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初中地理進門的第一課,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本書第一節就為同學們介紹地球與地球儀的知識點。通過本堂課的講授,我發現一下幾點:
1、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不能太多
2、上好地理課課前準備的重要性。
3、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課堂練習時間。
4、在教學中發揮巡視的作用。在學生自學以及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在不斷的巡視,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并予以糾正。
5、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要強調重難點,讓學生看書時有所側重。這樣才能夠重點突出,提高課堂效率。
第二節 地球儀
本通過對本節課的講授,主要的我的成功之處在于合理安排了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簡潔、流暢且重點突出;引導啟發得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制造了不少課堂亮點。教學中充分利用地球儀這個直觀教具和小組學習的組織方法,通過活動的形式變難為易,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掌握重點,解決難點!雖然效果很好,但細節上還需要把握,課堂秩序也需要維持好!由于師生準備尚不夠充分,探究型課堂模式的特點體現得不夠明顯,探究的內容還沒有脫離教材本身,探究的目的還沒有指向現實生活。應結合學生的思維實際,創設相關情景,讓學生們深入挖掘新的知識點等。
第三節 地圖
通過本節課的講授,其成功之處在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來完成本節課的內容,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完成合作學習的內容,即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同時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在教學過程也注重了新舊知識的銜接,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在教學實驗過程中,注意與學生感情上的交流,從教師的教態、語言、表情等方面做到親切,拉近與學生的關系,讓學生以一種愉快的心情進行學習,也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于:
1、本節課還沒有帶動全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后排的幾個學生沒有融入到活動中學習。
2、比例尺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剛接觸,感性認識很好,但在換算中很多同學有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重比例尺的換算能力的訓練。
3、部分小組的合作意識要進一步加強,今后要發揮組長的帶頭作用,讓小組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
總之,地圖是日常生活、生產,以及學習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應使學習地圖的過程變為一個使用地圖的過程,邊學邊用,邊用邊學,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注意培養學生在閱讀地圖、獲取信息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表達他們獲取信息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及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地理的喜悅。
第四節 地形圖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地形圖的判讀”這部分知識較為抽象,學習難度較大。所以這節課沒有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針對學生感性思維仍起主導作用的特點,借助多媒體演示一些相關生動、直觀的課件,降低學生學習的困難,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效果較好。學生們都能夠認真觀察課件演示中的每一個步驟,積極發現、探討問題,較快的掌握了“地形圖的判讀”方面的地理知識。特別是由于運用了多媒體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使等高線形態與地勢高低、坡度陡緩的關系、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等教學重點和難點得到有效地突破。
總之,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去完成中學地理教學任務,是教學中的一次改革,它能給地理教學帶來生機、帶來活力,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形式。
第五節 疆域和行政區劃
《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這一章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三個:
1、通過閱讀地圖和課文,了解我國的地理概況,體會我國地域廣闊的特點。
2、了解我國行政區劃的方法,熟悉我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臵。
3、在認識我國基本國情的過程中,形成民族自豪感,樹立國家主權意識。
本節的重點是:熟悉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以及相對的位臵。通過學生的自我探究和討論,這個知識點可以說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了解并記住其中的一部分(當然不可能要求學生在一節課內全部記住34個)。能做到這一點,可以說基本達到了目的。關鍵是學生觀察、歸納、概括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掌握和探究精神的形成。從課堂學生的表現來看,上述的要求大部分都能夠達到,有少部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六節 眾多的人口
本節難度不大,在七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學習過世界人口的有關知識,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我將本節內容分為四大塊:
1、我國人口數量及人口增長趨勢;
2、我國人口問題及解決措施;
3、我國人口的分布不均的特點;
4、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長率;
5、為了促進西部大開發,是否應該采取措施使東部人口大量向西部遷移。
本節內容采用了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教學:
1、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教師引導學生以讀圖分析為主,培養學生讀圖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3、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辯論,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深刻的認識到,一定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這樣就會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采取多種方法進行靈活教學,這樣比較容易吸引學生,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第七節 多民族的國家
本節課的內容看似簡單,但越是簡單越是感覺壓力大,任務重,需要我探索研究的地方太多了。我通過深入學習和研究新課標對理解和把握這節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對本堂課的講授,其主要優點是:
1、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強大功能輔助教學,補充相關民族知識,學生接受也較快,同時,也利用畫面引導學生充分讀圖分析得出結論,用口決的形式記憶人口多的民族,巧妙解決了記憶難點。
2、本節課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在老師指導下積極主動參與活動,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并初步做到了從“學會地理”向“會學地理”的轉變。
不足之處:
1、沒有將提前讓學生搜集的我國主要少數民族風俗習慣都展示給學生,非常遺憾。
2、課堂語言不夠豐富,尤其是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過渡語言應多加推敲與錘煉。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語言要再豐富多彩一些。
3、在小組合作探究中,有些小組長沒有起到帶頭作用,這就要求老師隨時指導方法,教會學生如何進行自主學習,如何在小組合作探討中解決疑惑。
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工作學習,在教學改革實踐中將自己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技術順暢地結合起來。
第八節 中國的地勢 根據七年級地理基礎和實際情況,學習《中國的地勢》這一知識點時,我主要給學生重點知識是:
①我國地勢的總體特征。
②各級階梯的評價海拔、地形。
③階梯的分界線。
④我國地勢的優越性。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以上教學,重點知識學生已基本掌握,我認為自己在以下兩方面做得比較好:
1、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討論探究,解決了教學重難點。
2、認真組織教學,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不足之處:
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討論不夠充分。時間比較倉足。導致各組學生代表發言時,問題回答不夠成熟、、語言啰嗦不簡練。在時間的安排上也不盡合理,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從圖中獲取信息。在處理地形圖上也該要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看和發現,更多地從圖上去認識我國的地勢特征以及這種地勢特征對我國氣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響。這樣學生會掌握得更好些。
在今后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參與課程學習,充分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地理運用能力。
第九節 中國的地勢
通過本堂課的講授,其主要優點是:
1、充分利用地圖進行課堂教學。
2、引導思考,在思考中獲取知識。
3、傳授方法,以方法授以漁。
存在的不足:
1、可嘗試著放的更大一些,給學生更多自己的空間進行學習,老師盡可能的少說,將更多的時間放手給學生,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充分發揮學習小組合作的作用,將很多地理環節都可以讓給小組來解決,培養合作意識和能力;
3、還可以利用對我國地勢和地形學習的大好時機,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情感教育、價值觀教育。
第十節氣溫與降水
本節課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氣與氣候的關系引入氣候,再從氣候的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氣溫和降水),進入到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我國氣溫、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與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氣溫與降水的綜合特征總結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多特殊天氣;多旱澇災害。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讓學生知道,原來知識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在課堂上,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在這節課上充分利用地圖,讓學生讀圖,識圖。善于對地圖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從課堂效果看,我感覺導入順暢自然,重點難點突出,語言表達流暢,整節課結構緊密,知識傳授嚴謹,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分析與引導上做了適當的設計,從而調動了學生的聽課興趣,學生學習氣氛好。這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讓學生知道,原來知識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在課堂上,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足之處:一些活動課題學生參與的不夠充分,活動氣氛需要加強。學生發表意見時,學生的個體作用發揮的不夠好,不能照顧到更多的學生,有些問題應該放手讓學生研究,給學生更大的探究空間。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加強對學生的培養。
今后的努力方向:學生讀圖、識圖、分析與運用地圖的能力及從地圖上獲取信息的能力還是比較弱,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加強指導學生讀圖培養學生從圖上獲取信息的能力。
第十一節天氣
從內容涉及中就可以看出這需要考察學生的科學前概念和生活天氣常識。課的一開始,我就讓大家來描述今天的天氣,說說自己所知的天氣現象,這也同時反映出學生在平日里、在語文作文中對天氣的形容和描述。結果顯示:大部分孩子能說出有關天氣的許多華麗辭藻,卻說不出多少的天氣現象來。顯然,看慣了動畫片的他們也幾乎從未關注過天氣預報,更別提收聽氣象廣播了。孩子們每天出門也都是聽從大人的安排來穿衣,幾乎不會去了解明天的天氣情況而對自己的衣著進行安排和調整。幸好,他們還是能察覺到冬天冷,穿衣多;夏天熱,穿衣少的這一點生活常識的,通過這也不難讓孩子了解到天氣的變化影響著地球上的生物。
而有關本課的知識點,學生在區分“多云”和“陰”的天氣符號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我就讓學生回想多云天氣和陰天的狀況,再把“晴”拉入隊伍,幫助學生從云量多少、有無太陽這兩方面對三個天氣符號有了正確的認識,明確晴天少云、有太陽,所以太陽的圖標表示“晴”;多云天有云,也有太陽,所以一個云朵、一個太陽的圖標表示“多云”;而陰天有云,沒太陽,所以兩個云朵的圖標就表示“陰”。這一下,孩子對三種表示云量的天氣符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為其他天氣符號的識記打下堅實的基礎。從作業情況反饋來看,孩子們都學得不錯,也令人欣慰。
第十二節氣候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
1、導入順暢自然,重點難點突出,語言表達流暢,整節課結構緊密,知識傳授嚴謹,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分析與引導上做了適當的設計,從而調動了學生的聽課興趣,學生學習氣氛好。這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讓學生知道,原來知識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在課堂上,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2、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在這節課上充分利用地圖,讓學生讀圖,識圖。善于對地圖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創設問題情境,開展學生課堂活動,合作學習,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并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 由于多種原因,一些活動課題學生參與的不夠充分,活動氣氛需要加強。學生發表意見時,學生的個體作用發揮的不夠好,不能照顧到更多的學生,有些問題老師不得不講。應該放手讓學生研究,給學生更大的探究空間。并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在溫度帶對人們生活和生產這部分的教學中如果再增加些學生的生活事例和親身感受應該會更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更加活躍。因為平時利用多媒體上課的機會不多,在使用多媒體方面還需要加強。針對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今后的教學中會把成功的地方繼續發揚,不足之處加強改正,讓今后的課堂上的更加完美無憾。
第十三節 中國的河流與湖泊
本節是中國的河流第一課時,教學目的是通過學習和讀圖,使學生了解我國的河流和湖泊的大致情況,記住我國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稱和位臵,并根據圖表綜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首先通過欣賞我國主要河流的優美風景圖片導入新課,使學生不同的河流有感性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做好鋪墊。展示我們當地的小康河、膠河圖片,使學生能聯系實際,從而更好地理解河流水文特征形成的原因。
在學習“內流區與外流區”這部分內容時,我主要從讀圖練習入手,通過查找主要河流各自注入的海洋,讓學生得出內流河、內流區、外流河、外流區的概念。然后讓學生填圖、記圖,以達到當堂鞏固的目的。引導學生通過讀圖,比較內、外流區的分界線與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使學生認識到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
本節的重難點是內外流區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涉及水量、水位、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多個方面,這些特征的形成是受氣溫、降水、植被等多個因素的影響,因此首先引導學生弄清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然后通過表格歸納的形式,讓學生合作探究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共同點和差異,這樣使這部分知識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因果關系,逐漸掌握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
在“我國的湖泊”教學中,通過畫內流湖與外流湖的剖面圖,提問咸水湖和淡水湖輸出湖水的主要形式分別中什么?對于湖水的含鹽度有什么影響?引導學生得出咸水湖的湖水主要通過蒸發輸出,湖中鹽類物質聚集,含鹽度較高。淡水湖的湖水主要通過外流河流出,湖中鹽類物質隨湖水排出,含鹽度較低。從而進一步認識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區。
本節課存在著很多不足:在語言的組織和描述中仍存在欠缺,學生已經說過的內容還有重復現象,在今后教學中要加強基本功訓練,爭取更大的進步;教學過程中有些環節處理不夠簡練,所以時間比較緊張,最后的環節沒有處理完,覺得非常遺憾,也暴露出自己在課堂調控能力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部分學生仍然不能利用已學的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主要河流時,讓學生自己畫圖、填圖,效果會更好;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放開多讓學生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的體會是: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動眼、動耳、動腦、動筆,調動多種感官來主動學習,有效學習,使課堂更有生命力。
第十四節黃河
《黃河》這部分教材包括黃河的源流概況,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黃河“地上河”的成因及黃河的綜合治理,黃河豐富的水能資源等,內容很多,一節課要講完、講好必須進行精心周密的設計。為此,我參閱了許多教師的教案和教學設計,汲取了大家的經驗,制作了多媒體課件。
本節課開頭運用黃河圖片和《黃河頌》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自始至終都是學習的參與者,分析黃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同學們踴躍發言。黃河各河段特征的.學習,讓同學們充分利用水利圖與地形圖進行比較分析,增強了同學們運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讓同學們針對黃河各河段不同特征找準治理措施,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各小組成員積極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動畫演示“地上河”成因,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獲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各河段特征配上圖片錄象更直觀,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運用“一碗水,半碗泥”,“跳進黃河洗不請”等俗語,利于學生理解,也有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提出黃河還存在哪些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分析問題更全面、更主動一些。
存在的問題: 學生分析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和成為地上河的原因時,只能找到認為的原因,自然原因說不出來,教師應加以說明。從最后的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時發現,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應用能力較差。不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地理現象和實際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再加強這方面的講解。另外導入黃河圖片為錄像配上黃河頌更能體現黃河的氣勢磅礴;在學習黃河源流概況時應該給予學生更多一點時間,做點課堂練習更利于學生鞏固;再就是有的學生發言的機會較少。
今后的教學中,應該認真研究使更多同學積極參與的問題,積極轉變自己的角色,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斷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
第十五節長江
本節課的設計,重點突出學習一條河流的思路,教會學生一種方法,因為是針對七年級的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較容易的內容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師通過媒體的輔助,重點突出地理位臵與示意圖的結合,讓學生學會圖文結合,有理有據的分析問題。從整堂課的效果來看,本節課的的不足之處在于教師講授的內容過于繁多,沒有很好的把握好學生的基本學情,沒有合理的運用好小組討論等活動,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
通過本堂課,希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夠運用多種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到更多地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第十六節海陸分布
通過本堂課的講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節課的教學反思:
一、教學效果
(一)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然后,教師的及時點評;再者,教師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通過師生互動掌握基本知識點。
(二)教材的分析、處理和學生的學情分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理得恰到好處。
(三)各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自然順暢,各環節都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心得
1、教學目標的制定不宜過大、過泛,要符合當地學生實際,要切施可行,使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實現。2、教師在備課時務必做到認真閱讀教材、分析教材,要能根據教材體系和學生實際對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教材處理。
3、對于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掛圖展示、解讀,甚至用口述加板書這種簡單的教學手段,這種簡單的方式是不利于現代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地理知識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養成。應著重以學生的讀圖觀察、分析和動手實踐、操作為主,這樣有利于學生對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的理解和掌握,利于學生對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因果關聯的理解,利于學生對地理奧秘的探究和發現,能給予學生很強的成就感,加深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的印象,活躍了課堂氣氛,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和課業負擔,激發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三、教學不足
1、由于是一堂公開課教學,教師擔心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或出現知識點和教學環節的紕漏,甚至怕時間安排不合理,所以課堂上有時還過于照案操程,缺乏一定的靈活度。
2、教學設計的模式化比較明顯,創新的環節不多。
3、教師對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還持懷疑態度,因此,每個知識點都由教師點評,不利于學生對地理事物的綜合、概括能力的培養。
4、本課的課前準備和教學設計比較耗時復雜,對于平時的日常教學參考價值不是很大。
四、教改意見
1、本人還要不斷地進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學習和教學經驗教訓的總結,養成良好的撰寫教學反思的習慣,逐步提高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2、假如重新設計這堂課,除了保持以上提到的優點外,要在教學設計的創新性、實用性和指導性方面下功夫。
3、假如重新設計這堂課,除了保持以上提到的優點外,要在教學設計的創新性、實用性和指導性方面下功夫。
第十七節世界氣候類型
本節課內容知識難度較大,趣味性差,理論性強,需要記憶和理解分析的比較多,學好這一節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基礎,而且還要求學生具有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能力和運用能力。本堂課成功點主要表現在:
1、多媒體利用效率高:課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圖片和地圖,比如世界氣溫分布圖、世界降水量分布圖、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各種氣候類型的氣候直方圖及多種景觀圖片等等,這大大優于傳統教學方式。各種氣候類型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和空洞的,利用圖片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圖片上植被的特點,學生能感受到該氣候的氣溫和降水的情況,加深對氣候類型的認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知識的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利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充分感受地理與生活的聯系,增加學生的興趣。
3、注重三維目標的落實:通過學生自主讀書、讀圖,了解世界氣候類型名稱、分布;通過分析氣候直方圖,學會描述氣候特點的方法,突出重點。
4、課堂提問科學合理;
5、學生讀圖時深入指導;
6、注重激勵性評價,學生積極性高;
不足之處表現在:
1、備學生不夠細致。
2、時間安排有些前松后緊。
3、總結性的內容仍需給學生機會。
4、反饋練習涵蓋的知識面不全。
以后再上這節課時,我會摒棄自己的不足,發揚優點,爭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是一種動態的活動,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因人因時因地而已,我要不斷的在理論學習基礎上調整自己的教學,使自己成為學生喜愛、家長滿意、領導放心的老師。
第十八節世界的氣溫和降水 地理是一門邊緣學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學科在整個學習課程中的非中考地位性,使學生對地理課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如何更有效地把握教學目標、調控教學過程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完成地理教學的關鍵。由于本課內容的枯燥性和理論性太強,所以本課主要采用小組學習方式,達到培養自主學習目的;教師則通過問題的設計、分組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結合問題進行課件演示等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并表達自己對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和地理原理的看法和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組內和組間交流中學會自評和評價他人。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2
本學期由我承擔七年級的地理授課任務,由于是初次承擔地理教學任務,任務頗重,并且面臨著諸多挑戰。地理對我校七年級學生而言,學習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較之于語數民,大多數學生不知道地理為何物,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地理,先要讓學生了解地理,讓他們懂得何為地理,才能明白該如何去學習。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始終是似懂非懂。
為此,作為一名民校地理授課教師,要采取新教法,拿出新方式,做出與實際相符合的標準要求,才能提升學生地理學習成績。前半學期我采取的辦法是,盡量按照考試標準來,上課多講地理原理,講深講透,伴隨著一些地理故事,讓他們更了解地理,喜歡地理。在課堂上,努力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多次強調,帶著問題思考,如上課不懂的地方,學生有疑問,下課來問我,帶著想法師生平等對話,熱烈交流。
地理是一門伴隨著他們未來五年或者更久的學科,故除了課堂教學之外,多次提醒學生課堂外多看地圖,了解地圖。為此,在閑暇時,我堅持進入各班,發現了解問題,并提出糾正方法。對于學生作業問題,及時批閱,每周兩次,及時講解,讓學生跟上節奏。
經過過去半學期的努力,在期中考試后,分析七年級4個班的成績,內部相比有好有壞,但是總體并不理想,平均分太低,這可能與我教學不當有關,但我明白不能放棄,重要的是在后半學期如何改進教法,如何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因此,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多思考,多請教,爭取早日改變我所帶四個班成績落后面貌。
在前半學期的教學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一、個人方面
剛從事地理學科教學工作,經驗不足,對學生的管理不到位,沒有使學生形成地理學習的興趣感。
在備課上,備學生上,沒有真正去了解學生水平、興趣、能力,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差,以后要多加關注。在教學上,學習管理方式簡單,課堂紀律差,沒有掌握良好的方法,課堂效率低。在作業上:作業批改不夠認真、詳細,沒有做到按時講解,教學進度與作業進度有差距,導致作業完成情況不理想。課后,雖然制定了培優補差計劃,但是跟班力度不夠,輔導時間短。
本次期中考試,我對于學生水平認識有不足,試卷思考題多,難度大,太靈活。
二、學生方面:
學生的國語水平差,基本功不夠扎實,導致聽課較為吃力,對課文的`內容掌握不夠好。學生字詞積累量少,導致地理專業一些詞匯無法理解,加之我講課速度較快,使學生不能很好理解。
大部分學生面對地理習題,讀圖思考能力不強,不能正確審題,回答問題效果差強人意,而且部分同學簡答題空白,多數同學回答問題不夠理想。
針對以上情況,我積極進行反思: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把課堂教學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相結合,講練結合,強化地理運用能力,力爭全面提高學生應考能力。
故此,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做好課堂教學工作
(一)強化基礎,擴充知識
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備課,要備教材、備學生,根據學情備課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上課前,讓學生必須預習本節課內容,初步理解,理解課本課文基本內容,教師再點撥指導,這樣學習效果會更好。
教師在上課期間,要抽出時間講練習,把剛講過的知識點同習題緊密聯系,并且作業要及時檢查,做到作業日日清,一定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課本知識。
(二)讀圖思考,提高分析能力
地理最重要的,就是審圖。除了要求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之外,還要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多看圖多思考,看各類地圖,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師還應有目的引導學生閱讀重要地圖,引導學生感受地圖的魅力,把握地圖的“語言”,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地理水平。
二、做好學生教學規范
(一)素質教學,強化提高
強化學生的識記能力,不能上課記下課忘。讓學生多觀察,多運用,從生活中找靈感,教學貼近生活,從家鄉天氣到氣候、從常見食物到地域特色,從出門方式到交通工具等,教師都應認真引導學生,把教學落到實處。教師要把批改和評講相結合,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及時彌補不足。訂正錯誤后,最好讓學生再次溫習回顧,對該生是鼓勵,對其他學生是榜樣。
(二)培養學生學習風格
1、形成特色地理教學風格
加強自身能力,提高教學技能。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精神飽滿,教學方式要因地適宜,讓學生有效參與到課堂中來,增加師生互動環節,使學生受到感染,積極主動的學習地理,時間一長,學生的地理成績就會提高。
2、努力培養學生自覺學習地理
地理學習要形成規范,作業練習在后半學期中要定時,讓學生形成自覺做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的養成習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地理學習成績。教師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有效的方法,鞏固基礎知識,并且加大與其他任課教師之間的溝通。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3
我校走入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改革的核心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實現自我價值”,促使教學過程轉變為一種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和盡情展現自我風采的形式。在體驗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運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學模式實施的課堂教學進行了重新審視,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做好課堂設計
現今的初中生興趣廣泛,思維活躍,倘使課堂上教師不提供給他們充分的自我表現機會,往往會造成其心不在焉甚或是惟恐天下不亂的混亂局面。這樣勢必造成學生喪失激情,對學習提不起絲毫興趣。怎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展現自我的平臺呢?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做好課堂設計。因此,課前準備我除了熟悉地理教材,把握地理教材重點、難點知識外,還根據平時課堂中學生群體的各種表現,仔細琢磨學生群體的知識儲備和綜合能力等實際情況,再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好每一堂課。讓學生能以“熱鬧”的課堂活動方式“有序”地進行學習。例如八年級上期“關于中國主要地形”這一章節的課程設計,我在這一課時的導學案中板出中國地形區的空白地圖,并在不同地形區相應的位置中標上序號,讓各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中國地形,并以填空方式來認知中國的地形。這樣,不但讓所有學生在自主的交流中運用中國地形圖來認知中國主要的地形區,而且解決了多數學生因認知能力水平不高,不能獨立完成地理學習任務的大難題,進而整體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和參與的積極性,為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走出了最關健的一步。
二、實施課堂教學, 展現學生風采
我校“三四·一”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以學生學為主,教師教為輔。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課堂教學實施不僅僅是要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而且是學生自覺做到全面參與學習的過程。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學生在生生互動中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從而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實踐者和學習的主人。因此,我充分利用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各班級設立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且從每個學習小組中選一個成績優良且責任心強的學生,擔當小老師角色,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合作學習。如:學習八年級下冊中國地理“中國主要農作物分布”這些地理知識點時,我讓每個合作學習小組在組長帶領下完成以下任務:
1、做好課前準備。圍繞問題搜集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和中國水文圖及相關材料。這一環節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時間,讓學生的合作學習有了獨立思考的基礎,進而學生才能圍繞明確的問題、內容、方向和范圍對難題或意見不統一的地方進行討論。
2、小組成員交換意見和分配任務。小組學生就要解決的地理問題相互討論探究,促使問題的見解達成一致,并且由小組長根據小組成員的能力高低分配難易不同的任務。如:說說我國南方主要的糧食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哪些地方?這些地方種植這種糧食作物的有利自然條件有哪些?每個小組的學生經過討論得出此問題的依據和答案后,小組長就會把第一問的回答分配給認知能力中等偏下的學生,第二問的回答分配給認知能力中等的學生,第三問的回答分配給認知能力中上的學生。這樣,各小組學生在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的過程中,就會將學習內容表達得淋漓盡致,整個過程無論是優生還是后進生,都能不同程度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行平等交流。
3、展現學生風采。各小組的學生結合課本和收集到的信息材料來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如對上面題目的回答,第一問: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是大米;第二問:學生會結合課本提供的材料和讀中國主要地形區分布圖回答水稻主要分布地區;第三問:學生會結合課本提供的材料和讀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和中國水文圖回答我國南方種植水稻的有利條件。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輕松獲取相關知識,并產生一種成就感,進而促使學生自主自覺學習。而這時作為教師,我的角色是維持課堂紀律,1 讓學生在“熱鬧”的課堂活動中“有序”地進行學習;再次,就學生的不足進行及時的引導和指正。由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師生主體角色的轉換,不但讓學生對地理學科學習的態度越來越積極,信心越來越強,而且使教學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地評價學生,肯定學生進步
俗話說:孩子是在表揚中進步的。當今的學生,他們在自己的人際交往和現代媒體傳播中,多數學生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觀點,做任何事情都是從于自己有利于出發的。因此,小組間我采用合作學習、點評打分爭先創優的方式方法進行,能夠及時合理地評價學生,肯定學生的進步,否定學生的不足。這樣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在學生中形成濃厚的“趕、幫、超”學習氛圍,使我們的教學不再是一潭死水。因此,在教育中表揚與批評并舉,方能使學生得到更健康的成長。
總之,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地理的教學反思04-05
地理教學反思04-03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04-09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28
地理教育教學反思08-30
七年級地理下冊俄羅斯教學反思01-03
初中課堂地理教學反思04-14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2-30
地理教學反思(精選29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