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光的傳播》教案設計
【授課地點】 多媒體教室
【授課時間】 1課時
【儀器材料】
(1)教師演示實驗的器材:激光演示儀(平面鏡、平行玻璃磚);酒精燈;光具座;清水;密度均勻的糖水
(2)學生實驗的器材:蠟燭、自制的小孔成像儀等;
(3)多媒體設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線。
(2)知道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并了解其應用。
(3)知道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認識光沿直線傳播是有條件的。
(2)通過觀察與實驗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現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讓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3)通過介紹墨子在光學中的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歷史責任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學生對科學探究過程的體驗,并在體驗中歸納總結出結論。
【教學難點】
通過學生設計實驗、并大膽嘗試來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課前利用課間休息,滾動播放一組與光現象緊密聯系的優美圖片并配上優美的音樂:影、倒影、霞光萬道、晨曦中穿透樹林的道道陽光、節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城市多彩的夜景……讓學生欣賞絢麗天象的同時認識到大自然中有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入這節課的學習。
二、新課教學
1、介紹表示光的方法---------光線。出示四幅優美的跟光有關的圖片,能看出圖片上的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
[問題一]我們怎樣將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表示出來?
[實驗探究一]將激光射入空氣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氣中的路徑是直線。我們可以用直線表示出光的傳播路徑,同時帶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這根帶箭頭的直線就叫光線。這是一種新的方法來表示物質,叫建立模型法。(教師在黑板上畫光線,同時提醒學生規范作圖)引導學生比較光和光線的聯系和區別。
2、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
[問題二]光總是沿直線傳播的嗎?
[實驗探究二]光在空氣的傳播過程中遇到平面鏡。
[實驗探究三]光在空氣的傳播過程中遇到透明的玻璃磚。學生觀察并回答出光的反射及折射現象,引導學生盡管光遇到不同的物體會在界面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這兩個現象說明光必須在同種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但光在同種介質中光就一定沿直線傳播嗎?
[問題三]光在同種物質中傳播,如果物體的稀密度發生改變,傳播方向會怎樣?
[實驗探究四]演示光在被酒精燈加熱的空氣中、非均勻糖水中傳播的實驗。得出光在同種非均勻介質中路徑發生彎曲。引導學生歸納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應用:解釋自然現象
①影子的形成
[設問一]請同學們想想;如果電燈的光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礙物,在障礙物后邊會有什么東西形成?演示:教師將手擋住投影儀的光,屏幕上出現黑影。
②日食、月食
[設問二]太陽也是一個發光體,如果有一個很大的不透明的物體將太陽光擋住,將會發生什么現象?播放視頻:日食。由日食自然過渡月食并解釋怎樣才能看見月亮。
③小孔成像
[設問三]如果我們將擋光的物體弄個小洞,會在小洞后的光屏上出現什么現象?學生實驗:小孔成像引導學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作圖,介紹我國古代對光沿直線傳播的記載,《墨經》中記述了一種叫“小孔成像”的現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歷史責任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播放視頻:引導學生小孔成像解釋樹蔭下地面的光斑。
三、小結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研究光的直線傳播我們經歷了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四、課堂延伸
小孔成像像的大小、多少、清晰度,光源的多少、小孔的形狀等對象的影響等等問題需要課后繼續完成,你在實驗中還會發現問題,再研究…
五、作業
①請再次完成小孔成像實驗。②試完成能效作業本上的作業。
【《光的傳播》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光的直線傳播教案04-25
光的直線傳播教案03-12
3.3光的直線傳播教學反思04-27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教案設計05-28
《司馬光》教案設計04-27
《司馬光》教案設計09-08
司馬光的優秀教案設計04-27
優秀科學神奇的光教案設計08-26
小學語文《司馬光》教案設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