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14 18:40:40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1

  此課之前,學生們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特征初步理解了周長的含義目的是讓學生們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課上我主要分以下幾步驟進行教學。

  一、讓學生通過猜想激發學習興趣。

  我首先出示描上花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學生們觀察哪個花邊長一些了驗證學生們的猜測引出學生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究。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學習空間。

  周長的計算方法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交流獲得解題方法上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為有了前面周長的認識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難,關鍵是對各種算法的溝通、 比較和理解。在學生交流算法時一方面讓學生適當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引導學生理解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系,最終抓住問題的本質——不管怎樣列式是求圍成長方形的四條邊長度的總和。幾種方法中,長加寬的和乘2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利用區分兩組長和寬的顏色來幫助學生理解。再探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后學生自主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這個過程中我的組織性語言過多,總結性的語言不精準,知識性的總結沒有做到最貼切,且過于重復學生們的回答致用時較長,誤了后面的教學設計。學生們自主交流時間還不夠充分,交流不徹底。

  三、練習的設計

  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問題學生由淺入深的做題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節課上下來認識到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是對于教材的鉆研不夠透徹是教學用語不規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注意先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鍛煉自己的語言,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多動腦思考。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2

  “三段六步教學法”為數學課堂教學搭建了新的平臺。本節課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對圓周率的探求,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第一步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

  第二步通過實物,讓學生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圍成圓的曲線的長,質疑如何測量圓的周長。

  第三步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具體感知體驗圓的周長。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測量的方法“繞線法 ”“滾動法 ”同時讓學生初步了解“化曲為直”的原理。

  第四步通過合作探討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直觀演示,使學生獲得了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為準確測量、實驗發現、公式的推導奠定了可靠的基礎,同時也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誘發學生猜想。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從而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讓他們感受猜想成功的喜悅。

  第五步通過練習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測量、計算的實驗過程,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爭議,有所創新,互助互學。進一步驗證學生發現的'規律的正確性,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第六步鞏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給學生創造學以致用的機會。為了不使學生形成定勢思維,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兩道變式練習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善于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3

  這節課是建立在學生已經認識平面圖形和圖形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后面學習繼續學習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時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我組織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實際觀察,再配以電教媒體的動態演示,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所以,在教學中我從以下方面著手進行教學的.:

  一、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老師。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小動物沿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比賽,看誰最先跑到終點的場景,兩個小動物認為都認為自己的路程長?到底誰的長呢?從而產生認知沖突,激發了學生的“情商”和探索欲望,使他們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二、通過“轉化”的思想探索計算公式

  由于學生有前面圖形的周長的計算基礎,讓學生算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已經不是難點,但是如何從眾多的計算方法中,概括出一般的計算公式是教學中的又一個難點,我充分利用電教媒體,通過動態演示把長方形、正方形“轉化”成一條直線,從而概括出:長方形的周長=(長+寬)乘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乘4

  三、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為了讓學生能利用概括出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有設計了以下練習題:

  1、基本練習,鞏固所學計算公式。

  2、為靠墻的長方形為上柵欄,怎樣計算柵欄的周長?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只需要圍三條邊的長。

  3、用12根小棒擺一擺,看能擺出什么樣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并計算出周長。從而培養學生的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4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是小學數學蘇教版教材第五冊第六單元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周長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教材以學生熟悉的學校籃球場為題材,提出了計算籃球場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聯系場地的形狀,探索、交流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礎上確認或逐步完善。對于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則安排在"試一試"中讓學生獨立探究、計算,再通過交流發現規律、掌握方法,這樣就能很好地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選擇的平臺。教學時先讓學生根據籃球場的形狀提出求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對周長的認識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試試,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考進行計算,接著,讓他們匯報各自的算法,引導學生去體會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系。

  再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等等。在練習鞏固中,"想想做做"從直接看圖計算,量一量獲取有關數據再計算,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最后在圖形的拼擺中關注圖形周長的變化,這樣由淺入深,既鞏固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都努力為學生的探究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足的是本節課的練習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學駕馭能力還不足,學生的開拓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地展示。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5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基本上達到了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引導同學借助已有的圖形周長的意義,理解掌握周長的計算方法。

  圖形周長的意義是同學已有的認知基礎,更是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核心,只有抓住這個核心,引導同學從周長意義動身,去反思、解釋,才干形成科學的知識結構。如:同學在交流周長計算方法時,注意引導同學圍繞周長意義來進行辨析,從而掌握計算方法。再如:第二個練習,當多數同學出現4+7+2+3=16這種方法之后,和時引導同學借助周長意義來發現問題。這樣,通過以上活動,協助同學理解掌握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同學不只知道怎樣計算,還知道為什么這樣算。從而形成牢固知識結構。

  二、在關鍵地方創設問題,引發同學的思維,激發同學學習興趣。

  本節課,注意在關鍵地方創設問題。如:“仔細觀察情境圖,圖中都有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這是知識的生長點;“要求給長方形花壇安上護欄,需要先求什么?”這是知識的轉折點,為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和時協助同學分析問題。再如:出現(4+8)×2這種方法時,引導同學說出括號里要求的是什么?在重點處協助同學理解方法。再如:“猜猜看,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2厘米,用兩個這樣的長方形拼成一個大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在同學思維容易混淆的地方,創設問題,激發同學認知抵觸。引發同學探究學習的興趣。最后一題“你能根據今天學習的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求出它的周長嗎?”在同學思維受阻的地方創設問題,為同學思維指明了方向。正因為能在關鍵處創設問題,能激發同學學習興趣,同學學習比較投入,為同學學習方法奠定基礎。

  三、重視同學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提高同學學習的能力。

  本節課,在引導同學發現問題、理解問題的基礎上,注意先讓同學獨立考慮,在同學有了想法的基礎上再引導同學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點撥,協助同學理解計算方法,思維發生碰撞。如:探索周長計算方法時,先讓同學獨立考慮,當同學有了想法,和時交流,再借助周長意義來判斷理解掌握方法。再如:練習一,先猜一猜,找準問題,然后驗證,找到答案,再解釋原因。“為什么拼成大長方形后周長是20厘米,而不是24厘米呢?你是怎樣想的?”同學發現,這兩個寬已經不是拼成的大長方形的周長了。發展了同學的思維。正因為有了同學獨立考慮,同學才有言可發,正因為有了教師的`點撥,同學認識才比較到位。

  四、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逐步發展同學的思維能力。

  如:練習一,問題一從先求一個小長方形的周長入手,再驗證,最后通過拼生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對比,發現減少的越多,剩下的越少,反之減少的越少,剩下的越多,滲透一種函數思想。再如:練習二,是一道發散思維題,是一個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一題多解鞏固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同時發散同學的思維;后面多題一解,發展同學概括能力,同時體會轉化思想。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6

  一、“情境”與“知識”兩條主線相互交融。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抓住“情境”與“知識”這兩條主線。在教學情境上,教師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我們知道,《喜羊羊與灰太狼》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也有一定的了解,以此為學習的背景,作為學習圓周長的切入點,使“情境主線”與本節課的“知識主線”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時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二、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和開放的操作空間,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親身經歷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操作活動有目的、有思考、有選擇、有創造,使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過程中增長智力,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數學閱讀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厚實的文化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適當介紹一些有關數學發現與數學史的認識,能夠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對后續學習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向學生介紹了圓周率的有關認識。這里的介紹從《周髀算經》中的“周三徑一”、祖沖之的“算籌”到圓周率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用電子計算機來計算圓周率,使學生對圓周率的歷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感受到我們祖先的智慧,體會數學知識與人類生活經驗和實際需要的密切關系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7

  [案例]

  1、同學們,你們喜歡打籃球嗎?一定熟悉籃球場吧。

  2、出示籃球場的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從略)

  師: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1:沿著籃球場的邊線走一圈,走了多少米?

  生2: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

  3、自己動手算一算。

  4、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的算法,并說明這樣算的理由。

  5、全班進行交流。

  生1:28+15+28+15,我是一條一條加起來的。

  生2:28+28+15+15,我是二條長加上二條寬的。

  生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我二條長是用乘法算的'。

  生4:28+15=43(米) 432=86(米),我上臺來說明,指著圖說出來。

  師:你喜歡哪種算法?說說你的想法。

  師:你認為求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什么條件?怎樣計算呢?

  6、試一試:一條正方形的手帕的邊長是25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

  (1)學生試做。

  (2)在小組里交流你的做法。

  [反思]

  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研究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過程中,教師給學生營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是學生在觀察、思考、計算、討論等活動中自主探索并掌握的。讓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自己來選一選,來感悟體驗哪一種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好,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實現算法的優化,有利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掌握。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學生初步理解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后,將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直接放給學生試做,教師為學生創造了發現、探索、研究的機會,體現了數學學習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8

  數學是一種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數學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而且是一種文化的熏陶,素質的培養,是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相互滲透。在我國傳統的數學課堂里,通常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讀,課上練習,課后作業,學生付出的精力都是做題,消化教師當天講的內容,學生的頭腦復制的都是教師的思想和語言。這樣的教學無法使學生得到掌握數學知識的良好感受,這是一種單純的工具主義和冰冷的技術主義教學,根本無法凸現出數學的人文價值。

  十四年前,我第一次執教《圓的周長計算》,不知道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只好在自己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把“圓周率的由來,圓周率是什么,圓的周長怎么計算”教給了學生,學生照我的講解也會做很多關于圓周長的計算題、應用題等。過了幾年,我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主動和同仁們探討、實踐,領會了課堂的本質,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綜合能力。今年,我在執教《圓的周長計算》時,我認真作了思考,這樣的課堂是不是應該體現出它的人文價值呢?我了解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學生學前、學后作了調研,反復修改我的教學設計,認真的嘗試,體驗,課后也有很多感嘆,下邊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開課引入——以對美的追求為起點

  師:上一節課我們對圓有了更多的認識,你們都認識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怎么畫一個圓。

  生2:我知道了圓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生3:我知道了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等于半徑的2倍。

  生4:我知道了圓是一種曲線圖形。

  生5:我知道了圓是很美的一種圖形。

  師:我們根據剛才有個同學回答的,圓是一種很美的圖形,同學們是怎樣理解的?能說說嗎?

  生1: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圓的,看起來很美觀。

  生2:對折時怎樣折都能重合,我很喜歡圓這種圖形。

  師:剛才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圓具有曲線美、對稱美。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要用到它,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美的東西,我們應該要去探究它的奧秘,這節課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去探究圓還有哪些奧秘?我們先探究它的周長的測量和計算吧!

  這一環節中,學生在對圓的美感有了更深的感受,通過我的點撥,學生學習興趣盎然而生,再加上情感上的熏陶,激勵學生去發現美,對美的東西產生追求和欲望。以對美的追求為起點,為科學的探究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

  活動探究——以科學的追求為目標

  我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正方形,要求學生指出它的周長,隨后又畫出一個圓,同樣叫學生指出它的周長。

  師:我們怎樣去測量圓的周長呢?有困難可以分組合作、交流。

  組1:圓的周長是曲線,不是直線,不能用直尺量。

  組2:想法一樣,用以前的測量方法無法測量。

  教師拿出一個圓形“雙面膠”實物,要想測出它的周長,可有什么辦法? (討論、交流、操作、實踐)

  組1:在直尺上滾動一圈可以知道它的周長。

  組2:把雙面膠剪斷量出周長。

  組3:用一根細線繞一圈后量出細線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組4:可直接把雙面膠解開一周去量它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這些方法都各有好處,值得借鑒。

  請同學們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去量一量你們準備的一圈新的透明膠的周長。 學生匯報:

  生1:我用滾動的方法量得周長是12厘米。

  生2:我用細線繞一周的方法量得周長是12.4厘米。

  生3:我線滾動的方法量得周長是12.5厘米。

  生4:我用繞細線的方法量得周長是13厘米。

  生5:我和第一個同學的方法一樣,但結果不一樣。

  師:為什么都是用的這些方法,結果不一樣呢?

  生1:量的時候繞多了。

  生2:操作時存在的誤差。

  師:你們都去實踐了,去量了,有什么感受?

  我們要想知道一個圓的周長時都得用這些方法去量嗎?

  學生思考,要是沒有帶工具在身邊怎么辦?陷入困境中。

  師:看來我們得去探究和發現圓內在的奧秘,讓學生回憶正方形周長與邊長的關系。

  生:周長是邊長的4倍。

  師:那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

  學生思考

  生:根據半徑確定圓的大小,它的周長與半徑有關。

  生:與直徑有關。

  師:請同學猜想一下,圓的周長會是直徑的幾倍?

  根據剛才測量的結果回答:3倍、2倍多,4倍、3倍多、3.15倍、3.14倍?? 師:那請同學們再用所帶的圓形實物量一量,算一算,找找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生1:我量了三個不同大小的圓,它們的周長分別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 生2:我也量了三個不同大小的圓,它們的周長也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 師:其他同學的測量結果如何?

  全班百分之九十幾的同學測量結果均一樣。

  師:那這個結果是不是會是固定的一個數呢?

  教師演示操作,結果和同學們的一樣。再次證明,同學們的猜想是對的。 師:古時候,有很多數學家就做了無數次這樣的實驗,就發現這個結果是一個固定的數,把它叫做圓周率。圓周率的值約是3.141592535??,但實際應用時取它的近似值3.14,用字母“π”表示。

  引導同學們讀書上63頁的內容了解圓周率。

  師:有了這了發現,會給我們計算圓的周長帶來什么方便?

  生: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πd

  師:如果知道圓的半徑,要計算圓的周長呢?

  生:用半徑乘2再乘圓周率,就是圓的周長=2×半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πr。

  引導學生讀63頁“你知道嗎”里的內容,進一步的了解圓周率。

  師:為什么圓周率要用希臘字母“π”表示?

  同學們去查找資料,課后自己去找找答案。

  這一環節中,學生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去探究知識的奧秘,化難為簡,化曲為直,在有困難的情況下,通過猜想,小組合作,自己動手操作,體驗,最后得到成功。在探索的過程中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并點燃了學生課外繼續學習探究的火花。

  實踐應用——以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為終結

  師:現在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你們能計算出它的周長嗎?

  生1:先測量出直徑,可計算出來。

  生2:先測量出半徑也可以計算出來。

  師: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你們都會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學生回答得很具體,完成了“做一做”

  師:自己身邊有熟悉的關于圓的物品,你會用什么辦法去計算它的周長呢? 生1:先找出它的半徑量出來,再根據“圓的周長=2×半徑×圓周率”計算。 生2:先量出它的直徑再計算。

  生3:舉例計算。

  這一環節中,學生把已經學到的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通過解決問題來鞏固了所學知識,形成了一種技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解決問題來達到掌握知識、提高實用能力是數學學習的有效途徑。

  反思總結——以經驗追求人文價值

  師:同學們這節課都學到了些什么?你們都有什么感受?

  生1:我知道了圓周率的由來。

  生2:我知道了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生3:我們這節課動手操作得多,看是隨便,但我們又學習得輕松,愉快,掌握了不少的知識。

  生4:我認為數學學好了也是一種享受,也有它的美的地方,這里面有很多

  奧秘,我們要不斷的去探索和發現。

  生5:我今天學習的圓的周長,認為數學家們很偉大,我們要向數學家們學習。

  這一環節中,學生對整節課作了一個簡短的總結反思,對知識的獲取、技能的提高、情感的體驗作了交流。同學們都明確了態度,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提供了有力的經驗支持。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9

  美國的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住;如果讓我參與,我就會真正理解。”然而,真理都是在不斷的摸索、實踐中誕生的。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3課時,課本第63頁的例題及第64—65頁的練習。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長含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材的例題的安排是測量學校籃球場的周長。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又緊貼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有選擇的使用,做了整合處理。

  《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活動這樣要求: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根據以往的教學要求理應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總結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公式。

  根據新課程目標及大綱的要求,結合本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及基礎,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交流獲得解題方法上。在我的第一次試教的時候,長方形的長是28米,寬是15米。我先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打算如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這樣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空間。然而,在比較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的感知哪種方法比較簡便時,大部分學生認為長加寬的和乘2,這種計算方法很費事。做了一次調查,發現原來在于計算28+15是進位加法,沒有乘法來的快,所以大部分學生認為28×2,15×2這種方法比較簡便。針對我們班學生的特點結合教材的新理念,對教學內容做了重新的修改,則,長方形的長是30米,寬是10米。在教學時,由于長和寬的長度都是整十數,學生口算速度比較快,想到的方法也很多。然而在學生匯報的時候,我不止是引導他說自己的方法,還要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讓其他的學生也能認識并理解這種計算方法。

  學生一:30+30+10+10=80米

  想法:求長方形的周長就是求它的四邊的長。

  學生二:30×2=60米 10×2=20米 60+20=80米

  想法:長方形有兩條相等的長,兩條相等的寬。

  學生三:30+10=40米 40×2=80米

  想法:長方形有兩個這樣的長加寬。

  學生四:20×4=80米

  想法:長比寬多20米,如果給寬10米,那它每邊就都是20米。

  ……

  在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我并沒有急于對算法進行優化,而是引導他們理解不同的算法。誰的想法和他一樣呢?那你也來說說你的想法吧!通過這樣的提問,讓每個學生在說與傾聽的過程中感受并理解每一種算法。那你喜歡哪一種算法呢?并說說你的理由。其實,在學生說為什么喜歡這種方法的過程中,就已經在對每一種算法進行優化了。當第三種方法被喜歡的理由讓大家信服時,則已經達到算法的優化了。這樣設計,在沒有揭示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的前提下,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這樣既有利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使相關的探索活動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利于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使學習過程成為主動的、生動活潑的、有個性的過程。同時,能夠讓每個學生在快樂、自主不知不覺、潛移默化的氛圍中,實現解決問題方法上的優化。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10

  圓的周長這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圓的周長的意義及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難點是理解掌握圓的周長公式及圓周率。根據這些目標和我的研究課題——在新舊知識銜接處設計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每個新知識點產生前,我都精心的設計了問題,以問激思、以問啟思、以問拓思。層層深入,循序漸進。課堂效果頗佳。

  教學前為了使學生能利用知識遷移規律總結出圓的周長的概念,探究新知前,設計復習問題:什么是長方形的周長,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長?然后問:什么是圓的周長?這時學生可利用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的概念,歸納總結出圓的周長的意義:即圍成圓的曲線的長。然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怎樣測量圓的周長?有幾種方法?我打破了教材有什么教什么的傳統做法,放手讓學生探索創造,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一邊思考,一邊動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這樣,學生有充裕的思考時間,有自由的活動空間, 有自我表現的機會,更有了一份創造的信心。同學們個個情緒高漲,躍躍欲試。通過動手操作,大膽實踐探索出“繞”“滾”“量”三種方法測量圓的周長,促進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我肯定了他們的方法。當學生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時,我又引出了甩小球的游戲,讓學生觀察形成的虛圓,虛圓的周長還能用剛才的方法測量嗎?這個問題打破了學生的.認知平衡,使學生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圓是根本無法測量其周長的,這時我引導學生猜想,并在此觀察甩小球游戲,最終使學生悟出圓的周長與它的半徑或直徑有關,為什么圓的周長僅與其半徑或直徑有關?這個問題教材里未顯示有關內容,如果教師不設計這個問題,學生往往就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甩不同繩長的小球讓學生觀察、猜想。讓學生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感悟理解新知十分重要,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這種過程突出學生自己探究知識,如何生成“結論”,突出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的訓練與培養。在驗證結論時,我又讓學生自主選擇驗證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十分感興趣,并且很快的得出了結論。由于新知識是學生自己猜想出來的,自己又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的,由此學生對新知理解得很好,在運用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體會了教師教是為了不教,學會是為了會學的真正含義。

  通過本次課題研究,我更進一步感受到了,課堂教學中提問的重要性,理解到深挖教材的內涵是設計好問題的前提,根據教材的內涵,巧設問題可提高課堂效率。 如果我們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掘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能夠成為學生一步步登上知識殿堂的橋梁和階梯,那么我們的課堂提問就一定是有效的。今后我不僅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巧妙設計問題,在各個環節都精心設計靈巧的、新穎的、易于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讓我的課堂更精彩更高效。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11

  [案例]

  師: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圓的周長。(同桌間利用圓形物體互相指一指)

  ……

  師:對呀,圓是一個曲線圖形。你們有辦法測量它的周長嗎?

  生1:“滾動”——把實物圓(如硬幣)放在直尺上滾動一周,所經過的長度即為這個圓的周長。

  生2:“纏繞”——用棉線繞圓一周并打開,然后將棉線拉直,測量出它的長度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生3:我同意剛才兩人的觀點。我還有一個建議:將一個圓紙片對折后再滾一滾或是用棉線繞一繞,把測量得出的數據再乘2就行了。這樣測量比較快。

  生4:“剪圓”——沿著這個圓的邊緣剪下一圈,越細越好,可以將這一圈近似地看成是一條線段,然后測出紙條的長度,即為圓的周長。

  (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測量圓的周長,并進行演示。)

  師:看來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把圓的周長曲線段轉化成直的線段。

  (板書:曲轉化直)

  [點評]:在學生意猶未盡的時候,及時帶領學生進行過程整理。因為學生的體驗一方面來自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另一方面是對經歷過程所帶來的情緒回味。

  師:在顯示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大小不同的圓,如果每次測量圓周長都用大家提出的這些方法,你覺得怎樣?有什么好主意嗎?

  生:我覺得可以像其他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那樣,研究出圓周長的計算的一般方法,這樣就好辦了。

  [點評]:在矛盾沖突中,使學生感到“滾動”、“纏繞”等方法測量圓周長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根本做不到。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究欲望,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師:你們認為圓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呢?

  生:我認為圓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直徑越大的圓,它的周長也越長。

  師:對呀,正方形的周長總是邊長的4倍。(出示圖)猜猜看:圓周長會是直徑的幾倍呢?

  圖示:

  生1:在這幅圖中,正方形的邊長與圓的直徑相等,而圓正好套在正方形內,所以,我認為圓的周長小于直徑的4倍。

  生2:我還可以觀察得出:因為圓周長的一半是打援直徑的,所以我認為圓周長大于直徑的.2倍。

  師:你們很會觀察,很會思考。大家都已經注意到圓的周長肯定是直徑的2~4倍,那究竟是幾倍呢?咱們還得作進一步的研究。

  [點評]:教師精心選擇學習材料,啟發學生觀察、思考,進行有效的猜想,認識到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倍數關系,為研究方向作了充分的知識準備。

  師:你們覺得在研究圓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時,要做好哪些工作?注意哪些事項?

  生1:咱們可以通過“滾動”或“纏繞”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和直徑。

  生2:我有補充,除了測量,還得計算圓周長是直徑的幾倍,并作好相關記錄。

  生3:我覺得在測量過程中還得注意減少誤差。如:纏繞時要緊靠圓的邊緣,并把線拉直;滾動時不能讓圓在直尺上打滑。

  師:這就需要咱們合作,齊心協力完成這一探究工作。

  (學生利用課前準備的三個圓:直徑分別為2厘米、4厘米、5厘米合作探索圓周長計算的方法,并記錄數據。教師巡視指導,收集信息。)

  圓周長C(厘米)直徑d(厘米)圓周長÷直徑

  展示幾組的實驗數據:

  師:看了幾組同學的實驗結果,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1:幾組的測量結果不大一樣,

  但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而且我們測量的結果與這個差不多。

  生2:我還發現不管大圓還是小圓,它們的周長總是它自身直徑的3倍多一些。

  生3:我猜想這圓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會是一個相同的數。

  生4:我也同意這樣的看法。我還知道這是因為在測量過程中的誤差才使得結果不大一樣。

  師:如果我們再拿一個圓進行實驗,結果會怎樣?

  (板書:圓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介紹圓周率;歸納總結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點評]:在正確的探究方向的指引下,學生的探究活動是有效的,也是積極主動的。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成功經歷了圓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充分實現了“過程性”目標。

  [反思]

  教學的最核心任務不是如何把現成的知識表現出來,傳遞給學生,而是如何激發學生原有的相關知識經驗,促進知識經驗的“成長”,實現新知識的“再創造”,從而主動促進新的知識經驗的構建。

  (1)精心選擇學習材料:正方形中內切一個圓,既幫助學生強化正方形周長與其邊長間的關系,為學生發揮自身主動性研究圓周長作好了學習方法上的準備,同時也為合理猜想圓周長是直徑的2~4倍提供了依據。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其思維運動量是很大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智力水平。

  (2)在為學生創設了非常想了解圓的周長的學習氛圍后,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想出了纏繞、滾動等方法可測量圓的周長。幾種方法看似解決了問題,此時教師提出“若每次測量都采用這樣的方法,你覺得怎樣?”,這樣把學生的思維推向了一個新的思維高潮——尋找圓周長計算的一般方法。在次基礎上,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的參與,直到歸納出計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既留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又不斷設置認知沖突,有效地確立了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促進學生知識經驗不斷“成長”。

  綜觀本節課,教師從發展學生智能的角度出發,緊密聯系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準確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不斷設置合理的認知沖突,讓學生進行有效的猜想,合作探索,反思歸納。從而充分體現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真正理解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促進學生知識的構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智能的發展。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12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是小學數學蘇教版教材第五冊第六單元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周長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教材以學生熟悉的學校籃球場為題材,提出了計算籃球場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聯系場地的形狀,探索、交流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礎上確認或逐步完善。對于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則安排在"試一試"中讓學生獨立探究、計算,再通過交流發現規律、掌握方法,這樣就能很好地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選擇的平臺。教學時先讓學生根據籃球場的形狀提出求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對周長的認識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試試,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考進行計算,接著,讓他們匯報各自的算法,引導學生去體會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系。再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等等。在練習鞏固中,"想想做做"從直接看圖計算,量一量獲取有關數據再計算,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最后在圖形的拼擺中關注圖形周長的變化,這樣由淺入深,既鞏固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縱觀整節的教學,我都努力為學生的探究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足的是本節的練習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學駕馭能力還不足,學生的開拓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地展示。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13

  在這次的周周有課聽上,聆聽了周老師的這節《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課,感覺受益很深。整個課堂教學我覺得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情景生動,真實自然,重點突出。在教學中周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根據課標的要求,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了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動腦思考,動手驗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成為積極的行動者、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通過合作交流,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觀點激烈交鋒,在磨擦碰撞中閃耀出智慧的火花,實現知識的學習、互補和再創造。我覺得本課具有如下優點:

  (一)創設問題情境,以學生喜歡的動畫喜羊羊美羊羊跑步入手,替他們解決問題,誰跑的路線(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長,引入新課的教學。在學習中,周老師注意了讓數學知識與身邊生活相聯系,體會數學的實際價值,教學效果非常好。學生面臨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且對生活中的問題很感興趣,他們的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的積極性很高,很有目的性。進一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積極自主,經歷探索與思考。

  學生有了探究問題的需要、興趣、積極愉悅的`情緒之后,靈活有效的思維、自主的研究,是使探究具有實際價值的保證。在長方形周長的探究活動中,學生的計算方法多樣化,老師引導學生找出最優方法。親身的經歷使學生清晰地理解周長的計算方法,也為總結周長公式奠定必要的基礎。

  (三)總結方法,提升學習能力。

  在數學學習中,應不斷地引導學生積累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周老師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在本節課結束時,他留下一些時間,用來引導學生們回顧:在剛才的學習過程中,把自己探索的方法和大家交流,然后選擇出最簡單的方法,最后根據這個最簡單的方法再總結出周長公式。隨后,孩子們用這個學習方法,小組總結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學生的學習效率高,效果十分理想。可以預見,在學生以后的學習中,遇到此類的學習任務,他們一定也能選擇這種方法進行學習,并且,如果學生有了積累學習方法的意識,并在不斷的積累中,他們的學習能力將得到大步的提升。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當然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值得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首先,雖有合作,但還有一些學生參與的不是很積極。例如: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明顯的不合作,還需在今后多與他們溝通,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

  其次,回顧交流時間還是有些倉促,敘述的不是很完整。另外在練習過程中應面向全體學生,還有個別學生粗心大意,忘記乘2 的問題。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教學的著眼點不僅僅關注學生有沒有理解圓周長的意義,更是如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索新知,從而發現求周長的的一些規律和方法。

  在引進周長的概念時,正對小學數學枯燥乏味,我就帶學生走出班級,到學校的水池旁邊。我提問你知道這個水池一圈有多長嗎?你知道怎么測量嗎

  水池是學生非常熟悉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這個問題一提出,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馬上就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的知識了。

  等學生知道了繞物體一圈的邊線就是周長時,我再引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上就輕而易舉了。有的學生在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時候,就采用上面的方法,把4條邊全部測量一遍,再相加,他們自己也覺得很麻煩。在這時,我就要學生想想有沒有更簡單的辦法?促使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當然問題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學生總結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是兩條長加兩條寬,也有學生總結是長加寬的和再乘2,在這里教師要鼓勵學生的答案。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開放型的思維方式,還激發了學生去動動手的愿望。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15

  開始學習周長一章了,第一節課認識周長,借助課件,孩子直觀的認識了圖形的周長,并且順利的找出了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的周長。我竊喜,看來這一章能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了。轉入實戰動筆練習,忽然發現不是那么回事了,孩子對眾圖形的周長找的挺準,說的也挺好,就是已讓寫出算式那算是五花八門,就是對的不多。更別說稍微變化的`圖形求周長了,學生更是瞪著題目不知如何下手。

  怎么辦,著急不是辦法,沖學生發脾氣更是不能解決問題,學生還迷迷糊糊。耐著性子對每一道題目,先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弄明白所求問題,在從問題出發找出所需條件,比如,要求長方形周長,先寫出長方形的長,再寫出長方形的寬,最后在求周長,求周長時想清楚打算用哪個公式,也就是說強調學生讀完題后不是立即扎筆就做,而是頭腦中有了清晰的思路后在下筆,做到有條理,有步驟。對于如求兩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要求學生先畫出拼出的圖形,然后找出拼成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最后再求周長,同時告訴學生,考慮問題要全面,學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再下筆,書寫就清楚流暢了許多。有時一節課40分鐘只能處理兩道題目,畫圖、找所需條件、帶入公式求周長,只為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規范書寫格式。雖然這么費勁,仍有個別學生不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偷工減料或者看到題目就下筆,結果寫的亂七八糟。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孩子要想掌握本單元知識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除了掌握基本公式之外,建立空間觀念,頭腦中有清晰的思路也是非常重要的。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的數學教學反思10-09

《周長》教學反思11-21

周長的計算09-29

圓的周長教學反思03-17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01-06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04-16

圖形的周長教學反思04-16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04-16

《圓的周長》教學反思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