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2.拓展認識幾分之一
師:剛才你折出手中圖形的1/2,拿出你準備好的正方形,你還能折出其它的分數嗎?(1/3 1/4 1/5)
師:折出正方形的1/4,并涂上顏色,涂完說一說怎樣得到的.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展示學生作品并讓學生說一說.
師:仔細看,它們的折法不同,平均分后的形狀也不同.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4表示呢?
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
不論怎么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這張紙的1/4.
教師小結:雖然折法不同,形狀不同,可都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學生對于1/2認識深刻了,認識幾分之一也就迎刃而解了】
3.認識幾分之幾
師:涂一份是1/4,那圖2,3份呢?你還能涂出四分之幾的分數.
生:(2/4 3/4 4/4)
師:涂出你喜歡的分數.
學生涂,教師巡視.
展示2/4(用什么分數表示,2/4是什么意思?)
展示3/4(用什么分數表示,為什么?)
展示4/4(表示什么意思?)
(讓學生充分的說)
4.介紹分數各部分名稱
。1)中間這條短粗的線叫做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面的數,叫做分母,分數線上面的數叫做分子。
。2)誰來說一說3/4這個分數中,4叫做什么,3叫做什么?2/4?
活動三、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下面圖形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2、課本P100 、 T1
(學生自主完成,指2名學生說一說寫出的分數表示什么意思)
3、課本P100 、 T2
。▽W生自主完成,1名學生說為什么?)
4、出示課件判斷
師:考考你的眼力和判斷力
。▽W生用手勢表示對錯,說清楚為什么錯)
活動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師:通過今天學習分數,你感覺分數怎么樣?你想對分數說點什么?
學生發言。教師簡要總結。
【設計說明:一節課的結束,不應是學生一段學習歷程的終點,而更應成為引發他們深入學習的起點。本環節一是想呈現學生學習的真實效果,便于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二是想以此引發學生對分數的探究熱情,將學習引向深入。】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我們經常提到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上課前精密部署,但下課后總有一些遺憾,總感覺生成與預設相差甚遠。今天我在教學完《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后又一次遇到了這樣的困惑,靜下心來細細反思,反思我的設計,反思我的課堂,反思學生的表現……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哦,找到了,原來是我的'預設不夠細致、不夠周全。我們常說:要從問題找原因,要從失敗找教訓。對,我應抓住這個契機,好好反思,以后不再重蹈覆轍。在今后的預設中我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從學生出發。課改以來一直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展開,我們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應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貼近學生的生活,通過學習應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將活動具體化。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盡量將活動具體化,要易于學生理解,易于學生操作,這樣才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也會使我們的課堂更完美。今天我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有一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請學生先用學具紙折出二分之一,然后說一說自己所折二分之一的含義。設計這一活動的意圖是想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同時也想讓學生清楚無論所用圖形的大小、形狀如何,只要是將一張紙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就是這張紙的二分之一。由于我的預設過于籠統,設計意圖沒能達成。如果我將預設作以下修改,效果可能會比較好。第一步,請學生折二分之一;第二步,將學生的成果貼在黑板上;第三步,說一說黑板上二分之一的含義;第四步,觀察這些二分之一,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課雖然結束了,但它留給我的思考卻很多……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一、直觀地認識分數
學生雖然是在小學三年級上學期是第一次接觸“分數”這個概念,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又是對分數有所體驗的。例如,教師在公布考試結果時說,我們這一次考試在90分以上的不到二分之一,學生會馬上理解考90分以上的不到一半;喜歡看籃球比賽的同學知道什么叫四分之一決賽等等。根據學生的“數學現實”引出直觀的教學實例進行教學:
師:你知道一個蛋糕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得多少么嗎?
生:半個
根據學生的關于一半的回答趁勢導入新課——《分數的初步認識》。
師:它的一半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在學生初步了解“平均分”“二分之一以后,教師要試著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數。例如,有的學生用紙片方式表示自己所認識的分數。
我認為通過學生對《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學習,教師要能夠讓學生舉出自己對分數的初步認識的例子,這樣的反饋不僅能體現其對學習的體驗過程,還能體現數學的現實性或生活性;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學有所用;并且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通過學生的舉一反三,不同學生的知識建構得到不斷的完善,為“變式”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點擊變式、拓展思維訓練
變式教學是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征,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
、倌靡粡堥L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顏色
學生涂色作
師:折法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②拿出不同得圖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顏色。
師:圖形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通過變式、拓展思維例題的出現,促使學生試圖進一步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處理解決數學問題,即:會“數學地”思考。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讓人人都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數感的培養,會“數學地”思考問題。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前段時間聽了一節《分數的初步認識》。
片斷一:
在引入新課階段,師出示一道猜規律題:
師:屏幕上第一行有8塊餅,第二行有4塊餅,你認為這里面可能有什么規律?
生1:每行減少4塊。
生2: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教師出示第三行的2塊餅
生:它的規律是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師:那接下去是多少呢?
生:一塊。
師:再接下去呢?
生:半塊。
師:你能用手中的圓形折出半塊來嗎?
生折出后
師:怎么表示這半塊餅?
生1:可以用“半塊餅”表示。
生2:可以說“一塊餅的一半”。
生3:可以畫出半塊餅“D”。
生4:可以用表示……
師: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會經常碰到類似這樣不足一塊餅的情況,用整數是無法表示的,在數學上引入了分數的'概念,就象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可以用這個分數表示這塊餅的一半。現在誰能說出這個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呢?
片斷二
在學生認識了和這兩個分數之后,
師出示題目:你能用手中的長方形紙表示出嗎?生動手折紙表示后反饋。
生1:可以折成
生2:可以折成
師:你還能用手中的各種形狀的紙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其他分數嗎?
生動手操作后反饋
生1:我用正方形紙表示出__。
生2:我也是用正方形紙表示出__。
生3:我用圖形表示出__。
生4:我用長方形紙表示____。
生5:我用長方形紙表示____。
[反思]
本課中注重教師的啟發引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教師充分地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是有主動學好數學的愿望和潛能,課堂氣氛民主、活潑、開放,教師既尊重學生的人格,也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數學知識。如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紙表示出自己想認識的分數等。在課堂中,教師也積極地創設出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能力發展、思想品德及個性心理品質養成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同時,由于學生的個性素質存在差異,教學中,教師也尊重了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要求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學習水平。
對于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也為他們提供了發展的機會。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本節課,我緊扣新課改的理念,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創設了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達到了新課標中要求的備學生、備生活、備教材,在這堂課教學中,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境,感悟知識
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極大地誘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獲得了強烈的.情感體驗。
2、加強實踐活動,重視學生學的過程
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畫一畫、比一比、說一說的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意義。
3、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整堂課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說出他們的發現,再自主探索。同時,我注意用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教學重點突出,難點巧破
建立分數表象的關鍵是1/2的認識。在教學中,我始終抓住平均分,通過折一折中的故意刁難,判斷中的比較辨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6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新課程出版的三年級數學第五冊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分數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
本節課的目標定位是:
1.體驗平均分;初步理解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考能力。
教學過程:
一、通過對“一半”的認識,理解“一半“的含義
1.說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學的一半
。2)一組同學的一半
。3)一個圓的一半
2.說說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兩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個數來表示呢?
像全班同學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組同學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們能說清它有多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會經常碰到類似這樣一個圓的一半的情況,我們無法用所學的數說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數學上引入了分數,就象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可以用二分之一,這個分數表示這個圓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來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紙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動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嗎?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學生對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認識后,對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順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也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ㄍㄟ^這一折,學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幾個圖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說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
1.折過了四分之一,你還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數表示嗎?
學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們通過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數很興奮。
2.折出了這么多的分數,你覺得誰折的分數大?
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還說了理由:32比8大,當然1/32大。一些學生發現越折越小了,覺得1/32是最小的。(這時教師也不表態 )
4.故事:
豬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豬八戒前去探路,誰知去了好久也不見回來。于是派孫悟空去找。原來豬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剛咬第一口,悟空就從天而降。孫悟空說:“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點,聽了高興極了,說:”我可要吃八分之一!睂W生這時候就議論紛紛了,到底誰吃的多呢?這下大部分同學認為孫悟空吃的多,因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認為豬八戒吃得多。
課件演示:分西瓜(通過直觀演示:大家一致認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學生發現:平均分的份數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紙時的分數比較,1/8和1/32的比較,這時候,同學們都笑了,原來不能直接用32與8的比較來比較分數的大小,學生認識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數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練習運用(略)
反思:
一、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
1.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后“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點是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局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說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現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說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說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于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盡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并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于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么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后,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當問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于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么,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從整體上認識分數,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過高,在折分數操作時是否需要及時的比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7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好處上、讀寫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學生初次感知會有必須的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創設一些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使學生在主動的操作活動的基礎上,感悟并明白分數的含義,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人認為在本節課中在以下幾方面做得還能夠:
一、創設情境,感悟知識
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知上的突破,為了給學生搭建突破的平臺,在課的開始,我借助學生熟悉的“分蘋果”事例,引導學生感知從用整數表示2個蘋果、1個蘋果,到兩個人分吃一個蘋果怎樣表示,自然地將分數的產生在平均分基礎上的事實展此刻學生的面前,讓學生體會到“平均分”的重要性,不僅僅增強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設計了“小猴和小豬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強了學習的情趣性。
二、借助經驗,自主探究
分數對學生來講是陌生的',但“物體或圖形的一半”卻是學生熟悉的。因此我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透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活動,親自經歷數學知識的構成的過程。如引導學生透過折一折、找一找、說一說物體或圖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聯系的橋梁;親身感受物體或圖形的“一半”都能夠用分數表示,為繼續探究分數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三、加強實踐,主動建構
“分數”對于學生來講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時刻注意將分數的認識與圖形的操作活動相聯系,發揮動手操作在學生主動建構中用心的促進作用。發奮構建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在操作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活動,用心實踐,主動建構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如學生在用長方形折1/2、1/4的實踐活動中,透過對不一樣折法的分析比較,進一步加深了對分數好處的認識。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與提高,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第一、在教學中本人在如何激勵學生方面做得不夠,言語平淡、缺乏熱情;第二、在引導學生突破難點方面缺乏有效性,雖然能夠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建構知識,但當學生對認知出現分歧的時候,如何給予正確匡正、引導還是感覺力不從心。
期望各位同仁能夠給予傳經送寶,本人在這邊先謝謝了!讓我能在教學方面有更大的進步!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8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認識幾分之一是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這個單元第一節內容,也是整個單元教學內容的主干之一,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和平均分的基礎上,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
無論從在意義、讀寫方法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要通過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觀圖示,使學生認識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數的意義。通過設計實際操作活動,在活動中直觀認識分數。使學生在積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數學基于生活,數學的知識本來就來源于生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剛上課,我創設了一個十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去肯德基吃飯。在分比薩餅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為的灌輸,學生的分比薩餅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的需要,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積累了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是新課程的重要理論。
在體會二分之一的含義時,我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折一折,涂一涂,對二分之一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通過辨析,加強平均分的理解。由于學生思維的局限性,他們只考慮到了水平和垂直位置的對半平分,我也只準備了沿對角線平分的方法,F在想想,其實長方形紙條的1/2不僅僅只有這三種情況,還可以連接對邊對稱的兩點,就可以有很多種分法。只要是對半平分就可以了,不一定局限于常規的分發。這樣,更能把二分之一從具體形象中剝離出來,體現出它的本質屬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么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后,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當問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就更愿意比了。
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于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
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么,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9
一、教學設計:做到“目中有人”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應凸顯“以人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學生!斗謹档某醪秸J識》這節課的設計,我關注了學習者的“初始狀態”,對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選擇都以適合學生的“初始狀態”為原則。
上課伊始,我以學生喜歡看《西游記》的故事導入:唐僧師傅給悟空和八戒分月餅,怎樣分才讓悟空和八戒沒意見,引出“平均分”。4個月餅好分,2個月餅也好分,1個月餅怎樣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勢表示。在學生“山窮水盡”時,點燃探究的欲望,引發學生思維。
二、教學方法:做到:“樸實有效”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我進行了多次的試講,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的寶貴意見。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了月餅實物圖片在黑板上進行了現場操作,加上老師的體態語和手勢語以及有效的提問,讓學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再讓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說“二分之一”的含義,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學生由“不會”到“會”的效果非常明顯。我認為課件取代了教師的演示,課件取代了學生的操作,這樣的課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師的主導性: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
教師在課堂中不再是絕對的權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和共同學習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不是由原來的“保姆式”變成“放羊式”。我認為教師還是要適時地點撥、講解和有效的提問,因為教師有組織、調控的責任和義務。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停步不前時,我們教師該出手時要出手。這樣,我們的教學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扎實有效的數學課堂需要教師苦練數學教學基本功。用樸實的教學,在真實的課堂中,一樣能開出鮮艷的“花朵”。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
《分數的初步認識》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并且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從而知道將分數應用到生活中。但是由于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只根據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這堂課我以“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紙片為道具,結合白板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去發現數學知識。
通過6個新課的學習和4個練習課結束了本單元的學習。從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1、由于分數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過讓學生在分蘋果過程中導出“一半”,從而順利解說“二分之一”的`寫法以及讀法。這樣學生不僅能理解“二分之一”,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為接下來學習的幾分之幾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在比較同分子分數大小和同分母分數大小時,暴露出問題,學生無法區分同分子和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關系,出現概念混淆的現象。我借助數形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但是離開圖后,學生概念模糊,經常張冠李戴,錯誤率較高。
2、由于班級中有些學生不是很活躍,因而我在“說寫分數”、“比大小”、“智力沖刺”等環節讓學生在組內交流,這樣學生就不會怕出糗而“保持沉默”。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但是合作學習的過程也出現小插曲。有些問題一個組內沒有一位同學可以找到正確的解答方法。
3、課堂效果雖然不錯,但是課后效果并不理想,導致新知識沒有一個良好的消化過程,所以加大了課堂的容量,加長了學習的時間。
從以上的問題中,我思考到:學習一定要有一定的過程,要讓學生學會在做中學,所以后階段也為學生準備一些相對應的復習資料,保證每天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1
《認識幾分之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第92—93頁內容。這節課也是本人在這學期執教的教研公開課。集體備課和多次試教,讓我在收獲中成長,F將執教中的反思作簡單的文字記錄。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基于生活,數學的知識本來就來源于生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在上課伊始,我創設了一個十分貼近孩子實際生活的教學情境——分月餅。
(1)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把2條香蕉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師:剛才我們都是怎樣分的?
師:什么是平均分呀?
。3)現在只有1個月餅,也要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半個。
師:每人分到的是這個月餅的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大家在數學作業紙上表示表示吧。
師:能不能也用一個數來表示呢?
師:你們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數嗎?(分數)
師:看來要表示一個月餅的一半,已經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整數來表示了,需要用新的數,什么呀?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分數。
在分月餅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為的灌輸,學生的分月餅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的`需要,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2、做數學,體會幾分之一的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和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資助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節課,我注重為學生創造探究條件,讓學生動手折一折,涂一涂,進一步探究分數的意義,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感官認識。本節課我安排了兩次的操作活動,在認識1/2時,學生通過分月餅初步感知了1/2的意義后,我安排了一個用各種圖形來折出1/2的活動,讓學生從實物上升到抽象圖形的認識。知道不同的物體但可以用相同的分數來表示;在認識1/4時,我完全放手讓學生用同樣一張正方形紙折出1/4,學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現出的這張紙的1/4也不同,通過這種方式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進行思維訓練。同時讓學生感悟,相同的分數,可以用不同的圖形來表示;同一個圖形,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數,并初步感知分數的大小。
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在發現中體驗,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發現,每個分數都由學生自己去創造,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
經過手腦并用,建立起清晰鮮明的表象,從而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進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本課沒有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而是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自主探究、自主創造的空間,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利用各種形狀的紙片自由地動手折一折、涂一涂,并用分數表示這張紙的幾分之一。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1/2和1/4,你能用手中的圖形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嗎?我們小組合作,來看看活動建議。
活動建議:
用陰影表示出手中圖形的幾分之一。(每組的幾名同學表示的要各不相同)
互相說一說,每個分數表示什么意思。
比較陰影部分表示分數的大小
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比較陰影部分的大小,發現1/2與1/4,1/3與1/4比較大小的規律:同一個物體,平均分的分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像這樣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規律,學生的印象會比較深刻。
在這一節課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小組合作應該是在這節課里的亮點。我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設計了一系列動手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里折一折、涂一涂,相互交流從而理解分數的意義,讓他們覺得分數這個內容沒有那么枯燥,但是有個小遺憾,就是在每次的小組活動結束以后,我沒有反饋,我應該請小組的成員發言,讓小組的成員來匯報結果,說一說剛才你是怎樣想的?為什么要這樣折?這樣學生再來說分數的意義就容易一些。
聯系生活實際還不夠。我出示的關于幾分之一的例子不多,并且學生也沒有感受到身邊還有哪些幾分之一,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如果學生感覺不到幾分之一與生活的聯系,那么他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就不會太深刻,不久就會忘記。
比較分子都是1的分數的大小放在第二課時講比較好。這節課就認識幾分之一,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能寫,然后在拓展延伸,再聯系生活,整節課就把重點放在幾分之一的意義、分數的讀法和寫法上,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分數的初步認識,理解分數的含義并在理解分數含義的基礎上學會比較分數的大小。從整堂課的教學來看,基本上完成教學目 標。但教學的過程上來看還不是很靈動,按步就搬的比較多,留給孩子思考的空間較少。這是我經常犯的問題,所以以后還需從思想上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 專業上我還要多讀書,多學習多吸收。
此堂課是三年級的孩子第一次接觸分數的學習,所以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知道數可以分成整數和分數。整 數,孩子們一直都在接觸,所以都很熟悉!敖嬜⒁庹摺闭J為知識的學習就是知識的內化和建構,我很贊同這個觀點。所以導入就從整數的平均分導入,從4個平 均分成兩份,到2個平均分成兩份,再到把1個平均分成兩份,結果是半個。討論半個該怎么寫,引起孩子知識結構的沖擊。在教師書寫半個可以這樣寫,再讓學生 把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比較有什么不同進行比較,從而發現分數的特點也就是分數的三大組成,分數線,分母和分子。我覺導入和初步認識分數這一部分教學還是可 以的。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3
《分數的初步認識》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了解分數產生的過程,理解分數的意義。針對這一教學目標,我進行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數字王國里,孩子們一直接觸的是整數,對整數很熟悉,但是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分數,所以本節課就顯得尤為重要。我的導入就從整數的平均分開始,從4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到2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再到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結果是人一半。在其中滲透“平均分”的'概念,并讓學生發現問題(半個蘋果怎樣表示),放手讓學生大膽想想,并讓學生寫出自己表示一半的方法,讓學生經歷分數的形成過程。設計這個環節有兩個目的:一是要告訴學生數學來源于生活,二是要讓學生知道數字王國里除了整數之外還有分數。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在教學新知識1/2時,我組織學生看課件、動手折一折、涂一涂,從看、折、涂的過程中形成1/2的表象,培養良好的數感。然后,讓學生表述過程和表示1/2的部分,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明確分數的形成是從生活當中用整數不能表述時才產生的。在教學時我努力讓學生明白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能得到分數。用課件演示圓的1/2的動態形成,讓學生發現它表示的含義,自己說一說。再讓學生折出長方形紙的1/2,學生認識了1/2,緊接著是關于1/2的習題,及時加強鞏固。在認識1/2的基礎上,我繼續讓學生用折一折的方法,折出自己想認識的幾分之一來,放手讓學生自主去探索,讓他們自己想、自己折、自主交流、合作。并抽學生上臺匯報。在練習過程中,我設計了多種題型,讓學生從多角度鞏固新知,培養學生分數的數感。
教學中有收獲也有失落和意外。這里我就結合本節課教學談談我教學中的幾點不足:
1、替學生說的太多
學生是主體,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說,去做。在習題(把一個圓分成兩份,每份一定是它的1/2嗎?)中,沒有讓學生自己解釋這句話為什么不對:而是我替學生解釋。這點我覺得很不好,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用心去改正。
2、課堂教學沒有顧全所有學生
在教學中,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沒能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一點激情,多一些鼓勵學生的話語,多一些關注學生的目光,爭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4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整數到分數的過渡對于學生來說是認識上的飛躍,熊老師首先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數知識,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于生活。學生自始至終置身于教師為其創設的發現和討論之中,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質疑、創造等教學活動,讓學生思考、交流、傾聽、爭論和發現中學習數學知識,培養和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善于表達的能力,整堂課以分數的意義為主線展開教學,并逐步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1、找準教學切入點,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悟。
分數起源于分,是人們在處理“分物品”的長期經驗中形成的。教師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創設了一個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分蘋果,從分蘋果的過程中讓學生從兩個方面進行體驗和感悟:一方面,在情境中產生“平均分”的需要,強調“平均分”乃分數的本質特征。其二,體驗在分物品的過程中由于總量的變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個數由整數兩個到一個再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的過程,自然引出分數。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為的灌輸,學生們因為自身的需要而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2、讓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
本課教師比較好地詮釋了《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主動建構提供了豐富素材。教師將對“”理解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安排兩個層次的操作活動讓學生來感悟“”的具體含義:第一層次,同樣一張長方形紙,學生折法不同,所呈現出的這張紙的“”形狀也不同,通過這種方式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但是在求異的同時也不忘讓學生適時地感悟、盡管折法不同,但折出的部分都是同一張的一半,因此都可以用“”表示,既所謂的“求同”。第二層次,每個同學拿出的紙片形狀大小都不同,盡管學生折出的也都是這張紙的“”但由于操作的直觀性,學生不難理解對不同的單位1,其“”不相等。學生不是簡單地接受指令,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通過這兩個不同層面的操作環節,讓學生在操作中有所感悟和體驗,進行數學地思考。
金無足赤,沒有完美的課堂教學,拖堂五分多鐘就是最大的敗筆。就教學而言,在這節課中,老師過細、過多、過白的提問,使學生匯報呈一條直線出現,除了應付老師的提問,沒有任何思維的空間,低估了學生的潛能,教學形式單一化與內容的豐富多采形成鮮明對比。如教學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且層次性也不夠,還有拓展的空間,教師僅滿足于引導出這幾個分數,老師就嘎然停止。如果老師再問:“請同學們觀察這幾個分數,你有什么想說的,有什么發現。”有一定思維能力的同學一定能發現可以看成是,是整張紙,就是單位1,為以后的教學做鋪墊。再如:在分蛋糕這個環節中,沒有適時引導學生說一說其他方面的收獲,更多的只關注了知識與技能。已經到下課時間,老師為了節省時間,只是講解完用幾分之幾表示蛋糕后就草草了事。其實,在分完蛋糕時可以提問:“如果是你把自己的蛋糕分了給別人,你失去了什么,獲得了什么”。引導學生從中體驗到與人交往中,應學會如何待人,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把簡單的知識傳授上升到人文的關懷。
1、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
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一的新的數1/2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教具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出示幾個相同圓形的幾分之一,并用分數表示出來,在比較分數大小時,我用分月餅的過程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得份數越多每一分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
3、重視概念的運用,發揮概念的作用。
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運用,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就是要求學生能夠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組成判斷,進行推理、計算、作圖等,能運用概念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初步認識分數后,我要求學生照樣子說幾個分數,并完成一些有關的練習,其目的就在于要求學生能夠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
“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是小學階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為我們以后學習的小數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下面我想就這節課當時設計時的一些想法以及教學后的反饋情況,談談自己的體會與思考。以供大家交流,希望在交流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一、找準學生的真實起點,有效組織教學。
在教材的編排中,是第一次編排有關分數的內容,第一次正規的學習分數,但在現實的生活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感知過分數。在這節課的導入部分,我并沒有過多的去創設所謂的生活情景,而是直接開門見山,從一句:“你們聽說過分數嗎?”導入課文,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可以大概了解學生對分數的認知的情況,從而掌握學生的學習起點,讓學生直接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更有效地組織學生去探究新知。
二、面向全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課堂上,教師講得再好,教學環節設計的再恰當,如果沒有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那也只是一廂情愿,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實現“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在學生認識了1/2時,先讓學生折一折,讓學生全體參與體會,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形成的。然后再認識幾分之幾時,讓學生選擇例舉的分數用圖形折出來或者自己把一個圖形折一折創造出一個分數,并互相說說創造出來的分數表示什么意思。這些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折一折,涂一涂,寫一寫、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個個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探索,從而初步理解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隱性的`心理參與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當然在學生全體參與的同時,我們忽視老師的引導者的身份,在學生反饋的情況和動態生成中我們老師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予以適當的調整。
三、設計層次性的練習,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在練習設計時,先利用看到法國國旗你想到了那些分數,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判斷能否直接用分數表示,進一步鞏固分數產生的基礎是必須平均分。利用色塊圖,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利用驗證1/8,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在猜想以后要驗證,并讓學生明白,雖然只分成了兩份,但平均分后照樣可以用分數表示,進一步完善分數的意義,體現極限思想。
我想通過一系列的練習的設計和安排,既可以鞏固所學的新知,又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
四、注重完善知識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學性
在教學1/2時,從三個問題入手:
(1)涂色部分能用什么分數表示?
。2)所有空白部分能用什么分數表示?
。3)觀察這些圖形的涂色部分,都由1/2表示,他們所表示的面積都一樣大嗎?通過這些問題為我們今后學習分率和找對應的量打下伏筆。從而不斷地完善數學知識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學性,我想課堂是精致的,它的精致來源于數學本身,也來源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學習。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1-22
「原創」《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1-23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范文09-08
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范文09-12
《分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09-18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7篇)06-05
課文《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范文09-12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范文10-08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案例和反思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