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化學教學教案

時間:2024-05-16 15:23:05 化學教案 我要投稿

化學教學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化學教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學教學教案

化學教學教案1

  專題3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

  【專題目標】

  1.掌握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質量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2.掌握元素周期表(長式)中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和電子排布。

  3.以第3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如:原子半徑、化合價、單質及化合物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以ⅠA族和ⅦA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經典題型】

  題型一:幾個量的關系( X)

  例1已知某元素的陽離子R2+的核內中子數為n,質量數為A,則m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質子的物質的量是( A )

  A. B.

  C. (A-n+2)mol D.

  點撥:由A→M→n→N

  規律總結: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質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原子的核外電子數

  離子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鞏固:1以NA表示阿佛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A 53g碳酸鈉中含NA個CO32- B 0.1molOH-含NA個電子

  C 1.8g重水(D2O)中含NA個中子

  D標準狀況下11.2L臭氧中含NA個氧原子

  題型二: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和電子排布及電子排布的規律運用

  例2寫出10電子的微粒的化學式

  指出53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點撥:10電子的穩定結構→Ne→以Ne為中心→左右移動

  54號元素是第5號0族元素→回答的是53號→前推一位

  規律總結: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和電子排布的規律很強:2、10、18、36、54、86、118相隔二個8、二個18、二個32;8、18、32就是該周期容納的元素種類。陰、陽離子的穩定結構就是向最近的0族靠。

  例3 R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電子層數為最外層電子數的1/2。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離子有①R2O42-、②RO4-、③R2O32-、④RO3-。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C )

  A.當它形成①時,不可能形成④ B.當它形成②時,不可能形成③、④

  C.當它形成①時,不可能形成②、③ D.當它形成②時,可以形成①

  點撥:易漏解應全面思考

  規律總結:

  ⑴核外電子是由里向外,分層排布的。

  ⑵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個;最外層電子數不得超過8個,次外層電子數不得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電子數不得超過32個。

  ⑶以上幾點互相聯系。

  核外電子排布規律是書寫結構示意圖的主要依據。

  鞏固:2具有下列結構的原子一定屬于堿金屬的是( CD )

  A.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B.最外層電子數為次外層電子數的一半

  C. M層電子數為K層電子數的一半D. K、L層電子數之和比M、N層電子數之和大1

  3分別處于第二、三周期的主族元素A和B,它們的離子的電子層相差2層。已知A處于第m族;B處于第n族;A只有正化合價。則A、B原子核外電子總數分別為( D )

  A. m、n B. 3、7 C. m-2、10n D. m+2、n+10

  題型三:推斷元素原子序數差

  例4若短周期中的兩種元素可以形成原子個數比為2:3的化合物,則這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之差不可能是(D)

  A. 1 B. 2 C. 5 D. 6

  點撥:設兩種元素的符號分別為X和Y,則化合物的化學式為X2Y3,即X為+3價,Y為-2價,在短周期元素中滿足此要求的X元素有5B、7N、13Al,Y元素有8O和16S。

  規律總結:

  從化合價入手或從直覺----代表物入手都可以。

  鞏固:4周期表前20號元素中,某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相差3,周期數相差1,它們形成化合物時原子個數之比為1︰2。寫出這些化合物的化學式。

  題型四:位、構、性三者關系

  例5下表是X、Y、Z三種元素的氫化物的某些性質:( B )

  元素熔點/℃沸點/℃與水的反應導電性(純液體)

  X-283-162不反應不導電

  Y-10219放熱反應,形成酸性溶液不導電

  Z680/劇烈反應,生成H2,并形成堿性溶液導電

  若X、Y、Z這三種元素屬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則它們的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是

  A. X、Y、Z B. Z、X、Y C. Y、X、Z D. Z、Y、X

  點撥:導電性→化合物類型;與水反應→氫化物的穩定性

  例6砹(At)是原子序數的鹵族元素,推測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質是(A)

  A. HAt很穩定B.易溶于某些有機溶劑

  C. AgAt不溶于水D.是有色固體

  點撥:位近性近

  例7在一定條件下,RO3n-中和氟氣可發生如下反應:

  RO3n- + F2 +2OH-=RO4- +2F-- +H2O已知R為短周期元素,則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價是;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點撥:離子方程式的電荷守恒和氟無正價

  規律總結:結構決定位置,結構決定性質,位置體現性質。

  周期數=電子層數

  主族數=最外層電子數=正價數

  |正價|+|負價|=8

  鞏固:5 X、Y、Z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種常見氧化物。X跟水反應后可生成一種具有還原性的不穩定的二元酸,該酸的化學式是;Y和X的組成元素相同,Y的化學式是;1mol Z在加熱時跟水反應的產物需要用6mol的氫氧化鈉才能完全中和,在一定條件下,Y可以跟非金屬單質A反應生成X和Z,單質A是。

  6同周期的X、Y、Z三種元素,已知它們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3XO4 B.非金屬性:X>Y>Z

  C.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按X、Y、Z順序由弱到強

  D.元素的負化合價的絕對值按X、Y、Z順序由小到大

  7周期表中相鄰的A、B、C三元素中,A、B同周期,A、C同主族。已知三種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9,三種元素的原子核中質子數之和為41。則這三種元素是AxxSxx、BxxClxx、CxxOxx(填元素符號)。

  隨堂作業:

  1設某元素某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為m,中子數為n,則下述論斷中正確的是

  A.不能由此確定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B.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m+n

  C.若碳原子質量為wg,此原子的質量為(m+n)wg

  D.核內中子的總質量小于質子的質量

  2 X和Y兩元素的陽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X元素的陽離子半徑大于Y元素的陽離子半徑,Z和Y兩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徑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徑。X、Y、Z三種元素原子序數的關系是(D)

  A. X>Y>Z B. Y>X>Z C. Z>X>Y D. Z>Y>X

  3.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類型的化合物,其結構和性質往往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種無色晶體,下列對它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它是一種共價化合物B.在加熱時此化合物可以分解

  C.這種化合物不能跟堿發生反應D.該化合物可以由PH3跟HI化合而成

  4在兩種短周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它們的原子個數比為1:2,設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分別為a和b,則下列對a和b可能的關系概括得最完全的是( )

  ①a+b=15 ②a=b+15 ③a=b-5 ④a+b=22

  A. ①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5根據中學化學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K層電子為奇數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K層電子數相等

  B L層電子為奇數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L層電子數相等

  C L層電子為偶數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L層電子數相等

  D M層電子為奇數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M層電子數相等

  6重水A與普通水B分別跟足量的金屬鈉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A、B的質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體積在同溫、同壓下相等

  B. A、B的.質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相等

  C. A、B的物質的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體積在同溫、同壓下相等

  D. A、B的物質的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相等

  7短周期元素X、Y,X的原子序數小于Y的原子序數,二者可以形成兩種氣態化合物A和B。已知在相同條件下,A、B的密度之比為15:22,且當A、B以體積比1:3混合后,對H2的相對密度為20.25。試寫出X、Y的元素符號及A、B的化學式。

  8 A、B、C、D、E五種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按C、A、B、D、E順序增大,C、D都能分別與A按原子個數比為1:1或1:2形成化合物,CB可與EA2反應生成C2A與氣體物質EB4,E的M層電子數是K層電子數的2倍。請回答:

  ⑴寫出這五種元素的名稱:Axxxxxxxx,Bxxxxxxxx,Cxxxxxxxx,Dxxxxxxxx,Exxxxxx;

  ⑵畫出E原子結構示意圖:

  ⑶寫出D2A2和EB4的電子式:

  ⑷寫出D單質與銅鹽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9設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學考察,采集了該星球上十種元素單質的樣品,為了確定這些元素的相對位置以便系統地進行研究,你設計了一些實驗并得到下列結果:

  單質ABCDEFGHIJ

  熔點(℃)-150550160210-50370450300260250

  與水反應√√√√

  與酸反應√√√√√√

  與氧氣反應√√√√√√√√

  不發生化學反應√√

  相對于A元素的

  原子質量1.08.015.617.123.831.820.029.63.918.0

  按照元素性質的周期遞變規律,試確定以上十種元素的相對位置,并填入下表:

  A

  B

  H

  10已知1個N2O3分子的質量為akg,1個N2O5分子的質量為bkg,若以1個氧原子(16O)質量的1/16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則NO2的式量為xxxxxxxxxxxxxx。

  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別代表某一化學元素。

  (1)下列(填寫編號)組元素的單質可能都是電的良導體。

  ①a、c、h ②b、g、k ③c、h、1 ④d、e、f

  (2)如果給核外電子足夠的能量,這些電子便會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而離去。核外電子離開該原子或離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兩大因素的影響:

  1.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吸引力2.形成穩定結構的傾向

  下表是一些氣態原子失去核外不同電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鋰XY

  失去第一個電子519502580

  失去第二個電子729645701820

  失去第三個電子1179969202750

  失去第四個電子955011600

  ①通過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數據分析為什么鋰原子失去核外第二個電子時所需的能量要遠遠大于失去第一個電子所需的能量。 。

  ②表中X可能為以上13種元素中的(填寫字母)元素。用元素符號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③Y是周期表中族元素。

  ④以上13種元素中,(填寫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個電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化學教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水的組成。

  (2)知道氫氣的有關性質,能說出氫氣驗純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實驗現象進行推理、分析、判斷。從水的電解的實驗探究中,學會對實驗現象的分析,進一步得出結論。在合作與討論中,學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

  教學難點:通過電解水的實驗歸納、分析得出水的組成

  教學準備:直流電源、水電解器、電解用水、火柴、木條、酒精燈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趣引課

  由海水燃燒的故事引課。

  二、探究新知:

  (一)水的生成

  1、學生自學課本:完成表格

  學生自學后,得出氫氣的物理性質:色、味、態、密度、溶解性。

  教師小結:

  上面表格中主要體現的是氫氣的物理性質,那么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學生回答:氫氣具有可燃性。

  教師強調:純凈的氫氣可以安靜的燃燒,不純的氫氣燃燒時可能發生爆炸。如何檢驗氫氣的純度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演示實驗。

  2、演示實驗:氫氣的驗純方法及氫氣的燃燒實驗。 教師總結:氫氣的驗純方法。

  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

  氫氣燃燒實驗:

  學生觀察演示實驗中的實驗現象。描述氫氣燃燒的實驗現象。 氫氣燃燒的現象:

  (1)產生淡藍色火焰 (2)放出熱量 (3)有水滴產生

  思考:a. 上述實驗中有無新物質生成? 發生了什么變化b. 上述實驗中有什么物質生成?屬于什么反應類型?

  點燃

  C 寫出文字表達式:

  教師:我們知道氫氣在空氣或氧氣里燃燒能生成水之后,就會思考水在一定的條件下會不會分解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試一試。

  (二)、水的分解。

  演示實驗,教師接通直流電源,演示水的分解實驗。同時觀看水電解的錄像 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在實驗的過程中,介紹水電解器,并強調:

  (1)是直流電源。

  (2)水中可加適量的硫酸鈉溶液或氫氧化鈉溶液,以增強水的導電性。

  指導學生觀察并記錄兩個電極附近和玻璃管內發生的現象。

  提問:兩電極產生的氣體分別是什么?指導學生閱讀課本81頁資料卡片,水的組成揭秘。(讓學生猜想產生的氣體可能是氫氣、氧氣。為下一步的驗證作鋪墊。)

  討論:讓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檢驗氫氣、氧氣最佳。

  驗證實驗:切斷電源,用燃著的木條分別在兩個玻璃管尖嘴口檢驗電解反應

  中產生的氣體。

  學生觀察并記錄發生的現象:

  小結:水電解巧記憶:

  給水通上直流電,兩級均有氣泡現,正氧負氫一比二,助燃可燃來檢驗。

  【 或者:正氧負氫、氫二氧一(V ) 】

  思考:

  a 上述實驗中有無新的物質生成?發生了什么變化?

  b 上述實驗中有什么物質生成?屬于什么反應類型?

  c 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 水 通電 氫氣 + 氧氣 →播放:水分子分解的flash 。

  讓學生感受化學變化過程中,微觀粒子的變化,體會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變,而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

  討論:通過水的分解實驗以及水的分解微觀示意圖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呢? 教師總結:1通過水的生成以及水的分解我們知道了水是由氫元素、氧元素組成的。 2揭秘:海水燃燒的秘密。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獲,讓學生發表一下的`看法:

  1、我知道了水是由氫元素、氧元素組成的。 2、水通電能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 ·······

  四、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還有哪些困惑呢?

  讓學生經過討論后發表自己的看法。預設可能有: 1、為什么水的化學符號為H 2O

  讓學生知道在下面即將學習的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可以得到解決。

  2、為什么在剛才的實驗過程中氫氣、氧氣的體積比大于2:1 引導學生從兩方面分析:

  (1)氧氣不易溶于水,氫氣難溶于水。

  (2)氧氣可能與電極反應、而氫氣沒有與電極反應。 致使氧氣的量減少,所以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大于2:1

  五、隨堂檢測:

  1、阿伏加德羅曾經總結出一條定律:在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數,下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

  (1)電源的A為 極,B為 極,事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 .

  (2)C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是 ,用 檢驗;D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是 ,可用 檢驗;C、D中兩種氣體的分子個數比為 .

  (3)根據上述實驗事實可以得出,水是由 組成.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屬于混合物 B. 檢驗氫氣純度時,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證明不純

  C. 氫氣是無色、無氣味,難溶于水的氣體,實驗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氫氣 D.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唯一產物——水,該反應也能證明水的組成

  板書設計:

  課題3 水的組成

  一、水的生成

  二、水的分解

  1氫氣的物理性質 1 現象 2檢驗氫氣的純度 2檢驗 3 氫氣的可燃性 3表達式: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化學教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2)了解離子形成的過程,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討論的方法,將所學知識進行對比。

  (2)運用比較、歸納的方法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加工整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逐步培養學生的微觀想象能力和推導思維的方法

  (2)通過核外電子排布知識的'介紹展示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美。

  重點:離子的形成過程、核外電子排布

  難點:核外電子運動的特點,離子的形成過程

  課時:2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設計

  【知識回顧】

  回憶上節課的有關知識內容:

  1、如何畫原子結構示意圖

  2、金屬元素原子、非金屬元素原子、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得失情況

  【練習】

  1、請學生上臺分別畫出氫原子、鈉原子、鋁原子、氧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分析上述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得失情況,并指出得失電子后微粒的質子數、電子數、所帶電性及所帶的電荷數

  【導入】上述原子中只有氖原子的最外層電子達到穩定結構,其它原子最外層通過得失而達到穩定結構,導致質子數與電子數不相等,呈現不同的電性。我們把這樣的微粒叫離子。

  【閱讀】請學生閱讀教材,找出離子的定義

  〔講解〕結合教材中注釋①,解釋離子的定義:指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指出:離子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和分子、原子一樣都直接構成物質。如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

  【閱讀】閱讀教材圖書4-10鈉與氯氣反應形成氯化鈉

  【討論】如何區別離子與原子?

  〔歸納〕離子是帶電的,原子、分子不帶電

化學教學教案4

  一、系統階段

  系統復習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夯實基礎,并適時培養的。系統復習階段按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實驗、計算六大塊進行復習,而每一塊又分成若干個單元,每一單元的復習又按下列“四環節”進行復習。

  1.使學生認真,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

  將所要復習的每個單元的基礎知識按填空題、選擇題的方式列出預習提綱,讓學生進行預習。預習時指導學生找到本單元知識的重點、難點,讓學生搞清那些是自己的薄弱環節,那些自己理解還有困難。重點、難點以及自己認為有問題的部分做好記錄,以達到有目的、有計劃地。這樣在復習一開始就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的主導作用。

  2.重點講解,使知識點網絡化 高中歷史。

  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摸清學生的知識底子,搞清學生的薄弱環節,精心備課。備課時注意知識的系統化、整體化,力爭使知識點網絡化,使本單元知識成為有序的、有規律的信息塊貯存在學生的頭腦中。講課的過程中,以知識點為線索,安排適量的典型,和學生一起分析知識點的應用規律,并注意的轉化和變形,知識點的遷移和重組。引導學生突破命題者精心設計的種種誤區,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講評,培養學生靈活的。

  化學復習的成敗關鍵在組題,但重點在講評。因為學生能力的提高,必須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進行,盲目的、無計劃的、無指導的培養能力,實際上是空中樓閣。 因此每份試卷的講評都要在反饋信息的基礎之上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解,重在講思路、講,講試題的變型、轉化、延伸、重組,講試題的巧妙設計,以使學生能站在命題者的角度對試題進行分析和審視。每次講評后要求學生必須將做錯的試題集中在“錯題集錦”中,因為知識在不斷糾正錯誤中完善,成績在不斷糾正錯誤中提高。

  這樣在每一單元的復習中,預習的不足由精講彌補,精講的不足由測試彌補,測試的不足由講評彌補,講評的不足

  由糾正錯誤彌補。四個環節環環緊扣,每一環節中既有其獨立的目的和作用,又彌補前一環節的不足。每一單元經過四個環節的疊加復習,力爭使學生知識點過關,單元測試達標。

  二、專題突破階段

  化學試題中,第(?)卷選擇題起覆蓋知識面的.作用,第(?)卷非選擇題起選拔和區分的作用。提高平均分的關鍵在第(?)卷不丟分,第(?)卷多得分。根據往年學生的得分情況,我認為多選題、綜合實驗題、有機信息遷移題、無機框圖題、計算題是學生答題的難點,也是取得高分的關鍵所在。

  所以在第二輪的復習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精心研究歷年高題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多項選擇題的答題技巧”、“綜合實驗題的思路分析”、“有機信息遷移試題的分析方法”、“無機框圖題突破口的選擇及綜合分析”、“綜合計算題的規范化要求及思路分析”、“計算型選擇題的巧解妙解”六個專題進行重點的講解和分析。每一個專題既有專題分析又有專題測驗,還有專題試卷講評。經過專題突破后,學生對重點題型必將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訓練和提高。

  三、模擬訓練階段

  模擬訓練階段是高考的沖刺階段。進入五月下旬,高考日益臨近,各種信息和外地交換的試題及也較多,這時我便精心研究各地的模擬試題,分析各地的高考信息,研究新的高考說明,研究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精心編出六至八套模擬試卷,對學生進行高考前的模擬強化訓練。強化訓練的主要目的在于適應高考的題型和題量,同時查漏補缺,進行高考前的最后沖刺。

化學教學教案5

  一、教學章節

  第一節 分子

  二、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1) 分子的概念

  (2) 分子概念的運用

  (3) 混合物和純凈物

  2、能力目標

  通過對物質及變化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相互聯系的分析推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對分子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教育和辯證地看問題的思維方法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

  (1) 關于分子定義的建立以及對分子行為的微觀想象的形成。

  (2) 通過對分子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辯證統一的思想方法。

  2、難點

  建立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表象,并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點。

  3、疑點

  (1) 如何解釋“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2) 混合物與混合物有何區別?

  4、解決辦法

  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發揮想象力,使學生思維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相互對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觀領域,同時結合學生回憶物質在空氣和純氧氣中燃燒的不同,討論、區分混合物和純凈物,教育學生用科學的角度來分析認識問題,為以后學習打下牢固地認識基礎,樹立正確的思想方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安排

  水、酒精

  量筒(200Ml)2個;碘球;試管夾;酒精燈;火柴

  六、教學步驟

  (一)分子

  我們進入花園或飯店附近,就會聞到花或飯菜的氣味;濕的衣服經過晾曬就會干燥;糖塊放在水中,會逐漸消失,而水有了甜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1、實驗碘的受熱和冷卻

  現象:固體碘受熱變成蒸氣,碘蒸汽遇冷又變成固體碘。

  2、100mL酒精和100m L水混合在一起。

  現象:混合后,酒精和水的總體積小于200mL 。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分子在不停運動和分子間有間隔距離。

  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分子在不停運動和分子間有間隔距離。

  在碘受熱和冷卻的過程發生物理變化,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構成碘的碘分子沒有發生改變。例如:水變成水蒸氣時,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水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也沒有發生變化,他們的化學性質也沒有發生變化。

  2、在變化中,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為無力變化。

  在氧氣的化學性質中學過五個化學反應:碳與氧氣的反應,在變化過程中,碳和氧氣的分子都發生了變化,變成了二氧化碳分子,這種在變化中,分子發生了變化,不再保有原來分子特性的變化。為化學變化。

  在變化中,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為化學變化。

  那么,如何把分子從化學角度作一個定義呢?

  +3、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我們叫分子,用肉眼是不可以看得到的,人們只有通過科學儀器。比如:電子顯微鏡。把分子放大幾十萬倍,才可以觀察到分子的圖像。分子是微觀的,它的質量非常小,水分子的質量大約是3*10-26Kg。

  那分子還可以再分嗎?

  分子可以再分是說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分子起了變化,變成了別種物質的粒子。

  但從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這一點來說分子又是不可分的整體粒子,因為分子再分就不是原來物質的分子了。

  物質三態相互轉化的本質:

  氣態時,分子間距離最大,液態,固態。

  4、①分子的體積很小,質量非常小。

  ②分子是不斷地運動的。

  ③分子間有一定間隔,“三態”。

  ④有些物質是由分子直接構成的。

  ⑤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二)混合物和純凈物:

  在研究任何一種物質的性質時,都必須取用純凈物,比如在研究氧氣的性質時,鐵在純氧中燃燒可以看到火星四射,光彩奪目的現象,可是在空氣中,鐵不燃燒。這就是由于空氣中約有4/5的氮氣,影響了氧氣的'性質。

  什么是純凈物,混合物。

  1、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生反應,混合物里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例如:空氣

  2、純凈物是一種物質組成的。例如:氧氣、氮氣

  我們在這里所講的純與不純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絕對純凈的物質是沒有的。通常所指的純凈物指的是含雜質很少的具有一定純度的物質。我們只是利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是不純物質變為比較純的物質。

  例如:用作半導體材料的硅,就是從含硅的礦物里制得的。經提純,硅的質量百分數可達,99,999,999,999%(11個9)這種硅叫做高純硅。

  第三章 分子和原子

  第一節 分子

  一、分子

  1、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質:小、動、距、構、分

  (1) 分子在不停的運動。

  (2) 分子間有一定間隔。

  (3) 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4) 發生物理變化,分子沒變化;發生化學變化,分子有變化。

  (5) 分子在化學變化中是可分的。

  (6) 分子體積非常小。

  (7) 分子的質量非常小。

  二、混合物和純凈物

  1、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生反應,混合物里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例如:空氣

  2、純凈物是一種物質組成的。例如:氧氣、氮氣

化學教學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濃度、壓強、溫度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使學生能初步運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來解釋濃度、壓強、溫度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設計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與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培養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

  教學建議

  化學反應速率知識是學習化學平衡的基礎,學生掌握了化學反應速率知識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學平衡的建立和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及外界條件的改變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其原因是本節教學難點。這部分教學建議由教師引導分析。而壓強、溫度、催化劑的影響可在教師點撥下由學生閱讀、討論完成。

  關于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聯系化學鍵知識,明確化學反應得以發生的先決條件。

  (1)能過提問復習初中知識: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反應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

  (2)通過提問復習高中所學化學鍵知識:化學反應過程的實質是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

  (3)明確: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必須通過反應物分子(或離子)的相互接觸、碰撞來實現。

  2。運用比喻、圖示方法,說明化學反應得以發生的必要條件是活化分子發生有效碰撞。

  (1)以運動員的投籃作比喻。

  (2)以具體的化學反應為例,讓學生觀看HI分子的幾種可能的碰撞模式圖(如制成動畫教學軟件加以模擬會收到更好的效果),進一步說明化學反應得以發生的必要條件。

  3。動手實驗,可將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改成邊講邊做,然后據實驗現象概括出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規律。有條件的學校,也可由學生動手做,再由學生討論概括出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可以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4。通過對本節所設鐵與鹽酸反應的討論,并當堂課完成課后“習題二、2”,綜合運用本節所學內容反饋學生掌握情況,鞏固本節所學知識。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學大綱的有關規定,作為側重理科類學生學習的教材,本節側重介紹化學反應速率和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使這部分知識達到大綱中所規定的B層次或C層次的要求。本知識點,按最新教材來講。

  教材從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蝕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實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并通過演示實驗說明不同的反應具有不同的反應速率,以及濃度、溫度等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教材注意聯系化學鍵的有關知識,從化學反應的過程實質是反應物分子中化學鍵的斷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學鍵的形成過程,以及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都需要通過分子(或離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實現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稱。并以運動員的投籃作比喻,說明只有具有足夠能量和合適取向的分子間的碰撞才能發生化學反應,教材配以分子的幾種可能的碰撞模式圖,進一步說明發生分解反應生成和的情況,從中歸納出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的數目與單位體積反應物分子的總數成正比,也就是和反應物的'濃度成正比,從而引導學生理解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種影響的原因。接著,教材圍繞著以下思路:增加反應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數→增加有效碰撞次數→增加化學反應速率,又進一步介紹了壓強(有氣體存在的反應)、溫度、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使學生對上述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討論的方式,要求學生通過對鐵與鹽酸反應的討論,綜合運用本節所學習的內容,進一步分析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教材的教學內容。

  本節教材的理論性較強,并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和圖畫來說明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以及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是本節教材的教學關鍵。教師不可輕視實驗和圖畫在本節教學中的特殊作用。

  本節重點是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難點是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原因。

化學教學教案7

  核心素養:

  1.了解鹵素單質的物理性質及其遞變規律。

  2.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總結,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觀。

  3.培養“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觀和綠色發展的科學觀。

  教學重點:

  鹵素單質的化學性質及其遞變規律。

  教學難點:

  鹵素單質的化學性質及其遞變規律。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激發情感

  1.出示多瓶不同顏色的氣體,請同學們利用所學知識猜測是哪些氣體?

  2.學生利用鹵素單質的性質這一知識點,快速判斷出氣體。

  3.教師提出問題:鹵素單質有哪些化學性質呢?引入課題。

  二、實驗探究,講授新課

  1.教師請學生從氧化還原的角度推測鹵素單質的'性質。學生初步預測鹵素單質的性質。

  2.教師對學生的預測進行點評,并介紹鹵素單質可以與氫氣反應這一特性。

  3.教師請學生從原子結構的角度推測不同鹵素單質與鹵素單質反應的難易程度。

  4.教師請學生觀察鹵素單質與氫氣反應的實驗視頻,請學生根據視頻判斷自己的預測是否準確。

  5.學生總結鹵素單質與氫氣反應過程中的現象,并用表格的形式進行匯總。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請回憶鹵素單質與氫氣的反應,嘗試總結生成的氫化物的穩定性。

  6.學生通過對視頻的回顧,組內討論,總結出生成氫化物的穩定性。

  7.教師請學生對上述反應進行分析,總結出鹵素單質非金屬性的強弱變化。

  8.教師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觀察以上的遞變性,嘗試總結鹵素單質與氫氣反應中的遞變性。

  三、習題拓展,鞏固新知

  通過多媒體的展示習題,將學生本節課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深化。

  四、歸納總結,深入理解

  由學生總結本堂課的收獲,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態度的升華。

  五、緊扣主題,擴展延伸

  請學生課下查閱資料,了解鹵素單質之間的反應。

  六、板書設計

化學教學教案8

  探索分子構建的奧秘

  一、 指導思想

  探索形形色色,千變萬化的物質世界的內部規律,這是學生化學認知過程的一個必要趨勢。知道了金屬、非金屬、酸、堿、鹽,為什么它們有各自的特性呢?認識了鹵素單質及其有關化合物,為什么它們既有相似的性質,又有一定的差異性呢?引導學生去探究物質、物質分子構建的奧秘,挺進到一個新的層面上去認識物質世界,不管是在知識、智能、情意方面,還是在技能、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方面都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

  本章學習中必須從微觀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結構。從宏觀到微觀,這是人類科學研究的一個飛躍。這是一個從宏觀物質的基本直觀性到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世界的轉變。讓學生經受從宏觀到微觀,從形象到抽象,從直接感知到想象感悟,直至從普通語言到化學符號的一系列認知活動的轉變,從而可以充分發揮出本章知識教育的智力價值,以求得學生在感知、注意、想象、思維等方面有更全面的發展。

  本章所涉及的物質結構理論對學生而言是一個新的情境;而對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培養也必須有一個新的情境。作為一名教師,只要牢牢把握住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去探究的宗旨,在原子趨向穩定的可能途徑,原子間的作用,形形色色的晶體的學習中,完全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猜測聯想,讓思維插上創新創造的翅膀。同時在聯系物質、材料等有關調查觀察中,在證明化學鍵理論的金屬鈉與氯氣反應、氫氣與氯氣反應的實驗設計中,又不乏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物質結構的判斷和有關化學用語的表達、模型的搭建和電子式的認識中,又有許多基本技能的訓練。若是在教材的基礎上稍作延伸,在豐富多彩的材料世界、化學鍵與能量的關系、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等專題上,讓學生去發現問題,通過各種途徑去解決問題,自然就成為研究性學習的小課題了。

  二、 教育目標

  ⑴從了解物質硬度的不同而延伸到物質的結構差異,并了解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等概念及形成的初步知識。理解氯化鈉、固體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及銅、鐵的物質結構差異。知道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分子晶體及金屬晶體及它們的典型性質,知道分子間作用力,認識電子式。

  ⑵在物質硬度差異的應用和生活中所用的材料等的觀察分析中,在物質為什么具有不同硬度,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原子趨向穩定的途徑等的質疑討論中,在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性質差別等的探索討論中,在有關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形成的演繹討論中,在金屬具有有關特性的探究討論中,在化學鍵類型、晶體類型的歸納對比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演繹、推理、對比、歸納等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各種類型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

  ⑶感受人與自然、人與科學的息息相關,學生存、學生活,感受辯證唯物主義的有關基本觀點和科學研究的成就,學負責、學創新,感受優秀科學家的品質,學道德、學關心,在微觀世界的有關問題討論研究中,學合作、學科學方法科學精神。使學生在情感領域有所收獲、有所發展。

  ⑷學會從觀察和進行實驗比較物質的硬度,從有關原子結構判斷原子趨向穩定的途徑和典型化學鍵的形成,以及觀察電子式、有關結構模型等技能。

  ⑸在鈉與氯氣、氫氣與氯氣反應的實驗的設計完成中,培養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進行聯系的實踐和思維能力。在材料聯系生活的觀察調查中,提高實踐能力。可以就生活中的材料、化學鍵與能量、晶體的結構與性質等作小課題進行延伸性的研究。

  三、 重點與難點

  ⑴重點:

  物質硬度差異的應用,離子鍵、共價鍵,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和金屬晶體。

  對于物質硬度差異的應用,發動學生進行深入討論,集思廣益,見多便能識廣。

  離子鍵、共價鍵的概念則要進行剖析討論,經思辨才深刻。

  四類晶體則讓學生自己去整理、歸納、對比它們在構成、作用、性質上的有關差異,乃至作一些示意圖、作一些比喻,處處聯系物質實際是不難鞏固的。

  ⑵難點:

  化學鍵,化學鍵的形成,金屬鍵,原子晶體與分子晶體的區別,金屬晶體,電子式。

  化學鍵的概念內涵深刻,外延豐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討論。

  化學鍵的形成的關鍵是其作用的本質,讓學生由表及里進行分析,要產生思維碰撞的火花,產生矛盾,揭示矛盾,得到統一,才能使學生內悟。所以切忌老師講述到“完美”。

  金屬鍵與離子鍵、共價鍵相比,難在動態的自由電子,可結合金屬的特性來讓學生了解。

  原子晶體和分子晶體中的不同作用,必須搞清楚是結構微粒之間的作用,不要把結構微粒內外的作用混淆一體,選取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硅作對比,部分也出于這一因素。初學時不宜把晶體內部的所有作用力作詳細討論。

  在電子式的學習討論中,注意區分好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區別,區分陰、陽離子的書寫的'區別,把握形成共用電子對數目的判斷方法,把握成鍵前后電子數保持不變的原則,把重點放在正誤的判斷上。

  三、課時安排

  第一節 金剛石是最硬的物質嗎? 1課時

  第二節 原子是怎樣構建成分子大廈的? 2課時

  第三節 形形色色的晶體 2課時

  第一節 金剛石是最硬的物質嗎?

  教學目標

  了解物質硬度的表示方法和物質硬度差異的主要原因。

  理解形形色色的物質是如何形成的?

  理解化學鍵的概念和化學鍵的種類

  教學重點

  物質硬度差異的主要原因,化學鍵的概念。

  教學難點

  化學鍵的概念

  一、常見物質的硬度

  奧地利物理學家摩斯把10種常見的礦物按硬度由小到大分為10級。

  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氟石⑤磷灰石⑥正長石⑦石英⑧黃玉⑨金剛砂⑩金剛石

  問題:金剛石和石墨是同素異形體,為什么硬度差異這樣大?

  金剛石和石墨一樣,都是由碳組成的,之所以硬度差異縣殊,是因為它們的原子結構完全不同。通過X光,可以看到,在金剛石晶體中,碳原子排列成空間的四面體型的結構,它的每一個方都有相同的硬度。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成一片片平面的六邊形結構,片與片的結合力微弱,所以石墨很容易裂成薄片。由于地球上天然金剛石很稀少,從本世紀50年代開始,很多國家都在進行通過一定條件把石墨轉化為金剛石的嘗試,在攝氏1800度的高溫和7萬個大氣壓的條件下,人們終于將石墨變成了人造金剛石。今天,隨著現代科技和現代工業的發展,金鍘石已從單純的工藝原料,變為重要的工業材料。目前,金剛石年產量(包括天然和人造)已達1億克拉(20噸)以上。

  如何鑒別鉆石的真假

  鉆石由于價格昂貴及稀有,使得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假貨來獲利,有沒有迅速準確的方法將鉆石與形形色色的假鉆石區分開呢?方法是有的,而且不止一種。

  在敘述這些區分的方法之前,我們將鉆石及其代用品的性質列一個表,以便看出它們之間在什么地方有區別:

  在表中,將鉆石的可能代用品(及冒充品)分成三類:第一類包括立方氧化鋯、GGG等四種,它們的光學性質,即折光率和色散都與鉆石相近,并且都是均質體沒有雙折射,因此,琢磨出的寶石成品外觀上與鉆石非常相似,為了區分,只有根據硬度、比重和導熱性;第二類包括鋯石、人造金紅石等四種,它們的成品外觀也與鉆石相似(但不如第一類),但因為都有很高的雙折射率,在成品上都可以看出明顯的雙影,與鉆石容易區別。當然,它們的硬度、比重和導熱線,與鉆石也有很大的不同;第三類包括無色藍寶石、水晶等五種,它們的特點是折光率低,外觀與鉆石不夠相似。因此,在有條件時可以用折光儀測定它們的折光率。當測出折光率數字后,立即可以知道它是代用品而不是鉆石。當然,它們的硬度和導熱性,也與鉆石有很大的差別。

  總起來看,鉆石與它的所有代用品(或冒充品)之間,的區別有兩點,一是硬度,二是導熱性。因此,可以根據這兩種差別制造出儀器,用來迅速、準確地區別鉆石和所有的代用品 或假冒品。

  鉆石測定儀

  導熱性指物質對于熱的傳導能力,凡導熱性強的物質,都能迅速傳送熱量,例如人們熟知的金屑銅、鋁等。當人們用手摸銅、鋁時,由于它們會將人手上的熱迅速傳開,因此感到這些金屬是“冰涼的”。又例如木材,它的導熱性很弱,因此人手摸上去是溫熱的。

  導熱性的強弱,可以用數字來表示,數字越大的導熱性越強,例如,銅的相對導熱性為0.927,鋁為0.485。由表可以看出鉆石的導熱性非常強,竟然超過了銅和鋁,相對導熱性高達1.6—4.8。而鉆石的那些代用品呢,導熱性都比鉆石弱得多。由表可看出,大多數代用品的導熱性都低于 0.01,即比鉆石底100倍以上,像玻璃,它的導熱性最差,競比鉆石低1000多倍。藍寶石雖然導熱性較高,可比鉆石也要低10多倍甚至幾十倍。

  這樣,如果制造出一種儀器,能夠迅速測出寶石的導熱性,那區分真鉆石與假鉆石真是易如反掌了。這種儀器已經有了,它的英文名稱叫做“Diamond Master”,中文可以譯成 “鉆石測定儀”。 下圖是鉆石測定儀的照片。它的形狀像一個電表,外聯一根電線,電線前端像一支鋼筆,鋼筆頂端是“探頭”。使用時打開開關接通電源(一般用9v電池),將探頭與被測的寶石接觸(寶石事先須擦干凈,不能有油膩污垢),這時儀器上的指針就開始轉動,當轉動的偏角很大,超過儀器上標定的區域時,被測寶石就是真鉆石,如果指針的偏轉角很小,達不到標定的區域,那被測寶石就是假鉆石。

  最簡單的鉆石測定儀,只能顯示出被測寶石是真鉆石還是假鉆石;構造復雜一些的鉆石測定儀,還可以估計出假鉆石是什么,例如是立方氧化佬,或者是YAG等。由于制造廠家的不同,這種儀器有各種改進,例如取消了電線與指針,探頭裝在儀器突出的一個短管上,用不同顏色的發光二級管顯示測定結果,綠燈亮時表示真鉆石,紅燈亮時則為假鉆石等。

  鉆石測定儀的體積很小,和一包香煙差不多,可以方便地放入衣裝中。

  標準硬度計 使用鉆石測定儀區分真假鉆石,當然很理想,可是這種儀器價格比較昂貴,我們可以用另一種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測試寶石的硬度。 我們知道,鉆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質,它的硬度是摩氏硬度10,用鉆石可以劃傷任何物質,可任何物質都不可能劃傷鉆石。根據這個原理,人們制造出了一種“標準硬度計” ,這是一個大小為65×55×23mhl的方盒,打開盒蓋后,里面鑲有4個標準硬度片,它們都經過精密研磨,表面光潔如鏡。4片標準硬度片的摩氏硬度分別為6、7、8、9。

  標準硬度計用于測定寶石的硬度。將要測定的寶石(已琢磨好的成品或未琢磨的原石皆可)找一尖棱部位,輕輕刻劃硬度6的標準片,然后用放大鏡觀察,如果標準片毫無傷痕,表示寶石的硬度低于6,不必再測。如果標準片表面有擦不掉的細線狀傷痕,表示寶石硬度高于6,應繼續刻劃7的標準片,如劃不動(無傷痕),表示寶石硬度在6—7之間(包 括7)。如能劃傷,則繼續刻劃硬度8的標準片。如此下去,可將所有寶石的硬度分成五類,即:硬度低于6;硬度在6—7 之間(包括7);硬度在7—8之間(包括8);硬度在8—9之 間(包括9);硬度高于9。

  用標準硬度計測定鉆石真假極為方便,只要用寶石輕輕刻劃硬度為9的標準片,如能劃出傷痕,就是真鉆石,如劃不動,就是假鉆石。

  刻劃硬度時,首先應將標準片表面擦拭干凈。刻劃時是否劃傷了,手感是不同的,劃不動時有“打滑”的感覺。

  標準硬度計的構造簡單,價格也比較低廉。

  二、原子間的相互作用

  討論:原子是如何結合成分子的呢?

  化學鍵的概念:分子或晶體中直接相鄰的原子之間的主要的強烈相互作用稱為化學鍵。

  化學鍵的分類:根據形成化學鍵的形成方式,可以分為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

  練習:

  1. 證明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方法是( )

  A. 觀察外表 B. 測定密度C. 在純氧中燃燒,檢驗燃燒產物 D. 測量硬度

  2. 石墨與金剛石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 )

  A. 顏色不同 B. 內部碳原子排列不同C. 物質組成不同 D. 化學性質不同

  3. 下列物質中硬度的是( )

  A. 玻璃 B. 巖石 C. 石墨 D. 金剛石

  4. 金剛石和石墨在氧氣里燃燒,它們的生成物是( )

  A. 分別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 都是一氧化碳

  C. 都是二氧化碳 D. 分別是二氧化碳和水

  5.化學鍵是一種作用力,它存在于

  A.分子或晶體中的原子間B構成物質的所有微粒

  C分子或晶體中相鄰的原子之間D分子間

  6. 1985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組成為 的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它的1個分子中含有60個原子 B. 它是一種新型化合物

  C. 它是一種共價化合物 D. 它是一種單質

  7. 金剛石可以裝在鉆探機的鉆頭上,是由于____________。石墨可做鉛筆芯是由于____________;可做潤滑劑,是由于____________;可做電極,是由于____________。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濾毒劑,是由于____________。

化學教學教案9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空氣的組成、污染和防治

  2、了解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

  能力目標:培養學習能力

  教育目標:進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的教育 增強環保意識的教育

  重點、難點: 理解和記憶

  教學方法: 實驗導思法

  教學媒體: 有關實驗儀器

  教學 學生

  程序: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活動

  復習 空氣中有哪些成分? 提問 回憶

  導課 簡介化學家拉瓦錫發現空氣的過程 演示p燃燒 觀察

  新授 一、空氣的組成:(v%)

  n2 : 78% 歸納 思考

  o2 : 21% 整理

  稀有氣體: 0.94% 結論

  co2 : 0.03%

  其他氣體和雜質: 0.03%

  二、空氣是一種資源

  1、 氧氣: 指導學生閱讀 通讀

  2、 氮氣: p24~26內容 討論

  3、 稀有氣體: (主要是用途) 交流

  三、保護空氣:

  1、污染空氣的有害物質: 給出討論提綱 討論

  氣體: co no2 so2

  (來源于礦物燃燒和工業廢氣) 歸納

  粉塵: 沙塵 煙塵

  (來源于水土流失和工業排放 )

  2、污染的防治:

  可采取的.措施: 提示 回答

  (1)禁止工業廢氣的任意排放

  (2)處理汽車尾氣

  (3)嚴禁燃燒散煤

  (4)使用無鉛汽油

  (5)不焚燒垃圾

  (6)使用清潔燃料

  (7)種樹、造林、種草防止水土流失

  (8)不燃放煙花爆竹

  開放性問題討論:

  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分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四、空氣是一種混合物

  特點:

化學教學教案10

  【教學設計】

  1、酚的定義:

  羥基跟芳香烴側鏈上的碳原子連接的有機化合物是芳香 。

  羥基跟苯環直接連接的有機化合物是______。

  苯分子里只有一個氫原子被羥基取代所得的生成物,是最簡單的酚,叫 。

  2、苯酚的同系物:

  苯酚的同系物:通式為CnH2n-6O(n≥6);

  [練習]寫出C8H10O的分子中含有苯環的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

  3、苯酚的結構:

  苯酚的分子式為 、結構式為 、結構簡式為 或 或 。

  4、苯酚的物理性質:

  苯酚俗名_______,最初是從煤焦油中發現的。純凈的苯酚為___色,有______的氣味___體,苯酚易被氧化,空氣中放置即可被氧化而帶有 色。熔點43℃。室溫時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向盛有水的試管中加入足量的苯酚晶體,振蕩后,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當溫度高于_____時,則能與水______。苯酚易溶___等有機溶劑。苯酚有毒,它的濃溶液對皮膚有強烈的腐蝕性,苯酚可使蛋白質變性,可通過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引起中毒,如不慎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________洗滌。

  5、苯酚的化學性質:

  ①苯酚的酸性:

  苯酚的電離方程式為:

  a.在苯酚溶液中滴加幾滴石蕊試液, 現象為 。

  b.苯酚與金屬鈉反應 。

  c.苯酚與NaOH溶液反應的方程式為 。

  向苯酚鈉溶液中通入CO2,不論CO2過量與否,均有 現象其產物為 而不生成

  反應的方程式為 。

  d.苯酚與碳酸鈉反應 。

  思考:設計實驗比較苯酚、碳酸和醋酸的酸性強弱?

  ②苯酚的.取代反應:

  與芳香烴中的苯環類似,苯酚也可與鹵素、硝酸、硫酸等在苯環上發生取代反應。

  苯酚與濃溴水的反應:向苯酚溶液中滴加濃溴水,其現象是有 生成,化學方程式為:

  這個反應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檢驗。

  思考:如何除去苯中的苯酚?

  ③苯酚的顯色反應:

  苯酚遇FeCl3溶液顯色,溶液顏色變為______,這個反應可用于鑒別和檢驗苯酚。

  思考:鑒別苯酚的方法?

  ④ 苯酚的氧化反應:

  ⑤苯酚的加成反應:

  ⑥與甲醛反應

  6、苯酚的用途:

  苯酚有毒,苯酚的溶液,可作防腐劑和消毒劑,如藥皂含有苯酚。

  苯酚還可作化工原料,制酚醛樹脂、醫藥、染料等。

  【歸納小結】苯酚知識的網絡關系圖

  感悟高考

  1、胡椒酚是植物揮發油中的一種成分。關于胡椒酚的下列說法:①該化合物屬于芳香烴;②分子中至少有7個碳原子處于同一平面;③它的部分同分異構體能發生銀鏡反應;④1mol該化合物最多可與2molBr2發生反應。其中正確的是 (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2、四川盛產五倍子。以五倍子為原料可制得化合物A。A的結構簡式如右圖所示:請解答下列各題:

  (1)A的分子式是 。

  (2)有機化合物B在硫酸催化條件下加熱發生酯化反應可得到A。

  請寫出B的結構簡式: 。

  (3)請寫出A與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香蘭素是重要的香料之一,它可由

  丁香酚經多步反應合成。有關上述兩種化合物的

  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下,1mol丁香酚只能與1molBr2反應

  B.丁香酚不能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

  C.1mol香蘭素最多能與3mol氫氣發生加成反應

  D.香蘭素分子中至少有12個原子共平面 ( )

  4、下列與溴水不能反應的物質是:①苯;②苯酚;③氫硫酸;④NaOH溶液;⑤AgNO3溶液;⑥裂化汽油;⑦甲烷;⑧鎂粉。 ( )

  A.① B.①⑦ C.①⑦⑧ D.①②⑤⑦

  【教學反思】

  第五十八講 苯酚作業紙

  班級: 姓名: 學號: 等第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苯中少量的苯酚可先加適量的濃溴水,使苯酚生成三溴苯酚,再過濾而除去

  B.將苯酚晶體放入少量水中,加熱時全部溶解,冷卻到50℃形成懸濁液

  C.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指示劑變色,但可以和NaHCO3反應放出CO2

  D.苯酚也可以與硝酸發生硝化反應

  2、下列關于苯酚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苯酚是一種弱酸,滴加指示劑變色

  B.苯酚在水溶液中能按下式電離:

  C.苯酚鈉在水溶液中幾乎不能存在,會水解生成苯酚,所以苯酚鈉溶液顯堿性

  D.苯酚有腐蝕性,濺在皮膚上可用酒精沖洗

  3、下列物質中與苯酚互為同系物的是

  A.CH3OH B.(CH3)3COH C.

  4、丁香油酚的結構簡式是

  —CH2—CH=CH2

  HO—

  O—CH3

  該物質不應有的化學性質是 ( )

  ①可以燃燒;②可以跟溴加成;③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還原;④可以跟NaHCO3溶液反應;⑤可以跟NaOH溶液反應;⑥可以在堿性條件下水解。

  A.①③      B.③⑥      C.④⑤      D.④⑥

  5、為了把制得的苯酚從溴苯中分離出來,正確的操作是

  A. 把混合物加熱到65℃以上,用分液漏斗分液

  B. 加燒堿溶液振蕩后分液,再向上層液體中加鹽酸后分液

  C. 加燒堿溶液振蕩后分液,再向上層液體中加食鹽后分液

  D. 向混合物中加乙醇,充分振蕩后分液

  6、用一種試劑就能區分開苯酚、乙醇、NaOH溶液、AgNO3溶液、KSCN溶液這六種無色液體。它是 A.溴水 B.FeCl3溶液 C.金屬鈉 D.CuO

  7、在下列化合物中,既不能跟鹽酸反應,又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又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的是

  A、苯酚 B、苯 C、甲苯 D、C2H5OH

  8、下列物質久置于空氣中發生顏色改變的是:①綠礬;②氫氧化亞鐵;③碘化鉀溶液;④苯酚;⑤過氧化鈉。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9、(20xx年江蘇)花青苷是引起花果呈顏色的一種花色素,廣泛存在于植物中。它的主要結構在不同pH條件下有以下存在形式:

  下列有關花青苷說法不正確的是

  A.花青苷可作為一種酸堿指示劑 B.I和Ⅱ中均含有二個苯環

  C.I和Ⅱ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I和Ⅱ均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

  1 2 3 4 5 6 7 8 9

  10、某芳香烴衍生物的分子式為C7H8O,若該有機物遇氯化鐵溶液顯紫色,其結構簡式可能是

  11、白藜蘆醇廣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椹、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能夠跟1摩爾該化合物起反應的Br2或H2的用量分別是 、 。

  12、含苯酚的工業廢水的方案如下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⑴設備①進行的是 操作(填寫操作名稱),實驗室這一步操作所用的儀器是 ;

  ⑵由設備②進入設備③的物質A是 ,由設備③進入設備④的物質B是 ;

  ⑶在設備③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⑷在設備④中,物質B的水溶液和CaO反應,產物是 、 和水,可通過 操作(填寫操作名稱)分離產物;

  ⑸上圖中,能循環使用的物質是C6H6、CaO、 、 。

  ★13.將某烴的含氧衍生物92mg裝入元素分析裝置,通入足量的O2,完全燃燒,將生成的氣態物質依次通過氯化鈣管(A)和堿石灰管(B),測得A管增加54mg,B管增加286mg,又知該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為184,結構中含有—CH2—,只含有兩種官能團,遇FeCl3顯示明顯的顏色變化,求該有機物的分子式和可能的結構簡式。

化學教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化學肥料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及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2、了解化肥、農藥對環境的影響

  3、培養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指導閱讀教材內容,來讓學生學會如何探尋重點、要點,有條理地歸納整理新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了解了化肥、農藥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后,懂得

  “科學種田,越種越甜”的道理。

  2、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2、氮肥的特效及施用注意事項

  3、通過探究實驗學會區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方法。教學準備

  化學樣品:硫酸銨、硝酸銨、氯化銨、氨水、尿素等教學步驟

  一:導課

  1、導入: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水、食物等營養物質,植物

  的生長也是一樣的,需要充足的養分。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77頁

  1、2段并思考、探討下列問題:

  (1)農作物所必須的營養元素有哪些?

  (2)農民經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

  2、總結過度:雖然植物需要的營養元素種類很多,但是對

  氮、磷、鉀的'需求量較大,因此,我們常見的有氮肥、磷肥、鉀肥。合理施肥已成為農業增產的重要手段。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化學肥料的知識。

  二:化學肥料的種類和作用

  1、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77—79頁的有關內容,通過小組

  討論并進行看圖搶答

  利用投影展示不同受損植物的圖片,讓學生以搶答的形式回答下列問題:投影中的這些植物是否營養不良,如果是,你準備給它施用何種肥料,依據是什么?

  2、提問:我們知道,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氮氣,植物能

  不能將空氣中的氮氣直接吸收并轉化為氮肥呢?

  3、總結講解:大部分植物不能把氮氣轉化為可以吸收

  的氮肥,但豆科植物利用根部的根瘤菌卻能將氮氣轉化為氮肥,這類植物無需或只需少量施肥,因此,有經驗的農民常把其他植物與豆科植物種在一起。講解:這種將氮氣轉化成氮的化合物的過程叫氮的固定。

  組織辯論:將全班同學分成正方和反方兩大組,以“使用化肥、農藥的利與弊”為題進行辯論,使學生在辯論中深入領悟化學肥料的利與弊,懂得合理使用化學肥料。三:本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氮肥、磷肥、鉀肥這幾種重要肥料的作用并利用它們物理、化學性質的不同進行初步區分。同時,了解了化肥和農藥對提高農產品的產量有重要作用,但也會帶來環境問題,因而要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提高它們的利用率,并注意減少污染。

  教學探討與反思

  教材中化肥的知識很有限,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化肥和農業發展的一些趨勢,樹立一些觀念。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補充一些相關資料如化肥發展的概況和趨勢等,也可以結合本課題后調查和研究發動學生收集資料,以此來豐富教學內容。

化學教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由易到難的題組和一題多解的訓練,開闊思路,提高解題技巧,培養思維能力,加深對化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3、情感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按照化學特點進行思維及審題、分析、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1、由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求生成物(或反應物)的質量。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書寫格式要規范化。

  教學難點:

  訓練和培養學生按照化學特點去思維的科學方法。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f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并說明化學方程式的涵義

  (1) 氯酸鉀與二氧化錳共熱

  (2)氫氣還原氧化銅

  引入新課:(情景設計)

  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涵義,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可

  表示為:

  2KClO3==2KCl+3O2↑

  245 149 96

  若 ( )g ( )g 48g

  同理: C+ O2 == CO2

  12 32 44

  若 ( )g ( )g 22g

  講解:這說明: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質量比是成正比例關系,因此,利用正比例關系根據化學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可生成物(或反應物)的質量。

  講授新課

  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例1:加熱分解5.8克氯酸鉀,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氣?

  提問:怎樣計算?(在引入的基礎上學生回答)

  講解:解題步驟:設、方、關、比、算、答

  設:設未知量

  方: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配平)

  關:找關系(寫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與計量數的關系,然后再寫出已知量與未知量質量關系,并寫在化學式下面。

  比:列出正確的比例式

  算:計算正確答案(保留小數點一位)

  答:

  說明:書寫格式

  [解]:設:可得氧氣的質量為x。生成氯化鉀的質量為y ………………(1)設

  2KClO3 == 2KCl+3O2↑…………(2)方

  245 149 96

  …………(3)關

  5.8g y x

  …………(4)比

  x=2.3g y=3.5g …………(5)算

  答:分解5.8克氯酸鉀可得到氧氣2.3克 …………(6)答

  練習:若將[例題1]改為:實驗室要制取2.3克的氧氣。需分解多少克的氯酸鉀?解題時在書寫格式上應如何改動?

  閱讀:課本第99頁[例題1、2],強調書寫規范化。

  講解: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注意事項:

  1、根據物質的組成,在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實際是求各化學式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分子質量與化學式前邊化學計算數的乘積比是屬于純凈物之間的質量比,因此在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時除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必須準確無誤外,在計算時還必須將純量代入方程式。

  2、注意解題格式的書寫要規范化。

  3、注意單位和精確度要求。

  小結:三個要領:

  1、步驟要完整;

  2、格式要規范

  3、得數要準確

  三個關鍵:

  1、準確書寫化學式

  2、化學方程式要配平

  3、準確計算相對分子質量

  例題2:實驗室用5g鋅粒與5ml稀硫酸反應,反應完畢后剩余鋅粒3.7g ,問可生成氫氣多少克?這些氫氣在標準狀況下占多大體積?(標況下,氫氣的密度是0.09g/L)

  分析:解題思路,特別強調為什么將(5—3.7)g鋅粒的質

  量代入化學方程式計算,不能將5ml稀硫酸代入計算的原因。

  板演:請一位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做在本子上。

  小結:指出板演中的`問題并給予更正。

  練習:課本第100頁第1、2、3題

  講解:足量的涵義: 適量(恰好完全反應的合適量)

  足量

  過量(反應后有剩余的量

  總結:略

  作業:課后作業:6、7、8題

  教后:

  第二課時:根據化學方程式簡單計算課堂練習

  1、等質量的鋅、鎂、鐵分別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

  A、Zn>Fe>Mg B、Mg>Fe>Zn

  C、Fe>Zn>Mg D、Zn=Fe=Mg

  2、現需6g氫氣填充氣球,需消耗含鋅量80%的鋅粒多少克?

  3、將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20g,加熱使其完全分解后,得剩余的固體物質13.6g,問:

  (1) 剩余的固體物質是什么?各多少克?

  (2) 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是多少克?

  4、某學生稱量12.25g氯酸鉀并用少量高錳酸鉀代替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制取氧氣,待充分反應后12.25g氯酸鉀全部分解制得氧氣4.9g,則該生所用高錳酸鉀多少克?

  5、實驗室用5g鋅粒跟5ml稀硫酸反應等反應完畢后剩余鋅粒3.7g,,問可生成氫氣多少克?這些氫氣在標準狀況下占多大體積?(在標準狀況下氫氣的密度是0.09g/1L)(精確到0.01)

化學教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目標

  使掌握反應物中有一種過量的計算;

  使學生掌握多步反應的計算。

  目標

  通過計算,訓練學生的解題技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學生科學生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原料浪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是化學計算中的一類重要計算。在介紹了有

  關化學方程式的最基本的計算,在介紹了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本節據大綱要求又介紹了反應物中有一種過量的計算和多步反應的計算。到此,除有關燃燒熱的計算外,在階段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已基本介紹完。

  把化學計算單獨編成一節,在以前學過的關化學方程式基本計算的基礎上,將計算相對集中編排,并進一步討論有關問題,這有利于學生對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有一個整體性和綜合性的認識,也有利于過去已學過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科學。此外,還注意聯系生產實際和聯系學過的化學計算知識。如在選擇例題時,盡量選擇生產中的實際反應事例,說明化學計算在實際生產中的作用,使學生能認識到化學計算的重要性。在例題的分析中,給出了思維過程,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有些例題,從題目中已知量的給出到解題過程,都以物質的量的有關計算為基礎,來介紹新的化學計算知識,使學生在新的計算的同時,復習學過的知識。

  本節作為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計算的一個集中討論,重點是反應物中有一種過量的計算和多步反應的計算。難點是多步反應計算中反應物與最終產物間量關系式的確定。

  教法建議

  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是初中、高一計算部分的延續。因此本節的教學應在復習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根據本節兩種計算的特點,幫助學生找規律,得出方法,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規范解題步驟,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中政治。

化學教學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了解化學鍵的含義以及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增強學生對物質構成的認識。

  2、了解化學反應中伴隨有能量的變化的實質和化學能與其他能量形式之間的轉化。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講清化學鍵存在于分子內相鄰的兩個或多個原子間,“強烈的相互作用”而不能說成是“結合力”。

  2、通過電解水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的介紹,搞清共價鍵的形成原因和存在情況。

  3、關于離子鍵的形成,通過對NaCl形成過程的分析,引導學生注意離子鍵的形成特點:(1)成鍵的主要原因——得失電子(2)成鍵的微——陰、陽離子(3)成鍵的性質:靜電作用,當吸引與排斥達到平衡時形成離子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的

  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重新認識已知的化學反應,引導學生從宏觀現象入手,思考化學反應的實質,通過對化學鍵、共價鍵、離子鍵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通過“遷移·應用”、“交流·研討”、“活動·探究”等形式,關注學生概念的形成。通過對“化學反應的應用”的學習,提升學生對化學反應的價值的認識,從而贊賞化學科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知識上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的的含義,化學鍵與化學反應的實質。

  教學難點:對離子鍵、共價鍵的成因和本質理解。

  (二)方法上突破點

  針對共價鍵和離子鍵,這些比較抽象的概念,要以某一實例出發,展開分析剖析,從中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聯想質疑,形成概念。

  三、教學準備

  (一)學生準備:預習“化學鍵與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

  (二)教師準備:教學多媒體設備和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方法:問題推進法、總結歸納法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引入】前邊通過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學習,知道目前已知的元素種類只有一百多種,可這些元素卻構成了已發現或合成的一千多萬種物質,元素的原子能夠相互結合形成多種多樣的物質,說明形成這些物質的'原子間一定存在著相互作用。下面以電解水為例:

  【投影】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

  2H2O=2H2↑+O2↑

  【思考·質疑】水在通電條件下能夠發生分解,為什么要通電?

  【歸納】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氫原子和氧原子之間存在著很強的相互作用,要破壞這種相互作用就需要消耗能量,通電正是為了提供使水分解所需要的能量。

  【板書】第1節化學鍵與化學反應

  化學鍵:相鄰原子間的強相互作用

  【對定義的強調】①是直接相鄰的原子。

  ②是強烈的相互作用。

  ③相互作用既包括吸引也包括排斥。

  【投影】“交流·研討”

  【分析·歸納】水在通電時分解成H2和O2,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水分子中氫原子和氧原子間的化學鍵斷裂,形成單個的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和氫原子間、氧原子和氧原子間分別又以新的化學鍵結合成為氫分子和氧分子。所以可以得出結論:化學反應中物質變化的實質——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

  【投影】化學反應中物質變化的實質——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

  【過渡】元素有一百多種,這些元素從大的角度分兩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金屬元素的原子一般容易失電子,非金屬元素的原子一般容易得電子。我們發現非金屬和非金屬元素之間,非金屬元素和金屬元素之間都可以通過化學鍵構成物質,他們之間的化學鍵是否一樣?下面我們以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和鈉在氯氣中燃燒為例。

  【聯想·質疑】氫氣在氯氣中的燃燒形成氯化氫和鈉在氯氣中的燃燒形成氯化鈉,在形成化學鍵方面是否相同?

  【點評歸納】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氫分子和氯分子獲得能量,化學鍵分別斷裂,從而形成氫原子和氯原子。由于氫和氯都是非金屬元素,都有得電子的趨勢,最終誰也不能把對方的電子完全得到,氯和氫都沒有完全得失電子,而是氯原子和氫原子各提供一個電子組成共用電子對,從而使兩者的最外層都達到穩定結構并產生強烈的相互作用——形成化學鍵,這樣的化學鍵叫共價鍵。

  而在氯化鈉的形成過程中,由于鈉是金屬元素很容易失電子,氯是非金屬元素很容易得電子,當鈉原子和氯原子靠近時,鈉原子就失去最外層的一個電子形成鈉陽離子,氯原子最外層得到鈉的一個電子形成氯陰離子(兩者最外層均達到穩定結構),陰、陽離子靠靜電作用形成化學鍵——離子鍵,構成氯化鈉。

  【媒體展示——板書】

  共價鍵: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學鍵。一般非金屬元素之間形成共價鍵。

  離子鍵:陰陽離子之間通過靜電作用形成的化學鍵。一般存在于活潑金屬和活潑非金屬之間。

  【課堂練習】請運用你所學的知識判斷下列物質中分別存在哪些類型的化學鍵?

  ⑴NaF⑵CH4⑶H2O⑷CaO⑸KBr⑹HF

  ⑺BaCl2⑻O2⑼CO2⑽MgCl2⑾Ar⑿NaOH

  【過渡】我們已經學習過物質的分類,知道物質分純凈物、混合物;純凈物又分單質和化合物。通過化學鍵的學習,我們知道構成物質的離子(或原子)之間的化學鍵也是有區別的——又分為離子鍵、共價鍵等。于是,人們根據化合物中所含化學鍵類型的不同,把化合物分為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

  【媒體展示——板書】

  離子化合物: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

  共價化合物:只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

  【設問】如何判斷一種物質是否屬于離子化合物或共價化合物?

  【討論回答】關鍵在于化合物中是否存在離子鍵?若有離子鍵時,該化合物一定是離子化合物。

  【練習】請判斷下列物質中哪些分別屬于離子化合物或共價化合物?

  ⑴NaF⑵CH4⑶H2O⑷CaO⑸KBr⑹HF

  ⑺BaCl2⑻O2⑼CO2⑽MgCl2⑾Ar⑿NaOH

  【歸納·強調】

  (1)當一個化合物中只存在離子鍵時,該化合物是離子化合物。

  (2)當一個化合中同時存在離子鍵和共價鍵時,以離子鍵為主,該化合物也稱為離子化合物。

  (3)只有當化合物中只存在共價鍵時,該化合物才稱為共價化合物。

  (4)在離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有金屬元素又含有非金屬元素;

  共價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屬元素(NH4+例外)

  【遷移·應用——課堂練習】

  指出下列化合物內部的鍵型和化合物的分類(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

  【板書設計】

  第1節化學鍵與化學反應

  化學鍵:相鄰原子間的強相互作用

  共價鍵: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學鍵。

  離子鍵:陰陽離子之間通過靜電作用形成的化學鍵。

  離子化合物: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

  共價化合物:只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

化學教學教案15

  一、教學目的:

  1.了解鈉的物理性質、結構及用途

  2.掌握鈉的化學性質、存在和保存方法

  3.認識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維方法

  4.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化學美

  二、教學重點:

  鈉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用品

  學生實驗用品:鈉、酚酞、小刀、鑷子、濾紙、燒杯、玻片、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火柴等

  教師演示用品:鈉、酚酞、玻璃鈉柱、錐形瓶、漏斗、導管(帶尖嘴)、大頭針、小燈泡、導線、電源、電極等

  四、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引言]在人類已發現的一百多種元素中,有一類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都為1的活潑金屬,由于它們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強堿,因此,又將它們統稱為堿金屬。

  [板書]第二章堿金屬

  [設問]堿金屬的家庭成員都有哪些呢?(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后回答,并寫出其元素符號)

  [過渡]本節課我們就來討論堿金屬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屬——鈉。

  [板書]第一節鈉

  [學生實驗]請用鑷子從你們桌上的試劑瓶中取出一小塊鈉,并用濾紙吸干表面的液體(注意:不可用手接觸),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細觀察新切面的顏色(把切下的一小塊鈉留在玻片上)。

  [設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現象?說明了鈉的哪些性質?(鈉的新切面呈銀白色,有金屬光澤,能用刀切,說明鈉的硬度小)

  [板書]一、鈉的物理性質

  顏色狀態硬度熔點密度導電性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鈉的樣品。

  [演示]鈉的導電性實驗。把電極兩端插入瓶里的`金屬鈉中,接通電源,可以發現串聯在線路上的燈泡發亮,提起電極,燈泡熄滅。(說明鈉的導電性很強)

  [學生實驗]觀察留在玻片上鈉新切面顏色的變化(鈉表面變暗,失去光澤。)

  [設問]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內的鈉能保持光亮的銀白色,而我們剛才切割的鈉卻不能呢?(玻管隔絕空氣,剛切割的鈉卻與空氣充分接觸,說明鈉與空氣中的物質發生了反應)

  [板書]二、鈉的化學性質

  1.鈉與氧氣等非金屬反應

  [講解]Na在常溫下可被空氣中的O2氧化成Na2O,純凈的Na2O是一種白色粉末

  [教師]請大家寫出鈉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氧化鈉)的化學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體)

  [思考]一塊鈉如久置在空氣中會發生哪些變化?

  [教師]下面我們改變鈉與氧氣的反應條件,觀察現象是否同上。

  [學生實驗]切一小塊鈉用濾紙吸干表面液體,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觀察現象

  [請一個同學描述所看到的現象,其他同學補充](鈉首先融化成球狀,然后燃燒,產生黃色火焰,生成一種淡黃色固體)

  [現象分析]鈉融化成球狀說明什么?(鈉的熔點低)生成淡黃色固體說明在加熱時鈉與氧氣生成了一種與氧化鈉不同的物質,這種物質是過氧化鈉(Na2O2)。

  2Na+O2=△===Na2O2(淡黃色固體)

  [思考]根據Na與O2反應生成Na2O和Na2O2的條件,分析比較Na2O與Na2O2的穩定性。

  [結論]Na2O2比Na2O穩定。

  [講解]鈉與氧氣反應條件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現象,生成了不同的產物。

  [設問]鈉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屬單質O2反應外,還能和哪些非金屬單質反應?

  (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Na與Cl2的反應)

  [講解]另外,鈉還可以和硫單質反應,甚至發生爆炸,生成Na2S。

  [過渡]鈉在空氣里很容易燃燒,如果鈉著火,能否用水來滅火?

  [實驗]向你們桌上盛水的小燒杯里滴入幾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塊鈉(注意鈉塊只要綠豆大小,不要用手接觸金屬鈉),并蓋上表面皿,觀察發生的現象(浮、熔、游、紅)。

  [教師]請大家根據上述實驗現象,討論以下問題:

  [投影]1.鈉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

  2.鈉為什么會熔化成一個小球?

  3.小球為什么會在水面上游動?

  4.滴入酚酞后溶液為什么會變色?

  5.保存鈉的無色液體是否是水?

  [學生討論及回答]

  [教師]通過以上實驗及討論結果,請大家歸納出鈉的性質。

  [板書]2.鈉與水反應

  [講解]由Na與水反應后生成的物質可使酚酞變紅可知,Na與H2O反應生成了堿,那么,反應生成的氣體又是什么呢?

  [演示實驗]在錐形瓶中裝滿水和帶有大頭針、漏斗和導管的膠塞做Na與水反應的實驗,并檢驗生成的氣體。

  [教師]由實驗現象可知,鈉與水反應還生成了H2。

  [板書]2Na+2H2O====2NaOH+H2↑

  [投影討論]1.根據以上實驗討論及分析,你覺得鈉的化學活性怎樣?并與初中所學金屬活動順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應中,Na元素化合價的變化,能否從原子結構方面來說明?

  [結論]1.鈉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與金屬活動順序表相一致。

  2.鈉在上述反應中,化合價均由0價變為+1價,這是由于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之故,因此,鈉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具有還原性,是一種強還原劑。:

  [設問]通過對鈉的性質的討論,并參閱課本有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投影]1.鈉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態存在?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質中?

  2.怎樣保存金屬鈉?為什么要這樣保存?

  3.鈉有哪些用途?

  [板書]二、鈉的存在及用途

  [學生回答,投影并板書]1.鈉在自然界以化合態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質中,由于鈉的性質活潑,所以須密閉保存,少量鈉保存在煤油中。

  2.鈉的用途

  a.制過氧化物

  b.Na—K合金用做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

  c.制稀有金屬如Ti、Ta、Ni等

  d.制高壓鈉燈

  [小結]鈉是一種化學性質活潑的金屬,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存在,有著廣泛的用途。

  [布置作業]1.鈉能否和CuSO4溶液發生置換反應?說出理由。

  2.鈉著火以后能否用水來滅火?

  3.試分析鈉在空氣中久置所發生的變化及現象。

【化學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化學教學教案11-13

化學教學優秀教案10-23

化學教學教案(15篇)12-13

初中化學教學教案01-21

化學教學教案15篇11-18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09-28

化學教師教學設計教案08-29

化學教學教案集錦15篇12-30

化學的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