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化學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化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化學教案1
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創設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做科學”的學習過程中,了解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學習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與處理:本節內容分兩部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性質。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為第一部分,相對較為獨立;從整套教材的編寫上來看,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氣體制取的實驗,因此要從探究過程中抽取氣體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學重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教學難點:催化劑
教學思路:創設情景,初識氧氣,引出氣體的制取→了解氣體制取的一般步驟,探究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儀器裝置和反應條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氣→嘗試設計其他的制氧裝置。
教學用具:試管(3只)、酒精燈、錐形瓶、長徑漏斗、帶導管的橡皮塞、乳膠管、集氣瓶、水槽、蓋玻片;30%的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識氧氣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創設情景,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創設情景]在屏幕上循壞播放選取的與氧氣有關的圖片:運動會場上燃燒的火炬、火箭的發射、潛水員帶著氧氣瓶在潛水、搶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爛的葡萄,引導學生回答:氧氣是我們身邊熟悉的物質,它跟世間萬物如影隨形,你對它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交流]氧氣可供給呼吸,氧氣可支持燃燒,氧氣能使物品腐爛,氧氣能發射火箭……
[設問,引出下文]那你還想知道與氧氣有關的.什么知識呢?
[生答]
1. 我想知道氧氣是如何發射火箭的。
2. 我想知道氧氣怎么使食物腐爛的。
3. 我想知道氧氣還有什么用途。
4. 我想知道氧氣是如何制得的。
……
[過渡]看來同學們想知道得還很多,這節課我們先來看一看如何在實驗室里制取一瓶氧氣?然后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氣(核心部分)
設計意圖:通過試驗,探究如何在試驗室里制取氧氣,并形成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讓你到實驗室制取一瓶氧氣,你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師生共同分析]
l 反應原理
l 儀器裝置
l 驗滿方法
l 收集方法
[師問]我們就按這四步學習如何制取氧氣。根據已有的知識,請你說出得到氧氣的方法有哪些?
[學生交流]
l 電解水
l 從空氣中分離氧氣
l 光合作用
……
[師問]上述方法適合在實驗室中制取氧氣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消耗電能;操作復雜;難于控制……不適合在實驗室里制取氧氣。
[老師總結,引出下文]在實驗室里,通常采用30%的過氧化氫溶液來制取氧氣。在什么條件下可制取氧氣呢?根據老師提供的探究報告,請同學們來探究一下。
關于化學教案2
一、教學目標: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用比較的方法(與硫酸比較)學習掌握HNO3的性質。
二、教學重點、難點:HNO3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方法:目標教學法+實驗探究法 +閱讀訓練
四、教學設計:(分兩課時完成)
1、教師陳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及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
2、一分鐘記憶力比賽:C + HNO3—、Cu + HNO3(濃)—、Cu +HNO3(。NO3— (學生快速記憶,并整理到錯題本上)。
3、關于HNO3物理性質的教學。采用一分鐘記憶力比賽,然后讓學生復述回答,師生評價、補充。然后教師設疑:為什么“發煙”二字用引號?(意在強調煙和霧的區別)。
4、關于HNO3化學性質的教學,程序如下:(1)開展4分鐘閱讀競賽(粗讀),回答下列問題:濃HNO3和濃H2SO4在化學性質方面有何異同?(學生回答,師生總結完善)(2)分別學習 HNO3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性和氧化性。
具體如下:A、關于HNO3的不穩定性的教學。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讓學生閱讀探究:(約5分鐘)(1)為什么應把HNO3(特別是濃HNO3)盛放在棕色瓶中?以前我們接觸過的物質中,哪些物質也要盛放在棕色瓶中?(2)為什么我們有時可以看到濃HNO3呈黃色?(3)分析HNO3分解反應原理:a.被氧化、被還原的元素分別是什么?b.氧化產物、還原產物分別是什么?c.電子轉移數是多少?試用單線橋法表示,教案《《硝 酸》教案》。討論學習后,教師板書。
B、關于HNO3的氧化性的教學,教學程序如下:(1)實驗探究:讓兩組同學分別演示濃HNO3、稀HNO3和Cu的反應,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表述現象,并分析原理,教師板書方程式。(約5分鐘)(2)閱讀探究:讓學生開展3分鐘閱讀競賽,歸納總結金屬和HNO3反應的.規律,并和濃硫酸相比較。最后通過提問,補充、完善,師生總結并做好筆記。(約8分鐘)(3)關于HNO3和C及其它物質的反應,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自學完成。(約3分鐘)附:板書設計:一.HNO3的物理性質無色,易揮發,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密度為1.5027g/cm3,沸點83℃,98%以上為“發煙”硝酸。
二.HNO3的化學性質1.不穩定性:宜保存于棕色瓶中的物質:HNO3、AgNO3、AgCl、AgBr、AgI、Cl2水、HClO等。2.氧化性:A、和金屬反應:HNO3和金屬反應的規律:① HNO3能和大多數金屬發生反應(除Au、Pt等外),而且主要不生成氫氣。② 常溫下,Al、Fe等金屬能在濃HNO3中發生鈍化。③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氫以后的金屬Cu、Ag、Hg等與HNO3反應,主要生成NO2,與稀HNO3反應,主要生成NO。Cu+4HNO3(濃) ====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B、和非金屬反應C+4HNO3 ===4NO2↑+CO2↑+2H2OC、和有機物等反應D、與Fe2+、S2-、I-、Br-、SO32-等反應。
五、布置作業:課本習題P16:三、1. 2. 四。
六、教學反思:1、加強問題設計,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2、開展閱讀比賽、記憶力比賽,可以很好地訓練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閱讀能力。那么如何更好地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指導和訓練,應是我們努力學習并加以研究解決的問題。
關于化學教案3
鐵是高中化學重要的金屬,主要有鐵、氧化鐵、氫氧化亞鐵、氫氧化鐵。高考化學中鐵的考點主要集中的三價鐵和二價鐵及其相互轉化。
一、鐵
鐵是銀白色光澤的金屬,密度大,熔沸點高,延展性,導電導熱性較好,能被磁鐵吸引。鐵在地殼中的含量僅次于氧、硅、鋁,排第四。鐵是一種副族元素,化合價主要有0價、+2價和+3價,+6價(高鐵)不常見。
1.鐵與非金屬反應
鐵可以與許多非金屬單質發生反應,與氧化性較強的反應生成三價鐵,如氯氣,液溴;與氧化性較弱的反應生成二價鐵,如硫、碘。
。1)生成三價鐵:2fe+3cl2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2fecl3;2fe+3br2=2febr3;
。2)生成二價鐵:fe+s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fes;fe+i2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fei2;
。3)鐵在氧氣中生成四氧化三鐵:3fe+2o2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fe3o4,四氧化三鐵中含有1/3的二價鐵和2/3的三價鐵。
2.鐵與水反應
鐵在高溫下可以與水蒸氣反應:3fe+4h2o(g)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fe3o4+4h2;
3.鐵與酸反應
非氧化性酸反應,主要指稀硫酸或稀鹽酸:fe+2hcl=fecl2+h2↑;離子反應方程式:fe+2h+=fe2++h2↑;
與氧化性酸反應,鐵遇冷的濃硫酸會發生鈍化反應。
4.鐵與某些鹽發生置換反應
鐵可以與金屬活動順序中排在它后面的金屬的鹽發生置換反應:fe+cuso4=cu+feso4。
二、鐵的氧化物
鐵的氧化物有氧化亞鐵(feo),氧化鐵(fe2o3)和四氧化三鐵(fe3o4),鐵的氧化可以與酸反應,也可以在高溫條件下被還原性物質還原。
1.氧化鐵與非氧化性酸反應:fe2o3+6hcl=2fecl3+3h2o;
2.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fe2o3+3co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2fe+3co2;
3.鋁熱反應:fe2o3+2al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al2o3+2fe;
三、鐵的氫氧化物
鐵的氫氧化物主要有氫氧化鐵(fe(oh)3)和氫氧化亞鐵(fe(oh)2),氫氧化亞鐵是白色固體,容易被氧化;氫氧化鐵是紅褐色固體,經常出現在推斷題中。
1.亞鐵離子與氫氧根生成氫氧化亞鐵:fe2++2oh-=fe(oh)2↓;
2.鐵離子與氫氧根生成氫氧化鐵:fe3++3oh-=fe(oh)3↓;
3.氫氧化亞鐵與酸發生中和反應:fe(oh)2+2hcl=fecl2+2h2o;
4.氫氧化鐵與酸發生中和反應:fe(oh)3+3hcl=fecl3+3h2o;
5.氫氧化亞鐵被氧化:4fe(oh)2+o2+2h2o=4fe(oh)3;
6.氫氧化鐵加熱分解:2fe(oh)3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fe2o3+3h2o;
四、三價鐵與二價鐵的鑒別
1.兩種溶液顏色不同,淺綠色的'二價鐵溶液,黃色的是三價鐵溶液。
2.加入kscn溶液,顯血紅色的溶液是三價鐵溶液,不顯紅色,再滴氯水則變紅的是二價鐵溶液。
3.加入naoh溶液,生成紅褐色沉淀的是三價鐵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馬上變為灰綠色,最后變為紅褐色,溶液為二價鐵溶液。
更多鑒別方法參看:化學競賽中三價鐵與二價鐵鑒別方法;三價鐵中含有二價鐵離子的檢驗;
五、鐵三角,鐵單質,亞鐵離子和鐵離子之間的轉化
鐵單質化合價為0價,只有還原性;亞鐵離子為+2價,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鐵離子為+3價,只有氧化性。
1.鐵單質變為亞鐵離子,需要與氧化性較弱的物質反應,如稀硫酸、稀鹽酸、硫、碘等反應。
2.亞鐵離子變為鐵單質,需要與還原劑反應,如氫氣、一氧化碳、碳、鋁、鎂、鋅等。
feo+co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fe+co2;fecl2+zn=zncl2+fe;
3.鐵單質變為鐵離子,需要與氧化性較強的物質反應,如氯氣、液溴、稀硝酸、濃硝酸等。
4.鐵離子變為鐵單質,需要與還原性較強的物質反應,如氫氣、一氧化碳、碳、鋁等。
5.亞鐵離子變為鐵離子,需要與氧化性強的物質反應,如氯氣、溴水、硝酸等。
2fecl2+cl2=2fecl3;
6.鐵離子變為亞鐵離子,需要與還原性較弱的物質反應,如銅、鐵等。
2fecl3+fe=3fecl2;2fecl3+cu=2fecl2+cucl2。
關于化學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實例了解化合價的涵義;了解常見元素,原子團化合價;能夠根據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化學式或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的化合價。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在課堂練習中培養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滲透定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從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化合價是初中化學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前面學過的有關化學式和物質結構初步知識,尤其是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形成的知識是給出化合價的依據。學生掌握本節知識將對以后各章的學習均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第八章酸、堿、鹽的學習。本節課是初中化學知識鏈中的重要一環,所以應高度重視本節課教與學。
教法建議
從復習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過程。學生分組探究:據Mg、Cl、H、O原子結構示意圖來分析Mg與Cl,H與O之間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提出問題:(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多少?(2)Mg與Cl,H與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個數比各是多少?使學生明確:元素在相互化合時,反應物原子的個數比總是一定的。如果不是這個數目比,就不能使構成離子化合物的陰、陽離子和構成共價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電子層達到穩定結構,也就不能形成穩定的化合物。所以元素間相互形成化合物時,各元素原子數目之間必是一個一定的'簡單整數比。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這種性質叫化合價。即化合價的實質是元素的一個原子在與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時,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數目。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價的判斷:
化合物
離子化合物
共價化合物
數目
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
一個原子共用電子對數
正價
一個原子失去電子的數目
電子對偏離的原子
負價
一個原子得到電子的數目
電子對偏向的原子
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時的數目,所以,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讓學生明白,元素的化合價與原子的結構有關。化合價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聯系。
熟記常見元素化合價和原子團的化合價,是運用好化合價的前提。建議可采用順口溜強化記憶。然后加強課堂訓練,通過實際運用在不斷聯系中達到熟記的程度。根據已知元素的化合價,寫出物質的化學式;或根據物質的化學式,計算出元素的化合價。要做到講練結合,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體會化合價與化學式的相互關系。掌握好元素的化合價與化學式的相互關系,可擺脫以前死記硬背物質化學式的現象;使書寫客觀存在的化合物化學式的能力,達到了一個飛越的程度。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在化學研究的實踐中,必須通過具體實驗確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測定了它的組成成分,才能根據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它的化學式。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
熟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
教學難點:化合價概念的建立。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寫出氯化鈉,氯化氫的化學式。為什么是一個鈉原子和一個氯原子結合,一個氫原子與一個氯原子結合?(從原子結構角度考慮)
寫出鎂,氯,氫,氧四種原子結構示意圖
投影:
探究問題:鎂和氯;氫與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分組討論,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多少?
(2)Mg與Cl,H與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
(3)在氯化鎂,水分子中,原子個數比各是什么?能否隨意改動化合物中的原子個數?
小結:氯化鎂失去鎂最外層兩個電子形成Mg2+,Cl得電子形成Cl-,相反電荷的離子互相作用,形成離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個氧原子提供兩個電子分別與兩個氫原子提供的兩個電子形成兩對共用電子對,形成穩定的共價化合物水。據原子結構,元素的原子在結合時,原子個數是一定的,不能隨意改動。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時的一種性質。這種性質就是元素的化合價。
關于化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及在實驗室中制取氯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學生掌握氯離子的檢驗方法。
3.使學生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4.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演示實驗現象,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5.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氯氣的化學性質及實驗室制法。
2.氯離子的性質。
●教學難點
氯氣的化學性質。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氯氣的實驗室制法及氯氣的化學性質(與水、堿的反應)。
第二課時:氯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與金屬、非金屬單質的反應、氯離子的檢驗)。
教學用具
第一課時:投影儀、氯氣制取裝置一套、集氣瓶、大燒杯、藍色石蕊試紙、水、有色布條、氫氧化鈉溶液。
第二課時:投影儀、集滿氯氣的集氣瓶、酒精燈、火柴、坩堝鉗、尖嘴彎管、制氯氣的裝置一套、銅絲、鎂條、鋅粒、稀硫酸、氯化鈉溶液、稀鹽酸、氯化鉀溶液、硝酸銀溶液、碳酸鈉溶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前面我們學習了堿金屬元素的有關知識,知道堿金屬是幾種在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屬元素,本章,我們來學習幾種在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屬元素——鹵素,它們包括氟、氯、溴、碘、砹五種元素。
[板書]第四章 鹵素
。壑v解]在鹵素形成的單質中,最主要的是18世紀70年代的瑞典化學家舍勒首先發現并制得的氯氣。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氯氣的實驗室制法和它的一些化學性質。
[板書]第一節 氯氣
一、氯氣的實驗室制法
。弁队埃菀阎葰馐且环N有毒的、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它能溶于水,可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并能與NaOH溶液反應。
實驗室制氯氣的反應方程式如下: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請根據以上信息利用下列儀器和試劑,設計實驗室制取氯氣的裝置。
儀器:燒瓶、分液漏斗、雙孔橡皮塞、導管、橡皮管、玻璃片、集氣瓶、燒杯、石棉網、鐵
架臺(帶鐵夾)、酒精燈。
。凵鲜鰞x器若能用繪圖表示,效果更好]
試劑:濃鹽酸、二氧化錳(固體)、氫氧化鈉溶液、藍色石蕊試紙、水。
。壑v解]一套完整的制氣裝置應包括:
1.氣體發生,2.氣體凈化,3.氣體收集,4.尾氣吸收四個部分,請大家以此為依據進行設計。
[學生討論、分析,老師總結并板書]
△[板書]原理: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收集:向上排空氣法
驗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
尾氣吸收:NaOH溶液
[講解]根據實驗室制氯氣的'反應原理。制得的氯氣中可能混有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有關氯氣的凈化,我們留待后續課中討論解決,下面我們按我們的設計方案來制取兩瓶氯氣。
。劢處熯B接好制取氯氣的裝置,請學生上臺收集兩瓶氯氣,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氯氣的顏色]
[過渡]我們剛剛制得的氯氣有哪些性質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認識氯氣的化學性質。
[板書]二、氯氣的化學性質
。垩菔緦嶒4—4,Cl2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
。墼O問]干布條不褪色,濕布條褪色,說明了什么?
。劢Y論]說明Cl2和水反應生成了具有漂白作用的新物質。
[板書]1.氯氣與水的反應
。壑v解]氯氣可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
。郯鍟軨l2+H2O=====HCl+HClO
[補充實驗]把鹽酸滴在干燥的有色布條上,不褪色。
[講解]由上面的實驗可知,干燥的氯氣與鹽酸都不具有漂白性,因此具有漂白作用的一定是次氯酸。
。墼O問]次氯酸有哪些重要的性質和用途呢?請大家閱讀課本中的有關內容,找出答案。
。郯鍟荽温人岵环定,見光易分解放出氧氣。
光照
2HClO=====HCl+O2↑
有強氧化性,可用來漂白、殺菌、消毒。
。壑v解并板書]HClO是具有強氧化性的弱酸,可用來殺菌消毒:HClO====H++ClO-
。墼O問]Cl2溶于水是否全部和水反應?怎樣證明?
[補充實驗]在上面收集有Cl2的集氣瓶中注入少量水,振蕩,與另一瓶氯氣的顏色相比較,并把所得溶液顏色與純水的顏色相比較(可在瓶后襯一張白紙,現象更明顯)。
[講解]注入水后,集氣瓶中的黃綠色變淺,說明氯氣溶于水。溶液為黃綠色,而Cl-、HClO及ClO-無色,所以說明氯水中含有大量的氯氣分子。由此可知,氯氣溶于水時,僅有少量的氯氣與水發生了反應。
常溫下,1體積的水約溶解2體積的氯氣。
思考:氯水為何要現用現制,并保存在棕色的細口瓶中?
[過渡]剛才我們制氯氣時,用于吸收尾氣的是NaOH堿溶液,說明Cl2是可與堿反應的。
。郯鍟2.氯氣與堿的反應
。垩a充實驗]把少量NaOH溶液注入另一瓶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黃綠色全部消失,所得溶液無色。
。壑v解]Cl2可與NaOH溶液充分反應,生成可溶于水的NaCl和NaClO。
。郯鍟軨l2+2NaOH====NaCl+NaClO+H2O
。垡龑W生從Cl2與H2O的反應來理解該反應]
。劢處煟菡埓蠹腋鶕鲜,寫出Cl2與Ca(OH)2溶液的反應。
[板書]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壑v解]上述反應就是工業上生產漂粉精的原理,是通過Cl2與石灰乳作用制成的。其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鈣。
思考: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為什么不用HClO直接漂白,而要轉換成次氯酸鹽?漂白色粉末漂白的原理是什么?
。垡龑W生看書,得出結論]
[板書]Ca(ClO)2+CO2+H2O====CaCO3↓+2HClO
。墼O問]上述反應說明了H2CO3與HClO的酸性強弱順序如何?Ca(ClO)2能與HCl反應嗎?寫出反應方程式,漂白色粉末應怎樣保存才能不很快失效?
[板書]Ca(ClO)2+2HCl=====CaCl2+2HClO
。蹖W生回答]
。坌〗Y]氯氣的實驗室制法,氯氣與水和堿的反應。
。弁队埃菡n后思考題:
1.實驗室制Cl2為何不用Ca(OH)2溶液來吸收尾氣?
2.分析在氯水中都含有哪些粒子?
3.用濕潤藍色石蕊試紙檢驗Cl2時,為何試紙的顏色先變紅,后變白?
。鄄贾米鳂I]
[板書設計]
關于化學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理解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介紹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培養學生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意識; 通過學習和查閱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及世界能源儲備和開發; 通過布置研究性課題,進一步認識化學與生產、科學研究及生活的緊密聯系。
能力目標
通過對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
在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的現在,開發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義,借此培養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擴展是很難得的。注意科學開發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第一章第三節《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梢灾v是高中化學理論聯系實際的開篇,它起著連接初高中化學的紐帶作用。本節教學介紹的理論主要用于聯系實際,分別從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和能量變化等不同反應類型、不同反應過程及實質加以聯系和理解,使學生在感性認識中對知識深化和總結,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教法建議
以探究學習為主。教師是組織者、學習上的服務者、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建議教材安排的兩個演示實驗改為課上的分組實驗,內容不多,準備方便。這樣做既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和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教師不能用化學課件代替化學實驗,學生親身實驗所得實驗現象最具說服力。教學思路:影像遠古人用火引入課題→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學生實驗驗證和探討理論依據→確定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討論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和保護環境→能源的展望和人類的進步→布置研究學習和自學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教學重點: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教學難點: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的觀點的建立。能量的“儲存”和“釋放”。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影像:《遠古人用火》01/07
[過渡]北京猿人遺址中發現用火后的炭層,表明人類使用能源的歷史已非常久遠。
[板書]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一、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過渡] 化學反應中能量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分組實驗]請學生注意
、俨僮鞣椒;
②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劭偨Y實驗結論;
④寫出化學方程式。
。1)反應產生大量氣泡,同時試管溫度升高,說明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瘜W反應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混合攪拌后,玻璃片和小燒杯粘在一起,說明該反應吸收了大量的熱,使水溫降低結成冰;瘜W反應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結論]
放熱反應:化學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學反應叫做放熱反應。
如 CH4(g)+2O2(g)CO2(g)+2H2O(l)
吸熱反應:化學上把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叫做吸熱反應。
如 C(s)+H2O(g)CO(g)+H2(g)
[討論] 現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
結論:現代人利用化學反應主要是①利用化學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學反應制取或合成新物質。
[板書]二、燃料燃燒的條件和環境保護
[學生分組討論](1)燃料充分燃燒條件?(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點?
[結論]
(1)使燃料充分燃燒需要考慮兩點:①燃燒時要有足夠多的空氣;②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空氣不足:①浪費資源;②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
空氣過量:過量空氣會帶走部分熱量,浪費能源。
增大接觸面:改變燃料的狀態。如固體燃料粉碎、將液體燃料以霧狀噴出、固體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溫室效應;②會造成化石燃料蘊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燒排放二氧化硫,導致酸雨;④煤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塵。
[板書]三、現代能源結構和新能源展望
[討論] 現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
結論:人類所需要能量,絕大部分是通過化學反應產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或它們的制品燃燒所產生的。
[講述]現代能源結構。
1999年我國化石燃料和水電能源的消耗結構: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水電
比例:76.2%,16.6%,2.1%,5.1%
[講述]我國化石燃料與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對比。
石油儲量/1×1010t
天然氣儲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歐
3.4
6.1
99.3
日本
1.0
前蘇聯
8.3
42.5
241.0
中東
54
24.2
中國
2.4
0.8
99.0
[討論]我國能源結構的缺點和新能源展望(環保、防止能源危機)。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
[結論]得出以下結構。
[閱讀]能源與人類進步。
請學生閱讀教材22——23頁。
[本節課的總結和評價]——根據實際完成的情況和教學效果而定。
[尾聲]《太陽能》05/34
教學手段:
設計思想:教師應從課堂的知識傳輸者和灌輸者,變為組織者、學習上的服務者、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
板書設計:
關于化學教案7
知識目標
了解強、弱電解質與結構的關系。
理解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以及濃度等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
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電解質導電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探索能力。
通過區分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能力。
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情感目標
在分析強弱電解質的同時,體會結構和性質的辯證關系。
由電解質在水分子作用下,能電離出陰陽離子,體會大千世界陰陽共存,相互對立統一,彼此依賴的和諧美。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共分為三部分:強、弱電解質與結構的關系,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以及電離平衡常數。其中電離平衡常數在最新的教學大綱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從初中溶液的導電性實驗以及高一電離等知識入手,重點說明強電解質在水中全部電離,而弱電解質在水中部分電離,溶液中既有離子,又有分子。
同時,教材中配合圖畫,進一步說明強、弱電解質與結構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轉入到對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討論。這部分內容是本章知識的核心和后面幾節教學的基礎,也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關于外界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是本節的難點,教材并沒有具體介紹,而是采用討論的方式,要求學生自己應用平衡移動原理來分析,這樣安排是因學生已具備討論該問題的基礎,而且通過討論,更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法建議
關于強、弱電解質與結構的關系:
建議以復習相關內容為主,進而說明強、弱電解質與結構的關系。
1.課前復習
組織學生復習高一有關強、弱電解質以及化學鍵的知識。
著重復習:
。╨)強、弱電解質概念,以及哪類物質是電解質,哪類物質是強電解質,哪類物質是弱電解質;
。2)離子鍵、極性鍵。
2.課堂教學
建議采用回憶、討論、歸納總結的方法組織教學。首先,引導學生回憶電解質的概念并結合實例依據電解質電離程度的大小將其分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然后再組織學生結合實例討論各強、弱電解質中的主要化學鍵,從而得出強、弱電解質與結構的關系。
關于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的教學:
這既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建議教學中運用化學平衡知識及學習方法來學習本內容,并注意加強教學的直觀性。重點介紹下面問題。
l.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建立
從弱電解質溶液中既存在弱電解質分子、又存在其電離出的離子這一事實出發,對弱電解質(如醋酸)溶于水時各微粒變化情況展開討論,使學生明確弱電解質的電離過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導學生聯系化學平衡建立的條件,結合課本中圖3-3(可制成掛圖),討論電離平衡的建立。強調指出當弱電解質分子的電離速率等于離子重新結合成分子的速率時,電離過程就達到平衡狀態。有條件的`學校可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
2.電離平衡狀態的特征
重點分析醋酸的電離平衡,與化學平衡的特征相類比,歸納出電離平衡的特征:
(l)電離平衡是動態平衡——“動”。
。2)在電離平衡狀態時,溶液中分子和離子的濃度保持不變——“定”。
。3)電離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當外界條件改變時,平衡就會發生移動——“變”。
3.外界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
利用教材中的討論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應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外界條件的變化對電離平衡的影響,使學生深刻認識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動原理的使用范圍。
最后,練習電離方程式的書寫,重點強調弱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中要用可逆號、多元弱酸的電離要分步寫。
關于化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
2)認識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性。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2)通過對燃料的選用來培養學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通過討論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燃料對環境影響的學習來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體會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2)通過實驗和討論來培養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實踐的科學精神。
【內容分析】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認識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中的活動與探究建議討論:在氫氣、甲烷(天然氣、沼氣)、、煤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柴油和煤等燃料中,你認為最理想的燃料;調查當地燃料的來源和使用情況,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議。新課程標準提出可選情景素材有城市“環保汽車”的興起,“西氣東輸”工程等。確定選用人教版的九年級《化學》上冊中的第七單元課題3《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作情景素材,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學生在前兩個課題已學習了燃燒和滅火、燃料和熱量,本課題內容主要分兩大點,一是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二是使用和開發新的燃料及能源。學生在前兩個課題的基礎上主要通過探究煤燃料時產生的二氧化硫等形成的酸雨的危害,汽車用燃料的燃燒時產生的尾氣的探究,歸納出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對空氣的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再探究乙醇和氫氣的燃燒反應、制取等內容,討論燃料的選用。最后了解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結束時總結歸納本課題應該知道的知識是:1、一些燃料燃燒對環境有不良影響,應選擇使用不污染環境或對環境污染小的燃料;2、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燃料。3、應使用和開發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潔燃料,綜合利用資源和開發新能源具有重要意義。
【重點】
了解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重要性。
【難點】
燃料燃燒對空氣污染的原因,選用燃料的依據,新燃料及能源的優點。
【媒體與器材】
電腦、小燒杯,稀硫酸、植物葉子或果皮,金屬粒或條(如鐵、鋁等),小石頭粒
【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學生活動設計教師活動設計設計意圖
引導探究
探究煤的燃燒形成的酸雨。從煤的成份推出燃燒產物,從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酸推測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引導復習煤的知識引入酸雨的形成。
實驗探究分組進行有關酸雨的探究實驗,并開展討論P140的“討論”。指導實驗,組織討論。引導學生總結發言。探究酸雨的危害。
引導探究從汽車用燃料的成份推出燃燒產物,分析尾氣中污染物。引導復習石油的知識引入燃燒產物的探究。探究汽車用燃料的燃燒。
引導探究從汽車用燃料的成份改良和充分燃燒的角度推測減少污染的方法。引導從燃燒的反應開展探究。探究減少汽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
總結歸納總結化石燃料燃燒造成對空氣污染的原因。引導從燃燒的`反應總結歸納。了解燃料對環境的影響。
引導探究從酒的釀制推出乙醇的可再生,從燃燒的反應推出其優點。引導從酒精的制備、性質來探究酒精。探究乙醇。
引導探究說出應用的例子及優點。引導從乙醇燃燒的優點探究其使用。探究乙醇作燃料的情況。
引導探究回憶氫氣的性質推出氫氣是最清潔的燃料。從制備考慮其應用前景。引導從氫氣的性質制備來探究。探究氫氣。
討論從掌握的知識分組討論P143的“討論”組織開展討論。引導學生總結發言。確定選擇使用的燃料。
引導探究從掌握的知識描述知道的新能源。引導描述新能源。認識開發新能源的重要性。
總結回憶歸納總結本課題知道了的知識。引導總結本課題內容要求。檢查對知識的學習情況。
作業:完成P146的習題3、4;
選做習題1、2、5、6提高知識的掌握程度;
進行P145的“調查與研究”作為繼續深入的學習。
課后記:本節內容很開放,可留給學生較大的自主學習空間。
關于化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的性質和用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的化學性質;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的用途。
能力目標:
通過對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及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通過判斷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及對化學性質的歸納,逐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的制法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的方法和反應原理;
了解工業上從空氣中提取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應的定義及其與化合反應的區別。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及實驗、分析、總結、理解運用的學習方法。
教學建議
的性質和用途
本節教材分為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三部分。
這三部分應以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該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教學建議
關于物理性質的教學,教給學生一個認識物理性質的順序,以便在以后學習其它物質的物理性質時,即觀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對照的作用。使記憶更牢。
物質的物理性質,其觀察和描述的順序與人的感覺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關,最突出的是顏色,其次是形狀,再是嗅覺、味覺,這樣自然的形成一個描述物理性質的習慣順序。
關于溶解性,由于學生尚不了解溶解過程的實質,對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學反應的物質的溶解,只能先認為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有關微溶于水的事實,可列舉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幫助理解。如許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蛘咦寣W生想想辦法,做個家庭實驗,如:用封閉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養魚的效果對比。
等氣體的沸點和熔點都很低,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難想象到的低溫,教師應爭取使學生看到液態空氣、液氧、液氮做為改進教學的設想;蛘咧辽僖矐獱幦】吹戒浵衿(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廠都有生產,液氮在一般大醫院用于冷凍療法。)
在氣體密度教學上,注意①怎樣測定氣體密度?它與固體和液體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氣體為什么是混合均勻而不分層?
關于化學教案10
教學重點: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難點: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教學過程:
引入:我們知道硫在氧族中燃燒能夠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氣體二氧化硫。
播放視頻:硫在氧氣中燃燒。
引言:我們以硫為代表物,認識了氧族元素的主要化學性質,現在我們要學習硫的重要氧化物之一二氧化硫的性質、用途和危害。
講述:物理性質
展示:聞氣體氣味正確方法的圖片
演示實驗:二氧化硫溶于水(此處若無演示條件,也可以播放視頻文件)
討論:根據二氧化硫的物質分類判斷它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分析: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既說明它能溶于水,又說明它和水反應生成了酸。在此可以復習可逆反應的概念。
討論: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實驗中為什么開始水面沒有順利上升?振蕩后水面很快上升?(在液面上形成飽和亞硫酸溶液,阻止SO2的吸收。)
要求:學生寫出證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簡介:亞硫酸
討論:根據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價推斷它應具有的化學性質。
講述:當二氧化硫遇到強還原劑時,表現出氧化性。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氫反應可以生成硫和水。
過渡:二氧化硫主要表現出還原性。
講述:二氧化硫和氧氣的反應
增加演示實驗:二氧化硫使碘水褪色。
分析:此實驗說明了什么?由此推斷二氧化硫能否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使氯水、溴水褪色?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演示實驗:二氧化硫使品紅溶液褪色。
分析: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并與氯氣等作對比,小結具有漂白性的物質。
討論:根據二氧化硫的性質推斷它的用途。
過渡:二氧化硫在工業上可以作漂白劑,還能殺滅霉菌和細菌,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劑。但是也有不法之徒利用二氧化硫的性質,讓饅頭、銀耳變得更白,只顧個人利益,不管他人的`身體健康。請同學們今后要注意。此外,二氧化硫還是污染大氣的主要有害物質之一。
講述:二氧化硫的污染。酸雨的概念和危害。
展示圖片、播放有關酸雨的錄像。
小結:
作業:寫出鑒別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質
1.物理性質
無色、有毒、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液化、易溶于水(1 :40)
2.化學性質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可逆反應);
( 過量)
(2)二氧化硫的氧化還原反應
①弱氧化性:
、谳^強的還原性:
如 能使氯水、溴水、 溶液褪色。
(與 有類似反應)
* (此方程式不要求學生掌握)
(3)漂白性
3.用途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酸雨
教案點評:
二氧化硫是一種比較重要的化合物,它發生的化學反應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元素化合價不發生變化——遵循酸堿反應規律,一種是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遵循氧化還原反應規律。本節課抓住了這兩條規律來展開二氧化硫化學性質的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及正確的思維習慣。并在教學借助于媒體手段從而使教學過程較為生動活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于化學教案11
。垡裕萆瞎澱n我們學了氯氣的實驗室制法和氯氣的性質,本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有關氯氣的知識。
。郯鍟菀、氯氣的性質和用途
。劢處煟菡埓蠹腋鶕瞎澱n所觀察到的和學到的知識,總結出氯氣的物理性質。
。蹖W生總結]
。郯鍟1.氯氣的物理性質
(1)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
(2)易液化()
(3)密度比空氣大
(4)能溶于水
。圻^渡]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的結構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請大家根據氯原子的結構來分析和預測氯氣的化學性質。
[學生活動]
。郯鍟2.氯氣的化學性質
。壑v解]氯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有7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極易得一個電子形成8電子穩定結構而顯示-1價,從而表現出較強的氧化性,在一定條件下,能跟許多金屬、非金屬及化合物發生反應。
[設問]在初中時,我們曾學過氯氣能和哪些物質反應?(可提醒學生在學習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概念時所學到的例子)
。鄞穑萋葰饪珊徒饘兮c反應生成氯化鈉,也可和非金屬H2反應生成氯化氫。
。圻^渡]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氯氣與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
[板書](1)氯氣與金屬的反應:
[設問]從前面堿金屬的知識我們知道,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對于性質不活潑的金屬,氯氣是否也能與其反應呢?
(展示銅絲、回憶其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的位置,演示實驗4—1,銅在氯氣中的燃燒)
。壑v解]銅在氯氣中燃燒生成的棕黃色的煙是CuCl2固體小顆粒。CuCl2溶于水可因為溶液濃度的大小而分別呈現出綠色和藍色。
[板書]
[提問]寫出Cl2和F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指出誰是氧化劑?
[學生活動]
[板書]
[講解]鐵比銅更易和氯氣反應,由于氯氣的氧化性較強,所以,當其和變價金屬反應時,生成的總是高價氯化物。
。墼O問]①氯氣雖能和鐵反應,但我們貯存氯時,卻用主要成分是鐵的鋼瓶,為什么?
(通常條件下,干燥的氯氣不能與鐵起反應)
②氯氣能與鎂、鋁反應嗎?如能,寫出反應方程式,并預測其反應的劇烈程度與銅相比如何?
[過渡]初中我們學過氯氣能和氫氣反應生成氯化氫,它們反應時的現象如何呢?下面我們一試即知。
[板書]
(2)氯氣與非金屬的反應
[演示實驗4—2,氫氣在氯氣中的燃燒]
。壑v解]純凈的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氯化氫氣體。它極易溶于水而形成鹽酸,也叫氫氯酸。實驗時我們在瓶口觀察到的白霧就是氯化氫氣體跟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所形成的鹽酸小液滴,此反應也是工業制鹽酸的主要反應。
。郯鍟
[講述]氫氣和氯氣不但能在點燃的條件下發生反應,在光照時,也能發生上述反應。
[演示實驗4—3,氫氣與氯氣的混合爆炸]
[板書]
。塾懻摚萃ㄟ^剛才銅在氯氣中燃燒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實驗,想一想,燃燒是否必須有氧氣參加?為什么初中課本對燃燒的定義是:通常說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蹖W生討論]
。劢Y論]燃燒不一定要有氧氣參加,任何發光發熱的化學反應都可以叫燃燒。
。壑v解]氯氣不但能與氫氣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與P、S、C等非金屬直接化合。試寫出下列反應的方程式。
。弁队埃軵在Cl2(不足量)中燃燒生成PCl3
P在Cl2(足量)中燃燒生成PCl5
。劢處煟莼貞浬瞎澱n內容,氯氣還有哪些性質?
。郯鍟(3)氯氣與水的反應
(4)氯氣與堿的反應
[總結]氯氣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較強的氧化性。
[教師]請大家根據我們學過的氯氣的性質,總結出氯氣的用途。
。郯鍟3.氯氣的用途
。蹖W生回答]氯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除用于消毒、制造鹽酸和漂白劑外,還用于制造氯仿等有機溶劑和多種農藥。
。圻^渡]氯氣與金屬及某些化合物反應時,往往生成氯化物。其中大多數能溶于水電離出氯離子,在初中我們曾學過檢驗鹽酸的方法,對于可溶性氯化物中的氯離子,我們也可采取類似的方法檢驗。
。郯鍟荻、氯離子的檢驗
。蹖W生回憶鹽酸的鑒別方法]
[演示實驗4—6]
(在HCl、NaCl、KCl溶液中滴入AgNO3,均有白色沉淀生成,請學生寫出上述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板書]Ag++Cl-=====AgCl↓
。墼O問]是不是滴加AgNO3有白色沉淀生成就一定能斷定溶液中有氯離子呢?
。垩菔荆軳a2CO3溶液與AgNO3溶液的反應,學生寫出離子方程式。
。郯鍟2Ag++CO =====Ag2CO3↓
。墼O問]怎樣防止檢驗Cl-時CO 的干擾呢?
。垩菔緦嶒灒輰⑸鲜鲇邪咨恋淼腵試管中滴加稀HNO3,請學生寫出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郯鍟軦g2CO3+2H+====2Ag++CO2↑+H2O
。劢Y論]檢驗溶液中的Cl-,可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來檢驗。
。弁队埃菟伎碱}:1.液氯與氯水是否為同一種物質?
2.新制氯水與久置氯水的成分是否一樣?
3.用Cl2消毒的自來水養魚時,須把自來水曬一段時間再注入魚缸,為什么?
。坌〗Y]Cl2是一種黃綠色有毒的氣體,化學性質活潑,顯示出較強的氧化性,有著廣泛的用途。檢驗溶液中的Cl-,我們可用酸化的AgNO3溶液做試劑。
[布置作業]
。郯鍟O計]
一、氯氣的性質和用途
1.氯氣的物理性質
(1)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
(2)易液化( )
(3)密度比空氣大
(4)能溶于水
2.氯氣的化學性質
(1)氯氣與金屬的反應
(2)氯氣與非金屬的反應
(3)氯氣與水的反應
(4)氯氣與堿的反應
3.氯氣的用途
二、氯離子的檢驗
Ag++Cl-====AgCl↓
2Ag++CO Ag2CO3↓
Ag2CO3+2H+====2Ag++CO2↑+H2O
關于化學教案12
教學重點: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與水解平衡移動。
2.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難點: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設計:
師生共同鞏固第一課時相關。
(1)根據鹽類水解規律分析
醋酸鉀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鋁溶液呈 性,原因 ;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內在因素有哪些?
【講解】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
組成鹽的酸根對應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堿性就越強, 越高。
組成鹽的陽離子對應的堿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強, 越低。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講解】
(1)溫度: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因此升高溫度水解程度增大。
(2)濃度:鹽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鹽濃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堿能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鹽溶液加入堿,就會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則抑制水解。
【設疑】如何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
【講解】根據鹽的組成及水解規律分析!罢l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作為常規判斷依據。
分析: 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酸堿性的相對強弱?
【講解】“越弱越水解”
例題:分析 溶液與 溶液的堿性強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強。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堿性強于 溶液堿性。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
【講解】電解質水溶液K存在著離子和分子,它們之間存在著一些定量關系,也存在量的`大小關系。
(1)大小比較:
、俣嘣跛崛芤,根據多元酸分步電離,且越來越難電離分析。如:在 溶液中,
②多元弱酸正鹽溶液,根據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鄄煌芤褐型浑x子濃度的比較要看溶液中其他離子對其影響因素。
、芑旌先芤褐懈麟x子濃度比較,要進行綜合分析,要考慮電離、水解等因素。
(2)定量關系(恒等式關系)
①應用“電荷守恒”分析:
電解質溶液呈電中性,即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如 溶液中,陽離子有 和 ,陰離子有 , , ,根據電荷守恒原理有:
②應用“物料守恒”分析。
電解質溶液中某一組份的原始濃度(起始濃度) 應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種存在形式的濃度之和。如:晶體 中,在 溶液中:
總結、擴展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及其影響原理。
2.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
(1)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擴展
泡沫滅火劑包括 溶液(約1mol/L), 溶液(約1mol/L)及起泡劑。使用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體積比約是 。若用等體積、等濃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時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 ;若用固體 代替 溶液,在使用時也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 。泡沫滅火器內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鋁溶液,鐵筒里盛碳酸氫鈉溶液,不能把硫酸鋁溶液盛在鐵筒里的原因是 。
板書設計:
1.水解的一般規律
(1)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可作為鹽溶液性質(酸性或堿性)的常規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堿越弱,對應陽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強,對應弱堿陽離子濃度越小。
、谒嵩饺,酸根陰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堿性越強,對應酸根離子濃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強不水解。
2.外界條件對鹽水解的影響
(1)溫度(實驗1)
(2)溶液的酸、堿性(實驗2)
3.鹽類水解利用
(1)應用水解知識,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 溶液中混有雜質 。方法:加熱,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關于化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創設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做科學”的學習過程中,了解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學習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與處理:
本節內容分兩部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性質。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為第一部分,相對較為獨立;從整套教材的編寫上來看,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氣體制取的實驗,因此要從探究過程中抽取氣體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學重點: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教學難點:
催化劑
教學思路:
創設情景,初識氧氣,引出氣體的制取→了解氣體制取的一般步驟,探究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儀器裝置和反應條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氣→嘗試設計其他的制氧裝置。
教學用具:
試管(3只)、酒精燈、錐形瓶、長徑漏斗、帶導管的橡皮塞、乳膠管、集氣瓶、水槽、蓋玻片;30%的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識氧氣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創設情景,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創設情景]
在屏幕上循壞播放選取的與氧氣有關的圖片:運動會場上燃燒的火炬、火箭的發射、潛水員帶著氧氣瓶在潛水、搶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爛的葡萄,引導學生回答:氧氣是我們身邊熟悉的`物質,它跟世間萬物如影隨形,你對它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交流]
氧氣可供給呼吸,氧氣可支持燃燒,氧氣能使物品腐爛,氧氣能發射火箭……
[設問,引出下文]
那你還想知道與氧氣有關的什么知識呢?
[生答]
1.我想知道氧氣是如何發射火箭的。
2.我想知道氧氣怎么使食物腐爛的。
3.我想知道氧氣還有什么用途。
4.我想知道氧氣是如何制得的。
[過渡]
看來同學們想知道得還很多,這節課我們先來看一看如何在實驗室里制取一瓶氧氣?然后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氣(核心部分)
設計意圖:通過試驗,探究如何在試驗室里制取氧氣,并形成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引導學生思考]
如果讓你到實驗室制取一瓶氧氣,你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師生共同分析]
反應原理
儀器裝置
驗滿方法
收集方法
[師問]
我們就按這四步學習如何制取氧氣。根據已有的知識,請你說出得到氧氣的方法有哪些?
[學生交流]
電解水
從空氣中分離氧氣
光合作用
[師問]
上述方法適合在實驗室中制取氧氣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
消耗電能;操作復雜;難于控制……不適合在實驗室里制取氧氣。
[老師總結]
[引出下文]
在實驗室里,通常采用30%的過氧化氫溶液來制取氧氣。在什么條件下可制取氧氣呢?根據老師提供的探究報告,請同學們來探究一下。
關于化學教案14
一、說教材
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化學平衡之前有溶解平衡(初中),在化學平衡之后有電離平衡和水解平衡,很顯然,化學平衡在這一系列的平衡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之一。通過對本章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溶解平衡和硫酸、硝酸工業生產的化學原理的理解,又為以后學習電離平衡理論和水解平衡奠定基礎。
2、本節教材簡析
本節教材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化學平衡狀態;第二部分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化學平衡移動;第三部分勒沙特列原理。
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礎是核心,教材是在簡單介紹固體溶解平衡的基礎上引出跟可逆反應對應的化學平衡并以CO和H2O蒸汽在1升容器中發生的可逆反應為對象,在分析、討論的前提下引出化學平衡狀態的概念及其特征,為第二部分內容的教學打下理論基礎,過渡自然,給出知識的先后順序合理,介紹知識采取以老(溶解平衡)帶新(化學平衡)的辦法降低了知識的難度。所以,第一部分教材的編排,問題的處理,完全符合人類認識事物的總規律,教學時必須遵守。
而后一部分"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采取先吃定心丸(即直接給出定義)后用實驗證明的辦法,我認為這個順序有其不足之外,而將實驗驗證放在化學平衡移動定義之前,先以實驗產生既定事實,之后再抽象歸納出概念較好。列寧說過:"從生動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途徑。"所以,先通過實驗現象找出規律,然后再在此基礎上由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化學平衡移動"的定義來,很自然地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完成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編排意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掌握化學平衡和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初步掌握濃度、壓強、溫度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技能目標——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素質教育目標——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點及難點的確定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對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學習很重要,但最終學生必須用該理論來解決實際化學平衡移動的問題,所以"濃度、壓強、溫度等外界的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是本節課的重點。由于學生對勒沙特列原理的字面含意"平衡將向著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的理解有較大的難度,故而對該原理中重點字詞"減弱這種改變"的理解、剖析進而加以掌握是本節的難點。
二、說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我覺得,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采用啟發式,并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不斷設疑,析疑,解疑。
2、對涉及原理的解釋,力求用實物投影或計算機模擬的電化教學手段加以解決,即遵守直觀性教學的原則。
采用方法1,有利于學生掌握從現象到本質,從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學習方法,有利于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采用方法2,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知識,且能使他們的認識過程遵守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一人類認識事物的規律,并能提高他們對概念的理解能力。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現代的教學,應以發現為重點,確實幫助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怎樣學習"。
結合本教材的特點及所設計的教學方法,指導大多數學生用"發現"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同時還應注意不要忽視那些個性特征很強的學生,一定要指導他們用不同的方法展開學習活動。
為了不使我們的學法指導活動落空,我們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力求把教師的講授轉變為啟發誘導,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探索,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動眼看、動手做、動口說、動腦想,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認識過程統一為一個整體。
四、說教學程序
1、巧妙復習,引入正題
打破傳統問答式的復習方式,應用計算機模擬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及化學平衡的特征。
。ㄟ@樣做可以克服傳統復習枯燥乏味的缺點,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將不可用肉眼觀察到的微觀粒子之間的化學反應,以實物模擬的形式直觀地展示出來,變抽象為直觀。)
2、精心設疑,實驗探究
設問當外界條件改變時,已經建立的化學平衡會不會發生什么變化?
。ㄟ@樣不僅開門見山地將本節研究的中心問題提了出來,而且使學生為之一動,此時,他們會在心中想"化學平衡在外界條件改變時到底會不會發生變化呢?"從而激發起他們對新問題的求知興趣。
在這種情境和氛圍中,由教師分別分次演示實驗1—4、1—5、1—6,其中實驗1—4、1—5放在投影儀上去做。
這樣可以增大實驗的可見度)
此時只分析討論條件改變時,平衡變還是不變的問題,變如何變,為什么這樣變?通過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
關于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先讓學生進行預測,后用實驗論證的方式開展教學。
(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分析實質,深化認識
通過實驗得出結論之后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再次設疑:"為什么當外界條件改變時上述化學平衡會發生移動呢?這些變化有什么規律呢?"
這些問題只要教師稍加點撥,或經學生互相討論,大多數同學都可以從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這一角度加以理解,并順利得出化學平衡移動的定義。
。ㄟ@樣做可使學生感覺到,通過實驗,他們發現化學平衡可能移動,更重要的是通過分析抽象,概括知道了化學平衡在外界條件改變時為什么移動,既從直觀到抽象,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產生認識上質的飛躍,使他們的思維加深。)
4、聯系實際,加深理解
在學習了化學平衡移動之后,要聯系實際,給出反饋題,啟發學生思考。并由他們自己做出正確答案,以加深對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理解和認識。
。ㄗ寣W生做反饋練習的目的,用于檢查本節課的教學效果,發現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制定彌補的措施,在輔導時進一步完善教學活動)。
關于化學教案15
一.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觀察身邊有哪些材料,了解它們的主要性能與應用;
2. 根據已有經驗討論比較棉、毛、合成纖維的優缺點;
3. 探究棉、毛、合成纖維與酸、堿作用及燃燒時的現象;
4. 探究鑒別棉、毛、合成纖維的方法及辨別羊毛制品真偽的方法;
5. 了解聚乙烯與聚氯乙烯的不同用途,探究兩者的鑒別方法;
6. 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的治理方法。
二、重點難點
重點
1. 知道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特點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 知道廢棄的材料對自然環境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提出可能解決污染的合理措施;
3. 實驗探究純棉纖維、羊毛纖維、化學纖維,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見材料的鑒別方法。
難點
實驗探究純棉纖維、羊毛纖維、化學纖維,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見材料的鑒別方法。
三. 具體內容
1. 材料的發展過程
2. 材料的分類
分為: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合成材料、復合材料。
3. 金屬材料
包括純金屬和各種合金。
。1)金屬材料的發展歷程
古代——近代工業——現代工業
(2)常見金屬材料及應用
球墨鑄鐵(Fe、C、Si、Mn)——可代替鋼
錳鋼(Fe、C、Mn)——鋼軌、自行車架、坦克裝甲、挖掘機鏟斗
不銹鋼(Fe、Cr、Ni)——醫療器械、炊具
黃銅(Cu、Zn)——機器零件、儀表、日用品
青銅(Cu、Sn)——軸承、齒輪等
白銅(Cu、Ni)——錢幣、代替銀飾品
焊錫(Sn、Pb)——焊接金屬
硬鋁(Al、Cu、Mg、Si)——火箭、飛機、輪船等
18黃金(Au、Ag、Cu)——金飾品、錢幣
18白金(Au、Cu、Ni、Zn)——金飾品
鉑金(Pt)——鉑金飾品
4. 無機非金屬材料
分為傳統材料和新型材料。
傳統材料:陶瓷、玻璃、水泥
新型材料:新型陶瓷、光導纖維等
5. 合成材料
包括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
。1)合成纖維
纖維分為:天然纖維、人造纖維、合成纖維
天然纖維:吸水性、透氣性好
合成纖維:強度高、耐磨、彈性好、耐腐蝕
四、總結
【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外化學教案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案12-16
化學教案-初三化學教案-鐵的性質09-29
《糖類》化學教案08-26
化學教案:糖類01-13
鈉化學教案10-01
化學教案 《油脂》10-01
化學教案-鈉09-29
化學教案-摩爾09-29
化學教案-空氣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