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海陸變遷》教學反思
一、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
本節課的情感教育隱含在活動中,默化在細節里。從想方設法創設情境,到為降低難度將問題分級分類;從活動前的溫馨提示到活動中錦囊妙計;從豐富多彩的資料選取到激勵有加的特色評價等等許多環節的設計,都飽含了教師對學生的殷殷期望,而這整個過程中,教師沒有一絲一毫的說教。
二、切實可行的活動設計
教師始終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出發,想方設法使抽象知識形象化。例如,在“探究發現”活動中,教師自制教具,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過程中,體驗科學發現的過程,感知科學論證的方法。又如,在“慧眼識圖”時,教師利用自制的“信息條”給學生以方法提示。最后,在“地理測試”中,教師主要根據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將傳統的“知識反饋題”設計成“地質學家的潛質測試”,看似簡單的形式轉變,對學生來說,卻是最好的禮物。
點評
本節課從一個小小的島嶼開啟了孩子探索、發現之旅,一個忽隱忽現的幽靈島,讓孩子明白了滄海桑田的巨變。“難道世界上真的有幽靈島嗎?”引發孩子好奇的導入,實驗的探究讓孩子們明確了海陸變遷的原因,虛擬實地的考察,如荷蘭的圍海造陸工程、喜瑪拉雅地區的發現、海底古河流三角洲的發現給學生探究問題得出結論一個有力的支撐,讓學生在問題中、在情景中去發現、去分析、去綜合。在講述大陸漂移時,讓學生去動手、探究、發現;利用自制教具拼圖,讓孩子得出哪兩塊最有可能是一塊大陸,你是怎樣判斷的,層層遞進,而后再引入到“如果你是魏格納,你會從那些方面進行嚴密的論證?”從動物的相似性、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得出大陸漂移說的全部內容,由此再導入板塊學說,讓學生慧眼讀圖,讓學生在圖中進行大膽發現,讓學生一一的判斷、分析、總結,從而得出了板塊學說的內容,將難點的知識化解為通俗易懂的內容。課堂中創新性的設問時時再現,如“板塊碰撞運動,地表會產生什么現象?”“板塊張裂運動地表會產生什么現象?”“幽靈島為什么會多次出現和消失呢?”“你有地質學家的潛質嗎?”教學做到圖文并茂,讓學生聽起來輕松、好奇,學生聽起來感知意猶未盡。
縱觀本節課,教師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在探究、發現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體會到地理課給他們帶來別樣的快樂。
【七年級地理上冊《海陸變遷》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海陸變遷教學反思(精選8篇)11-09
初中地理《海陸的變遷》教案2篇02-25
陸地和海洋《海陸的變遷》教學反思范文05-02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04-09
七年級地理上冊大洲與大洋教學反思05-02
高三上冊地理教學反思04-21
初一上冊地理教學反思范文04-27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1-08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05-01
地理教學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