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案交流體會
2010年1月28日下午,英語科開展了了一次有意義的英語教案互查、交流活動。這項活動為我們英語科組的老師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相互探討的機會。 總體上看,我們科組的老師們備課態度比較認真,教案詳盡,課時數量充足;大多數教師能根據所任學科教材及所教班級實際,安排好教學進度。每課時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好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有一定的教具準備,教學過程較清晰,并能根據實際教學有感而發,這就是教學后記。 教學后記是教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從我們科組老師的教學后記看來,各有各的教學風格。 1、有的寫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處,有的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并分析原因提出了今后的改進措施,還有的及時記下了學生易犯的錯誤,并且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比如這節課中,單詞學生掌握得比較好,但句型方面還有待加強;時態不分,容易混淆,把現在時寫成一般將來時;第三人稱單數易被學生所忽視等等 2、有的教師比較細致,在她的后記中能看到課堂中的很多細節,記錄非常 詳實; 3、有的教師很注重學習方法,在她的后記中記錄了她為學生精心安排的不同方式的練習,使學生的練習既充實又不枯燥; 4、有的老師善于捕捉學生的一些亮點,如有的學生總結accountant的記法:ac數(count)螞蟻(ant);card小汽車滴滴滴(ddd),多么形象,學生記起來特別有興趣。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后記沒有停留在形式上,有很強的針對性,對以后的教學有著極大的幫助,真正的起到了“反思——調整——改進”的作用。通過檢查,大家看到了別人課堂上的成敗,對于自己來說就是一種不小的收獲。 但同時,我也存有一定的疑惑: 1.教案是否要設計好師生的對話?教案寫得再詳細,也只是實際教學過程的一種設想和計劃, 我覺得事先設計好學生的正確回答,無形中在老師的心里已經確定了該問題的一個標準答案。這種答案客觀上會影響著老師的教學判斷。上課時,老師往往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期望學生按教案的設想來回答,這樣會阻礙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也會讓老師的課堂顯得很生硬,會制約著很多課堂上的一些自然的動態生成。 2. 教案是否要回絕電腦備課? 看著一本本手寫的教案,摞在一起厚厚一層,我不禁想,備課真的要回絕電腦備課嗎?特別是在重復備課時,使用計算機方便修改,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能使我們老師從重復抄寫中解脫出來,集中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學的創新,另外,老師還可以自己設計一些常用的教案格式,作為“模板”“樣框”,儲存在電腦里,使以后撰寫教案時的一些常規項目,只需填空即可完成。這不是利大于弊嗎?當然,前提是備課人要做到“認真”二字,絕不能一味的去復制、粘貼,而完全沒有自己的東西存在,必須有明顯的個人充實、修改的備課痕跡和教后反思,否則,視為無效教案。這就讓我不由得想起“二次備課”: “二次備課”總體要求是做到“標、增、改、刪、調”,具體做法如下。 標:標記原教案中的重點環節、重點問題、主要知識點以及有比較性、典型性、易錯性等內容,以便在教學進程中引起注意。 增:增加自己認為必要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對原教案中過簡的環節補充具體說明。 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錯誤,根據實際修改原教案中不適應本班教學的教法和學法。 刪:刪除原教案中自己認為不必要的教學內容環節。 調:根據需要調換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的呈現形式,調整原教案中過程設計的先后順序。 我想,做好“二次備課”,電腦備課會為一線老師減輕很大的負擔,可以一試。 總之,交流的過程就是眾人智慧碰撞的過程,交流的過程更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過程。在活動中,我們通過互查都有不小的收獲,并從中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使自己盡快成長起來。 2010-1-29【教案交流體會】相關文章:
‘教案’教案04-28
‘教案’白鵝教案04-28
‘教案’遠方教案04-28
‘教案’狼(教案)04-28
‘教案’人琴俱亡教案04-28
高中教案教案03-05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比尾巴教案 《比尾巴》的教案10-11
高中教案:《力》教案11-29
音樂教案大班教案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