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熱]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用扭扭棒制作各種物體,認識扭扭棒能夠隨意造型的特點。
2、發展幼兒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創造能力。
3、體驗活動成功的快樂。
教學準備:
各色扭扭棒、剪刀、求助牌、教師范例。PPT范例。
教學過程:
一、教師變魔術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誰知道這是什么?(幼兒猜測,最后導出是扭扭棒。)
2、今天老師用它來變魔術,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出示用扭扭棒制作的'東西,激發幼兒創作欲望。)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
1、你們想不想試試呢?(分發扭扭棒幼兒人手一根進行造型。)
2、請小朋友上來介紹一下你變的是什么。(幼兒介紹自己用扭扭棒做了什么。)
3、教師小結。
"繞"扭扭棒,請小朋友和老師學學繞的動作,繞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彎"扭扭棒,請小朋友和老師學學繞彎的動作,彎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扭"扭扭棒,請小朋友和老師學學扭的動作,扭好的扭扭棒可以做什么?(教師邊講邊示范,幼兒跟著操作。)
三、欣賞PPT,進一步激發幼兒操作興趣。
老師這里有許多用扭扭棒做成的各種各樣的東西,想看嗎?(老師和幼兒一起邊欣賞,邊討論。)
四、幼兒第二次操作。
1、請幼兒5--6人一組,進行造型。
2、提出活動要求
(1)可以用多根、單根扭扭棒組合制作。可以用剪刀把扭扭棒剪成小段。
(2)如果你在制作過程中遇到了自己和小組都不能解決的困難,可以用求助牌。請老師或者其他小組小朋友幫忙。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五、展示作品
小組代表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然后大家說說你最喜歡哪件作品,為什么。
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后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在區域里繼續玩扭扭棒。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常用家用電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制作家用電器小模型,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備家庭電器的圖片。
2、各種奶盒、紙盒、電光紙、皺紋紙、紙杯、水彩筆等等。
3、標有不同家用電器的盒子。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出示圖片,說明圖片上家用電器的名稱、功能以及使用注意事項,提醒小朋友小心使用。
2、請幼兒將手中家用電器圖片放入標有不同家用電器標志的'盒內。
3、游戲:你來說我來猜。幼兒抽圖片,按照圖片描述電器的樣子及功能,請其他幼兒說出電器的名稱。
4、鼓勵幼兒一起合作,用廢品舊紙盒制作某種家用電器,做好后請幼兒分享、交流,最后放入展覽區。
活動評價
能說出家用電器的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項。
活動反思
幼兒對某些不太常見的電器不太清楚作用。基本都達到目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2、養成觀察事物細微變化的習慣,能把自己對小蝌蚪變青蛙過程的猜想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3、喜愛青蛙,初步具有保護青蛙的意識。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 知道青蛙的外形特征,了解它是人類的朋友。
2、 小蝌蚪變青蛙的VCD一張,《小魚與水草》錄音帶一盒。
3、 記錄卡片每人一張,彩色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1、 導入主題,介紹記錄卡片
引入:(小朋友們,我們的生物角里有很多的小蝌蚪,大家是不是經常去看它們、照顧它們啊?小蝌蚪長大會變成什么?)
介紹記錄卡片:(小朋友們有的通過觀察生物角的小蝌蚪,有的聽爸爸媽媽說,自己心里對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都有了想法,下面請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自己猜想的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畫下來。)
出示卡片:(老師已經給小蝌蚪畫好了“家”,我們數一下,小蝌蚪有幾個家)
手從左到右指著框框(對,共有5個“家”)(有的小朋友認為小蝌蚪變成青蛙很快,覺得3步或4步就夠了,沒關系的,小蝌蚪的家可以空出來,你認為要幾步就畫在幾個框框里。還有有的小朋友可能不會畫完整的青蛙,那畫個青蛙的頭表示,只要你自己知道圖畫代表的意思就可以了,畫地不好沒關系。在卡片的下面寫上學號,不會寫的可以舉手請老師幫忙。)
提要求(小朋友在畫的過程中不要看別人怎么畫,也不要討論,自己動腦筋,每個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樣。起立,拿起小椅子,輕輕地坐到位置上。)
2、幼兒在記錄卡片上完成猜想過程(這里基本不進行指導,只鼓勵幼兒把這個過程完成)
3、講評卡片,組織討論。
選兩張錯誤的卡片,請完成該張作品的小朋友講一下。
選一張正確的卡片,請完成該張作品的小朋友講一下。(后來此步驟沒完成)
在小朋友講自己的猜想時不進行“對與錯”的評斷。
組織討論(有的小朋友認為小蝌蚪是先長出前腿再長出后腿,有的小朋友認為青蛙一下子就長出了四條腿。有這么多不同的意見,現在請小朋友想個辦法來說明你自己的看法是對的。)
教師引導小朋友回憶過去的觀察經驗,解決本次活動認知上的難點——小青蛙是先長前腿還是后腿,還是四條腿一下子就長出來了。(我們生物角的小蝌蚪是不是都一樣的?有沒有小朋友看到過只長了兩條腿的小蝌蚪?請看到過的小朋友講一下長兩條腿的小蝌蚪長的是前腿還是后腿。)
在順利解決此難題的基礎領幼兒蛙跳著離開教室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學一學、玩一玩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幼兒不知不覺對小蝌蚪的成長變化產生了興趣。而游戲體驗法,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小蝌蚪慢慢長大的快樂心情,進一步產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猜測故事內容,感受繪本畫面中幽默、有趣的故事情節。
2、初步感知、了解地底下的常見植物和小動物,在“看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的語言游戲中體驗觀察、探索、交流活動的樂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簡單了解小鼴鼠的生活習性。
物質準備:ppt課件《啪啦啪啦—砰》;紅薯、蘿卜實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電子圖書第1頁:熟悉故事主角“小鼴鼠”。
1、觀察:它是誰?我們叫它什么名字呢?(小鼴鼠)
2、猜測:小鼴鼠在干什么呢?
師:小鼴鼠使勁在挖泥土,發出“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的聲音,它在找什么呢?
二、集體翻閱電子圖書,了解地底下的常見植物。
1、觀察畫面細節
①:猜一猜,這一種植物可能會是什么呢?
2、知識豐富與拓展
①:地面上的`紅薯綠葉、地面下的紅薯果實
師:紅薯的葉子綠綠的,長在地面上;紅薯的果實紅紅的,長在地底下,我們的小眼睛看不見。秋天的時候,人們把紅薯的果實挖出來,可以把紅薯做成甜甜的紅薯湯喝,也可以把紅薯做成烤紅薯吃,味道又香又好吃。
3、游戲情境體驗
①:嘗一口香噴噴的紅薯,喀嚓、真甜哪!
4、觀察畫面細節
②:猜一猜,這一種植物又會是什么呢?
5、知識豐富與拓展
②:地面上的蘿卜綠葉、地面下的蘿卜果實。
師:蘿卜的葉子綠綠的,長在地面上;蘿卜的果實也是長在地底下,我們的小眼睛也看不見。秋天的時候,人們把地底下的蘿卜挖出來。蘿卜的品種很多,有白蘿卜、大紅蘿卜、胡蘿卜。蘿卜的營養也很豐富,可以放在湯里煮,做成蘿卜湯,也可以把蘿卜炒著吃,又好吃又有營養,我們小朋友要經常吃蘿卜,這樣我們的身體就會長得壯壯的,變得更健康。
6、游戲情境體驗
②:咬一口大大的蘿卜,啊嗚!好辣!呸呸!
7、知識豐富與拓展
③:原來,紅薯、蘿卜,它們都生長在地底下,我們小眼睛看不見,只能看到綠綠的葉子,看不見果實。那么,哪個小朋友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實也是生長在地底下的呢?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動物耳朵的異同點,并說說誰的耳朵靈。
2、了解耳朵能聽聲音,要保護好耳朵。
活動準備:
音樂、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各種聲音意圖
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傾聽,了解耳朵的作用。
提問:聽聽這是什么聲音,你是怎么知道的?(小鳥、水聲等)用什么聽到的?(耳朵)對了,小朋友用小手摸一摸耳朵,小耳朵最愛聽聲音了。
二、了解動物的耳朵意圖
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動物耳朵的異同點。
1、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分辨他們的耳朵有什么不同、用處。
2、找找說說哪些動物的耳朵靈,如:貓、狗、兔子等,以及耳朵靈給它們帶來的好處。
三、學念兒歌《誰的耳朵靈》
意圖:能念出兒歌的內容。
1、剛才我們了解了很多的動物的耳朵,今天,老師用一首兒歌來說說這些動物的耳朵。
2、教師念兒歌。
3、幼兒學念兒歌。
4、師幼共同念兒歌。
5、聯系自己的經驗進行補充,開展對歌的游戲。
誰的耳朵長,誰的耳朵短,誰的耳朵遮住臉?
驢的耳朵長,馬的耳朵短,象的耳朵遮住臉。
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聽得遠?
貓的耳朵尖,猴的耳朵圓,狗的耳朵聽得遠。
四、幼兒操作意圖
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更好的了解動物的耳朵的特點。
用一次性杯子,想象它們是什么動物的頭部,為每個動物剪貼屬于它們自己的耳朵。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猜猜、想想、找找、說說的過程中知道動物尾巴的各種功能。
2、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并大膽想象,能發現問題并提出疑問。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猜猜我是誰,兔子舞的flash。
2、情景設置:樹林。
3、動物和動物尾巴的圖片,動物胸飾人手一份,幼兒游戲用錄音磁帶等。
4、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的圖片,積累一些粗淺的動物尾巴功用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1、師:最近,我們一直在和動物交朋友,現在,我的'電腦里有幾只小動物想和大家捉迷藏,請你們猜猜它們是誰?
2、課件
由局部觀察到整體聯想猜測。
3、師:你們發現這些小動物都有什么?它們為什么要有尾巴呀?(幼兒自由講述)
二、找一找,說一說。
1、師:那邊樹林里還有許多小動物想和你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呢?你們快去找找吧。(幼兒尋找小動物)
2、師:你找到了哪個動物朋友?你發現了什么?(沒有尾巴)
3、這些小動物沒有了尾巴,它們都怎么了?它們為什么要(著急)呀?(幼兒自由講述)
4、師:哎呀,原來動物的尾巴有的可以保持平衡,有的可以掌握方向,有的可以用來幫助逃跑,有的可以當成武器,有的可以纏繞,有的可以當成被子,還有的可以用來報警、儲存脂肪、趨趕蚊蠅……它們的尾巴有這么大的用處,我們快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尾巴吧。(幼兒尋找動物朋友的尾巴)
5、師:你的動物朋友的尾巴找對了嗎?請你和你的朋友看一看,都找對了嗎?
師:有誰找錯了嗎?它的尾巴應該是怎樣的?
6、師:動物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尾巴可高興了,我們和它們一起慶祝一下吧(看flash舞蹈)。
活動反思:
1、從課題選擇上來說,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都特別強,加之他們又都非常喜歡動物,但通過了解我發現,孩子們對動物的某一身體部位,比如說“尾巴”的了解就比較少。我選擇這一課題,就是為了滿足幼兒對這方面的探究欲望。
2、從設計思路上來說,《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的好奇心。因此,在本節活動課的設計上,是以猜測、觀察、描述、游戲為主體組織教學。作為教師,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做好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另外,在整個活動中,充分利用圖片、多媒體手段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幼兒從中知道各種動物尾巴的用途,同時克服活動難點——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通過觀察、描述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游戲環節里,讓幼兒在合作參與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提升幼兒熱愛科學,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設計水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見的,孩子們都喜歡玩水,而“水”中也蘊藏了許多的知識。“抓住孩子周圍的事物對他們進行科學教育”是《綱要》中所要求的,也是最容易讓孩子接受和理解的,因此我選擇并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了解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
2、培養幼兒熱愛科學,樂于嘗試的精神。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水”的`字卡、兩個玻璃缸、米、水、盆、小桶、小筐、玩具。
2、每組一份白糖、鹽、果珍。
3、人手一條毛巾、半杯水、吸管。
活動過程:
1、教師以字寶寶“水”引出活動主題。
提問:“水是什么樣的?”引導孩子尋找水的秘密。
2、(1)第一個秘密:水是透明的。
教師出示裝有水和米的玻璃缸進行演示,引導幼兒發現水是無色、透明的。
(2)第二個秘密:水是會流動的。
第一步:教師用帶有小洞的小筐裝水,引導幼兒發現水是流動的。
第二步:請幼兒玩玩具,自己動手操作并感受水的流動。
(3)第三個秘密:有些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
請幼兒選擇糖、鹽或果珍放入杯中并攪拌,引導幼兒發現它們在水中是可以被溶解。
3、教師總結水的三個秘密。
4、教師提問:“水”的作用?并滲透環保教育和品德教育,讓幼兒從小懂得保護水和節約用水。
活動反思: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能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欲望,強調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親近自然,培養發現能力和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2. 找昆蟲、放昆蟲,培養愛心。
3.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 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把幼兒分成5—8人一組。
(2)每人一個動物頭飾,一只小紙盒或膠卷盒。
特別提醒:
1、事先和農民聯系好,以免活動時受到阻礙。
2、田野的周圍沒有大河和深水塘,盡量離居住區近一些,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活動過程:
1、幼兒每人戴一個動物頭飾,拿一只小紙盒。教師提出要求:今天,我們這些小動物要自己去尋找食物,我們的食物就是草地上的小昆蟲,老師要看看哪些小動物本領最大,能找到食物。
2、每組幼兒在組長帶領下去尋找小昆蟲。
特別提醒幼兒:
1、為了保證安全,各組應共同商量,集體活動,千萬不可一人單獨行動。
2、要愛護小昆蟲,捕捉時小心,不可把小昆蟲弄死。
3、幼兒以教師為中心圍成圈,每一組先互相交流,觀看各自找到的食物。然后,每組選派一名代表站到圈中間,以響亮的`聲音告訴大家:“我們找到的食物是××”。教師對找得多、說得好的小組給予表揚獎勵。
4、教師帶頭把小昆蟲全部放歸大自然,同時鼓勵幼兒也效仿,并注意不踩死一只昆蟲。
活動延伸:
1、幼兒利用雙休日繼續尋找各種昆蟲,然后帶到幼兒園給大家看。
2、編一些有關昆蟲的兒歌、故事,互相講述。
3、畫“我最喜歡的昆蟲”。
注意事項:
1、天氣要求:在雨后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泥土稍稍有點濕潤,適宜昆蟲生活,幼兒容易捕捉到。
2、捕捉螳螂、蚱蜢等昆蟲時,注意相互合作,必要時教師可以幫忙,以免幼兒因捕捉不到而失去信心;
3、把昆蟲放歸大自然時,可能有些幼兒會舍不得,提出要帶回家養著。應盡量引導幼兒放歸,如果他實在不愿意,可以讓他帶回家或放到幼兒園自然角飼養,以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和愛心。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節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節游戲化,更好激發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水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9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03-29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02
中班科學教案11-23
中班科學教案08-19
中班優秀科學教案02-16
【熱】中班科學教案01-06
中班《有趣的肥皂》科學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