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法 乎 上”
在寫作時有些考生常常陷入提筆忘字、無話可說的窘境,往往三五百字便草草收兵;驏|拉西扯,不著邊際,即使勉強湊足800字,作文得分也可想而知。那么怎樣使文章內容要充實、精彩呢?
1.加環境
環境描寫可以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理,暗示情節的發展,為人物活動提供典型的背景。環境描寫并不是可有可無的,特別是選擇寫散文和小說時尤為重要。好的環境描寫令人精神振奮,陶醉其中可以大大提高文章的品位。如 魯迅先生的《故鄉》中: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藍天、大海、明月、沙地,為閏土的出場提供了一個絕美的舞臺,另人擊節贊嘆,久久不能忘懷。
2.用修辭
修辭就是對文章的加工潤色。沒有修辭的文章,只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玉,雖然好,卻不能價值連城?鬃诱f:言而無文,行而不遠。文章用上修辭,好比一件產品經過精心地包裝,定然身價倍增。如朱自清先生的《春》: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幾個看似簡單的比喻,卻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把春的意蘊渲染的淋漓盡致,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春天無窮的生機與活力,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3.描細節
寫文章不能總是居高臨下地平鋪直敘,也要用放大鏡對準某個部位細細描摹.這樣才能使文章有節奏,有韻律,張弛有度,引人入勝。如在小說《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
劈胸只一提,丟翻在雪地上,把槍搠在地里,用腳踏住胸膊,身邊取出那口刀來,便去陸謙臉上擱著,喝道:“潑賊!我自來又和你無甚么冤仇,你如何這等害我!正是‘殺人可恕,情理難容!’”
對林沖動作的細部描寫,提、丟、搠、踏、擱動作連貫,一氣呵成,可謂精妙之極。
4.巧舉例
如果覺得文章過于單薄,可以在已經舉例說明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再舉例子。注意運用發散思維,力求從不同角度出發,古今中外,避免雷同。同時要注意正反論證,往往反面的例子更有說服力。例如寫“誠信”這個話題,需要舉例說明,我們可以想到這么幾個例子:尾生抱柱、海爾的興起、愛立信被兼并。
尾生的故事見于《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意思是講,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與一女子相愛,情深意切。一日,兩人相約在某橋下相會。后來,恰遇泛潮,江水上漲,那女子還沒有到來。尾生卻始終堅守諾言,死守在橋下,抱著橋柱不放,最后被江水淹沒而死。后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為守信的代詞。海爾集團能夠成為享譽全球的知名企業,當初也是從一個瀕臨倒閉的爛攤子上起步,張瑞敏掄起大錘,砸爛次品,本著對質量的嚴格要求和對顧客的高度負責,秉承“真誠到永遠”的理念,才鑄就了海爾今天的輝煌。無獨有偶,瑞典通信業巨頭愛立信,因隱瞞旗下T28手機的瑕疵而失去消費者信任,從此江河日下,最后被日本索尼公司收購。
三個例子,一古、一今、一外,兩正一反,可謂精彩生動,豐富詳實。
5.發議論
對提出的問題或所舉事例進行分析和評價,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能夠避免因舉例相對過多帶來的敘述和議論不平衡的問題。結尾處再對自己的觀點作一下總結,這樣不僅沒有重復之嫌,而且給人前后呼應,有頭有尾的感覺。議論還有一個作用是,用來揭示文章的主題。高爾基在他的散文名篇《海燕》中滿腔熱情地寫道:
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讓人很容易聯想到革命前夕沙皇俄國的黑暗統治和革命者堅強不屈的意志。另外,議論總是不可避免地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因此又和抒情聯系在一起。
6.冠題記
題記或是對題目的詮釋,或是對文章的概括。題記寫好了,會給人先聲奪人之感。題記還可以暗示閱卷老師自己對話題的把握,使其在不看全文的情況下就可以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特別是在文章內容晦澀的情況下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