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古詩兩首(乞巧,嫦娥)教學設計
轉載。 原文: 乞巧 林杰*唐 七夕今宵看碧宵,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一、教材簡說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關于此詩的解釋,過去的注家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認為是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認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認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一般認為是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飛月的故事抒寫了身處孤寂中的感受。這是兩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前者淺顯易懂,后者內涵豐富,都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教學時要區別對待,把握尺度。詩歌本來就是一種較之其他文體更凝縮、更含蓄的文學樣式,李商隱的作品在這方面更為典型。對《嫦娥》的多義不必給學生講解,只要弄懂詩的大意并能背誦就可以了。 二、學習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背誦兩首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話講講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三、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可適當準備一些作者介紹或詩作的賞析資料,如《唐詩鑒賞辭典》的相關文章,在學生理解詩的大意時,相機介紹。也可以引導學生先讀讀“資料袋”中的內容,對乞巧節有大致的了解。 2?課文中要求會認4個生字,可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學生互相交流后,教師可重點提示,“乞”與熟字“氣”的區別,“燭”是翹舌音,不要讀錯。要求會寫的字有8個,可引導學生注意難寫易錯的字,如“乞”不要多寫一橫,“曉”右上部不要多寫一點,“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適當。 3?理解詩歌的大意是體會詩中豐富想象的前提。課文后面提供的注釋,可以起一定的輔助作用,可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借助注釋,自己試著理解詩歌的意思,教師不要串講詩句。下面的提示供教師參考。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愿望和豐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線幾萬條。”后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后資料袋的內容,感受人們過節時的喜悅。詩人在詩中并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間,要引導學生結合全詩的理解,進一步體味詩中展示的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前兩句描繪了主人公在孤獨的環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內,云母屏風上映著幽暗的燭影;室外,銀河漸漸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宮中孤獨枯燥的生活,只能見到深藍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后兩句引出凡人對仙人的感嘆:嫦娥應該后悔偷吃了靈藥,眼望著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應悔”是猜測的意思,表現出一種同病相憐、同心相應的感情。要深入理解詩句的意思,必須對“嫦娥奔月”的傳說有一定的了解(詳見參考資料)。據說嫦娥原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后羿的不死藥,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這孤居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 4?要重視學習伙伴的提示,注意拓展延伸。課后小伙伴吐了一個泡泡:“我要去再收集一些民間故事”,不要求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完成,它要貫穿到全組的課文學習始終,為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的學習做準備。 可以通過自己的閱讀收集民間故事,也可以讓長輩們給自己講一些民間故事或傳說。 四、參考資料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七。《全唐詩》存其詩兩首。 李商隱(813—858)唐代文學家。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與杜牧齊名,稱“小李杜”。其詩風與杜甫更為接近。 牛郎織女的傳說和詩歌有條件可參閱葉至善創作的《牛郎織女》,因篇幅過長,這里從略。歷代文人留下了不少關于牛郎織女的詩篇。如南朝梁文學家沈約(公元441—513年)曾擬作了《織女贈牽牛》詩,王筠(公元1784—1854年)又擬作了《牽牛答織女》詩。庾信、謝眺還作過《七夕賦》。最有名的要算一首漢代無名氏的古詩: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抒。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關于乞巧節:也叫女兒節,即七月七日。民間幼女用碗盛水在日下投針,叫乞巧丟針。幼女將綠豆于前數日置碗內,用布蓋上。每天澆水,七夕打開蓋布。若芽生不亂,其女必巧。民間《乞巧歌》曰:“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每逢七夕,“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穿針線。”另外,陳瓜果于庭,以求奇巧的乞巧方式也較普遍,如有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叫得巧。各地方乞巧方式多種多樣,各有趣味。如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斗巧的風俗。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谷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后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關于奔月成仙《太平御覽》卷四引漢代張衡《靈憲》中寫道:請不死藥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以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晉代干寶《搜神記》卷十四記載: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 關于嫦娥奔月與中秋拜月的習俗相傳遠古的時候,有十個太陽一齊出現在天上,曬得大地冒煙,海水干枯,天下百姓很難活下去。這時,有個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能開萬斤寶弓,能射巨蛇猛獸。他同情受難百姓,就彎寶弓、搭神箭,一氣兒射下九個太陽。最后一個太陽認罪求饒,后羿才息怒收弓,嚴令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從此,后羿的名字傳遍天下,人人敬仰。后來,他娶了個妻子叫嫦娥。非常美麗,溫柔賢慧。夫妻二人相親相愛,生活非常美滿。嫦娥心地善良,常把丈夫射來的獵物接濟鄉親們。鄉親們都非常喜愛她,夸后羿取了個好媳婦。有一天,后羿射獵途中碰見一個老道士。這老道欽佩后羿的神力和為人,贈給他一包不死藥,說吃了這藥,就能長生不老,成仙升天。可后羿舍不得自己心愛的妻子,也舍不得父老鄉親們,不愿自己一人上天,回家后,就把不死藥交給了妻子。嫦娥把藥藏在了床頭首飾匣里。 那時候,因為羨慕后羿的威名,不少人跟著他拜師學藝。其中有個叫蓬蒙的,是個奸佞小人,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藥,自己成仙。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后羿又帶著徒弟們出門射獵去了。天近傍晚,蓬蒙卻偷偷溜了回來,闖進嫦娥的住室,威逼嫦娥交出那包不死藥。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藥全部吃下,立時,身輕似燕,沖出窗口,直上云天。可她一心還戀著心愛的丈夫,就飛到離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安了身。 后羿回家后,不見了妻子嫦娥,忙向侍女打聽,才知道事情的經過。他焦急地沖出門外,只見天上的月亮比往日格外亮,格外圓,就像心愛的妻子在看著自己。他心似刀攪,拼命朝月亮追去。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怎么也到不了跟前。后羿思念心愛的妻子,心痛欲裂,默默流淚,無奈,只得命侍女在月下擺上供桌,上面供上嫦娥最愛吃的各種水果,以示對遠去妻子的思念。鄉親們聽說以后,也都在各家院內擺上供桌水果,遙祭善良的嫦娥。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是嫦娥奔月的忌日,月亮又是格外明格外圓。后羿和鄉親們懷念善良的嫦娥,都早早地在院中月光下擺上水果祭月,寄托對親人的思念。以后年年如此,世代相傳。因八月十五時值仲秋,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中秋節。再說嫦娥飛入月宮之后,每日里思念丈夫,思念鄉親,雖有珍饌佳肴,宮女歌舞,仍不能稍解愁煩。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上,她都要走出宮門。這時,天清氣爽,下界景象現在眼前,她默默遙望,寄托思情。此時,她那美麗的容顏也使得月亮格外明,格外圓。【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古詩(乞巧,嫦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乞巧》教案設計03-15
《乞巧》教案設計及反思08-26
小學語文古詩的教案02-07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02-15
中秋古詩之《嫦娥》10-09
嫦娥奔月的古詩01-24
《乞巧》教案02-20
小學的語文設計教案01-27
小學的語文設計教案05-17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14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