒的秘密。第一個實驗讓幼兒知道燃燒與空氣有關系;第二個實驗幼兒發現燃燒時間的長短與空氣的多少有關系;第三個實驗再次驗證燃燒與空氣有關系。通過這三個實驗幼兒對于打開了了解燃燒奧秘的大門,激發了幼兒的探究興趣,實現幼兒的主動學習。活動中發現一些亮點,也存在一些不足:
優點:
1.遵循幼兒的學習特點。對于幼兒來說在動手操作中和游戲中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活動中教師創設了與小蠟燭做游戲的游戲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進而通過動手操作尋找問題答案,幼兒興趣濃厚,促進了幼兒的自主發展。
2.關注幼兒的學習品質。在活動中注重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活動中一個個小實驗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對于教師的提問能主動思考,動手操作尋找問題答案,積極主動的完成各項任務。
3.注重有效的師幼互動。活動中設計了許多引發幼兒探究的問題,當幼兒出現不同答案時,教師敢于追問,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促進幼兒積極思考,增強了幼兒自信心,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實現了有效互動。如提問大瓶子里的蠟燭先熄滅還是小瓶子里的蠟燭先熄滅,說出你的理由。
不足:
語言不夠嚴謹、簡潔。每次幼兒回答完問題后,老師總是將答案進行補充,而且話特別繁瑣,不能有效引導幼兒將想法完整表述,教師小結也不夠簡潔。如教師提問,瓶子扣住蠟燭,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幼兒回答,因為沒有空氣。教師回應,哦,原來蠟燭的燃燒與空氣有關系,瓶子里的空氣讓蠟燭都燃燒的沒有了,所以蠟燭就熄滅了。語言繁瑣,不嚴謹。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養成動手動腦、手腦并用的好習慣對數的活動產生興趣;
2、發展、比較、分析、觀察、判斷的能力;
3、能選擇自然物做工具,運用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遠近等,得到關于測量的感性經驗。
活動準備:
火柴棒、測量用的`長短不一的小棒、圖書、繩子、尺子、記錄紙。
活動過程:
1、利用談話導入活動。
教師: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叔叔阿姨帶著測量工具,比圖:尺子、測繪議等進行測量工作如測量馬路的長和寬,房屋的距離等,今天我們來做小小測量員,來測量桌面、書或其他東西的邊長;
2、學習測量的方法:
教師示范用鉛筆測量黑板的邊長重點講解測量的方法:開始測量時要對齊物體的邊角,測量一次用粉筆做記號,下次就從此為起點,最后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讓幼兒選擇火柴棒來測量一本書的邊長,并記錄下來,可以讓幼兒互相交流,因為各種書不一樣所以測量結果也不一樣。再讓每組幼兒選擇長短不一的小棒來測量桌子邊長,記錄結果有幾個小棒這么長。
4、拓展活動,幼兒自由選擇操作。
活動反思:
由于幼兒個體差異,個別兒童性格孤立,不愿參加活動,測量工具及種類投入量如何把握,讓孩子帶著問題測量,并且在測量中發現問題。
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內容:科學:紙站起來了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大膽尋找讓紙站立與疊高的方法。
2、通過操作,了解簡單的力學原理。
3、主動參與討論,并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三、活動準備:
PPT圖片、數量多的紙相機、記號筆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有一個人我不知道小朋友認不認識,今天我把他的照片帶來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嗎?
出示劉謙的圖片,這是誰呀?(劉謙)你知道他最大的本領是什么嗎?(變魔術)請幼兒來說說看他所知道的關于劉謙的事。他厲害嗎?(厲害)你想和他一樣厲害,變成一個出色的魔術師嗎?(想)老師也想。要不今天我們也來變一變魔術,好嗎?(好)那我們就一起開始吧。
(二)引入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一張白紙,"今天我們就來變一變關于紙的'魔術。"讓幼兒觀察白紙,說出白紙的一個特點——軟,立不起來,好象沒力氣一樣的。"軟軟的紙站得起來嗎?(站不起來的)那現在請你自己動動腦,動動手,來試一試,變一變,讓紙站起來,好嗎?"
1、幼兒第一次嘗試。
2、嘗試后交流,教師記錄幼兒將紙站立的方法。
提問:
①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紙站立在桌子上的。(請幼兒進行解釋和示范)。
②為什么這個方法能讓紙站在桌子上呢?
③我剛才看見有幾個小朋友也用這個方法讓紙站起來,但是后來又倒了,這是怎么回事?
④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⑤他這個方法和剛才的有什么不同?
3、幼兒第二次嘗試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幾種讓紙站立的方法,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這幾種方法都去試一試,待會你來告訴大家,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在桌子上站的最穩。
4、嘗試后交流
①你覺得這幾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在桌子上站的最穩?
②為什么?
(三)引導幼兒綜合利用剛才的辦法,將紙搭建的更高。
1、教師:剛才我們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讓紙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討論了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站得更穩,現在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彩色的紙,干什么呢?老師要請你利用這些紙來變變變,搭房子,看看誰是神奇的魔術師,房子搭得又高又穩。
2、幼兒嘗試3、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交流剛才在搭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
(1)教師:誰來介紹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師將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來)
(2)你向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搭房子的辦法。
(3)你剛才在搭房子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誰有更好的辦法來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
(四)延伸活動:幼兒合作搭建剛才小朋友搭的都很好,都是神奇的魔術師,待會我們到教室里大家一起設計圖紙,和劉謙一樣用更多的紙來變變變,搭更高的樓房好不好?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喜歡搭積木,體驗造好高樓后的愉快情緒。
2、能注意觀察、學習他人的經驗,嘗試用多種方法壘高。
3、探索將積木壘高的方法,積累關于壘高的具體經驗。
活動準備:
中號積木若干,壘高要素卡片,小紅旗、條形皺紋紙若干,課件《快快壘起來》。
活動過程:
1、播放PPT觀察高樓外并舉行蓋高樓比賽,引發幼兒壘高的興趣。
教師:喜歡這些樓房的圖片嗎?今天我們來當個小小建筑師,進行蓋高樓比賽,看誰的樓房蓋得最高。
2、回憶已有經驗,幼兒自選材料"蓋樓房"。
教師:怎樣才能將樓房蓋得又高又穩呢?
3、幼兒目測出最高的三座房子,師幼共同總結、歸納壘得高的原因。
教師:誰的樓房蓋得最高?他是怎么蓋得這么高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要素卡)
4、再次進行比賽,使用數量、形狀相同的積木進行壘高。
(1)教師:這次我們用數量、形狀相同的積木進行比賽,看看誰壘得最高!
(2)教師和幼兒一同進行測量,選出高樓的冠亞季軍。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玩抓玩空氣的游戲中,感知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
2、運用多種感官,學習尋找空氣的簡單方法。
教學準備:
透明的.盆若干、透明塑料杯若干、手絹若干、塑料袋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小實驗:手絹為什么不濕?
1、教師舉起塑料杯,請幼兒看被子里有東西嗎?(沒有。是空的)
2、杯子里真的沒有東西嗎?(教師把手絹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請幼兒猜一猜手絹濕了嗎?
3、到底濕了還是沒有濕?我們拿出來看看。(教師拿出手絹,請幼兒摸一摸,手絹沒有濕)。
4、手絹為什么沒有濕呢?水為什么進不了杯子?多奇怪呀!杯子里有什么東西擋著不讓水進去呢?(請幼兒討論,說說原因)。
5、教師進行第二次實驗,將杯子壓入水下后傾斜,使氣泡冒出。
6、引起幼兒注意:哎呀!什么跑出來了?
7、猜一猜,手絹濕了嗎?
8、請一個幼兒拿出來看看,到底濕了沒有?讓大家都來摸一摸。
9、再請幼兒討論,手絹為什么濕了?
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提醒幼兒:空杯子里為什么會跑出泡泡來?第一次實驗有泡泡嗎?杯子里是空的嗎?
小結:第一次手絹沒濕是因為空氣在杯子里,水進不去。
第二次杯子傾斜空氣跑出來,冒出氣泡,水就進去了,手絹也就濕了。
原來杯子不是空的,里面裝滿了看不見的空氣。當空氣在水里變成了氣泡,我們才能看見它。
二、找空氣(操作)。
用塑料袋抓空氣,把塑料袋抓緊,看看塑料袋有什么變化。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塑料袋會鼓起來?
將塑料袋打開來,擠壓一下,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有什么感覺嗎?
三、找一找
讓幼兒找一找,什么東西里、什么地方還有空氣。
四、教師引導幼兒了解空氣的作用
幼兒將嘴閉上,用手捂住鼻子,說一說有什么感覺?為什么難受?
引導幼兒想一想,如果沒有空氣會怎樣?
小結:空氣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好好保護空氣,不要讓空氣受到污染,清新干凈的空氣對我們的身體是非常有益的。
五、拓展延伸
游戲:把空氣吹出來
玩法:幼兒每人一個吸管,對著盆里的水,把吸管插入里面,輕輕地吹一吹。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體驗5以內相鄰數之間多1或少1的關系。2、培養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1——5數卡片,圓點卡片各1張。2、1——5數字卡人手一份。3、課程幼兒用書,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數一數有幾個圖形。
1、教師畫蘑菇()讓幼兒猜猜畫的是什么。
2、請幼兒數一數每一步里有幾個圖形。如:里有一個圖形。
3、用數字卡來代表相應的圖形數,如:等。
二、找一找數字鄰居。
1、誰和誰是好鄰居?
找出相鄰的兩個數,如:1和2是好鄰居,2和3是好鄰居等。
以此類推讓幼兒說說3、4、5的鄰居是誰。
讓幼兒發現2有兩個好鄰居,是1和3。告訴幼兒1和3都是2的好鄰居,2也是1和3的好鄰居。
讓幼兒發現從2——4的數它們都有兩個好鄰居,分別是誰?
2、體驗相鄰數之間多1或少1的關系。
出示數量從1——5的點子卡片,請幼兒從最少的排到最多的。然后以2為中心提問:“比2少1是幾?比2多1是幾?”讓幼兒理解好鄰居之間是少1和多1的關系。
再提問3、4的好鄰居是誰,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三、玩“找朋友”的游戲。
1、教師逐一出示2——4的數字卡片,請幼兒舉起是它們朋友的數卡。如出示2,幼兒就舉起1和3兩張卡,并說2的朋友是1和3。
2、教師1次出示2張數卡如2和4,請幼兒舉起這兩張數卡的朋友,并說說2和4的朋友是3。
科學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下雨前空氣溫度會增加。
2.知道用測量的方法可以明確空氣的溫度和降水的多少。
二、教學重點
嘗試根據空氣的溫度推測會不會下雨。
三、教學難點
了解計量標準的統一,才能得到正確的雨量測量效果。
四、教學準備
釘子.大頭針.木板.長頭發.硬紙板.紐扣.線軸.小錘.膠水.兩粒小珠.彩筆。
塑料瓶.剪刀.透明膠帶.標尺。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帶來的物品。
2.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下雨前,空氣的濕度會變大。我們通過觀測空氣的濕度變化,就可以判斷會不會下雨。
1.做個頭發濕度計。
2.小組合作來完成。
3.小組展示各自的成果。
4.師生小結。
5 在一個下雨天,觀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記錄下來和同學交流。
活動時要注意安全。
6.分小組進行測量。小組匯報。
7.比較各小組測得的數據,大家測量的雨量一樣嗎?說說這是為什么?
8.教師小結。
三、課后作業:寫幾個描寫雨的成語。
第二課時
一、看云識天氣
1.回憶:下雨前,天是怎么樣的?你能描述一下嗎?
2.欣賞:剛才有同學說到下雨前天是陰沉沉的,烏云密布。老師這兒有很多云圖,
請你欣賞一下(用掛圖或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云圖,包括積雨云.雨層云等能下雨的云,也包括高積云.高層云.卷云.卷積云.卷層云等不大可能下雨的云。可讓學生描述各種云的形狀.顏色.數量,在四人小組中交流)。
3.猜測:你認為什么樣的云會下雨?為什么?(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
4.統計:對學生的猜想作一簡單的.統計,只要他們舉手就可以了,可以看到很多學生都認為積雨云.雨層云會下雨。
二、觀察、比較雨的大小
1.組織學生描述雨景:你能描述你所見到的下雨時的情景嗎?
2.學生描述:有對形狀的描述,也有對雨量大小的描述,也可以是對雨中物體的描述。。
三、制作雨量器
1.教師肯定學生剛才的想法,告訴學生測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升(ml)作單位。(板書:毫升ml)
2.出示氣象臺使用的雨量器,引導學生觀察氣象臺的雨量器。
3.學生制作,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四、利用雨量器測量雨量的大小
1.給學生一些時間向其他組展示自己組的雨量器。
2.組織學生討論使用方法:你們準備怎樣使用雨量器?該注意些什么?
3.師生到室外繼續上課。教師模擬降雨,學生利用自制雨量器量雨。
4.指導學生讀出雨量的大小,提醒學生小心地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窗臺上,在與肉眼水平的位置上讀出降雨量。
五、激勵學生實際應用
1.談話:同學們,有了雨量器,今后下雨時,你們可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測測每次的降雨量了!
2.思考:在外面收集雨水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3.交流注意點:
請同學們堅持測量,并作好記錄。兩個月后,我們將進行總結。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