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雨后》課堂教學反思三篇
《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詩作,全詩以淺近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雨后孩童戲水的嬉鬧情景,勾畫出孩童活潑、俏皮的形象,極具童趣。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雨后》課堂教學反思三篇,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雨后》課堂教學反思一
在體現創新教育的前提下,設計教案要明確一個目標:那就是要把課堂變成學生自主、討論、探究的場所,讓學生對生活中的人或事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把課堂教學引向生活的天地,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要達到上述的目的,教師就要舍得從講臺上走下來,把學生請上去,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雨后》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少作主,重點、難點讓學生商量決定。
轉換角色,讓學生當老師,這不失為一種高明的做法。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興趣,課堂就活了,教師做到心里有數即可。比如在《雨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在出示課題后,學生就會產生許多疑問:雨后,為什么孩子們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小哥哥摔跤了,為什么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小妹妹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這么痛快的一跤?……如果以學生的理解水平來衡量學生提出的問題,那么學生弄不明白的問題都可看成是重點、難點,這是充分體現學生自學的首要前提。
二、少表態,疑點、難點讓學生討論解決。
這個過程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思辨和歸納等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先可以把問題分到小組,讓學生充分討論后,再派代表交流,這是課堂最精彩的地方,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言之有理就行。例如:“小妹妹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這么痛快的一跤?”這一問題。有的'學生說:“小妹妹可能沒有摔跤過。”有的學生說:“小妹妹喜歡雨水濺到身上,泥土弄到身上的感覺。”有的學生說:“小妹妹喜歡像小哥哥摔跤后那么興奮。”……學生之間單向、雙向和多向的交流,就形成了課堂內一個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在交流不同層次學生的優勢就得到了互補,這時,教師是聽眾,是評委,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爭論不休時,只適時地給予引導和點撥。
三、少限制,多讓學生自由表達。
讓學生跳出課文內容的圈子,從文中學點寫作方面的技巧,用這種技巧讓學生從身邊的人和事中,引發思考。學完這篇課文后,我就讓學生學著課文的樣子,學寫詩。真沒想到,學生還真有點像小詩人的樣子呢。學生1:水珠在樹葉上晃動,地面上變得更滑了。雨后燦爛的太陽出來了,彩虹也出來了。學生2:雨停了,水珠滴落在蜘蛛網上,像一條項鏈掛在媽媽脖子上真美麗。小朋友都出來玩,不是玩衣服濕了,就是頭發濕了。學生3:一棵樹上掛著一條項鏈,啊,好美麗!小弟弟看見了,急忙跑過去。哎,不好,小弟弟摔了一跤。而他的臉卻笑了笑,他站起身,忽然看見原來項鏈是水珠落在蜘蛛網上。
《雨后》課堂教學反思二
1、憑借生活,喚起經驗。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經驗是最感性的學習材料。《雨后》這首詩寫的就是孩子們的生活,因此要在孩子們的生活中讓孩子們來體驗夏天雨后的快樂。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生活入手,結合他們自己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通過朗讀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樂。由于年齡特點,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水踩水,那快樂的感覺長留心中。所以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進入課文所描繪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倆踩水時的興奮和快樂,與之產生共鳴。我經常這樣問學生:“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怎么做?”而且理解這首詩的難點在于體會兄妹倆行動與心理活動的矛盾。這方面的心理如何讓學生揣摩得到,我的方法就是:喚起兒童的親身感受,并以自身的體驗來印證,化難為易。如在學生提出“小哥哥摔跤了,嘴里喊著‘糟糕——糟糕’,為什么臉上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呢?”這個問題時,問學生:小哥哥是在什么情況下嘴里喊著“糟糕,糟糕的”?這時他心里會怎么想呢?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小哥哥當時嘴里說糟糕,心里卻是興奮和驕傲的心情。
2、朗讀感悟,激起情感體驗。
這篇課文,重點描寫的是小兄妹倆踩水的有趣情景,著力刻畫了兩人的動作、神態和語言。教學中,我用語言或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中感悟兄妹倆踩水時的興奮與快樂,并設身處地揣摩兩人的心理,激起學生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如通過讀“使勁地踩著水”“濺起多高”等詞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酣暢痛快;從“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褲子,/嘴里說:‘糟糕——糟糕!’/而他通紅歡喜的臉上/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體驗小哥哥滑了一跤后既為弄臟了褲子而遺憾,又為盡情踩水感到興奮,還為自己的小男子漢行為感到驕傲的多重心理;從“咬著唇兒”“提著裙兒”“輕輕地小心地跑”感受小妹妹想玩水又略有害怕的有趣樣子,從“心里卻希望自己/也摔這么痛快的一跤”體悟小妹妹對小哥哥羨慕的心理和她活潑可愛的形象。在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加深情感體驗;再引導學生表演,把內化的.語言、情感通過學生自己的有聲語言以及體態語言表達出來。在身臨其境中,讓學生與詩中的人物對話,產生情感體驗的共鳴。
3、啟發想象,訓練說寫。
“想象比知識更重要。”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努力挖掘課程資源,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本課中要注重發散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如在學完第一節第一句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此時的場景誰能用一個成語來描述?學習第二句時,讓學生體會“快樂得像神仙一樣”,再讓學生換一種說法,還可以說孩子們快樂得像什么?在學完課文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學著用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怎樣享受雨后的快樂,既為學生的創作插上了翅膀,又為學生享受快樂語文、快樂生活創設了情境,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雨后》課堂教學反思三
《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詩作,全詩以淺近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雨后孩童戲水的嬉鬧情景,勾畫出孩童活潑、俏皮的形象,極具童趣。詩歌源于生活,教學中也只有讓學生走進詩歌中所描繪的生活,他們才能更深入地體驗蘊涵的情趣。因此,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圖文結合,現實與想象交錯,讓學生充分感受這份童真童趣。
一、設置情景,激起體驗
課始,我先讓孩子們聽聽嘩嘩地雨聲,啟發孩子們想象,聽到這嘩嘩地雨聲你會想到什么?雨后你們在這里痛快地玩過嗎?說說你們是怎么玩的?待學生暢所欲言后,我引入課題,激發孩子們朗讀課文:小朋友們玩水的場面被寫成了一首很美的小詩,想不想去讀一讀呢?下面我們一起去讀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想象詩歌里所描繪的情景。這樣,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被帶入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情景,產生了初步的情感體驗。
二、讀中感悟,激發學生情感
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喜歡雨后玩水,這是兒童的天性,孩子們一定會有同感,讀起來也就十分自然合拍。文中一群孩子們赤腳在雨后的廣場上玩水嬉戲,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熟悉的生活情境,配上自己的動作……這一切激發了孩子學習的興趣,通過讀“使勁地踩著水”、“濺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褲子”等詞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痛快,讀起來仿佛自己就是那位踩水的哥哥此刻沉浸在這快樂之中,就好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神仙一樣”一般。
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的筆觸,重點描繪了一對小兄妹倆在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的刻畫了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以及喜雨愛水的心理特征,著力刻畫了兩人的動作、神態和語言。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反復朗讀,在讀中感悟兄妹倆在踩水時的.興奮與歡樂,并從讀中揣摩兩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擔心、歡喜、興奮和驕傲,以及妹妹的膽小、想玩水的心理。如小妹妹緊緊跟在泥褲子后面輕輕地小心地跑,我問學生:“你能不能把小妹妹的動作演一演?”由于是女孩子的動作,男生可能不好意思演示,我又加了一句:“知道嗎?如果你能換角色把小妹妹的動作演出來,那本事可是一個字——高!”當女生演后,男生也加入了表演與感受的行列。由于激起了學生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所以孩子們抓住了妹妹的動作“緊緊地跟”、“咬著唇兒”、“提著裙兒”、“輕輕地小心地”并用自己的朗讀向大家展示了妹妹雖然膽小害怕但是也想玩水的心理。
但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在處理“糟糕”與“興奮、驕傲”的處理太淡化,感覺難點突破的不夠,還應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性引導他們自主學習,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自由表達的空間更多的給孩子,盡情發揮。
【《雨后》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雨后》教學反思03-14
《雨后》教學反思04-28
《雨后》教后反思03-14
「原創」《雨后》教學反思04-27
課堂教學反思04-07
對課堂教學設計的反思04-28
課堂教學反思什么04-28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04-18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4-21
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反思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