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第二課時)
本文由VCM仿真實驗提供 教學目標 ①初步了解什么是酸、堿、鹽;能完成簡單的探究實驗。 ②學習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③增強對化學現象的探究欲,發(fā)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重點和難點 學會用歸納分析的學習方法認識什么是酸、堿、鹽。 實驗準備 溶液導電性實驗儀器、紫色石蕊試液、鋅粒、氧化銅粉末、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稀鹽酸、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鉀溶液。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點評 提問:試管中的紫色石蕊試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學藥品的情況下,能否使之變成紅色? 學生演示:(向試管中吹氣,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追問:為什么會變色? 學生回答: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請學生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除了碳酸,還有其他物質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嗎? 探究活動一:分別在稀鹽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實驗現象交流:與碳酸的現象相似,試液變紅。 小結:碳酸、稀鹽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它們還有其他的共性嗎? 探究活動一:稀鹽酸、稀硫酸與鋅粒及氧化銅粉末的反應。 實驗現象交流:鋅粒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都能產生氣體;氧化銅粉末在稀鹽酸和稀硫酸中都消失,溶液的顏色都發(fā)生變化。 (學生完成學案相關內容) 小結過渡:稀鹽酸、稀硫酸都能與鋅粒及氧化銅粉末反應,由此可見,它們在性質上是有一些共性的。為什么它們會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質呢? 探究活動二:氯化鈉導電性實驗。 提問:氯化鈉溶液為什么會導電? 回憶物理中學習的導電的原理,推測氯化鈉溶液導電的原因。 Flash動畫演示氯化鈉溶液的導電過程,解釋電離的概念,介紹電離方程式。 結論:溶液能導電是因為溶液中存在著能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探究活動三: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導電性。 實驗現象交流:燈泡亮了。 結論:稀鹽酸與稀硫酸都能導電。 分析:為什么稀鹽酸和稀硫酸能導電? 學生討論交流:參照氯化鈉溶液能夠導電的原因,推測出稀鹽酸和稀硫酸中也存在著能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歸納:稀鹽酸、稀硫酸中都存在著相同的陽離子──H+,所以它們在化學性質上具有相似性。不僅稀鹽酸、稀硫酸中存在H+,還有其他的一些物質也能電離出惟一的陽離子──H+,我們把它們歸為一類物質──酸。 (學生完成學案相關內容) 小結:探究思路──通過實驗發(fā)現一些物質具有共性,試圖去解釋具有共性的原因,通過對導電性的探究,發(fā)現存在相同的陽離子──氫離子,歸納出酸的概念,認識到什么是酸。 自主探究:什么是堿? 按學案步驟完成探究過程。 評價與小結:根據學生完成探究的實際情況,評價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識提示:氯化鈉屬于哪一類物質? 課外學習:什么是鹽? 這種有挑戰(zhàn)性的引入,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下面的探究學習做好鋪墊。 這種緊逼式的提問,能使學生的思維按照知識的軌跡活動,且具有啟發(fā)性。 讓學生親身感受酸有相似化學性質,在學生的大腦中生成了酸的印象。 溶液的導電性對學生是一個抽象的認知,選擇學生已經認識的離子化合物入手,便于學生接受且易過渡到酸的導電性。 以上的教學過程呈現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清晰的“什么是酸”的探究步驟,學生學到了學習新知識的方法,為下面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生按照剛學到的探究過程來探究什么是堿,不管學生得出的結論如何,都會有很大的收獲,對認知過程形成了很深的印象。 通過課內學習,學生的求知欲望被激起,有繼續(xù)探究的興趣,因此,布置這種課外學習內容正是學生的需要。 點評 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兩個最大的特點:一是按照《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科書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知識整和;二是設計了一條清晰的探究思路,學生學到了學習知識的學習方法。具體體現是:打破了教科書的編排體系,把“什么是酸、堿、鹽”提煉出來,讓學生初步認識“什么是酸、堿、鹽”。老師示范探究了“什么是酸”,總結了探究的思路,讓學生有所感悟后,再讓學生按照“學案”的提示自主探究。這是一個半開放的過程,老師指路,學生順著老師的指引去探尋新的知識,而課外的鹽的探究是一個全開放的學習內容。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詳細可上VCM仿真實驗咨詢【《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第二課時】相關文章:
常見的酸和堿的教案03-12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12-16
常見的酸和堿教學反思04-17
初中化學酸和堿教案08-29
常見的堿的教案01-04
(人教版)中考化學考點:第十單元 酸和堿04-28
酸的和甜教案02-17
《酸的和甜的》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