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商州區第一小學 郭艷珍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記敘了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談遷在艱難的困境中兩次撰寫明史巨著《國榷》的故事,表現了他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精神。文章用詞生動凝練,激昂的文字對于表現談遷的頑強很有力度感,但同時也帶來了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
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第一課時究竟該怎么上,一直是很有爭議的,拿到教材,我發現,本課的四字詞語特別多,我數了一下就有二十五個之多;其次,是本課運用了大量的數字。給整堂課定位的目標就是首先一定要處理好這些詞語;其次是讓孩子通過讀,讀出數字背后的內容,理解體會運用數字的效果。開課之初我首先讓學生抓住課題質疑,引起閱讀期待。然后帶著這些問題邊讀邊畫詞語,畫出詞語后練習讀,再交流理解,然后運用積累的四字詞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樣的設計教給了孩子在會讀、理解、積累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的方法。接下來引導學生扣住開課之初提出的問題,解決 “厄運”指什么?是誰遭到了厄運?他的信念是什么?等問題。最后精讀第一自然段,采用“關鍵句突破法”讓學生扣住“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及“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來體會其勤奮、艱辛,發散交流,自讀自悟,反復的讀悟為第二課時理解談遷的書稿被盜后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以及重新振作,決心從頭撰寫打下了堅實的情感基礎,更反襯出人物的信念的堅定和頑強不屈的精神。在讀完這一自然的同時,要適時提出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談遷?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關注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但理解詞語和感悟人物的步驟上要更清晰些、沉穩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情”,語文教學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達到刻骨銘心的教育效果。以情教書,理在其中。整節課教者入情入境,學生切己體察、感同身受,再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進入課文情境,與文本對話。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自己在處理詞語這個環節落實的比較到位,孩子們能成功運用所學詞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效果很好;學習通過列數字把文章寫具體也基本完成了。但是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顯得有點凌亂。最不足的是沒有寫字環節。這是本節課的遺憾。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反思05-01
蘇教版《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反思05-02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案04-25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案[1]04-30
小學語文教案:厄運打不垮的信念01-12
五年級語文厄運打不垮的信念04-30
《厄運打不跨的信念》教學反思04-27
五年級語文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人教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