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時間:2023-12-22 14:44:0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5篇(經典)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5篇(經典)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及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以及口算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節課的新知識就是,讓學生學會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式題.教學中要緊緊抓住這一重點.

  教學過程的設計充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探索主動獲取新知識.教學一開始,安排兩道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豎式計算,以及連加和連減的口算題,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法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兩道例題都是放手先讓學生試算,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總結出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這樣安排,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不僅獲得了新知識,而且培養了觀察、分析能力和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本節課的練習除了邊講邊練外,最后安排了有層次的集中練習,并進行及時反饋,表揚用簡便寫法及結合口算算得正確的同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在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1、2的乘法口訣,根據學生自己已經有的知識經驗,我先領著復習乘法的意義,把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說一說乘法算式的意義,為學生總結1、2乘法口訣做好鋪墊。

  一、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了創造,利用擺筷子的方法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抓住了小學生的心理來創設情境,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激起了學生學習的欲望,順利地完成了對新知識的學習。

  二、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重視能力的培養。

  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有了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基礎,在探究1、2的乘法口訣時,特別學2的乘法口訣的時,對學生半扶半放,讓學生通過用2根小棒擺一擺,讓學生主動學習,列出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老師根據乘法算式2×2=4編寫口訣二二得四,并講解了乘法口訣的意義。然后讓學生給自己喜歡的乘法算式題編口訣,學生很快就編出后面的口訣,這是我的意料之中,我追問你是怎樣想的?有學生就說因為2×4=8,所以口訣就是二四得八,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學生的興趣很濃厚。對1的乘法口訣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編口訣,這樣設計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體現了教學的一般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能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

  我的課堂給了學生一個寬廣的自主發展、自由發散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去總結口訣、理解口訣,從而發現每一句口訣的含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2的`乘法口訣教學,在環節設計上的跨度比較大,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能讓學生大膽猜想,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編出口訣,使學生能主動地去發現、探索、體驗,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口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取得了較大的收獲。知識的獲得完全依靠學生,主體地位比較突出,同時也注意到學生的觀察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很好的體現了課改的新理念,師生之間的親和力也比較強。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3

  1、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開始時,利用學生熟悉的蝴蝶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接著通過問題“看見這兩只蝴蝶,你發現了什么呢?”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愿望,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認識對稱物體的共同特征打下了基礎。

  2、讓學生的親感親歷,在感知中總結學習。

  在初步感知對稱圖形后,讓學生動手操作創作對稱圖形,感知它們的共同特點。經過和老師的共同探討后,親手剪出各種對稱圖形,進而通過折痕引出對稱軸的概念,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使學生了解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給幾何圖形找對稱軸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對稱圖形的特征和在教學中的運用。

  3、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探究與合作學習的空間,限度的保障學生的主動參與。本節課按“初步感知對稱——親身體驗對稱——尋找欣賞對稱——辨析拓展對稱”的思路展開教學,通過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找一找、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限度的讓學生參與到探究新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生長過程,感悟學法,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發展。例如讓學生觀察美麗的蜻蜓、蝴蝶、樹葉、臉譜圖形,講述自己的發現。又如,討論交流剪對稱圖形的方法,學生按所說的方法剪出對稱圖形,給學生以肯定和贊許。再如,展示學生剪出的對稱圖形,講述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擴充了信息交流的渠道,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從中也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鍛煉他們的學習的能力。

  4、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⑴、軸對稱圖形可以是左右對稱,也可以是上下對稱,雖然教師展示了左右對稱(衣服),但在欣賞對稱圖形時,缺少上下對稱的物體,容易給學生造成思維定勢。

  ⑵、在研究長方形、正方形、圓的對稱軸時,由于圓的對稱軸有無數條,怎樣通過有限次的操作來發現規律,有待于教師更好地引導。

  ⑶、在有就是對于學生動手實踐的時間不夠充分。以上缺點和不足有待于改正。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4

  5的乘法口訣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乘法口訣。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經過暑假的學習已經會背乘法口訣,對5的乘法口訣甚至能脫口而出,剩下的大部分學生也已經能非常熟練地5個5個地數,所以我就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訣的規律上,使學生在真正理解口訣含義的基礎上記憶和應用,為后續的學習做好方法的準備。在嘗試編口訣,交流整理5的乘法口訣時,應該讓學生說說怎么想的,為什么這么編?巧妙地加以引導,啟發學生從各方面思考,比如“一只手有5個手指”所以一五得五。“2張5元是10元”所以二五一十。讓學生從具體直觀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訣的含義,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不但有利于學生快速地記憶口訣,而且對學生理解乘法問題。解決乘法問題很有幫助。

  記憶口訣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不能只讓學生單純的背,更多的體現在練習題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題形來開拓學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要由淺入深,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所以設計練習題要寓知識于游戲之中。這樣,產生無意識記,其記憶的.效果往往比強記省勁。游戲如下:

  1、對口令。即每句口訣一個同學說出前一部分,另一同學說出后部分或是小組對練、師生對練。也可寫出前一部分,做好標簽。將全班學生面對面分成兩行,每人抽一簽,一個說,對面一人答。

  2、猜卡片。活動前先寫好卡片。每位學生抽出一張后,說出卡片上的數是由幾和幾相乘的積。也可以是小組的每個成員準備好口算卡片,在小組中搶答。

  3、奪紅旗。教師先寫出算式,分小組組接力寫積,看哪組先算完就奪得了紅旗。

  4、打擂臺。各小組選出一個最厲害的選手,比賽完看哪個小組最棒。

  5、拍手互動游戲。

  6、寫算式。

  學生自己練習寫乘法算式,你喜歡寫幾個就寫幾個。這些游戲練習方法,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口算熟練程度和興趣,使學生從大量的抄寫與背誦中解放出來。總之,正確分析把握教材,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新穎的數學活動,上好開篇課,教給學法,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學,是我自己從這節課中獲得的重要啟示。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5

  核心提示:本單元是二年級數學教學的第一單元,因為這一部分的知識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生活中的經驗積累非常重要。上完課后有一些體會: 1、在教學1厘米有多長時,不要把尺子放在實物投影儀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誤導學生。...

  本單元是二年級數學教學的.第一單元,因為這一部分的知識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生活中的經驗積累非常重要。上完課后有一些體會:

  1、在教學1厘米有多長時,不要把尺子放在實物投影儀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誤導學生。

  2、測量要求從零開始,但是也應該教會孩子能夠不從0開始也能計算出所量線段的長度

  3、對大人來說“厘米”和“米”非常簡單,但是對孩子來說,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體多出示一些長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體,進行多次感知。并且讓他們多動手量身邊的物體:比如課桌的長、寬、高,門窗的高度等,對學生日后填單位很有好處。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6

  《分桃子》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3冊的內容,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初步體驗除法與生活的聯系;

  2、通過分一分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針對這樣的目標我在教學前設計了這一課的教案。從兩個教學班的授課結果來看,本節課教學效果有憂有喜,現結合本課教學實錄將教學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記錄如下:

  一、成功之處:《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所以,一上課我根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抓住兒童心理創設了一個童話故事《小猴分桃子》,童話故事對年齡較小的學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在童話故事里得到滿足,這樣的設計就是為了一開課就能牢牢抓住整個課堂上的學生。隨后我又創設了:你能用手中的小圓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嗎?讓孩子感覺融入到童話故事中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愿意去從事分桃子的活動。在本節課中我創設了以小猴一家一天的生活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這樣的情境創設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小猴分完桃子,猴爸爸又請小猴來分6個小木塊;分完小木塊小猴又去看望好朋友小貓和小狗,幫助小貓小狗解決了所遇到的難題等等。在興趣的帶領下學生充分感知分的過程。整節課中老師創設了學生喜愛的故事情境,隨著故事的展開教學目標也在得以一個一個的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愛心也得到發揮,他們是在幫助小猴、小貓、小狗這些兒童非常喜歡的動物解決問題中度過。學生在課堂上有分有和,興趣盎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不足之處: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總有不足之處,需要我們不斷的改進,找出不足,探究不足產生的原因,促進今后的教學。通過失敗之后的反思,使我們達到“吃一塹長一智”的教學目的。回顧本課的教學,發現有以下幾點有待改進:

  1、在學生幫助小貓把12條魚平均分給4只小貓時,教師還是包辦的太多,不放心學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導學生直接把3條魚圈一圈。使學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沒有能根據自己的興趣,確定分12條魚的具體過程。

  2、學生幫助小猴把9個氣球分給4個客人,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的引導不夠及時,在學生研究過程中,出現了新的問題———有一個氣球沒有分出去。許多學生不能順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個班的學生說課本出錯了,為什么要剩下一個氣球。

  三、學生創新反饋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許多學生極具個性,在研究相同的問題時,往往會產生自己的獨到見解。在研究把12條魚平均分給4只小貓的問題中,二班有一名學生就提出了這樣一種分魚的方法:魚缸里的小魚有紅、黃、灰3種顏色,每種顏色的魚有4條,我把其中的4代表四只小貓,而3種顏色代表每只貓分到的魚,這樣就會快把他們平均分開了。說實話,在學生說魚的顏色之前,我根本沒有注意12 條魚的不同之處。是學生的細心和獨到的見解,讓我們的教學更充實,更使我感覺到,在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有多么重要。

  四、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這節課的教學在學生今后學習除法知識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聽課老師的意見和自身的反思,針對教學中失敗之處作如下改進:

  1、該放手時就放手。大膽放手讓學生參與研究的整個過程,不要怕學生出錯,教學本身就是在糾錯的過程中不斷創新。讓學生體驗把12條魚平均分給4只小貓的過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讓學生把分魚的不同過程呈現出來,讓學生充分的匯報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教師引導及時到位。在學生研究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指導解決,積極參與到某個小組研究活動中,在參與中與學生平等交流,做學生的合作者。總之,以上是我在教學本課過程中幾點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學之后,及時記下,不斷反思。在教學工作中,及時對課堂教學設計和實踐進行反思,作為改進教學、總結經驗和探索規律的依據,對指導今后的教學實踐,促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會有很大幫助。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7

  一分能干什么這節課,是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時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時間單位。一分鐘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要想讓孩子們很好的感知其時間概念,具有初步地時間感,就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把生活緊密聯系在數學的教與學中,讓學生在現實中體驗。為了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我根據孩子們的生活積累設計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生動地教學情境,把孩子們吸引到數學活動中來。目前,許多孩子都對動畫片感興趣。因此,在課的開始,把對孩子極具吸引力的動畫片與數學學習巧妙結合起來,引領孩子們進入數學的園地,體會一分鐘。這樣,學生愛學、樂學,把學生的內在需求激活了,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

  另外,創設多種多樣有趣地活動,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在活動中逐步感受一分鐘的長度。本節課,我設計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動:

  1、做口算,一分能做幾道題目

  2、寫字,一分鐘大約書寫多少個漢字;

  3、小皮球,一分鐘大約可以拍球多少個;孩子們在這些有趣的活動中自主、合作學習,探究、體驗一分鐘的長度。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原來的生活經驗得到了重新組織、改造,掌握了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活動經驗。

  一分鐘能干什么的'時間估計這一環節,學生在先前的活動中充分體驗了1分鐘能做那么多的事情后,卻不曉得1分鐘到底應該有多長。

  課后,我仔細想了想,1分鐘做這么多事,都是老師計時表中的1分鐘,是學生自己的1分鐘嗎?答案是否定的。學生的1分鐘還在老師的計時表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1分鐘,還沒有內化。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我一直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小學數學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僅僅一些基礎知識嗎?基礎知識是我們小學教育必須完成的任務,但它是全部嗎?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這些的同時,也許更需要的是學生自己來自體驗并獲得感悟,也要讓學生要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快樂。在平時的課堂活動中,我覺得應該多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經驗去發現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8

  今天上了《解決同樣多的實際問題》這一課,這是蘇教版二年級新教材中新增加的一個內容,在上課之前我們二年級教研組對這課進行了集體備課,今天拿著我們討論后的`教案到班上上課,我運用層層遞進的方法,由實物到數字,讓學生對方法進行感知概括。我出示紅色圓形和藍色圓形,引導孩子思考,用什么辦法使它們變得一樣多?在操作的幫助下孩子能夠說出三種方法,我還暗暗竊喜:這節課內容簡單啊,可以輕松完成教學任務了。接下來我讓孩子脫離實物,直接出示情境數字,讓他們思考:怎樣做才能使他們同樣多?

  孩子對于“添上”和“拿走”兩種方法可以理解,但對于“將多的部分拿一半給少的”這種方法,孩子難于表達完整,我盡量讓孩子多說,讓他們注意表達的完整性。因此這節課沒能完成教學任務。新教材我們在摸索在探討,希望我們的努力能有一點點收獲!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9

  除法來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動,通過“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等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較豐富的感性經驗,對“平均分“的意義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本節課是在解決平均分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這節課我在開課前引導學生對前面學習的平均分的兩種不同類型進行復習,讓學生用語言描述兩種不同的分法,按份數分和按每份的數量分,說完后,直接引出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另一種形式,并讓學生說說算式中每個數字的意義,最后講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和讀法。

  我認為教學成功的地方主要體現在貫徹了課改的新思想,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沒有選擇書本的'主題圖,而是直接用學生熟悉的小棒和圓片來講解,通俗易懂,學生理解較容易。

  2.大膽放手讓學生展開對新課內容的學習,我只是適當地指導、點撥。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思考空間,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3.讓學生動手操作,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變枯燥的概念教學為有趣的動手活動,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分香蕉這節課有待改進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部分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沒有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多多考慮如何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

  2.學生探究合作學習的機會還是少了點。例如:在學習除法的意義時應該讓學生先討論后,再讓學生說一說討論的結果。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設計中要多多思考用什么樣的活動方式讓學生能主動地去探討解決課中的難點。爭取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0

  20xx年11月27日,我執教了《搭配》一課。本課是第二課時的內容,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孩子們已經掌握了用一些方法來輔助自己進行組數。本課一開始,創設了懶羊羊需要幫忙的情境,孩子們幫它解決第一個難題,實際是復習舊知,先由學生自己讀題,再由我帶領學生找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分析題目,接下來提供方法,由學生自己完成。本課最大的失誤在于沒有展臺出現問題,沒有使用,只能由學生敘述,其他學生想,這樣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導致后面學生注意力不是特別的集中。

  但是感動于學生把三種方法都講了出來,而且非常完整,表達能力很強。接下來是第二個難題,提供給學生兩種方法自由選擇,由于沒有展臺,我只能板書,帶領學生分析,此時學生注意力已經有些跑偏。接下來的對比分析,學生明白意思,雖然不能很清楚的表述,但是已經不錯。后面的練習學生比較感興趣,一個是3個孩子握手,請學生上臺表演,有的孩子心存疑問,我就抓住這一點,讓他親身體驗,最后終于得出正確的.結論。我覺得教師就應該這樣,抓住課堂學生不明白的地方,想最簡單的方法使他明白,學習效果才能最快最有效的達成。之后使用平板電腦,兩各不同的問題,由學生獨立完成,也是由于一些問題,導致個別孩子電腦連不上,而軟件沒有辦法及時提醒我,所以只能展示個別人的答案,沒辦法面向全體。

  本課的不足之處:一是沒有使用展臺,很多應該由學生生生互動的內容只能由我代勞了。二是耽誤了很多時間,導致本來安排好的課程內容被刪掉了一個。三是畫一畫那個內容本來應該給學生時間去每個人都畫的,但是還是時間不夠,也被刪掉了。第四是關于有無順序的問題,強調不夠。五是平板的使用和研究需要進一步提高。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1

  《動物聚會》這一課的一個難點是體驗、比較和區分一個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示的不同含義。上本課之前,我就進行了充分備課,發現學生如果能自己動腦、自己動手、自己動口將會很大的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有助于他們理解算式所表達的不同含義。

  因此一開始,我就給孩子鋪設了非常吸引他們的情境:“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們住在大森林里,這一天,為了慶祝動物界的勝利召開,它們特別舉行了一次盛大的聚會,小動物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瞧!小鳥飛來了,落在枝頭上歡快地唱著歌;小松鼠、小白兔和小猴都來了,它們還帶來了許多好吃的,同學們,你們愿意來參加嗎?但大會的組織者說,這次聚會是聰明者的聚會,只有夠聰明的人才能參加,在這次聚會的場面中有很多數學問題,誰能找出數學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參加。你們想試一試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多孩子為了成為聰明者努力的觀察情境圖,想找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孩子們那努力的姿態真可愛。

  在后面的活動中我讓學生盡量自己動腦去想、動手去做、動口去說,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小組活動中,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出現能力強的學生代替能力弱的學生表達意愿的現象,這實際剝奪了接受能力弱的學生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沒有體現學習面前,機會均等的教學原則。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是應該多鼓勵能力弱的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爭取做到全班同學共同掌握新知。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2

  一、通過營造貼近實際的氛圍,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在進行《統計》的教學準備的過程中,我始終覺得統計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并可能導致多數同學對此課失去興趣。所以我認為應該通過直觀的、淺顯的事例,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基礎上,逐步完成從感性到理性認識統計的過程。因此,我結合元旦將至的時機,營造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我們班周末舉行一次聯歡會,要買什么水果?同學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不知不覺走入教學中來了。我還不失時機的提出幾種大家常見的水果,確保課題的正常引入,也防止了同學們的思維過散,過雜。在學生們初步了解統計的概念后,我又假設了“給學生發放小獎勵卡片,但又不知道每類卡片有多少和幫助小刺猬數數有什么水果,各多少個的情境,讓他們參與整理、幫助統計,從而是他們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的方法。

  二、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增強學生積極發言的自信心

  本單元我注意到了對學生的評價,實現了方式多樣化,既有語言上的激勵也有肢體語言的支持。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但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這樣的評價形式我除了用以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也用以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行成的.發展。

  三、通過利用計算機軟件的效果,提高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

  正因為本單元的內容較為枯燥乏味,不易提起學生們的興趣的問題,我充分利用了計算機軟件制作教學課件。確保課件與授課同步,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較為有效地控制了部分學生溜號、開小差的現象發生。

  但是本節課也反映了一些不足之處,由于我想用一個完善的定義來說明統計這個概念,因此,在說明的過程中沒有完全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敘述相對抽象、難懂,同學們有些接受不了。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3

  《角的初步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x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簡單的平面圖形,并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圓拼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后面進一步學習直角、銳角、鈍角的基礎。

  學生對角都有一個模糊的認識,通過調研發現100%的學生都認為“頂點”就是角,所以本節課我緊緊抓住這一原認知設計了三次指角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什么是角?”認識到他們所謂的角只是角的一部分,進而感知角的組成;又通過讓學生描一描、畫一畫、比一比等動手實踐活動進一步認識角,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本節課要達到的`目標是結合生活及實踐活動,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會比較角的大小。培養觀察、思維和動手能力,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縱觀這節課,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1、引入新穎,體現了面在體上,角是面的一部分,使學生對圖形有一個整體認識

  本節課通過從生活中引入,出示鞋盒、魔方和積木,用最快的速度抽象出數學中的立體圖形,在通過讓學生找立體圖形中的平面圖形,回顧舊知識,體會面在體上。再通過神秘介紹使學生初步感受到角是平面圖形的一部分,它也在體上,從而使學生更清楚角與舊知識——體、面的關系,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2、調動學生的原認知,引導學生充分觀察、比較,學習新知識

  本課通過對學生的課前調研發現100%的學生都認為角的頂點就是角,所以教師緊緊抓住這一點進行教學。進行了三次讓學生指角,教師描角,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指的角與描的角是不一致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3、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突破教學難點

  一節課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達到教學目標,其次是看重難突破了嗎?在課堂教學中幫孩子解決難點了嗎?因為教學就是為了幫學生解惑。我這節課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觀察讓學生體會自己總結出角大小跟角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不足:

  在遇到課堂教學突發事件時教師的語言跟得不到位,還需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歷練自己。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由于課前準備的不充分有很多的不足:

  1. 復習的時間過長,復習的順序有誤,應先復習20以內口算減法,在復習不退位減法,復習的內容較多,應復習與本節課有關的內容,比如本節課用不到100以內的加法,教師就沒有必要去復習,本節課加法的`復習就是多余的,浪費時間。

  2. 沒有抓住本節課的重點,本節課有兩個重點一個是:豎式計算51-36時,1-6不夠減,在十位上退1為什么到個位上是10,還有一個是十位上為什么是4-3而不是5-3,在這一重點內容上沒有抓住,首先就是在擺小棒的過程中沒有讓孩子體會到十位上的1就是10個一。在總結的時候也是沒有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3. 第三節課聽完尉主任的評課后又利用2.3的第四節的手工課又把擺小棒的過程從新的讓學生感受了一下這個過程。在學生用1不夠減的時候就去拿那一捆小棒,說用11減6=5,接下來我又像尉主任教的那樣,追問學生為什么是11,學生說:一捆里有10根,十位上的一就是10個一。學生很輕松的就理解了為什么是11。

  4. 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按照備課時的要求去做,做好課前的準備,上好每一節課。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5

  這節課時本冊書的起始課重難點是:認識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正確的用尺子測量長度。

  不足的地方:

  1.在讓學生理解統一長度的必要性是,沒有讓學生先說出測量的物品而是老師先舉出了例子,之后又讓學生說,最后看書。應讓學生自己看書找出古時候測量用的庹,拃,腳印,這一塊弄反了。

  2.在本節課最重點的'地方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的時候沒有落實好啊,沒有讓學生感受1厘米,沒有給出1厘米有多長時,就讓學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長度,導致學生部知道怎么找,也不知道要找什么。聽完尉主任的評課后,覺得應讓孩子知道1厘米有多長后在讓學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先是有1厘米之后才有的直尺,要讓學生感受到直尺就是這樣的1厘米1厘米的連接起來的,之后要讓學生找自己的尺子上有多少個1厘米,進一步鞏固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在以后的教學中應一步一步的走把沒一步都落實。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07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4-13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11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4-10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26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4-18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0-21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1-04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