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校小班化的優秀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為了貫徹慶教研[20xx]71號《關于在我縣推進農村學校小班化教學的指導意見(試行)》的精神,順應當前我縣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趨勢,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促進我校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經學校班子研究決定:學校從20xx學年開始實行“小班化教育”試點。為了把教師的思想統一到“小班化教育”上來,學校召開了專題會議,分析了學校生源、師資及資源狀況,講述了學校實行“小班化教育”的意義。為了扎實有效地開展“小班化教育”,學校制定了“小班化”教育實施方案,并在低、中年級各選定了一個“小班化”教學實驗班(分別是二(1)班、四(1)班)。為了更好地實施“小班化教育”,我們對“小班化教育”的優勢和策略進行了初步探索。
二、 機制保證
1、 學校高度重視小班化教學并列入學校工作計劃及教導處工作計劃,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大力推進,并在資金投入、硬件設備配置上加大投入力度。學校成立“小班化教學”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這一工作,由學校校長任組長,教導主任任副組長,成員由各班子成員、教研組長組成。
2、對進行小班化教學并取得成績的教師,學校在評聘、表彰、獎勵方面予以優先考慮。
三、實驗年級
目前,我校初定在低、中年級各選定了一個“小班化教學”實驗班(分別是二(1)班、四(1)班),根據實驗情況,爭取在下一學年在各年級各學科同時嘗試推廣小班化教學。
四、試點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20xx年11月):學校成立“小班化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制訂我校“小班化教育”實施方案,組織教師“小班化教育”理論學習。
第二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實驗班級教師根據學校的要求制訂本班“小班化教育”的計劃等及實施辦法等,同時做好學生層面的動員工作,明確實施小班化教學的目的、要求。
第三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實驗班級正式啟動小班化教學。
第四階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召開實驗班級教師會議,進行階段總結,修正實施方案。
第五階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爭取有更多的班級參與“小班化教育”在我校進一步實驗,逐步推廣探索,進一步總結、積累經驗階段。
第六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小班化教育”在我校正式實施階段。
五、實施“小班化教育”的管理策略
在我鎮逐步實施“小班化教育”,有助于深化我鎮義務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符合我們農村小學當前義務教育的實際。“小班化教育”能有效增加師生間、生生間的交往頻度和密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健康情感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張揚,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交往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培養。
1、“小班化教育”應堅持客觀、相異、科學性原則。
與傳統學校管理相比,“小班化教育”的日常教育教學管理,除了要堅持方向性原則、教育性原則、民主性原則、規范性原則、有效性原則外,根據“小班化教育”的特點,還要堅持客觀性、相異性、科學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就是在研究過程中從學校實際、班級實際、教師實際、學生實際出發,學校管理的措施要切實可行,落實到位。
相異性原則,是體現小班管理與大班管理的最大區別。學校對小班的管理要有一個整體的規劃和計劃;將整體目標細化,做到參與研究的人各有責,事有人管,相互銜接,協調配合。
科學性原則,是實現“小班化教育”管理規范化的重要保證。學校要建立適合“小班化教育”管理的科學的規章制度和科學評價方法。
2、“小班化教育”的師資管理策略
“小班化教育”的管理過程涉及到學校各個方面、各個層面,必須調動全體參與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小班化教育”工作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加強“小班化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形成良好的群體結構,是小班人事管理的出發點,也是整個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1)“小班化教育”的教師素質要求
一般標準--熱愛教育事業,樂于從事“小班化教育”,具有一定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在教育中既面向全體,又注重因材施教,能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個性標準--小班教師應注重“三力”的培養。“學力”方面:除了要達到大專學歷外,還應注重學識水平的提高,不斷充實自己,更新知識,了解新的信息技術;“能力”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組織管理能力,掌握教育教學的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努力”:是對小班教師工作態度的要求,只有“努力”,才能體現“學力”、發揮“能力”。
(2)小班教師的配備
按照揚長避短、擇優選擇的原則,根據教師的師德、能力和身體健康狀況進行小班教師的組合。我校正探索學校班子成員根據教師的任職條件和工作能力,協商任課教師;聽取教師本人意見和相關教師意見;校長室根據教師的意見綜合平衡,優化組合小班教師。
(3)小班教師的工作量
從“小班化教育”的目標、教學流程和全面提高教師、學生素質出發,小班教師的工作量包括:
備課--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體現分層要求。
上課--提高40分鐘課堂效益,體現面向全體、小組合作和個別化教育。
作業--布置彈性作業,要求盡可能當堂面批。
輔導--對學生進行課內、課外多種內容、多種形式的輔導。
科研--每學年根據教師自身實際、班級學生實際,確立個人的“小班化教育”研究課題。
學習--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技術手段和科研動態,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
展示--通過公開課、說課、講座等多種形式,每學期進行公開展示。
(4)小班教師的培訓
只有提高師資水平,才能讓“小班化教育”取得成績。對小班教師的培訓必須在普通培訓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要求、新的內容: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訓--農村教師對“小班化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研究,“小班化教育”對教師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除了常用科研方法的培訓,還將請來專家,專門就小班科研的方向進行專題輔導。
教育信息科技手段的培訓--知識的不斷更新,需要教師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除了掌握基本的網絡手段,對于目前在我們這樣的農村小學普遍使用遠程教育培訓,小班教師不僅要會用、而且還要對所下載的資源進行整合,以更好地體現小班化的教育思想。學校應盡可能提供適合制作小班課件的平臺,進行媒體制作的培訓,讓教師盡快掌握制作方法。
其它方面的培訓--除了上述校本培訓,還應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省、市、縣舉辦的各類教育教學培訓,并自覺地參與社會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3、“小班化教育”的德育工作策略
培養“自理、自治、自學”的小班學生,必須把德育工作放到首位,做到管理育人、教書育人,重視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形成校內校外協調一致的德育工作網絡。
(1)開展小班德育工作的途徑
品德與社會(或品德與生活課)課--是對小班學生進行系統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按照教學要求,對小班學生的品德課可以課內外結合進行:根據教學內容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預先搜集相關主題的各項媒體資料等。
學科教學--除了思品課的其它學科,特別是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都應滲透德育,體現每一個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
班隊活動--以小隊、中隊、大隊為活動單位,發揚少先隊員的自我教育精神,開展實踐性的主題活動、系列活動、公益活動、陣地活動、傳統活動……讓學生在班隊活動過程中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
社會實踐--是對小班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環節和手段。為小班學生提供較多的機會,參與社會實踐,通過接觸社會,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小班班主任工作的管理
班主任按照《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通過集體宣傳、個別談話等多種形式,運用行為兒歌、具體訓練、檢查反饋、及時表揚等方式,進行文明禮貌常規教育。
班主任根據教育要求,針對小班實際,適時地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榜樣,組織活動,開展討論,引導行動,培養小班學生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觀念。
班主任應對自己的中隊輔導員角色有清醒的認識,熟悉少先隊的工作內容和方法,在與小班學生的相處過程中,自覺轉變角色,既是教師又是朋友,既當良師又當益友,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
班主任協調科任教師、家長和社會有關人士的關系,聽取意見,參加班隊活動,擔任輔導員,依靠多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小班的班級工作。
學校要加強小班班主任的隊伍建設,安排合適的教師擔任班主任,重視情感交流,經常召開班主任工作交流會,幫助他們及時總結工作經驗,使業務水平整體得到提升。
4、“小班化教育”的課堂教學管理策略
“小班化教育”要注重讓每一個學生獲得充分的、平等的教育,因此對小班的課堂教學管理應注重過程的管理、注重平時的管理,發揮好組織作用、協調作用和激勵作用,使運行環節有機銜接,提高小班教學工作的效率、效益。
備課--教師在備課中除按照常規教學要求備課外,特別要考慮 “小班化教育”的特點,認真分析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提問、練習,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寫出適合“小班化”教學的好教案。
上課--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在小班的教學活動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行分層教學,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難易不同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將思想教育滲透到教學活動之中,營造“小班化”教學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鼓勵提問,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安排時間開展自主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每位學生,在教法上可運用分組合作法、個別指導法、游戲活動法、角色轉換法等。
作業--作業設計精煉實用,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量不能過大,避免過量的機械重復。設計彈性作業,允許小班學生根據自身的基礎、水平和能力,選擇不同要求的作業。小班作業盡量做到面批,通過面批讓學生及時發現作業中的問題,幫助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學生作業要做到:封面整潔、字跡端正。
輔導--小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重視個別輔導,為學有余力和學有困難的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幫助,不忽視成績一般的學生的輔導,讓所有的小班學生在各自基礎上有所提高。小班教師要組建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的社團活動或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科社團活動或社會實踐活動的輔導要做到有計劃、有內容、有目標、有效果、有記載。
考核--小班教學中,教師應采取筆試、口試等多種考核形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根據學情調整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
5、“小班化教育”的校本教研策略
校本教研是創新“小班化”教學手段,提高“小班化”質量的根本保證。學校要扎實開展“小班化教育”校本教研活動,通過校本教研解決在“小班化”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教學問題,通過校本教研大膽探索“小班化”教學的科學方法和有效途徑。學校要將“小班化”校本教研制度化,加強校本教研制度的管理,做到有計劃、有時間、有內容、有督查、有效果。學校每學期召開一次“小班化”教學研討會(或經驗交流會),對教師開展“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成果進行評比,將優秀成果匯成文集。通過對小班的教育現象、教育規律研討,為全面培養學生積累有益的經驗,探索有效的途徑,發揮最佳的效益。
6、“小班化教育”的檔案管理策略
一是建立“小班化教育”的學校管理檔案。包括“小班化教育”的實施方案、管理制度、師資培訓、教學研究、考核評價、獎懲辦法等。
二是建立“小班化教育”的學生檔案。學校將探討建立學生個人檔案,檔案的內容初步定為:學生個人情況、家庭情況、學習情況等,檔案內容可由學生個人記錄,學習組長或班干部記錄、教師記錄。教師要定期和不定期查看學生檔案,通過檔案信息,調整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六、“小班化教育”的評價探索
(一)小班化教育評價方法的特點
1. 主體性特點。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的主體。
2. 多元性特點。既有對學生知識學習的評價,也有對學習過程中各種非智力因素(態度、興趣、習慣、方法和意義等)的評價,還有學生創造性思維、動腦動手能力等的評價。
3. 激勵性特點。激勵評價有三層含義:激發學生合作精神;以每一個學生的原有基礎為基礎,以學生個體縱向發展和提高的程度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培養競爭意識。
4. 形象性特點。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改變以往以分數等級作為評價的形式的做法。設計讓學生看得見,能接受,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的形象性評價標志。
5. 形成性特點。教學過程的評價。在每堂課中,每一項活動中進行即時評價。
6. 個性化特點。個案化、個性化的評價。
(二)小班化教學常用的評價方法
1. 小組評價法。以小組為主體的評價。
2. 活動評價法。通過組織活動來評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興趣、能力、習慣等方面的情況。
3. 鼓勵評價法。從評價形式上分:口頭與書面;從評價媒體上分:語言與體態;從評價指向分: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學生對老師、自己對自己;從評價時效分:即時與長效。
4. 形象評價法。運用一些標志、圖標甚至手印等,調動學生情緒。
5. 模糊評價法。在一定的時間階段后,教師用語言描述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
6. 參與評價法。把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以及家長評價納入評價主體的范疇。
7. 無級評價法。取消分數等第評價學生的做法,以己之長補己之短,提供多次評價機會。
8. 反饋評價法。學生在課堂中有機會反饋自己的學習情況。(展出學生的作業、作品)。吸納家長的反饋(比如:學習的態度、學習的數量與質量、對教師的評價、批改正誤率、建議部分)。社會的反饋。
9. 個案評價法。建立個案記錄,對記錄做詳盡分析,進而做評價。
【學校小班化的優秀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綠華學校小班化教學工作計劃04-25
2023學校小班化教學實施方案12-27
小班化班主任工作計劃04-26
小班化班主任工作計劃04-26
小學小班化教育實驗的工作計劃05-04
綠華學校小班化教學工作計05-02
小班化教學反思04-12
淺析小班化教學04-30
小班化教學論文01-31
小班化教學心得04-25