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地理教案范文5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對一個省區的介紹,其自然環境的概述是必不可少的,是介紹其他各方面的基礎。本區首先介紹了海南省自然環境。從教材左上角的一幅小圖介紹海南省在我國的位置,結合地圖,可看出其地理位置特征,隨后介紹了其范圍和海南島面積。教材通過"海南島地形圖"結合文字描述介紹了海南島的地形特征和水系特征。地形和水系特征是相輔相成的,中高周低的 地形特點使海南島水系呈放射狀流人南海。海南省地處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又受海洋影響,具備一定的海洋性氣候特征。總的來說是以冬季暖熱,夏季高溫多雨為主要特征。這種氣候特征決定了海南省農業以熱帶作物為主,加之風景秀麗,使其成為我國熱帶風光旅游勝地。從這一角度看,海南氣候特征是本節難點。海南省獨特的。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和"豐 富的旅游資源"是本節的重點。濃郁的民族風情,是與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相關聯的,也是海南旅游資源的一部分。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
在我國南部有一 島嶼,因交通閉塞,人煙稀少,歷代封建帝王都將此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內陸的,人們把它視為天之涯,海之角,有去無回,故有"天涯海角"之稱。你知道它是我國的哪一島嶼嗎?
方案②:
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的藍天碧海、沙灘椰林、紅樹林、珊瑚礁等熱帶風光及具有海南特色的黎村苗寨、篝火歡歌等民族風情的錄像片。引人對海南省新課的講授。
在講述海南省 "自然環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用多媒體投影儀展示"中國 政區"圖(或出示"中國政區"掛圖X請一個學生指出海南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2.結合地圖說出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位于 祖國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部和南部瀕臨南海,是我國最年輕省份,也是省級經濟特區。
3.展示"海南島地形"掛圖,進行以下練習:
(1)找出五指山、萬泉河、黎母嶺、昌化江、南渡江。
(2)海南島地形有何特點?水系有何特征 ?
(3)這種地形特點同水系特點有何關系?(海南島中高周低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海 南島水系呈放射狀流人南海。
3.結合 "中國政區"圖,請學生描述一下海南所處緯度區域、當地的氣候特點。(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又深受海洋影響,高溫多雨為其主要氣候特征。全年無冬,最冷月 的平均溫度為16~24℃。
在講述海南省"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時,按下列步驟進行:
方案①:
(1)為什么海南省農業以熱帶經濟作物為主?
( 2)海南省有哪些主要熱帶作物?
(3)海南省有哪些熱帶水果?
(4)為什么海南漁業資源豐富?你知道有哪些水產品嗎?
(5)完成教材 p.67活動題1,了解海南豐富的鹽業資源。
方案②:
2.用多媒體展示天然橡膠、椰子、胡 椒、咖啡、腰果、劍麻、檳榔、菠蘿蜜、芒果等熱帶作物畫面 。
3.出 示椰子、胡椒、腰果、擯榔、菠蘿蜜等實物。(教師可去超市預先購買)
講述海南省"旅游資源"時,可按以下步驟:
1.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的藍天碧海、沙灘椰林等熱帶迷人風光,及黎村苗寨,黃火歡歌的民族風情片段。老師可補充講述:在現代旅游業中,有所謂"三S"指的是太陽、海洋和沙灘這三種最受人 們歡迎的旅游資源,而此三者都與海 濱有關。中國海濱旅游最大的潛力在海南,這里一年四季都適宜海水浴。
2.討論:海南有哪些豐富的旅游資源?(對照教材"海南島地形"圖)
3、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66活動題3和P67活動題2。
附板書:
一、自然環境特征
1.地理位置
2.范圍面積
3.地形特點
4.水系特征
5.氣候特點
二、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
三、豐富的旅游資源
1.秀麗的熱帶風光
2.濃郁的民族風情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兩極地區的位置范圍、氣候條件、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等。
2、會用地圖、景觀圖片和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出兩極地區的環境特點。
3、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4、培養從圖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標
1、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位置特點的方法。
2、掌握使用兩極地形圖和景觀圖片,總結歸納兩極地區氣候特點的方法。
3、使用兩極地區氣溫圖表區分兩極氣候的特點。
4、掌握利用經緯網在以兩極地區為中心的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強他們保護兩極地區環境的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兩極地區的位置、氣候、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等。
(二)教學難點
1、判斷兩極地區的方向,辨別周圍環境。
2、讀圖理解、區分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的差異。
3、讀圖分析能力與技巧的培養。
三、教學突破
1、分別用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地圖,說明兩極地區的位置。
2、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用經緯網辨別方向和周圍的環境
3、利用兩極地區氣溫圖,區分兩極地區自然環境的差異。
4.利用圖片等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
四、教學準備
北極地區圖、南極地區圖、兩極地區氣溫比較圖、有關閱讀資料、圖片、課件等。
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一)冰雪覆蓋的地區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猜一猜片中展現的是哪兒的景象?(播放極地區的景象錄像)
總結:這就是神秘的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今天我們進入到這兩個特殊地區,去解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板書:兩極地區。
2、兩極地區都是被冰雪覆蓋的地區,為什么呢?我們來揭示這一問題。
板書:冰雪覆蓋的地區。
展示北極地區圖和南極地區圖。
請同學們從圖中查出兩極地區的位置范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北極地區:位于北緯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繞。南極地區:位于南緯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繞。)
3、引導: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冰雪覆蓋的原因。(兩極地區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著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于太陽斜射,兩極地區氣溫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象,這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
4、南北極氣溫比較圖。
讀圖對比一下兩極的`氣溫值,結合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么差異?(南極氣候:酷寒、干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北極氣候:氣溫高于南極,降水多于南極,風速小于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書:緯度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干旱、大風。
5、引導:盡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么?(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6、怎樣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站在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過渡:南極遠離人類的居住地,自然條件又非常惡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學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帶著這一問題,我們探究下一個問題。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承接過渡語,板書:科學考察的寶地。
1、閱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有哪些自然資源?((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資源。(2)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3)沿岸棲息著無數的海洋生物。(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境,成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豐富的自然資源。
總結:科考環境也是一種寶貴資源。為什么把南極地區稱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天然實驗室。
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大陸漂移學說,南極大陸原來并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于溫帶地區,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經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2、展示我國科學家在南極地區考察的照片,看到這些圖片,我們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地區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實驗站。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長城站在西經60,南緯60附近。中山站在東經70,南緯70附近。)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為什么都選擇在2月?(2月是南極地區氣溫最高的季節。)
小結:兩極地區的地理位置用經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3、自學105頁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4、閱讀課本秦大河的描述,體會極地的科考價值。
南極考察如火如荼,自讀課本106頁內容,說說北極科考為什么越來越頻繁?(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之后,又在北極地區發現和開采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5、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必將為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的鯨魚資源已陷于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的資源呢?我們以展示的資料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國際社會方,兩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國際方各分成幾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準備辯論材料。各組派代表發言、辯論,氣氛熱烈,精彩之處鼓掌歡迎。日本方的辯論中心:捕鯨是為了搞科研,鯨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國際社會方的辯論中心:進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規模捕鯨,況且,現代科學技術并不需要殺死鯨魚來搞科研。)
板書: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濫捕、濫殺。
2、總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后這片凈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境的《南極條約》于1959年12月簽訂,我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書:南極條約。
(四)本課小結
通過本節學習,我們認識了兩極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了解極地地區,就是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護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水資源時空分布的特點,知道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應的解決途徑,了解南水北調工程。
2、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各類圖表,逐步培養和提高讀圖、用圖和析圖的能力。
(2)通過學習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原因及解決途徑,培養分析、歸納、推理等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節水意識,教育學生樹立十分珍惜、倡導節約的資源觀。
二、教學重難點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以及對應的解決途徑。
三、教學過程
1、導入:視頻《我國東部地區今夏南澇北旱》,引出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
2、空間分布:
【情景一】住在南方的農民伯伯,搬到北方種糧食,由于他對北方的水土情況不太熟悉,在種植的過程當中遇到一些問題,需要同學們為他分析情況,并出謀劃策解決問題。
【小組討論】(1)他應該種植的是什么糧食作物呢?
(2)為什么要種植這種糧食作物?你可以圖文并茂告訴農民伯伯嗎?
【情景二】當農民伯伯種植小麥的時候,他發現這里的地形平坦有很多耕地可以利用,可惜的是水資源不足,干旱嚴重的時候,農作物甚至無法生長。
【小組討論】(1)1、請結合右圖為農民伯伯分析我國南北方水土配置的情況?并分析這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2)請為農民伯伯想想對策,解決問題。
【思維拓展】為什么要把水主要調到華北地區而不是西北地區?
3、時間分布:
【情景三】春天來了,當地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春雨貴如油”,農民伯伯準備播種的時候,剛好遇上了干旱,小麥遲遲不能發芽。
【小組討論】
(1)為什么春季會遇上干旱呢?(通過看圖指出我國水資源時間分布的特點)
(2)這種分布特點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有利和不利方面)
(3)請為農民伯伯想想辦法,并且說說你是怎樣操作的?
4、結束:“節水比調水更重要”(為后面“保護水資源”作鋪墊)
四、板書設計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空間:南多北少,東多西少跨流域調水
時間:夏秋多,冬春少興建水庫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理解氣溫變化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請同學們根據當天的天氣狀況大致估計一下今天的氣溫是多少度?
關于氣溫大家想了解哪些內容?
(板書)一、氣溫與生活
(提問)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是與氣溫有關的?
學生討論,閱讀書上例子,說明氣溫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提問)我想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氣溫是變化的還是無論在任何時間或任何地方都是不變的?
可從空間與時間上進行多方引導,例如:一天、一個月、一年,國內與國外,我國南方與北方等等,得出結論。
(板書)氣溫的變化
(副板書)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提問)通過這句話你能得出一個與氣溫有關的什么結論?
我們在研究氣溫的變化規律時,經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氣溫的值,請大家閱讀課文,自己都有哪些值,這些值是如何得出來的。
常用于描述氣溫的值有: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這些值都是通過觀測與計算得來的。
(提問)氣溫是如何觀測的?(視頻鏈接:氣溫觀測和記錄)
(提問)讀圖“氣溫日變化”和“氣溫年變化”圖,回答大屏幕上的問題。
圖上縱坐標代表什么?橫坐標代表什么?
讀出一天中最高與最低氣溫出現的時刻及讀數。
日最高氣溫與日最低氣溫的差叫什么?
讀出一年中北半球陸地上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的月份與讀數。
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什么?
(展示圖片)出示孟買和亞庫茨克兩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讓學生比較兩地氣溫年較差大小,并氣溫年較差與氣溫年變化大小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氣溫年較差大氣溫年變化就大,反之則相反。
(新課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
一、氣溫與生活
氣溫的變化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分布圖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閱讀氣溫分布圖。理解氣溫分布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閱讀氣溫曲線圖,今天請大家根據所給數據親自繪制一張氣溫曲線圖。(南半球某地氣溫資料)
提問:這幅圖的形狀與我們上節課閱讀的氣溫曲線圖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說明什么問題?
南半球為波谷形,北半球為波峰形;
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不同地點在同一時間的氣溫不同。
板書:三、氣溫的分布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的等溫線特性示意圖
提問:回憶等高線的概念,了解什么是等溫線。
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等?
等溫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溫中心還是低溫中心?
等溫線的疏密與氣溫變化之間是什么關系?
相鄰兩條等溫線的差。
大屏幕或掛圖展示世界一月氣溫分布圖(動畫鏈接: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提問:從赤道向兩極氣溫是如何變化的?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以北回歸線為例觀察海洋和陸地氣溫有何差別?說明什么問題
冬季,海洋氣溫高,陸地氣溫低;夏季相反。
爬山時,感覺山頂比較涼爽為什么?
(學生討論)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
(新課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三、氣溫的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把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為關注的天氣狀況作為切入點,誘導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對天氣狀況的描述。接著介紹天氣和氣候兩個不同的概念,要求學生說出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天氣"與"氣候"是日常接觸較多,但有時又不太注意區分的兩個概念,正確區分這兩個概念;
2.本節核心內容是區別天氣和氣候;功能和價值:學習了本節課后能閱讀天氣預報和衛星云圖。
學情分析
天氣是七年級學生認識較深刻的一種自然現象,但是這種認識是停留在感性認識上的,要讓學生進一步總結和歸納出天氣特點,天氣和我們之間的關系,掌握未來天氣的信息,更好地為生產和生活服務,建立起對大氣的理性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看圖討論培養分析和比較的能力,區分出天氣與氣候的不同。天氣是描述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氣候是長時段的大氣狀況;天氣是多變的,氣候是相對穩定的。
2、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運用知識的能力,知道了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在認識了常用的天氣符號后,要學會收看天氣預報,看懂簡單的城市天氣預報圖。
3、注重培養學生閱讀天氣預報圖和衛星云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看圖聯系實際培養比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過學生播報天氣預報,讓學生體驗做天氣預報員的感受,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讓學生發現問題、師生探究解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習地理的興趣,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2、通過記錄天氣預報(課后觀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3、通過師生互動,構建一種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師生關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區別“天氣”與“氣候”兩個不同的概念。
2、認識常用的天氣符號,學會收看天氣預報。
難點:
1、區別“天氣”與“氣候”。
2、 記住常用的天氣符號
教學過程
一、天氣與氣候
教師活動:出示圖片:讓學生判斷這些是什么自然現象
學生活動:說出圖片中幾種天氣的概況
引出天氣的概念:天氣是短時間的陰晴冷熱風雨等的大氣狀況。是指一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可以用陰、晴、冷、熱,風力大、小等來描述。
教師活動:舉出身邊的例子,提問天氣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活動:說出天氣是多變的,不穩定的。
教師活動:什么是氣候,舉出實例讓學生總結
學生活動:說出氣候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狀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教師活動: 小結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與聯系
列表總結:區別: 天氣——短時間、多變;(概念略)
氣候——長時間、穩定性(概念略)
聯系:兩者都是指大氣的狀況,氣候是對長時間天氣的綜合
學生活動:練習:下列詞語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氣,哪些是氣候?
(風和日麗——天氣;四季如春——氣候;清明時節雨紛紛——氣候; 東邊日出西邊雨——天氣。)
引入:我有個問題想要請教同學們,這個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為帶什么服裝犯了愁,哪個同學能幫幫我,給我參謀一下?(生答略)。你去過海南嗎?(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帶單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熱帶,氣候四季炎熱。我打算1月1日出發去海南,在去之前,我買好了車票,準備好了必需品,還要關注一下什么?哪個同學能幫幫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還要關注天氣預報。那么,天氣是怎樣預測出來的呢?
二、天氣預報和常用天氣符號
教師活動:展示衛星云圖。
講解:氣象衛星從太空不同的位置對地球表面進行拍攝,大量的觀測數據通過衛星傳回地面工作站,通過計算機處理,再合成精美的云圖照片。
1、一道風尾為 2 級
2、一個風旗為 8 級
學生活動:判斷出圖片中的符號分別代表風的方向和級數。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讓學生一天氣預報員的身份來預報天氣。
(可先給學生放一段天氣預報的視屏)
生活動:講解全國各大城市的天氣預報。(注意在預報過程中要按緯度從高到低的順序以及天氣變化怎樣表達等)
教師活動: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一談學習的收獲。
提問:衛星云圖照片中,我們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綠色,而另一些地方卻呈藍色等等。那么這些顏色都有些什么含義呢?
學生活動:試回答出衛星云圖上不同顏色的含義。
小結:白色:代表云雨區,白色程度越濃,代表降水量越大。
綠色:代表陸地,有綠色的地區,說明該地區晴。
藍色:代表的是海洋。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讓學生知道氣象站是怎樣分析和預測天氣的
引入:我們在收看天氣預報時常常看到天氣預報圖上有很多的符號,這些符號代表什么意思?出示圖片,請學生速記常用的天氣符號。
學生活動:把全班分為四組以競賽形式回答出常用天氣符號的意義。并能把天氣中的變化用語言表達出來。
教師活動:表示風的符號比較特殊,不僅有大小,還有方位。講解風的表示方法。
風向:指風吹來的方向。
畫有風尾或者風旗的一方即為風向
提問:衛星云圖照片中,我們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綠色,而另一些地方卻呈藍色等等。那么這些顏色都有些什么含義呢?
學生活動:試回答出衛星云圖上不同顏色的含義。
小結:白色:代表云雨區,白色程度越濃,代表降水量越大。
綠色:代表陸地,有綠色的地區,說明該地區晴。
藍色:代表的是海洋。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讓學生知道氣象站是怎樣分析和預測天氣的
引入:我們在收看天氣預報時常常看到天氣預報圖上有很多的符號,這些符號代表什么意思?出示圖片,請學生速記常用的天氣符號。
學生活動:把全班分為四組以競賽形式回答出常用天氣符號的意義。并能把天氣中的變化用語言表達出來。
教師活動:表示風的符號比較特殊,不僅有大小,還有方位。講解風的表示方法。
風向:指風吹來的方向。
畫有風尾或者風旗的一方即為風向
風級的表示方法:
1、一道風尾為 2 級
2、一個風旗為 8 級
學生活動:判斷出圖片中的符號分別代表風的方向和級數。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讓學生一天氣預報員的身份來預報天氣。
(可先給學生放一段天氣預報的視屏)
生活動:講解全國各大城市的天氣預報。(注意在預報過程中要按緯度從高到低的順序以及天氣變化怎樣表達等)
教師活動:
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一談學習的收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一談學習的收獲。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范文5篇】相關文章: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范文五篇03-11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范文九篇03-10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范文合集6篇05-19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范文合集5篇03-11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范文合集7篇03-10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4篇03-08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三篇03-04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六篇03-03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四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