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反思(精選29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理教學反思 篇1
大家知道,只有不斷學習、實踐、總結,才能提高。一學年又將過去了,我又認真研讀地理課程標準和教材,重新回顧這一學年,我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要形式,啟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是如何進一步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是擺在我面前現實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些情況,自己有了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并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范圍及其邊界,然后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煉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 ,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主要山脈分布可用此方法: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中間橫,臺灣山脈東分布。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訣簡潔而明了,方便記憶,在地理學習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劃等知識難點。
(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并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發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被激發,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為此,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教育,給予必要的關心、激勵、尊重和理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不足之處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別是組內的弱者應真正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所提高,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學生。
(2)師生的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在提出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出發,而不是一味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設計的路上引,問題的設計不宜太大,應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剖析。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學反思 篇2
通過國培遠程學習,我認為老師要置身于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的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地理教學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進行新理念下的教學反思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教學觀念反思
老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學習,積極對自身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例如,以學習“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發展的意義”的相關內容時,我以礦產資源為例,一方面我用相關的例證向學生說明礦產資源的分布、數量、質量和組合狀況對是影響工業布局的重要條件,一些工業基地往往是建在礦產資源的附近。但有些工業基地附近并無礦產資源,但卻是著名的工業區,原因是借助優越的地理位置的發達的海運擺脫了礦產資源 的地域限制。如上海寶鋼。通過上述辯證的分析,一方面學生明確了自然環境可以影響人類社會牟發展。另一方面明確了這種作用不起決定性作用。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進行反思時,地理教學效果與預期的效果相差很大,課后仔細分析一下,原因 在于,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因而也就難于使教學設計發揮預期的目標。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反差,不斷探索教學目標、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
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的是“探究式學習”,這樣能提供更多的學習渠道,了解知識的發生的過程。推動學生關心現實,了解人生,體驗現實,并積累一定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
四、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的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平等的師生對話與交往;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情感,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
五、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課堂上不公要觀察學生的行為,還要通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信息,在信息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學習中情感的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這樣常會發現在課堂上教學的內容和習題,在考試中學生往往還會有許多困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學生知識的習得不是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給學生學習和方法比教會知識更為重要。
地理教學反思 篇3
地理教學是一個教學過程,有輸入與輸出。從備課到上課,從測驗到反饋,從批改到評講,從評估到發展,一環扣一環,環環扣緊,螺旋上升,形成循環。備課不但備教材更要備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起點、思維特點,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課要把知識講解得深刻透徹,更要設置活動,讓學生去發現、發明、發揮;作業習題要有知識梯度和能力維度,設置情景,蘊含信息,考察能力。教師與學生是教學兩個主體,教師占據傳統優勢,但不能居高臨下,而應該蹲下身來傾聽學生的心聲,平等地交流,這叫心理輔導、心靈感應,雖然軟性,但極重要。教師上課以后、練習之后發現教學缺陷,通過輔導彌補缺陷。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
為此,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著重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觀的關系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環境,發揮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從以教材為主走向以學生發展為主;從以講授為主走向以指導學習、回答疑問為主;從統一走向分散,這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屏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把握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契機。要參透新課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內蘊涵的深層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論事,按部就班,錯失“動態生成”的施教良機。
二、處理好教師和學生角色轉換的關系
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核心是學生的主體參與,上課是師生一起分享理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而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必然使得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屏棄強制性的統一思想、統一語言、統一行動,淡化教師權威,允許多元思想并存。與學生真正建立一種彼此接納、彼此敞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著精神交流與人格碰撞的新型師生關系——師生平等的民主關系。
三、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關系
新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即讓有閱讀能力的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書刊、網絡等,實現自主學習,實現在教師指導下的自我學習。在設計教學活動中,縮減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討論、實驗、觀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合作教學強調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本質觀。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學氛圍,創設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以幫助學生樹立起合作學習小組,為學生提供多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增加學生間的互動時間和形式等;或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主動提出課堂合作學習的.形式,自由選擇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進”的合作觀念下,實現師——生、生——生的共同成長。
四、處理好學習活動與地理雙基的關系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實驗操作或深入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習,或者是從他人的經驗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實踐證明,只有在夯實“雙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地進
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和
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動中,真正實現在“做”中學,在“樂”中學。
五、處理好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關系
傳統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學生們主要是在“聽”中學和在“看”中學。即學生聽教師講解,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音像,在聽或看后思考、記憶,這是接受性學習。新課程倡導研究性學習,即教師暫不把現成的結論給學生,而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討;進而自己發現問題、自我思考問題、自行解決問題。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過程。實踐證明,不管是重結論輕過程,還是重過程輕結論都是不正確的;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才合乎課改的觀念。在學生經歷了研究性學習這一學習方式,還沒有得出規律性認識時,需要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講授。兩種學習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極端。
六、處理好創設寬松氛圍與學生自律的關系
新課程要求教師給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但所謂的“寬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課堂上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調控能力,將課堂調控藝術與學生自律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演繹到最佳狀態。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隨時監控合作學習的進程和質量,幫助學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律作用,及時提醒學生自覺遵守學習紀律,調整學習狀態,以飽和的學習熱情投入到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多交流、討論有價值的或有意義的話題,達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的效果。
七、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師備課時設計教學的主要出發點。從這個角度說,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為不同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和學習進度。教學設計應該只是一個教學構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藍圖。即使教師深入調查,也無法完全弄清所有學生的情況。所以,新課程的教案應該是動態性的,靈活多變的。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改變甚至完全拋開事先寫好的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憑借已有的經驗,在構想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課后要及時反思和總結,進而修訂和完善教案。
八、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系
新課程認為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人格構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是師生發展的平臺”。要求教師應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設計,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用教材促進學生發展,教會學會學習,發展情感,培養良好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著眼,整合教材、教具、圖書、資料、網絡、教師自身、學生等各種教學資源,以及教師的創造性和學生的創造性。對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針對性的設計,進行創造性的實施。從周圍地理環境和教材中優選整合教學策略,優選整合教學資源,從激發學生超越于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激情和創造性發面,來改善和優化整個教學流程。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體制發生重大變革的今天,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盡快轉變教學觀念,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地理教學反思 篇4
教學過程的核心是課堂教學,而如何改革傳統輸灌式的教學模式,是當前教改的重要課題。各地教師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合作、引導、探究等新的教學理念,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中,使課堂教學不斷優化。為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在這兩年的地理教研實踐過程中,運用“學案導學”的方法,從根本上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近幾年來,為實施素質教育,全國各地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由于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因而優化教學過程已成為推進素質教育和提高教學效益的基本途徑和方法。”而“學案導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通過這一教改,可使優化課堂教學具體化、直觀化。通過地理學案這一載體,引導學生探究,合作、討論、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通過學案,使自主學習真正落到實處,在教學活動中具有很強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易于實現和推廣,同時,把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學生自我學習、檢測、評價,有成就感,既活躍課堂氣氛,又減輕學生課后負擔,很受學生歡迎。
“學案導學”教改體現師生間、生生間“溝通”與“合作”活動,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等特點,而這一特點適應了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因為課改的突出特點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這一教改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為課改后的教學改革奠定基礎。
編寫好學案提綱,提綱是學生自學的向導,編寫時應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有利于學生自我探究的原則。按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設計,同時,提綱應反映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反映知識體系和結構,
學案內容在使學生自主獲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更要精心設計出有利于培養和鍛煉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問題,特別在讀圖問題上,引導學生讀圖、思考與分析,讓學生交流與探討,體現合作學習特點。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出典型的練習,學生通過自我檢測,反饋自學能力與自學效果,然后通過“學生相互評價→學生個人自評→教師評價”過程達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效果。
“學案導學”為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結構提供了載體,它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重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把傳統的備教案轉化為備學案,并與導學有機地結合,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思想。
由于學案針對學生特點,學生易于接受,并通過自我學習與評價,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教訓,大大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學案把練習引入課堂,減輕了大量課外作業負擔,達到了課內完成地理學習任務的要求。
學案通過“知識體系”、“反饋練習”、“學習小結”等,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高自學能力。通過“問題討論”則進一步啟發學生去觀察、思考、討論,分析及解決問題,在讀圖方面,既培養學生讀圖的方法,又提高了通過地圖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本教改在教學實踐中雖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存在,值得反思。
反思一:導學內容問題。導學內容設計是否恰當與合理,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在設計導學內容時,能否提綱挈領,緊扣教學目標;能否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能否對課本內容進行冊減、合并和重組;能否聯系生活實際等都是重要環節,因此,我們教師要善于學習,要鉆研新大綱,新教材,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導學的藝術和技巧。
反思二:自學效果問題。一些學生適應不了課堂上較長時間的自主學習,特別是自學能力較差的后進生,習慣于“你講我聽”模式,懶于動手、動腦,過分依賴教師,若教師輔導,督促不力,他們就不會利用時間去閱讀課文,不會去思考問題。影響了學習效果。
反思三:教師備課問題。該教學法要求教師課前充分準備好材料、深入備課:既要備好所教學的內容,又要根據學生實際,備好學法,備課量較大。因此,如何建立與教材同步的課堂教學材料,以便每節課施教時隨時提取和應用,以減輕教師備課量,這是需要探討的現實問題。
為此,在今后的學案教學中我們要注意:
1、在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應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主要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支持者和評價者,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對所有的學生應一視同仁,切忌諷刺、挖苦差生,為所有的學生創設一個表現自己才能的舞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3、要做到教與學的和諧發展,把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切忌顧此失彼,把整個課堂變成教師的一言堂。或教師放任自流變成“放羊式”的教學。
4、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先進的教學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學生所學的內容當堂鞏固,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地理教學反思 篇5
在教授中東一節的居民與經濟時,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1.用多媒體或實物投影儀展示一組阿拉伯人的生活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后依次回答下列問題:
(1)你知道圖片中人物的人種、民族、宗教信仰、語言嗎?
(2)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什么地區?其服飾與所在地區的環境有何關系?
(3)試將下列短語連結成一段話,比一比誰說的流暢合理:西亞和北非、白種人、阿拉伯人、阿拉伯語、阿拉伯國家、阿拉伯世界。
2.用錄音機放一段有關近期中東地區局勢的新聞報道,提出問題,指導學生聯系所學知識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1)你知道西亞、北非地區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點、備受世人關注的原因嗎?
(2)西亞、北非的石油主要分布地區在哪里?主要石油產國有哪些?
(3)你知道西亞、北非的石油主要輸往哪些地區嗎?
此教學設計很好地體現了課標中規定的地理課程理念。首先是地理學習方式的.轉變。此設計最大的特點是重重設問,一問剛平,一問又起。學生就在這重重問題中進入探究式學習。這種教學設計一改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變學生消極的聽講為主動的探索。其次是把地理問題與國際熱點問題相結合。中東問題是國際熱點問題,將其引入課堂,并引導學生從地理上尋其根源,這既是一道難題,又一道能引發學生興趣的開放式題目。引導學生從各個可能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有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再次是此設計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將多媒體、收音機引入課堂,使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在此基礎上開展的教學,更易于打動學生,和學生產生共鳴。
地理教學反思 篇6
本章主要內容為選學內容,雖說在考試中不作為重點,但是該章內容和我們的生活聯系較密切,我國為人口大國,河南省為人口大省,對于人口的激增相繼帶來了糧食問題、水資源問題、能源問題、土地問題等,關于這些我們孩子在身邊感受不是很深的`問題,在其他地區確是極其嚴重,看到那些相關圖片,也觸動了孩子們內心的情感認識,這其實更適合作為一節資源教育課。
人口后面相應的引出計劃生育與城市環境等,進一步涉及到家居環境與健康,可以讓學生從自家環境說起,看看自己居住的環境是否合格,在室內污染氣體中應重點給學生強調一種具有放射性的物質——氡,這種無色、無味的放射物質最容易被家居忽略,也是考試中的一個考點。
地理教學反思 篇7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寓教于樂;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求教師置身于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
今年我執教高三年級,反思以往教學上的不足,改進教學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尤顯得緊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后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對教學觀念和方法的反思
傳統的教學在目標的確立和教學方法的處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師的主體能力,沒有很好地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考慮進去。高三年級學時的緊迫使得我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師教知識,一堂課下來,覺得很滿,彈性時間不長,學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這樣教學目標就很難在課堂中體現出來,重難點的'不明確使學生學習被動,知識框架混亂。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并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藍本內容逐漸地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我沒有很好的處理藍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系,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對策: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景的創設要貼近學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 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由于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后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更多的原因在于我沒有很好的教于分析方法而一味的就題論題,同樣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對策:布置作業時,要求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了解題目要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后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地理教學反思 篇8
在5月份的地理教學中,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視,保證必要的時間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并千方百計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執教初一,二年級,反思以往教學上的不足,改進教學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尤顯的.緊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后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并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
人無完人,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地理教學反思 篇9
有哥倫布引出美洲大陸,讓學生講一講關于哥倫布的故事,之后讓學生上講臺上找一些美洲大陸周圍的大洋、大洲,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影響,也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在講到美洲國家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學習,因為這在以前學生都學習過,在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我發現這樣的效果非常的好。
氣候在這一節中占得內容非常的`多,但不是重點,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學習。
最后的經濟內容非常多,學生不容易記住,所以在設計課件的時候,要精心的設計,學生才能容易理解。采用讓學生自己參與,我們設計一些有趣的與經濟有關的小的活動。
地理教學反思 篇10
初二學生通過上學期對八年級地理上冊的學習,大部分對中國的地理概況已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如中國的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中國的地形、氣候、河流、湖泊以及自然資源有了比較細致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知識的方法,為本學期學習八年級地理下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要想讓全體學生都比較系統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識,納入新的學習軌道,還有待于今后的啟發、引導。
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自己有了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充分挖掘教材,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范圍及其邊界,然后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煉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二、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并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三、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主要山脈分布可用此方法: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中間橫,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訣簡潔而明了,方便記憶,在地理學習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劃等知識難點。
(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并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發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被激發,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為此,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教育,給予必要的關心、激勵、尊重和理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不足之處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別是組內的弱者應真正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所提高,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學生。
(2)師生的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在提出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出發,而不是一味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設計的路上引,問題的設計不宜太大,應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剖析。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學反思 篇11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傳統的地理教學偏重地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變革傳統的"知識本位"、"學科中心"的地理教學,努力創設貼近現實生活,切合學生實際,注重人文關懷的全新地理教學。在教學中著眼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一:解放學生認知習慣,培養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能力,可以讓他們聯系身邊的事物來認識、獲取地理知識。例如結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頂,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頂的事實來加深理解我國降水空間分布的特點。
二:解放學生的頭腦,培養創新思維。
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越俎代皰,不包辦代替,鼓勵學生大膽動腦,大膽創造。不怕出錯,不怕重復,讓學生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過程中增知長智。
三:解放學生的嘴,培養表達能力。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課堂上讓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體會,得到能說會道的鍛煉,并能和老師、同學經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學中,通過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獨立提出問題。
四:解放學生的雙手,培養動手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動手,開展小論文、小制作、小調查、小發明等活動,讓學生得到勞動成果的樂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深入細致的作風。
五:解放學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訪問,讓學生到大自然、大社會中開辟智能活動空間,增大手腦活動頻率。從中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根本上說,學習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生存環境,并在改造利用環境的同時,協調與它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初一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生活技能,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野外迷路怎么辦?”“地圖定位與估算距離”等,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
地理教學反思 篇12
學生都希望獲得成功的體驗,尤其是渴望成為同齡人中的杰出者,然而眾多孩子的這種良好愿望往往被老師所漠視。每日評選一位杰出學生,就是教師在尊重、關心、承認每個學生存在價值的前提下,給他們成功的希望。
評選每日杰出學生,最需要老師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對所有學生寄予同樣深切的期望,滿懷愛心地關注孩子們的成長,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由于我在評選過程中始終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重在看其當天或一段時間內的某一方面的“杰出”表現,所以人人都有機會當選。
比如,不愛發言的學生勇敢舉起了手,不喜歡做作業的學生高質量完成了一次作業,優秀學生又實現了一次新的'超越,以及參與集體活動表現突出者,平日樂于助人文明有禮得到了大家交口稱贊者等都有可能獲得杰出學生的光榮稱號。
另外,對當選機會相對較少的學生,我還會主動找他們聊天談心,私下與他們來個約定,只要達到約定的目標,就能實現當杰出學生的愿望。因此,一學期下來,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我這兒領一張杰出學生的獎狀,在同學們的喝彩聲中成為幸福的杰出者。
為了讓杰出學生多一份榮耀與責任,我在班上規定杰出學生當選后就成為第二天的值日班長,負責班級的日常事物,包括開門關門,布置黑板,發表簡短演說,帶領大家學一句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接受前任杰出學生的采訪,填寫好班級日志,作好班級課堂表現記錄,下午離任前做一日小結等。
自從評選每日杰出學生以來,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了,許多學生在“杰出”的激勵感召下信心倍增,徹底地改變著自我。每日評選杰出學生活動產生了神奇的教育力量。
比如,楊超,一年前我剛接任時他還是一個受人歧視、令老師最感頭疼的學生,因為他除了愛說謊不愿做作業之外,還經常罵人。
開學后不久的一個課間,大家集合做操時一位同學不慎將另一位同學的筆盒弄到了地上,文具散得滿地都是,由于時間緊迫,前邊跑過去的十幾個學生沒有一個伸手去撿。
正當我感到失望的時候,驚奇地發現最后一個起跑的楊超,他看了一眼地上,毫不猶豫地蹲下身來,收撿好散亂一地的文具后,望都沒望我一眼就跑出了教室。當天下午,當我將當日杰出學生的光榮稱號授予楊超時,在一片喝彩聲中,他激動得熱淚盈眶。
在這以后,楊超在我的悉心呵護下徹底地變了,他用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一個又一個愿望。到上學期期末,他不僅當選為班級的“十佳標兵”,而且還破天荒地被評選為學校的三好學生。說實話,楊超今天的巨變讓我都感到吃驚,到底是什么力量讓他實現了從未有過的超越?
在楊超的一篇隨筆里我找到了答案:“自從我當上了第一次杰出學生,一向對我責罵的父母第一次夸獎了我,那一夜我抱著杰出學生的獎狀興奮得一夜都沒有睡著。從此,每當我面對老師那和藹可親的目光心中就有了自信的力量……”
其實,類似楊超的例子在我身邊舉不勝舉。是的,只要老師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金礦,都能成為杰出者,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給予賞識激勵,學生就會在老師平等地關注下創造奇跡。
地理教學反思 篇13
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多月了,我又參照地理課程標準重新回顧了這段時間的地理教學。這段時間的地理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創設了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地理課的開展緊扣“學議導練”模式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就如何提高教師在課堂中的“講”的有效性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課堂上能發揮地理學科的聯系生活特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地理課堂。初中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地理知識十分的多。如“太陽為什么東升西落啊”、“為何冬季白天時間短”、“濰坊夏季為什么吹東南風”等等,我們能夠適時引用,能夠很大程度上增進他們對于某些地理知識的理解。比如學到溫帶季風氣候的時候,學生不明白東南季風與西北季風的區別,適時引用生活中他們對夏季風和冬季風的感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地理教師在講的過程中,應該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才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能夠關注差異,善待錯誤
講究教學的實效性,不能不提到數學課堂中兩個非常有價值的要素:學生間的差異和學生的錯誤。
我們常常把某些學生看成是“差學生”,對他們的要求就是在課堂上不搗亂就好。其實有些時候,適時的將一些簡單的問題交給“差學生”去解答,再給以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提高,起碼會將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認真的鞏固。正視學生之間的差別,注重整體,提升能力才是我們作為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教師要善待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的“錯誤”。有些錯誤是有共性的,學生也許會因這些錯誤而增進對知識的了解和認識。比如學習歐洲氣候,在問到歐洲氣候海洋性明顯的原因時,七班姜永琪回答時將北大西洋暖流劃分到了“海陸因素”,其他同學補充時能夠指出錯誤但解釋不了原因。碰到這這種出了初中教學范圍的問題,作為地理教師就要合理把握形象解釋。如果就此放過,會讓學生對這一環節的知識點留下猜疑。不利于整體知識的掌控。
三、重視整理,形成網絡
地理新教材非常注意根據知識結構的特點進行編排,但是,教材是以靜態的序列呈現的,不可能充分滿足知識學習的結構化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授課必須根據知識的理解,對教材進行加工,形成一個流暢的知識網絡。比如,第七章第三節西亞部分。教材上給出了四個板塊,牽扯到了位置范圍、資源、產業和宗教這幾個方面,相互之間過渡困難。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利用西亞地區的戰爭頻發這一現象,讓學生查找原因,將西亞的知識進行統籌,構成一個整體網絡。學生的學習激情明顯高了很多。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教師如何有效地講才能讓學生更高效地學才是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的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后實踐,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后改進,在改進后再學習。如此地潛心鉆研與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地理教學反思 篇14
經過一學期的初一地理教學,同學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展與合作和人文環境等自然地理知識,并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很多同學對地理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以下是我一學期的體驗和反思。
一、反思是否具備新課標的教育教學能力
新課標的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標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二、反思是否巧用地圖,圖文轉換,強化記憶
學習地理就離不開地圖。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重要的地理語言,是學生汲取地理知識的一個重要源泉,是學生學習地理的一個特有工具。運用地圖,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同時還可以發動各種感官參與記憶。學生在參與知識的感知和識記的過程中,各種感官的神經中樞都參與,就可以有效地增強識記的效果,最大程度的減少遺忘。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如七年級上冊就有132幅,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并且均是彩色圖。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三、反思是否注重了活動教學,聯系了學生實際生活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要的理念。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學更離不開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輕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獲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提供內在動力,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地理新課程提供了許多與學生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注重學生經驗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和感受。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生活地理”的內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學生看得到、摸得著,學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如感受多變的天氣,根據天氣預報安排生產與生活等。請問自己,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心中有數嗎?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作用?是怎樣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識的等。
此外,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反思地理教學是否處處滲透了新課程的六大基本理念;反思地理教學是否完成了新課程三維目標;反思地理教學法是否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等。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
初一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生活技能,更需要引導,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野外迷路怎么辦?”“地圖定位與估算距離”等,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同時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地理教學活動。
只有這樣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素養,才能不斷地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
地理教學反思 篇15
新世紀之初,我國建國以來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正以令世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的標志性體現。強調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人從事地理教育教學近20年,經歷了幾次的課改,這次的課改,讓我感受很多,下面僅從地理教學方式上進行反思。
一、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和情感體驗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地理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現在的初中生思維活躍,由于認識水平的局限性及觀念意識,普遍對地理科不重視,在課堂上的情緒不是冷漠呆滯就是惟恐天下不亂。如果教師在教學觀念上不更新,上課時只是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勢必造成學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興趣。因此,我們教師必須用“心”去施教,熱切地關注學生。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新型師生情感關系。
首先,我們教師的課前準備除了寫教案,更需要走進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了解學生的需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并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一是積極的旁觀者,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學生,贊賞學生,啟迪思維,激勵斗志,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三是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讓學生學習在“熱鬧”中“有序”的進行。以“34個省級行政區”(《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學為例,該片段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從教學方法創新角度出發,教師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游戲法,采用多媒體技術制成“中國政區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于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具體操作如下:
[教師啟發]簡要地介紹拼圖游戲的操作方法及競賽規則。
[學生活動]學生出于好奇,躍躍欲試地進入競賽活動狀態中:
第一輪:可以看課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頁“1.7中國政區圖”),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東北的3個省;二、位于北部邊疆的1個自治區;三、位于黃河中下游的6個省、直轄市;四、位于長江中下游的7個省、直轄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個省、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六、位于西南的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七、位于西北的5個省、自治區。)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二輪:不可以看課本,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三輪:正式開始競賽,不可以看課本,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地理教學反思 篇16
地理學科對我來說不是專業,再加上地理學科在學校、社會、家長、包括學生在內都視為“副科”。因此學生不重視,學習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地理課,愛上地理課,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在中苦苦的思索著。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地理學科由于涉及面廣,所須記憶的地點、現象、事件紛繁復雜,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教起來枯燥,學起來無味,考起來難。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學中盡量運用知識性、趣味性、現實性相結合的原則來嘗試著教學。
知識性是要求學生掌握教科書上地理知識,這也是教學的主要目的。為此對每一章節的內容自己都要吃透,凡要求學生讀背的知識自己首先全部掌握(包括圖)。甚至在有意無意中讓他們發現我們的老師竟然能把課本都背下來,讓他們在內心里敬佩老師,受其感染的同時,自己也就下工夫學習了。
趣味性則是為避免課堂教學的單調枯燥,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進行的。活動是現在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運用得體,便可激發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結合起來,以活動帶動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讓學生動起來。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并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現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初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總結歸納的思考能力。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和飽滿的情緒狀態,才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觀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去。就如孔子所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興趣才會使他們產生無窮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熱情。因而在教學中要學會適時地進行興趣的激發和積極情緒的調動,促使每位學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們自始至終處于和諧融洽、興趣盎然地探究氛圍。
二、溝通師生感情,鼓勵學生發言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還來源于師生思想感情的溝通,師生關系的融洽。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看到成績優秀的學生,還應特別關心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常有自卑感和對教師的戒備心理。為此,我常以一些較簡單問題讓他們回答,即使回答錯了,也肯定他們敢于回答的精神,并盡可能找到他們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為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對其肯定、表揚和鼓勵,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讓他們相信只要我舉手回答問題,就是一種勇氣、一份自信;漸漸地他們就變被動回答為主動舉手參與討論了。
三、發揮課代表優勢,主動管理學生
課代表作為老師的助手,不僅僅只是收發作業如此簡單了事。讓學生參與管理學生,一方面鍛煉學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有一種緊迫感、壓力感。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嚴格要求自己,讓就無法去要求別人。
四、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人是非地理專業老師,對于所有地理知識不能很好地融會貫通,再加上地理學科知識面牽涉甚廣,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時往往不能做到一氣呵成,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藝術。同時對于怎樣學好地理,本人也沒有什么較好的方法,在教學中只好要求學生認真聽課,多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把握好每一節課重難點。對于部分需要記憶的內容強調學生必須死記硬背。缺乏一種形象無意記憶方法。這樣就是把知識變死了,學生學起來也感覺到枯燥無味。不能很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學的園地里,距新課改理念還有一些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要以我滿腔的熱情,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使自己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在自己的崗位,要具有永不滿足于現狀,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勇于實踐,勇于探索,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思想認識水平、教育教學水平和科學素質,為我所熱愛的教育事業、為我所選擇的職業獻出我畢生的精力!
地理學科綜合性強、知識跨度大,注重實際應用。新課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學好地理,還要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達到寓教于樂;更重要的'是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求老師置身于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本學期是我在咱們學校帶的第一批學生,經過一學期的教學,為了以后真正做到打造高效課堂。特做反思如下:
一、反思教學觀念和方法
以往的地理教學在目標的確立和教學方法的處理上,我主要是突出教師的主體能力,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此在學校倡導高效課堂的契機下,我積極的探索高效課堂的環節,教學設計等等方面的東西,也從眾多老師的優質課堂上學習了不少好的經驗,并且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嘗試,以期獲得較大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進之處,希望能進一步的改進。
二、反思教學設計
新課標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閱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我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系,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改進措施: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暗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反思教學反饋
在教學過程中,我由于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后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
改進措施:布置作業時,要求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了解題目要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后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總之,我個人認為:在教學工作中,只有多學習,多反思,才能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才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使每個學生都有更大的收獲,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
地理教學反思 篇17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覽材料,貼進學生生活的講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輿教育情境。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怎么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效果?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求地輿教師冷靜、活躍地不斷反思,才干適應新課程下的'地輿教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人物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常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意圖,把主要精力放在查看學生對常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起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講堂教育中很留意創設民主、相等、自在、調和的教育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思狀態,來活躍思維與幻想。如:每節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說:"這節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我覺得過去經常講這節課學習或今天上第幾章……,總還有點居高臨下,我教你們跟我學的味。上課期間,恰當答應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維的火花;講堂提問經常問"你說呢?""你以為呢?""你的觀念呢?""你的觀點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舞學生自在地表達自己的觀念。
對學生答復問題的點評也經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等口氣來及時贊揚鼓舞。這樣做,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記得有天在初一(16)班上課時,一位男同學突然舉手問:"教師,你說海拔越高,氣溫就會越低,可我想,喜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應該比其他地方離太陽更近,氣溫怎么會低呢?"氣候一章現已上完,這個學生卻在幾天后提出疑問,說明他上課時仔細聽、仔細學,也仔細想了,可總是解不開。在書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淺顯易懂的話回答了這個問題,并當眾表揚他愛動腦筋,敢于提問。這件事提醒了我,書本沒有講到的常識,或許有的學生會去想,也或許有的學生心存疑問,苦苦思索又覺與書本無關,就算了。我很快在其他班級上課時舉出這個事例,并鼓舞同學們質疑問難。
每逢閑暇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游離在講堂之外?為什么單個學生上課時表情冷酷,目光空洞,乃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后攀談以示關愛,所以曾經,他聽課仔細,不再干擾講堂,而一段時間后又康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欣賞他的各種變化?仍是因為沒有滿意他的根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都值得在以后的教育中去思索、去探索。
地理教學反思 篇18
近兩個星期以來,我校組織了一次以教研組和備課組為單位的聽評課活動,包科領導親自帶領。我們初一地理備課組由楊校長親自帶領,四位教師對課堂進行了展示。現反思如下:
1、好的方面
總的來說,四位教師講課細致,條例清楚,思路清晰,簡明準確,能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拓展延伸;講練結合,知識點落實到位;注重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有師生互動;板書精心設計,圖文并茂,教學效果較好。
(1)xx老師授課時首先由一個簡單的生活實例導入新課,引出降水的定義。其次給出自學提綱,學生開始預習課本內容。課堂教學安排得當合理,注重了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注重了讓學生多說多想多練習,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教學理念。
(2)xx老師的地理課堂一開始學生就能進入緊張的復習課之中,教學中有講有練,講練結合,效果好。在講的過程中,教師注重了引導讓學生按步驟多方面分析地理事物、現象和規律。每出現一個地理事物、現象和規律,都要注意引導、教會學生從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全面的分析,教會學生學習,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的.先進教學思想。這也是針對了中考學生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地理規律時容易丟三落四,缺少了某些方面,少了一些得分點,丟失了一些應該得到而沒有得到的分數。
(3)xx老師的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用新課改理念,由學生來組織課堂教學,學生展示教學重點、難點,效果較好,值得繼續在課堂教學中實踐、和改進。
(4)xx老師在授課時能夠展示學習目標和重難點,以導學案為基礎,強調學生預習,注重地理知識之間的遷移和聯系,如講氣溫的分布時,順便復習了等高線地形圖,引出了等溫線圖,在練的方面,教師認真選擇了與學生實際較為切近的習題,由易到難,由淺到深,有梯度的安排訓練題,這樣設計習題,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教學效果較好。
2、需要改進的方面
(1)在課堂教學中有些老師沒有展示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2)個別教師舉例說明地理事物,多個舉例中,與學生生活距離遙遠,學生理解上難度較大。
(3)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教師管理不嚴,學生有私下小聲說話現象。
(4)部分課堂教學中講練結合緊密程度、融合程度不高,課堂效率有點低。
3、教學建議
(1)地理課堂教學中盡量做到講練結合,邊講邊練,講一點,練一點,鞏固一點,再講新的內容;也可以講完再練,注意合理安排。
講時注意多讓學生分析舉例,讓學生多動腦、多說,注意引領指導讓學生明晰應該從哪些方面分析說明地理事物、現象和規律,即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地理,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練習要有針對性。初中除了課本及填充圖冊上練習之外,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學生實際,隨堂增加一些綜合性相對較強的習題,激發學生對地理興趣,拓展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地理素養。地理課堂舉例切近學生,從當地學生熟悉的周邊環境入手,舉學生生活學習中例子,以便學生理解,提高教學實效性。
(2)課堂上對學生嚴格要求,嚴厲制止學生上課私下小聲說笑,不可聽之任之,用良好紀律保證教學有效高效。
(3)作為地理教師應告誡自己:不是教完了教材,不是做完了練習,就等于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最好能靈活妥善處理教材非常重要。備課、講課要依托課標,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要結合其他版本教材和自己豐富地理專業知識,對現有教材進行有效整合和必要補充,課堂中要對教學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以期提高學生地理素養。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提升了很多,相信以后的課堂在不斷反思的基礎上會更加完善。
地理教學反思 篇19
一、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
近幾年,初中地理與其它課程一樣實施了新教材,我們的教材從原來的人教版到中圖版再到現在的星球版。我作為一名從教近5年的地理教師非常關心新教材的內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難度明顯降低,但趣味性和實用性明顯提高,從而要求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而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為此,我經過認真地反思,認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在地理教學中應從有利于學生“生活再現”和“終身發展”入手,建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應與時俱進,放棄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創造條件。以“34個省級行政區”教學為例,該教材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游戲法,采用多媒體技術制成“ 中國政區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于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同時,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報刊雜志及其它媒體獲取地理信息,并適時的交流,給學生以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在交流信息的過程中,給予及時的'指導和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在教學中如何進一步強化地圖教學
打開地理新教材,我們會發現文字篇幅有所減少,各種地理圖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圖、政區圖、氣候圖、人口分布圖、照片等,還有各種統計圖表,不僅具有形象、直觀、信息量大、空間性突出等特點,還可以形象、直觀、準確、趣味的表現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課堂上面對課本里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我經常反思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鑒于這種情況,我主要通過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等)和傳統教學方法(如掛圖等)相結合的方式,有意識地將地圖展示給學生,從地圖的三要素入手,教他們認識地圖信息,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們提高看圖的興趣,從而養成看圖的習慣。例如,在“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的教學時,首先出示“中國的地理位置圖”然后提出問題:“從東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國分別位于哪個半球,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看,中國的疆域對我國發展的作用?”并要求學生在圖中找出答案,然后讓學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與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學俄羅斯時,請同學看一看俄羅斯地跨哪兩個大洲、以什么地形為主、有什么特點,緯度位置怎樣,什么是影響俄羅斯農業的主要原因,使學生通過
看圖感受到俄羅斯人口少卻要進口糧食的原因。從而養成讀圖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作為地理教師在上課時,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圖的意識,用圖導入深入,用圖突破教材重點,解析教材難點,給學生以直觀易懂的印象。
地理教學反思 篇20
小學階段的《自然》學科,介紹了一些淺顯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學會觀察并思考發生在生活和身邊的地理現象。進入初中階段開設的《地理》學科,由淺入深地介紹系統的地理知識。學生要認知眾多的地理事物名稱,培養一定的理性認知能力,學會分析、理解地理現象,去理解成因、演變超勢,影響等。讓學生在了解大自然的奧秘的同時,了解一些經濟、文化現象,進而學會運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詩身邊的.一些事情,更科學地選擇,安排生活和生產,樹立尊重自然規律,保護自然資源及生態平衡,因地制宜及可持發展的人文理念。
初中《地理》,側重于自然地理,次于人文即社會經濟地理、內容主要包含:地形<勢>、水文<江河湖海>、資源、氣候、植被、及工農業生產,國家與城市、人口交通等諸多內容。然而,知識的重點側重于簡單的認識和記憶。那么如何高效地讓學生識知如此眾多的地理事物的名稱及分布,就是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一個難題。
人類為了更直觀地探知地球,了解地表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發明了地圖儀及種類多樣的地圖。因此,我們教師要學會如何運用這些地圖,去形象、直觀地呈現地理知識,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學得高效,則是現代地理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理念。
在前階段的日常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地理學科饒有興趣,但對地理事物名稱仍處于一種枯燥之味地機械記憶模式,且對具體的地理事物的分混浠不清,記憶難度較大,學習興趣未得到充分地激發……
我們知道,地理知識重位置、重分布,而地圖卻正好能直觀形象地解決此問題。為此,教者能言簡意賅,圖文并茂、生動高效地組織教學,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因而,我在今后的地理教學中,盡可能地多而巧地去運用地圖。
地理教學反思 篇21
今年我擔任八年級地理的教學工作,轉眼幾個月過去了,現撰寫教學反思如下:
1、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反思
在我們這小縣城,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說的副科,學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師并不重視,所以在地理教學中,絕大部分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覺得老師需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并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例如:在上氣候一課時,我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并根據學生的意愿進行分工備課,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來當老師,可以提問,可以補充,可以自由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做了充分準備,這從上課的情景就可看出。“學生老師”當的有模有樣,臺下的同學也紛紛舉手發言,班級反應強烈。我故意坐在學生中間,如果覺得某個問題答案不確切或占時間太多,不必重復回答,就舉手站起來發言,以質疑的形式引入下一個話題。每個問題同學們都完成的'很好。還有不少同學躍躍欲試,紛紛要求第三節“河流”一節還由他們自己上。
課后反思:其實學生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戰性的事情。關鍵在于老師能正確引導!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后細細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試著編寫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
地理教學反思 篇22
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傳統的地理教學偏重地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變革傳統的“知識本位”、“學科中心”的地理教學,努力創設貼近現實生活,切合學生實際,注重人文關懷的全新地理教學。在教學中著眼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作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教育情景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深究教學活動中所涉及的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反饋等,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實踐,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工作反思。
一、經驗總結
1、重視并且加強集體備課,交流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提高自己。
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院。只有搞好大家共同進步、發展才能從整體提高年級教學質量。集體備課就是集眾人智慧采眾家之長,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它可以集思廣益,將個人才智轉化為集體優勢,共同提高教學質量,如果僅靠個人孤軍奮戰冥思苦想,有時會出現一些知識錯誤,通過集體備課,取長補短,可以互相補充專業知識的不足,能明顯提高教學質量。是體合作、探究、創新的一種好模式。集體備課促進教師間的團結協作,營造輕松愉快的工作環境。是最終高考取得成績的一個有力保證。
2、轉變自己的角色,讓學生“主導”課堂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活躍的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探索。
3、欣賞學生、適時的贊揚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尤其要注意贊賞
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于老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能的催化劑。
4、注重培養學生研究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照片、統計圖表、統計數據以及進行各種社會調查,課外觀察所得到的`資料來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進而闡明和研究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通過課堂設疑提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發現需要解決的地理問題;通過組織學生閱讀課內外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指導學生讀圖、填圖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相關地理概念、地理圖表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等綜合能力;通過地理課堂教具演示、多媒體演示及課題研究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能力及運用地理理論解決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二、計劃安排
在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通過探索和總結,我準備從如下幾方面做好:
1、重視基礎知識,加強遷移訓練
總體上說,高考命題原則是變知識立意為能力立意,只有扎實地抓好基礎,才能構建起能力的“殿堂”。高考的導向是“用”知識,而不是“記”知識,它要考查出考生今后的學習潛能,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學生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更要培養他們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高考試題無論怎樣變化,都是地理基礎知識的不同演繹和遷移,即使是綜合試題也是在基礎之上的綜合。因此要準確理解每個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以及對地理知識細化和整體性的把握。同時還要對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遷移和轉化,會運用基礎知識去分析、認識一些具體的地理問題。并在掌握學科最基本的知識,能力和方法的基礎上,養成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
2、精心挑選資料多種資料編制學教稿、小卷子。
3、向課堂40分鐘要效益,對課堂教學起點的要求是:80%的學生接受當堂課90%的教學內容。對于課上10%的沒能接受的內容,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整理消化解決,對于10%不能較好地接受教學內容的同學,我主要是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個別輔導加以解決。并要求學生及時回顧、循環復習、經常反思、做好總結。
4、注重試題評講的效益。上好講評課,首先是要講出解題思路,對于同一類型的題目,要形成較為規范的信息獲取、分析歸納的方法;其次是要讓大部分學生感覺到這道題的考查的能力目標是什么,不要僅僅就考點和知識點做思考;第三是要分析學生的“致錯因子”,有針對性的提出復習堵漏方法。
5、加強動手能力培養,讓學生整理課堂筆記,動手動腦,課后整合、添加知識點。充分利用積累本,不僅整理出答案,還要分析出思維的誤區,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提高了能力。比如日照圖、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氣候分布模式圖、自然帶分布模式圖、洋流模式圖,中國行政區劃、我國河流與湖泊、我國主要鐵路交通運輸網、我國地形分布等我都要求學生能填圖能畫圖,并要求歸納重要圖表的規律。
6、加強地理基本技能的日常訓練。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圖文轉換、文圖轉換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動手畫圖的能力,在練習和考試講評中,引導學生從平時開始重視答題規范,從平時開始訓練合理規范答題,用地理語言表述答案。
地理教學反思 篇23
新課程教學呼喚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善于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國有心理學家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新課程的評價則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期望的是學生未來的發展,集中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教學理念。對比新課程教學理念,我反思如下:
一、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盡量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教學。可見我們教學中非常有必要根據地方特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因為當新的知識被賦予鮮活的背景時,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使學生達到想學的境界。例如:我國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生要理解這一知識點可能比較抽象,如果用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說明可能易于理解,如我國北方和南方種植的農作物有明顯差別,北方適宜種植小麥、花生、甜菜,而南方適宜種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蘋果、梨,南方盛產柑橘、香蕉、菠蘿等。再如我國位置優越造就了我國豐富的旅游資源,象海濱風光、內陸沙漠、北國冰雪、海南熱帶風光等等。
二、進一步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地理課程標準強調:“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的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習的活動真正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上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如學生學習過程的自我調控、學習目標的自我確定以及學習方法自我選擇。
在課堂的合作學習中,要合理分組,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要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真正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如:學生小組展示交流問題時的合理評價。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而且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的知識得以豐富。
三、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對新課程標準的一次再創造、再組織,教師要深入鉆研課程標準、教材、學生,找準三者的連接點,必要時對教材進行取舍、整合。如本節課學習中國的位置時,緯度位置就可以和我國最南最所在的緯度,南北所跨近50個緯度整合在一起。我國海陸兼備,教材從兩方面進行了闡述,首先簡明扼要地說明了我國海陸位置的特點,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其次我國瀕臨的海洋一段內容實際上是我國海陸位置的延伸,即我國東臨遼闊的海域。因此可以將海陸兼備和我國瀕臨的海洋整合在一起。再如:學習瀕臨的海洋時,教師應適當補充領土、領海、領空、內海的有關內容。
四、學生活動要有“質”
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學方式,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
設計要盡量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境的創設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才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多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欲望。本節課中我設計了大量學生活動,有些活動在“質”上需要再下工夫。如:鼓勵學生自編口訣或用自己的記憶方法,而后大家交流,這樣效果會更佳。
總之,一堂好課是通過師導生演,讓學生很好地融入到了課堂中去,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在輕松愉快中就完成教學。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想把握好這門藝術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想擁有教學創新的先進意識與能力,訣竅唯有兩個字“學習”。
地理教學反思 篇24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師生互動、師生交往、師生合作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助手,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經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要想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一、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
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七大洲與四大洋。
(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
(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充分地發展自我,不斷的成長。
改進;1、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2、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認識,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學反思 篇25
1.本節知識是學生學好世界地理的關鍵,是世界地理的基礎知識。
2.在本節的教學中,充分運用地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
3.存在的問題:知識量太多,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較少,沒考慮學法如許多問題應該有學生分組討論,而由于內容多,時間少,沒進行分組討論,以后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嘗試更新學生的學法這方面的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講授《世界的海陸分布》這一節時,我就深有體會。在備學生這一環節上,我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圖、析圖能力估計過高。盡管平時學生在生活中也接觸過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識,但對一些專業的地理概念如:大陸、島嶼、半島、大洲等知之甚少,自然理解起來就會存在困難。還有就是對各大洲在東西半球的分布不能通過讀圖精確地分析歸納。這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分析,就要改變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思路。因為只有一開始就為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學生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學懂并學好。
地圖與地球儀終于學完了,本以為難點已過去,海陸分布應該很容易被學生接受。誰知讓學生看地圖,又沒有了方位感,大西洋周圍的五個大洲圖
上找到,卻沒法理解大西洋的西側是南北美洲,從地球儀到地圖的轉化——從球體到平面的思維轉化卻也這么難,這是以前我沒注意到的。我突然意識到我讓學生以后不用拿帶地球儀上課是錯誤的,我手中的地球儀他們根本看不清楚,如果自己手中有,就可以很直觀的.說出大西洋東臨美洲,西臨亞洲與大洋洲。再看地圖就明白了。我給學生出的當堂測試中的題目;圍繞南極洲的大洋自西向東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學生理解也費了個勁。不能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圖、析圖能力估計過高。
在備教材這一環節上,我對教材內容的處理欠考慮。雖然教材是經過科學合理地編排來確定內容的,可這種安排并不是對水平不同的學生都適用。當學生的認知過程與教材內容安排不同步時,就必須隨時迎合學生的認知習慣,適當地調整內容的先后順序。但又不能讓學生感到無頭緒,越學越糊涂。在這一節里,就可以將各洲分界線調整到前面講,然后再讓學生了解各大洲的分布,學生就能明白、準確地判斷和歸納了。
地理教學反思 篇26
不知不覺在潘莊中學的倒數第三周課也已接近尾聲,經過精心備課,認真講課,及時注意學生的反饋,這一周我對我的學生、對我的課堂、對我的教學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首先自己教的是普班的學生,雖然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是最好的,但是我們不能以一條水平線來要求,來衡量所有的學生。在這兩周的講課與聽課后,我不得不承認普班的學生,他們的基礎確實相對差一些,對他們的要求只能是及格萬歲,當然也有學習好的同學,我要做的就是讓高分繼續保持,讓低分的同學爭取及格。
其次,是自己的'課堂。由于自己是個實習生,而且打扮的也不成熟。所以在學生們面前沒有威嚴,上課時學生們較隨意,上課紀律較差。所以我的課堂,首先要抓的是紀律,其次才是學習。
最后,也是重中之重,是我的課堂。這周學校組織了特聘名師聽課,我的指導老師張老師、地理組的沈老師、王老師還有另外一個實習生去聽了我的課。課后張老師、王老師給了我很多指導性意見。張老師強調:
①我講的速度太快,有點兒趕的意思
②大部分的內容都是自己講出來的,講知識點的時候,要讓同學多記一下;講題的時候,應該多提問下學生,讓他們說選哪個哪兒錯了;把睡覺的人叫醒,讓他們回答問題,如果自己老在那講,學生會感覺沒他什么事,也就難免睡覺了
③講得多會感覺沒重點,咱們知識點在黑板上羅列就是1、2、3、4幾點,多的不要寫。
④有講錯的知識點,千島寒流經過的是斯堪的納維亞島而不是朝鮮半島,以后模棱兩可的盡量不要講,要多聽課,多學習
⑤需要講清楚的要講透徹,例如緯度地帶分異是隨緯度變化方向變化的,而不是緯度方向。王老師也給了很多意見:首先她贊同張老師的說法并強調講題的'時候沒必要每個題都講,簡單的題一遍過,難的題重點講。普班的學生還是讓他們多記記。
為期一學期的頂崗實習要結束了,我很舍不得這里的老師和學生們,雖然有的孩子還很不懂事,雖然他們還是每天嘰嘰喳喳,永遠不知道高考的迫在眉睫,雖然他們還是忍不住上課說話、走思,想一些青春期萌動的事情,但是他們是我可愛的學生,他們是我永遠美好的回憶。
地理教學反思 篇27
初中地理要求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的標志性體現。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下面僅從地理教學方式上進行反思。
一、注重雙方交流溝通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本人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視課本地圖的使用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地圖是地理課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工具。地理試題真可謂“無圖不成題”。學習地理,一定要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通過分析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最終得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啟發學生“多問”
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學生具有好奇心,這正是追求知識的原始動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會對某一事物特別感興趣,并由興趣發展為熱愛,由熱愛進一步發展為對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為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正確地引導他們多問的習慣,教師可作饒有風趣的講解,并以豐富的感情色彩去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切不可因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教師的意圖或教師一時難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壓制。
四、引導學生“好動”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提出的“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其實也就在于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讓學生“聽”科學。片面追求升學率,追求高分,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只能束縛學生的行動。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實際中去加以應用和發展,這樣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創造力呢?明科此理,身為人師者,切莫把“好動”視為缺點,就把學生從“靜”中解放出來,并熱情鼓勵,耐心引導他們動手,使他們在“動”中去增長知識,去形成能力。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地理教學反思 篇28
氣候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自然條件之一。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尤其對農業生產來說,它是一種取之不盡的自然資源。
本節主要講述了天氣和氣候兩個不同的概念及其區別,以“當你清晨背起書包走出家門最先感受的是什么?”為切入點,用身邊的問題引起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的學習習慣,體現課改中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歸納出天氣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氣符號、衛星云圖以及相關圖片,可以幫助學生輕松掌握天氣預報的知識,更能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小活動”題目的設計也是結合實際,讓學生了解天氣與生活的關系,反映了當前課改的提倡的“學習有用的地理”。
一、學習身邊的、有用的地理知識。
天氣和氣候,如果按傳統的授課方式,講起來會有些難度,因為氣候、衛星云圖等專業術語很抽象,而本節課從身邊的地理現象出發,從同學們的觀察、回憶入手,了解天氣和氣候,教案中列舉了既淺顯又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說明掌握天氣預報的重要性,使同學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知識。
二、給學生獨立思維的空間。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請同學們自己發現問題,師生一起探究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現,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維還給學生,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成為課堂的主人,營造出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和個性張揚的空間,充分體現新課改精神。
不足之處主要有: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別是組內的弱者應真正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所提高,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學生。
(2)師生的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在提出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出發,而不是一味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設計的路上引,問題的設計不宜太大,應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剖析。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學反思 篇29
最近在講解利用經線和緯線時,學生學習起來覺得很難,在第一個班講解的時候發現有點不協調。經線和緯線是本章節的重點和難點,理解掌握后對以后的地理學習,還是地理興趣的培養都是個關鍵點。怎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正好最近在學習理論的時候看到地理智能這一名詞,深有體會,我是不是可以從這里找突破口呢。
地理智能,實質上是指一般認知能力和智力在地理學習中應具備和體現出來的能力和智力體系。能力是“指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的心理特性”。在學習地理知識時表現為能夠完成讀圖,從圖中了解所要表達的地理信息。智力則是“指人能順利從事多種活動所必需的各種認識能力的有機結合,其中,以抽象思維能力為核心。”它所呈現的是學生能將文字的內容返回到地圖上,會畫圖。
如何在此課中去培養學生的地理智能呢。首先是重視和抓好地理概念的教學,為培養和發展智能打好基礎。例如,我第二班上課的時候,在學生能牢記經線和緯線的定義后,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準確的指認出緯線和經線。就比在第一班上課時好的多,學生反映很積極基本上都能指認。在此基礎上畫出經線和緯線,從立體圖到平面圖,學生更容易接受。豎線表示經線,橫線表示緯線。然后順利的進行經度和緯度的講解。完畢后必須讓學生認識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0度和180度經線,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經線等,為下面的講解先作一鋪墊。
其次是通過各種方法刺激學生對地圖的感知認識。培養學生正確讀地圖的方法和習慣,老師帶領學生一起畫地圖,加強學生對地圖熟悉度。在學習七大洲和四大洋那一節,學生在簡單描繪世界地圖后,將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稱填寫在自己畫的地圖上,然后讓學生相互的指出畫的不足,進行修正,以加強各大洲和大洋相對位置的記憶。我想學生以后看到世界地圖就不會陌生。以后遇到填世界地圖時,會比沒有畫圖前得心應手的'多。
最后是到生活中去找地理事物和現象,以加強學生的記憶。這里的記憶,不是讓學生生吞活剝、死記硬背,而是指學生對地理事象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和再現。學習地理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體會地理在生活中的用處,知道學習地理知識的一些簡單的原理對培養地理智能是最關鍵,也是最有影響的。如對地球公轉的現象的理解,學前引導他們感受四季的變化,學完了,得讓學生回過頭去感受一年中白天和黑夜時間的變化和正午時候影子長短的變化。學生自己能親身的感受到一年變化,夏季白天長,在校時間長,冬季相反。明白了緣由,對地理產生興趣,以后能去觀察世界的變化,自己總結原因。如我們在講解氣候特點時,讓學生自己概括自己生活的地區的特點,然后向周邊地區去擴張,由點到線,在到面的去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對生活感性認識基礎上,通過學習,轉變成理性認識,逐步提高了學生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觀察、記憶、思維能力,慢慢形成和確立正確思想觀點,提升和發展地理智能,最終學生的能夠全面發展。
以上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思考,本人感覺還是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和提高成績的。
【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地理教學反思04-03
地理的教學反思04-05
地理教育教學反思08-30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28
初中課堂地理教學反思04-14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2-30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范文10-15
地理教師教學反思04-10
地理課堂教學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