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1-06 13:35:06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熱】中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培養幼兒從小保護環境的意識。

  3、初步了解植物的陪護方法。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教學重難點

  1、讓幼兒了解樹木的成長過程(難點)

  2、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聯系(重點)

  活動準備

  1、聯系園林師與社區合作

  2、灌澆植物的水桶若干

  3、制作“保護植物”的標志

  4、植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導入)部分

  師幼談話,讓幼兒了解樹木的成長過程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到了社區,這里有很多很多花草、樹木,首先,我們先來觀察一組圖片,來看一看這些植物是怎么生長的!

  2、通過觀察植物圖片(樹木的生長過程)讓幼兒了解所有植物生長都是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問:“這是什么?它是怎樣生長的?它要經歷多久才能成為高、粗壯的樹?”

  (2)提問:“一顆樹的成長需要多少年?”(我知道是一年。)“要成為一顆參天樹,需要多少年?”(我想需要10幾年。)

  教師小結:對,小朋友回答的很好,一顆樹需要10幾年,有的還更久20年、30年,所以樹木需要我們家的愛護和栽培,如果,經常破壞它,我們身邊的'綠色植物就會越來越少,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差。

  二、基本部分

  通過問答形式,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聯系

  提問:“小朋友們知不知道樹和我們人類有什么聯系?”(樹是人類的朋友。)(樹可以排除氧氣,供我們人類呼吸。)(樹還能吸收我們不需要的二氧化碳。)(樹可以保護我們的房子,把風擋住。)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說得很對,樹是我們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植物,它不僅能給我們帶來人類所需要的氧氣,還能綠化環境、美麗城市,所以我們家要保護樹木、保護環境。

  三、現在我們請社區阿姨(園林師)和我們來講一講,我們要怎樣保護樹木

  社區阿姨提問:“小朋友們,平時我們在小區里有沒有看到園藝工人在養護樹木啊?”(有,工人叔叔會助修剪。)“你們知道一顆樹生長需要我們人類怎樣助它們嗎?”(需要我們的給它澆水。)(冬天給它們“穿上衣服”。)

  社區阿姨總結:小朋友們真聰明,一顆樹長需要我們去澆水,還需要我們去助它們修剪,怎樣我們的環境就更加美麗、整潔了,所以,小朋友們平時,也要愛護植物,讓它們也和我們一樣快樂的成長。

  四、結束部分

  組織幼兒為植物澆水并貼上保護植物的標志

  教師提問:“現在我們和社區阿姨一起去給植物澆水,然后把保護植物的標志貼在上面,讓家都知道我們要愛護植物。”(好的。)

  五、活動延伸

  1、組織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養護社區植物,共建美好家園。

  2、讓幼兒探索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活動反思

  1、本次教學內容課程目標明確,讓幼兒明確意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學活動落實中,有很多孩子因為對樹木生長沒有多少了解,所以提問中互動不起來,通過圖片的引導,孩子們開始想象、探索紛紛舉手發言。開始活躍起來。

  3、在以前傳統的按班教學中孩子們都是按部就班,這次通過和社區合作進行教學,在加強社會教學形式的同時,豐富了孩子的科學知識。

  4、如果重新上本次課程,我會在開始部分先讓孩子蜜察社區樹木,再通過圖片來討論,讓幼兒有感觸的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静糠种锌杉尤霕淠九c人類有關的量圖片(比如:沙塵暴、洪水、樹木被砍伐等。)讓幼兒了解保護環境對人類很重要。

  5、我在教學本次課程中,老教師們的評價是:

  (1)總體環節流暢,幼兒能完整的接受并有一定的效果。

  (2)師生能互動

  (3)導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中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吸吸玩玩的過程中,了解磁鐵,感受磁鐵吸鐵的特性;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望,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磁鐵和內裝各種制品的封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事先準備好的一張公園圖片放在桌子上,圖片上放著磁鐵小人)老師操控磁鐵在下面移動,帶領磁鐵小人游公園。 操控磁鐵使小人翻滾跳躍,表現出小人游公園的快樂心情。

  2、師:小朋友,你們想想看,老師是怎樣變的魔術呢?到底是誰在幫助小人游公園呢?(出示磁鐵)

  3、介紹磁鐵的`特性,結合實例講解什么叫“吸引”。

  4、“小朋友,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用過磁鐵,用來做什么?

  5、產生問題:磁鐵能吸引住哪些東西?(幼兒假想猜測)

  (二)操作探索

  1、吸各種制品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磁鐵和裝著各種小東西的封袋。假如你們想知道磁鐵能吸引住哪些東西,就用磁鐵吸吸看,然后互相說一說,吸住了哪些東西?”

  幼兒玩磁鐵,老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每樣都去吸一吸。

  提問:磁鐵吸住了哪些東西?

  小結:原來磁鐵吸住了鋼筆、鐵釘、針……

  2、歸類

  師:小朋友用磁鐵吸住了很多東西,也有很多東西沒被吸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們分開來放?

  請幼兒將磁鐵能吸住的和不能吸住的分開擺放。

  (三)討論活動

  1、為什么有的東西能被吸住,有的東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東西是什么做的?

  3、小結:鐵制品能被磁鐵吸住。

  (四)磁鐵游戲

  1、師:“磁鐵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大的用處,它還能變魔術呢。今天就讓它帶著小朋友們玩魔術好嗎?”

  2、讓幼兒玩磁鐵,讓磁鐵貼著桌子下面移動,看桌子上的鐵制品也會跟著移動。

  (五)延伸活動

  1、在科技操作區提供磁鐵及各種制品,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2、在生活中引導幼兒尋找鐵制品。

中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了解新奇的豬籠草、毛氈苔、捕蠅草等吃蟲草的特性,對一些奇怪的植物產生興趣。

  2、在游戲中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物體的特征。

  3、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游戲音樂。

  2、多媒體圖片:奇怪的植物——吃蟲草。

  3、幼兒用書第12頁。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了解新奇植物——吃蟲草的名稱和特性,知道它們的樣子。

  2、活動難點:了解吃蟲草吃掉蟲子的過程,愿意在游戲中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3、指導要點:通過故事引導、多媒體圖片觀察認知來了解吃蟲草的樣子和特性,并用肢體動作表現幫助幼兒理解吃蟲草吃掉蟲子的過程。

  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失蹤的蒼蠅》

  提問:小蟲子哪去了?(被吃蟲草吃掉了)

  2、運用多媒體圖片逐一了解吃蟲草的名稱及特性,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1)認識吃蟲草,說說吃蟲草的本領。

  提問:圖中都有哪些吃蟲草呢?它們有什么本領?

  小結:這些都是吃蟲草,它們不聲不響地長在野外,悄悄地吃掉很多令人討厭的害蟲。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是害蟲呢?(引導幼兒說出蒼蠅、蚊子等害蟲的名字)

  (2)觀察吃蟲草的樣子,猜猜它們是怎么吃掉蟲子的。

  請幼兒說說不同吃蟲草的.樣子,提問:它們會怎么吃蟲呢?

  小結:能吃掉蒼蠅的草叫捕蠅草。捕蠅草的葉子是橢圓形的,葉子周邊還長著牙齒,像很多蠅索。蒼蠅來了,葉子就會合攏起來,把它關在里面,然后把她消滅掉。豬籠草,橢圓形的大葉子下長著一個長口袋,蟲子來了若掉進這個長口袋,就再也出不來了,被豬籠草吃掉了。

  3、幼兒分組翻看幼兒用書。(同伴之間輪流講講不同的吃蟲草是怎樣吃掉蟲子的)

  4、游戲:吃掉小蟲子

  (1)用肢體動作表現吃蟲草的特征。

  提問:剛剛我們看了這些吃蟲草的圖片,它們都是一樣的嗎?誰能用動作表現捕蠅草(豬籠草、毛氈苔)的樣子呢?

  (2)幼兒兩人一組,一人扮演吃蟲草(可以是捕蠅草、豬籠草、毛氈苔,提醒幼兒吃蟲草的動作是不一樣的),一人扮演小蟲子,在吃蟲草里飛來飛去。當老師的音樂聲一停,吃蟲草立即捉住小蟲,然后輪換角色游戲。

  5、延伸活動:

  世界上還有好多奇妙的植物,小朋友下次看圖書,看電視發現了有趣的植物,要和我們大家分享,好嗎?

  活動反思:

  根據本班幼兒年齡及知識發展水平,在科學活動《奇怪的植物——吃蟲草》中我所制定的目標不是很高,旨在激發興趣,樂于參與,簡單探究。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圖片,通過故事引導、觀察了解毛氈苔、豬籠草、捕蠅草的樣子,并通過肌體動作表現幫助幼兒理解吃蟲草吃掉蟲子的過程。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欲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它不僅提高了幼兒認知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知活動成為一件快樂的事;顒又杏變翰粌H充分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參與游戲的快樂,而且使幼兒形成了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并樂于探索現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中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買水果的讓幼兒感受秋天的水果很多,色彩很豐富。

  2、目測數群、接著數的能力。

  活動準備:水果籃若干,水果圖片若干,任務卡兩套,檢驗底板一塊,果盆若干,回形針若干,雙面膠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分享交流

  1、請幼兒說說在超市里看到過什么?

  2、感知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

  二、幫助家人買水果

  1、看任務卡買水果

 。ǜ鶕ㄆ系膬热輥碣I水果)

 。ㄏ葘⒌谝惶兹蝿湛òl給幼兒。)

  請與旁邊的孩子說說今天你的任務是什么.

  (發給幼兒水果籃)

  2、幼兒買水果

  3、集體檢查幼兒買得對不對

 。ㄒ来螜z驗,并改正錯誤的.。)

  4、交流經驗

 。▽⒌谝惶兹蝿湛◤乃@上收走)

  5、接著買水果

  (拿出一張展示給幼兒看)

 。ê唵窝菔疽槐椋

  6、再次檢驗介紹目測數群的方法

 。▽⒂變嘿N好水果的籃子和任務卡用回形針別在一起,貼在檢驗底板上。)

 。ㄒ来螜z驗,并改正)

  三、總結

中班科學教案5

  教材分析:

  本次科學活動選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中的主題活動。電線既有一定的剛性又柔軟易折曲,是彎折造型的好材料。它可以幫助、支持幼兒自由、充分地表達內心圖景!毒V要》中強調科學領域的教育內容應從身邊選擇材料。是啊,孩子生活的環境中有許多都是俯拾即是的自然物,但這些往往不一定能引起孩子的關注,也常常被我們老師所忽略。但恰恰就是這些取材簡便的自然物,如電線,是我們開展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寶貴課程資源。教師的任務就是關注、挖掘身邊的自然物、自然現象,為我所用,為幼兒享用,并以此引發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探索興趣。

  因此,根據《綱要》科學領域中的教育內容應從身邊取材,結合本周所開展的主題,我選擇了科學活動《自由自在的電線》。

  活動目標:

  1.彎折電線,大膽進行創造性的造型。

  2.能比較具體、清晰地描述、評價各種造型。

  活動重點:大膽地彎折電線,能創造各種造型。

  活動難點:嘗試用多種方法讓電線站起來。

  活動準備:

  膠皮電線若干,透明膠帶,橡皮泥、積木等。

  活動過程:

  一、自由自在的.電線

  1.教師出示一截電線:小朋友,你們瞧,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呢?(一根電線)(你在哪里看到過電線?通電的電線可不能隨便玩,要觸電的,今天沈老師帶來的是廢舊電線。)它是什么樣子的呢?(直直的)

  2.教師將手中的電線彎成彎形。你們看,現在電線變成了什么呢?(現在電線變成了什么形狀?像什么?)

  3.教師把電線彎曲成“S”或三角形等,請小朋友觀察它又變成了什么形狀呢?像什么?

  4.小結:小朋友,你們覺得電線好玩嗎?電線真好玩,可以根據我們的想法把它彎曲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二、電線聽我話

  1.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好玩的電線,你想用電線變成什么呢?(幼兒回答)現在請你們去做一做“電線造型”吧。

  2.請幼兒分散,自由結伴彎曲電線,活動前教育小朋友們要注意安全。教師觀察幼兒彎曲的多種方法,并鼓勵幼兒向旁邊的小朋友介紹自己的作品。

  3.請幼兒把自己滿意的一件作品,展示在桌子上,(用相機拍下來傳到我們班級的博客中)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小朋友,你把電線變成了什么呢?

  三、電線站起來

  1.我們的小手真能干,把電線彎一彎、繞一繞,做出了許多有趣的東西?蓜偛烹娋卻悄悄地告訴我說,它除了想躺著擺出各種姿勢外,還想站起來擺出各種姿勢呢!

  2.請小朋友們說說怎樣才能讓電線站地來呢?(如:借助膠帶,插入彩泥,或不借助物品,直接用彎曲的方法讓電線站立。用了什么?怎么樣來幫助電線站起來呢?)

  3.幼兒嘗試操作,讓電線造型站立起來。教師觀察,對不借助其他物品而能使電線站立起來的幼兒予以肯定。

  4.請小朋友們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讓電線站起來的?

  5.幼兒嘗試第二次操作,用不同的方法來讓電線站起來,教師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操作。

  6.教師引導幼兒比較具體、清晰地描述、評價各種造型的特征。

  7.請小朋友們繼續用電線去變一變,教師幫助幼兒把作品陳列起來,相互欣賞,自然地結束活動。

中班科學教案6

  我從事科學研究是出于一種不可遏止的想要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欲望,別無其他動機!獝垡蛩固

  幼兒科學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運用與訓練。只有讓幼兒不斷地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又動腦,才能讓幼兒不斷發現科學奧妙,激發其學科學的興趣。這天小編推薦一個“磁鐵找朋友”的科學活動,期望能夠為大家所用。

  游戲準備

  配套材料:條形磁鐵2塊、環形磁鐵2塊、分類盒1個、鐵屑2盒、魔法盒1個、骰子1個、迷宮圖卡1套、太陽系圖卡1套、操作記錄表32張、探索圖冊《磁鐵找朋友》。

  園所自備:其他形狀的磁鐵(如U形磁鐵)、鐵球、回形針、布條、白紙等。

  游戲方法

  玩法一:淘寶

  取一些自然界的沙粒,用磁鐵在其中來回移動?茨苷业侥男┠軌虮淮盆F吸住的“寶貝”。

  玩法二:找好朋友

  (1)將分類盒里裝滿物品,如回形針、小圖釘、羽毛、布塊、石頭、紙片、細繩等。

  (2)用磁鐵分別靠近物品,看看哪些會被磁鐵吸引,哪些不會(如圖2)

  (3)根據磁鐵與分類盒中物品不同的反應將材料進行分類。

  玩法三:回形針走迷宮

  將回形針放在迷宮圖上,把磁鐵放在迷宮圖卡的反面,透過移動磁鐵帶動回形針走迷宮(如圖3)

  玩法四:太陽系

  將鐵球放在太陽系圖卡上,把磁鐵放在太陽系圖卡的反面,透過移動磁鐵改變小球的位置(如圖4)

  游戲價值

  1.在游戲中培養分類與比較的潛力。

  2.透過探索了解磁鐵吸鐵的特性,透過游戲與實驗的`方法了解磁的穿透性。

  3.激發探索磁力現象的興趣,培養關注周圍事物的習慣。

  4.在探究中發展溝通潛力。

中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經過觀察不一樣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自我嘗試動手制作的本事。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著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透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先的一樣大

  (大了、小了、和原先一樣)。

  2、啟發、探索。

 。1)為什么透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范并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

  然后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么不一樣、

 。ㄆ剑酣D樣大;凸:放大;凹:縮。。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趣味,用不一樣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一樣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制作望遠鏡,教師巡回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制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

  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我制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

  進一步了解望遠鏡的作用并享受自我動手制作的樂趣。

 。ń處熖崾就h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t望。)

  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玩耍自制望遠鏡,對周圍事物進一步探索。

中班科學教案8

  目標:

  1.初步感知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陛。

  2.嘗試利用磁鐵的特性,通過控制條形磁鐵讓磁鐵小車動起來。

  3.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在玩磁鐵小車時的發現。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準備:

  1.將兩根短吸管粘貼在一塊條形磁鐵上,分別將兩組車輪其中一邊的輪胎卸下,將連接輪胎的鐵絲穿過吸管后,再將卸下的輪胎重新裝好,制作成磁鐵小車。

  2.條形磁鐵若干,裝在筐中。

  3.白紙、彩色筆。

  玩法說明:

  幼兒不用手觸碰磁鐵小車,嘗試用條形磁鐵控制磁鐵小車前行或倒退。

  指導要點: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探究興趣:“這里有一種魔法棒(條形磁鐵),不碰到小車就能讓小車動起來,你們想試一試嗎?”

  2.觀察幼兒的探索方法。如,幼兒將條形磁鐵與磁鐵小車吸在一起,使小車動起來。,如果幼兒長時間只停留于這種玩法,可引導幼兒再試一試其他方法,嘗試不接觸就驅動的“魔法”。又如,當幼兒發現條形磁鐵一靠近小車就動的現象時,可鼓勵幼兒改變磁鐵移動速度,觀察小車行駛速度的變化。再如,一名幼兒通過探索發現兩輛小車前后排列時,移動其中一輛小車,另一輛小車也會跟著移動。只要是圍繞磁鐵特性的探索,教師不必干預,應允許幼兒有自己獨特的探索方式。

  3.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表征,幫助幼兒用文字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畫紙上。

  4.引導幼兒手持記錄單與同伴進行經驗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延伸活動:

  在大型紙盒內用即時貼貼出馬路、停車場的標志線等,鼓勵幼兒用“魔法棒”控制車的.行駛方向,將車停進車位。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中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能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信的內容,增進與朋友之間的友誼。

  2、積極地嘗試與周圍的人交往。

  3、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4、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

  故事中的信一封

  活動過程:

  1、視聽故事,理解信的內容

  出示角色: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對好朋友,小小和老虎阿嗚是一對好朋友。小小住在河的上游,阿嗚住在河的下游。它們常常在一起玩,可是最近,小小好幾天沒看見阿嗚,有些想念它了。于是小小就寫了一封信給阿嗚。

  出示信:看看這封信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引導幼兒說出信中有拼音、數字、漢字、圖畫等)

  小結:小小真聰明,碰到自己不會寫的字想到了這么多的辦法來代替,誰能看懂小小的這封信?

  幼兒討論理解信的內容。(鼓勵幼兒把信的內容連起來說說)

  信送到了阿嗚手里,猜猜阿嗚看懂這封信了嗎?

  出示故事圖片。

  二、寫給好朋友的一封信

  小小和老虎阿嗚就這樣用寫信的.辦法告訴好朋友心里話。再過幾天就是新年了,我們幼兒園要放假,可能和好朋友碰不上面了,我們來試試給好朋友寫信,說說心里話。

  幼兒嘗試寫信。

  分享交流。

  三、延伸

  你們有沒有比寫信更方便的辦法?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中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霧形成的原因。

  2.愿意與同伴交流、分享經驗。

  活動準備

  1.生活中有霧天氣的圖片。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霧的樣子。

  教師:小朋友,你們誰見過霧?它是什么樣子的?有霧的時候你是什么感覺?你喜不喜歡霧?說說理由。

  引導幼兒圍繞教師提的問題,交流經驗和感受。

  教師和幼兒一同觀察霧的圖片。

  教師小結:霧是白白的,感覺潮潮的,有霧時看不清遠處的東西。

  2.通過故事了解霧形成的原因。

  教師:小朋友們都見過霧,有誰知道為什么會有霧?霧是怎么形成的'呢?小兔子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咱們一起來聽一聽兔媽媽是怎么告訴小兔子的吧!

  教師借助幼兒用書給幼兒講述發生在小兔子身上的故事。

  教師:故事講完了,兔媽媽是怎么說的呢?

  引導幼兒講述故事中兔媽媽說的話。

  教師小結:霧是一種天氣現象,他是由許多小水滴和空氣中的小塵埃結合而成的。

  3.了解有霧的天氣出門需要注意些什么。

  教師:有霧的天氣到處都是白茫茫的,看不清遠處的東西,小朋友如果和爸爸、媽媽一起出門,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鼓勵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不離開家長太遠;知道有霧的天氣,開車時要開霧燈、慢性等。

中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世界最高、最、跑的最快、跳的最遠的動物。

  2、能主動探索、記錄,和同伴交流。

  3、對探究、了解動物世界的秘密感興趣。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常見的動物圖片(目標中提到的動物),筆、記錄紙、粉筆、《十二生肖操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動物世界很奇妙,藏著很多秘密,動物們各有本領,在自然中生存、躲避敵人、保護自己,今天,老師先做一次調查,考考家對動物世界的秘密知道多少:每個人記錄出你認為的動物世界中最、最高、跑的最快、跳的最遠的動物。

  二、基本部分

  1、幼兒每人拿一份記錄紙,在合適的格子里用自己熟悉的'符號記錄自己的答案。

  2、教師每個小組個別詢問,了解幼兒的基本認知情況。

  3、帶著問題請幼兒欣賞主題短片視頻:到底什么是準確的答案,藏在視頻里。

  4、教師出示一份的記錄卡張貼在黑板上,請幼兒饋專題片的答案,教師用簡筆畫記錄。

  5、請幼兒對照答案,看看之前自己的認知對不對?

  6、教師小結:海洋里最的動物;陸地上最的動物;陸地上最高的動物;陸地上跑的最快、跳的最遠的動物;最的鳥和它的蛋。

  三、趣味活動

  動物世界還有什么動物有特的本領或特征呢?先請家跟老師一起完成《十二生肖操》。

  1、隨兒歌音頻做十二生肖模仿操。

  2、剛才我們模仿的動物有什么特的本領和特征呢?

  四、結束部分

  動物世界里動物們都有自己的特點,請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查找一下,動物世界里哪些動物身體有毒?哪些動物身體軟?還有哪些使我們今天不知道的,請你畫成一幅畫帶來告訴家。

中班科學教案12

  學習目標

  了解海豚的本領,并能進行相關的討論,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指示做相應的動作,發展身體的協調運動能力。

  活動準備

  海豚布偶。

  視頻短片“海豚”(《動物真有趣》電子書第 2 - 3 頁),以及有關海豚幫助人類的錄像等。

  鈴鼓。

  活動過程

  學習領域:

  形式 :集體/小組

  1. 出示海豚布偶,老師與布偶進行對話:

  老師:海豚,請問你住在哪里?

  海豚:我原本住在海洋里,后來人們把我和我的同伴帶到海洋公園來,為小朋友們表演節目。

  老師:你們會表演什么呢?

  海豚:我們會表演很多節目,跳高、頂球都難不住我們。

  2. 老師引發幼兒對海豚的'好奇心,鼓勵他們提出問題。

  3. 播放電子書第 2 - 3 頁的視頻短片,讓幼兒觀看海豚表演的片段。播放海豚為人類服務,救助人類的錄像。

  4. 與幼兒討論海豚的本領,例如會跳出水面用嘴巴頂球,會用鰭做出揮手的動作,會發出類似唱歌的聲音、能幫人做事情等。

  5. 引導幼兒想象自己是一只海豚,模仿海豚在水中游泳。當老師用力拍打鈴鼓一下時,幼兒便模仿海豚向上跳一次;老師用力拍打鈴鼓兩下時,幼兒便跳兩次。

  活動評價

  能較清楚地說出海豚的本領。

  能根據鈴鼓聲的指示模仿海豚跳躍。

中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前半部分的學習,對小豬變形進行創編。

  2、通過“箭頭”和“問號”的設置,激發幼兒發散性思維。

  3、鼓勵幼兒合作,完成連環畫的集體創作。

  活動準備:

  1、《小豬變形記》繪本

  2、小豬圖形人手一份。

  3、圖示7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繪本“老師帶來了一本書,看看講了誰的.故事?”

  認讀書名“誰認識這個書名?”“你們知道變形是什么意思嗎?”(改變原來的模樣)

  二、講述故事前半部分。(邊翻閱邊講)

  1、如果你是小豬,你會怎么來變長頸鹿?

  2、我們來看看書里的小豬是怎么變的?

  3、小豬變成了長頸鹿開心極了,它還想要變,這次它會變什么呢?會怎么變呢?

  三、幫小豬變形。

  1、小豬到底會變成誰?請小朋友幫忙變一下。

  2、請小朋友先商量一下,你把小豬變成了誰?用了什么方法?一組上的小朋友變的動物不要重復,不要一樣。

  3、幼兒幫小豬變形。

  4、幼兒相互講述:你把小豬變成了誰?用了什么方法?

  四、講解圖示。

  “小朋友幫小豬變了很多的形象,這里面肯定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現在我們來把小豬變形的故事編成一本書。”

  出示圖示!皥D上有什么?它們分別代表了什么意思?”(箭頭表示我們看書的方向。問號表示變形時發生有趣的事情,或說的話,或講的話)

  五、續編故事。

  1、把畫紙貼到畫板上。

  2、幼兒編故事。

  3、裝訂成書。

中班科學教案14

  空氣是孩子們時時刻刻接觸、感受著的物體,對于空氣,孩子們既熟悉又陌生,知道我們的周圍充滿空氣,卻看不見摸不著,對于空氣到底是以什么樣的形態存在在我們的世界里,孩子們并不是特別清楚,為了加深孩子們對空氣的認識,更加直觀的感知空氣的存在,我組織了這個科學探究活動,借助吸管、氣球、石頭、空礦泉水瓶、空杯子、塑料積木等物體來幫助孩子們感知和了解空氣的存在。

  活動開始,我先用談話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問孩子們空氣是什么?哪里有空氣?孩子們紛紛表示我們周圍到處都是空氣。接著我出示了氣球,問孩子們,氣球里面有空氣嗎?孩子們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有的說吹大了才有,請了一個小朋友把氣球吹大以后,孩子們都確定的說這時候氣球里面有空氣,在大家的意見達成一致后,我問孩子們,如果把氣球的口松掉會發生什么事?孩子們紛紛表示里面的空氣會跑掉,我又問那如果把氣球口放到水里然后松手呢?孩子們有點疑惑,我拿來一盆水,請一個孩子把氣球放在水里,通過觀察討論,孩子們發現里面有空氣的物體放到水里,空氣可能會跑到水里,冒出氣泡。接著,我出示了吸管,石頭、杯子、瓶子、積木等物品,先請孩子們猜一猜這些東西里面是不是有空氣,并在記錄表上先進行記錄,接著請小朋友將這些物體放到水中驗證是不是有空氣,最后將實驗結果也記錄在記錄表上。

  本次活動我先通過談話和個別示范幫孩子們建立了空氣跑到水里會冒泡的認識,接著就請孩子們自由進行觀察記錄。本次活動的亮點和獨特之處就是在于借助水幫助孩子們直觀的感知空氣的存在,自由的操作環節讓孩子們的興趣非常之大,寬容的探究氛圍也讓孩子的思維沒有限制,從而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杯子要直直的放到水里再斜過來才會冒泡;用手擠一下塑料瓶子,塑料瓶子里就會冒出許多泡泡;有些石頭會冒泡而有些就不會。當然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調查的加入,孩子們較少接觸到調查表,因此對于記錄并不是很熟悉,很多孩子光顧著操作而并沒有將操作結果記錄下來,觀察表直觀展示實驗和猜測的作用沒有發揮。另外,孩子們的操作方法也對孩子們的操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部分孩子由于沒有經過仔細的思考而直接得出了錯誤的結論,最后,活動結尾可以再提供給孩子一些其他材料,比如海綿等等供幼兒進一步探索。

  總體來說本次活動較為成功,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非常高,在自由探索中孩子們獲得了很多關于空氣特性自己如何做操作記錄的經驗,孩子們在愉悅中獲得了成長。

中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習性。

  2、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等,發現螞蟻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參加探索活動,知道要愛護螞蟻。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螞蟻的特征

  2、小螞蟻若干,小昆蟲盒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觀察螞蟻,引起幼兒的討論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它長得很小很小,仔細看一看,會是誰呢?

  二、展開

  1、課件演示:

  幼兒有序地從整體到局部進行觀察,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征。

  2、教師:看清楚了嗎,螞蟻長得什么樣子?

  幼兒在集體中進行交流。

  3、提問:

  (1)頭上有什么呀?觸角是直直的`嗎?(觸角、眼睛、嘴巴)

 。2)螞蟻的觸角有什么用呢?

 。3)螞蟻的身體分成幾個部分?(頭、胸、腹)

 。4)螞蟻有幾條腿?長在哪里?

  4、教師小結螞蟻的外形特征。

  螞蟻由頭、胸、腹組成,頭上長著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和嘴巴,身上長著六條腿。

  三、觀看課件,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1、討論:小螞蟻的家在哪兒?

  2、引導幼兒觀察了解螞蟻的主要生活習性。

  四、拓展經驗

  觀察各種各樣的螞蟻,比較不同。(大小、顏色、花紋)

  教師:螞蟻的種類可多啦,我們中國就有600多種。

  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呢?

  (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討論。)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水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9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25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30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9-17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9-10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9-18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9-04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0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