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大班科學教案《平衡》

時間:2023-03-20 13:52:24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學教案《平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平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平衡》

大班科學教案《平衡》1

  活動意圖:

  本活動是從蒙氏工作中紅棒的延伸——紅棒十字架引出的。蒙臺梭利教具目標單一的特點,使孩子們獲得的經驗是嚴謹有序的。利用這一契機來開展科學活動。引導幼兒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動目標:

  1、嘗試改變兩端積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發現操作規律,培養科學的精神和態度。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紅藍棒“3”四根、紅藍棒“1”四根、記錄紙、鉛筆、橡皮、大記錄板、黑色水筆、積木。

  2、經驗準備:

  進行三次活動:第一次活動引導幼兒在搭建紅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改變支點使紅藍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動引導幼兒感知在平衡的紅藍棒“4”兩端要添加同樣塊數的積木才能讓紅藍棒保持平衡。通過i次試驗,幼兒掌握了試驗的基本規則和記錄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動讓幼兒探索如何改變紅藍棒“3”兩側的重量,讓紅藍棒達到平衡。

  活動重難點:

  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的條件:短的一邊的積木數要多于長的一邊。

  活動過程:

  1、回憶并鞏固上次實驗結果與經驗。

  教師:上次我們做的平衡實驗得到什么結果了呢?

  幼兒:在紅藍棒“4”的兩邊,要放一樣的積木才能平衡。

  老師出示紅藍棒“4”,一個小朋友往兩邊各放兩塊積木,紅藍棒平衡。

  2、介紹本次實驗。

  教師:今天我們換一根紅藍棒3,我們要將支點放在紅藍棒“3”的`“2”和“3”之間,你們猜猜會怎么樣?(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放的位置)

  幼兒:那肯定不平衡。

  教師:我們來試試看啊。(把紅藍棒“3”擺在支點上)呀!不平衡!那怎樣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

  幼兒:要在短的那邊多放積木。

  幼兒:要在長的那邊多放。

  幼兒:應該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吧?

  教師:為什么你認為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呢?

  幼兒: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兒:我覺得是要在長的那邊多放,因為那邊長。

  幼兒:你沒看見那邊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師:你們想不想親自試一試呀?

  3、介紹實驗規則和記錄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到底怎么才能讓這個不平衡的紅藍棒達到平衡呢?我們做試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幼兒:積木的兩邊要對齊。

  教師:你是說積木的邊要和紅藍棒的邊對齊嗎?

  幼兒:對,要不就不準了。

  幼兒:要放在支點的中間,要不就不穩了。

  幼兒:要把“2”和“3”的那個線和紅藍棒“1”那兒對齊。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的這些規則大家都同意嗎?積木兩端要與紅藍棒的兩邊對齊,支點(紅藍棒“1”)放在藍色段內,它右側的邊緣與紅藍棒“3”的“2”和“3”的分界線對齊,而且要放在支點的中間,還要記下真實結果。

  幼兒:同意。

  4、幼兒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邊實驗邊記錄結果。

  第一組:幼兒①把三角積木對著2、3之間的線放好,幼兒②歪著頭看了看:“行了。”幼兒①拿一塊放在長邊,幼兒②拿一塊放在短邊,幼兒①又拿一塊放在短邊,紅藍棒的短邊翹起來了,兩邊基本平衡了,幼兒②在記錄表上記錄下結果。接著幼兒①就在長邊放兩塊積木,幼兒②往右邊放兩塊積木,還是長邊低,她們倆說:“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塊往長邊放,長邊更低了。幼兒②說:“不對,長邊太沉了,得往這邊放。”說著拿起長邊的一塊積木放在了短邊上,紅藍棒平衡了……

  第二組:幼兒③和④都操作積木,不斷地在兩邊放積木,平衡了再添加積木,沒有記錄結果。教師:“你們發現什么結果了?”幼兒⑧:“短邊總是比長邊放的多一塊。”幼兒④:“不是多一塊。”教師:“到底多幾塊?”幼兒③:“就是多一塊。”幼兒④說:“不對。”教師:“你們為什么會記不住了?”幼兒③:“忘了記錄了。”教師:“你們發現了一個規律,也挺好的。不過還是要將結果記錄清楚,才能驗證你們的發現呀。”

  5、分享實驗結果,總結規律。

  老師請每一組幼兒把成功的積木的數量填寫在大的記錄表板子上。

  教師:你們發現什么規律了嗎?和你們最開始猜想的一樣嗎?

  幼兒:和我猜想的一樣,長的那邊積木少。我猜想對了。

  教師:那為什么長的那邊積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長的這邊多放會怎么看,本來長的這邊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師:可為什么長的這邊會沉下去呢?

  幼兒:因為這邊木頭多,就重唄。

  教師:今天我們又發現了平衡的方法,誰來說一說?

  幼兒:紅藍棒短的一邊放的積木多,長的一邊的積木少,紅藍棒“3”就平衡了。

  活動反思:

  活動的生成來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單一的目標特點,將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靈活運用,教師引導幼兒運用紅藍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平衡實驗”,使它成為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工具。這是一個沒有采用標準測量工具的平衡活動。雖然不是那么精確,但從幼兒不斷的探索和嚴肅認真的眼神里,我們看到了幼兒敢于實踐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通過實驗探索兩邊各放幾塊積木,可以使紅藍棒平衡,在操作、記錄和經驗整合中,他們獲得了關于平衡的相關經驗。

  不足之處:

  由于支點的受力面積比較大,積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結論不會完全精確,只能是模糊的描述總結:紅藍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積木多,長的一端添加的積木少,才能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所以工具的嚴謹性稍微差了一些。

  小百科:實驗,指的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據科學研究的目的,盡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響,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專門的儀器設備,而人為地變革、控制或模擬研究對象,使某一些事物(或過程)發生或再現,從而去認識自然現象、自然性質、自然規律。

大班科學教案《平衡》2

  設計意圖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滲透著平衡原理。平衡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他們每天都接觸很多平衡現象,如撐起的雨傘,一上一下的蹺蹺板等,幼兒對此很感興趣。我們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材料,設計了這節活動。如何讓幼兒了解平衡的原理,解開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動探討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因此,整個活動以各種有趣的游戲、探索操作等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親身感受和體驗平衡,從而萌發對平衡這一科學現象的探究興趣。我設計的本次活動,旨在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究能力,培養幼兒勤動手、勤動腦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探索物體的平衡。

  2.嘗試找到物體的平衡點。

  3.樂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探索的樂趣。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只鉛筆、彩筆、剪刀、紙,各種積木,瓶子、硬紙板、球、盒子、木棒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探索紙的平衡

  1.出示紙和鉛筆

  這是什么?它們可以干什么呢?今天我們要用鉛筆和紙來玩一個游戲,用鉛筆把這張紙頂起來。

  2.幼兒操作:六個小朋友一組,自己去試一試。

  3.師生交流。

  你是怎么樣把紙頂起來的?請幼兒示范。

  小結:用鉛筆頂在紙上,紙就保持平衡了,我們把能讓紙保持平衡的這個點叫“平衡點”。請小朋友再來試一試,找到平衡點用彩筆作出標記。

  4.幼兒再次操作。

  小結:紙的一個面上只有一個平衡點。

  二、剪一剪,體驗紙的平衡點的變化

  1.教師示范將紙剪去一個角,請幼兒猜測紙的平衡點是否有變化。

  2.幼兒猜測。

  3.幼兒操作:剪一剪,體驗紙的平衡點的變化。

  4.師生交流。

  小結:紙的形狀改變了,它的平衡點也會改變。

  三、玩一玩,探索各種積木的'平衡

  1.出示玩具積木,請幼兒用鉛筆使他們保持平衡。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嘗試積木各個面的平衡。

  3.交流分享。

  小結:通過嘗試,我們發現只要找到積木每一個面的平衡點,它們都能保持平衡。

  四、做一做,嘗試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使物體保持平衡。

  出示泡棉大型積木,請幼兒想辦法把它們平穩地頂起來。

  用頭頂、用手掌頂、用膝蓋頂、用腳頂、用拳頭頂、用肩膀頂、用手指頂,兩人或三人合作頂等。

  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

  小結:許多物體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個神奇的平衡點。

  五、說一說,看一看,生活經驗拓展

  1.請幼兒說一說生活中平衡原理的運用。

  小結:吊燈、吊扇、吊飾都是我們身邊的平衡現象,科學家利用平衡原理制造了很多東西像蹺蹺板、天平、秤等。

  2.請幼兒欣賞雜技,感受平衡的奇妙。

  雜技是高技術的平衡,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雜技的神奇吧!觀看雜技視頻。

  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都運用到平衡原理,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長大后也能利用平衡原理發明更多東西。

  活動反思:

  為了讓幼兒更好的加深對平衡的認識和理解,探索物體平衡的秘密,發展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動分五步完成:首先,通過試一試,探索紙的平衡,找到紙的平衡點;其次,通過剪一剪,體驗紙的平衡點會隨著紙形狀的變化而變化;

  再次,通過玩一玩,探索各種積木的平衡;接著,通過做一做,嘗試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找到物體神奇的平衡點,使物體保持平衡;最后結合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以及雜技視頻等擴展延伸,讓科學知識源于生活再回歸生活。本次活動充分做到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了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了幼兒的觀察、比較、思考和細心做事的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

  但這個活動也帶給我們很多很深的思考,比如,幼兒園教師如何對許多科學現象既準確又合理的解釋,在掌握各年齡段科學內容難易的同時,如何才能夠深入淺出地讓孩子更明白更了解,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和做進一步的探討。

大班科學教案《平衡》3

  【活動目標】

  1、對物體如何保持穩定平衡產生興趣,能大膽地探索保持平衡的方法。

  2、交流探索方法,了解更多的有效辦法。

  【活動準備】

  1、能站住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種,如:盒、瓶、筆、羽毛、書、吸管(粗、細)等,每組一份。

  2、輔助站立的物品,如插塑積木、橡皮泥等。

  【活動過程】

  一、哪些東西能像自己站住?

  1、教師有選擇地分別演示重心穩定的物體盒子、瓶子等和中心不穩的物體紙、羽毛吸管等,各一至兩樣。

  2、為什么有的東西一站就站住了?有的東西不容易站立?

  3、你們的桌上有什么?哪些東西容易站住?

  4、幼兒分組嘗試,并區分容易站住的和不容易站住的物品。

  5、我們把容易站住的和不容易站住的東西分開,放到筐里。

  二、幫幫他們站住。

  1、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那些不容易站住的東西站住呢?

  2、引導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辦法是物體站住。

  3、個別幼兒或小組無法使物體站住時,可以引導他們使用輔助物讓物體能站住。

  三、怎么讓他倒下?

  1、引導幼兒展示操作結果。

  2、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辦法。如:吸管站住不倒下,有多少種辦法?(把細管剪短,以使重心降低;把多只吸管捆成一束;插在瓶罐里、橡皮泥上,等等)用什么辦法可以使羽毛豎起來站住?(插在帽子上、橡皮泥里等等)怎樣使筆站穩?(許多筆捆在一起)怎樣使紙張站住不倒下?(一折二,折口朝下放;多次折疊,再展開,豎放等)

  【活動延伸】

  給幼兒發放記錄紙,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東西用輔助方法使其站住不倒下,請家長幫助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物體的'重心位于它的底部正上方,這個物體就是穩定的。活動中,第二個環節,幫助幼兒大膽探索上述方式;第三個環節通過互相交流表達,使幼兒更具體明確地了解更多的方法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在幼兒操作時,我注重對每一類型的一組幼兒進行引導,并把它們的好辦法推廣給其他幼兒,激活了幼兒的思維,使孩子們的探索積極性提高,得到了有效的教學效果。

【大班科學教案《平衡》】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平衡03-22

平衡大班科學教案10-05

《有趣的平衡》大班科學教案10-05

大班科學教案平衡3篇03-22

大班平衡游戲教案04-01

《平衡木》大班體育教案09-30

大班科學平衡實驗教案03-13

《平衡木》大班體育教案10-05

大班平衡木活動方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