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必備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教案 篇1
一、課型:
工藝課
二、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三、教學對象:
初中二年級學生
四、教具準備:
范畫、示范包裝盒若干
五、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商品的包裝裝潢的作用和包裝的幾種主要形式。
2.讓學生將已學的裝潢美術知識作一次應用性的練習,提高學生對裝潢美術的設計能力和欣賞能力。
3.培養學生對裝潢美術的興趣與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本課重點在于講清包裝盒的構造特點和用途。
2.難點:在于如何使學生從平面設計轉化到立體設計,并達到內容與圖形相統一,解決造型符合陳設環境統一的問題。
七、教學具體措施:
1.教師在課外收集資料,以擴大學生知識面。
2.當堂示范以講清包裝盒的構造方法。
3.舉例子說明圖形,色彩和環境的關系。
4.讓學生積極提意見和動手創造,提高學生創造能力。
八、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檢查學生的學習用品。(每位學生在課前準備小剪刀、鉛筆、直尺,橡皮等工具,40cm×30cm白卡紙兩張)
2.講述上節課的作業情況。(總結前幾節課的平面設計知識)
(二)講解新課
1.出示包裝盒,導入新課。說明每一面的平面設計圖案,總結學習裝飾畫的目的在于應用。現在怎樣把平面設計應用到包裝盒上。
2.商品包裝的定義與作用
商品包裝是產品與消費者的媒介,它起著保護商品、介紹商品、美化商品、指導消費、便于儲運、銷售、計量等方面的作用。
3.怎樣的商品包裝能使消費者滿意,達到商品包裝的裝潢目的?提問,然后總結:(有以下特點)
(1)介紹商品的名稱,用途、性能和用法。
(2)形式新穎,具有視覺吸引力,同時方便消費者與同類商品進行直觀比較。
(3)給消費者提供方便,包括攜帶、儲存、使用以至保護、維修等。
(4)富有裝飾藝術性,能為消費者增添美的享受。
4.簡介三大類包裝的特點和作用。
(1)運輸包裝(又稱"外包裝")是以運輸和保護商品為目的,一般采用木箱、瓦欏紙箱、籮筐、塑料袋等,將商品裝入,其裝潢可以從簡。例:電視機的外包裝,整箱的萍果等。
(2)銷售包裝(又稱"內包裝"或"原包裝")是商品與消費者直接見面的外貌,其包裝裝潢要力求精美。目的是為了銷售,除了保護商品外,還要起美化、宣傳商品,方便商品陳列展銷,方便消費者識別、選購等作用。例:洗衣粉、牙膏、茶葉等。
(3)陳列包裝(又稱"展銷包裝")是在銷售包裝的基礎上外加宣傳廣告,或設置的包裝蓋能撐起來露出商品部分陳列,以增強對顧客的吸引力的包裝形式。例:名酒包裝,咖啡包裝等。
5.包裝設計的思路和要求:
(1)思想性:符合經濟發展,具有中國特色;(2)商品包裝的造型及視覺設計;(3)是選擇簡便、省時、省料的包裝方法。(4)是選擇適合包裝檔次的包裝材料。
6.包裝盒的設計形成(分包裝盒和包裝袋)
請同學回答所知道的幾種盒的形式,然后總結:
(1)折疊紙盒──是用厚紙制成的盒狀容器。厚紙先按盒展開的圖形裁切,并在折疊處作壓痕(可用小刀背刻劃),再折疊成可啟口的紙盒(課本第18頁中的“曹素功墨汁”、“永生兩用彩色筆”的包裝盒)。
(2)扣蓋式折疊紙盒──這是盒身和盒蓋分離的折疊紙盒。在不盛裝產品時,紙盒可折疊成片狀,使用時拉開成盒,蓋扣在盒自上。
(3)抽屜式折疊紙盒──又稱屜匣盒,由盒身與抽匣兩部分組成。押匣像抽屜狀要能塞進盒身(外殼),所以設計時盒身要比抽匣稍大一點.折疊后用粘合劑粘在折疊處的邊角即成。
(4)手提式折疊紙盒──在包裝盒體上裝有提手,便于攜帶。(課本第18頁下圖中的"寶寶桔味餅干")。
(5)固定紙盒──形體比較固定的包裝紙盒,一般用紙較厚,剛性比折疊紙盒強。(如課本第18頁彩圖中的"王一品齋筆莊筆盒"、"中國書畫墨盒"、中國楹聯盒"等。
7.制作步驟:
(1)構思立意:首先想好是為什么目的而設計的,設計時,先要考慮放什么物品,決定它的高、寬、長,采用哪種盒子的形式,然后用鉛筆畫出折疊紙盒示意圖,(教師提供資料)。
(2)折盒:把示意圖中的實線用剪力剪掉,把虛線用小刀背刻一痕跡,然后折疊盒子。
(3)盒面設計:(下節課具體講解)
(三)布置作業
要求同學設計并制作一只放置美術用品的專用盒,可在課后完成。
(四)學生做作業、教師巡回輔導
(五)布置下節課需帶的工具(毛筆、顏料、調色盒、水罐等)
(一)組織教學
1.檢查學生的學習用品
2.教師講評上節課作業情況,并展示制作較完整、較精美的作業,指出優缺點。
(二)講解新課:
1.總結上節課內容,引導下文。
2.包裝裝潢的社會意義:
包裝裝潢是商品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商品的市場競爭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3.首先介紹盒面設計要求
(1)盒面的文字(商品名稱、企業名稱等)、標志、圖形必須與企業、商品性質相符。文字要求醒目,易認,具有誘惑力。
(2)盒面裝飾形狀是受盒的形狀所制約的',圖形宜用適合紋樣,可運用均齊式或均衡式構成。并要具有裝飾意味。
(3)色彩的配置方法與書籍封面色彩、裝飾畫色彩、手帕裝潢色彩、招貼廣告色彩等基本一致。
讓學生回答幾種色彩配置方法,然后總結,復述:
A.裝潢美術所采用的裝飾色彩帶有共同特點,一般都運用對比色協調或類似色、同類色配置法。
B.色彩和圖形一樣受到所放置內容的性質所決定,必須研究其個性特點,才會使作品形式新穎,具有獨特的誘人魅力。包裝盒要求色調明快,和諧,在很大程度上要考慮和陳設環境的協調。
C.內容決定色彩的依據。
包裝盒的色彩應根據所放置物品的性質來考慮:
放置兒童用品:色彩應以鮮艷的對比色調為主,符合兒童的天真、活潑性格,并用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
放置日常用品:應以大方,明快的色彩。
放置貴重物品:色彩應以麗的細紋紋樣為宜。
放置學習用品:色彩應文靜,大方的和諧色調為主。
D.幾種常見的色彩配置方法:
調和色配置法:這是一種色相性質相近的色彩配置法,分同種色的同類色兩種配置方法。如綠和粉綠、涂綠的配置。
對比色配置法:是指性質不同的色彩配置法,如紅與綠、青藍與黃橙色等的配置,運用對比色配置,效果強烈、醒目、鮮艷。
(三)布置作業
在上節課制作方盒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并確定圖形,上好色彩。(只畫盒面)要求:著色要均勻,邊緣顏色要整齊,畫面保持整潔,圖形和色彩并能符合內容。
(四)學生練,教師巡回輔導
九、總結:
教師把方盒制作較好,圖形和色彩較理想的作業向班里展示,并對全班作業加以講評。布置下節課的內容和所需工具。(講評時,優秀的指名表揚,以加強學習興趣;較差的作品不指名,指出缺點,以改正)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讓大家認識我
教學目標:
1、認知: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撕、剪、貼、畫等一系列的活動,
2、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能力。
3、情感:增進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了解,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教學準備:
彩紙、剪刀、膠水
教學重難點:
樹葉的形狀和剪法,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設疑引入: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請來了誰和大家一起玩游戲,展示大樹示范品。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二、講授新課: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將學生分成若干組。
2、引導學生賞析大自然樹木圖片,引導學生感知色彩以及樹形的美感,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3、引導學生說一說樹木的形狀,樹葉的形狀 、花紋、顏色等。
4、引導學生看看教材上的'學生活動圖片說一說他們都在干什么,鼓勵學生像他們一樣參與活動。
5、小組討論:怎樣才能做出漂亮美麗的樹葉。
三、學生自己做樹葉,教師輔導。
1、重點輔導不會制作的學生。
2、根據自己喜好任意制作樹葉,可用不同的方法:剪、貼、撕等。
四、學生剪過后,貼在老師制作的大樹上,位置貼法任意不限制。
教師可幫助沒有主意的學生找準位置。
五、教師小結:
今天大家都學到了什么?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的都不錯,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通過課程圖標設計的集體作業方式,讓學生學習課程標志的設計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設計意識,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設計美化生活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課程圖標的設計
難點:課程圖標形象符號的概括表現、課程力標獨特設計和象征意義的表達。
教學準備:
課程表展示板、課件、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新授
1:引導學生了解課程表
2:引導學生說說每門課程的特點
3:引導學生學習課程圖標設計,通過分析教材中體育、數學、作文、社會的課程圖標導出設計方法。
(1)構思
設計形式:確定用什么形象符號進行設計
圖形搭配:主圖形和副圖形之間恰當搭配
色彩搭配:色彩間相互襯托,運用色彩的象征意義。
(2)畫設計稿
(3)著色(課件演示)
4:拓寬學生設計思路
課件出示其它課程圖標引導學生欣賞
5:提問:你覺得可以用哪些形象符號來表示其它的每門課程呢?
學生分組討論,發表意見,教師小結,強調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設計,個人的課程圖標設計與從不同。
三、學生作業,老師行間指導
四、作業展評,小結下課。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所學的有關知識和大熊貓圖片,簡單的畫出大熊貓的體態。
2、增強幼兒愛護大熊貓的情感。
活動準備課件大熊貓、大熊貓圖片、錄音機、磁帶、彩筆、油畫棒、繪畫紙,小椅子、呼啦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隨著音樂全體小朋友學著大熊貓的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課件:(大熊貓吃竹子的畫面、玩耍的畫面),讓幼兒觀察并講述大熊貓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圖上是誰啊?(大熊貓)大熊貓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貓長什么樣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條腿,有一條尾巴,有兩只半圓形的耳朵,身體胖胖的……)教師:剛才小朋友們看的真仔細,說的太好了,大熊貓身體肥胖,四肢粗壯,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圍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余均為白毛。而且大熊貓生活在山林中,喜歡吃竹葉和竹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朋友們看磁性黑板,出示熊貓圖片,請幼兒觀察靜止的熊貓的樣子。
3、老師在卡紙上示范并講解大熊貓的畫法。
1)大熊貓圓圓的大腦袋。
2)出大熊貓橢圓形的白色身體。
3)畫出大熊貓又粗又短的四條黑腿。
4)給大熊貓添畫上眼睛、鼻子、耳朵。
5)給大熊貓進行著色。
4、幼兒在繪畫紙進行繪畫。
1)自己畫,老師巡回指導,必要時給予幫助。
2)畫簡單的大熊貓的基礎上,大膽想象,畫出不同形態的大熊貓。
3)為大熊貓添畫竹筍、竹葉等。
4)給大熊貓進行著色。注意畫面的整潔,涂色要均勻。
7、對孩子的作品進行,組織孩子們選出不同姿態的大熊貓,組成熊貓的一家,進行組合活動,并進行講述活動,發展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合能力。
8、小朋友,今天我們把大熊貓的一家打扮的這么漂亮,它們可高興了。讓我們一起祝賀一下,來做一個《大熊貓鉆圈》的游戲,好不好?(好!)老師講明游戲的玩法、規則和注意事項。
玩法:幼兒排成兩隊,第一個幼兒學習大熊貓的模樣,手腳著地,鉆過呼啦圈后,返回拍第二個小朋友的手,依次類推,看哪一隊的小朋友先鉆完,哪隊便為勝方。
規則:必須手腳著地鉆過呼啦圈。
注意事項:不能碰倒呼啦圈。
三、活動延伸:
剛才小朋友們表現太棒了!現在讓我們把大熊貓送回家吧。
聽著音樂,組織孩子們張貼自己的作品到互動墻壁上。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形體是具有三維空間的立體實物。掌握形體的基本知識,并學會應用各種形體來組成藝術作品。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形體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進行雕塑創作。并從活動中體會到樂趣。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利用廢棄物進行再創造,美化環境。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形體的.基本特點。
2、學會運用各種形體進行雕塑創作。
教具學具:
各種形狀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膠、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階段:
1、欣賞幾何石膏形體
師問:看了這些形體,有什么特點嗎?為什么? 生答:是立體的
2、導入課題:《形體的組合》
二、發展階段:
1、形體的特點:是指具有長、寬、高三度空間的立體實物。它可分為"自然形體""幾何形體"。
2、《形體的組合》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律)
展示各種建筑、雕塑形體等。
師問:請欣賞找一找它們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
師小結:形體是建筑、雕塑基本結構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體(人工創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圓等)
自由形體(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階段:
1、怎樣運用各種形體組成立體雕塑作品(小組討論)。
2、讓學生把自己準備好的廢棄物--立體形的實物,展示并思考再創作。
3、制作步驟(教師示范)
四、學生作業:作業要求:設計、制作一件立體作品。
五、教師巡回輔導。
六、作品展示:
1、小組單位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學生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并評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學延伸與拓展:用立體形狀還可以創造什么作品。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我國的特色服飾——唐裝,初步了解唐裝的主要特征。
2、學習對折后撕紙、卷紙的技巧,發展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民間藝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紙質唐裝每組一件,圓紙片、長紙條每組若干,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播放PPT,觀察圖片,初步了解唐裝的主要特征。
1、出示身穿唐裝的圖片。
師:他們穿的是唐裝,你們見過唐裝嗎?
2、出示幾種唐裝的圖片。
提問:和我們平
時穿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觀察唐裝圖片,教師在幼兒發現的基礎上介紹唐裝的圖案、扣子和顏色,引出團花和盤扣。
3、小結:過年過節或結婚的時候都可以穿唐裝,代表吉祥如意、幸福美滿。
二、觀察操作材料,猜測團花、盤扣的制作。
1、出示圓紙片和長紙條,分別提問它們可以做什么。
2、示范用撕紙制作團花,用卷紙制作盤扣,并裝飾唐裝。
三、小組合作完成唐裝的`裝飾。
1、提出要求。
(1)利用圓紙片撕出好看的花型,長紙條卷出盤扣。
(2)合理分工、小組合作。
(3)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凈,學會收拾整理。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作品展示,相互欣賞。
1、師:你們裝飾的唐裝真漂亮,新郎新娘肯定很喜歡。
2、以送唐裝出活動室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對民間活動有興趣,知道龍舟賽活動是中國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
2、樂意嘗試剪貼添畫的方式表現龍舟的細節特征。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龍頭的圖像、淺藍色紙、剪刀、固體膠、PPT、視頻、放碎紙的小籃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
(意圖:觀察龍舟的特征,知道賽龍舟活動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活動。)
1、PPT:看看大人們在做什么?他們劃的船是一艘什么樣的船?哪里是船頭?
2、小結:大人們劃的船樣子像龍,抬著頭很神氣的龍頭,細細長長的身體,上面有鱗片裝扮,龍的尾巴向上翹。
二、師生演示(意圖:重點學習剪貼“龍頭”圖像的方法。)
1、我們也來玩玩賽龍舟的游戲。
2、請你們和老師一起做龍舟。
三、幼兒創作
(意圖:有序的使用工具材料表現龍舟的特征。)
1、龍舟我們自己做。
先用小剪刀(剪下圖片上的龍頭),用固體膠固定龍頭的位置,用記號筆從龍頭下方接住龍舟船身,讓尾巴向上翹,最后添上鱗片。
2、幼兒創作。
(1)提醒幼兒按步驟剪紙、添畫,完成龍舟。
(2)邀請誰坐在你的龍舟上和你一起劃龍舟。
四、分享交流
(意圖:在游戲的過程中有喜愛民間活動的.興趣。)(播放音樂“龍舟奪錦”渲染氣氛)
1、用倒數計時,表示賽龍舟游戲開始。
2、幼兒布置作品在場景中,最快的幼兒就是龍舟賽第一名的勝利者,以此類推2、3名……
3、找一找人數最多的龍舟、數一數龍舟上劃船的人數。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教師通過視頻的導入、師生講解演示、幼兒自我創作到最后作品的成功展示,時時體現出對幼兒進行的傳統文化的藝術教育,達到了比較好的教育效果。通過活動,幼兒不僅了解了中國文化習俗活動的意義,還獲得了多種經驗的積累,如學會有序的使用多種工具的經驗、用畫剪結合的方式表現作品的經驗等等。
美術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垃圾的危害。
2、通過欣賞廢物巧利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孩子們通過動手折籃子的活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活動,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
2、讓學生觀察周圍環境,說出環境的變化,并了解當今社會人們是如何處理垃圾的。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垃圾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重難點:
了解垃圾的危害、籃子的`編折。
三、活動準備
1、學生對垃圾的分類進行調查。
2、學生對垃圾的危害進行整理,查找。
3、廢舊報紙
四、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漸入新知
教師分別向學生出示一組環境優美的圖片,一組環境被嚴重污染了的圖片,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探討主題,變廢為寶
1、師:你們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垃圾?(說說自己的小調查) 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將垃圾分成三類:
一、有機垃圾:又稱濕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廢棄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變質食品、剩飯菜等。
二、無機垃圾:又稱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廢棄物。包括:廢紙、廢金屬、廢塑料、廢玻璃、廢織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又稱危險廢棄物。包括:廢電池、過期藥品、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等。
2、了解垃圾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危害
師:那么,垃圾對人類生活和環境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我們通過上網了解到,垃圾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危害主要有:
第一、占地過多,同時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也很長:如塑料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氣。塑料膜、紙屑和粉塵則隨風飛揚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體。水面上漂著的塑料瓶和飯盒,樹枝上掛著的塑料袋、面包紙等,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如果動物誤食了白色垃圾不僅會傷及健康,甚至會死亡。
第四、火災隱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災、垃圾爆炸事故不斷發生,造成重大損失。
3、認知沖突
師:看來啊,垃圾對我們人類的危害還真不少呢。那有什么辦法減少危害呢?(揭示課題:變廢為寶——廢物巧利用)
那我們如何變廢為寶呢?我們可以做點什么呢?(兩種途徑,課件展示)
(三)、欣賞借鑒,觀察學習
出示變廢為寶的圖片,感受他人的智慧的同時,接受變廢為寶的理念。(課件展示)
(四)動手操作,集體評價
那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試,我們也來個廢物巧利用呢?請看視頻《廢舊報紙折籃子》。同學們做。
隨機評價幾個同學的作品。
(五)、收獲總結,拓展作業。
今天你又有哪些收獲呢?今天放學后跟家長一起做一個由廢舊品做的小物件,咱們比一比哪個家庭做得好!
下課!
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積極回憶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嘗試表現游戲的內容和情境。
2.能通過人物的造型和豐富的色彩表現游戲中快樂的情緒。
3.能耐心,細致地均勻涂色,保持畫面的整潔。
4.感受到繪畫的魅力,喜歡繪畫。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1.幼兒平時游戲時的照片。
2.畫紙,水彩筆,蠟筆等繪畫材料和工具。
3..幼兒用書《玩游戲真開心》。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玩游戲時的照片,引導幼兒表達在幼兒園里玩游戲時的愉悅心情。
師:你喜歡在幼兒園里玩什么游戲?玩游戲的時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二)教師出示幼兒用書,與幼兒細致討論游戲時的`場景,為幼兒繪畫做準備。
師:你喜歡的這個游戲時怎么玩的?需要幾個小朋友一起玩?玩的時候你們都做了哪些動作?臉上的表情是什么樣的?怎么樣才能讓別人看出你們在玩什么游戲?還需要畫些什么呢?
(三)教師指導幼兒繪畫,鼓勵幼兒運用豐富的色彩表現游戲時的愉快心情。
師:請把你最喜歡玩的游戲畫下來,想一想,涂上什么樣的顏色比較合適?為什么?
(四)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互相欣賞交流。
教師:你畫的是什么游戲?你是怎么表現玩游戲時開心的心情的?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將自己與家人、朋友一起相處時的愉快情景畫下來,繼續學習表現人物開心時的動作和表情。
活動反思:
根據大班幼兒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及小班社會教育目標生成了這一活動。為了避免單一說教的形式,我們采用了小班幼兒感興趣的故事的形式及直觀生動的圖片等形式貫穿始終。以故事情節的變化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在看看說說中感受體驗,自主建構社會經驗。運用一步步引導性的提問,讓幼兒在討論中調動已有的經驗,共享同伴的經驗,通過自己的感受,自主建構這些經驗、策略,產生情感共鳴。
總之,無論是精神因素還是其他原因,共同的一點是缺乏交際的機會。所以,應激發孩子活潑的天性,讓他有一定時間和伙伴們玩耍。對于膽小的孩子應創造機會,鼓勵他多與人接觸。一個不合群的孩子是很難適應今后的集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
美術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紙拖鞋課選用生活中常見的“拖鞋”作為切入點,利用各種卡紙、色紙以及繩線作為材料,制作一雙紙拖鞋。 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下:09課 紙拖鞋
通過紙拖鞋欣賞、試穿各式各樣的拖鞋,使學生從視覺、觸覺上感受到實用美術的作用,激發學生創作表現的欲望,積極投入學習、制作之中。紙拖鞋課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注意引導學生認識拖鞋的結構(鞋底、鞋幫)以及制作拖鞋的原則(合腳)。從而根據自己腳的大小做一雙合適的紙拖鞋,還可以試著穿穿,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與生活的聯系。
由于紙拖鞋學習內容于學生生活,學生以自己的腳型為模,做一雙適合自己穿的紙拖鞋,教學任務的安排因此具有一定的規則性和自主性。
二、教學目標
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結構以及設計原則,培養實用造型能力。
掌握制作紙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培養學生對應用美術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三、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設計應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發現的樂趣。通過教師的有意引導,激勵學生對生活中的“美”進行分析、認識與再創造,將認識拖鞋、制作拖鞋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把“美術”、“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明了學習的目的。
教學過程的安排要注意首尾的呼應以及各個教學環節間的銜接過渡:
欣賞評論——試穿體驗——自主表現——交流評析——激勵發散。
在欣賞評論中教師可出示拖鞋實物,引導學生回憶并分析拖鞋的結構、樣式,試穿體驗時可運用比較法,使學生認識到拖鞋不可過大,也不可過小,可以以自己的腳為模型進行制作。學生活動的'開展以自主表現為主,學生選用準備的各種材料,進行自主創作,在愉悅的學習活動中感受創作的樂趣,交流評價以自評互評相結合,可以談談自己制作中所獲的感受,也可評評誰做的紙拖鞋最漂亮、合適。
激勵發散時教師可以將本課作為“點”,將美術與生活的聯系發散到“面”.使學生感受到實用美術的應用與魅力。
作業要求:運用多種材料和合適的方法制作一雙紙拖鞋。
四、教學建議
為啟發學生思維,可提供部分拖鞋樣式圖片供學生參考欣賞,還可以將范品與實物結合,指導學生從中體會兩者之間的異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作業的形式既可以以繪畫裝飾為主,也可以以手工制作為主,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手中的各種材料進行制作,如:鞋底可用硬卡紙或泡沫板等,鞋幫可用紙條、紙片、繩線等。
學生作業的進度和效果顯然會有差異。為此作業要求可適當放寬。
注意教學組織,保證課堂教學的完整順暢。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大班美術教案大班美術教案02-17
精品美術教案美術作品教案08-23
美術教案12-14
美術教案12-16
經典美術教案03-05
美術教案01-26
《美術》教案02-18
(精選)美術教案07-28
(經典)美術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