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品德與社會《家鄉的發展變化》說課稿
要說好課,就必須寫好說課稿,
小學品德與社會《家鄉的發展變化》說課稿
。認真擬定說課稿, 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下面是一篇關于小學品德與社會《家鄉的發展變化》說課稿的范文,大家在寫說課稿的范文的時候,不妨多加參考。尊敬的各位評委:
今天向大家匯報《家鄉的發展變化》一課的教學理念和設計思路。本課是《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發展中的家鄉中的《家鄉的發展變化》一課。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我的家鄉(社區)”的內容標準第2條“感受建國六十周年以來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編寫。與前面的“我愛我家”、“家鄉哺育了我”及后面的“我的國家和我的民族”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序列。它著眼于兒童生活,在兒童認識范圍內并隨著兒童認識范圍的不斷擴大而循序漸進地培養愛家、愛國的情感。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方面來說一說:
一、 說教材
我認為本課應著眼于“變化”二字,不能誤讀為“我的家鄉”愛家鄉,這原本就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本課教學過程應著力于“體驗”,而這一切的變化,并不是我呈現或直接告訴他,而是引導他通過自身的親身體驗主動獲得的,只有通過自身的體驗獲得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情感,才是有效的情感。本著活用教材的原則,我對教學資源進行重組,先對文本研讀領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有準備的,我也是有準備的,才能給他以啟迪。
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分析和理解,結合對兒童發展狀況的了解,對照新課標的相關要求,本人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能力方面。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家鄉的概念,知道了自己是其中的一員,在這節課要讓學生了解家鄉的過去,看看家鄉的現在,從而感受家鄉建國六十年來的變化與發展。
2、方法與過程方面。讓學生通過調查、訪問和參觀,來發現家鄉的巨變,通過宣傳、反映、建議讓學生參與到建設家鄉的行列里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讓學生從家鄉的巨變中,從調查、訪問、參觀的活動中感受家鄉的發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培養作為家鄉的一員為家鄉建設貢獻自己一份力的責任感。
二、 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引領學生進行課內交流感悟。根據遵循兒童社會生活等一系列原則,讓學生在主體的參與中通過多種手段了解、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以活動為主線,自主、合作、探究。課程標準要求:“思品課教學力求思想性與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有機統一。”因此,我用活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主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親身參與進來,在自主的活動 ,在彼此的合作中共同探究,以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
資料共享平臺
《小學品德與社會《家鄉的發展變化》說課稿》(http://salifelink.com)。三、 說教學程序
課堂教學結構決定著一堂課中教與學的活動順序,學生能否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參與活動,能否形成協同的教學局面,都與教學結構有關,因此,我從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現狀出發,擬定了以下的教學框架:
第一板塊:音樂渲染 導入新課
缺乏情感是現行德育的一種機能性缺陷,因此,我覺得必須高度重視情感在個體道德形成中的地位和價值,《龍川情》又是一首富含江都鄉土氣息的歌曲,既為教學環節的展開創設情境,又為學生的情感升華作好了準備。
第二板塊:交流互動 激發共鳴
小組用圖片、照片、錄音、錄象等多種形式匯報調查了解家鄉變化情況,對于家鄉的變化,學生多數是從身邊事感受到的,當學生交流時,我不置身事外,及時補充。我認為課堂絕不是預設的,而是生成的。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將這些交流、探索不斷引向深入,不停留于表面的對比,而是要觸動他心靈深處的琴弦,不斷豐富學生的感知。在學生對家鄉的變化有了豐富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大家探討:為什么會有這些可喜的變化呢?正是由于每個家鄉人的努力,促使家鄉的經濟發展與騰飛;正是由于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促使整個國家經濟的騰飛。在經過充分的交流互動之后,我充滿激情地說:這就是我們歷史悠久的家鄉!這就是我們人杰地靈的家鄉!這就是我們日新月異的家鄉!在音樂聲中讓學生設計一句廣告語來贊美家鄉。
這一部分的設計理念是: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交流,努力形成師與生,生與生的多邊互動,構建高效、立體的信息傳輸渠道,放大教學流程和效益。
第三板塊:辯論交鋒 升華認識
社會在發展,經濟在發展,家鄉的變化是不是也給我們帶來了煩惱?讓學生進行辯論。引導他們明白這些只是家鄉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美中不足”,說不足是為了增強小主人翁責任感。在這里,我與學生達成共識:經濟的快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應著眼于長遠的發展、科學、和諧的發展。
第四板塊:鏈接生活、課外延續
我們在看到家鄉變化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一番唇槍舌戰后,靜下心來想一想:怎么對待那些“美中不足”呢?對于家鄉今后的發展,你有什么好的創意呢?
生活化已成為21世紀德育改革與發展的價值取向之一。我認為本課的教學必須從抽象化、空洞化的說教中走出來,回歸生活,關注、指導和引領學生的現實生活,回答他們對現實生活的種種困惑和挑戰,為學生展現一個真實的世界,以達到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目。的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基于這種認識,我在本課教學的尾聲,不是劃一個圓圓的句號,而是給出一個開放式的省略號,為學生創建種種環境和條件,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喚醒”、“解放” 和“引領”的功能,促進學生的社會化。
以上是我對這一課的分析、理解和教學的設想,真誠地希望能得到各位評委老師的指點。謝謝大家!
【小學品德與社會《家鄉的發展變化》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與社會《當危險發生的時候》說課稿07-02
小學思想品德《注意交通安全》說課稿06-08
小學思想品德《注意交通安全》說課稿模板08-11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0-16
初中思想品德《男生女生》說課稿模板06-20
高 治說課稿:《社會歷史的主體》10-12
小學音樂說課稿10-10
小學武術說課稿05-26
《小學除法》說課稿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