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教案

時間:2023-04-25 20:06:0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教案

第三單元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共編排了三篇課文,分別是《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一株紫丁香》和《有趣的發現》。這些課文從不同側面讓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懂得道理。 教學目標:   這三課都配有與課文相適應的插圖,對理解課文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通過有感情朗讀和背誦課文,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對文中的妙詞佳句進行積累,同時訓練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難點:   進行積累,并能用正確的搭配詞語。 課時分配: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2課時   《一株紫丁香》  2課時   《有趣的發現》  2課時   練習三  2課時   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教材分析: 《送給盲婆婆的蛔蛔》是一首兒童敘事詩。通過記敘“我”將心愛的蟈蛔送給盲婆婆的故事,表現了當代少年兒童關愛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為,褒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文主題鮮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動,語言淺近明快,富有兒童情趣。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15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個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詩歌內容,教育學生要奉獻愛心,主動關心、幫助殘疾人。 教學重點、難點:   詞句的訓練,指導朗讀和背誦。第三小節的理解。 學情分析:   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關鍵,鞏固課文內容。 教學構想: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側重讓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學習,依靠學過的知識,進行自主的學習。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機、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認識生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   2、釋題:同學們,去年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蟈蟈的文章,題目是什么?主要講了什么?那盲婆婆指得又是誰呢?   二、初讀課文。   1、朗讀課文,找出生字。   2、教學生字。   生字  讀音  部首  筆畫 組詞  筆順   盲 喜 鄰 野 童難 忘   3、理解詞語。   詞語 解詞   喜滋滋——歡喜的樣子   鄰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農田的野外地區   歡樂——歡喜和快樂   童年——兒童時代   清波——碧清的水   三、分析理解。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   2、“我”提回蟈蟈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3、“我”送蟈蟈給盲婆婆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從哪個詞可以看出。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美麗,會唱歌)   蟈蟈真的會唱歌嗎?“我”為什么會這樣說?(因為蟈蟈的叫聲很動聽)   從第二句你知道平時“我”是怎樣為盲婆婆解悶的嗎?哪一個字能體現“我”對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定小組齊讀。   2、“歌聲”指誰的?“歌聲會領你走進田野”是什么意思?(蟈蟈長在田野里,它的叫聲會讓你聯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嗎?(不會,但她可以想像,從而看出她心里很高興。)   3、電腦出示。   (1)圖上描寫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隨著蟈蟈的叫聲,仿佛來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歡樂的童年。)   (2)從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蟈蟈為盲婆婆帶來了不少歡樂)   (3)盲婆婆還會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比較2、4小節,(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節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蟈蟈唱得好聽有什么用意?(蟈蟈會為婆婆帶來更多的歡樂。)   3、鞏固認識  “……”  省略句。   四、總結全文。   這首詩通過描寫“我”送蟈蟈給盲婆婆,為盲婆婆送去了許多歡樂的故事,表現了少先隊員對殘疾人的關心,幫助,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五、當堂鞏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作業設計:   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鞏固課文,學習生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課文。   1、聽課文錄音。   2、指名讀,引導背。   3、自由練背。   4、同桌互背,教師抽背。   三、指導書寫。   野:“里”的最后一筆改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筆是點,第八筆是捺,日稍扁些。   難:“又”的最后一筆改為點。   完成《習字冊》上的描紅練習。   四、當堂鞏固。   1、指名背誦課文。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 )地提回了一只( )的蟈蟈,(  )滋滋地送給了( 0家的(  )婆婆。   (2)歌聲會領您走進( ),(  )小溪流淌的( )。歌聲會把您帶回( ),相起往日(  )的(  )   (3)婆婆,婆婆,這是一只會(  )的蟈蟈,在我(  )的時候,就讓它(  )我給您(  )。   五、作業。   1、組詞。   你(  )鄰( )里( )居( )   您( )領(  )野( )尾(  )   2、把詞語組成句子寫下來。   婆婆  一只  我  綠色  送給  蟈蟈  的    想起  讓  歡樂  婆婆  了  歌聲  童年  的 作業設計:   書寫生字,注意書寫時按照老師上課時的要求。 板書設計: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課后反思:   6 一株紫丁香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散文詩。詩中用兒童的口吻說話,以一株紫丁香為寄托,從一個側面塑造了人民教師辛勤工作、愛學生的美好形象,表達了少年兒童尊師愛師的真摯感情。詩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摯,意象優美,是反復吟誦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11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通過對課文的吟讀領悟,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激發崇敬老師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識字、寫字。 學情分析:   本篇文章在內容上比較好理解,指導學生認真理解,掌握課文內容。 教學構想:   先引導學生自己認生字,讀課文,然后再理解課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字典、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朗讀課文,認識生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一首詩歌,板書課題:6.一株紫丁香   2.讀準“株”:翹舌音。“紫”:平舌音。   3.“株”是什么意思?(枝)怎么記住“香”?   4.齊讀課題。   5.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出示教學掛圖)圖上畫了誰?在什么時候干什么?   2.指名說,其他補充。   3.那么書上是怎么寫的?教師配樂朗讀課文。   4.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5.再讀課文,讀完課文畫小節號和生字詞。   6.檢查自學效果。(出示一類生字詞)濃綠  小院  老師  枝葉  伸進 做伴  消除   (1)自己讀讀生字詞。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   “濃”:讀鼻音,不讀邊音。   “老”:讀邊音,不讀鼻音。   “院”、“伴”、“伸”:都是前鼻音,不讀后鼻音。   ‘枝”、‘師”、‘伸”、“除”:都讀翹舌音,不能讀成平舌音。   (3)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4)去掉拼音齊讀生字詞。(出示二類生字詞)   (1)自己讀讀生字詞,齊讀.   (2)去掉拼音后,會讀的站起來齊讀詞語。   7.把生字詞帶人課文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8.(出示)“感謝你時時把我掛牽”。   (1)自己讀讀,想想在哪兒停頓?  (2)指讀,齊讀。   (3)文中還有些長句子,請你用這種方法讀讀。自己讀讀試試。  9.指名分節朗讀詩歌,師生共同糾正、評議。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節朗讀并配樂。     2.讀完這篇詩歌后,你知道了什么?  3.齊讀詩歌。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詞片)齊讀詞語,鞏固生字的讀音。   2.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你會用哪個生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4.自學課后生字表,并按筆順描紅。     5.怎樣才能把字寫正確、美觀?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作重點指導。   “老”:第五筆是短撤,不要寫成橫。 -“伴、消”:右邊上面不是兩點,是點和橫撇。     “師”:第一筆是短豎,不要寫成點。   本課左右結構的字都要寫得左窄右寬。   6.教師范寫生字,學生描紅、仿影、臨寫。 作業設計: 朗讀課文,有能力的同學可以背誦 板書設計: 一株紫丁香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鞏固課文內容。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   1.抽讀生字詞卡。   2.聽寫詞語。   3.反饋、檢查。   4.指名分節朗讀詩歌。   二、新授   1.教學第1節。   (1)圖上畫了什么?文中是怎么寫的?   (2)指名讀第1節。   (3)讀了第1節后,你知道了什么? (4)“濃綠”的小院是什么樣的?“我們”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你們能通過你的讀來表現出小院蔥綠的美好景象和小朋友悄悄地向老師表達著自己的心意嗎?   指名讀,評議,再讀,齊讀。   2.教學第2節。   (1)自己輕聲朗讀第2節,邊讀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