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課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練習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練習課教案1
教學內容:
練習二的第5—11題。
教學目的:
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法則的基礎上,學會兩位數乘三位數的筆算計算方法,找出乘法運算的一般規律。
教學重點:
熟練地掌握兩位數乘多位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難點:
找出乘法運算的一般規律。
教學關鍵:
找乘法運算的一般規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板演:
2、口算。
6×8 13×0 120×5 43×3 0×6
125×8 15×6 15×5 45×1 38×10
3、訂正板演題,復習
(1)一位數乘多位數的計算法則:從個位乘起,哪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法則:先用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個位對齊;再用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得數的末位和乘
數的十位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二、指導練習。
1、板演和練習:113×62
(1)集體討論筆算順序及法則。
教師引導學生系統思考。
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然后算什么?
注意引導學生弄清下列幾個問題:
①每次用乘數去乘被乘數時,得數的末位和哪位數對齊?為什么?
②乘數個位上的2去乘被乘數百位上的“1”得多少?
③乘數十位上的6,去乘被乘救百位上的“1”得多少?為什么?為什么寫在百位上?
(2)誰能很快地把“142×21”算出來?說說運算順序?
2、獨立練習,口述計算過程。
134×21
(1)豎式計算:
(2)學生口述訓練:134乘以21,先用乘數個位的1乘被乘數134,得134;再用乘數十位上的2乘被乘數134,得2680;然后再把兩次乘得的得數相加。
三、作業。
練習三的第6—11題。
練習課教案2
重點難點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熟練地計算不同梯形的面積。
教學準備
含資料輯錄或圖表繪制
教和學的過程
一、練習
二、
練習
一、第2題
讓學生先在小組里說說怎樣找出面積相等的梯形。由于這4個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較它們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這幾個梯形中,除左起第3個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積都是相等的`。
二、第3題
右圖是直角梯形,可以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直角梯形中與上、下底垂直的那條腰的長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題
要注意兩個問題:1、統一面積單位;2、講清楚數量關系。
四、第6題
先搞清楚水渠和攔水壩的橫截面積分別是指圖中的哪個部分,分別是什么形狀,圖中標出的條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分別進行計算。
五、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適當的進行補充和強化。
通過今天的練習我們對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運用就更加熟練了,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還要多用它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至用的目的。
練習課教案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2頁練習十二的第69題。
教學目的: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體積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填空。
(1)一個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
(2)圓柱的體積相當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 )倍。
(3)把一個圓柱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削去部分的體積相當于圓柱的 ,相當 于圓錐的( )倍。
二、課堂練習
1.做練習十二的第6題。
教師出示一個圓錐形物體,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測量才能計算出它的體積:
讓學生分組討論一下,然后各自讓一名學生說說討論的結果,最后歸納出幾種行之有效的測量方法。例如,要求一個圓錐物體的體積,可以先用軟尺量出底面圓的周長,再求出底面的半徑,進而求出底面積,然后用書上介紹的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
測量出圓錐的高,這樣就可以求出圓錐的'體積。
2.做練習十二的第7題。
讀題后,教師可以先后提問: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這堆沙的重量,應該先求什么?怎樣求?
指名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后集體訂正。
3.做練習十二的第8題。
讀題后,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
這道題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這段鋼材重多少千克,應該先求什么?怎樣求?
能直接利用題目中的數值進行計算嗎?為什么?
題目中的單位不統一,應該怎樣統一?
分別指名學生回答后,要使學生明白這里要先將2米改寫成200厘米,再利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算出鋼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然后再求出它的重量。最后計算出的結果還應把克改寫成千克。
4.做練習十二的第9題。
讀題后,教師提問:這道題要求糧倉裝小麥多少噸,應該先求什么?
要使學生明白,應該先求2.5米高的小麥的體積,而不是求糧倉的體積。
讓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選做題
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練習十二的第10*、11*、12*題。
1.練習十二的第10*題。
教師:這道題要求圓錐的體積.但是題目中沒有告訴底面積,而只是已知底面周長和高。請大家想一想,應該怎樣求出底面積?
引導學生利用C=2r可以得到r= 。再利用SR,就可以求得S=( )。再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就可以求出其體積。
2.練習十二的第11*題。
這是一道有關圓柱、圓錐體積的比例應用題。
可以用列方程來解答。利用題目中圓錐和圓柱的體積之比,可以建立一個比例式。
設圓柱的高為x厘米。
=
X=9。6
(注意:由于圓錐和圓柱的底面積S都相等,所以計算中可以先把S約去。)
3.練習十二的第12題。
這道題是拆分組合圖形,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圖形,不難看出它是由等底的圓柱和圓錐組合而成的:從圖中可以看出,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直徑都是16厘米,而圓柱的高是4厘米,圓錐的高是17厘米。然后再根據圓的面積公式及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就可以求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體積了。
練習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復習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通過復習,加深同學們對知識的理解。
3.通過總結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
建立整數與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比較35.67 3.567 365.7 3567這幾個數的大小。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這4個數有什么相同點,什么不同?
下面各數,同506比較各縮小多少倍?
5.06(縮小100倍)0.506(縮小1000倍)
50.6(縮小10倍)0.0506(縮小10000倍)
下面各數同0.372比較,各擴大多少倍?
3.72(擴大10倍)372(擴大1000倍)
37.2(擴大100倍)
通過上題,說明我們可以應用小數點移動引起數的大小變化規律把一個數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師強調:
掌握小數點移位的規律,一要注意移動的方向與變化的關系,即右移就擴大,左移就縮小;二是要注意移動位數與變化的倍數的關系,移動一位,變化的倍數是10倍,移動兩位,變化的倍數是100倍,移動三位,變化的倍數是1000倍
特別是注意,右移位數不夠時,要在末尾用0補足,左移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
二、鞏固練習
填空。
1.把0.3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原來的數就()倍,得()。
2.把4.36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原數就()()倍,得()。
3.2.94去掉小數點,就()()倍,得()
4.0.06變成0.6,小數點向()移動()倍,原數()()倍。
5.把30縮小()倍是0.05。
6.把1.436擴大()倍是1436,縮小()倍是0.01436。
7.把5.423的小數點移到最高位數字的左邊,原數()()倍。
小數點的`悲劇
有一著名宇航員獨自駕駛連萌一號在太空中作業,當他圓滿完成任務返航途中,突然飛船發生了不可解決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檢查員的疏忽點錯了重要數據的小數點。在人生最后兩個小時里,這位勇敢的宇航員沒有悲傷,而是堅持工作著。最后他在與女兒訣別時說:我要告訴你,我親愛的女兒,我也要告訴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認真對待學習中每一個數,每一個小數點,不要再讓小數點的悲劇發生了!連萌一號消失了,這場小數點的悲劇結束了,但是請同學們牢記住這位宇航員的話吧!
三、課后小結:
板書: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向左縮小0.004米=()毫米向右擴大
0.04米=()毫米
0.4米=()毫米
4米=()毫米
教學反思:復習課重在那些零散的知識用一條線連接起來,形成知識系統。本節課更象練習課,在練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總結小數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并且利用這個規律解決一些實際練習題就更好了。
練習課教案5
教學目標
經歷探索用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進熱愛生活的情感,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試商方法。
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32÷258÷2520÷2660÷6810÷9080÷4060÷6090÷30400÷40720÷80
2.用豎式計算,并驗算。540÷90370÷20750÷60600÷30
(二)提高練習
1.()里最大能填幾?
20×()﹤91()×30﹤9498﹥30×()50×()﹤190()×60﹤482402﹥70×()
練習時可以拿出其中的兩道題,讓學生進行比賽,交流自己的做法,學生有了一定的經驗,再獨立完成余下的題目。(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做法,通過交流使學生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提高試商能力的目的。)
2.做兒童衣服每套用布,原來有布,用去了,剩下的布做40套兒童衣服夠么?
3.種植的玉米,需要種子,大約有100粒。
(1)玉米種子大約有幾百粒?
(2)種植的玉米,需要多少克玉米種子?
練習時,鼓勵學生用口算和估算解決問題,第(1)問可以用估算解答;第(2)問可以用筆算,也可以借助口算解答。(第一問,小組討論,怎樣列式?有幾種方法?小組間交流自己的'想法。第二問自己獨立完成。第一問,可用估算解答,第二問,可用筆算,也可以借助口算解答。)
三、(趣味練習)
人體趣味數字:
兒童的頭發平均每月(按30天)長
兒童的指甲從出生到10歲大約可以長
人1小時大約眨眼840次。
(1)兒童兒童的頭發平均每天大約長多少毫米?
(2)兒童的指甲平均每年大約長多少毫米?
(3)人平均每分鐘大約眨眼多少次?
以小組合作為主,看看哪個小組最先求得結果。
20×()﹤91()×30﹤94
98﹥30×()50×()﹤190
()×60﹤482402﹥70×()
作業設計
完成同步練習的相關習題。
課后
練習課教案6
教學內容:P8890《作業本》P53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2、知道1噸是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化聚。
3、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展示場景)水果貿易市場,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個蘋果重200
一箱蘋果重15 (分別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請學生估計這一車的蘋果的重量
2、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在實踐體驗中認識噸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請同學們找出教室中有沒有可以用噸作單位的物體?
(如:桌、椅、電視機、書本等用什么作單位比較合適?)
(2)那么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呢?
(請同學舉例)
(3)媒體展示:大象、汽車(輪船)的載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2、認識噸
(1)讓學生說說的重量,請出4個同學站在一起。
A、4個三年級學生的重量大約是100千克?
B、8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C、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2)為了簡便計量1000千克規定為1噸
聯系班中40個同學,想象一噸的重量。
(3)媒體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幾袋大米的重量是1噸?
B、100塊磚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塊的重量約是1噸?
(4)想一想,填一填(小組合作)
一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頭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個( )的重量是1噸。
(5)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哪些地方要用到噸作單位
(6)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A:卡車載重4( )
B:小明體重35()
C:一塊橡皮的重量是8()
D:浙江舉重運動員占旭剛,在二十七屆奧運會上以挺舉207.5( )
的成績再一次獲得冠軍,為國爭光。
一座橋的載重量是10 () (再請學生說說什么是一座橋的載重量)
三、噸和千克的化聚。
1、請同學試一試例3。
(1)5噸=()千克
(2)2450千克=( )噸( )千克
填好后分別指明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2、試一試
8000千克=()噸6噸20千克=()千克
四、課堂小結
學過的重量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五、鞏固練習
1、填空
4000千克=( )噸 3噸=( )千克
2噸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噸( )千克
7噸38千克=( )千克
2、①一頭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噸?
②一輛卡車能裝4噸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個鴕鳥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3、一頭獅子約重250千克,一頭藍鯨舌頭的重量是獅子的8倍。藍鯨舌頭重多少噸?
4、擴展題:
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注限重量1KG(噸),十三個成人,出示
問題:
A、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
B、如果是孩子,每次可以乘坐幾個??
六、課堂作業 《作業本》P54
七、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例3 5噸=(5000)千克 5鈍80千克=(5680)千克
例4 2000千克=(2)噸 2450千克=(2)噸(450)千克
練習課教案7
第18課時
練習課
復習內容:教材練習十四相關題目。
復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能正確、熟練地進行1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的計算。
2.在數學活動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初步的探索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的計算。
教學難點: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的計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知識梳理
通過下面題目的練習,師生共同回顧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先指名說一說圖意,再獨立填寫。
2.同桌互相說一說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再指名匯報。
二、針對練習
1.算一算。
10-2-5=
3+4+2=
9-1-3=
2+6+2=
先說一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看圖列式計算。
先說一說圖意,再獨立列式計算,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并指名說一說3+4+1和2+2+4的計算順序。
2.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6題。
同桌合作完成。
3.看圖列式計算。
同桌互相說一說圖意,再獨立列式計算。
四、拓展延伸
在〇里填上合適的數,使每條線上三個數相加都等于10。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想說些什么?
學生總結,教師整理。
六、作業布置
教材練習十四第4、5題。
加深對連加、連減的含義和計算順序的理解與掌握。
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課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深了學生對連加、連減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不足之處:對于沒有見過的題型,學生解決起來有困難。
教學建議:在教學前教師要為學生準備多種形式的練習題,拓寬學生思路,允許學生用不同的算式解決問題,提倡方法多樣化,給學生更多展示自己思維的機會。
練習課教案8
教學內容:小數加減法計算的綜合練習課,P105—P109第4—第9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熟練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簡算,并能判斷哪些能用簡便方法計算,能靈活應用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內的合作,知識的類推與遷移,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提高學生進行簡算和計算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通過應用小數加減法解決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計算的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運用定律進行簡算和計算,并形成策略。
教學難點:靈活準確地進行簡算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1、完成P106頁6口算。激活小數加減的計算方法,提高一步小數加減計算的熟練程度。
2、完成P106頁7統計圖的填寫。在解決問題的應用中,進一步鞏固小數加減計算的方法。
二、復習小數加減簡便計算。
1、溫習回顧: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2、數據處理、小組競賽
(1)、在下面的 選上適當的數,使算式能簡便運算
4.2 0.7 6.5
3.8+ (選擇4.2,因為3.8+4.2可以湊整,是8)
10.3+ +1.5+
8.17-1.3-
小結:在加減法運算中,不論是整數還是小數,都可以觀察運算符號和數的特點根據運算定律和性質借助湊整的方法提高我們的'計算速度。
3、對比練習:
(1)算一算,比一比、突破易錯點
11.7-2.8-7.2
11.7-2.8+7.2
小結:做題時,先觀察運算符號,再觀察數的特點。
(2)鞏固:4.2+0.8-4.2+0.8
三:綜合應用,解決問題。
1、書P105/4(略,只理解題目中的“可能”就行了,留下作業完成。)
師:1)、你對可能的總成績是怎么理解的,誰來說下?
誰來說下這些數字都有哪些特點?觀察他們的整數部分
2)、你有幾種方法來簡算?
2、P106/5
1)看懂題意,說發票中的方框里要填什么,怎樣列式,“應收金額”、“交易找零”的含義。
2)獨立完成—小組互評—個別匯報——形成策略。可以用計算器檢驗。
3)感受小數簡算在生活中的應用。
2、P107—8
巧用——拓展練習:應用湊整的策略巧算人口數P107-8
1)審題——怎樣求全世界人口總數。
2)三個數湊整:有什么困難,觀察下三個數能不能湊整。
3) 7.26+8.51+38.23;因為8.69加上0.31會得到整數,可以利用這些發現進行簡算。
4)明顯看出亞洲人口最多,中國人口世界之最,感受人口問題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理解國家的計生政策)。
3、P107—9(略,適用第8題的方法進行知識的遷移學習。)
仔細觀察,認真審題,總成績的算式應該怎樣列呢?在這個算式中能不能用簡便算法,如果能,哪些數字可以湊整。看誰算的又對又快,如果不能只能按照基本方法計算。通過計算你發現了哪個國家的總成績最好?(回顧本單元的開始,結合例1,進一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四、總結
要有簡算的意識,要有一雙火眼金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用簡算策略就用簡算,不具備的按照基本的順序進行計算。
五、布置作業
P105 /4、9
練習課教案9
教學內容:
鞏固新學的加減、連減應用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連減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列式解答加減、連減應用題。
教學過程設計:
1.口算:
78-1745+5471-3435+24
6l-4529+5629+4191-45
2.補充問題后,再列式計算。
(1)有20個乒乓球,17個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飛機上有兒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3)小明用了5張電腦磁盤,還剩下19張,____________?
3.媽媽買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來了8個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還有21根。媽媽一共買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為了迎接新年活動,做了27個紅燈籠,18黃
燈籠,送給一年級的小朋友15個,還剩下多少個?
5.幼兒園第一次買來小象灑水壺12個,第二次又買來29個,現在分給17個小朋友去給花澆水,還剩多少個灑水壺沒有分?
6.圖書館有故事書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0年我國運動健兒在奧運會上獲獎牌情況如下:
金牌銀牌銅牌
1996年162212
0年281615
(1)1996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2)0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3)請你自己提一個問題,并解答。
教學反思:
2、乘加、乘減應用題
練習課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P17第9~15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練習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情境,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基本練習
1.先設要求的數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個數的12倍是84,求這個數。
(2)2.9比什么數少1.5?
(3)什么數與2.4和是6?
2.根據題意說出等量關系式并列方程
(1)果園里有124棵梨樹和桃樹,梨樹是桃樹棵數的3倍。桃樹梨樹各有多少棵?
(2)書架上層有36本書,比下層少8本。書架下層有多少本書?
提問:每一題的數量關系式分別根據哪一個條件列的?
師生交流。
二、指導練習
1.P17第9題
(1)引導學生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天鵝只數+丹頂鶴只數=960
(2)根據關系式列方程
X+2.2x=960
(3)解方程
2.P17第10題
(1)引導學生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六年級植樹棵數-五年級植樹棵樹=24
(2)根據關系式列方程
1.5x-x=24
(3)解方程
3.P17第13題
(1)引導學生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歷史故事總價+森林歷險記總價=83
(2)根據關系式列方程
7x+124=83
(3)解方程
三、綜合練習
1.P17第11~12題
(1)學生先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2)根據關系式列方程
(4)解方程
(5)集體評講
四、思考題
(1)引導學生說一說等量關系式
速度差追擊時間=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2)列方程
(280-240)x=400
280x-240x=400
(3)解方程
五、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是練習課,有誰來簡單總結一下呢?還有什么問題嗎?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練習課
天鵝只數+丹頂鶴只數=960 六年級植樹棵數-五年級植樹棵樹=24
X+2.2x=960 1.5x-x=24
歷史故事總價+森林歷險記總價=83 速度差追擊時間=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7x+124=83 (280-240)x=400 280x-240x=400
練習課教案11
教學內容:課本第35頁練習四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三位數不進位加豎式計算的方法,比較熟練計算。
2.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能正確地解決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口算。并用“比......多(少)”說說每個算式的意思。
23+1564+35100-7076-26
56-996-5362+2650+30
1.完成練習四第2、3題。
(1)請學生完整敘述題目。
(2)獨立完成,并說說為什么用加法(或減法)解答。
2、完成練習四第4題。
(1)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貴22元”是什么意思?“至少要帶幾十元”又是什么意思?
(2)學生估計,如果有學生通過口算說出要帶68元,要引導他進行估計。
3.完成練習四第5題。
(1)學生討論,提醒注意“最多”、“最少”。
(2)說說自己的想法。
四、解決問題練習
1.補充:
(1)少先隊員種了36棵楊樹,種的梧桐樹比楊樹多20棵,種了多少棵梧桐樹?
(2)少先隊員種了56棵梧桐樹。種的楊樹比梧桐樹少36棵,種了多少棵楊樹?
①學生讀題,獨立完成。
②請說說每題的解題思路。
2.出示:
(1)動物園有孔雀16只,黃鶯比孔雀多3只?
(2)學校書法小組有38人,美術組比書法組少6人,________?
①請學生提出合適的問題,說說為什么提這個問題。
②學生解答。
五、全課
在解答這類比一個數多(或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時,一定要先弄清誰多誰少,理解清楚之后,再選擇正確的方法來解答。
六、作業練習四第1題。
教學后記:
練習課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2、進一步體會加法與乘法的關系。
3、進一步體會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用乘法解決問題的簡便方法
教學重點:能根據具體情景和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熟練列出乘法算式。
教具:圓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上一節練習課,看看誰在這節課里面學得最認真,表現最棒。
二、練習設計。
1、動手拼搭學具
1)每行擺2個圓片,擺3行,你是怎樣擺的?
2)每行排4個圓片,擺6列,你是怎樣擺的?
(同桌互相檢查擺的結果)
根據你擺的`圖列出乘法算式。
同桌說說你列的乘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3)匯報。
2、看加法寫出乘法算式。
8+8+8+8+8+=□×□
7+7+7+7+7+7+7=□×□
2+2+2+2+2=□×□
1+1+1+1+1+1+1+1+1+=□×□
3+3+3+3=□×□
10+10+10+10=□×□
3、看圖列出算式。(《五星級》習題)
4、看算式擺圖形。
4×57×26×35×2
5、連一連。
2個55個22+2+2+2+25+5
5×22×5
7、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四人小組說說)。
匯報。
三、全課小結。
表揚學習認真的同學。
練習課教案13
教學目的:
1、熟練計算10的加減法算式,加深認知加減法間的聯系。
2、逐步培養同學數學考慮的.能力,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教學重難點:
熟練計算10以內加減法算式
一、創設情景
瞧,今天俺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松鼠
今天俺們就到松鼠家里云做客吧。
課件出示小松鼠
二、合作練習
1、課件出示松鼠過早
看,松鼠媽媽有6顆松子,小松鼠有4顆,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那你能算出來嗎?
2、你們可真聰明,小松鼠們要出門去采果子了,他們要動腦才干拿到自身的籃子,出示題卡。
小松鼠手上的數用10去減,得到的結果就是籃子上的數。
比一比,哪個同學做的快?
3、小松鼠提著籃子高高興興地出門去,在路上遇到了美麗的孔雀,花孔雀正在整理自身的羽毛。
課件出示P68孔雀圖
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算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
4、松鼠媽媽和兒子競賽撿松子,撿完了他們擺在地上比誰撿的多。
課件出示P688獨立看圖并填空
5、P687看鄰居小白兔在忙啥呢?數一數屋后的冬瓜
三、練習
第。68面的第9、10題看松鼠來到了學校,你看圖中哪些可用7+3=10來表示。
練習課教案14
教學內容:
9加幾的練習課
教學要求: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9加幾的口算方法,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具準備:
習題中的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學生操作
學生用自己喜愛的'學具擺一擺“9加幾”并與同桌說一說。
師:誰來說說“9加幾”的加法怎樣算。
二、創設情境
小羊圖(書上99頁第1題)
師:天氣晴朗了,小羊羔也出來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嗎?
(學生列式計算,指名說說)
教師板書:9+7=16
師:誰來說說是怎樣算的?
螞蟻圖(書上99頁第3題)
師:同學們知道螞蟻是怎樣運食物的嗎?(指名說)
學生看書上的螞蟻圖并指名說說是什么意思?
師: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指名板書,其他同學寫在書上。
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的糖果圖,再集體訂正。
蜜蜂圖(書上100頁第5題)
師:瞧這群小蜜蜂在干嗎?(指名說)
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指名板書,其他同學寫在書上。指名說說是怎樣算的?
三、用數學(書上100頁第4題)
師:洋娃娃可愛嗎?誰來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怎樣算?
指名板書,其他同學寫在書上。
師:(邊演示邊問)如果改變問號的位置你會算嗎?
學生試做,然后集體訂正。
四、針對學生練習情況進行小結。
五、課堂練習:
練習十七第2、6、7題。
練習課教案15
教學內容:課本P32、33頁,練習七4~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的乘、除法知識解決問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提高學生解決問題技能。
教學難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圖片、題卡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我們已經學了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你們都有哪些收獲?把你的收獲再組里交流一下。
2、教師巡視,指名匯報。
3、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二、探索學習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七第4題。
(1)、出示情境圖,學生看圖,想想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還有其他想法嗎?學生思考、回答并獨立完成。
2、引導學生完成第5題。
(1)、讓學生完成前兩個問題。然后交流匯報。
(2)、引導學生再提出問題。
3、引導學生完成第6題。奪紅旗比賽并評比優秀。
4、引導學生完成第7題。學生看圖思考并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練習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擴大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空間,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用數學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應用
1、補充拓展性練習。
(1)、媽媽分蘋果,分給家里每人1個后還剩1個,如果每人分2個,還少2個,家里有幾個人?媽媽拿來幾個蘋果?
(2)、盒子里有一些餅干,它們的塊數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們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數和每份的塊數同樣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塊餅干嗎?
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討論、交流,教師指導。
【設計意圖】:拓展性的練習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并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悅。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練習課教案】相關文章:
圓錐體積練習課-教案12-17
再別康橋練習課教案12-16
教研課教案《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練習》12-17
角的度量練習課教案(通用20篇)05-16
淺談數學練習課12-09
練習一教案12-16
跳的練習教案12-16
跳躍練習教案12-16
項羽本紀》教案及練習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