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5篇)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1
一、教學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鞏固周長的含義,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過程
首先是復習周長概念并說一說長方形與正方形邊長的特點;然后讓學生探討出用測量的方法,先知道邊長再求周長,通過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邊長特點,進而優化所得公式,得出最后結果:長方形周長=(長寬)×2,正方形周長=邊長×4;最后進行適當練習和思考題,開闊學生思維。
三、存在問題
1、提問學生關于長方形、正方形邊長特點的時候,說的是‘邊’而并不是‘邊長’,有些誤導學生,導致沒有按照我預設的.發展;
2、忽視了課堂生成,學生提出了好幾種求解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導致課堂主要還是我在講,學生學得有些被動;
3、板書的時候將長方形寫成了‘長方開’;四、改進措施
1、備課前應仔細研讀教參,規范數學用語;
2、多積累經驗,適應課堂生成,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
3、克服緊張、慌亂的習慣,平時多注意板書的書寫。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2
本節課的教學,重在啟發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周長的含義,自己去解決問題。放手讓學生通過尋求策略、嘗試計算、交流、討論,自己找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師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和分析推理能力。每個環節都是學生個體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探索、嘗試、討論、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對怎樣求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有更具體的感受,他們真正成為了學習活動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課伊始,讓學生帶著做花邊至少需要多少邊框料這個問題,展開求周長策略的探究,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法,教師沒有簡單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讓學生從實踐的角度對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較和取舍。
在策略的比較中,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接著,學生自主量一量,算一算,在交流算法時,充分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互相補充,使思維得到共同提高。到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學生的思維迸出了火花,培養了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3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教學的著眼點不僅僅關注學生有沒有理解圓周長的意義,更是如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索新知,從而發現求周長的的一些規律和方法。
在引進周長的概念時,正對小學數學枯燥乏味,我就帶學生走出班級,到學校的水池旁邊。我提問你知道這個水池一圈有多長嗎?你知道怎么測量嗎
水池是學生非常熟悉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這個問題一提出,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馬上就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的知識了。
等學生知道了繞物體一圈的邊線就是周長時,我再引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上就輕而易舉了。有的學生在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時候,就采用上面的方法,把4條邊全部測量一遍,再相加,他們自己也覺得很麻煩。在這時,我就要學生想想有沒有更簡單的辦法?促使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當然問題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學生總結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是兩條長加兩條寬,也有學生總結是長加寬的和再乘2,在這里教師要鼓勵學生的答案。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開放型的思維方式,還激發了學生去動動手的愿望。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4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是小學數學蘇教版教材第五冊第六單元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周長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教材以學生熟悉的學校籃球場為題材,提出了計算籃球場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聯系場地的形狀,探索、交流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礎上確認或逐步完善。對于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則安排在"試一試"中讓學生獨立探究、計算,再通過交流發現規律、掌握方法,這樣就能很好地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選擇的平臺。教學時先讓學生根據籃球場的形狀提出求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對周長的認識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試試,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考進行計算,接著,讓他們匯報各自的算法,引導學生去體會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系。再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等等。在練習鞏固中,"想想做做"從直接看圖計算,量一量獲取有關數據再計算,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最后在圖形的拼擺中關注圖形周長的變化,這樣由淺入深,既鞏固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縱觀整節的教學,我都努力為學生的探究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足的是本節的練習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學駕馭能力還不足,學生的開拓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地展示。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5
此課之前,學生們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特征初步理解了周長的含義目的是讓學生們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課上我主要分以下幾步驟進行教學。
一、讓學生通過猜想激發學習興趣。
我首先出示描上花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學生們觀察哪個花邊長一些了驗證學生們的猜測引出學生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究。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學習空間。
周長的計算方法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交流獲得解題方法上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為有了前面周長的認識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難,關鍵是對各種算法的溝通、 比較和理解。在學生交流算法時一方面讓學生適當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引導學生理解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系,最終抓住問題的本質——不管怎樣列式是求圍成長方形的四條邊長度的總和。幾種方法中,長加寬的和乘2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利用區分兩組長和寬的顏色來幫助學生理解。再探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后學生自主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這個過程中我的組織性語言過多,總結性的語言不精準,知識性的總結沒有做到最貼切,且過于重復學生們的回答致用時較長,誤了后面的教學設計。學生們自主交流時間還不夠充分,交流不徹底。
三、練習的設計
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問題學生由淺入深的做題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節課上下來認識到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是對于教材的鉆研不夠透徹是教學用語不規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注意先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鍛煉自己的語言,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多動腦思考。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6
本節課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逐步從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自己得出周長的概念和周長的計算公式。
一、靈活處理教材,有效激發興趣。
通過一些物品和平面圖形來引發學生探究周長的概念,讓學生說說什么是周長,用手指一指,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圖形的周長,在學生對周長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我要求學生想辦法求出這幾種圖形的周長。教學中,我以學生探究為主體,盡可能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主評價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充分讓學生經歷學習探究過程,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也為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做好了鋪墊。
二、注重算法的多樣化。
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計算周長的一個特例,他是經過人們的不斷總結而獲得的,它的特點是計算簡便、迅速。但本堂課我沒有直接讓學生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而是要求學生去求一組不同的圖形的周長,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探究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探索出求這些圖形周長的方法,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了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并且想出了多種求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真正體現了算法多樣化和讓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新課程理念。
三、盡心設計練習,突出數學思考。
數學活動不是一個一般的活動,而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化的過程,教師應該注重提高數學思考的含量,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意識和策略。在練習設計中我要求學生用四個正方形來拼出我們學過的正方形和長方形或者其它圖形,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即能使全體學生參與,獲得成功,同時通過不同的想象的展示,交流甚至碰撞,讓學生初步建立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以上的教學環節,始終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討論等活動為主,重視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努力實踐了發展為本,主動參與,重在思維、合作成功、探索創新的教學理念。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7
剛拿到這堂課,心中一陣竊喜,我在四年前曾經研究過這節課,于是我美美地拿出那年的教案,仔細看了起來,又認真進行了修改,于是一稿就誕生了,在進行完試講后,覺得學生雖然也在這堂課上認識了周長,但是認識的程度不夠深刻,大部分浮在表層上,而我的設計也沒有體現學生對周長的深層理解,與學生的知識生長點不相吻合。
試講完后,楊主任給我們進行說課,她指出我應該在教案里體現周和長,這使我為之一顫,我講過了一遍,居然沒有想到這一點,光顧著把周長的概念通過多種活動給學生,只要讓孩子們知道周長指的是一周,它是有長度的就把這個概念輕松解決了,我真是愚笨啊!
我覺得本節課另外一個令我有感觸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周長是有長度的,就給學生一個三角形,讓學生想辦法真正的動手去量一量這個三角形的長度,這也是我不敢想的,我只知道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真的想不到要讓學生動手去算一算,而且給出了一個等邊三角形,也讓學生通過交流體會到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周長,比如量一量再計算、用繩子圍一圍,再量出繩子的長度,在計算周長時,可以一邊一邊的相加求出總的周長,也可以量出一邊的長度再乘以三,這樣體現了算法的多樣性,而用繩子量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了化曲為直的思想。
最令我開闊思路的是本設計的最后一個環節,給學生一些不同長度的小棒,讓學生同桌合作隨意拼擺圖形,然后畫出所想拼擺圖形的示意圖,然后再計算所畫圖形的周長,我覺得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更加鞏固周長的定義,而且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求的了圖形一周的`長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們就再拼拼擺擺中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了鞏固和練習。通過本環節還可以通過學生們擺出的的長方形,讓學生們在匯報時能夠體會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不同算法,真可謂是一舉多得,只可惜最后一個環節我沒有處理好,我看到孩子畫出的示意圖有問題,一邊的總高是3厘米,相對邊的高度是2厘米,而學生畫的連接線居然是平行的,為了訂正這個問題,我就把剩下的時間用在了研究這道題上,當時腦子一熱,就順便把移補的思想講給了孩子們,其實課后冷靜下來一想,我連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還沒來得及探討,移補完卻要讓孩子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真是……看來我的課堂駕馭能力還得練啊!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8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這節課是在教學完周長的概念后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新課標指出,教學應該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根據課標的要求,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動腦思考,動手驗證,突出學生主體性。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成為積極的行動者、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課上讓學生思考、實踐、交流,并用所得知識解決問題。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
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學習中,更應該讓數學知識與身邊生活相聯系,體會數學的實際價值。
二、積極自主,經歷探索與思考
學習者有了探究問題的需要、興趣、積極愉悅的情緒之后,靈活有效的思維、自主的.研究,是使探究具有實際價值的保證。在長方形周長的探究活動中,學生有的利用方格紙(每個小方格邊長為1厘米)進行研究,在方格紙上,數出或者計算出圖片的周長;還有的用尺子量出各個邊的長度然后相加;還有的只量出長方形的一組長和寬,只量出正方形的一條邊的邊長,然后根據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的特點進行相關的計算。親身的經歷使學生清晰地理解周長的計算方法,也為總結周長公式奠定必要的基礎。
三、總結方法,提升學習能力。
老師的教,是為了不教。在數學學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累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這一點在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的時候應該作為一個重要評價方面。我引導學生們回顧:在剛才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把自己探索的方法和大家交流,然后選擇最簡單的方法,最后根據這個最簡單的方法再總結出周長公式。隨后,孩子們用這個學習方法小組總結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學生的學習效率高,效果十分理想。可以預見,在學生以后的學習中,遇到此類的學習任務,他們一定也能選擇這種方法進行學習,并且,如果學生有了積累學習方法的意識,并在不斷的積累中,他們的學習能力將得到大步的提升。
但是,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交流展示過于倉促。在全班交流過程中重要方法沒有充分得到討論,正方形周長學生小組推導后只匯報了結果,沒有讓學生匯報研究過程。由此可以看出,自己對新課程改革理念沒有充分的領會,自己遇到問題后的靈活處理能力有待提高。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9
第一層次是基本練習,理清概念。從意義、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三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區分周長和面積。
第二層次是對比練習,感知規律。通過觀察、計算兩組幾何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讓學生直觀感知: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第三層次是深化練習,發展思維。這一層次的教學相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主要讓學生借助直觀,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之間的關系,并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掌握。課中設計了“用16個邊長l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擺長方形或正方形”,“用16根1厘米長的小棒去擺長方形或正方形”等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觀察、分析、思考探索周長和面積之間的關系。這些活動提供了蘊涵本課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的現實客體,學生通過活動獲得了這方面的感性活動經驗。教師再適時引導學生對活動進行反思、總結。這就是把蘊涵在活動中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揭示、抽取出來,提高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從而改善學生的認知結構。例如:面積一定時,周長在一定范圍內變化;周長一定時,面積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感知周長和面積兩個概念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這是學生以前所沒有想到的,滲透了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
深切的體悟必定來自親身實踐,但親身實踐未必自然會有深切的體悟,針對學生目前學習的狀況,教師在這一層次教學中必須適時引導,而且必須導在數學思維上。例如:“用16個邊長l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完長方形或正方形后,仔細觀察表格,有什么發現?“仔細觀察周長都是16厘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又有什么發現?”少數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已經有所感悟、發現,但無法用語言表達或不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這時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困惑,啟發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感悟到這個變化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如“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周長不一定相等,長和寬越接近,周長就越短;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長和寬越接近,面積就越大”。“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最短;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最大”。
學生經歷了“動手操作——抽象思維”這一過程,頭腦中不僅有了“擺”這一過程,更重要的是發展了數學思維能力。這里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從學習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四層次是拓展應用,提高能力。就是要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例如:智力大挑戰,要求幫助爺爺用籬笆圍菜地,怎樣圍使菜地的面積最大?學生動手設計、比較分析或直接運用所學知識得出:圍成邊長是5厘米的正方形菜地,面積最大。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10
整節課,我力求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有以下四個特點。
1、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上課伊始,我利用學生最愛看的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導入新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良好的開始時成功的一半,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津津樂道。教學效果很好。
2、要保證基礎知識,也要重視學習方式
周長計算的方法可以通過學生練習、集體交流而獲得,但這樣的學習缺乏一種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師一味的教,學生聽的教學形式,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實踐的主體。教學中我給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我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手中長方形的長和寬,再計算長方形的周長。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到求周長的必要條件,自己做完后與其他同學交流,同學間計算方法得到交流和互補。課本例題變成練一練,讓學生理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正方形的周長計算相對容易些,學生自己能總結出兩種方法,并能強烈地感受到用乘法計算的簡便。通過比較歸納,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求圖形周長的必要條件,理清幾種思路,并合理擇優。
3、要方法多樣化,也要方法優化
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教材并未說明哪一種是最好的,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選擇,每個學生都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做到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通過交流想法,讓學生理解算理。用連加計算是基礎,用長乘2加上寬乘2是進步,用長加寬的和乘2是空間感理解上的一大步。對于長+寬的理解是個難點。方法的優化上雖說學生喜歡哪種就哪種,但老師應有所提煉,讓學生感受到第3種最簡便。在練習中鼓勵學生用第3種方法,當然,對一些不善于用周長公式計算的學生,也不必強求統一,隨著計算周長經驗的.積累,他們慢慢也能悟出周長公式的意義的。
4、要考慮練習的層次性,也要兼顧應用的多樣性
只有通過相應的練習,才能更好地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我設計了"闖關"的練習過程,激發了運用知識的激情。第一個層次是基本的填空題和選擇題;第二個層次是簡單算算,使學生明確計算周長的必要條件,練習周長的計算方法;第三個層次是生活中的問題,學生靈活運用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不同程度的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更深入。練習安排要注重層次性,還要同時滲透多樣性,讓學生理解用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教學的過程是一種境界,那就是要把學生推向采石場,令其主動地去探求尋覓知識。課堂無法做到完美,但只要把一些學習理念、學習方法落實到細節處,那必定是有效的課溝通、比較和理解。在學生交流算法時,我一方面讓學生適當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系,始終抓住問題的本質——不管怎樣列式,都是求圍成長方形的四條邊長度的總和。幾種方法中,長加寬的和乘2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利用畫圖幫助學生理解。
但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老師的組織作用不能忽視。學生自主交流時間還不夠充分,交流不徹底。
三、練習設計開放有層次。
本節課的另一重點是通過測量和計算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圖形的周長與邊之間的關系。要求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長和寬,要求正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邊長。因此基本練習沒有給出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自己在量的過程中體驗要求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長和寬,求正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邊長。讓學生鞏固一下基本方法。柵欄題,比較靈活比較開放,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第一個問題應該先讓學生做一做,再做一邊靠墻的情況,效果會更好些。
整節課上下來,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公式學生掌握的還是不夠扎實,有點急于求成,從練習中發現學生還是習慣用原來的計算方法。二是對于有難度的習題,給學生探討時間短。
今后的教學要注意了解三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水平,該扶則扶,該放則放。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11
數學來自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何把數學教學生活化,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抽象的數學為有趣、生動、易于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于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現生活。
在教學中,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小組合作利用毛線裝飾手中的圖畫,在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發現:有的毛線太短不夠圍出圖形的邊;有的毛線剛好可以圍出圖形的邊。以此為契機,使學生在理解周長概念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為長方形圖片和正方形圖片做相框(兩張圖片的周長相等),問哪個相框用的彩帶多。學生出現了三種猜想:①長方形相框用的彩帶多;②正方形相框用的彩帶多;③兩個相框用的彩帶同樣多。對于學生的猜想我并沒有急于表態,而是告訴他們這只是我們的猜測,要使別人心服口服,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引發學生探究欲望。
另外,在探討長方形周長公式時,學生通過討論與交流,想出了“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長方形周長=長×2+寬×2”,“長方形周長=(長+寬)×2”三種策略。對于這些方法,我沒有簡單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又恰到好處地拋出一個新的問題:“說說上面這幾種計算方法中你喜歡哪種?并說明理由。”又一次激發孩子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興致勃勃地投入新的、現實的、有意義的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之中了。通過小組交流,學生從實踐的角度對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較與取舍。這不僅驗證了剛才的策略是否合理,同時又從中領悟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策略。最后,又一個挑戰的問題出現了:練一練第三題,求鋸下的正方形木板的周長和剩下的`長方形木板的周長各是多少?再一次進行學習與探究。在學習探究與討論交流中,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探究與計算的過程,自己會去體會他喜歡或者能夠理解的算法,真正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和“讓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新課程理念。
我們所努力追求的數學教學,應該是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知識出發的教學;應該是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的教學。通過教師提供有結構的材料,學生參與其中的活動,使他們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從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12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蘇教版數學第五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以及認識周長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也為以后學習其它圖形的周長奠定了基礎,因而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
2、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3、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認識的主體,實踐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因此我是如此設計本節課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數學信息提供籃球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親近,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動手操作主要是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新知。比如:我讓學生用線圍成一個長方形,并指出圍成圖形的周長的`意義,在充分認識周長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課件出示的籃球場的周長,這樣學生會很輕松的用自己的計算方法準確計算出籃球場的周長。
三、恰當把握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在不同的計算方法中擇優,在學生的民主決定后我再進一步解釋選出的計算方法的意義,然后出示練習題讓學生進行鞏固。在學習正方形的計算方法的時候,我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探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四、提升練習,拓展思維:
為了能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實際生活中的長方形一邊靠墻的菜地,能使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能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去,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在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在“樂”中獲取新知識,并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我還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在合作中培養學生互相學習和互補的學習態度。并在學習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表揚一些表現突出的學生,鼓勵一些有進步的學困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我還利用學生的錯誤為教學資源來進行教學,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并掌握本節課內容。比如:我根據學生中的算式14+26×2,解釋實際上是算了兩個長和一個寬,并不是四條邊的長度,要想算出四條邊,要先算14+26,這就需要把14+26放進括號里計算,因此引出一個計算方法:(14+26)×2,讓好朋友括號幫助我們計算,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計算方法的含義。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反思篇4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也為今后學習其它圖形的周長奠定基礎,因而正確理解周長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理解周長的意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周長的概念和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的難點是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最優化計算方法。
整節課我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覺得這節課突出以下幾點:
1、根據第低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知識特征,在教學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全心投入學到習中。
2、改變傳統的教師一味的教,學生聽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實踐的主體,教育學家波利正指出:學習任何新知識的最佳途徑是學生自己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律和聯系。,教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新課標指出:合作交流與積極探索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識是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美國一所大學的墻上寫著:我聽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記得了,我做過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長方形的周長的最優化公式時,我給學生提供充分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分工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并小組討論計算方法總結,全班交流、匯報后,才得出長方形的周長的最優化公式。
3、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重視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把現代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鋪助教學,發揮其新穎直觀的優勢,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長這一重點,運用電腦演示一周的總長度就是一個圖形的周長。在怎樣了解長
方形的周長最優化方法時,我也借助電腦直觀演示過程,讓學生突破這一難點。
4、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我始終以商量的語氣與學生交談,把自己當作一位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與學生處于朋友關系、平等狀態。由于有這樣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所以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主動學,樂意學。
5、有機地滲透情感教育,經過一系列教與學,我提出:小白兔與烏龜新的長跑比賽結果怎樣呢?讓學生猜一猜,通過猜,讓學生懂得了:驕傲必定失敗,堅持就是勝利,失敗一次并不可怕,關鍵是能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從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也是對學生進行了教育。
綜觀整節課,教師和學生都是在一種寬松、平等的氛圍中一起學習,學生樂于學,每個學生都在學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學過程就是一個有缺憾的過程,在教學中由于時間的關系沒能讓每個學生都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13
1、抓住學生的興趣教學,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課堂上,教師將制作的兩張卡片出示給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下來,提出問題:為了使卡片變得更漂亮,把卡片四周鑲上彩帶,猜一猜哪張卡片需要的彩帶更長一些?這時,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為了證實自己的見解是對的,學生都能主動的去探索,去學習,去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整節課始終圍繞著這兩張卡片展開教學,學生以這條主線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2、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和實踐探究的能力。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如何得到,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在這節課里教師能把握這個契機,讓學生進行獨立探究,鼓勵學生動手量一量每條邊的長,再動筆算一算,求出卡片的周長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過程中,學生利用對周長概念的理解,充分發揮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它們的周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而不是包辦代替,恰到好處的進行引導。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存在許多不足,值得自己進行深刻的反思:
首先,師生互動不夠。雖然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有相互交流的`過程,但是在學生匯報時使交流討論更充分,更深入。
再次,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到位。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評價會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并且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而在學習活動中的評價、對學習結果的評價、課堂總結時總的評價都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提起注意。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14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這節課是在教學完周長的概念后進行教學的。《數學課程標準》前言部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設計以這一基本理念為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為主線”,重視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努力使學生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新知,同時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時,讓學生試著求出長方形的周長,教師大膽地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索長方形周長的各種解法,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導學生比較,哪幾種想法是一樣的,你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認為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比較方便。理解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教師把一組長和寬用紅粉筆標出,另一組用藍粉筆標出,非常的直觀形象,學生一看就知道有兩個長和寬,對為什么要乘2,學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長方形的周長其實就是兩個長和寬的.和。從而使學生直觀深刻地理解了這一計算方法,使本課的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長公式。練習設計力求突出層次性、典型性、生活化,避免簡單的重復與模仿。在這里,學生們想出了很多種方法。最后通過學生們對長方形周長的認識直接遷移到求正方形的周長,學生們基本上都能想到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從教學效果上看,這節課的教學是成功的,學生們都掌握了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方法,而且還會合理地選擇簡便的運算方法。
但是在練習中我發現學生們在求長方形的周長時,我發現有部分學生在算的時候只是用長和寬加起來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覺得有可能是經過比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強的學生也想采用那種公認的方法做,但做的時候又不仔細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錯率就比較高了。在教學時,我也應該強調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才是最好的。
縱觀本課,每個環節都是學生個體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新知、理解運用的過程,而教師自始至終只是充當著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們去探究知識。這樣的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合作意識教學要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15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中的內容。它在前一課經歷許多測量實踐活動并了解周長的一般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數學課程標準》前言部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設計以這一基本理念為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為主線”,重視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努力使學生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新知,同時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本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和正方形周長的多種計算方法,并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時發展他們的空間想象力。通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與他人合作學習、共同發展的精神,增強小組學習的意識和作用。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當今教育的熱點問題。數學來自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何把數學教學生活化,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抽象的數學為有趣、生動、易于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于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的,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現生活。站在新的教育教學觀角度上看,數學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活動過程,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的設計教學過程,才可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情導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為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學生理解周長的基礎上,我創設了一個 學生們都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的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導入,既生動有趣,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又蘊含著新知識,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實踐的主體。學習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律和聯系。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于、善于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經常進行合作學習訓練,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觀點激烈交鋒,在磨擦碰撞中閃耀出智慧的火花,實現知識的學習、互補和再創造。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給學生探索、發現知識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又能讓組員之間形成觀點交鋒,思維共享,達到學習互補的目的。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的.發揮,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盡可能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自我感悟,老師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參與者。
三、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準則,強調算法的多樣化。
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計算圖形周長中的一種特例,它是經過人們的不斷總結而獲得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并沒有采用傳統的“公式─例題─習題”的教學結構模式,而是采用新課程努力倡導的“問題情景─猜想─建立模型─驗證與解釋─應用與拓展”新型教學模式進行的。另外,在探討長方形周長公式時,學生通過討論與交流,想出了“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長方形周長=長×2+寬× 2”,“長方形周長=(長+寬)×2”三種策略。對于這些方法,我沒有簡單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通過小組交流,學生從實踐的角度對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較與取舍。這不僅驗證了剛才的策略是否合理,同時又從中領悟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策略。正如數學教育專家鄭毓信所說:“(學生)所選用的策略,在教師眼中或許有優劣之分,但在孩子眼里并沒有好壞之別,只要解題過程及答案具合理性,就值得肯定。” 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既要強調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但又不應該追求任何強制的統一。真正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和“讓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新課程理念。
在這次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多,對學生的激勵不夠。
二是讓學生發言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比如學生列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的算式后,由三個算式引出相應的公式時,學生發言的人數不多,部分學生的思維沒有由特殊轉換到一般去,導致練習時學生只計算一個長和寬的和。
三是鞏固練習的設計不夠嚴密,考慮不夠周全,對學生有誤導之嫌。兩個同樣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新圖形,我設計的長方形的長恰好是寬的兩倍,當兩條長重合時拼出的是一個正方形。在今后類似的題型訓練中學生可能會受其影響。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反思04-28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04-28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教學反思04-28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04-29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案04-02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案04-25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反思04-15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案(匯總15篇)11-30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教學反思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