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廣州版三上《LetsGoFurther》教學反思范文
一、歌曲導入,深挖主題
教學內容是關于Unit10 Lets go!本課時共分三個板塊,第一部分是talk tighter, 第二部分是listen to this,第三部分是read and answer.
在導入環節,大家往往采用歌曲,這樣可以烘托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很快的進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因此本節課我選取了本單元的一首歌曲,很貼合今天的主題都是講提議去哪里的句型。當歌曲唱完之后我就直接進行了下一個環節。
但是課后同組老師發現,這首歌的背景圖涉及到了Ann和Ken兩個人正在拿著一份報紙看,上面包含了很多地點,教師能不能讓學生結合背景圖多說一說、談一談呢?于是我們在這里設計了一些問題:如why do they come here? What are they reading? Guess, what can they go at last? Why ?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和學生展開了話題。學生們慢慢的暢想了許多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了這些問題的鋪墊那我們看一看他們到底去了哪里了呢?正好可以和下一個環節回憶課文順理成章的進行了過渡。
經過對導入環節的調整,在第二次試講的過程中,學生更能深入的進行探討,不再僅僅是圍繞著Lets… Shall we…?的句型對話了。在過渡的時候也是比較的自然順暢,并且學生在回答一系列問題的過程中也將舊知進行了復習,為后面的拓展練習做了一定的鋪墊和積累。
二、聽力練習,暢所欲言
聽力練習不明思議只要學生能夠抓住關鍵的詞、句做對就可以了,因此在起初設計教案的時候我也是把它進行了弱處理,只要學生能夠按照教師平常要求的方法進行聽力即可,核對答案時能夠運用簡單的只言片語就可以了。
但是試講完之后發現有的學生不用完整句表達,這樣在今后的語言表達上會給學生產生誤導,在進行書面表達時學生容易出現半句話的現象。同組老師表示:聽力練習一共設計了六幅圖,而且每幅圖都設計了大量的信息正是學生進行交流的最好素材,為什么不讓他們多說一說呢?于是我們將1-4年級學生學過的所有句子和詞匯進行了總結,看一看學生可以用什么樣的語言進行表達。不總結不知道,經過四年的學習,學生已經擁有500-600的詞匯量,學生學習的句型也有幾十句:問年齡?多少?顏色?喜歡的學科,運動?等等,這些累積起來都是學生非常好的交流的語言。于是在二講的過程中,我和一位學生進行了對話練習:what names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y do you think?等等,之后讓學生將自己回答的問題進行了匯總:Tom and Ken are at the bus stop, they want to go to the zoo, but they dont have enough time, they are sad.給學生做完示范之后,讓學生進行了操練,我發現學生的能力是不可以小看的,他們表達的語言多多少少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語法錯誤,但是學生不再是單一的shall we..?僅僅圍繞著本單元的句型談話了,通過這樣長此以往的交流,我相信學生們不再僅僅依靠背這個途徑完成英語的表達,真正的會自然的將所學的內容英語到真實的情景中去。
三、閱讀教學,重在方法
閱讀練習在小學階段是比較難的題型,這要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單詞量的多少、理解能力等等。但是每個孩子對語言學習的天賦是不一樣,可以說是參差不齊,但如何讓學生化散為整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有一定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了。在初備課的過程:我想讓學生自讀一遍故事內容,然后將自己不認識的單詞或影響你閱讀的單詞進行猜測或查閱字典幫助理解;畫出描述圖片的關鍵詞進行排序;在文章中找到能夠回答問句的句子并畫出來進行修改。
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劃關鍵詞的時候往往會劃一長句話,或是一段話。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愛將句子中的主語換成人稱代詞。在核對答案的過程中我發現讓學生到黑板上進行批注的時候好幾個孩子找不到句子在哪里。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進行了復備課,經過其他教師的點評我茅塞頓開
人稱轉化在小學階段是經常被學生忽視的,他們總是不能主動的意識到人的變化,因此只要有涉及到人稱變化的題時,教師就要進行反復的強調,增加舊知的復現率。做法是:讓學生進行回答,看看他們有什么不同的答案,大家比較一下哪種回答更嚴謹一些,這樣利用類似改錯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提醒自己反而更能加深印象。另外為什么學生在自己的書上能夠迅速的找到答案,而在黑板上卻找了很長時間呢?我課后進行了探討:首先課件和書上的內容選用的圖片不一樣,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小學生的的年齡層次,此外圖片和文字不是在同一界面呈現,換來換去讓學生有些摸不到頭腦。
教師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應更加全面的從學生的角度去發,多進行一些預測,要經常的總結一些學生易錯、易混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它的復現率。
四、拓展提高,豐富語言
學生在一堂課中有什么樣的提升在重難點中我們都會有所體現,但真正檢查孩子是否提升的環節往往都是拓展部分。它是學生這一堂課的總結和評價,如何在這一堂課中讓學生得到展示,我設計了一個小活動:兩個學生為一組利用這節課的句型lets… shall we…?互約對方出去玩。本以為覺得很有意思,可是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學生所用語言的貧瘠:A: Shall we go to the zoo? B: Ok. A :Do we have enough money? B: No, we dont.
然后孩子們就坐下了,總覺得沒有開頭沒有結尾的脫離了生活。
通過試講完之后我們又進行了深挖,將學生分為四組,其中一名學生想要邀請自己的好朋友看電影,但是要求很高必須符合以下內容才能和他一起去。其他三人的信息內容也各有不同,到底誰能去呢?那就要經過一番的討論了。我們又對新的活動進行了練習,學生們都非常好奇自己到底和誰能夠一起去,這樣學生們運用語言的機會多了起來,談論的話題也多了起了。
[反思]
通過兩次試講的前后對比,我發現要想上好一堂課,不但但是你備課了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你備課的對象適不適合你的設計,應該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一、 教師要懂得善于積累
作為英語教師所教授的班級可能會到達5-6個班,要跨2-3個年級,每年教授的年級
也不一,往往會忘記每個年節孩子所積累的內容是什么?如果我們做一個有心人將學生所學過的內容定時定期的進行總結,你會發現原來學生在課課堂上能夠運用的語言還是比較多的,這樣我們在進行活動的設計的時候會更加的全面、有針對性。學生也不會像狗熊掰玉米,掰一個扔一個。
二、教師要多問為什么
每次在評課的過程中,評課的教師總愛問你為什么這么設計?你為什要用這個活動?等等的為什么。的確我們設計的活動內容不是為了好玩、熱鬧,而是為了學生的交流活動進行的設計,我們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每次在設計的時候自己問問自己問什么要這么做,對學生的學習有什么輔助的功效?我相信我們在講課的時候就不會覺得課堂教學會生硬,學生問什么回答不上來。
三、教師要讓知識有廣度
起初教師在設計本節課時,過多的強調了本課時的重點句型的操練,因此學生也受到了局限,不知道在表達的時候還可以用些什么樣的語言。因此總覺得學生表述的沒頭沒尾。要是教師將知識為學生整合,幫助學生間斷性的梳理內容,不僅僅局限于該學什么?將要學什么?學了什么?而是我們隨時都把這三方面聯系在一起,讓它們成為固定在學生大腦里的知識。這就要看教師如何讓每節課的知識都能有廣度呈現。
我們所面臨的提效不僅僅限于一堂課,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那就需要我們教師做一個有心人、有毅力的人。在提效的道路上,我們還在角色的轉換中,需要我們一步步穩扎穩打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讓他們真正的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廣州版三上《LetsGoFurther》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廣州版四年級下《Sports》的教學反思04-30
三上口算乘法教學反思04-28
高三上冊地理教學反思04-21
三上秒的認識教學前反思04-28
長春版《關懷》教學反思04-27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04-18
部編版教學反思04-18
語文A版《初春》的教學反思05-02
北京版《雨后》教學反思04-30
人教三上Unit 2 教學反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