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1
今天給學生講了《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感受頗深。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敘述了周總理在西雙版納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情景,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群眾心連心的深厚感情。剛開始,的`確讓我很驚訝,孩子們連周總理是誰都不知道。所以我給學生延伸了我國的開國領袖,并且講解了周總理的主要事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習課文第四段“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潑水祝福”這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想象:周總理把水潑向誰?向他(她)祝福什么?傣族人民把水潑向誰?向他祝福什么?學生說后表演讀,氣氛很活躍。從這里,學生真正感受到周總理的可親可敬,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深情,充分感受到周總理的人格魅力。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敬愛。
學完這一課,也使我認識到從小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愛國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不忘歷史,從而樹立起從小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2
《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傣族人民和敬愛的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
一、教學效果:這篇講讀課文,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既生動又形象。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課文里,開篇的“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特別”“敲起象腳鼓”“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等,無不體現了傣族人民的高興心情。學生們知道,正因為總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會這樣高興。第四自然段,課文從總理的穿著、神情和動作著筆: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著”“踩著”。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第五自然段,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華。我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氣氛,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再聯系之前對總理的認識,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二、成功之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領會文章內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讓學生自讀為主,在此環節中,我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和過渡的作用。先是課前收集資料,學生在閱讀中學會了提問題。小組合作給學生快樂的學習體驗。在學習生字的時候,讓孩子們大膽想象,用換部首、編順口溜、編故事、猜字謎等方式來記憶生字。因為是學生自己想的,所以有趣,記憶也很深刻。
三、不足之處: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大打折扣。
四、改進措施:讓學生閱讀課輔資料,課余時間查找資料,了解周總理的生平,這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體會傣族人民為歡迎總理所做的準備,通過朗讀去感受人們對總理的無限的崇敬。然后,從總理的穿著可以看到總理和人民挨得那么近,從而感受總理偉大而平易近人。
【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課文里,開篇的“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特別”“敲起象腳鼓”“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等,無一不體現人民的高興心情。學生們知道,正因為總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會這樣高興。第四自然段,課文從總理的穿著,神情和動作著筆。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著”“踩著”。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
不足之處:規范自己的語言。說話時應該盡量簡潔,評價語應該盡量多元化。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寫的是一個讓人溫暖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敬愛的周總理的到來,使傣族人民沸騰了,人們“敲起象腳鼓”“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放著一串串喜慶的花炮,迎接敬愛的周總理。周總理興致勃勃地換上傣族服裝,“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銀碗與人們互相破水祝福,同慶盛大的節日。
有感情地朗讀時本課的難點,而最大難點在于周總理生活的時代離現在的學生有很長的'時間距離,他們大部分連周恩來總理是誰都不知道,更難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特殊感情。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節,為什么使人“難忘”?如何理解“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這個情感重點?我想首先要走進理解周總理生活的那個年代,感受周總理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品質,感受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人敬佩、老百姓對他的無限熱愛和無比崇敬,所以我課前布置學生收集了有關周總理的資料,并在課堂上簡介周總理生平結合圖片向同學們講了《一束鮮花》、《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故事,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鋪墊,明白了周總理為什么會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
教學中,我引導著孩子們去尋找傣族人民為歡迎總理所做的準備,抓住“火紅火紅”一詞,讓學生感受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多么開心和幸福。通過朗讀感受到人們對總理無限的崇敬。然后我們抓住體現周總理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一詞理解總理的可親。從總理的穿著可以看到總理和人民挨得那么近,沒有絲毫的特殊,從而感受總理偉大的平易近人。尤其是最后兩個自然段的朗讀,孩子們的感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不足的地方,我覺得對于課文的朗讀,我的示范過多,以至于孩子們自己的理解的朗讀較少,除了最后兩個自然段的表現較好之外,其他地方,多數是孩子們模仿我的朗讀模式進行的,應該相信學生,多放手讓學生自主感受、領悟,多點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東西。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4
小學語文第四冊《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1、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上課之前我一直在想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向學生講解一些有關于周總理的事件,讓學生了解周總理的基本情況,明白了周總理為什么會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了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難忘。
2、充分利用本課的插圖。課文有一幅占一個一整頁的插圖,而且畫面人物清晰,主次分明,所以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圖文結合,用好本課的插圖有利于引導閱讀。又以閱讀來加深對插圖的理解,在這一過程,學生大多數能背誦4——5自然段。
3、在讀文中悟“情”
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課文里,開篇的“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特別”、“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詞句,無一不體現人民的高興心情。課文從總理的穿著,神情和動作著筆。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著”“踩著”。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寫“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我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雖然由于多媒體欠缺,缺少一些熱烈場面的渲染,但在課前,我還是對周恩來做了簡單的介紹。所以在理解課文時,學生的抒情還是比較自然的,對于偉人形象的感悟不至于偏離方向。小朋友的朗讀還是比較激動的。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5
一、學習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二、教學重點:識字
三、教學難點:體會感悟總理與人民心連心
四、課前準備:教師制作課件、學生搜集查詢潑水節資料,了解周總理生平,事跡。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
六、教學時間:3月20日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潑水節。那是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
二、觀察插圖、初讀感知
1、圖上畫的是什么情景?
2、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描寫的是圖上的內容?
3、自讀課文,思考感悟。
三、識字教學
1、抓“特務”。默讀課文,圈出生字。
2、消滅“特務”。借助生字背景圖上的拼音消滅這些“特務”。
3、交流識字方法。(感悟:有學生發現可用形聲字規律識字識記的,也有編故事識記的如“褂”字,孩子說成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里煉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四、圖文對照,朗讀課文
1、看圖發現,說說人物的表情、衣著,動作和心情。用“我發現......”的句式說話。
2、課件出示語句段落,朗讀體會。
(1)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總理衣著與表情的句子朗讀體會。
(2)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
(3)練習用“一邊......一邊......”說話
3、指導朗讀(重點指導3、5、6、7、8自然段)
(反思: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領會文章內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所以我讓學生進行分組、個別、比賽等多種形式,不斷反復地朗讀課文,力圖通過朗讀來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時的熱烈場面和人們的興奮心情。我指導孩子朗讀本文的語調定為稍高些,因為本文的感情基調始終是熱情洋溢、幸福快樂的,也加上一些運氣和吐音的知識,讓孩子不光是語調提高,加上自己的情緒激動,虛實結合,讀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情。)
第二課時
一、朗讀感悟:
讀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反思:問這個問題是預測孩子可能會想知道什么是鳳凰花,想了解鳳凰花的有關知識。果然,上課時就有孩子提出這個問題。我就給孩子們欣賞了鳳凰花的圖片,介紹了鳳凰花的習性。)
讀了第二自然段,你又體會出了什么?
二、寫字指導:(重點指導“恩、鳳、凰”)
三、作業:
1、積累詞語和句子
2、照樣子寫句子:
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者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一邊......一邊......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6
成功之處: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的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說完整話,并對表達好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學生說話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變成了愿意說、想要說。比如: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周總理祝福人們——”等。同時,這節課我也特別注重學生的朗讀,通過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學生的朗讀也得到了訓練。比如: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個詞體會到的?你能帶著這種體會讀讀這句話嗎?諸如此類。
不足之處:
1、沒有盡可能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生還被我死死的牽引著,學生沒有完全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周總理資料放在課前,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3、在引導學生結合句子談體會時,與設計的自學指導脫節了。
4、整堂課零追碎問太多了,沒有統領性的`問題。
5、時間處理上前松后緊,使得后半部分講的不透徹。
6、課文結尾處不干凈利索,句子訓練顯得多余。
7、課文拓展沒有進行。
今后,在教學中還需不斷鉆研教材,準確把握課標對本冊教材的要求。同時,每上一堂課,都要深刻反思,查找不總,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7
上周是沛澍備課,我在沒備課的情況下看課件,并不理解沛澍的設計意圖,等備完課之后回頭發現這篇課文設計的真的很好。
經過認真備課和梳理課件,我們班這節課進行的很順利。開篇讀課題,在課題中教學“潑”字。之后讀課文,問學生問題,檢驗預習成果:什么是潑水節?孩子簡單回答后,師放一系列潑水節圖片,然后我給孩子們講解什么是潑水節—少數民族的一種慶祝節日,用來表示對人們的祝福。
這之后進行識字教學,二年級不需要逐字說識字方法了。在開火車領讀和男女生輪讀中發現孩子們掌握的不好的生字,再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習,已達到鞏固加強的目的。
“蘸、襟”兩個字孩子們容易讀錯,可用生活中識字記住它。“同學們吃過火鍋吧,火鍋蘸料的蘸就是這個蘸。”“襟”是指衣服的一部分,襟字右半部分念jīn,所以它是形聲字。
在課文教學中把涉及到的.相應的字教學完畢。
第二次代問題讀課文“這次的潑水節為什么難忘?”鍛煉孩子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話。因為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歡度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所以這個潑水節十分令人難忘。
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三段。第一、二段中讓孩子加重“特別、一起”等詞匯的語氣。重點找找課文時如何描寫人們歡迎周總理的?“敲起鼓、撒花瓣、賽龍舟、放花炮”
周總理的外貌什么樣?到課文里找找說說。學完這篇課文,你想對周總理說什么?通過孩子們的回答,我覺得他們知道了周總理是個讓人敬愛的人。但我覺得識字部分我還是太磨嘰,耽誤很多寶貴的時間,以后要多注意這個問題。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8
《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充滿溫情的精讀課文,“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課文就是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這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是很不利的。
對學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說教。因此,課前事先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周總理的有關資料,了解周總理的生平,了解他忙碌而又光輝的一生明白周總理為什么會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之后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了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例如在教學人們怎么歡迎總理的這一環節,抓住“人們在地上鋪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這一句話,先讓學生看插圖,然后說說在什么時候或什么地方見過紅地毯?學生有的說在人們結婚時,有的說公司開張時,還有的說歡迎重要人物時,在說到這里時,我順勢說到:“是呀,紅色代表喜慶,代表高興。現在就請你扮演傣族人民了,請你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你對總理的熱愛吧!”學生們的朗讀還是比較激動的。在小學生的心里,國家領導都是高高在上的。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周總理的和藹可親呢?我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先讓學生自由說說總理的穿著打扮,再讓學生讀讀課文在學生讀完后,思考“從總理的穿著打扮上你看出了什么?”學生:“總理和傣族人民一樣了。“總理不像我們平常見到的領導高高在上。”“周總理臉上笑咪咪的,一點兒也不像我平常見到的大官那么嚴肅。雖然學生沒有說出一些好的詞語,但從他們的語言中,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周總理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了。
這節課我還特別注重了學生動作表演。周總理來到人群中接過象腳鼓一段,以及潑水時的歡樂場面,讓學生離開座位親自來表演一下,既親自體會了當時的歡愉場面,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會。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系列的不足。沒有盡可能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沒有充足的時間讓生自讀自悟,……學生沒有完全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在各位同事的幫助下,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方法都會逐步改變和提高的。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9
《難忘的潑水節》是統編教材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中的一篇課文。文中主要介紹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通過寫傣族人民歡迎周總理,周總理穿著傣服和傣族人民一起潑水祝福,把快樂和幸福帶給他們,體現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本文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所以講課時按文章順序來進行讓學生體會到周總理對人民的關心,與人民的心連心。整篇文章洋溢著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撒滿字里行間,表達了傣族人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
我在教學這一課時,首先,導入后從題目入手。因為學生有讀熟課文的基礎,幾乎所有的學生能抓住題眼。以“難忘”為題眼,強調此次“潑水節”的不同尋常直接點明文章主題。所以上課一開始就強調題目中那個詞應重讀。
其次,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體會傣族人民為歡迎總理所做的準備,抓住“特別”“敲起象腳鼓”“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等,無一不體現人民的高興心情。學生們知道,正因為總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會這樣高興。并讓學生去感受歡迎場面之隆重,通過朗讀去感悟人們對總理的無限的崇敬。
第3,本課的場面描寫是課文的一大特色,描寫具體、生動。在讀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周總理神情、外貌、動作的詞句,并反復朗讀,在讀的基礎上體會文意。抓住句段中的關鍵詞,如“笑容滿面”并引導學生做一個笑容滿面的樣子進而體會親切。尤其是穿著的描寫讓學生理解一位共和國的總理能尊重民族風俗,這正是贊頌了周恩來總理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崇高品質。同時注重了本課的插圖,課文的插圖正是照應著這一部分內容的,而且畫面人物清晰,主次分明,所以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圖文結合,用好本課的插圖有利于引導閱讀。又以閱讀來加深對插圖的理解。
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華。我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氣氛,如:清清的水,潑呀,灑呀!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開心!多么令人激動的場面啊,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贊嘆:讓學生感情朗讀---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么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多么令人幸福的場面啊,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贊嘆:讓學生再感情朗讀。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再聯系之前對總理的認識,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不足之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領會文章內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但感覺指導的不到位,還應注意通過朗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10
《難忘的潑水節》一文主要介紹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通過寫傣族人民歡迎周總理,周總理穿著傣服和傣族人民一起潑水祝福,把快樂和幸福帶給他們,體現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本文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所以講課時按文章順序來進行讓學生體會到周總理對人民的關心,與人民的心連心。
一、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上課之前先看一段傣族潑水節的視頻,讓他們對這個節日有一定的了解。由于之前忘記布置學生查資料,所以我就來給大家大體介紹一下傣族潑水節和周總理的資料。因為周總理和傣族的`潑水節,學生了解甚少,且年代久遠,所以讓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對于學習課文很重要。
二、圖片解釋,輕松識字
在板書課題時,和學生一起來學習生字“潑”,再結合圖片理解“鳳凰花、對襟白褂、咖啡色、象腳鼓”,簡單介紹“周恩來、傣族、潑水節”,讓學生了解,便于識字,解釋“一年一度”的意思,便于學生識字和理解課文。但在理解“對襟白褂”時只是通過圖片看了一下,沒有詳細地對學生解釋。“襟、褂”這兩個字沒有強調他兩的部首。
三、個性朗讀,體會情感
通過讓學生大聲朗讀,如“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周總理來了!”“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和課文的六、七、八段。通過朗讀,感受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歡迎和周總理親近傣族人民、和藹可親,來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心連心。
四、落實語言文字訓練
在朗讀句子時,如“火紅火紅的鳳凰花”中讓學生說出火紅火紅的詞組形式,并讓學生自己說出詞語進行造句,在朗讀“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與“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這兩個句子時,讓他們運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來造句,并在做同步時,對這兩個句子進行重點分析,讓學生知道兩個動作之間的關系。
總的來說,這節課比第一次講課好點,還應注意通過朗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學會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如在課堂中學生提出的“為什么傣族人民光著腳”“為什么周總理沒有來兗州和我們過節”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可以說課下我們來查資料一起解決。在指導學生寫字的時候,只強調應注意什么,把學生可能寫錯的那個字不要強調說出來,這樣小孩容易記錯。在課前一定要備好課,查好資料,對課文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給學生講好課,以后還要多努力。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11
小學語文第四冊《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上完這節課之后才發現,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大打折。因此,在上這節課之前,必須講解一些有關于周總理的.事件,讓學生了解周總理的基本情況,明白了周總理為什么會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了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難忘。
這篇講讀課文,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既生動又形象,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通過朗讀,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特別”“敲起象腳鼓”“趕來”“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等,無一不體現人民的高興心情。學生們知道,正因為總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會這樣高興。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著”“踩著”。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這些,都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的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說完整話,并對表達好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學生說話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變成了愿意說、想要說。比如:用“笑容滿面”、“一邊......一邊......”聯系現實說一句話,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舉起手來,有個同學還說出了這樣一句話:爸爸一邊抽煙一邊看電視。我又借此向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知道我在上課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我沒有充分利用好所出示的課文插圖,對學生觀察插圖沒有做適當的指導,更沒有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方位去觀察插圖.....希望在以后的教學路上,通過學習,我能夠不斷進步,在大家的幫助下,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12
今天,我在二年四班執教了一節校級教研課,這節課是在梁校長的點撥和指引下完成的,是關于“語文教學策略更有效地使用”的一節教研課。
經歷了幾次的試教,經歷了幾次的教案重組,最終3月20日下午,和全體老師一起走進一個新的語文教學的嘗試。
此時此刻教研課結束了,但自己的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現在特把自己的感受總結如下:
一、“會在語文教材中做足文章。”
這句話是出自語文教研員張晶老師之口。很榮幸在這次語文教研課上,進修學校的張老師親臨我的課堂,和我們一起交流。張老師聽完課之后意味深長地說:“語文課文不像數學教材,每個例題、練習,給的清清楚楚,教師稍一用心,就會明白,自己講什么,怎么講。作為語文教師,所面對的課文教材沒有現成知識點、訓練點,每一節課教學需語文教師要真正走進課文,和文中的作者共鳴,理清每一課的工具性、人文性。”聽了張老師的話我深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身上任務之巨大,但也更加明白想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有所獲更需自己面對每一節課要多看、多思、多為學生著想。
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這句話出自我校的梁校長之口。為了讓我更好的以教材為藍本,引領學生走進教材,讓學生在學中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一條條、一串串”這種類型的數量詞以及初步認識比喻句,會仿寫文中的比喻句;引導學生感受總理和人們心連心的情感;幫助學生體會到傣族人們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快樂、幸福。在真正教研之前我和梁校長進行了幾次試教,試教過后我總是感覺自己的想法很好,可是語一出,學生的反應很緩慢,甚至有很多次我話一出,學生的想法和我的想法完全相反。試教后當我失落地望著梁校長時,她居然將我領至另外一個班級,同樣的問題她比我更完整地表述,更有指向性地表述,學生立刻知道怎樣做,而且學生表述的結果和我內心的想法不謀而合。此情此景,梁校長說:“不要總說學生不行,試想,你講清讓人家做什么了嗎?你的每一句過渡語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了嗎?你真的走進學生的內心和學生心與心的交流嗎?”一席話驚醒夢中人,是呀,我在為誰服務?
那么自己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過渡語,應該為教學所用,為學生所懂,尤其是我們的過渡語的設計不僅是為了教學順利進行到下一個環節,更是為了學生所學的提升。
教研課結束了,它所帶的精神上的壓力是巨大的,但在和梁校長的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在和同仁們的課后交流中讓自己覺得自己是受益最多的,它讓我更加地明白在語文教學這塊陣地怎樣做學生是樂有所得,得到更多。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13
體現“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這一情感重點。在教學中,我以“情”為感召力,讓學生在“情感”中學習,在“情感的熏陶”中體驗總理和人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一、借史激“情”
通過描述周總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沉著、機智、樂觀的精神和為新中國做出的偉大貢獻,學生被周總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學生明白了周總理為什么會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同時,在眾多國家領導人當中,我非常敬佩周總理,我常常為我們有一位這樣的好總理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因此,老師對總理的愛戴、尊敬也成功地轉移到學生的身上。這都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讀文中悟“情”
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課文里,開篇的“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特別”“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詞句,無一不體現人民的高興心情。課文從總理的穿著,神情和動作著筆。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著”“踩著”。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寫“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我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系列的不足。沒有盡可能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朗讀方式,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己觀察發現……學生沒有完全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14
教學本篇課文,第一次感受到孩子們想主動獲取知識,自己提問題自己解答,本節課老師和學生都特別開心。
這篇課文我直接出示課題,先板書“潑水節”,叫學生說說自己對它的了解,孩子興趣很高,說的比較好,然后我就直接指導寫“潑”。寫完“潑”,我就把完整的課題補充完整,這時叫學生質疑,學生問題提的到位,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走進課文。學生自己主動的自由讀課文思考,讀完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而且回答的特別準確。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周總理”,你對他有哪些了解,學生沒有舉手的,此時學生都看著老師,他們想從老師那里了解這個人物。老師看到他們有主動學習的欲望,請看大屏幕,老師簡介周總理,此刻學生聽的可認真呢!
本節課我打亂了以往的教學方法,效果很好。學生了解了總理后,人們為了歡迎總理,他們都做了什么?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找到后叫學生看畫面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怎樣讀才能感受出人們對總理的歡迎呢?學生繪聲繪色的朗讀,效果可好呢。
看圖看總理的服飾,再叫學生到課文中找出描寫總理外貌的句子畫出了,學生動作快,找的準,讀的好。
本節課在落實課題時,學生在讀總理與人民潑水時,感受到他們互相祝福時,在此我叫學生展開想象,補充句子,總理潑水時潑到老人他會祝福老年人——————潑到年輕人他會祝福———————潑到孩子們他會祝福————————學生的思維特別活躍,補充內容非常好,說的內容非常廣泛,效果好。于是老師抓住時機進行寫話訓練。此刻如果總理來到我們身邊,和我們一起過潑水節,你會怎樣做?總理會怎樣做呢?
今后我會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每個孩子都喜歡學習語文。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15
一、回顧整節課的教學,從一開始的設計,課件的準備,到觀看課堂實錄,比較成功的地方是注重了以下幾點
1、走進文本
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所以,讓學生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令人難忘,就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課文之前,讓學生自己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查閱關于傣族的潑水節、周總理及其他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的資料,初步培養了學生自主查閱資料的能力,也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導入環節,播放過潑水節的視頻后,又出示周總理的.圖片,簡介了周總理,這樣,學生基本上了解了故事背景,容易走進文本中去。
2、以讀為本
“以讀為本”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始終。朗讀課文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課文的教學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讀來體會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想象讀,齊讀等,同時,我注意做好朗讀前的感情渲染與鋪墊,讓學生有感而發,做到感情充沛、聲音自然,并通過自己的理解讀出個性。
在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潑水祝福”這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想象:周總理把水潑向誰?向他們祝福什么?學生說后表演讀,興趣盎然。從這里,學生真正感受到周總理的可親可敬,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深情,充分感受到周總理的人格魅力。
3、讀文悟“情”
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詞句,無一不體現了傣族人民的高興心情。教學中,我注意抓住這些詞語,在語言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4、角色表演
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正確的理解字、詞、句,并能靈活運用字詞句,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課堂表演就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詞句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本文中周總理潑水時“端、拿、蘸、潑”,引導學生用動作演一演這些動詞,不僅揭示了詞語的含義,而且通過比較使學生更清楚、更深刻,更有趣地理解了詞義,課堂教學也充滿活力。
一個學生演周總理,其他同學演傣族人民,互相潑水祝福,學生情趣盎然,也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有以下幾個亮點
1、導入環節
①利用優教班班通上的資源,播放潑水節的視頻,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理解課文做準備。
②標題幻燈片,背景填充運用的是動態圖片。
2、細讀課文環節
①“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在出示這句話時,集中了一下學生的注意力,因為這里特別設計了一個動畫,是為了帶給學生動感,形成視覺沖擊力,化靜為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②在小結“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這個問題時,播放花炮滿天的圖片,再配上聲音,力求創設節日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突出場面的熱烈。
③在朗讀第三自然段時,配上背景音樂,烘托一下氣氛,讓學生感受到當時隆重而熱烈的場面。
3、指導寫字環節
①利用優教班班通上的資源,學生書空。
②利用白板背景中的田字格,示范寫字。
③利用白板的展臺,指導寫字。
三、不足之處
本課為調動學生積極性設計的環節:表演總理和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由于讀的次數少,學生接觸少,感悟少,表演時雖很有興趣,但不會進入角色表演。
四、改進方案
表演完之后,讓學生互評,指出優點和不足。比如:周總理的表情應該是“笑容滿面”,傣族人民應該是“歡呼”,這樣對課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了。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04-09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08-09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范文10-07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通用20篇)11-23
第十一課難忘的潑水節的教學反思08-14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12-13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反思04-14
二年級語文《難忘的潑水節》的教學反思11-18
二年級語文《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