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施工作總結

時間:2024-05-15 08:56:45 工作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施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施工作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施工作總結

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施工作總結1

  根據肥城市教育局教育教學改革有關精神,我校于近期對我校的校本開發與實施進行總結,現將做法具體總結如下:

  一、認真把握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1、課程目標:努力構建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模式,強化辦學特色,使校本課程更具合理性、科學性和適應性。

  2、學生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突出學生個性、挖掘學生潛能。豐富學生的自然、社會常識,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教師目標:培養教師為學生發展服務的教育意識。激發教師的教育潛能,積極參加學校課程開發的實驗、研究。鼓勵教師在科研中求發展,在科研中求創新、在科研中求成長。發揮教師在教科研及教學中的主人翁精神。

  二、遵循校本課程開發基本的原則

  1、興趣性原則。強調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學生的需求,突現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每學期的開學初對各年級學生進行調查,選出學生最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以此作為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重要依據。

  2、綜合性、合作性原則。新課程強調課程整合,課程的綜合性育人功能,因此校本課程在綜合分析、篩選后形成的校本課程資源,要有利于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從面思考問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實踐性原則。注重改變以前學科偏重書本知識、結論性知識的現狀,強調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形成,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積極情感的體驗,因此,開發和實驗的課程要實現這一理念,讓學生深入自然、社會,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三、因地制宜,建立有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我們的校本課程開發是從無意識到有明確目標,從單個走向多元,從片面到全面系統形成自己的體系的過程。根據現在條件及學校特點,因地制宜認真發掘,充分利用,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原則,我們從以下四方面著手開發實施。

  1、人才資源方面的開發利用。我們學校有一批非常優秀的人才,我們利用他們的特長,組織活動,直接實施有特色的校本教育。我們深刻認識到人才是校本與課程的富礦,他們本身就是很好的課程,學生們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其次通過組織活動,進行實地考察教育。

  2、硬件資源的開發利用。利用我們美麗的校園進行美的熏陶與感染,組織學生建設校園、保護校園、欣賞校園、描寫校園,讓學生們愛校園,發展與母校的.情感,培養責任心。充分利用圖書館進行閱讀,利用校史展覽管進行教育,利用升旗臺進行國旗下的講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行為規范、品質道德教育,利用校園展示欄、展示牌、標語等進行各項專題教育,充分利用這些固定的“硬件”永久性地對學生進行影響與教育。

  3、加強校本培訓。課程資源的極大豐富是我們開發校本課程的有利條件,但是我們要想使任何一個課程資源都能發揮它的最大功能,教師先進的教育觀、教學觀、課程觀、學生觀的確定更是發揮課程資源最大功能的關鍵所在。

  為此,學校通過兩個方面加強校本培訓,

  一是對教師進行課程理論的培訓,讓教師初步掌握課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常識、課程探究等基本理論,為課程開發提供理論依據;

  二是由學校骨干教師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拓寬其知識面,重新構建教師的知識結構,為課程的開發提供知識和智力上的支持。

  4、內容簡介,學生選擇。校本課程的開設能否正式走向課堂,凡是開設校本課程要向全體學生介紹所要開設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學生根據教師的介紹自主選擇。學生參與校本課程的選擇,既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先進教育理念,又給教師增加了開課的壓力,促使教師認真開發校本課程,不斷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質量。

  5、認真進行評價。評價包括兩個方面:

  1)對課程開發實施者的評價。

  一是學生選擇的人數,

  二是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

  三是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評價,

  四是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五是教師采取的授課方式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情況。

  (2)對學生的評價。校本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取學分制。學分的給定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是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不同的學時給不同的分數;

  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由任課教師綜合考核后給出一定的分值;

  三是學習的客觀效果,教師可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考核。

  三個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為主,結果為輔,但最終的學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

  四、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體會。

  通過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我們深刻體會到:

  1、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以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校內外資源,積極探索合理開發利用現有資源的新途徑。

  2、開發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可選擇性的校本課程有利于滿足學生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自個性、全面、和諧發展,使學生基本素質日臻完善,精神和思想自由充分生長。

  3、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促進教師成長的一個有效途徑。教師對校本課程進行設計、實施、反思的過程中,必然會促進自身素質與專業技能的發展,有利于教師精神境界的提升。

  四、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反思與建議

  雖然我們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收到豐碩的成果,但是在研究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問題:

  1、如何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并處理好與其他兩類課程的關系?

  2、如何更好地發揮教師自主開發校本課程的主動性?

  3、現已開設的校本課程并不能完全滿足所有的學生,有的學生有更新的需求。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校也有具體的解決措施:加大宣傳力度、加大經濟上的投入來提高教師的積極性,開發出更多的課本課程來完善課程體系,合理地利用課后的時間來完成校本課程的教學。

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施工作總結2

  一、開發校本課程的原因:

  學區通過問卷、訪談等各種形式,對各校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后發現,學生的需求具有一致性的特點,他們的興趣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

  2、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

  3、對中國文化悠久的歷史有興趣。

  因此學區從學生的需求、興趣入手,決定從這三方面入手開發校本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1、“我與自然”系列校本課程

  2、“我與文化”系列校本課程三字經、古詩誦讀、書法

  3、“我與社會”系列校本課程

  三、校本課程的實施辦法:

  1、“我與自然”系列校本課程

  讓學生關注身邊的小事,從小事做起,對周圍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行為、習慣等環保問題進行調查,探究、訪問,認識到人類的生活和自然環境息息相關,認識到地球母親正面臨著嚴重的生態危機。結合校本材料的學習,帶著對大自然的熱愛,觀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的自然科學活動,在活動中增長知識、學會合作。

  2、“我與文化”系列校本課程

  讓學生誦讀三字經、古詩。“古詩誦讀”則讓學生懂得朗誦是一門藝術,培養學生對文學的喜愛,在朗誦中提高文學素養;書法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燦的明珠,我們要從小打好每一個孩子的寫字基礎。

  3、“我與社會”系列校本課程:

  “我愛我家”告訴我們:祖國、社會是大家,學校、班級是小家,我們共駐一個愛的家。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家的溫暖,親情的關愛,同學的友愛,用愛心去愛家及家里的每一個人。

  生活離不開口語、離不開交際,“口語交際”重視一至六年級學生的學習,不單單是會讀、會聽,而且知道自己怎樣讀和為什么讀,成為有能力的交流者。

  “安全教育”旨在安全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安全知識學習,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防患意識。

  四、校本課程得到的收益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的實施,新的課程改革給基礎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每個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

  從學校的發展來說: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將逐步把學校建成辦學上的高標準、教學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長上的高質量、社會上的高信譽為標志的特色學校。

  從教師發展方面來說:通過校本課程的實施促使教師走向復合型、專業型人才。使教師參加課程的開發,贏得繼續教育的良機,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素質,更大程度地滿足社會、家長和學生的需要,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從學生方面來說: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教育價值觀,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關注文化課教學,促進了學生全面素質的完善和個性的發展。實踐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體驗活動意義的省思中增進對自己的了解,發現人生的意義。

  五、校本課程的困惑: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確實產生了很大影響,但總是感到效果不是那么好,學生的興趣不是那么濃厚。

  六、存在的問題:

  1、校本課程的實施力度不大,實效性不高;

  2、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對學生、教師的評價機制不完善。

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施工作總結3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校本課程是課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中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這些都足以見出國家對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視。同時,這也成為我們弘揚學校文化,發展學校特色的新契機。在開發校本課程,辦好學校特色方面,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領導重視,機構健全

  1、成立了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長由校長沈德新同志擔任,副組長由副校長裴繼東同志擔任,組員包括各科學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其主要職責是對校本課程的開發作出正確決策,予以全面部署,組織人力物力,協調各方關系。

  2、組建了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

  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由校長沈德新、副校長裴繼東、教師代表史冬艷、徐長亮、胡俊超、段連馳馬雪、學生及家長代表組成。其主要職能是審議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形成《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中華經典誦讀實施方案》《寫字教學實施方案》,制定相關管理條例,檢查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執行情況。

  二、注重解決校本教材編寫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校本課程與學校特色有什么關系?

  校本課程與學校特色的關系應是:先以學校特色來進行課程開發先有特色而后有校本課程,開發實施過程中,更加促使學校特色鮮明化、獨特化。基于學校,更發展于學校,又更促使學校特色化發展。也就是說,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必須要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我們所編寫的《中華經典誦讀》、《寫字》這兩套教材,就緊緊圍繞我們的辦學特色進行編寫的,其內容編排和相關素材的應用都緊緊圍繞我校的德育工作進行《中華經典誦讀》針對學生的中華傳統美德進行教育;《寫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性、審美、及耐性意志力等,這些現在已經成為了我校德育特色工作。

  2、編寫校本教材的出發點明確了嗎?

  校本教材編寫一定要基于以下兩點:一是要以國家教材的彌補為出發點。為什么要開發現本課程,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由于國家課程的統一性而忽視了各個地方、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校本教材編寫必須要考慮我是否彌補了國家教材的不足,彌補了什么?不然,我們的勞動便是一種毫無意義的重復。二是要以學生、教師、學校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在教學中我們是否確實需要一本適合和促進學生個性成長與發展的校本教材作為國家教材的補充?養成教育工作在現實的教學中很難找到具體的抓手,而一些臨時性的教育往往不足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而所謂養成教育活動應該是長期堅持的活動才能叫養成教育活動,才能讓學生在長時間的堅持中形成受益終身的良好習慣和品性。基于這些我們決定編寫了《中華經典誦讀》、《寫字》這兩套教材。這兩套教材中《中華經典誦讀》是每學年全一冊,《寫字》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及認知能力每學年分上下冊,覆蓋1~9九個年級。

  3、編寫校本教材有鮮明的主題嗎?

  一整套的校本教材是一所學校的個性體現,每本書的主題便是這本教材個性的體現,無論是一套還是一本都必須要有鮮明的個性,個性是校本教材的生命力。我們編寫的校本教材一定要凸現一個主題,不能讓人看上去有點像自然書,又像社會書,還有點像思品書,或是語文書,或是環境教育書……最終陷落“似什么,而什么都不是”的尷尬境地。我們本次編寫的校本教材就避免了這樣的問題,《中華經典誦讀》、《寫字》這兩套教材主題鮮明,教育的目的性突出。

  4、編寫的校本教材到底會有多大的存在價值?教材的存在價值主要取決于它是否真地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所幫助,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幫助。往往在編寫校本教材時,前者很容易考慮到,而后者很容易忽略。從有些學校編寫的教材幾大板塊來看,它能讓學生了解家鄉、了解學校、了解大自然,培養學生的愛家、愛校、熱愛大自然的品質,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等。但這些職能是不是無可替代了?比如說:我們現在使用的自然、社會、環境教育、思品、健康教育等教材完全可以很好的培養和鍛煉學生以上的能力和素質。而我們有好多學校在編寫時就參照了那些書。那么這樣一來,編寫的校本教材就顯得有點多余了,它存在的價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在這次的校本教材編寫中我們注重了其價值的集中性體現,例如《中華經典誦讀》它的作用價值主要體現在通過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引領廣大師生更加廣泛、深入地感受領悟中華經典,加深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了解和熱愛,增強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自覺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學生誦讀、書寫及講解經典能力,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審美情趣及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通過經典誦讀行動的實施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建設學習型校園,助推學校內涵發展,使其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傳承民族精神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及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深化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5、如何解決校本教材和統編教材爭學時現象?校本教材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最重要的是校本教材與統編教材爭課時的問題。國家對中職學校德育課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定,必須按照《教學標準》規定開足課程。為了解決校本教材和統編教材課時上的矛盾,有的學校只好舍棄統編教材,使用校本教材。用校本教材代替國家統編教材,不符合國家規定,也將大大降低教學質量。我們這次把校本教材在實際的應用中做了很好的調整。首先是《中華經典誦讀》教材,我們在實際應用中采取中學生利用課前兩分鐘進行背誦,小學生利用課前五分鐘進行背誦,從一年級開始堅每周背誦教材上的一首古詩,每學期完成15首詩的背誦,這樣即解決了課時問題,又能夠讓學生牢記,那么學生在九年以后所掌握的古詩詞的數量就足夠令學生受益終生了。《寫字》教材我們共分為兩大部分教學,小學生接受的是楷書硬筆書法的教學,中學生接受的是行楷的教學,每個階段我們又把筆劃、部首、整字、整句、布局謀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散在不同的學段里,每周由一名專職的書法教師完成一課時的教學,其余的時間由班主任和語文老師配合完成練習和鞏固。這樣多元化的結合應用,節省了課時也達到了我們編寫教材的目的和意義。

  三、教材的編寫注重于校本教材編寫的應用原則。

  校本教材的開發,必須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根據本校發展的需要和學生實際,在充分調查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根據本校的辦學理念和發展方向,通過收集、占有、整理、歸納學校或學科資料來進行編寫。校本教材的開發除了必須體現校本(本校)的特色外,還應堅持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教材開發應有目的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材開發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也應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校本教材的開發必須要考慮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技能,也就是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教材無論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在開發之前都應具有目的性,都應思考開發這種教材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在開發過程中無的放矢,那么,教材的開發就只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沒有任何實在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和學習需求,以及學校的發展情況等方面來確定教材開發的目的,這是教材開發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2、教材開發應有針對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材應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應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反映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需求”。校本教材針對的是本校學生群體,滿足的應是本校學生的需求。因此,校本教材的開發決不能濫竽充數,到處東拼西湊,而應體現出本校的特色,應通過本校教材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如果本校不能開發出教育學生的教材而只是使用別人開發出來的教材,就會因別人開發的教材不能很好地適應本校的具體情況而缺乏針對性,失去教材的實際意義。

  3、教材開發應有實用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教材內容的組織應多樣、生動、有利于學生探究”,要“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校本教材的開發,必須要有實用價值,要有利于學校自身的發展。教材內容要充實具體,不論是學科知識的拓展延伸,還是課外知識的補充完善;不論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還是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都應該有具體的內容、生動的事例。而不應只是詞句的堆砌、術語的闡釋,更不應東拼西湊,只是方塊字的組合。教材必須重在實用,重在選擇有利于學生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材料,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學以提高。

  4、教材開發應有獨特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課程的藍本是教材。教材的開發必須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根據學校實際,編寫出具有學校特色的教材。校本教材必須要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凸現出本校的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如將優秀師生個案或本校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史實納入教材。教材中,即使是顯性的文化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材料,也應是代表本校的最高最好的辦學水平。因此,教材的開發必須新穎獨特,獨具匠心,有非常明顯的地域性。

  5、教材開發應有趣味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的開發不應選擇學術嚴謹、邏輯性強、知識難度大的材料作為教材的內容,而應將知識性強的材料化繁為簡,化深為淺,化難為易,注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著眼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的開發應注意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體驗和經驗,注意照顧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語言的表述應幽默詼諧,事例的選擇應生動有趣,教材的內容應豐富多彩。教材內容的趣味性還應體現在活動性、可識性、探究性等方面,要使學生對教材嚼之有味,學之有得,思之有獲。

  6、教材開發應有拓展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學生要“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教材的開發一定要注意學生知識的積累和運用,應在學生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加以擴展或延伸。譬如,課內講授雖然提及但又無詳細資料的,或者是一些生活小常識,或者是一些小試驗,或者是名家名篇,或者是日常所見而又未加深究的,都可以將其作為校本教材開發的原始資料進行拓展。特別是一些科學性、規律性的學科知識,可以在校本教材中采取由淺入深、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層進式的拓展,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習慣,增強其探究和創新的意識,并以此培養他們拓展和運用知識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7、教材的開發應有前瞻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已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要“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程的改革決定著教材的開發。因此,校本教材一定要體現出可持續性,應在把握時代特點和現代教學觀念的基礎上,確定教材開發的目的和內容。無論是在校本教材的目標、體例等的確定上,還是封面、內容等的設計上,都應體現出超前意識。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科的相互交叉和滲透越來越明顯,邊緣學科的快速發展等,都會給教材的開發注入新鮮活力。因此,教材的開發一定要注意不斷淘汰已經過時的、與現代社會不合拍的陳舊知識,發掘出新鮮的、與時代潮流相吻合的新觀念和新知識,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和學校的發展。

  8、教材開發應突出有效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開發校本教材就是要完善或補充國家課程教材中缺乏或省略的材料,以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校本教材在開發過程中,一定要整合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學者的建議和意見,重視信息反饋。因此,校本教材的開發,不但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且還應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開發校本教材只有做到了目標明確、內容充實、邏輯清楚、事例典型、貼近生活,才能滿足學生需求,適應學校發展,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教材開發應有操作性

  教材開發的對象是教師和學生,因此,教材內容的設計和編排必須符合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的需求。教材應便于教師教,學生學。對于一些晦澀難懂的、不常見、不常用、無助于學生學習的知識不應選作教材內容;對于一些不利于學生操作,學校也無法實施的活動材料,也不應納入教材內容;對于一些中長期才能見效,不安全或不便于學生探究的專題或活動也沒有必要在教材中設置。因此,在教材開發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可操作性。不然,即使教材開發出來,對學校和師生也沒有什么用處,師生只能望“材”興嘆。

  校本教材的開發不是一種短期的個人計劃,而是一種長期的集體設計。校本教材只有在開發過程中,注重教材所體現出來的基本特性,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才能使教材在修訂中不斷加以完善,才能真正體現出校本教材的“本校”特色。

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施工作總結4

  學校育人最主要的載體是課程。一個學校能否提供優質教育,很大程度上要看能否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規定課程與自選課程,滿足學生健康發展、多元發展的需求。2015年以來,我校自主開發的“我讀我誦我寫”校本課程,為學校的社團活動課提供了教材支撐;讓學生在快樂的閱讀中得到了閱讀力的提高、表達力的發展、表現力的提升;讓童年因系統、生動的讀寫活動而熠熠生輝;讓每個教師在課程開發與實施中充分展示了才華,拓寬了專業研修的新空間;讓每位家長在孩子溢滿書香的童年里收獲了希望。學校的“亮我教育”辦學特色,在“我讀我誦我寫”課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下面從三個方面做具體的總結與反思。

  一、齊心開發,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近年來,我校以“讓每個人成為最好的自我”為辦學理念,呼應課程改革大時代的倡導,以“上好社團活動課”為目標,全體教師心往一處想,齊心著力于開發“我讀我誦我寫”的校本課程。

  1.自上而下的核力。學校領導班子認為,只有優秀的文化才能孕育出優秀的學校教育,針對我校留守兒童較多、缺失良好家庭閱讀教育氛圍的現狀,決定以開發“我讀我誦我寫”課程為抓手,著力塑造學校形象,打造學校課程力,努力使學校教育更深層次地、更持久地影響師生、感染師生,沉淀著學校彩虹似的教育夢。

  開發初期,XX校長親自掛帥,成立了學校“我讀我誦我寫”教材研發小組。副校長XX擔任副組長,帶領核心組員XX、XX、XX師參加各級有關閱讀校本課程開發的培訓與學習,請專家到校現場指導。

  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和分析論證,確定了教材研發的“指導思想”、“實施目標”、“實施原則”、“開發背景”、“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管理及保障措施”等綱要內容。

  研發小組確定“我讀我誦我寫”教材以“詩歌誦讀篇”、“美文賞析篇”、“好書共讀篇”三個篇章呈現。XX主任牽頭打造“詩歌誦讀篇”,姚海燕、張小燕老師分別負責“美文誦讀篇”、 “好書共讀篇”的指導研發。做到一切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接受能力出發,以發展學生的閱讀、語用能力貫穿各學段,兼顧一到六年級的螺旋上升要求。

  2.自下而上的合力。研發小組發動全校語文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培訓,保證了語文教研組全員參與的良好研發氛圍。并以“我讀我誦我寫”教材中的三個主題篇章為參考,依據每位教師的個性特長,劃分出了三個具體研發的活動小組。老師們積極參與培訓與研討,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最先進的校本課程研發理念,欣然領取研發任務,潛心鉆研、匠心編撰。積極提交稿件后主動與負責人聯系,并能與同組成員共同研討,確定修改方案,反復修改。

  老師們在各年級每學期的“詩歌誦讀篇”中編排了3首古詩,1首現代詩。古詩來源于小學階段必背古詩,按年級分別安排了風景詩、送別詩、田園詩、愛國詩、以及現代名家的詩歌,并做了相關題材的鏈接。旨在通過這樣的引領,不斷地提高孩子的文化修養、凈化孩子的靈魂、開闊孩子的視野。通過“相關注釋、古詩譯文、賞析引導、誦讀提示、相關鏈接、牛刀小試”等模塊進行訓練。在創編的過程中,老師們做到了版面設計明晰有趣,鮮明的板塊設計、形象的插圖和對話框,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誦讀練寫有分層區別,中年級要求讀得正確、有節奏,會吟誦古詩;理解并會背誦所學及拓展古詩;了解相關作者和相關題材的知識,體會其情感;會按一定的格式臨寫古詩,寫正確、美觀。高年級要求讀得正確、有節奏、有韻味,會吟唱古詩;理解并會背誦所學及拓展古詩;了解相關作者及相關題材的知識,體會其寫作情感;會用多種形式臨寫古詩,寫正確、美觀。練寫要求中年級能模仿現代詩歌的格局寫話,做到文從字順,表達內心想法。高年級要求能仿寫詩歌,做到語句通順,感情真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并在誦讀要求、相關鏈接中,設計了亮星的不同層級,讓孩子們自主選擇完成,讓每個孩子學得開心,練出了信心。

  美文賞析篇中,老師們每學期選擇五篇美文,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特點,涵蓋人、物、景、事以及想象科普類美文,關注名家名篇,題材多樣,富有兒童情趣。編寫中不僅引導學生閱讀經典美文,還指導學生借助于美文給予指導,幫助學生學習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享受閱讀的精神愉悅,經歷閱讀的情感體驗,激蕩讀寫的學習興趣。通過賞析引導、誦讀提示、邊讀邊聊、相關鏈接、牛刀小試等板塊進行訓練。老師們在“牛刀小試”中設計“同伴評價”、“老師評價”、“家長評價”,讓學生在亮星中獲取信心,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讓學生熱愛閱讀,熱愛寫作。

  好書共讀篇的編寫老師們,每學期從縣推薦的課外必讀書目里選取兩本進行教材編寫,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涵蓋了神話、童話、故事、成長小說、探險小說、經典名著等。旨在通過這樣的教材,引領學生在閱讀翻轉中,享受閱讀的精神愉悅,經歷閱讀的情感體驗,激蕩讀寫的學習興趣。老師們設計的“走進作品、閱讀熱身、共讀鏈接、拓展延伸”等模塊,激發的是興趣,習得的是方法,體驗的是愉悅。形象的圖片、有趣的練寫框、活潑的提示格等穿插安排在文字指引間,點亮了孩子閱讀的眼。根據不同學段的閱讀要求,在相應學段設計的讀、說、辯、寫、繪等活動,關注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讀寫練習中彰顯閱讀個性。在相關的讀、練中設計了“自我評價”、“同學評價”、“老師評價”、“家長評價”、“綜合評價”,讓學生在亮星中獲取信心、反思不足、你追我趕,讓每個學生讀寫的路走得更寬、更遠。

  每一篇章的研發都是老師們辛勤與智慧的.結晶,每一篇章的研發都是老師們通力合作與彰顯個性的成果,每一篇章的研發都承載著老師們彩虹般的繽紛教育夢。

  二、有效實施,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1.翻轉課堂,點亮童心。“我讀我誦我寫”教材的形象生動,給“我讀我誦我寫”課程的翻轉課堂奠定了良好的可行基礎。各篇章中的活動型學習單,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上課前他們早已掌握了誦讀、閱讀的基本方法、了解了相關背景、理解了文學作品的意義、萌發了創作的思路,課堂成了他們質疑解難、深入探究、展示表現的舞臺。

  翻轉課堂的有效先學,不僅體現在教材內容的社團活動課學習,還滲透到了學生的日常讀寫生活中。每周一課的社團活動課,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閱讀愿望,教材中的鏈接與延伸成了學生津津樂道的課余活動內容。他們應用活動課上學到的方法,自主設計學習活動單,合作探討閱讀收獲,在疑惑不解處辨析、注釋,并帶到課堂上繼續研討。

  2.多彩活動,閃亮童年。“我讀我誦我寫”課程需要課堂的引領與指導,更需要給兒童營造良好的課程學習氛圍,搭建課程活動的舞臺。學校每學期都會開展“我讀我誦我寫”校本課程教學研討活動,全體語文老師均能積極參與聽課、研討,每學期的教師校本課程課堂教學評價見證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校本課程也正一步步走進學生的心坎,成為XX小學生最喜歡的課程之一。學校每年都會以年級組為單位或全校參與的方式,開展作文競賽、講故事比賽、美文誦讀、讀書筆記展評、好書推薦、班級讀書成果匯報等活動,讓學生在讀、誦、講、演、寫、繪、書中應用展示了自己的讀寫誦才華,在主題活動自評、互評、家長評價中拾級而上。“書香少年”“閱讀之星”“閱讀黑馬”稱號的評比活動,燃起了每位學生讀寫誦的激情,讓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讀寫誦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收獲讀寫誦的幸福體驗。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了兒童讀寫誦的積極性,給兒童帶來了滿足感與成就感,讓XX小學生走向了更智慧、更自信。

  3.豐碩成果,擦亮夢想。辛勤的耕耘迎來了豐碩的成果。學校在縣教育局組織的2020年、2021年中小學網絡讀書活動中獲優秀組織獎;在2020年XX縣打造書香校園方案評比中獲二等獎;在第八屆“新華杯”未成年人讀書節系列活動中,我校獲“兒童吟誦”比賽一等獎、“未成年人經典誦讀”比賽一等獎;2021年學校被評為“XX縣優秀學習型組織”、“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工程基地校”;學校語文教研組被評為“南通市優秀教研組”。與校本課程相關的市課題《如何引領小學生進行古典詩詞之旅》于2018年順利結題,《以書信作文為載體培養中年級學生“讀者意識”的研究》2021年被省立項。經統計,本學年度全校老師共在各級各類雜志發表文章50多篇,交流獲獎論文70多篇,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獎60多人次。XX校長在縣課外閱讀推進會上作了《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推進的實踐與反思》專題講座;XX老師的論文《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有效策略談》發表于《小學教學研究》,《以書信體作文喚醒學生“讀者意識”的實踐與思考》獲市第八屆教師專業成長優秀論文評比一等獎;XX老師在省第五屆中小學網絡讀書活動中獲優秀指導老師獎;XX、XX等老師在指導學生參加縣讀書節活動中獲優秀指導獎。學生在市第六屆未成年人讀書節中有4人次獲得等級獎;在市第八屆“新華杯”讀書節系列活動中XX、XX分獲一、二等獎;XX獲市首屆“悅讀”大賽優秀獎;XX、XX等5人獲縣第三屆《開學第一課》觀后感一、二等獎;每學年均有50多篇學生習作參賽獲獎或在省級報刊發表。成績的取得是對XX小“我讀我誦我寫”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肯定,更是激勵XX小人朝著辦好校本課程新夢想進發的源源動力。

  三、積極反思,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1.讓研修制度在細化中更有效。校本課程要納入到學校發展性評價、教師量化考核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定中,建立學校領導有指導,年級組長有敦促,科任老師人人參與的運行機制,堅持把我讀我誦我寫的開發與實施作為常規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認真組織開展專項檢查,及時通報進展情況,交流經驗,推動課程的深入開展。

  2.讓教師團體在培訓中更專業。教師是課程開發與實施的一線思維力量與執行力量,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提高課程開發與實施質量的主要任務。除了利用每周四的校內業務研修時間進行專業培訓外,學校還組織教師走出校門向先進學校、先進地區學習,并能在學習匯報中帶動整個團隊不懈向上。從校本課程實施的實際出發,對教師進行各種模式的培訓,加強校本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的探索與研究。

  3.讓課程方案在修訂中更先進。針對學校實際和學生認知的水平,分層次、分階段有效地修訂課程方案。實現“我讀我誦我寫”課程的系統化、規范化和趣味化,使課程方案在不斷修訂中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學習,能支撐學校特色辦學目標的實現。

  4.讓實施過程在更新中更規范。堅持把我讀我誦我寫與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與實施素質教育相結合,與提高教學質量相結合,充分發揮文化經典的育人功能,讓學生時時處處都接受經典的熏陶,體味閱讀的無窮魅力。堅持“人人參與、普及提高”的原則,積極組織多種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地促進我讀我誦我寫校本課程的健康發展,并逐步形成以學生帶動家庭,以家庭輻射社會的良好格局和全民閱讀、終身閱讀的濃厚氛圍。

  5.讓全體學生在發展中更優秀。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不要靠補課,也不需要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我讀我誦我寫課程開發的宗旨是讓每個學生發展成最好的自我,學生的閱讀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我們不要求學生齊步走。在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基礎上,在充分調動學生閱讀興趣的前提下,我們在每個年級設立了“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對閱讀效果好的同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對閱讀效果不盡如人意的同學降低要求,讓他們通過努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閱讀、閱讀、再閱讀,發展、發展、再發展。

  “我讀我誦我寫”是傳統的,更是新鮮的。它是我校傳統校本課程“經典閱讀”,結合課改語用新元素重新開發的課程。幾年來,我們在開發和實施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定的經驗,“我讀我誦我寫”的校本課程真正成為了國家和地方課程的有益補充和輔助,它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以及推進學校的特色發展各方面都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尤其在促進我校師生的綜合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升我校的特色發展和綜合辦學水平方面,功效顯著。撐一支思維的篙,向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深處漫溯,我們堅信我們的研發與實施之路會越走越敞亮,學生的童年會越讀越閃亮。

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施工作總結5

  一、對校本課程設置工作的思考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當地逐漸鋪開,已把我們推向了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平臺。“綱要”明確指出:“課程現行政策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新課程計劃具體規定:學校和地方課程占總課時數的10%至12%。非但不折不扣,而且創造性地落實兩個“全面”給我們基礎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期,同時也給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極具挑戰性的新課題。

  之所以說我們步入了發展期:

  (一)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計劃的同時,依據地方課程方案開發或選用校本課程,把辦教、育人結合點的主動權回歸學校,收縮了國家硬性規定成分,為地方和學校提供了選擇的余地,便于當地優勢發揮和教育資源充分利用,有利于學校自主發展,形成特色。

  (二)三級課程管理改變了“大一統”的課程規劃和一刀切的具體要求,密切了社會實際,滿足了不同區域對人才的需求,有利于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三)校本課程開發,學校和教師是主體,我們自主進行、總體構想、課程設計、實施與評價,有利于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新課程管理的彈性與靈活性,有助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課程,更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便于把學生學習融入社會活動中,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需求選擇學習,使更多的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之所以說我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從傳統上,我們主要從事著教材的傳授任務,扮演著“教書匠”的角色,把“編書”看作異想天開,高不可攀,校本課程開發意識薄弱;

  (二)從習慣上,學校

  和教師完全執行指令性的課程計劃,天南地北一綱,城市鄉村一案,受其影響不敢超凡脫俗,唯恐有染超綱離本之嫌,對校本課程開發缺乏應有的主動性;

  (三)新一輪課程改革在當地還是學習、探索、試驗階段,尚未全面鋪開,其意識形態還沒有被新課程思想、理念所換,新課程理論與實踐匱乏;

  (四)既然是校本課程,現在尚沒有,也不可能有可行度高、可操作性強的外來模式和成功經驗,對習慣使用“拿來主義”的教師來說,在校本課程的目標確立、體系建構、內容設、學習方式、過程評價上感到茫然無助,不知所措。也正是由于這些原因,原國家教委提出“合理設本校任選課和活動課”近10年,我鎮同其它單位一樣,學校課程開發與實施工作舉步維艱,成效甚少。

  二、構建校本課程所做的主要工作

  鎮教育辦公室一班人鑒于以上認識,于去年底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思路,這就是:帶領全體教師搶抓機遇,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迎接挑戰,通過學習、實踐、研究、完善、提升,努力開發出極具本校實情的校本課程,以課程改革促進我鎮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我鎮主要開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豐富理論、營造氛圍、健全機制,使學校課程開發進入快車道。開學初教育辦責成教研室就各單位校本課程開發的潛能、現實情況,以及制約該項工作開展的各種因素作深入細致的調研,形成書面材料。然后,有針對性地制定出了本年度《孫耿鎮教育辦公室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方案》。

  為了使教育干部、教師進一步明確課程三級管理政策的實質、內涵及重要性,豐富課程改革理論,教育辦進一步完善了學習制度,把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管理作為主要內容充實于三個學習日中(周一教委人員學習日,周五校長學習日,周六教師全員學習日)。為了廣泛吸納先進的課改思想和經驗,在不足三個月的時間內先后有近百人次外出學習、觀摩或考察。為了保證校本課程堅持課程改革的正確方向,為了將先進經驗得以及時推廣,鎮教育辦教研室先后于3月2日、3月18日兩次舉辦各學校業務干部培訓班。通過多種形式的理論學習,使廣大教育干部、教師面對課改樹立一種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意識,進一步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內容、遵循原則等重要環節。

  為規范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鎮教育辦設有該項工作的領導小組,負責宏觀管理,提供業務服務,搭建交流互動平臺,檢查評估與指導等。各校設有工作小組,具體調查研究、試驗探索、確立方案,構建本單位的校本課程;任職教師圍繞本單位的學校課程,自主確立試驗課題,重過程、求實效,及時總結經驗、推出成果。通過完善的“層級管理、平等交流、全員參與”,為各單位盡快形成自己的任選課程和校本課程奠定了基本條件。

  (二)嚴格貫徹課程改革精神,合理構建校本課程。我鎮各校在開發校本課程過程中,基本采用“實際調研實踐評估科學構建實驗調整”的模式,實施“問題解決”即“自下而上”的政策,以滿足社會、學校、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因此各校形成的課程均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和參與性。

  例如:大路民族小學是市級綠色學校,縣級全方位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師生愛校如家,都有一份責任感,他確立的課程主題是“學校是我家,我愛我的家”。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高家小學近臨環保局垃圾場,環境污染嚴重,周邊群眾深受其害,每一位學生也渴望回歸藍天清水,這個學校確定了“環保手工制作”的課程。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于探究、善于創造、服務社會的良好品質。

  xx小學以“我是校園文化的建設者”為主題,將校本課程滲透到學生活動的方方面程,使學校充滿文化氛圍,學生無時無處不沉浸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

  xx小學把書法練習作為校本課程,一、二年級練鉛筆字,三至六年級練鋼筆字,四年級以上練軟筆字。既可抄寫課文,也可抄寫古詩,不但培養了學生特長,也促進了閱讀教學。

  鎮中學把中語委“十五”規劃課題《作文三步法》整理、編制為學校任選課程;整合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開設了“網絡閱讀”作為校本課程。用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和貼近生活、善于采集、學會學習的良好習慣。

  各單位所設的校本課程均體現了兩點:

  一是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以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化學校課程結構,充分發揮當地及學校教育資源的功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努力創建學校的教育特色。

  二是體現以學校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成長需求,注重課程的開放性、民主性、參與性,強調交流與合作。

  (三)加強校本課程設的交流,使其在實施中不斷優化,日臻完善。3月26日鎮教育辦就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召開了經驗交流會,會上各單位解讀了自己的“方案”,介紹了落實過程中的經驗、做法和困惑。與會人員相互交流、評析,甚至出現了分岐與爭辯,但通過

  各抒已見,相互指正與借鑒,定會促進我們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研究進一步深化,相信校本課程的內涵會更加豐富,結構更加科學,更趨于實際和富有活力。以后這樣的交流會我們將形成制度。

  三、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面對基礎課程改革的提速,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凸顯薄弱。應通過某些機制,提高教師自主學習的效益和單位組織培訓的質量,鼓勵教師參與實踐、樂于試驗,使其盡快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及管理出經驗,出成果。

  (二)某些校本課程應增強科學性和規范性。譬如:有的課程以課題形式呈現,大而空,學生的參與興趣和主動性大大打折;有的課程缺乏調研,脫離學生實際,體現不出本校特色、優勢,一味追求知識性,失去了校本課程本質;有的課程分解不具體,欠銜接,不能形成教育網絡和培養體系。

  (三)重課程構建輕評價機制。評價是校本課程中的一個主要環節,應以激勵性評價為主,重教師、學生的參與過程及過程中的相對發展,力求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

  教育在發展,課程在改革,作為課程的組成部分校本課程,也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資源的變化而不斷提升、優化。我們將加大探索研究力度,不懈追求,努力使我鎮各單位的校本課程既豐富多彩,又富有實效,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創造寬松而優越的教育環境。

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施工作總結6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學校自主決定,教師及有關人員廣泛參與,在上級行政和業務部門指導下合作探索,共享開發成果的一種應用性課程研究。幾年來,我校在校本課程實施中,激發了教師的創造性,提高了教師課程意識,滿足了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實現了學校的課程創新。

  一、明確目標,開發適合校情的校本教材

  我們的設想是:加強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建設,努力建設優質課程;開發并完善校本課程,努力建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體現學校辦學思想的特色課程;鼓勵教師創造性地運用統編教材,并能自行編制多種形式的教材。學校根據校本課程實施的特點,立足于本校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內外的課程資源,為校本課程的情境化實施創造條件。學校在開發校本教材方面做到努力把師生中的生活經驗、特長愛好轉化為課程資源,并注意發揮家長和社區資源的作用。學校為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和經費保障,為開發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

  二、校本課程的開發情況

  一個人的學生時代,除了課堂學習之外,閱讀書籍應占重要的位置。因為書籍為我們構造了一個繽紛的知識王國、生動的.情感世界。古人云:“松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而今,時代的飛速發展使知識經濟已見端倪,我們越來越認識到讀書的重要。因為,讀書是積累、是儲藏,是汲取前人認識生活,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精華。為了幫助學生有選擇的閱讀,領略我們祖國五千年來的燦爛文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激起他們對書籍的渴望,我們特按年級選編了一套“賞讀”教材。所選文章以童謠諺語為主,按年級分為愛國篇、生活篇、校園篇、幽默篇、諺語篇。這些都作為語文課堂的一陣補充閱讀和課外延伸。為了更好地落實這門課程,我們還組織一些相應的活動,如“朗讀比賽”“我和好書交朋友”演講比賽和征文比賽,還有“古詩默寫”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也受到了一定的美的熏陶,語文素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在實施校本課程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1、一定程度上,我校的校本課程實施還缺乏規范性、制度化管理,學校沒有就校本課程的執行提出具體而明確的要求,活動輔導教師還沒有系統的有計劃的備課,一定程度上還表現出隨意性;

  2、還沒有形成系統有效的評價和鼓勵制度,因此使得教師們在實施工作持續開展上顯得信心不足;

  3、管理經驗缺乏。由于對校本課程的實質把握不夠準,盡管我們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但由于是新的問題,缺乏實踐經驗的積累,故而在執行過程中,雖有校本活動課的展示,但總體而言尚未形成系列化、制度化;相對有效的實施經驗。

  四、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準備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進一步明確校本課程的內涵。

  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具體實施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特點及學生的需求進行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自身的資源而開發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而校本課程開發則指的是學校根據本校的教育哲學;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選擇、改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的方式,并在校內實施以及建立內部評價機制的各種專業活動。開發校本課程的要義在于它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具體體現,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校園文化品位,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和辦學特色的形成。

  2、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的課程,這就要求必須立足學校的實際,從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出發,立足于學校及社區擁有的課程資源優勢。認真做好調查、分析、研究和論證工作。校本課程作為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補充,體現出學校的精神和文化,強化教師、學生、教材、環境與活動等多因素的整合,實事求是與勇于創新的精神不可少。

  3、注重實踐過程的研究與反思。

  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來,甚至形成我們所期望的特色。關鍵是行動,知識只有在親身經歷中才能獲得。比如課程目標如何設計,活動方案如何創造的執行以及課程評價的方式等能力,只有在做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在實施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學習教學理論、課程理論、貫徹課改精神、激發和培養師生自主開發課程的興趣和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個性化的校本課程只有立足于實踐探究才能夠逐步形成。當然,我們曾經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興趣小組活動經驗,再加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必將有助于我們理性的、合規律的校本課程的建設。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校本課程的專題研究,納入學校整體發展的思路,在行動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與合作中促進我校課程改革的整體推進,樹品牌辦名校,提高教育質量,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施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校本課程開發于實施總結11-18

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06-30

語文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08-22

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范文03-17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模板09-14

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06-26

個人校本課程開發方案07-14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6-24

中學課程改革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8-12

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精選17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