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乞巧》教案設計及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乞巧》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乞巧》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乞巧》教案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第六冊29課《乞巧》
【教材分析】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它想象豐富、淺顯易懂,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教學目標】
1.學會“乞”等四個生字。
2.能字正腔圓地誦讀《乞巧》,感受古詩的韻律,并會背誦。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滲透古詩學法,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適度拓展,增強語言積淀。
【教學重點與難點】
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并揭題質疑
1.平時喜歡讀民間或神話故事嗎?
2.課件出示:盤古開天地等民間或神話故事.
3.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古詩就跟其中的一個民間故事有關,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4.指導”乞”字的書寫及讀音及音變.
5.簡介作者.
6.再次齊讀課題,并質疑課題.
二、 初讀古詩,讀通詩句
1.請你們翻開書,自由的朗讀全詩注意聽清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遇到難讀的'字就多讀幾遍
2.指名讀
3.(齊讀)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注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試著讀出古詩的節奏
4.師生合作讀,讀出古詩的節奏.
5.再次齊讀.
三、 借助故事,品讀涵詠(學習前兩句詩)
1.指幾名讀詩句,再齊讀.
2.讀了這兩句詩,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比較“宵”和“霄”的異同,及今宵、碧霄的意思)
3.這就是浩瀚無際的青天,(課件出示碧霄圖)誰能用你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碧霄?
4.讀了這兩句詩,你還知道什么?(引出牛郎織女的故事)
5.結合動畫師小結牛郎織女的故事,感受渡河橋及了解鵲橋的意象.)
6.創設情境讀
四、走進七夕,漸入古詩意境(學習后兩句詩)
1.天上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那地上的人們在干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讀出詩句。
2.乞巧方式有哪些呢?誰來跟大家介紹介紹。那乞巧方式這么多,最普遍的方式是什么呢?
3.詩中說的是哪種的乞巧方式呢?
4.透過這兩句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抓住幾萬條、盡體會穿的紅絲線很多條,抓住家家體會乞巧節的人多)
5.抓住”盡”字談體會(師介紹織女作理解鋪墊)
6.所以哪怕夜深了,她們還是望著秋月不停地穿呀穿呀,那是為什么呢?
7.體會”望”的內涵,祈望幸福﹑渴望幸福……
8.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9.難怪唐朝詩人崔顥看到這樣的情景留下了這樣的詩句(引出崔顥的詩句)
10.是啊,家家戶戶的姑娘都出來對月穿針,所以又有人把七夕節叫成了女兒節或少女節。在當時,民間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民謠叫《乞巧歌》,它是這樣寫的。
11.生齊讀,師生合作讀
12.同學們,在這七夕的夜空下,遠望浩瀚的銀河和半彎月亮,你想對織女乞點什么嗎或許下怎樣的心愿呢?
13.讓我們把自己美好的心愿都送到詩句當中去吧
五、誦讀古詩,感受古詩美
1.齊讀
2.指幾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指導背誦.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像《乞巧》這樣描寫傳統節日的古詩還有很多很多,你還知道哪些呢?老師這邊也有幾首,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欣賞吧!
七、小結
今天這節課不僅僅是激動更是幸福因為我和同學們一起渡過一節美好的古詩教學課,在古詩和故事的國渡里自由飛翔。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是詩的國渡故事搖籃,同學們可以去搜集這方面的古詩和民間故事。在即將下課之前呢,老師還想送一句話給大家,這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讓中華民族的燦爛瑰寶——古詩、民間故事,伴隨著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下課。
《乞巧》教案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乞、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古典音樂。
2、搜集詩人林杰的資料。
3、了解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教師講述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2、剛才老師講的故事與我國一個傳統節日有著密切的關系,大家知道是什么節日嗎?(乞巧)
3、板書:乞巧,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認記“乞”字。
對于“乞”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區分“乞”與“氣”)再讀課題。
2、理解“乞巧”
你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嗎?快打開書看看注釋吧。
3、除了題目,你還能在哪兒找到“乞巧”這個詞呢?(在詩句的第三行)第二個“乞巧”與題目的“乞巧”意思一樣嗎?我們先打上問號,等一下再來理解。
4、認識詩人
有誰知道詩人林杰是怎樣一位詩人呢?介紹一些大家想知道的'內容。教師針對學生的介紹,相機補充。
5、初讀古詩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
(2)朗讀要求: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學習古詩中的生字,并把古詩讀通順。
6、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朗讀,學生評價。
正音:(宵————霄)(“宵”是寶蓋頭,“霄”是雨字頭)(宵————晚上,霄————天空)
7、書寫“霄”
教師示范書寫,學生看后練習。
8、再讀古詩
再讀古詩,邊讀邊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讀不懂的地方請作好標記。讀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
三、品讀鑒賞,積累內化。
(一)學習第一、二行詩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碧霄)(板書:看碧霄)
師: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樣子嗎?(學生說)
出示課件:夜空圖。學生欣賞并朗讀詩句。
師:七夕這天看到這樣的“碧霄”你想到了什么呢?(引導學生回答:牛郎織女在這天晚上渡河橋相聚。)(板書:渡河橋)
2、牛郎和織女見面了以后,你仿佛聽到他們在說什么呀?
師:多么幸福的場面啊!(板書:幸福)
3、師:我覺得他們一年才相聚一次實在是太少了,如果你是王母,你會怎樣做呢?(指名回答)
當時的人們也想讓他們幸福地過日子,所以,在七夕的晚上,人們看著天空就會想起(讀詩句:“牽牛織女渡河橋”)
(二)學習第三、四行詩
過渡:織女心靈手巧,人們是怎樣向她學習的呢?讀讀第三、四行詩,結合課后的資料袋來理解?
1、生自由讀三、四行詩。
2、匯報
師:人們是怎樣向織女學習的呢?在第三行詩中有個詞告訴了我們。(乞巧)
師:這“乞巧”又是什么意思呢?(結合課后資料袋回答)原來這就是乞取智巧的意思,那^少.女們是怎樣乞巧的呀?(穿紅絲)來,讀讀詩句吧。(生讀第四行詩)
A、讀了詩句,你有什么想問的呢?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導學生理解“盡”以及人們對“巧手”的追求。
B、同學們,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著月亮乞巧,她們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引導學生說出可能出現的地方)
C、有這么多地方呀,那當時的場面就……(熱鬧了),這兩句詩該用什么語氣讀好呢?(指名讀、齊讀)
教師小結:就因為這樣,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四、體驗升華,熟讀成誦
1、詩人林杰寫下《乞巧》,來表達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大家能讀好古詩嗎?(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2、有的同學在這么多次的讀書中,已經能把古詩背誦了,能一起背嗎?(學生齊背)
五、拓展
1、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老師也搜集了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請你自由讀讀吧。(古詩《秋夕》)
2、可以讀給大家聽聽嗎?(指名讀,讀后區分兩首詩的異同,老師對詩作介紹)
3、積累
學習古詩,光會讀會背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把學習的古詩積累下來,希望同學們課后把古詩抄在積累本上。
六、總結
通過古詩的學習,我們充分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其實,不光在課內,在課外我們也可以去朗讀更多的古詩,了解更多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
板書設計:
看碧霄渡河橋追求幸福
乞巧
穿紅絲乞巧學習巧手
《乞巧》教案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乞、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
【學情分析】
1、三年級學生學習古詩還處在接受的階段,因此我力求應以扶為主,滲透學習方法。
2、這首詩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乞巧節學生也未必聽過,含義就更難理解。因此,我從學情出發,以解決學生的疑問設計教學。
【教學重點、難點】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并且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了解古詩中的傳統文化,理解“乞巧”的意思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中國是個傳統的節日大國,有很多傳統習俗,比如,農歷的正月十五,人們吃元宵,賞花燈,那是什么節?(端午節),五月十五人們吃粽子,賽龍舟,那是什么節?七月初七的夜晚,人們遙望星空,穿紅絲線,你知道這是什么節嗎?
2、板書詩題《乞巧》,教寫“乞”字。
3、讀題質疑。
二、誦讀古詩。
1、請同學們帶著疑問,自由地把這首詩讀一讀,注意在讀的時候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順。
①指讀。②齊讀
三、理解第一行
1、同學們發現了嗎,在這首詩中有兩個字特別容易混淆,誰能當當小老師提醒大家?理解“今宵”和“碧霄”的意思,滲透方法。(黑板條出示:借助注釋,學古詩)
2、誰能說說這一行的意思?(黑板條出示:抓關鍵詞,理解詩意。)
3、指導朗讀
四、理解第二行
1、在這點點繁星中,有兩顆星星尤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嗎?(牽牛星和織女星)聽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嗎?是啊,這是千古流傳,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這一天正是牛郎織女過河相會的日子,同學們試著讀一讀這一行。
五、理解第三、四行,解決學生的疑問。
1)讀三、四行,說學生的理解。
那么,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又怎樣過乞巧節呢?(學生自由說)
2)朗讀指導
通過反復誦讀,我們便體會了詩中所蘊含的情感。(黑板條出示:反復誦讀體會情感)
3)借助資料袋理解“乞巧”的含義。為什么把這一天叫做乞巧節呢?課后資料袋告訴了我們,請自由讀讀。
(學生回答)課件出示資料袋。
4)出示織女織的云錦圖,感受織女的心靈手巧。
5)理解什么叫乞巧?
6)總結方法。剛才,我們借助資料,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也是學習古詩的一種好方法。
六、鋪墊內容,結束教學。
同學們,學習古詩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想象畫面,下節課我們要通過想象畫面學好讀好這首古詩。
《乞巧》教案設計 篇4
教材簡析:
《乞巧》是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教學理念:
借助古詩這一教學素材,通過“讀、寫、議、想、說”等靈活多變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實現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并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情趣,拓展思維,從而突現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而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古詩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
教學目標:
1、學會“乞、巧、霄、渡”四個生字。
2、有感情地誦讀這首古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3、講講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了解有關乞巧節的民風民俗。
教學重點:
深入情境,富于節奏、有韻律的朗讀。
教學難點:
理解乞巧是本詩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乞巧圖片、古典音樂。
2、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二、初讀自悟
1、揭示課題;
2、簡介作者;
3、學生自讀詩句;
4、學習生字“乞”“巧”“宵”“霄”;
5、一邊讀一邊想,也可以小組進行討論,看看自己能明白古詩的意思嗎?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等全班學習時再來解決!
三、品讀鑒賞
1、通過你們的合作學習,我相信你們對這首古詩有個大概的了解,請同學們自由讀詩歌第一和第二行,想一想你能讀懂什么?(生自由讀詩)(相機理解“七夕”“碧霄”)
2、要理解“牽牛織女渡河橋”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古代四大民間神話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同學們在課前是不是認真地閱讀了老師發的故事資料呀!那我考考你們,牛郎織女每年在什么時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好的,誰能簡單的介紹一下織女?
3、在七月初七日這天晚上,人們望著深藍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你覺得牛郎織女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
4、是啊,在這樣一個彎彎月兒高高掛在天空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織女喜相逢,那人間的姑娘少女們又在做什么呢?讀讀三、四行。(學生讀)(學生自由說)板書:人間
5、原來古時候的姑娘們每年都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在人間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乞巧節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
我們再來借助課后資料袋里的介紹來了解一下乞巧節?什么是“乞巧”?乞巧的方式有哪些呢?乞巧節的風俗還有很多,那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古詩寫的是哪一種呢?
6、假如渡過河橋的織女的兩個孩子想請你把人間姑娘們乞巧的情景畫一幅畫送給他們,你會畫上一些什么呢?(學生自由說)說中體會“家家”、“穿盡”、“幾萬條”、動作“望秋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讀出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著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門口,在……(指學生說,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么啊?(他們乞求能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b、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么多?(紅絲多)在第四行里,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7、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而美好啊!詩人林杰不由自主地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請同學們放聲朗讀吧!(指名讀,齊讀)
四、熟讀成誦
1、詩人林杰寫下《乞巧》這首古詩,表現人間少女們乞取智巧的熱烈場面,我被姑娘們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動了,我很想讀讀這首詩。(配樂朗誦)請同學們也在音樂里自由的朗誦吧!
2、剛才我看見有的同學在讀的時候都已經閉上眼睛,仿佛沉醉在詩情畫意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來了?你們能背嗎?一起背吧!(學生齊背)
五、體驗升華
1、我們吟誦古詩的聲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飛入了牛郎織女的耳朵里,我仿佛聽見了織女在贊嘆:人間的孩子真會學習呀!不過織女也在問:“難道們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嗎?”你們想嗎?說說你想乞取什么?
2、那古代到底是怎樣的節日景象呢?我這里有一組再現古代乞巧場面的鏡頭,請欣賞。乞巧場面欣賞。(配文)
3、請同學們坐端正,閉上眼睛,默默地在音樂里背著古詩,靜靜地在心里為親人、為同學、為老師、為朋友乞愿吧!(音樂)
4、看著同學們專注的神情,我仿佛聽到了你們心靈的話語,我相信你們的愿望一定會變為現實,因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樣能得到幸福!
板書設計:
天上相會
人間乞巧
《乞巧》教案設計 篇5
1、認識“乞、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古詩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耀眼奪目。在你的記憶中,有哪些古詩是與我國的傳統節日有關的呢?背一背。
今天,我們還要來學習一首與我國的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乞巧。
二、初讀
1、板書課題:
看老師寫課題,會讀嗎?(指生讀)。“乞”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指生說。師板書比較“乞──氣”,書本P124,端端正正地寫一遍。“乞”是什么意思?齊讀課題。
2、下面就來讀讀這首詩吧,注意: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請你自由反復地讀,努力讀正確,讀流利。
⑴ 由讀;
⑵ 指生2、3讀;
⑶ 齊讀。
3、孔子曾說過: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下面就請你再來讀讀古詩,邊讀邊想,學思結合,可以借助P122注釋、P124課后資料袋,想想詩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
學生自學。
4、學完的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在小小組里相互交流交流,不明白的地方與大伙討論討論:
⑴ 討論。
⑵ 集體交流:
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句?
⑶ 是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平時學習中,也要學會與人合作,向他們學習。
三、研讀
1、現在還有哪些問題未能解決呢?指生說,
師引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七夕今宵看碧霄”:
⑴ 請關注第一行中兩個讀音相同的字。
① 生找出來,師板書:宵,霄。引導組詞理解;
② 在詩句中,“今宵”就是指:今天晚上;
“七夕今宵”:七夕節的晚上;
“碧霄”:深藍的天空。
⑵ “碧霄”是什么樣子呢?能想像出來嗎?指生說。
⑶ 在七月初七的晚上,抬頭仰望天空,深藍的天空中繁星點點,出示星空圖。
⑷ 七夕今宵看碧霄,看著這美麗的星空圖,你想到了什么?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個流傳甚廣的神話故事──播放故事。
⑸ 多么生動的神話啊,讓我們一起美美地來讀讀(一、二兩句)。
3、詩人寫這首詩僅僅是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嗎?還寫了些什么再讀讀古詩:
⑴ 自由讀,指生說。
⑵ 向誰乞巧?
“織女”在天宮里不停地織著云霞,我們一起來欣賞她的杰作。
① 看圖片;
② 你想用哪些詞句來形容這么美的云霞?指生說;
是啊,出示課件、齊讀。
③ 這么美的云錦都出自──織女的巧手。
人們對織女的云錦嘖嘖稀奇,少女們也羨慕得不得了。她們羨慕什么呢?指生說,心靈手巧(板書),所以,七夕節的.晚上,人們都會望著秋月乞巧(回題)
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4、輕輕地吟誦這兩句,讀著讀著,你的腦海中隱約浮現怎樣的場景:
⑴ 指生說;
⑵ 師相機評價引導:
家家──人多;望秋月──地廣;
穿盡、幾萬條──心誠。
(很多人穿了很多條線,可見非常熱鬧)
⑶ 理解了這些,再來讀讀這兩句,齊讀;
④ 每逢七夕,少女們都要乞求得到像織女一樣的美麗、聰明、心靈手巧,所以七夕節,又稱“乞巧節”,齊讀全詩。
四、延伸
1、在民間,還流傳著《乞巧歌》,出示,自由讀讀,想想人們還在乞取什么呢?(自讀,指名說,齊讀。)
乞巧的內容更豐富了,人們乞巧的心意也更真誠了,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生讀;齊讀。
2、《乞巧》一詩表現出古代女子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小朋友有沒有自己的愿望?(指名說自己的愿望。)讓我們借助此詩來表現自己的愿望,一起讀。
3、能把這首詩背出來嗎?
4、七夕節是人們喜愛的一個節日。在古詩園里,還有很多表現七夕節的古詩。老師選取了兩首推薦給大家,你可以讀一讀,簡單地學一學:
⑴ 出示,自由讀;
⑵ 指生讀,齊讀:
這兩首詩中,哪些地方又讓你感受到七夕節人們乞巧的場景?)
5、“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積累是很重要的,把《乞巧》這首詩抄一抄,也可以把《七夕》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
《乞巧》教案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學會“乞、霄”2個生字,并書寫相關生字。
2、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
2、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 導語導入
1、第八組整組課文都是關于有關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的,請大家讀121頁導語,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預設:*民間故事引發想象(師述神話傳說的由來)*本組課文都與神話傳說有關、可感受古人想象的豐富 *課文可閱讀相關書籍
是的,這些神話傳說流傳深遠,古人許多詩詞中都有描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此有關的29課,古詩兩首(師板書課題)
2、自由讀讀這兩首詩,注意讀正確每個字的字音。
誰來朗誦這兩首古詩。(大屏幕同時呈現兩首古詩)一生讀第一首,另一名同學讀另一首。老師正音、指導讀好。
咱們一起來讀一讀,思考兩首古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齊讀古詩。
a、作者都是唐代)
b、都是關于神話傳說的(乞巧——牛郎織女、嫦娥——嫦娥奔月)
3、小結:是的,這兩首詩都和神話傳說有關,兩首詩的作者都是唐代。乞巧作者林杰,李商隱河南沁陽人。第一首主要描寫了古代的人們過乞巧節情景,第二首詩主要通過嫦娥奔月的古詩展開想像。
4、今天,我們先來重點學習第一首《乞巧》,板書課題,并指導“乞巧”二字的讀音、書寫。乞與氣區別提示巧的最后一筆,書空這兩個字。齊讀課題。
誰來說說題目《乞巧》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資料袋、注釋讀好今宵、碧霄、渡河橋三個詞,我們把生詞再放回到詩文中來讀讀整首詩吧!
一、 初讀古詩、感知質疑
1、指名讀后,老師也想讀讀可以嗎?學生自由練讀,要求字正腔圓。
2、正音識字:大家發現了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嗎?(宵—霄,用點標出來)那你怎么來記住這兩個字呢?(“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
3、古詩詞都講究節奏韻律,因此讀詩詞僅僅做到字正腔圓還不夠,誰能讀出節奏來嗎?(指2名)來,我們再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生齊讀古詩)
4、讀出了節奏,下一步就要讀出詩的韻味了,這需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下面就找到你身邊的同學,用上學習古詩的好方法,結合課文的注釋和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想一想,議一議,沒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等全班交流的時候提出來解決!開始吧!(學生討論)
5、時間到!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那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1、“碧霄”是什么樣的呢?2、詩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3、不理解“穿盡紅絲幾萬條”)問的好!我們在讀書學習時,就應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
二、 理解詩意、感悟詩境
1、要理解《乞巧》這首古詩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神話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課前預習讀過這個故事嗎?
牛郎織女在什么時候才能相聚一次呢?1(每年的七月初七)
2、出示一二行。(指1名讀1)宵什么意思?(晚上)七夕今宵:七夕這天晚上。在七月七日這天晚上,人們抬頭仰望“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樣子嗎?(學生說浩瀚的天空。)
出示課件:夜空圖。在點點繁星中,有兩顆星星尤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嗎?(牽牛星和織女星)讓我們到宇宙中去找找這兩顆星星吧!找到了嗎?(引導學生找,辨別方位)
它們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啊!
詩中哪句話提到了這個動人的傳說?1讀
善良的喜鵲、癡情的牛郎織女感動了我們,讀——
動人的故事、美麗的傳說牽動了每個人的心,讀——
我們仰望星空、想象著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激動和喜悅,讀——
此情此景,詩人林杰也忍不住吟誦著,讀——
3、多美的故事啊,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又在做什么呢?讀三、四行說。
原來她們是在向織女乞巧啊!同學們,你們對織女了解多少啊?(自由回答)
出示資料: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的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還亮。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云錦。織女在云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啊!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艷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織的云錦嘖嘖稱奇啊!少女們個個都羨慕,羨慕的不得了。
想看看云錦圖嗎?(出示圖片)她們羨慕什么呢?你們羨慕嗎?你們羨慕什么啊?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出示乞巧節畫面
教師解說:其實古人在過乞巧節時,從初一就開始購置奇巧物品了,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臨近七夕時,乞巧市上更是車馬難行,場面非常壯觀,觀其風情,絕不亞于我們最大的節日——春節。
(2)聯系三四行詩想像:乞巧節這天又會是怎么樣的景象呢?反饋
a、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著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門口,在……(指學生說,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人多嗎?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讀出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讀,說出這句話的意思。
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么啊?(他們想象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b、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么多?(紅絲多)在第四行里,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而美好啊!
詩人林杰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指名讀,齊讀)
三、 品讀成誦
1、我們被姑娘們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動了,誰想完整讀讀這首詩?那就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誦吧!
2、剛才我看見有的同學在讀的時候都已經閉上眼睛,仿佛沉醉在詩情畫意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來了?你們能背嗎?試著背吧!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這么短的時間內,背誦的又快又準確!咱班的同學果然不簡單。)老師背、齊背。
四、 拓展延伸
1、我們吟誦古詩的聲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飛入了牛郎織女的耳朵里,我仿佛聽見了織女在贊嘆:人間的孩子真會學習呀!她送給我們一首《乞巧歌》想讀讀嗎?現在,乞巧的心意更誠了,內容也更豐富了,還可以乞富、乞子、乞健康、乞平安……同學們,你們還想為哪些人乞巧呢?乞取些什么呢?(生自由說:為老人乞取健康;為老師乞取健康;為朋友乞取快樂;為外出的人乞取平安;為殘疾兒童乞取健康的身體;為災區兒童乞取美好的家園……)
2、請同學們坐端正,閉上眼睛,一起背著古詩,在心里靜靜地為親人、為同學、為老師、為朋友乞愿吧!(生齊背)
3、看著同學們專注的樣子,我相信大家的美好愿望,一定會實現,因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看來今天這節課,大家都得巧了。
五、 布置作業
七、板書設計:
乞巧
乞——氣
宵——霄 天上傳說 乞取智巧
渡——度 人間企盼 追求幸福
八、教學反思
《乞巧》是人教社新課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安排,再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快樂中去,《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一首古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采用的是創設情境、互動教學的方式。
1、借畫面互誦 。
《乞巧》這首詩有兩幅大的畫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才是主畫面,這在教材的底圖很清晰;二是人間乞巧的場面。在教學環節中,我還安排了讓學生根據詩句想象畫面,讓詩句和詩意化為可以視覺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圖片。
2、借吟誦互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吟誦是古詩教學很多老師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學時由學生背詩入課,教師吟詩入題。課中吟中誦,誦中說,說中解詩意、品詩味、入詩境。
3、擴展延伸,豐富積累。
豐富的想象是這首詩明顯的寫法特點。教學中,我讓學生想象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畫面,想象人間乞巧的場面。
“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作為古詩教學,尤其要注意以讀帶講、多讀多悟,這樣才能讓詩情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乞巧》教案設計 篇7
總教學目標:
1、認識“乞、霄、燭、曉”4個生字,會寫“乞、巧、霄”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乞巧》一課為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乞、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內容,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故事的方法,體會詩中的豐富想象。
4、了解詩中蘊含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意思,了解詩中蘊含的民間傳說,激發學習古詩與閱讀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的興趣,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及相關古詩。
教學過程:
一、由本組課文導語導入
1、第八組的整組課文都是有關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的,請大家齊讀121頁導語,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預設:①民間故事可引發想象。(師簡述神話、傳說的由來)
②本組課文與神話、傳說有關、可感受古人想象的豐富
③課外可閱讀相關書籍。
2、是的,這些神話、傳說流傳深遠,古人許多詩詞中都有描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此有關的兩首古詩之一:《乞巧》
二、解釋題,知作者
1、現在請同學們看老師板書課題:乞巧 提醒同學們“乞”與“氣”在書寫時的區別。(生練習書寫“乞”字)
2、齊讀課題,你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嗎?(生借助注釋回答古代節日——七夕節)
3、作者林杰,通過課外資料查找,你對他有哪些了解?(唐代詩人林杰精通書法棋藝,小時候非常的聰明,六歲的時候就能寫詩,下筆即成章。《乞巧》就是他的一首名詩。)
三、朗讀古詩,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本首詩中出現了兩個同音字,是哪兩個?(宵—霄)字形有什么區別?(“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那這兩個字是什么意思呢?匯報布置預習查字典的結果(“宵”是晚上,“霄”是天空)記住這一對形近字。
3、除了字正腔圓,你還能把這首詩讀的更好嗎?生練習,匯報讀詩,老師指導。再讀古詩,讀出節奏韻律。
四、明詩意、悟詩情
1、七夕節這天晚上,大家都在干什么呢?(齊讀一、二行詩)指名回答
預設:(1)碧霄 浩瀚的`天空
(2)看牽牛與織女渡過銀河相會
2、這兩行詩涉及到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你對此有所了解嗎?(指名簡單介紹這個故事)
3、牛郎和織女分離的日子是痛苦的。漢朝的古詩中就有過描繪:(師朗誦、課間出示牛郎星和織女星隔著銀河的畫面)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4、正因為如此,七月七日牛郎和織女的相會才顯得如此珍貴。民間的人們在這天夜晚情不自禁地仰望天空,想象牛郎和織女的相會的情景。看圖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誰來讀一讀一、二行詩,讀出你的感受。
正因為這一年一次的鵲橋相會,人們到了這一天都要——(生接)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正因為這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人們到了這一天都要——(生接)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正因為他們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人們到了這一天都要——(生接)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6、家家戶戶的人們都望著秋月,祈求什么?(齊讀三、四行詩)默讀資料袋中的內容,聯系三、四行詩,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1)祈求什么 乞求智巧 織女心靈手巧,少女們個個羨慕的不得了,她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織女乞巧歌
乞手巧,乞容貌;
乞心通,乞容顏;
乞我爹娘千萬歲,乞我姐妹千萬年。
人們的愿望在心理感情上得到最大的滿足,寄寓著人們美好的憧憬和期望。
(2)乞巧又是一種怎樣的活動呢?生聯系詩中“家家”、“幾萬”二詞說明人多。師述:人們從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即便貴人,也只能步行。這情形,何其壯觀。觀其風情,似乎絕不亞于古代最大的節日春節。
(3)那古人在過乞巧節又會是怎么樣的節日景象呢?(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著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門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月光下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而美好啊!)
7、指名讀三四行詩。
五、體驗升華,熟讀成誦。
1、同學們,詩中的疑問,你們都解決了嗎?那你們能讀好這首詩嗎?(指名讀、齊讀配樂)
2、看見有的同學都已經閉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詩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來了?你們能背嗎?一起背吧!(學生齊背)
六、拓展延伸,日積月累
1、師講述有關年的故事,并出示王安石的古詩《元日》
元 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 春風送暖入屠蘇 。
千門萬戶尤 , 總把新桃換舊符。
2、用課件出示作業: 收集有關節日的傳說和古詩
板書設計:
乞巧
故事神奇
愿望深遠
《乞巧》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會寫“乞”等四個生字。
2、能字正腔圓地誦讀《乞巧》,感受古詩的韻律,并會背誦。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滲透古詩學法,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初步了解乞巧節的民俗民風,感受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5、將古詩置于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下,品味傳統文化的豐富、燦爛,在蕩漾激情的字里行間中感受漢語言的魅力。
【教學重點】
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想象的情境和畫面,有滋有味地朗讀。
【教學難點】
感受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拉開節日的話匣
1、談話:同學們,我們中國是個傳統的節日大國,有很多傳統習俗,比如,農歷的正月十五,人們吃元宵,賞花燈,那是什么節?(元宵節),五月初五人們吃粽子,賽龍舟,那是?
你還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有什么習俗?
七月初七的夜晚,人們遙望星空,穿紅絲線,你知道這是什么節嗎?這是七夕節,也叫乞巧節,是古人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
講的就是這個節日(課件出示)。板書《乞巧》詩題,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寫這個“乞”字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3、讀題質疑:把課題讀一讀。師提示學生注意“乞”字的字音變調。生齊讀。師簡介詩人。
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板書疑問:什么叫“乞巧”?古人怎樣過乞巧節?七夕節為什么又叫乞巧節?)
乞巧節是古代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你們想知道古人是怎樣過乞巧節的嗎?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吧。
二、多種形式讀古詩,整體感知
一讀:讀準確——自由讀古詩、指名讀。讀后學生評議是否字正腔圓。
二讀:讀得有節奏。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合理停頓。師生合作讀出節奏。
三讀:讀出味道。(整體感知)
三、品讀涵詠,漸入古詩意境
〈一〉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理解宵——霄
(通過“望文——聯系詩句,生義——體會意思。”感受這兩個字的意思。)
師:同學們,在這首詩中有兩個字特別容易混淆,誰能當當小老師提醒大家?你怎么記住它們?
“今宵”是什么意思呢?一首歌難忘今宵,就是難忘今(晚)?那么今宵就是指今天(晚上),“碧霄”是指?浩瀚無際的天空。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也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黑板條出示:借助注釋,學古詩)
課件出示:宵——霄
把這兩個字放回詩句中再細細品味。
齊讀:七夕今宵看碧霄
2、引讀
〈二〉走進神話意境——“牽牛織女渡河橋”
1、你們看,這就是夜晚的天空(出示星空圖)群星閃爍,猶如顆顆寶石。在這點點繁星中,有兩顆星星尤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嗎?(牽牛星和織女星)課件放大兩顆星
2、簡介牽牛星和織女星。
3、入情入境說神話故事:聽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嗎?這是千古流傳、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
利用插圖,配樂慢慢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
(淳樸的牛郎和善良的織女被這無情的天河阻隔在天地兩頭,然而卻阻隔不了他們追求人間真愛的決心,王母見此情此景,也被他們所感動,最終便同意讓牛郎織女在每年農歷的七月七日渡河橋。喜鵲們在七月初七這一天紛紛從天上飛來給牛郎和織女搭橋,好讓他們相會。)
齊讀:牽牛織女渡河橋。
4、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把感受帶進詩句讀。(個別指導→齊讀)
5、詩詞剪輯
《牛郎織女》這個美麗的傳說故事感動了許多人,七夕也成了一個溫馨美麗而又凄婉惆悵的節日,引得無數文人墨客為之揮毫提詠,寄情抒懷,留下了許多詩篇。許多詩人以“牽牛織女”為題,寄托情思,寫出了浪漫、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課件逐句出示:歷代詩人吟詠“牽牛織女”的詩句。(引讀,讓學生讀出相應詩句。)
☆(漢)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唐)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宋)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今日人間七月七,天上牛郎會織女。
問:你最喜歡哪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你想象到了什么畫面?(指名說)
〈三〉吟詠千古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那么,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又是怎樣過乞巧節的呢?
1、齊讀這兩行詩: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試著讀讀三、四行,邊讀邊想象畫面。(學生讀)你們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讓學生說說地上的人們在做什么:向織女乞巧
2、乞巧節的由來
(1)七夕節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為什么把這一天叫做乞巧節呢?
課后資料袋告訴了我們,請自由讀讀。(課件打出:資料袋的內容)
課件出示:因為織女心靈手巧,人間的女子希望能在這一天向織女乞取智巧。
(2)繪聲繪色說乞巧
是啊,織女是天上的`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的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還亮。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云錦。瞧,織女在云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啊!(圖)怎么樣,快說說吧。從同學們的驚嘆聲老師體會到了你們對織女心靈手巧的羨慕。據說織女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艷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所以人間的女子個個都羨慕,羨慕的不得了,它們羨慕什么呢?(織女的巧手)
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取智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引讀詩句。
3、圖文結合想象詩句所描述的畫面。
課件出示:唐朝、宋朝乞巧畫面
交流:你從詩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啊,每家的女子都在望著月亮,乞求心靈手巧。
(1)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讀出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著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門口,在……(指學生說,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課件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么啊?(他們想象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2)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是指數出了有幾萬條嗎?(不是)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么多?(紅絲多)在第四行里,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3)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而美好啊!詩人林杰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指名讀,齊讀)
4、有感情地引讀詩句(個別指導→齊讀)
(1)在小院里,在家門口,在小河邊,在所有能看到月亮的地方,人山人海,真熱鬧啊!誰來讀。
(2)男女老少,望著秋月,等著盼著,織女啊,快飛下凡來。誰來讀。
(3)望穿秋月,絲絲紅線,縱然穿盡,也無法表達我乞巧的誠心。一起讀。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反復誦讀想畫面我們可以看出這是古人多么喜歡的一個節日啊。
(引導學生了解古詩的表達方式)
5、女孩子們向織女乞求什么?讓學生填填《乞巧歌》
大屏幕出示民間的一首《乞巧歌》。
《乞巧歌》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顏容;
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6、體驗升華,熟讀成誦。
(1)你發現他們僅僅是在乞巧嗎?還在乞求什么?再來讀讀《乞巧》這首古詩。
(2)我們吟誦古詩的聲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飛入了牛郎織女的耳朵里,我仿佛聽見了織女在贊嘆:人間的孩子真會學習呀!不過織女也在問:“難道們不想向我乞求些什么嗎?”你們想嗎?
說說你想乞取什么?你們愿意為老師、同學和家人乞求什么呢?
(3)交流:如果這些愿望都能實現,我們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美滿幸福的生活)
小結:對幸福的向往是歷朝歷代人們共有的情感,人類永恒的情感!七夕——乞巧節
讓我們一起發出內心的乞求吧!
(指名讀、齊讀、配樂讀)
四、詠嘆經典,品味傳統文化
1、師生合作讀:
師:……仰望清朗的夜空——生:七夕今宵看碧霄
師:……茫茫的銀河——生:牽牛織女渡河橋
師:……仰起了頭——生:家家乞巧望秋月
師:……織出了多少美好的心愿——生:穿盡紅絲幾萬條。
2、生配樂朗誦。
3、誦讀節日詩篇
(1)泱泱中華,悠悠千年,那歷史的長河里沉淀了多少我們祖祖輩輩傳下的經典啊!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古詩更是文化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三年來,老師與你們共同誦讀了許多經典的古詩名句。
在你的《古詩接龍篇》中,你讀到了哪些和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呢?找出來,讀給大家聽。
(學生誦讀《清明》、《寒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元日》等)
(2)大屏幕相機出示:
清明(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寒食(唐) 韓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蘊含著一幅畫面,有的還包含著一個故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一種傳統,讓人回味無窮。今天,我也想背一首你們聽聽,好嗎?
(3)師背《元日》,生齊讀這首詩:這首詩寫的是我國的哪個傳統節日?你讀懂了什么?你從中知道了春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4)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說說寫的是什么節日?有哪些傳統、風俗習慣?
五、用心寫字
1、坐端正、仔細看、認真聽,教師示范書寫四個字。
2、學生寫字。
六、七夕作業點心
1、誦讀經典:讀讀、背背、抄抄古詩,注意“乞、巧、渡、霄”的書寫。
2、積累經典:背背有關中華傳統節日的古詩。
3、宣揚文化:給家人講講牛郎織女的故事,欣賞牛郎織女的電視劇、戲劇等。
附:板書
乞巧 (唐)林杰
☆ 看碧霄 智巧 ☆
渡河橋 幸福
望秋月 美滿
穿紅絲 ……
《乞巧》教案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第六冊29課《乞巧》
【教材分析】《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它想象豐富、淺顯易懂,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教學目標】
1、會寫“乞”等四個生字。
2、能字正腔圓地誦讀《乞巧》,感受古詩的韻律,并會背誦。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滲透古詩學法,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將古詩置于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蕩漾激情的字里行間中感受漢語言的魅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開神話的面紗
1、課件出示:浩瀚的夜空……
配樂講述,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2、板書:乞巧
師提示學生注意字音變調。
生齊讀。
二、品讀涵詠,漸入古詩意境
【一讀】──讀準確
自由讀古詩。
讀后學生評議是否字正腔圓。
【二讀】——讀得有節奏
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合理停頓。
師生合作讀出節奏
【三讀】——讀出味道
〈一〉整體感知
檢查預習:談談收獲和疑問
〈二〉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理解宵——霄
通過“望文——聯系詩句,生義——體會意思。”感受這兩個字的意思。
課件出示:宵——霄
從篆書到楷體,讓學生對比部首
把這兩個字放回詩句中再細細品味。
齊讀:七夕今宵看碧霄
(2)引讀
〈三〉走進神話意境——“牽牛織女渡河橋”
課件放大兩顆星,簡介牽牛星和織女星
齊讀:牽牛織女渡河橋。
(1)利用插圖,配樂慢慢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
(2)借助故事體會“渡河橋”
(3)了解“鵲橋”這個意象。
(4)把感受帶進詩句讀。(個別指導→齊讀)
(5)
課件出示詩詞剪輯——歷代詩人吟詠“牽牛織女”的詩句:
課件逐句出示:
引讀,讓學生讀出相應詩句。
〈四〉吟詠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1)齊讀這兩行詩: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讓學生說說地上的人們在做什么:向織女乞巧
(2)課件打出:資料袋的內容
動筆圈圈畫畫學一學資料袋,和同桌交流。
(3)圖文結合想象詩句所描述的畫面。
課件出示:唐朝、宋朝乞巧畫面
交流:你從詩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4)有感情地讀詩句(個別指導→齊讀)
引導學生了解古詩的表達方式
激發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5)女孩子們向織女乞求什么?讓學生填填《乞巧歌》
再打出民間的一首《乞巧歌》。
(6)交流:如果這些愿望都能實現,我們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
小結:對幸福的向往是歷朝歷代人們共有的情感,人類永恒的情感!七夕——乞巧節
〈五〉詠嘆經典
(1)小結誦讀:
師:……仰望清朗的夜空——
生:七夕今宵看碧霄
師:……茫茫的銀河——
生:牽牛織女渡河橋
師:……仰起了頭——
生:家家乞巧望秋月
師:……織出了多少美好的心愿——
生:穿盡紅絲幾萬條。
(2)生配樂朗誦。
(3)小結:泱泱中華,悠悠千年,那歷史的長河里沉淀了多少我們祖祖輩輩傳下的經典啊!
(4)配樂背誦后簡介詩人林杰
三、寫字
坐端正、仔細看、認真聽,示范書寫四個字
學生寫字
四、余音繚繞
課件:星空
拓展、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乞巧
鵲橋
智巧
幸福
【設計說明】
本設計意在抓住古詩文的.韻味和情味,引導學生走進與乞巧相關的一個家喻戶曉神話傳說“牽牛織女渡河橋”,體會它千古傳頌的魅力,然后一步一步深入人們的內心,感受七夕乞巧節的盛況,品味對幸福的向往之情。在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創設各種情境,使品讀層層遞進,讓學生和作者的心靈得到碰撞。尊重學生的自主體驗,滲透古詩學法,倡導個性化教學,并將古詩置于文化背景之下,詩畫互為補充,在體驗感悟、入境動情的品茗中感受漢語言的魅力。
【課文】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乞巧》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目的:
1.會認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背誦兩首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話講講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重點:背誦兩首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教學難點:能用自己的話講講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準備:掛圖、卡片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意圖時間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圖片,播放優美的音樂,教師朗誦古詩。 看著美麗的畫面,聽著優美的音樂欣賞古詩朗誦。 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5分
二、復習古詩,欣賞評價 。師:你學過哪首古詩,給我們朗誦一首讓大家欣賞。 1.朗誦自己學過的古詩。 2.互相評議誰朗誦得最美。 復習學過的古詩,和朗誦方法。 5分
三、讀中識字,準確朗讀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為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創編了許多美好的神話故事,這些故事流傳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首新的古詩,就反映了兩個美好的'故事。
學生跟隨老師一起查字典學習生字。
2.學生把生字的部首和意思及音節寫下來。
3.學生跟隨老師朗讀兩首古詩。
4.學生自己讀兩首古詩。 學習利用字典學習生字的方法。準確朗讀古詩。 10分
四、學中教法,用法自學 。帶領學生學習第一首詩歌。通過看注釋、查字典等方法理解“碧宵、乞巧、幾萬條”等詞匯理解前兩句詩句的意思。 1. 學生按照老師教的方法,小組學習第一首詩歌的后兩句詩句的意思。 2.小組學習后在班上討論。 3.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把后兩句詩句的意思表達出來。 學習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10分
五、配圖想象,加深理解 。老師把語文書為古詩“乞巧”配的插圖展現在大屏幕上,配有音樂朗誦“乞巧”這首詩。 1.學生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 2.用自己的話把詩句描寫的景象說出來。 培養想象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10分
第二課時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意圖時間
一、檢查已學,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比一比,看誰把《乞巧》這首詩講得清楚,背得有感情,畫的有創意。 1.學生現在小組里比賽。 2.小組推薦一人在班上展示。 3.大家評議。 互相啟發、促進,激發學習興趣。 10分
二、學中教法,用法自學。1. 帶領學生學習《嫦娥》這首詩的前兩句詩句的意思。 2. 你能不能自己學習翻譯后兩句詩句的意思。 1、學生在學習小組里學習《嫦娥》這首詩的后兩句詩句的意思。 2、小組學習后在班上討論,老師點撥。 3.自學后兩句詩句的意思。 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自主學習古詩。 10分
三、總結方法,感情朗讀。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乞巧》這首詩。老師覺得大家朗誦得很好。這首詩應該怎樣朗誦,才能讀出古詩的韻味來呢?誰來給大家總結一下。
學生結合老師是怎樣帶領學生朗讀的,思考朗讀古詩的方法。
2.總結出:前四個子與后三個字之間有短暫的停頓。第五個字加重語氣等。
3.學生朗誦練習,互相評議。 學習朗誦古詩的基本方法。并且朗誦《嫦娥》這首詩。 10分
四、讀詩配畫,加深理解 。老師播放音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嫦娥》這首詩詩句的理解畫一幅畫。
學生在學習小組里互相合作畫畫,根據圖畫把詩句的意思表達出來。 2.同學之間互相評價,老師點撥。 理解詩句意思和作者的情感。 10分
五、板書。 29 古詩兩首 《乞巧》 《嫦娥》 美麗的故事
《乞巧》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地誦讀《乞巧》,感受古詩的韻律,并會背誦。
2、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滲透古詩學法,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
福的情感。
3、將古詩置于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蕩漾激情的字里行間中感受漢語言的魅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組織
1、同學們,老師這有些圖片,你們知道它們是什么神話故事嗎?(課件出示圖片)
2、小結:神話故事生動有趣,想象神奇,寄托了人們許多美好的愿望。
二、導入新課
1、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神話故事。(課件)
2、這就是流傳千古的“牛郎織女”的故事。
聽完故事,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與這個神話故事有關的一首古詩。
3、認真看老師寫題目。(板書:乞巧)師提示學生注意“乞”字音變調。生齊讀。
4、理解詩題。(1)區別“乞”和“氣”,指導書寫“乞”字。(課件)
(2)給“乞”字組詞,理解詩題。(課件)
“乞”就是乞求的意思,那什么叫“乞巧”呢?哪位同學能將你預習所了解到的告訴我嗎?
師:乞巧是七夕這天主要的民間活動,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
5、簡介作者林杰。(課件)
三、讀悟全詩
1、聽了林杰的介紹,很想去讀讀了嗎?心動不如行動!那就趕快打開書翻到122頁讀讀吧!(課件出示古詩)
2、提出初讀要求:請同學們把每個字音讀準,反復多讀幾遍,把古詩讀通順。
3、學生自由讀詩。
4、多種形式的讀檢查初讀情況。(指名讀、齊讀)
【一讀】讀準確 讀后學生評議是否字正腔圓。
【二讀】讀得有節奏 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合理停頓。師生合作讀出節奏。
【三讀】讀出味道
(一)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理解宵——霄
師:大家發現了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嗎?(課件出示:宵—霄)那你怎么來記住這兩個字呢?(“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那這兩個字是什么意思呢?(“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2、師:(課件出示夜空圖)你們看,這就是七夕的夜空!能形容此時的天空嗎?詩中用了哪個詞來形容這樣的夜空?(碧霄)
3、師: 每年的七月初七,星空閃爍,多么美麗的夜晚,讓人遐想,讓人想
起那牛郎織女天上相會的傳說。(板書:天上相會)古詩中哪句是描寫這個情景呢?(課件)引讀詩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生齊讀:七夕今宵看碧霄)指導朗讀,“看”字輕讀,讀出不忍驚擾牛郎織女的感覺。
(二)走進神話意境——“牽牛織女渡河橋”
過渡:讀著詩歌我們都發現了這里藏著一位姑娘呢,她的名字叫——(學生:織女)。除了藏著這位織女,還有一位男子,他的名字叫______(學生:牛郎)
1、剛才我們聽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他們見一面容易嗎?為什么?(課件)他們在誰的幫助下才能見一面?(課件)
2、是啊,牛郎織女日也盼,夜也盼,終于盼到了相會團圓的時刻,你覺得牛郎織女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3、師:讓我們在讀中再次體會牛郎一家團聚的的喜悅吧。(指導讀——牽牛織女渡河橋)
(三)吟詠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1、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織女喜相逢,那人間的姑娘少女們又在做什么呢?讀讀三、四行。(學生讀)(課件出示三四行)
2、師:在這七夕之夜,人間的`人們正家家(學生接念——乞巧望秋月)讀了這句詩,你仿佛看到了……(學生想象回答)
3每個地方乞巧的方式都不一樣,除了詩中提到的對月穿針的做法,你們還了解到哪些乞巧的習俗。(學生匯報交流)盡管她們乞巧的方式不同,但都表達了人們向織女乞巧的心愿,只因為織女有一雙巧手,織女在天宮里不停地織著云霞,我們一起來欣賞她的杰作。(課件,出示彩云圖片)
4、你想用哪些詞句來形容這么美的云霞?指生說。
是啊,織女在云錦上織的圖案美不勝收,少女們個個都羨慕織女的巧手,你們羨慕嗎?(羨慕)你們羨慕什么啊?(織女的巧手)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板書:人間乞巧)希望自己也有一雙像織女一樣的巧手。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也叫七夕節,女兒節。
5、師:乞巧節是古代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 “你能想象千家萬戶都在乞巧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嗎?”(熱鬧的場面)
6、師:你怎么知道人很多?是從哪句話讀出來的。(家家乞巧望秋月)哪個詞最能說明人多?(家家)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著月亮,乞取智巧,有的在小院里,有的在家門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課件)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么啊?(他們想象織女一樣心靈手巧)難怪林杰寫到——穿盡紅絲幾萬條(課件)指導讀。
8、師: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么多?(紅絲多)在第四行里,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9、師: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人間企盼、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而美好啊!
師:我想,人間的少女們除了乞求手巧,還有許多的心愿要乞求。老師還帶來了一首乞巧歌,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課件出示民間的一首《乞巧歌》)齊讀。
10、交流:如果這些愿望都能實現,我們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
因此詩人林杰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課件出示)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指名讀,齊讀)
11、其實,除了唐代林杰筆下的牽牛織女,歷代許多詩人都曾被這個美麗的傳說感動。(課件配樂出示歷代詩人吟詠“牽牛織女”的詩句,引導學生讀)
雖然年代在變,但是人們對美滿生活的追求依然未變。
(四)詠嘆經典
1、小結誦讀:(課件)
師:當七夕之夜我們仰望清朗的夜空,發出感嘆
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生讀。
師:站在這碧霄下,我們仿佛看見那茫茫的銀河想起了——
出示“牽牛織女渡河橋”,生讀。
師:少女們仰起了頭對月穿針這叫——
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生讀。
師:穿織出了多少美好的心愿——
出示“穿盡紅絲幾萬條”,生讀。
2、師:詩人林杰寫下《乞巧》這首古詩,表現人間少女們乞取智巧的熱烈場面,我被姑娘們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動了,我很想讀讀這首詩。你們能給個機會給我嗎?(課件配樂)
3、請同學們也在音樂里自由的朗誦吧!(課件)
我們吟誦古詩的聲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飛入了牛郎織女的耳朵里,我仿佛聽見了織女在贊嘆:人間的孩子真會學習呀!不過織女也在問:“難道們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嗎?”你們想嗎?說說你想乞取什么?
5、你還想為哪些人乞巧呢?你們愿意為林老師和在座的老師乞取什么呢?
6、好的,謝謝你們。我這里有一組再現乞巧場面的鏡頭,請欣賞。乞巧場面欣賞。(課件)
機動環節:請同學們坐端正,閉上眼睛,默默地在音樂里背著古詩,靜靜地在心里為親人、為同學、為老師、為朋友乞愿吧!(課件)
四、總結:
看著同學們專注的神情,我仿佛聽到了你們心靈的話語,我相信你們的美好愿望一定會變為現實,因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樣能得到幸福!下課!
板書設計:
乞巧
天上相會
人間乞巧
【《乞巧》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乞巧》教案設計及反思08-26
乞巧的作文10-04
乞巧的作文10-11
《乞巧》教案02-20
乞巧節 -資料03-01
《乞巧》教案優秀12-15
乞巧原文翻譯賞析12-17
乞巧節的習俗大全03-04
乞巧節的習俗說明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