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雨后》教學反思
《雨后》是冰心奶奶作的一首兒童詩,此詩構思不凡,以清新淡雅的語言,細膩而傳神地描繪了一幅雨后群孩戲水的情景,特別是通過對兄妹倆語言、動作、神態的渲染,生動地勾畫出孩子們活潑、俏皮的形象,極富童趣。怎樣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會詩中兒童特有的心理,進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樂,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回顧整個教學實踐過程,頗有一些想法。我們必須把時間和精力化在鉆研教材上,教學流程設計要不斷實踐,反復推敲,在其過程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能力。以下就教學中如何從整體入手,品讀詞句談一點感受。
一、單刀直入,整體感知。
我們都知道教學要遵循整體性原則,拿到課文要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因為讀是由外到內的吸收過程。但是如何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呢?起初我設計了一個環節:整體感知玩水場面。談話導入,我由近來常下春雨引到復習吟誦古詩《春雨》,由花草樹木喜歡春雨說到孩子們喜歡夏天的雷雨,雨過天晴,空氣清新,彩虹高掛藍天,孩子們跑出家門盡情地玩耍。小朋友,你跑出家門會做什么呢?由孩子們聯系生活實際來說說雨后的快樂活動,再引到今天的所學內容,揭題提出學習任務,請學生初讀詩歌。這個過程我自以為步步引導很自然,讓孩子打開記憶的閘門,來激發孩子相應的情感。實踐下來,感覺開頭很冗長,學生沒有從文本中去感知內容。而一堂課,開頭5分鐘必須一下子吸引學生進入主題。于是我設計了一個單刀直入的問題,引導學生讀詩感知內容:“雨后是什么時候?冰心奶奶寫了雨后的什么事呢?”在后來的教學實踐中體現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讀后,談了詩歌的大概內容,有的是概括性的,有的是具體的描述。然后,由此引入到下一個環節:兄妹倆踩水的情景特別引人注目,兄妹倆是怎么踩水的呢?
二、由粗到細,品讀詞句。
1、步步牽引,限制了思維空間,教學易呈平面。
詩歌的重點部分是第二、第三節,小哥哥踩水的有趣可愛,盡情踩水的時候不忘照顧妹妹,叫妹妹小心滑,自己卻滑了一跤,雖然成了泥褲子怕媽媽責怪,但卻那么高興驕傲。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描寫兄妹倆語言、動作、神態的詞句,精心設計了幾個教學細節。我引導學生逐句理解朗讀,體會人物心理。“小哥哥是怎么踩水的?”由這個大問題引入,請學生讀2、3節,然后讀好第一個句子,先說詞“使勁”,使多大的勁?再來讀詞“使勁地踩著水”,讀句“小哥哥使勁地踩著水,把水花兒濺起多高。”讀出踩水的使勁,讀出水花的高,讀出踩水的有趣,進而讀出男孩的調皮,這樣逐層深入。然后引到下句 “妹——,小心——,滑——!”的多元化朗讀,拖長音大聲喊小哥哥的話,說說為什么這么讀?體會哥哥對妹妹的關心。再聯系下文“說著自己就摔了一跤”, 他還沒喊完就摔跤了,所以 “滑”字讀短些,這樣指導學生用兩種方式來讀哥哥提醒妹妹的話,讀出不同的味道。想象滑跤后的狼狽樣,理解讀好詞語:“水淋淋”“泥褲子”,再來進行個性化朗讀兩個“糟糕”,如果你是小哥哥,說這話時,他會有怎樣的動作,怎樣的表情?讓不同個性的小哥哥讀出不同的語調,或急性子小哥哥著急地大聲說,或慢性子的小哥哥慢慢吞吞地擔心地讀。再來理解朗讀為什么“興奮,驕傲”?這樣精細操作,老師緊緊把握了幾個主要抓手,精雕細琢,步步到位,出現了幾個教學亮點。不過,由于教學預設全面,教學生成狀態完全被老師一手控制,雖不會出什么差錯,但這樣步步牽引,條分縷析,.都是一個層次上的學習。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失去了學生自覺學習的主動性特點,掩蓋了學習過程應有的矛盾和思想碰撞,扼殺了鮮活的學情,也造成了諸如活躍的想象、模糊的體驗,會心的鑒賞,逆向的批判、不可言傳的意會等綜合語文素養的失落。
2、拋出大問題,鋪設廣闊的思維空間,教學要呈立體。
整體感知全文時,拋出大問題來思考。而在具體的一個段落塊面的操作時,也要以一個總領性的問題來展開。如學習重點部分時,“小哥哥是怎么踩水的?”這個問題既然問了,就要讓學生在讀完2、3節后各抒己見說說自己的初步感知。在學生回答后再相機扣詞抓句,感情朗讀。而不是以此作為引子,只要求學生直接讀句,說詞說句,做理解分析,再讀書。讀書要整體地讀,反復地有層次地讀,而不能停留在一個層面,都是具體的,零碎的。簡簡單單教語文就是要圍繞一個大問題去讀,讀后說理解,然后再讀,即悟讀。
總之,閱讀教學要遵循“整體-部分-整體”這個原則,從整體入手,來品讀詞句,不僅應體現在篇章教學上,而且在段落教學中更應體現這個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精心設計 “串珠子”的大問題,為學生鋪設廣闊的思維空間,然后把一個個閃光的珠子------細節展現出來,從而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站立起來。
【二年級《雨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雨后》教學反思03-14
《雨后》教學反思04-28
「原創」《雨后》教學反思04-27
《雨后》課堂教學的反思04-26
陽光總在風雨后的教學反思04-27
《雨后》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4-27
《雨后》課堂教學反思三篇04-27
《雨后》教后反思03-14
《雨后》教學設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